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小窗幽记金典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2:15:32 体裁作文
小窗幽记金典体裁作文

篇一: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原文译文对照版

《小窗幽记》,中国最传统、最具有影响力的为人处世经典之一,修身、齐家、治国者的人生哲理;经商、从政、贤达成者的枕梁宝典。

人们称誉《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是能够悟透生死关、看破名利场的智者。而此书则被今时的读者视为古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经典宝训。

无论你是从政、治学、经商者,还是创办实业者,无论你是成功者还是暂时的失败者,只要能认真读一读这部人生哲言小品集,都会开卷有益的。

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集醒篇

一、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译文】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今日世人迷于俗情世务,终日追逐声色名利,可说没有一日不在醉乡。好名的人醉于庭官位,好利的人醉于民间财富,豪富的人则醉于妙声、美色、高车、名马。如何才能获得一剂清凉的药,使人人服下获得清醒呢?

【评语】饮了中山酒,要醉上千日,千日之后,还有醒时。而能使世人昏昏逐逐,一生犹不醒的,无非是以名利作曲、以声色为水,所酿出来的欲望之酒。这种酒初饮时心已昏醉,不知身在何处。再饮之后因渴而求,求而愈渴,渴而愈求,终至一生性命与之,而不复醒。此时若问“心在何处?”心已失落在名利声色之中;若问“身在何处?”身已追逐幻影而不止歇。中山酒只能醉人千日,千日之中不能自主;欲望之酒可以醉人一生,一生之中不能自主,但世上很多为此至死而不醒的人。

酒醉的人,只要给他喝下“醒酒汤”就能清醒,然而,在名利声色中沉醉的人,要如何唤醒他呢?有什么样的清凉剂能唤醒心的迷醉?也许只有清醒人留下的清醒语吧!在醉梦中做的事都是纷乱的、幻影的事,只有醒来才能做一些真实的事,因此,‘醒’是第一要务,惟有醒了,生命才可贵,天地宇宙才真实。

二、澹泊之守,镇定之操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过。

【译文】淡泊清静的操守,必须在声色富贵的场合中才试得出来。镇静安定的志节,要在纷纷扰扰的闹境中考验过,才是真工夫。

【评语】莲花被人视为纯洁的象征,是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一个人心境的澹泊,亦是如此,真正的恬淡不是未经历过世事的空白,而是经历任何声色豪富的境遇,都能不着于心。有的人在贫穷中守得住,在富贵中却守不住;有的人在富贵中守得住,在贫穷中却守不住。能够澹泊,就是不贪浓艳之境,而这澹泊之心,有的是从修养中得来,也有的是天性如此。 “定”是不动摇的意思,世间的五光十色,惊声软语,足以诱动心志的事物实在太多,而身处尘世能不动摇的又有几人?大多数人在名利中动摇,在身心的利害中动摇。泰山是不动摇的,但泰山崩于前,却不能不动摇。动摇的人是受环境的牵动,环境要他向东,他便不能向西。不动摇的人是不为环境所动的,反之,环境将以他为轴心而转动。在紊乱的环境中能保持安定的心境,才能掌握自己的方向。

三、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

直节之为真。

【译文】给予他人恩惠,不如报答他人的恩德来得厚道。邀取好的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来得自适。故意违背常情以自鸣清高,不如坦直的做人来得真实。

【评语】故示他人恩惠以取悦对方称为“市恩”,有买卖的意思,因此,“市恩”大部分是怀有目的的,或者是安抚,或者是冀望有所回报,这和买卖并无不同,恩中既无情义,也不足以令人感谢。但是,无论是市恩,或是出于诚意的恩惠,总以回报为上。一个人一生承受自他人的恩德不在少数,报之犹恐未及,岂有时间故示他人恩惠呢?所以,市恩不如报德为厚。而最大的报德在于以德报之,不在于报惠。

所谓盛名累人,人人都想获得名声,并以此为荣,殊不知名声只是一种空洞的声音,虽能满足某些虚荣感,无形中却会成为一种束缚人的东西。许多知名人士,言行举止战战兢兢,便是最好的例子,倒不如逃名来得逍遥自在,免除心理上的负担。

做人只要真实,保有一己的人格就够了,何必做些假象,不但弄得自己不自在,久而久之,别人也会不敢信任。所谓“真”,就是出于“诚”,做人要出于诚意,凡是不出于诚意的表现,就是矫揉造作。

四、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要他人当面赞誉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要在背后毁谤自己。令对方对自己产生初交的欢喜,倒不如相交久了而不会令对方产生厌恶感。

【评语】人多是虚伪客套的,要让他人当面赞美自己并不困难,而要他人背后不批评自己,却不是容易的事。即使有不对的地方,由于碍于情面,或是利害关系,鲜有愿意撕破脸,当面指摘对方的。在背后就不同了,要他人不骂自己,除非自己不犯错,没有可被人评议之处才能勉强做到。因此,面前之誉并不表示自己做人成功,背后之誉才算成功。背后之誉远不算完美,背后无毁更为难得。

人初相识总是充满着一份好奇感和新鲜感,因彼此的契合而欢喜,然而这时的交往就个人而言,不过是冰山尖端的互望而已。人在初见面时不会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见到的往往只是好的一面,因此,第一印象远较平日来得完美。但是,日久见人性,一旦新鲜感消失,最初的亲切感也会因为缺点的增加和距离的拉长而改变。

事实上,最初的亲近和欢欣经常只是幻像,必然会遭到破灭。交往长久后的亲切才是真正的亲切,因为那时整个缺点都已被了解和接受,而能以完整的人格交往,此时的欢喜才是真正的欢喜。“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一方面要我们不要在初见时掩藏自己,只以好面目与人交往,这样才不会有日后感到不实的厌恶感。

五、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译文】命运使我的福分淡薄,我便增加的品德来面对它。命运使我的形体劳苦,我便安乐我的心来弥补它。命运使我的际遇困窘,我便扩充我的道德使它通达。

【评语】福分薄,是指外在的物质环境不丰厚,或者生命的外缘常有缺憾,如果内心没有深厚的修养,往往要怨天尤人,感到不满足。相反地,深厚的心灵修养能使人安然自适,将一切驱出脑际。有时命运会使我们的形体十分劳苦,倘若我们的心也跟着紧张,那真是要身心俱疲了。形体的疲劳并不能使心灵疲劳,如果将心放在轻松甚至快乐的境界中,那么,即使形体再劳苦,心情还是愉快的。

