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巴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2:16:17 高中作文

篇一:巴金的故事

巴金的故事:一个从不揩公家油的厚道人

1954年,徐钤由部队转业来到上海文联,在对外友协,负责作家、音乐家的联络工作。今天,徐钤两鬓染白,早已离休。然而,每星期他总有几天,从远离市中心的莘庄,坐上地铁和公交车,花去一个多小时的时辰,来到医院,探望巴金先生,顺便为巴金处理一些事情。

这一生,徐钤接触过许许多多文化名人,惟有对巴金的感情最深。他是在一些细小事情上感受巴金的。一个从不揩公家油的厚道人,这是徐钤对巴金的深刻印象之一。

二楼,巴金书房,北墙处有一尊褐色巴金铜像。这是50年代中期苏联雕塑家谢里汉诺夫雕铸的。徐钤清楚地记得这一幕幕。那会儿,谢里汉诺夫同时为上海好几位文化名人塑像。按中苏两国的协议,谢里汉诺夫在沪的吃、住等费用,由上海方面一次付清。因此,他在为文化人塑像期间的用餐,由自己解决。

那一天,轮到巴金了。从小见到拍照就躲,不喜欢出头露面的巴金,“乖乖”地当了回“模特”。在巴金的不自在中,时间流过去了,到了中午时分。谢里汉诺夫在收拾着工具,巴金问道:“中午是休息,还是继续做?”谢说:“都可以。由你定。”巴金关切地问道:“你中午干什么?”谢里汉诺夫答道:“我带了面包,吃一点就可以了。”巴金听后,十分不安,说道:“我也要吃饭,我请你,一起去吃吧。”这样,巴金的塑像雕了3天,巴金请谢里汉诺夫吃了3天的饭。

徐钤说:“巴金就是这样一个厚道的人,总想着别人。”

那会儿,在外事方面,一般送外宾的礼品,都是由公家买的。甚至,一些头儿或名人,在家里接待客人,连茶水、点心,都是由公家买好后送了去的。只有巴金从不这样,所有接待外宾的费用,都是掏自己的腰包。通常,礼品都由夫人萧珊买,会面结束时,拿出来送客人。

巴金的这一“习惯”,保持到今天,反映在方方面面。1960年,巴金回到故乡成都,四川歌舞团正在上演《刘三姐》。一天,巴金请沙汀代买8张票,请大家看戏。有关方面知道了,决定送票给巴金。巴金坚决不要,说道:“我请人看戏,必须自己花钱。”80年代,巴金有过几次出国机会。每次回来后,都是由巴金出钱,请大家吃一顿后再“散伙”。那次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日,同行的有冰心、艾芜、杜鹏程等人。回国后,在上海作总结。按理,会后应该由中国作协请大家吃饭。但是,没有。还是由巴金出钱,在静安宾馆订了二桌,请大家吃了一顿,尔后各奔东西。

徐钤说:“巴老就是这么一个人,从不揩公家的油。所以,我敬佩他,愿意终身为他服务。”

巴金的故事五:你是巴金的儿子?

1993年,巴金90岁生日时,上海市政协主席陈铁迪来访。走进巴金寓所,陈铁迪看到自己属下的工作人员李小棠,便有点奇怪地说了一句:“你怎么也来了?”这时,有人赶紧告诉她:小棠是巴金的儿子。

“你是巴金的儿子?我怎么不知道?”陈铁迪惊异地问起来。

陈铁迪当然不知道。在小棠身上,一点也看不到名人之后的影子。他自己也从来不在别人面前提起父亲。在这个家里,凡需要“出头露面”的事,小棠一概推到了姐姐小林的身上,他总是躲在幕后。巴金年迈后,出访时需要家人陪伴左右,方便照料,这时也都是姐姐出面,他不参与。总之,在以巴金为主的公众活动中,难以看到小棠的身影。以至于,有人玩笑地说:“见小棠比见巴金都难。”

小棠在复旦大学读书4年,学校许多领导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儿子。毕业分配时,很多人为子女能分到一个好单位,这里托人,那儿找人,千方百计搞关系,走后门。惟有巴金,没有跟任何人打过招呼。小棠的很多同学,这个留在了学校,那个到了中央大单位,这个进了报社,那个去了电视台……通俗点说,在那时,很多人分配的工作都比小棠好。而小棠来到上海市政协文史室工作,这一干就是20多年,没有一点怨言。

在儿子的身上,可以看到巴金的许多影子。和父亲一样,小棠外表沉稳,不善言谈,不喜张扬,但不乏幽默。有一年,巴金在杭州休息,小棠去看父亲,钱包不慎在火车上被人扒了。到了巴金住所,小棠说了钱包被偷的事,完了,把手一摊,对巴金说:“老巴金,赔我钱。”巴金可不“糊涂”,说道:“你的钱被人偷了,为啥子要我赔。”“我是来看你,才被人偷的。我没有钱,要你赔。”小棠“强词夺理”。巴金“回敬”道:“你多写几部电视剧,钱就有了。”看着他们父子“唇枪舌剑”,一旁的工作人员都乐了。

