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和母亲诀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7:23:39 体裁作文
和母亲诀别体裁作文

篇一:诀别书和白头吟

《白头吟》和《诀别书》,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话说司马相如要纳茂陵女子为妾,文君很难过,写了《白头吟》和《诀别书》,来挽救他们已濒临破裂的爱情。问题中所举的语句就其大意是:文君我自怜青春不驻,自伤丈夫不忠,彼此双方也没有了沟通交流,与其大家而今这么痛苦不如就此分开吧,今后的日子请好好生活不要惦记着我,流水潺潺,让我们永别吧。

白头吟

作者: 佚名

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徒徒。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按】很多人认为乃卓文君所作,并有千古佳话为证:

汉武帝时,司马相如在长安以一篇《上林赋》得宠,封郎官,一时春风得意,意欲纳茂陵女为妾,卓文君无法忍受,写下了这篇流传于世的《白头吟》,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哀怨的《白头吟》和凄伤的《诀别书》,使司马相如大为感动,想起往昔恩爱,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并给文君回信:“诵之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此后不久相如回归故里,两人安居林泉。

这首卓文君写《白头吟》使夫回心转意的故事遂传为千古佳话。

《诀别书》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

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以下为附书《诀别书》翻译:

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绚烂的色彩掩盖了素洁的颜色.

琴声依旧在奏响,但已经不是原来的人在弹奏了.

锦江中有相伴游泳的鸳鸯,汉宫中有交援伸展的枝条。 他们都不曾离弃伴侣。

慨叹世上的人,却迷惑于美色,喜新厌旧。

朱弦断,知音绝。

明镜缺,夫妻分。

朝露晞,缘分尽。

芳时歇,人分离。

白头吟,伤离别。

希望您吃的好好的不要挂念我。

对着浩浩荡荡的锦水发誓,从今以后和你永远诀别。

43

篇二:困在雪中的妈妈给女儿写诀别信

Mom Trapped in Snowstorm Pens Goodbye Letters to Her Daughters

Rachel BertscheWriterNovember 25, 2014

TumblrFacebookTwitterPinterestMailCopy Link

Rossi and her 17-year-old daughter, Madelyn. Photo by John Hickey/Buffalo News As a parent, you never want to think of what your final words to your kids will be. But that’s exactly what Karen Rossi, a pharmacy technician from Lancaster, New York, had to do when her car got trapped under a snowbank for 13 hours during last week’s epic storm. The mom of two, 47, was on her way home from the night shift at Mercy Hospital in South Buffalo when her car got stuck in the snow. Then, a passing plow buried her blue Chevy Cobalt even more, making it impossible for Rossi to dig herself out.

"I felt like I was underground, buried in a casket," Rossi told The Buffalo News. “It was surreal. It was just silent for hours. Nobody came. And my phone had died.”

Over the course of the 13 hours — from 3 a.m. to 4 p.m. on Tuesday — Rossi alternated between trying to dig her way to the surface and staying in her car to keep warm. But the car was running out of fuel.

Before her phone died, Rossi called her 17-year-old daughter, Madelyn, who warned her to keep the car’s tailpipe clear. If it got clogged, Rossi could risk getting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So I rolled the window down and used a sweatshirt to dig along the car to make a tunnel to keep the tailpipe clear," Rossi said. "Every hour and a half, I would go back. The tunnel would collapse, and I’d have to dig again."

While sitting in the car, Rossi says she started to reflect on her life. “You never think this is the way you’re going to pass away. I started to think about my life and my family and my daughters.” And so, once her phone died after repeatedly texting her daughters to tell them she loves them, Rossi decided to write them each a final letter.

After each note was complete, Rossi continued to climb out through her car window, dig her way to the top using the sweatshirt and a red snow brush, and try to flag passersby for help. Finally, after waving that snowbrush for what Rossi said felt like forever, she heard words she’s been praying for: “I see you, I’m going to get you out. I have a shovel.”