人的际遇无常,困厄在所难免,此时更不可灰心丧志,不如充实自己的学问,扩充自己的心胸和道德。困厄的产生,往往是自己能力不够的缘故,若能抱如是想,必能在一种宽阔的心境下将困厄突破或解决,即使不能解决,有开阔的心胸和通达的道德,至少内心不会因此而沮丧。

六、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捡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译文】恬静寡欲的人,必定为豪华奢侈的人所怀疑。谨慎而检点的人,必定被行为放肆的人所嫉恨。一个人到了穷途末路,我们应看他当初的本心如何。一切功成行就的人,我们要看他以后要怎么继续下去。

【评语】过惯豪华奢侈生活的人,并不相信有人能过淡泊的生活,认为甘于淡泊是沽名钓誉,非出于本心。吃惯肉的人决不知菜根的香甜,所以他们不免要加以怀疑。行为放肆的人,常要忌恨那些言行谨慎的人,因为这些人使他不能自在,使得他的放肆有了对照,而令人大起反感。事实上,检饰的人不过是在自我约束,而放肆的人则不能忍受自己的放肆,所以才要忌恨谨慎的人。

一个人会走到穷途末路,要回溯到他最初的发心,和整个过程中用心的转变。有许多原本成功的人,后来失败了,就是在成功之后用心有了转变,或是最初发心时便已埋下失败的种籽。一件事情的历久不衰与一个人的发,无非是行其可行而不倒行逆施,加上长久的努力不懈。若是最初心意便不正确,或是成功后改变原有的精勤,那么,即使一时成功,也无法持久,终将走到事穷势蹙的地步。一个现时十分成功的人,我们也要如此地肯他。得意不可忘形,上至峰顶还要顺路下至山谷,才不至于困在山顶,跌得鼻青脸肿。

七、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译文】分别美丑的心太过明确,则无法与事物相契合。分别贤愚的心太过清楚,则无法与人相亲近。内心应该明白人事的善处与缺失,处事却要仁厚相待,使美丑两方都能得到平等,贤愚都能受到益处,这才是上天生育我们的德意和心量。

【评语】美丑并无一定的标准,要看个人的喜好而定。如果对事物美丑太过挑剔,则世上没有几件事是我们能够接受。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善恶美丑原是相对的,如果执着于自己所相信的美,而不能接受整个世界的本有现象,那便是“与物不契”。相同地,贤愚之分也是如此,孔子教人不分愚贤不肖,倘若只接受贤者,而摒弃愚者,岂不是使贤者愈贤而愚者愈愚了吗?普天之下又有几人能成为他人眼中的贤者?尚贤弃愚,难怪要与大多数人不亲了。

处世应当心中明白而外表浑厚,所谓心中明白,就是知道人事的缺失,而外表浑厚,则是悉数接纳,使贤而骄者谦之,愚而卑者明之,各获其利。就像阳光之化育万物,既照园中牡丹,也照原野小草,使两者皆欣欣向荣,这才是上天的好生之德。

八、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译文】情爱最难保持长久,所以情感丰富的人终会变得浅薄无情。天性本有一定的常理,所以率性而为的人终不会失去他的天性。

【评语】“情到深处情转薄”,一方面是因为情甚苦,一方面是因为情爱难久。情是一种执着,因此不得必苦;情又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思念,因此掌握甚难,再加上生命短暂,环境多变,见人不见心,见心不见人。能由情爱之中得到短暂欢乐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而无常迅速,至亲至爱也敌不过生死的摧残。所以,多情之人在备尝捉弄之后,多半要远离情感,而变得寡情了。

任性并非放肆,而是返观本性而顺随之。人性在未受外界诱惑之前,原是天真淳朴,自由快乐的。然而,因为种种物欲名利的牵连,知识的分割,很容易便会受到蒙蔽。但这种天性并未失去,在人摆脱物累,忘却尘劳时,又会炯然呈现。因此,率性而为的人仍不失人的本性,而放肆于美酒声色的人,却恋物而迷失了本性。

九、真廉无名,大巧无术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所以为贪。大巧无术,用术者,所以为

拙。

【译文】真正的廉洁是扬弃廉洁的名声,凡是以廉洁自我标榜的人,无非是为了一个“贪”字。最大的巧妙是不使用任何方法,凡是运用种种技术的人不免是笨拙的。

【评语】为廉洁而立名,虽不贪利,却是贪名。这和许多人做了好事一定要把名字公布出来是一样的,无非为了博取一个善字而已。其实,廉洁原是本分,由于有贪官污吏的存在,才使廉洁成了难得的事。廉声能为世人称道,是因其难得,若是官官都能廉洁,廉洁成了稀松平常的事,又何必为此而立名呢?

一术对一事,此巧不可对彼事,因此,用术之人若为术所困,这个时候,巧术便成了拙术。真正的巧在来时不立,立而不滞,这样才能应万物而生其术,不因一术而碍万物。所以说大巧无术,要能兵来将挡,若是滞于术之为用,一旦事出突然,便毫无办法了。

一○、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谭,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译文】好谈山居生活之乐的人,未必真能由山林原野中得到乐趣。好在口头作厌恶名利之论的人,未必真的将名利完全忘却。

【评语】有许多事情,表面和事实往往相差甚远。就如好谈山林之乐的人,总以久处尘嚣中的人居多,真正了解山林之趣的人,早已身处其境而不返了。有许多乐趣,是言语所不能道尽的,世人挂在口头以为风雅的,又岂能得到其中的真趣?能谈的不过是耳闻目见的事罢了那些耳不闻目不见的事,就无从说起了。

好作厌名利之论的人,内心不会放下清高之名,这种人虽然较之在名利场中追逐的人高明,却未必尽忘名利。因为这些人形虽放下而心未放下,口是而心非。名利犹如赌博,是以全部身心为筹码,去换取空无一物的东西。但名利本身并无过错,错在人为名利而起纷争,错在人为名利而忘却生命的本质,错在人为名利而伤情害义。就如酒,浅尝即可,过之则醉。然而普天之下又有几人饮下此酒而不醉?即使是反对名利之人,到底是反对名利的本身呢?还是反对人对名利的迷恋呢?如果本身已完全对名利不动心,自然能够不受名利的影响。 一一、伏久者,飞必高,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译文】伏藏甚久的事物,一旦显露出来,必定飞黄腾达;太早开发的事物,往往也会很快的结束。

【评语】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准则,在长久的潜伏下,已将内涵历练得充实饱满,一旦表现出来,必定充沛淋漓,而能“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如果没有这些长久的潜伏,又何能“飞必高”呢?