篇二:巴金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巴金”是他1929年发表第一部长篇《灭亡》时开始用的笔名。巴金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官僚家庭,曾祖父原籍浙江嘉兴,在成都为官,著有《醉墨山房仅存稿》。祖父也为官多年,著有《秋棠山馆诗抄》。到他父亲一代,已经没落,仅在广元做过两年知县。巴金是在充满温情的家庭中长大的,母亲不但使他知道了人间的温暖,知道了爱与被爱的幸福,而且更使他知道了如何对待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从小在他心里播下了博爱的种子。1914年和1917年,母亲陈淑芬和父亲李道河的先后病逝,对于幼小的巴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失去了父母爱护的巴金,更多地感受了封建专制大家庭中的黑暗,体验了和平友爱下的倾轧和斗争,目睹了兄弟姐妹的痛苦和死亡,也使他更加渴望走进外面的世界。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新刊物涌入了四川,各种思潮和主义,特别是无政府主义(Anarchism)在巴金面前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时期,巴金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最早打动巴金心灵的是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以及廖抗夫、巴枯宁、高德曼等无政府主义者的著作。克鲁泡特金是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家,他主张反对“生存竞争”,鼓吹“互助论”,强烈地要求民主自由与个性解放,反对一切“专制”,废除一切形式的国家与政府,把自治公社的联合作为未来社会的理想。无政府主义反对强权与争取个性自由的主张传入中国后,与当时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主流文化

相契合,受到人们特别是向往革命的青年人的钟情,人们赠予它一个充满诗意的译名:“安那其主义”。

安那其主义对巴金的影响是震撼性的,他后来曾说:“我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书,这里面全是我想说而没有说得清楚的话,它们是多么明显,多么合理,多么雄辩,而且那种带煽动性的笔调简直要把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的心烧成灰了”(巴金:《我的幼年》,《巴金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巴金对克鲁泡特金的全部著作以及人格都推崇备至,从此,他便以安那其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1920年9月,他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在大量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俄国民粹主义革命家的传记与著作的同时,做了《半月》的同人和编辑,组织了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青年团体“均社”,印发传单,出版书刊,鼓吹反帝反封建。1921年4月,巴金在《半月》17号上发表了《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一文,这是巴金最早面世的文章,表达了他对安那其主义的向往。从1922年开始在《时事新报》副刊《文学旬刊》上发表文学作品,他发表的第一篇散文是载于1922年9月3日《文学旬刊》上的《可爱的人》。

1923年春,巴金跟随三哥离开封建大家庭来到上海,后到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班,1925年,受到五卅运动的鼓舞,一边读书,一边与朋友组织民众社,办《民众》半月刊,从事安那其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社会运动。高中毕业后,曾北上投考北京大学,因病不果,返回上海休养,可在养病期间,仍然继续从事社会活动,并从英译本翻译了克鲁泡特金

的《面包与自由》,编辑了《革命论丛》等书籍。为了进一步对安那其主义进行深入研究,1927年1月,巴金远赴法国巴黎。旅法期间,他翻译了波兰民粹主义剧作家廖抗夫描写俄国民粹主义革命者斗争和生活的剧本《夜未央》,以及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上卷),与高德曼建立并保持了通讯联系,与意大利工人领袖凡宰地建立了友谊。当美国政府诬陷萨柯和凡宰地犯有抢劫行凶罪而要处于死刑时,又参加了国际性的营救活动。营救失败后,在极度的痛苦中,写下了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

1929年巴金回国时,无政府主义运动在中国已经分化、失败,但巴金仍坚持自己的信仰,并寄托于文学创作中。巴金一直坚守着“安那其主义”,不参与一切政治性的党派活动,只埋头写作,办刊物,为朋友编书,是典型的“自由主义作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曾参加过抗日救亡运动,鲁迅因此赞扬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他固然有?安那其主义者?之称,但他并没有反对我们的运动,还曾经列名于文艺工作者联名的战斗的宣言”(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他的《灭亡》、“爱情三部曲”、《家》、《寒夜》等几十部作品(巴金从1929年至1949年,共创作有18部中长篇小说,12部短篇小说集,16部散文集和大量翻译作品),主要表现了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自由、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和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巴金小说中的民主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影响了几代青年人,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也由此奠定了他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灭亡》发表于《小说月报》20卷1-3期(1929年1-3月),同年10月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灭亡》以1926年前后军阀孙传芳统治下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杜大心进行反抗的悲剧故事。杜大心出身于一个封建家庭,他幼年所见都是人生的不幸和社会的黑暗,为了追求自由和民主,他成为了一个“自由社会主义”的信仰者。他声称,“凡是曾经把自己底幸福建筑在别人痛苦上面的人都应该灭亡”,是一个“恨”的化身,将自己的肺病折磨置之不理,全身心地投入与黑暗社会的斗争,甘愿走上灭亡的道路,以个人的灭亡来换取社会的新生。作者还塑造了一个李淑静的形象,她是“爱”的化身,反对盲目的反抗,自杀性的灭亡,主张用爱来感化人们。杜大心与李淑静形象的对立,表明了作者思想的矛盾。作品在《小说月报》上开始连载后,很快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主人公杜大心身上,将杜大心反抗社会、随时准备献身于革命事业的复仇行动,与作者信奉的安那其主义联系在一起。巴金不得不为此声明:“杜大心底思想近于安那其主义,但严格说来他不是安那其主义者;他底思想近于虚无主义,但他不是虚无主义者,因为他不是唯物论者,不是实在论者;他底思想近于个人主义,但他不是个人主义者。杜大心底思想里面含得有不少矛盾,而且这个矛盾是永远继续下去的,崔皎君说得好:?等到这矛盾止了的时候便是杜大心毁灭的时候。?”杜大心“并不是上述几种主义中某一种主义之人格化”(巴金:《〈灭亡〉作者底自白》,《生之忏悔》,商务印书馆,1930年)。因此,杜大心的复仇精神、牺牲精神和仇恨意志,成为了向往革命的热血