Good samaritan Dave Edwards, on his way home from work, dug her out and saved her life. “He pulled me over the snowbank and put me in his truck,” she said. “I was disoriented and soaking wet and freezing cold. He stayed with me and he talked with me. I kept realizing he didn’t have to do any of this stuff, but he was just an amazing person. I’m so thankful that God sent him.”

After being safely delivered to a friend’s home — the entrance to her own housing

development was blocked due to snow — Rossi says she had a new outlook on life. “I’ll never think about things the same. I made so many promises to myself in the car. I’ll never sweat the small stuff again,” she said.

Rossi survived a living nightmare, and says she still has those letters to her daughters. “My kids don’t even want to see them,” she said. But she’s holding onto them anyway, should her daughters ever need a reminder of how very much they mean to her

篇三:散文《母亲》

《母亲》

------------洪 烛

1. 母亲重病住院,我在病房看护。整整一夜,眼睁睁看着这个浑身插满各种输液管的女人,昏睡在病床上,像落入蛛网的猎物,不断地呻吟、挣扎……我坐在一旁,束手无策。揪心的牵挂中,只希望自己的存在能替她吓退那黑暗中潜伏的蜘蛛。至少,让她的痛苦并不感到孤独。她头顶的电脑屏幕,显示着剧烈波动的心电图。我一会儿跃上波峰,一会儿跌入低谷。母亲,不是我在帮助你,只要曲线没从眼前消失,就是对我的帮助:我经得起这颠簸起伏。想像这是母子俩结伴旅行——我坐在床边的过道上,是硬座;而你,是软卧……整整一夜啊,放心,我会一秒钟、一秒钟地数!

2. 不曾这么长时间地端详过母亲呢:整整一夜,让我好好看看你。皱紧的眉头,在跟病痛较劲。昏睡的面庞老了多少岁?蓬乱的头发,白的多,黑的少——夜色中布满刺眼的闪电。回想起童年的印象:年轻的妈妈,扎过乌黑油亮的大辫子。眨眼之间,你牵着的那个孩子,已步入中年,也开始有白发了。今夜,又将增加几根?将近二十年,我一直在外地,隔好久才回来见你一面。每次都很匆忙,加上不够用心,没有太注意你身上这么多的变化,这么大的变化,全攒在一起,吓我一跳。也许应该感谢这场病?是它提醒了我,并且给我提供一个整夜凝视你的机会。我要把欠你的关注全部偿还。

3. 人是铁,饭是钢。很多年了,母亲像吃饭一样吃药。一日三次,大把大把吃各种各样的药片,开水冲服,对付身上各种各样的病。她的生命完全靠药物维持着。“妈妈,药苦吗?”“因为我的命更苦,就不觉得药苦了。”这是想像中的一段母子对话。我从来没敢这么问她。即使敢问,也不敢确定她会这么回答。母亲构成我命中的乳汁与蜜。可她自己的命像黄连一样苦。“我最大的痛苦就是:想减轻你的痛苦,却没有办法。妈妈啊……”

4. 以上这几段文字,是我在母亲的病房写下的。当时接到家中紧急电话,匆忙赶回南京,在母亲入住的医院陪护了两个白天和一个夜晚。她醒着的时候,我坐在床边,轻轻握住她无力地低垂下的手,希望能带给她些许安慰、些许力量。等她服药入睡后,病房静得能听见输液管水滴的声音,我掏出纸和笔,胡乱涂抹些字句,既打发漫漫长夜,又为了平息纷乱的思绪。想不到这一天如此之快到来了,让我措手不及。写以上几段文字时,母亲还活着,我原本指望她康复后能看看这些文字呢,可惜她再也看不见了。我这时才知道:在此之前写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文章都是幸福的,因为我是有母亲的人;从此之后,我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文章都将作为半个孤儿写下的,带有淡淡的苦涩。剩下的都是回忆。我只能靠回忆继续拥有着惟一的母亲。