“开先者,谢独早。”也是很合理的,因为太早开发,各方面无法配合,自然很快就竭尽力量而凋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就是因为太早开发,不到中年便都成了平庸的人。倒是那些年轻时没没无闻的人,在岁月中不断储备实力,而终成了晚成的大器。生命之经验和宝藏的开发也是如此,就像一罐酒一样,愈陈愈香,要让它在岁月中酝酿、成熟,才会是一罐好酒。

一二、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译文】天要降祸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福分使他起骄慢之心,目的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的道理。天要降福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祸事来使他引起警觉,主要是看他有无自救的本领。

【评语】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又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天道尚且如此,何况人事。

得微福而骄慢,骄慢便是祸根,福本不厚,又以骄慢削之,可见不堪受福,惟有降祸了。

骄慢非但天不降福,人也不助其福,因为人人皆厌恶骄慢之人。天宠既失,人和又无,微福必无法维持长久。福尽祸来,不堪受福,又何堪受祸?若得微福而不骄,即使是祸来,心也不惊。受福不骄,受祸不苦,是深明福祸之道,只有不为外物动心的人才能做到。

欲降福而先降祸,是天之善意。不明祸何能降福?一旦福去祸来,又岂能消受得了?先以微祸儆之,若能救助,即使是他日祸来,也能如此救助。达人处祸不忧,居福不骄,知福祸在于一己所为天意虽然不测,总之在能自救,心则常保泰然。

一三、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指摘处,多从爱护处见;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

【译文】世人多在与人交际应酬时,在行为上有了过失。指责对方,是出于爱护的缘故。而会觉得放不下,则是贪爱留恋所造成。

【评语】好在人情场上作周旋的人,必定在人情场上见过失。交际应酬,本难面面俱到,此处应付得了,他处必定不及应付,恁是八面玲珑的人,也难免落得个虚假油滑之名。何况交多必假,穷于应付,难免虚与委蛇,全天下都是好友,就是圣人也难以做到。周旋到烦人处,恩多反怨,种种嫌隙生。

爱之故而责之,责备是要他好,如果不爱,任他死活,毫不相关,又何必责之。责也有道,要责其堪受,以爱语导之。若是不堪接受,那么爱中生怨,责之又有何效。

人情的艰难,往往在于留恋。贪生者畏死,恋情者畏失。大凡着于何处,何处便难;难舍何处,何处便难。惟有能舍一切难舍,不贪一切可贪的人,才能自由自在行于世间,而不为一切所缚。

一四、山栖是胜事,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鉴赏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稍一曲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扰,则亦苦海。

【译文】山居本是愉快的事,如果起了贪恋,又与俗世有何不同?爱好书画是高雅的行为,但过于无厌,跟商人并无二致。作诗饮酒原是乐事,若是屈从他人,敷衍应付,则如同地狱。好客交友是令心胸舒畅之事,一旦成了俗人喧闹的场所,亦成了苦海。

【评语】山居的本意是要远离尘嚣。如果对山林起了热情,岂不是有违本意吗?每见名山胜景,大兴土木,原味尽失,加上游人缺乏公德,满地果皮纸屑,那么山林又何异于市场。写字绘画,原本是风雅的事,若必以巨金购置名家之作而后甘,则沦为买卖,雅意尽失,成为炫财傲富的事。

作诗饮酒,要起之于兴,发之于情,倘若既无兴致,又无情趣,徒然为了应付而为之,就十分痛苦了。好客亦是如此,可以舒展胸怀,若是来者不拒,喧腾一堂,或者俚曲艳调,吆五喝六,不仅令人头痛,避之犹恐太迟。所以,事不能贪,不能俗,一旦流于贪俗,则与世俗无异,又何来胜事、雅事、乐事和豁达事之分呢?

一五、轻财聚人,律已服人,轻财足以聚人,律已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译文】不看重钱财可以集聚众人,约束自己则可以使众人信服,放宽肚量便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凡事率先去做则可以领导他人。

【评语】任何事情均有其相成之道,在相处方面,则是指做人的态度。财是众人所希求的,如果太重视钱财,而将利益一把抓,他人得不到利益,便会离开你。相反地,将利益与他人共沾,甚至舍弃个人的利益,他人心存感激,自然就不会背叛你,所以说“轻财足以聚人”。自我约束是使人心悦诚服最重要的方法,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个平等观念,你能做的事他便能做,如果不能约束自己,又怎能要他人约束自己。律已甚严,使人心生敬意,自然就肯听从你了。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肚里不能撑船,早就下台鞠躬了。肚量狭窄,必然不能容人,也无法得到他人的爱戴,而纷纷离去。大厦失去了支柱,岂有不塌之理。因此欲得人才

篇二:国学经典:《小窗幽记》译评

国学经典:《小窗幽记》译评

《小窗幽记》,是明人陈继儒读史论经之余,摘句节段编成的一本关于修身、处世、养生的格言小品集。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主要生活于明万历、天启年间,隐居于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与董其昌、王衡齐名。二十一岁时曾补个了诸生,“年未三十,取儒衣冠焚弃之”,绝意于仕进。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以布衣而终老。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今存著,除《小窗幽记》外,尚有《见闻录》、《六合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太平清话》、《安得长者言》、《模世语》、《狂夫之言》等。

另说《小窗幽记》为明代陆绍珩所著(约1624年前后在世),生平不详。明天启年间曾流寓北京,编撰有《醉古堂剑扫》。世人多倾向陈撰说。

《小窗幽记》共十二卷。陈继儒按“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字结卷原则,将所收集的各家妙言巧句分编成十二卷,藉以突出他的人生“十二字”处世原则。书中文字多出于古代的经史杂著,以及民间的俗谚。语者则或自儒、释、道之教,或为达贵官贾、寒清隐上下九流。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对于读者感悟中国文化、修养心性都有不小助益。