青年的榜样,他越是具有悲剧色彩,越能打动青年的心。在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宣泄是第一位的,并由此形成了巴金小说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基本特色。

《灭亡》与《死去的太阳》、《新生》可以称为“革命三部曲”。《死去的太阳》(1931)以作者所经历的五卅运动为题材,原打算“申诉我底以及与我同为被压迫者的人底悲哀”,但由于“经过了短时间的苦难生活后我底激情渐渐消退了”,“虽然这也是写五卅事件,但它底主题却不是五卅事件了。我写的乃是一个小有产阶级在这事件中的多少有点盲目的活动,以及由活动而幻灭,由幻灭而觉悟的这一段故事”(巴金:《死去的太阳·序》,《死去的太阳》,开明书店,1931年),为了再一次表达内心的激情,作者没有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而是在创作《家》的同时,又开始接着《灭亡》的思路,创作了《新生》和“爱情三部曲”。《新生》(1933)是《灭亡》的姊妹篇。第一稿完成于1931年8月,交给《小说月报》后在“一二八”事变中毁于日军炮火。作者怀着“我要来重新造出那个被日本底爆炸弹所毁灭了的东西。我要来试验我底精力究竟是否会被帝国主义的爆炸弹所克服”(巴金:《新生·自序》,《新生》,开明书店,1933年)的决心,在1932年7月重写了第二稿。正因为这个原因,《新生》中的主人公李冷与《灭亡》中的李冷判若两人,由原来的一个和平主义者,变成了杜大心第二,而且他的妹妹李淑静的思想性格也更为激进,明显地带有俄国女革命家的特点。

篇三:巴金1

《巴金研究》复习

(2007-05-14 23:52:01)

转载

分类: 自考空间

《巴金研究》复习

一、填空

1、巴金原名( ),字( )。“巴金”是他1929年发表中篇小说《 》时的署名。

2、在沪、宁求学和养病期间,巴金与旅居美国的俄国( )者爱玛·高德曼通信,极受鼓舞。他还翻译了( )的论著《面包略取》(即《面包与自由》)。

3、从( )起,到( )年,是巴金创作的丰收的年代。

4、巴金写有许多“三部曲”,例如“爱情三部曲”(包括《 》、《 》、《 》)、“激流三部曲”(包括《 》、《 》、《 》)等。

5、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巴金创作了题为“抗战三部曲·火”三部曲,它包括了《 》、《 》、《 》等三部。

6、《 》的出现,表现出巴金的创作进入成熟的现实主义阶段,帮助着巴金的创作进入( )个高峰时期。

7、从1978年底开始,巴金写作记录自己“随时随地的感想”的《 》。表现了一个伟大作家的心灵历程,是一个饱经沧桑、阅历的老人的真知灼见。

8、巴金曾获得许多国际文学奖励。例如1982年的( )国际但丁奖、1983 年的( )荣誉军团勋章,( )文学艺术研究院授予他( )称号。

9、巴金漫长的思想发展道路,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他滋生、萌芽了( )思想、第二阶段形成了独特的( )思想体系、第三阶段中,他彻底抛弃了( )信仰、接受( )。

10、民主革命时期,巴金的( )思想体系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是( )思想。

11、在法国期间,对巴金思想影响最大的是( )的( )。

12、《激流三部曲》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次以( )的形式,对封建家庭崩溃的过程作系统深入的描写。

13、巴金作为新文学史上的第( )代作家,继承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革命和批判的精神。