5. 最后一个早晨,母亲醒来后,问我一夜没睡累吗?问我跟单位临时请假方便吗?她一辈子都这么个人:生怕给别人带去不方便,包括对自己的儿子。她又

跟我追忆了一下犯病的情况,说那天不该出去晨练,结果冻感冒了,触发了心肌梗塞。她语气平淡,但看得出内心挺后悔的,不仅后悔自己发病,同时后悔因为发病给亲人带来麻烦。我并不知道这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天,她也不知道。或许她隐约有所感觉,故意显得不知道?她自言自语地重复医生的话:“这七天都是危险期。七天后就能由重症病房转入普通病房。今天已第三天了……”似乎说给我听的。她的早点是几汤匙稀饭。怕增加心脏负担,医生不让她多吃东西。她悄悄告诉我她很饿,表情像一个老了的孩子。我握住她的手,让她忍一忍。她就忍住了。医生过来查房、量体温,母亲很乖地躺着,用胳膊夹紧温度计;我坐在床边,向医生咨询着病情,觉得自己像母亲的家长。“妈妈,你可要挺住啊,儿子给你撑腰呢!”

6. 父亲来了,替换我回家休息几小时。我补睡了一会儿,起床后在空荡荡的家里转一圈,忽然有凄凉的感觉。母亲不在家,家不像家了。泪水控制不住流了出来。赶往医院,在母亲病床前站住,她的病情又加重了,觉得心都跳到嗓子眼,很疼很疼。父亲和我连忙通知医生,抢救的医生、护士纷纷涌进病房。我被赶到门外,只能从门缝往里看。母亲疼得受不了,翻身从床上坐起,想找地下的拖鞋。一定想回家吧?医生把她按住,然后使用医疗器械抢救。我永远忘不掉母亲侧身坐起的背影,想起身回家的背影。可惜不能上前搀扶她,只能站在门口泪流满面地看着。她的命啊,不掌握在我手里,也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甚至不掌握在医生手里,彻底掌握在上帝手里……在上帝面前所有人都是无能的。两个多小时的抢救无效,母亲停止了呼吸,也结束了自己的痛苦。我承受的另一种痛苦,无法减轻,还在逐渐增强。“妈妈,我只能接你的灵魂回家了。”一个儿子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亲眼目睹母亲的死却无能为力?但比母亲离去时自己不在身边要好一点吧?我这样安慰着自己。

7. 其实母亲发病送医院抢救时就很危险。在急救室度过惊险的一夜,母亲缓和过来,坚持了三天。医生说母亲的心肌大面积坏死,十二根血管堵塞九根,只有十分之一的生还可能。母亲硬是坚持了三天。父亲说母亲在等我呢。等我请假、买票、整理行李,从北京赶回南京,等我见最后一面,等我陪伴她两天一夜。从十八岁离开故乡,到外地生活二十二年,这是我最伤心的一次还乡:为了同母亲诀别。“妈妈,谢谢你忍住剧病坚持着,谢谢你给了我生命,同时又给了我你最后的两天一夜!”原谅我吧,原谅我带给你的二十二年离别,原谅我在这两天一夜里没能多做些什么,但愿我的陪伴多多少少减轻了你的疼痛与恐惧。

8. 因为三天的治疗和最后的抢救,母亲身上有针眼和小块的淤痕。因为心脏衰竭引起窒息,母亲脸色发青。我成为一位受难的儿子:和医院的护士一起,擦拭母亲的身体,给她取下病号服、换上寿衣。再一次握住她变冷的手,她已没有感觉。她不设防地躺在我面前。就像我诞生时,也曾如此不设防地躺在她怀抱里。这才是我真正的出生地!我的出生地不是南京,不是南京某医院,而是南京的一位普通市民,而是眼前这个沉睡的女人。她在我心目中比一座城市还重要。正是她使我跟这座城市产生了联系。“失去母亲,等于失掉最遥远的故乡,故乡中的故乡。”