今清赏美文,颇有风致,箴言警句,莫过于此,真乃奇文也!其中精妙绝伦的语言、道眼清澈的慧解、灵性四射的意趣,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对人生的思索、处世的智慧在“热闹中下一冷语,冷淡中下一热语,人都受其炉锤而不觉”。(沈德先《安得长者言跋》)描绘的美好而富情趣的生活理想、极简朴而有趣的生活,知足的心态、淡泊的志趣、清高超俗的人格,为现代人寻回本真的自我,涤去心灵的积埃,超脱于尘世的喧嚣、烦扰,获得一份宁静、淡泊、洒脱的心地,提供了心灵的明灯。

现代人对“小品”是情有独钟的。“小品”热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一直有增无减,以“小品”名义结集的单行本、选本、丛书、鉴赏书层出不穷。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家小品和晚明、清初的作家小品,更是出版者眼中人类共享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晚明和清初的几位大家的书备受宠爱,如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岩栖幽事》、屠隆的《娑罗馆清言》、吴从先的《小窗自纪》、洪应明的《菜根谭》,清代的有王永彬的《围炉夜话》、张潮的《幽梦影》等。其中又以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为最,此书被选入不同名称的丛书中,被看作传统文化名著、国粹,或作为启蒙教育书,或作为显示人生智慧的书,或作为参佛悟道的书。哈哈,一时间热闹非凡!但事实上许多人并不知陈继儒何许人也,亦不晓《小窗幽记》为何物。曾问过不少青年学子,得到的也是一脸茫然。可惜它的境遇犹如美景藏在深谷中,只有少数人涉猎过,赞赏一番后也不推介,美景还只是少数人心中的美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处的人事、物质环境也在急速变化中。对此,我们不禁喟叹,现在不仅是做事难,做人更难。处世之道,就是为人之道。只有明白怎样做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待人接物才能通达合理,这门高深的学问值得我们终身学习。而在此方面,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无疑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他归纳出的“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四法,建议人们保持达观的心境,平和的为人处世,对后人影响至深,确实值得当今人们深思和借鉴。

继《围炉夜话》之后,卿再上传这部《小窗幽记》,以志收藏,终身受用,并便己随时浏览。同时,祈愿于诸君处世修身、砥砺操守或有启发尔。

集醒篇

一、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译文]

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今日世人迷于俗情世务,终日追逐声色名利,可说没有一日不在醉乡。好名的人醉于庭官位,好利的人醉于民间财富,豪富的人则醉于妙声、美色、高车、名马。如何才能获得一剂清凉的药,使人人服下获得清醒呢?

[评语]

饮了中山酒,要醉上千日,千日之后,还有醒时。而能使世人昏昏逐逐,一生犹不醒的,无非是以名利作曲、以声色为水,所酿出来的欲望之酒。这种酒初饮时心已昏醉,不知身在何处。再饮之后因渴而求,求而愈渴,渴而愈求,终至一生性命与之,而不复醒。此时若问“心在何处?”心已失落在名利声色之中;若问“身在何处?”身已追逐幻影而不止歇。中山酒只能醉人千日,千日之中不能自主;欲望之酒可以醉人一生,一生之中不能自主,但世上很多为此至死而不醒的人。

酒醉的人,只要给他喝下“醒酒汤”就能清醒,然而,在名利声色中沉醉的人,要如何唤醒他呢?有什么样的清凉剂能唤醒心的迷醉?也许只有清醒人留下的清醒语吧!在醉梦中做的事都是纷乱的、幻影的事,只有醒来才能做一些真实的事,因此,‘醒’是第一要务,惟有醒了,生命才可贵,天地宇宙才真实。

二、澹泊之守,镇定之操

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过。

[译文]

淡泊清静的操守,必须在声色富贵的场合中才试得出来。镇静安定的志节,要在纷纷扰扰的闹境中考验过,才是真工夫。

[评语]

莲花被人视为纯洁的象征,是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一个人心境的澹泊,亦是如此,真正的恬淡不是未经历过世事的空白,而是经历任何声色豪富的境遇,都能不着于心。有的人在贫穷中守得住,在富贵中却守不住;有的人在富贵中守得住,在贫穷中却守不住。能够澹泊,就是不贪浓艳之境,而这澹泊之心,有的是从修养中得来,也有的是天性如此。

“定”是不动摇的意思,世间的五光十色,惊声软语,足以诱动心志的事物实在太多,而身处尘世能不动摇的又有几人?大多数人在名利中动摇,在身心的利害中动摇。泰山是不动摇的,但泰山崩于前,却不能不动摇。动摇的人是受环境的牵动,环境要他向东,他便不能向西。不动摇的人是不为环境所动的,反之,环境将以他为轴心而动。在紊乱的环境中能保持安定的心境,才能掌握自己的方向。

三、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译文]

给予他人恩惠,不如报答他人的恩德来得厚道。邀取好的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来得自适。故意违背常情以自鸣清高,不如坦直的做人来得真实。

[评语]

故示他人恩惠以取悦对方称为“市恩”,有买卖的意思,因此,“市恩”大部分是怀有目的的,或者是安抚,或者是冀望有所回报,这和买卖并无不同,恩中既无情义,也不足以令

人感谢。但是,无论是市恩,或是出于诚意的恩惠,总以回报为上。一个人一生承受自他人的恩德不在少数,报之犹恐未及,岂有时间故示他人恩惠呢?所以,市恩不如报德为厚。而最大的报德在于以德报之,不在于报惠。

所谓盛名累人,人人都想获得名声,并以此为荣,殊不知名声只是一种空洞的声音,虽能满足某些虚荣感,无形中却会成为一种束缚人的东西。许多知名人士,言行举止战战兢兢,便是最好的例子,倒不如逃名来得逍遥自在,免除心理上的负担。

做人只要真实,保有一己的人格就够了,何必做些假象,不但弄得自己不自在,久而久之,别人也会不敢信任。所谓“真”,就是出于“诚”,做人要出于诚意,凡是不出于诚意的表现,就是矫揉造作。

四、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

要他人当面赞誉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要在背后毁谤自己。令对方对自己产生初交的欢喜,倒不如相交久了而不会令对方产生厌恶感。

[评语]

人多是虚伪客套的,要让他人当面赞美自己并不困难,而要他人背后不批评自己,却不是容易的事。即使有不对的地方,由于碍于情面,或是利害关系,鲜有愿意撕破脸,当面指摘对方的。在背后就不同了,要他人不骂自己,除非自己不犯错,没有可被人评议之处才能勉强做到。因此,面前之誉并不表示自己做人成功,背后之誉才算成功。背后之誉远不算完美,背后无毁更为难得。