14、受左拉长篇系列小说的影响,巴金打算在《灭亡》前后各加两部,写成连续性的五部小说,它们是《( )》、《( )》、《灭亡》、《( )》、《( )》。

15、《激流三部曲》开始动笔于( )年,他先写了一篇《总序》,写完后决定把《( )》改为《激流》。

16、《( )》是巴金解放后散文创作的高峰。

17、在左翼文艺的影响和现实生活的激励下,巴金的视野也转向了工人,他连续写了两部反映旧中国工人苦难生活的小说《( )》、《( )》。

18、巴金的小说《萌芽》,又名《( )》,写于1933年。作品描写了(

)非人的悲惨生活,揭露了资本家贪得无厌的血淋淋的罪行。

19、《死去的太阳》以1925年( )事件为背景,通过主人公( ) 的塑造,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反映并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20、《海的梦》通过岛国少女( )背叛家庭,与爱人( )一起帮助太平洋上的岛国利伯洛的奴隶解放、反抗高国侵略者的事迹。

21、巴金的小说《( )》歌颂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高尚情操和顽强杀敌的精神,后来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

22、《( )》是巴金根据邱少云烈士事迹写成的作品。

23、巴金称( )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先生”。

24、《憩园》以家庭的兴衰为中心,姚家的生活为( ),杨家的生活为( )。

25、巴金后期最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是《 》。

26、《新生》是作家以( )的体裁而写成的一部中篇小说。

27、《冯文淑》的巴金作品《 》中的一部,表现青年们的献身抗日事业的热情。

28、阻止汪文宣前进的脚步的是( )。

29、汪文宣内心煎熬着双重焦虑:( )焦虑,即良心的被压抑;( )焦虑,即良心的审判。

二、问答与论述:

1、简述巴金思想变化所经历的三个不同的阶段的特点。

2、简要分析巴金民主主义思想体系的构成。

3、巴金的爱国主义思想有哪些特定的内容?

4、简述巴金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

5、说说巴金为什么会选择、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

6、怎样认识巴金民主革命思想的复杂性?

7、简述《家》的主题。

8、为什么说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化身?

9、《家》是怎样揭示封建社会专制统治的丑恶的?

10、怎样评价鸣凤的形象?作为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瑞珏、梅与她有什么不同?

11、简析觉慧“幼稚而大胆的叛徒”的性格特征。

12、为什么说觉新是封建专制制度重压下的“病态人物”?

13、说说家庭题材小说“激流三部曲”的艺术成就。

14、简述《春》的主题。

15、简述《秋》的主题。

16、简述《憩园》的主题。

17、简析杨梦痴形象的个性特点及内涵。

18、简析万昭华形象的个性特点及内涵。

19、简析姚诵诗形象的个性特点及内涵。

20、简述《憩园》的结构艺术特点。

21、简述《寒夜》的主题。

22、简析汪文宣形象的个性特点及内涵。

23、简析曾树生形象的个性特点及内涵。

24、简析汪母形象的个性特点及内涵。

25、结合创作,阐述巴金文艺思想的内涵。

26、什么是风格?巴金现实主义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

27、说说巴金前期的现实主义风格的特点。

28、说说巴金后期的现实主义风格的特点。

29、怎样评价巴金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抗日战争时期,巴金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有( )。

A、《光明集》 B、《英雄的故事》 C、《小人小事》 D、《保卫和平》

2、巴金创作的散文作品集有( )。

A、《龙·虎·狗》 B、《神·鬼·人》 C、《长生塔》 D、《还魂草》

3、《灭亡》的主人公是( )。

A、吴洪发 B、杜大心 C、周如水 D、汪文宣

4、《死去的太阳》的主人公是( )。

A、曾树生 B、吴仁民 C、吴养清 D、李冷

5、巴金短篇小说创作中,以异域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是( )。

A、《第二个母亲》 B、《月夜》 C、《春雨》 D、《电椅》

6、巴金短篇小说创作中,描写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反抗精神的作品是( )。

A、《杨嫂》 B、《房东太太》 C、《在门槛上》 D、《化雪的日子》

7、巴金把( )视为文学的第一要义,追求“写作同生活的一致”、“作家同人的一致”。

A、真 B、善 C、美 D、革命性

8、《激流三部曲》是巴金现实主义风格( )的标志。

A、起始 B、探索 C、发展 D、成熟

9、悲剧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标志着巴金小说( )。

A、创作的成熟 B、现实主义的深化 C、态度的严肃 D、对社会的关注

10、与巴金的民主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的相关国家是( )。

A、俄国 B、德国 C、芬兰 D、英国

11、觉慧是高家内部第一个( )者,也是“五四”新思潮影响下新生的民主力量的代表。P77

A、进步 B、叛逆 C、革命 D、反抗

12、巴金散文创作中最为出色的是( )类作品。

A、纪游写景 B、抒情述怀 C、序跋小品 D、杂感随笔

13、《砂丁》反映的是( )工人的生活和斗争的故事。

A、长兴煤矿 B、个旧锡矿 C、抚顺煤矿 D、大冶铁矿

14、《第四病室》的主要人物是( )。

A、杨林 B、杨木华 C、黄文元 D、杨嫂

15、《家》中“觉新”形象的人物原型是巴金的( )。

A、三哥 B、二叔 C、大哥 D、三叔

16、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取得了较高成就,被誉为巴金创作道路的第一高峰的作品是《 》。