9. 根据本地风俗,必须赶在三天之内把死者安葬。我尚未从丧母之痛中反应

过来,就和父亲、弟弟、弟媳一起,分摊了联系殡仪馆、在家中布置灵堂、购买墓地、举办追悼会等一系列任务。幸好南京亲戚多,大家都在帮我们这个小家。当晚我办的第一件事是去派出所开具死亡证明并注销母亲的户口。值班警察将母亲的那张卡片从家庭户口簿里抽掉,我仿佛看见上帝的手——如此轻而易举地从人间夺去我的母亲。才明白什么叫命比纸薄啊。第二天一大早去火葬场确定遗体告别仪式及火化时间,又赶赴普觉寺公墓为九泉之下的母亲挑选一处“商品房”(虽然只有一平方米,毕竟是她的新家呀)。父亲与弟弟留在家中,接待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灵堂已布置好,母亲的遗照被放大后镶进镜框,供奉在桌上。她的微笑使我看了倍感酸楚,那种滋味没法形容。第三天是追悼会和葬礼。我怀抱母亲的骨灰盒(感觉里面还是热的),弟弟捧着母亲的遗照,走在队伍最前面。当骨灰盒被封进墓穴,我与母亲之间一场真正的离别开始了,下意识地喊出一声“妈妈”;几乎忘掉自己已进入不惑之年,而恢复成一个牵着妈妈衣襟怕迷路的儿童。我一生中最牵肠挂肚的一声呼喊,可惜她听不见了。我喊给自己听的吗?“妈妈,我会想你的!”

10. 家中有两张写字台,父亲一张,母亲一张。他们当了一辈子教师,以前房子小,把写字台面对面摆放,各坐一边,看书、备课、写论文,弄得家也像办公室。后来搬进新房子,换了两张新的写字台,书房一张,卧室一张。每逢我回乡探亲,书房里那张供我使用。写诗之余,往敞开门的卧室看一眼,总见到父母并排挤坐在靠墙摆放的写字台前,父亲还在写他的论文,母亲已退休,仍然喜欢拿一杆笔、一沓纸,每天写日记,或练钢笔字帖。他们都老了,又一次成为同桌,面壁而坐,各忙各的。从我这个角度望过去,只看见他们肩膀挨着肩膀并排坐着的背影,和花白的头发。我觉得就是所谓的幸福吧,虽然看不清他们的表情与想法。他们仿佛这样坐了一辈子,由年轻到老,又由老变得年轻——直至像两位正在赶写寒假作业的小学生?那么单纯、那么安静,忙着眼前的一点事,顾不上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将什么时候结束。他们看不见自己,也没扭头看对方,更没注意到身后远远站着的我。我看见了他们缓缓回放的一生。屏住呼吸、放轻脚步,生怕一眨眼,画面就从眼前消失。“诗还需要写吗?这不就是诗吗?”身在异乡,想起父母,头脑里首先浮现出这样的情景。似乎他们仍然在写字台前并肩坐着。似乎我仍然在他们身后远远望着。

11. 母亲最让我担心的就是她的身体,一会儿生这个病,一会儿生那个病。想起母亲,就想起她正患着的某种病。无意间听人提及某种病的名称,又会下意识想起患有这种病的母亲。母亲的名字快和病的名字搅和在一起了。陪伴母亲这么多年,我逐渐熟悉了各种各样的病——饱受病痛折磨的母亲的面容,却变得越来越陌生。记忆最深处的她原本很年轻,瞧瞧变成什么样子了?先是皱纹出现,接着白发增多。随着牙齿一颗颗脱落,腮帮下瘪,脸的轮廓变形。表情迟滞、动作缓慢,身体像一台运转得越来越费劲的机器。病往相反的方向使劲拖拽着她。她快要走不动了……最后一夜,病情发作,她呼吸困难,大口大口哮喘,嘴唇哆嗦,面部肌肉颤抖,眼睛也快睁不开。守在病床前的我,不敢看,不忍心看,又不得不看。母亲留给我的最后印象:她已成了病的活标本。我无法把她从病的重重束缚中解救出来。只能紧紧握住她垂落在床边的手:希望以此带给她力量,又给自己带来安慰。“唉,在病面前,我们都是无能的。”