人初相识总是充满着一份好奇感和新鲜感,因彼此的契合而欢喜,然而这时的交往就个人而言,不过是冰山尖端的互望而已。人在初见面时不会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见到的往往只是好的一面,因此,第一印象远较平日来得完美。但是,日久见人性,一旦新鲜感消失,最初的亲切感也会因为缺点的增加和距离的拉长而改变。

事实上,最初的亲近和欢欣经常只是幻像,必然会遭到破灭。交往长久后的亲切才是真正的亲切,因为那时整个缺点都已被了解和接受,而能以完整的人格交往,此时的欢喜才是真正的欢喜。“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一方面要我们不要在初见时掩藏自己,只以好面目与人交往,这样才不会有日后感到不实的厌恶感。

五、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译文]

命运使我的福分淡薄,我便增加的品德来面对它。命运使我的形体劳苦,我便安乐我的心来弥补它。命运使我的际遇困窘,我便扩充我的道德使它通达。

[评语]

福分薄,是指外在的物质环境不丰厚,或者生命的外缘常有缺憾,如果内心没有深厚的修养,往往要怨天尤人,感到不满足。相反地,深厚的心灵修养能使人安然自适,将一切驱出脑际。有时命运会使我们的形体十分劳苦,倘若我们的心也跟着紧张,那真是要身心俱疲了。形体的疲劳并不能使心灵疲劳,如果将心放在轻松甚至快乐的境界中,那么,即使形体再劳苦,心情还是愉快的。

人的际遇无常,困厄在所难免,此时更不可灰心丧志,不如充实自己的学问,扩充自己的心胸和道德。困厄的产生,往往是自己能力不够的缘故,若能抱如是想,必能在一种宽阔的心境下将困厄突破或解决,即使不能解决,有开阔的心胸和通达的道德,至少内心不会因此而沮丧。

六、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捡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译文]

恬静寡欲的人,必定为豪华奢侈的人所怀疑。谨慎而检点的人,必定被行为放肆的人所嫉恨。一个人到了穷途末路,我们应看他当初的本心如何。一切功成行就的人,我们要看他以后要怎么继续下去。

[评语]

过惯豪华奢侈生活的人,并不相信有人能过淡泊的生活,认为甘于淡泊是沽名钓誉,非出于本心。吃惯肉的人决不知菜根的香甜,所以他们不免要加以怀疑。行为放肆的人,常要忌恨那些言行谨慎的人,因为这些人使他不能自在,使得他的放肆有了对照,而令人大起反感。事实上,检饰的人不过是在自我约束,而放肆的人则不能忍受自己的放肆,所以才要忌恨谨慎的人。

一个人会走到穷途末路,要回溯到他最初的发心,和整个过程中用心的变。有许多原本成功的人,后来失败了,就是在成功之后用心有了变,或是最初发心时便已埋下失败的种籽。一件事情的历久不衰与一个人的发,无非是行其可行而不倒行逆施,加上长久的努力不懈。若是最初心意便不正确,或是成功后改变原有的精勤,那么,即使一时成功,也无法持久,终将走到事穷势蹙的地步。

篇三:经典书籍推荐

第1部 《经济表》 弗朗斯瓦·魁奈(法国1694—1774)

第2部 《国富论》 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

第3部 《人口原理》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

第4部 《政治经济学概论》 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1767—1832)

第5部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大卫·李嘉图(英国1772—1823) 第6部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西蒙·德·西斯蒙第(法国1773—1842)

第7部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弗里德利希·李斯特(德国1789—1846) 第8部 《政治经济学原理》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1806—1873) 第9部 《资本论》 卡尔·马克思(德国1818—1883)

第10部 《政治经济学理论》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英国1835—1882) 第11部 《国民经济学原理》 卡尔·门格尔(奥地利1840—1921)

第12部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 里昂·瓦尔拉斯(法国1834—1910) 第13部 《资本与利息》 欧根·冯·庞巴维克(奥地利185l一1914)

第14部 《经济学原理》 阿弗里德·马歇尔(英国1842—1924)

第15部 《利息与价格》 克努特·维克塞尔(瑞典1851—1926)

第16部 《财富的分配》 约翰·贝茨·克拉克(美国1847—1938)

第17部 《有闲阶级论》 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美国1857—1929)

第18部 《经济发展理论》 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奥地利1883—1950) 第19部 《福利经济学》 阿瑟·赛西尔·庇古(英国1877—1959)

第20部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琼·罗宾逊(英国1903—1983)

第21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1883—1946) 第22部 《价值与资本》 约翰·理查德·希克斯(英国1904—1989)

第23部 《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奥地利1899—1992)

第24部 《经济学》 保罗·萨缪尔森(美国1915一)

第25部 《丰裕社会》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美国1908—)

第26部 《经济成长的阶段》 沃尔特·罗斯托(美国1916—)

第27部 《人力资本投资》 西奥多·威廉·舒尔茨(美国1902—1998)

第28部 《资本上义与自由》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1912—)

第29部 《经济学》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1943—)

第30部 《经济学原理》 格里高利·曼昆(美国1958—)

30部必读的投资学经典

第1部 《聪明的投资者》 本杰明·格雷厄姆(美国1894—1976)

第2部 《金融炼金术》 乔治·索罗斯(美国1930—)

第3部 《漫步华尔街》 伯顿·马尔基尔(美国1933—)

第4部 《克罗淡投资策略》 斯坦利·克罗(美国1928—)

第5部 《艾略特波浪理论》 小罗伯特·R·普莱切特(美国1949—)

第6部 《怎样选择成长股》 菲利普·A·费雪(美国1908—2004)

第7部 《投资学精要》 兹维·博迪(美国1943—)

第8部 《金融学》 罗伯特·C·莫顿(美国1944—)

第9部 《投资艺术》 查尔斯·艾里斯(美国1941—)

1

第10部 《华尔街45年》 威廉·戴尔伯特·江恩(美国1878—1955)

第11部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约翰·迈占(美国1912—1987)

第12部 《笑傲股市》 威廉·欧奈尔(美国1933—)

第13部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约翰·墨菲(美国1934—)

第14部 《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 埃德加·E·彼得斯(美国1952—) 第15部 《华尔街股市投资经典》 詹姆斯·P·奥肖内西(美国1931—) 第16部 《战胜华尔街》 彼得·林奇(美国1944—)