A、《灭亡》 B、《憩园》 C、《家》 D、《寒夜》

17、表现巴金的创作进入成熟的现实主义阶段和第二个高峰时期的作品是《 》。

A、《家》 B、《憩园》 C、《第四病室》 D、《寒夜》

18、1927年,巴金赴法国留学,希望通过( )的研究,继续探讨无政府主义思想原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A、法学 B、经济学 C、文学 D、哲学

19、巴金在《我的几个先生》中,说到( )老周的“火要空心,人要忠心”的人生观,对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A、马夫 B、老师 C、轿夫 D、仆人

20、巴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主要来自( )。

A、现实 B、报刊 C、书本 D、学校

21、巴金在《激流》第一部发表后的《〈家〉初版后记》曾设想,第二部的题名是《 》。

A、春 B、群 C、秋 D、新生

22、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正是通过梅、瑞珏、鸣凤、蕙、淑贞的悲剧命运,向垂死的制度叫出自己的( )。

A、谴责 B、愤慨 C、控诉 D、憎恨

23、《憩园》中,万昭华的悲剧命运控诉了旧社会、旧家庭对( )的压抑。

A、独立人格 B、美好人性 C、青春年华 D、女性人生

24、《寒夜》的开篇、结尾都是( ),它既是全篇的意境中心、谋篇布局的焦点,也是国民党统治时代的象征。

A、乱世 B、荒村 C、寒夜 D、夜市

25、《怀念萧珊》是巴金用泪和爱谱写的一曲心的哀歌,虽记述自家的遭遇,反映的却是( )的危艰。

A、社会 B、时代 C、国家 D、民族

(二)多项选择题

1、《家》中属于“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系列的人物是( )。

A、蕙 B、淑英 C、钱梅芬 D、鸣凤 E、瑞珏

2、巴金的“安那其主义”思想,主要是受了( )的影响。

A、伏尔泰 B、克鲁泡特金 C、卢梭 D、高德曼 E、马拉

3、在创作《灭亡》之后,巴金打算写连续性的五部小说,其中有( )。

A、《一生》 B、《春梦》 C、《黎明》 D、《萌芽》 E、《新生》

4、30年代,巴金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 )。

A、《长生塔》 B、《保卫和平》 C、《复仇集》 D、《将军集》 E、《抹布集》

5、在短篇小说中,巴金描写在新旧交替时代知识分子种种心态的作品有( )。

A、《春雨》 B、《还魂草》C、《黄文元同志》 D、《还乡》E、《父亲买新皮鞋回来的时候》

6、构成巴金的民主主义思想体系的因素是( )。

A、民主主义 B、无政府主义 C、自由主义 D、爱国主义 E、人道主义

7、巴金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有( )。

A、浓郁的抒情 B、单线发展的情节 C、表现人的命运 D、题材丰富 E、多用第一人称

8、巴金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有( )。

A、情真意切 B、题材广泛 C、语言平易 D、功利性强 E、构思精巧

9、在《第四病室》中,巴金运用的创作手法有( )。

A、比喻 B、对比 C、抒情 D、议论 E、象征

10、属于《抗战三部曲》的作品是( )。

A、《砂丁》 B、《田惠世》 C、《春》 D、《火》 E、《电》

12、巴金描写朝鲜战场生活,塑造志愿军英雄形象,揭示英雄崇高的精神世界的小说作品有( )。

A、《团圆》 B、《杨林同志》 C、《黄文元同志》 D、《月夜》 E、《坚强战士》

13、巴金反映抗战生活,控诉侵略战争罪行,表现人民高昂热情的小说作品有( )。

A、《春雨》B、《还魂草》C、《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D、《莫娜·丽莎》E、《秋》