12. 母亲没了,我在一夜之间成为半个孤儿。无法再冲着谁喊“妈妈”了。对着空气喊,母亲也听不见。母亲没了,内心的童年才真正结束。(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和母亲诀别)“即使最幸福的人,迟早也要变成孤儿的。”母亲没了,天塌下一半。我哭,是在下一场自己的雨。母亲,你的墓地是我见过的最伤心的废墟。

13. 哪是我在替你挑选呀,分明一小块土地,早就远远等着你。离绿水不远,离青山更近,刚好一平方米,构成最小的房地产,你的下辈子将在这里度过。替你安顿另一个家,同时替你选择左右的邻居。“互相关照吧,我妈妈人很好的……”什么叫墓碑?分明是一块石头,打磨光滑,等着刻下你的名字。记住:松竹园30区1排16号,你的门牌号码……到时候我给你写信,能收到吗?你是我的出生地,可我活到今天,不得不接受这项使命:替你寻找一块称心的墓地——难道就是我活着的意义?

14. 多拿点钱去花吧,妈妈。你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攒下的工资全用在我和弟弟身上。等到我们长大了,你还舍不得花,那么几套旧衣服,翻去复去穿;吃点盐水鸭,就觉得改善生活了……你没享受过的东西太多,妈妈,拿点钱去花吧。你用的物品都是廉价的,兜里揣的钱币都是小额的,逛的都是不用买门票的公园,习惯了挤公交,只打过一次的——还是因为天黑迷路了,妈妈,那么省干嘛呢?别说吃穿了,你连病都舍不得看。直到躺在医院,还悄悄问爸爸:“医疗费能报销吗?”怕给家里增加负担。为什么不对自己好一点呢,妈妈,多拿点钱去花吧。我和弟弟早学会挣钱了,我们挣钱,最想给你花的呀,在另一个世界,你一定要学会花钱呀,学会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多带点钱去吧,妈妈。我们烧的是纸钱,你都会心疼。别那么省:即使真正的钱,也不过纸做的呀。妈妈,多买点好吃的,多买点新衣裳,不够了就跟我和弟弟说一声,多要点钱去花吧——一辈子省这省那的妈妈呀。

15. 找出母亲穿过的新旧衣服,大包小包捆好,带到坟山上去烧。找出老花镜,虽然那双眼睛早就合上了。找出梨木梳子,才想起它梳过的头发已变成灰。找出碗筷、纸笔、鞋子,都给她带上,另一个世界用得着。找出一本翻卷了边的歌谱,仿佛听见哼唱的嗓音。找出那把钥匙,仍然属于远行的母亲,家门永远为她留着:“想了就回来看看吧……”找出梳妆镜,它没有打碎,可镜子里的人消失了。再在房间里好好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东西,是母亲忘了的。她的日记停止在住院前那几天,也许想抽时间继续下去?经历过一次死,字迹是否还能保持那种娟秀与细致?未来的日日夜夜,只能从空白里阅读了。一个人活了一辈子,留下的遗物就那么一小堆。找来找去,偏偏忘了自己——我不正是母亲最大的遗物吗?“她不放心的还是我啊……”总算替母亲把自己给找了回来:这才是最可靠的纪念。

16. 不敢回忆,一回忆就心痛。越是美好的回忆,越让人心绞痛。“有不美好的回忆吗?来一点吧。”不美好的回忆也变得美好了。头脑像一台不听使唤的放映机,一会儿正着转,一会儿倒着转,投射出来的影像有的模糊,有的清晰。记忆中的母亲忽而苍老,忽而年轻。“原来我一直是你的专职摄影师啊,只不过无意识地做着这一切,直到某一天,把你的一大堆遗像进行整理……越整理越零乱。我不仅看见各个年代的你,还看见活动在你身边的我自己。莫非还有另一个人,