第17部 《专业投机原理》 维克多·斯波朗迪(美国1952—)

第18部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 沃伦·巴菲特(美国1930—) 第19部 《交易冠军》 马丁·舒华兹(美国1945—)

第20部 《股票作手回忆录》 爱德温·李费佛(美国1877—1940)

第21部 《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 吉姆·罗杰斯(美国1942—)

第22部 《世纪炒股赢家》 罗伊·纽伯格(美国1903—1999)

第23部 《一个投机者的告白》 安德烈·科斯托兰尼(德国1906—1999) 第24部 《逆向思考的艺术》 汉弗菜·B·尼尔(美国1904—1978)

第25部 《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 范·K·撒普(美国1945—)

第26部 《泥鸽靶》 弗兰克·帕特诺伊(美国1967—)

第27部 《贼巢》 詹姆斯·B·斯图尔特(美国1951—)

第28部 《非理性繁荣》 罗伯特·希勒(美国1946—)

第29部 《伟大的博弈》 约翰·斯蒂尔·戈登(美国1944—)

第30部 《散户至上》 阿瑟·莱维特(美国1931—)

30部必读的管理学经典

第1部 《科学管理原理》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1856—1915) 第2部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马克思·韦伯(德国1864—1920) 第3部 《经理人员的职能》 切斯特·巴纳德(美国1886—1961)

第4部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亨利·法约尔(法国1841-1925)

第5部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埃尔顿·梅奥(美国1880—1949)

第6部 《企业中人的方面》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1906—1964)

第7部 《个性与组织》 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1923—)

第8部 《如何选样领导模式》 罗伯特·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

第9部 《管理决策新科学》 赫伯特·西蒙(美国1916—2001)

第10部 《伟大的组织者》 欧内斯特·戴尔(美国1914—)

第11部 《管理的新模式》 伦西斯·利克特(美国1903—1981)

第12部 《营销管理》 菲利普·科特勒(美国1931—)

第13部 《让工作适合管理者》 弗雷德·菲德勒(美国1922—)

第14部 《组织效能评价标准》 斯坦利·E·西肖尔(美国1915—1999)

第15部 《再论如何激励员工》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1923—2000)

第16部 《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 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1924—) 第17部 《经理工作的性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

第18部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彼得·杜拉克(美国1909—)

第19部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哈罗德·孔茨(美国1908—1984)

第20部 《杰克·韦尔奇自传》 杰克·韦尔奇(美国1935—)

2

第21部 《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美国1947—)

第22部 《Z理论》 威廉·大内(美国1943—)

第23部 《转危为安》 爱德华兹·戴明(美国1900—1993) 第24部 《总经理》 约翰·科特(美国1947—)

第25部 《追求卓越》 托马斯·彼得斯(美国1942—)

第26部 《领导者:成功谋略》 沃伦·本尼斯(美国1925—) 第27部 《巨人学舞》 罗莎贝丝·摩丝·坎特(美国1943—) 第28部 《第五项修炼》 彼得·圣吉(美国1947—)

第29部 《企业再造》 迈克尔·汉默(美国1948—)

第30部 《基业长青》 詹姆斯·柯林斯(美国1958—)

20部必读的修身处世经典

第1部 《道德经》 老子 (中国·先秦生卒年不详)

第2部 《圣经》 基督教经典

第3部 《论语》 孔子 (中国·春秋公元前55l-前479) 第4部 《孟子》 孟子 (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 第5部 《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古罗马121-180) 第6部 《荀子》 荀子 (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30-前230) 第7部 《庄子》 庄子 (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 第8部 《道德箴言录》 拉罗什福科(法国1613-1680) 第9部 《颜氏家训》 颜之推 (中国·南北朝531-591) 第10部 《人生论》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1561-1626) 第11部 《家范》司马光 (中国 ·北宋1019-1086)

第12部 《智慧书》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西班牙1601-1658) 第13部 《世范》 袁采 (中国·南宋?-1195)

第14部 《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唁兰克林(美国1706-1790) 第15部 《小窗幽记》 陈继儒 (中国·明代1558-1639) 第16部 《蒙田随笔》 蒙田 (法国1533-1592)

第17部 《菜根谭》 洪应明 (中国·明代生卒年不详) 第18部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中国清代1811-1872) 第19部 《人性的弱点》 戴尔·卡耐基(美国1888-1955) 第20部 《傅雷家书》傅雷 (中国1908-1966)

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

第1部 《忏悔录》

第2部 《贝多芬传》

第3部 《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

第4部 《巴尔扎克传》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小窗幽记金典)

第5部 《我生活的故事》

第6部 《约翰逊传》

第7部 《萨特传》

第8部 《我的爱,我的自由》

3

第10部 《罗素自传》

第11部 《罗曼·罗兰传》

第12部 《我妹妹与我》

第13部 《甘地自传》

第14部 《真爱让我如此幸福》 第15部 《卡夫卡传》

第16部 《牛犊顶橡树》

第17部 《从文自传》

第18部 《拿破仑传》

第19部 《富兰克林自传》

第20部 《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第21部 《荣格的生活与工作》 第22部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第23部 《苏东坡传》

第24部 《杰克·韦尔奇自传》 第25部 《巴赫传》

第26部 《华盛顿全传》

第27部 《我毕生的故事》

第28部 《房龙传》

第29部 《无尽的探索》

第30部 《卓别林自传》

20部必读的心理励志经典

第1部 《富兰克林》

第2部 《依靠自我》

第3部 《自己拯救自己》

第4部 《伟大的励志书》

第5部 《致加西亚的信》

第6部 《巴比伦富翁的秘密》 第7部 《思考致富》

第8部 《一生的计划》

第9部 《积极思考的力量》 第10部 《人人都能成功》

第11部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第12部 《与你在颠峰相会》 第13部 《人性的弱点》