14、为了全力刻画人物,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运用了( )。

A、内心独白 B、心理描写 C、细节回忆 D、借景生情 E、议论抒情

15、杨老三被寄生生活腐蚀了灵魂,表现出剥削者( )的本性。

A、贪婪 B、自私 C、冷酷 D、专横 E、卑劣

16、作家把汪母及其家庭悲剧置于国统区背景中加以考察,敏感地触及人民最切身的问题:( )。

A、社会生存 B、政治地位 C、人的价值 D、社会地位 E、人的尊严

17、消极情绪的深度压抑,造成汪母的心理变态,其表现为( )。

A、自卑 B、妒忌 C、自卫 D、侵犯 E、矛盾

18、《爱情三部曲》中大学教师吴仁民的性格特征为( )。

A、冲动 B、热情 C、粗暴 D、矛盾 E、浮躁

19、《爱情三部曲》中的李佩珠是一个近乎健全性格的革命女性,她的性格特征为( )。

A、热情 B、沉着 C、清醒 D、勇敢 E、乐观

20、巴金是从( )角度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

A、救国救民 B、追求自由平等 C、反对封建专制 D、反对军阀强权政治 E、消灭剥削

21、《激流三部曲》中,封建专制、封建礼教制度的维护者系列形象的共同特征是( )。

A、残酷 B、专横 C、腐朽 D、丑恶 E、虚伪

22、《激流三部曲》里,封建家庭叛逆者形象系列中的人物有( )。

A、觉慧 B、觉民 C、琴 D、淑英 E、淑华

23、巴金散文创作的独特风格包括( )。

A、题材广泛 B、内容丰富 C、感情真挚 D、形式自由 E、语言朴质

分享

篇四:巴金

一、切入

师:他曾是一位世纪老人,他生前凝聚毕生的激情与智慧,为我们留下了《家》《春》《秋》等数以千万计的作品,他就是—— 生:巴金! 师: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巴金的世界,走进他—— 生:《给家乡孩子的信》。

师:(深情地)一位诗人在《敬寿巴金百年》中这样写到: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这是诗人眼中的巴金,你眼中的巴金是位怎样的老人呢?

二、细读

师: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想,从中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巴金,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生:读批注

师:请放下手中的笔,我们一起来交流刚才所得。交流没有答案的对与错,只有缺席的遗憾! 生:“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不要说给每个孩子写一封回信,或者??”

师:先说说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巴金,再读读你画的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语、句子体悟到了巴金的这种品质。

生:我觉得这是一位关心孩子的巴金。(教师板书:关心)我注意到了这样一句:“有时候一支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巴金爷爷有病,年龄又大,拿笔很不方便。特别是“千斤重”一词给我的印象特别深。 师:透过这个“千斤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巴金爷爷吃力地写字,非常艰难的样子。

师:巴金先生的一位学生曾经回忆说:巴金写字的时候,手抖的厉害,那支小小的笔怎么也比划不到纸上去,他就用自己的左手推着右手去写。这哪里是在写字呀,这分明是用自己生命的一点点消耗来换取他思想的表达!

师:把这个体会带进去读!生:(先自由读,然后指名读)??

师:同学们,这“千斤重”的笔饱含着巴金爷爷对孩子们“千斤重”的——生:情—— 生:爱—— 师:对,把这份饱蘸的“情”这份大写的“爱”带进去,读出来!

师:家乡的孩子们收到这滚烫的话语,怎么能不感动呢?把这份“感动”读出来——

师:老师在读这封信的时候,也关注到了这段内容,有个词语我的印象最深刻——终于!这个词语能去掉吗?

生:,“终于”最能体会到巴金对孩子的爱!生:“终于”写出了巴金下这个决定不容易,他最终的选择是孩子,不顾惜自己的身体,最能体现巴金对孩子的爱!

师:是的,他想念孩子,关怀孩子。在他的心里他多么想——(引读下文)生: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 师:在他的心里他多么想—— 生: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 师:继续交流你的读书收获! 生:我读出了一位谦逊的巴金!你看“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作品,却说自己是“普通人”。 师:你读懂了巴金。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出了这是一位谦虚的巴金?

生:“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老老实实、平平凡凡”两个词语写出了巴金的谦虚! 师:齐读这两个词语。词语的背后是巴金的淡然与恬静!还有吗?

生:“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师:(出示补充资料,动情朗诵)是的,巴金在创作《家》这部作品时有这样一段内心独白:“每天每夜热情在我的身体内燃烧起来,好像一根鞭子在抽我的心,眼前是无数惨痛的图画,大多数人的受苦和我自己的受苦,他们使我的手颤动。我不停地写着,我的手不能制止地迅速在纸上移动,似乎许多许多人都借着我的手来起诉它们的痛苦,我忘记了自己,忘了周围的一切。我就是这样写完我的长

篇小说《家》和其他作品的。”这份热情,这份为弱者说话的豪情就是巴金的真情真意,读出巴金的心声—— 生:(齐读)“我写作不是??”

师:你还读出这是位怎样的巴金,展示你的不同。

生:我读出了一个乐于奉献的巴金。“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他在这句话中明确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终于”一词表明他通过一辈子的思考确定了“奉献的人生最有意义”??

师:说得好,你是巴金爷爷的知音啊!

生:还有。“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生 巴金爷爷愿意为别人消耗时间、同情、精力,值得表扬。

生:老师,后面巴金也说自己“浪费了光阴”,“过去我浪费了不少的光阴,现在我快走到路的尽头了,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师:大家把这两部分读一读,比一比。然后说一说。

生:浪费是巴金爷爷的谦辞,体现了他的谦虚。

生:花费他们,就是巴金爷爷心目中的“生命开花结果”。奉献的人生才是开花结果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

师:说得真好。自由读一读这段话,看看句式上有什么特殊之处?

生:句子中有四个“更多”。 师:(指名读)这四个“更多”的背后是什么? 生:巴金爷爷愿意把一切奉献出去。

师:你还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巴金?