从不易察觉的角度,把我和你的交谈与活动给偷拍下来了?”不敢回忆,一回忆就漏馅:原来所有的遗忘都是假的,为了欺骗自己。

17. 母亲在南京生活一辈子。我长期漂泊在北京,想起南京,总觉得它是母亲的城市。有时把母亲当作南京,有时把南京当作母亲。母亲没了,南京,你在我心中的分量顿时轻了一半:少了对于我最重要的一个人。整整二十多年,全部剪辑成一幅幅画面:母亲曾经在卫岗5路汽车站和下关码头送我,曾经在南京西火车站接我,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天,还充满信心又不无担心地躺在军区总医院重症病房等我……要么是为了相聚的告别,要么是为了告别的聚会,循环往复,直至告别与聚会皆成为不可能。再想起南京,心情反倒变得格外沉重:在城南,在普觉寺的山坡上,有我母亲的坟。

18. 母亲,你是离我最近的亲人中第一个远去的。四十岁的时候,我失去你,随即进入后半生。你让我懂得什么叫悲伤,真正的悲伤。以前的悲伤统统变成为赋新词强说愁,有悲而无伤。第一次啊,我看见自己血淋淋的伤口。更严重的是:这种伤口永远无法愈合。就当是前半生享受的母亲所必须支付的代价。我欠你的太多了。只能偿还给空气,却无法偿还给你。爱也是一笔债务呀!

19. 为了不至于感到太孤独,母亲,请允许我假设你还活着。你曾经是我的大后方,可从那一天起,后方没有了,我只能头也不回往前走。请允许我假设你还活着,还在故乡的那扇窗口耐心等着,我的背影是留给你看的。不敢回头啊,以前怕看见流泪的你,现在怕回头看不见你。母亲,欺骗自己是否算一种错?多么希望你在错误里活着。免得我感到前面空空的,后面也空空的……

20. 母亲走了,她写在纸上的字仍然活着,仿佛屏住呼吸,等待我的阅读。她临终前不久的一篇日记,里面还提到我,提到对我的想念。天冷了,她担心北方会更冷,生活在北方的我能扛得住吗?她生命里的某一天,被几百个汉字给浓缩了。可惜我的归来,无法陪伴母亲了,只能静静陪伴母亲留下的字迹。字写得歪歪斜斜,跟她病中的心情比较吻合——似乎有一股风,吹着这些字也吹着写这些字的母亲。多想伸手扶她一把啊,却再也够不着……记不清那一天我在外地做些什么,是否感受到母亲低声的呼唤?平日里我真够麻木的。它被保留在纸上,拖延至今我才听见。心猛地揪紧了。正如母亲笔下那些在风中揪紧的字。她不怕冷,只怕和亲人的离别。我也如此。离别比天气更冷。离别使我们无法相互取暖。幸好,纸上的字隐约有母亲的语气与体温。

21. 母亲前一次患病也住过医院,出院后开始想写日记。每天除了坚持服药,总要抽几个钟头,在日记本(其实是一大沓方格稿纸)写几笔。直到临终前几天,两年间不曾中断。估计多少受父亲和我的影响。父亲经常伏案备课、写讲稿,而我回家度假,也没停止写作,一有灵感就往方格稿纸上写诗、写散文。母亲一定偷偷关注过这父子俩专心书写的神态,挺羡慕。她退休十几年闲居家中,常叹息于社会是多余的,心情不大好,最后两年培养起写日记的习惯,终于找到对付寂寞的办法。我每次还乡,总要看母亲的日记,并鼓励她坚持下去:“这是寒假作业(或暑假作业),我下次回来要检查。”母亲果然像小学生一样听话。母亲越老,越来越像孩子,日记里流露很多天真的东西。譬如2007年5月3日:“今天是五

篇四:愧对母亲(2010.3) (2)