第14部 《唤醒心中的巨人》 第15部 《攻心为上》

第16部 《谁动了我的奶酪》

第17部 《高效人生的12个关键点》第18部 《平地而起》

第19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4

20部必读的谋略经典

第1部 《道德经》 第2部 《鬼谷子》 第3部 《管子》 第4部 《论语》

第5部 《孙子兵法》 第6部 《荀子》 第7部 《韩非子》 第8部 《战国策》 第9部 《人物志》 第10部 《贞观政要》 第11部 《反经》

第12部 《资治通鉴》 第13部 《三国演义》 第14部 《菜根谭》 第15部 《智囊》

第16部 《三十六计》 第17部 《曾国藩家书》 第18部 《厚黑学》 第19部 《君主论》 第20部 《战争论》

30部必读的科普经典

《几何原本》

《天体运行论》 《心血运动论》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自然史》

《物种起源》

《昆虫记》

《人类的故事》 《鸟与文学》

《所罗门王的指环》 《菌儿自传》

《趣味地球化学》 《寂静的春天》 《从一到无穷大》 《双螺旋》

《黑猩猩在召唤》 《物候学》

5

篇四:一些经典书籍推荐

一些经典书籍推荐<转>(转载)

第1部 《经济表》 弗朗斯瓦·魁奈(法国1694—1774) 第2部 《国富论》 亚当·斯密(英国

1723—1790) 第3部《 人口原理》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 第4部《 政治经济学概论》 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1767—1832) 第5部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大卫·李嘉图(英国1772—1823) 第6部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西蒙·德·西斯蒙第(法国1773—1842) 第7部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弗里德利希·李斯特(德国1789—1846) 第8部 《政治经济学原理》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1806—1873) 第9部 《资本论》 卡尔·马克思(德国1818—1883) 第10部 《政治经济学理论》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英国1835—1882) 第11部 《国民经济学原理》 卡尔·门格尔(奥地利1840—1921) 第12部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 里昂·瓦尔拉斯(法国1834—1910) 第13部 《资本与利息》 欧根·冯·庞巴维克(奥地利185l一1914) 第14部 《经济学原理》 阿弗里德·马歇尔(英国1842—1924) 第15部 《利息与价格》 克努特·维克塞尔(瑞典1851—1926) 第16部 《财富的分配》 约翰·贝茨·克拉克(美国1847—1938) 第17部 《有闲阶级论》 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美国1857—1929) 第18部 《经济发展理论》 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奥地利1883—1950) 第19部 《福利经济学》 阿瑟·赛西尔·庇古(英国1877—1959) 第20部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琼·罗宾逊(英国1903—1983) 第21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1883—1946) 第22部 《价值与资本》 约翰·理查德·希克斯(英国1904—1989) 第23部 《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奥地利1899—1992) 第24部 《经济学》 保罗·萨缪尔森(美国1915一) 第25部 《丰裕社会》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美国1908—) 第26部 《经济成长的阶段》 沃尔特·罗斯托(美国1916—) 第27部 《人力资本投资》 西奥多·威廉·舒尔茨(美国1902—1998) 第28部 《资本上义与自由》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1912—) 第29部 《经济学》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1943—) 第30部 《经济学原理》 格里高利·曼昆(美国1958—)

第2部 30部必读的投资学经典 第1部 《聪明的投资者》 本杰明·格雷厄姆(美国1894—1976) 第

2部 《金融炼金术》 乔治·索罗斯(美国1930—) 第3部 《漫步华尔街》 伯顿·马尔基尔(美国1933—) 第4部 《克罗淡投资策略》 斯坦利·克罗(美国1928—) 第5部 《艾略特波浪理论》 小罗伯特·R·普莱切特(美国1949—) 第6部 《怎样选择成长股》 菲利普·A·费雪(美国1908—2004) 第7部 《投资学精要》 兹维·博迪(美国1943—) 第8部 《金融学》 罗伯特·C·莫顿(美国1944—) 第9部 《投资艺术》 查尔斯·艾里斯(美国1941—) 第10部 《华尔街45年》 威廉·戴尔伯特·江恩(美国1878—1955) 第11部《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约翰·迈占(美国1912—1987) 第12部 《笑傲股市》 威廉·欧奈尔(美国1933—) 第13部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约翰·墨菲(美国1934—) 第14部 《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 埃德加·E·彼得斯(美国1952—) 第15部 《华尔街股市投资经典》 詹姆斯·P·奥肖内西(美国1931—) 第16部 《战胜华尔街》 彼得·林奇(美国1944—) 第17部 《专业投机原理》 维克多·斯波朗迪(美国1952—) 第18部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 沃伦·巴菲特(美国1930—) 第19部 《交易冠军》 马丁·舒华兹(美国1945—) 第20部 《股票作手回忆录》 爱德温·李费佛(美国1877—1940) 第21部 《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 吉姆·罗杰斯(美国1942—) 第22部 《世纪炒股赢家》 罗伊·纽伯格(美国1903—1999) 第23部 《一个投机者的告白》 安

德烈·科斯托兰尼(德国1906—1999) 第24部 《逆向思考的艺术》 汉弗菜·B·尼尔(美国1904—1978) 第25部 《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 范·K·撒普(美国1945—) 第26部 《泥鸽靶》 弗兰克·帕特诺伊(美国1967—) 第27部 《贼巢》 詹姆斯·B·斯图尔特(美国1951—) 第28部 《非理性繁荣》 罗伯特·希勒(美国1946—) 第29部 《伟大的博弈》 约翰·斯蒂尔·戈登(美国1944—) 第30部 《散户至上》 阿瑟·莱维特(美国1931—)

第3部 30部必读的管理学经典 第1部 《科学管理原理》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

1856—1915) 第2部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马克思·韦伯(德国1864—1920) 第3部 《经理人员的职能》 切斯特·巴纳德(美国1886—1961) 第4部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亨利·法约尔(法国1841-1925) 第5部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埃尔顿·梅奥(美国

1880—1949) 第6部 《企业中人的方面》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1906—1964) 第7部 《个性与组织》 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1923—) 第8部 《如何选样领导模式》 罗伯特·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 第9部 《管理决策新科学》 赫伯特·西蒙(美国1916—2001) 第10部 《伟大的组织者》 欧内斯特·戴尔(美国1914—) 第11部 《管理的新模式》 伦西斯·利克特(美国1903—1981) 第12部 《营销管理》 菲利普·科特勒(美国1931—) 第13部 《让工作适合管理者》 弗雷德·菲德勒(美国1922—) 第14部《 组织效能评价标准》 斯坦利·E·西肖尔(美国1915—1999) 第15部 《再论如何激励员工》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