生:这是一位珍惜时间的巴金。“我十分珍惜这有限的??” 师:想象这个“珍惜”背后的画面! 生:巴金爷爷拼命地写呀写,片刻也不休息!

师:即使是一分一秒也要让它——开花结果。珍惜的背后是巴金的永不满足和博大的追求! 生:我还读出了这是一位对孩子充满希望的巴金。“亲爱的家乡孩子们,我真羡慕你们??”

师:(板书珍惜和希望)同学们,这关心、希望,珍惜、谦逊、奉献的背后就写着一个—— 生:爱

师:板书:爱将板书勾画成为一朵五瓣花。

三、释放

师:捧读着巴金爷爷那散发着墨香的信,感受着巴金爷爷亲切的关怀,品味着他的谦虚,聆听着他让生命开花结果的殷切希望。他那温柔慈祥的话语,他那吃力书写的样子似乎又响起在家乡孩子的耳边,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他们又一次那起了笔——亲爱的巴金爷爷——请你以这句话开头,写上几句,你最想说的话。

生:亲爱的巴金爷爷,感谢你博大的爱。我们也会像您一样,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的!

生:亲爱的巴金爷爷,你的生命开花了,结果了。花儿是那样的茂盛,果儿是那样的甜美!我们羡慕您! 生:亲爱的巴金爷爷,您写字困难,还给我们写了这么一大篇,多难啊!你对我们的爱意我们收到了!?? 师:出示2003年巴金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了多少人灵魂的灯塔,叩响了多少人心灵的大门??同学们,让我们今后多走进巴金爷爷作品,让他的作品能够点亮我们灵魂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篇五:巴金介绍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1936年,巴金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结识。陈当时是巴金作品的喜爱者,两人由通信讨论作品开始认识。1938年7月,萧珊高中毕业后追随巴金来到广州。直到1944年,已经40岁的巴金才在桂林花溪与萧珊结婚,两人的婚礼极其简朴,没有任何仪式也一桌宴席。1945年,抗战胜利,女儿李小林出生。

文革期间巴金受到残酷的迫害,萧珊也因为与巴金的关系受到非人的待遇。1972年7月萧珊因患癌症住院,而巴金在干校劳动不被允许探望,于是萧珊只得独自在医院接受治疗,半个月后含冤长辞人世。在萧珊去世的3年之后,巴金才获许把萧珊的骨灰捧回,巴金将妻子的骨灰放在自己的枕边,每夜与之共眠,一直到2005年,巴金去世。[5-6]

人物轶事

带病入书

幼年多病的巴金从来没有读过大学。14岁时,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念书,刚刚一个月,就因病辍学。1925年,他到北京准备考北京大学,但是体检时发现患有肺病,无奈与北大失之交臂。因此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写,并且因患病而发生情绪、思想的变化,《灭亡》中的杜大心等就是如此。写《灭亡》时正是巴金治疗肺病与休养的关键时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杀军阀以解脱痛苦的念头。[7]

因书得爱

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有一个女高中生给他写的信最多,他们通信达半年之久,却从

巴金

未见面。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女孩主动寄了张照片给巴金,然后他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比巴金小13岁的萧珊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7]

嗜书如命

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了,但是省吃俭用,他还是要买书。一天,一向依着他的萧珊实在忍不住对他说:“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不知道家里到底有没有钱,日子能不能过下去的巴金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第二天,他又带着孩子们去逛书店了。[7]

笔名趣谈

巴金虽闻名海内外,但“巴金”两字的由来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而且经常被人误解来源,猜测这两个字来自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其实不然。巴金在1957年9月27日致前苏联作家彼得罗夫的信中对自己的名字作了注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国Cha-teau-Thierry同住了一个不长的时期。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阳》序文中所说的?我的一个朋友又在项热投水自杀?的那个中国留学生。我们并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国,人多么重视友情。我当时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个?巴?字。从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8-10]

语言风格

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故而巴金前期以《家》为代表的小说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而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巴金前期作品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这种显示着“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象一团火似的燃烧着,也使别人燃烧”。然而巴金也绝非只是一味任情纵笔、狂放无羁以至流于粗糙简滥。在具体驾驭这种平白率真、热烈酣畅的文字时,巴金注重随情绪的起伏变化和延伸发展来安排句法的构造、修辞方式的搭配和音节的长短相间,让语言在热烈明快中自然跌宕成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产生一种流畅回环的音乐美感。如作品《春天里的秋天》中:“我抬起发热的脸,去看蔚蓝的天,去迎自由的风。我的眼里却装满一对大眼睛和两道长眉。那对大眼睛里充满着爱情,春天的爱情,南方的爱情。”这一句并没有使用整齐的韵脚,也不讲究声调的平仄搭配,咏玩味间却给人一种抑扬有致,明快优美的音乐享受。这种富于音乐美的语言,是巴金语言抒情风格的重要特征。[15][12]