1923—2000) 第16部《 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 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1924—) 第17部 《经理工作的性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 第18部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彼得·杜拉克(美国1909—) 第19部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哈罗德·孔茨(美国1908—1984) 第20部 《杰克·韦尔奇自传》 杰克·韦尔奇(美国1935—) 第21部 《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美国1947—) 第22部 《Z理论》 威廉·大内(美国1943—) 第23部 《转危为安》 爱德华兹·戴明(美国1900—1993) 第24部 《总经理》 约翰·科特(美国1947—) 第25部 《追求卓越》 托马斯·彼得斯(美国1942—) 第26部 《领导者:成功谋略》 沃伦·本尼斯(美国1925—) 第27部 《巨人学舞》 罗莎贝丝·摩丝·坎特(美国1943—) 第28部 《第五项修炼》 彼得·圣吉(美国1947—) 第29部 《企业再造》 迈克尔·汉默(美国1948—) 第30部 《基业长青》 詹姆斯·柯林斯(美国1958—)

第4部 20部必读的修身处世经典 第1部 《道德经》 老子 (中国·先秦生卒年不详) 第2部 《圣

经》 基督教经典第3部 《论语》 孔子 (中国·春秋公元前55l-前479) 第4部 《孟子》 孟子 (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 第5部《 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古罗马121-180) 第6部 《荀子》 荀子 (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30-前230) 第7部 《庄子》 庄子 (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 第8部 《道德箴言录》 拉罗什福科(法国1613-1680) 第9部 《颜氏家训》 颜之推 (中国·南北朝531-591) 第10部《 人生论》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1561-1626) 第11部 《家范》司马光 (中国 ·北宋1019-1086) 第12部 《智慧书》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西班牙1601-1658) 第13部 《世范》 袁采 (中国·南宋?-1195) 第14部 《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唁兰克林(美国1706-1790) 第15部 《小窗幽记》 陈继儒 (中国·明代

1558-1639) 第16部 《蒙田随笔》 蒙田 (法国1533-1592) 第17部 《菜根谭》 洪应明 (中国·明代生卒年不详) 第18部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中国清代1811-1872) 第19部 《人性的弱点》 戴尔·卡耐基(美国1888-1955) 第20部 《傅雷家书》傅雷 (中国1908-1966)

第5部 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 第1部 《忏悔录》第2部 《贝多芬传》第3部 《梵高传——

对生活的渴求》第4部 《巴尔扎克传》第5部 《我生活的故事》第6部 《约翰逊传》第7部 《萨特传》第8部 《我的爱,我的自由》第9部 《居里夫人传》第10部 《罗素自传》第11部 《罗曼·罗兰传》第12部 《我妹妹与我》第13部 《甘地自传》第14部 《真爱让我如此幸福》第15部 《卡夫卡传》第16部 《牛犊顶橡树》第17部 《从文自传》第18部 《拿破仑传》第19部 《富兰克林自传》第20部 《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第21部 《荣格的生活与工作》第22部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第23部 《苏东坡传》第24部 《杰克·韦尔奇自传》第25部 《巴赫传》第26部 《华盛顿全传》第27部 《我毕生的故事》第28部 《房龙传》第29部 《无尽的探索》第30部 《卓别林自传》

第6部 20部必读的心理励志经典 第1部 《富兰克林》第2部 《依靠自我》第3部 《自己拯

救自己》第4部 《伟大的励志书》第5部 《致加西亚的信》第6部 《巴比伦富翁的秘密》第7部 《思考致富》第8部 《一生的计划》第9部 《积极思考的力量》第10部 《人人都能成功》第11部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第12部 《与你在颠峰相会》第13部 《人性的弱点》第14部 《唤醒心中的巨人》第15部 《攻心为上》第16部 《谁动了我的奶酪》第17部 《高效人生的12个关键点》第18部 《平地而起》第19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20部 《邮差弗雷德》 20部必读的谋略经典 第1部 《道德经》第2部 《鬼谷子》第3部 《管子》第4部 《论语》第5部 《孙子兵法》第6部 《荀子》第7部 《韩非子》第8部 《战国策》第9部 《人物志》第10部 《贞观政要》第11部 《反经》第12部 《资治通鉴》第13部 《三国演义》第14部 《菜根谭》第15部 《智囊》第16部 《三十六计》第17部 《曾国藩家书》第18部 《厚黑学》第19部 《君主论》第20部 《战争论》 30部必读的科普经典 《几何原本》《天体运行论》《心血运动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自然史》《物种起源》《昆虫记》《人类的故事》《鸟与文学》《所罗门王的指环》《菌儿自传》《趣味地球化学》《寂静的春天》《从一到无穷大》《双螺旋》《黑猩猩在召唤》《物候学》《细胞生命的礼赞》《自私的基因》《啊哈!灵机一动》《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古海荒漠》《混沌:开创新科学》《时间简史》《皇帝新脑》《西方科学的起源》《魔鬼出没的世界> 《万物简史》《数字化生存》《生命的未来》

篇五:一篇不可多得的千古奇文 句句皆是经典

一篇不可多得的千古奇文 句句皆是经典 陈继儒(1558~1639),明代知名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金山枫泾泖桥村)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

陈眉公《警世通言》 一生都是命安排,求甚么?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甚么? 不礼爹娘礼鬼神,敬甚么? 弟兄姊妹皆同气,争甚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忧甚么? 奴仆也是爹娘生,凌甚么? 当官若不行方便,做甚么? 公门里面好修行,凶甚么? 刀笔杀人终自杀,刁甚么? 举头三尺有神明,欺甚么? 文章自古无凭据,夸甚么? 荣华富贵眼前花,傲甚么?

他家富贵前生定,妒甚么?

前世不修今受苦,怨甚么?

岂可人无得运时,急甚么?

人世难逢开口笑,苦甚么? 补破遮寒暖即休,摆甚么? 才过三寸成何物,馋甚么?

死后一文带不去,怪甚么? 前人田地后人收,占甚么? 得便宜处失便宜,贪甚么? 聪明反被聪明误,巧甚么? 虚言折尽平生福,谎甚么? 是非到底自分明,辩甚么?

暗里催君骨髓枯,淫甚么? 嫖赌之人无下梢,耍甚么? 治家勤俭胜求人,奢甚么? 人争闲气一场空,恼甚么? 恶人自有恶人磨,憎甚么? 怨怨相报几时休,结甚么?

人生何处不相逢,狠甚么? 世事真如一局棋,算甚么? 谁人保得常无事,诮甚么? 穴在人心不在山,谋甚么? 欺人是祸饶人福,强甚么? 一旦无常万事休,忙甚么?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