从《憩园》开始,巴金则逐渐把感情“隐藏”起来,放在文字之外,情节以内,不再像前期的《激流》一般直接吐露内心的情感,而是转而开始大量运用冷性色彩词隐晦、冷静的表露自己的情感,做到动人而不致“引人注目”,以《寒夜》为例,整部小说所用的色彩词汇除

了灰黑,就是昏黄、惨白,从心理上给我们以沉重的压抑感,加重了对作品的悲剧感受。而晦暗的语言色调作品语言的旋律迟缓,音调低沉,从而与作品的题材和抒情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使得作品的悲剧感顿生,调子也更加悲哀、忧郁。[15][16][12]

文学思想

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文学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绝对自由追求的价值观,这主要得益于他早期所接触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无政府主义思想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处女作的《灭亡》则把他反专制的憎和对人类的爱的这两面作了非常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后的《家》则更为直接的体现了他对限制个人自由的封建的主义的无情的控诉。后期,《火》三部曲、《第四病室》、《憩园》、《寒夜》,都体现了对40年代中国社会黑暗的揭露与批判。《火》对抗战的直接描写,《第四病室》对社会底层黑暗的揭露,《憩园》对不平等社会的反思,《寒夜》对社会黑暗的控诉。到了晚期的巴金对于“善”的思考则更加带有更明确的社会内涵,这个内涵,主要是通过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来体现,即反对文化专制、反对长官意志、反对粉饰现实、忏悔自己精神上的软弱,认为整个民族都应该忏悔和反思。于是他也响亮地提出,要建立文革博物馆。[12][17]

巴金的真实观则更为直白的体现于他的作品之中。因为巴金不同于茅盾等作家完成作品时所具有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故而他的作品唯求“真”,以“真”动人,以“真”取胜。在巴金前期的创作中,他致力于青年对家长的对抗情绪的感受,作家的真实就在于对这种感受的发掘和提炼,正如他在《激流·总序》中所说的,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二十几个寒署。”“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石碎山中间。”作家以其二十多岁的青年的眼睛所看到的生活的激流,所感觉到的爱恨痛苦,通过巴金式的真实的感受体现在里面,这就是青年的真实感受。在这里,违反这生活的激流的就是假的,适应这生活的激流的就是真的,就会被巴金体现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后期创作,这种真实观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在于其理性选择的加入,即对40年代中国社会的思索及对这种思索的感受。《寒夜》是其中的一个典范。《寒夜》的深刻性在于其真实性,这种真实可以说是残酷的真实,即以好人对好人的残忍来体现出生活的真实,制造了好人与好人之间的悲剧。[12][17]

社会评价

名人评价

巴金葬礼 胡锦涛敬献花圈

冰心:巴金是“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他的可佩之处,就是他为人的?真诚?……”

萧乾:“巴金的伟大,在于敢否定自己。”

鲁迅:“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沈从文:“一件是太偏爱读法国革命史,一件是你太容易受身边一点现象耗费感情。前者增加你的迷信,后者增加你的痛苦……你感情太热,理性与感情对立时,却被感情常常占了胜利……”[18]

舒乙:“他说,人活着,说的和做的要一致,这是达不到的,达不到也要这样做,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光明。”[19]金庸:“巴金是中国伟大的作家。”

王蒙:“他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也是榜样。”

文洁若:“我觉得,假若巴金不认识萧乾,巴金还是巴金,但假若萧乾不认识巴金,就不一样了。”[19]

贾平凹:“巴老是我国当代文学巨匠,他的道德和文章,都是当代作家的一面旗帜。” 毕淑敏:“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正直、光辉,包括他提议建文革纪念馆,让整个民族反思、自省,都让我们敬佩。我要向巴老学习,做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学习他是一种精神的星火传承。”

草婴:“巴老最热烈的感情,就是对劳动人民最真挚的爱,特别是对下层人民深深的同情。”[19]

1983年,法国总统密特朗来我国访问,又亲自在上海展览馆宴会厅授予巴金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认为他“是当代世界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自由、开放与宏博的思想已使他成为本世纪伟大的见证人之一”。

人物影响编辑

半个世纪以来,巴金以自己的言论和艺术创作热情地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在“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变得更好”的思想指导下,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叛逆性格和奴性人格的艺术典型以“立人”,从“说真话”到“写真实”以一贯之于他的全部人生经历和创作活动中,他多次强调“我说我写作如同在生活,又说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写作同生活的一致,是作家同人的一致,主要的意思是不说谎。”同时巴金还贡献了以“两个一致”的典型化方法和“比较象活人”的性格真实的现实主义美学理论;追求真实,在《随想录》中一遍遍地虔诚而痛苦地忏悔,剖析自己的灵魂,猛烈地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深挖国人灵魂中的奴性,以人格的魅力参与现代伦理文化的建设。他所提供的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的中、长篇小说,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而巴金小说所创造的“青年世界”是 30 年代艺术画廊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巴金也因此为扩大现代文学的影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12][20]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