愧对母亲

马上又到清明节,我走到窗前,眼望着南方家乡的方向,不仅思绪万千,回忆起自己的母亲。

从我记事开始,我就知道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而父亲则是村里人公认的老实人,我们是弟兄四个,我是老四,最小,据母亲讲,我们应该是还有一个姐和一个哥的,但是因为当时家庭困难,60年代闹灾,没有养活。在农村里我们家算是比较穷的,因为当时家里干活的少,父亲常年在外面窑厂里打更,因为老实,一干就是十几年,当时在国棉厂干的时候差几年没有转正,就是老实。所以家里的一切生活都是母亲在张罗,因为穷,家里经常是吃了这顿没有下顿,有事需要钱的时候只能去借,我记得自己上高中的时候(1987年)自己因为住校还有带麦子换饭票吃饭,带的麦子还有经常到别人家里去借,对于学费更是要到处去借的,但是母亲说过,无论家里再穷,也要让我念完高中毕业,在学习上,虽然自己很努力了,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最后没能考上大学(1990年),自己感到很惭愧,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愿意出去,感到很丢人,最关键的是愧对母亲。

毕业后,我自己准备到邯郸去拉车赚钱,后来没有去。因为我高中毕业,自己在村里人的印象很好,对此,当时村里让我当了民办老师(1990年底),从此我到我们村小学教书。因为当时我的情绪不好,教书的工资待遇也很低,只有五十元左右,我感到没有前途,这样的话,自己将来还要让母亲为自己操心,看着母亲当时身体多病,常年的操劳已经使母亲身体经常生病,我对母亲说,我的事情要自己解决,不要母亲再为我操心了,后来我想到了当兵,当时我大爷也很支持我当兵,我就决定要到部队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母亲当时反对我离开家,我知道,母亲是不愿意我离开她的身边,但看我很坚决就没有再坚持,于是我就在1991年12月13日离开家乡当兵。

到部队我经常想到家,想到母亲,想到母亲为了我们弟兄四人操碎了心,为我的三个哥哥成了家,想一想当时的家境,母亲是多么得不容易,我当兵走的时候只带了母亲给我接的50元钱,我说不带母亲坚持让我带着。

因为当时我没钱,还为了能出人头地,所以三年没有回家,在我第三年考上学后(1994年呼和浩特武警指挥学校)春节放假的时候回的家。我看见母亲,我感到母亲老了,听父亲说,母亲想我经常哭,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尤其是母亲,伟大的母爱,从来写信的时候不说家里的难事,这就是母亲。

第二次回家就是我1996年毕业当司务长的时候,1997年回去了。1998年抗洪没有回去,1999年4月份结婚回去一次,回去的那时候母亲的身体已经不是太好,走路的时候已经要拄着棍子走路,在家里住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谁想这竟成了我和母亲的诀别。总计算起来我当兵后回家的时间不超过二个月的时间,再也没有好好的陪过母亲,这就是我心里的愧,愧对母亲。

2000年10月份,我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患了肺癌已经是晚期,我当时很焦急,想请假回家看母亲一眼,但是当时正值我任中队指导员,并且要迎接总队的考核,对此,我无比痛苦的对着家里的方向给母亲磕了三个头,之后就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尽忠不能尽孝啊!考核完后的一个晚上,我接到了老婆的电话,说母亲已经去世了。当时我是欲哭无泪,真是愧对母亲,就连最后一面都没能看到,我回到家后,母亲已经火化了,那天是瓢泼大雨,就连天都哭了,母亲在临走前说,“不要影响我的工作,不要告诉我”,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亲。每每想到这些,我感到愧对母亲。

现在我已经从一名农村的孩子成长成为了一名正营职少校武警警官,目前在武警指挥学院进行拟任处(科)长班进行培训,这些离不开母亲的教诲,请母亲放心,我一定好好工作,干出成绩,不能愧对母亲对我的希望,我知道,我的成功就是你的最大的希望。

母爱,人类之爱中最为高尚、最为纯洁、最为恒远的爱,爱中之至

爱。

你的儿子于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七日星期三书于天津

篇五:阅读短文3

三、阅读理解

(一)女篮十一号

①五月底,即将南征马来西亚参加世界女篮锦标赛的国家女篮,正打点行囊准备到湖南郴(chēn)州进行适应性训练的时候,郑海霞接到母亲病危的电报。赶回老家河南,知道母亲已是癌症后期,这意外的情况,像是晴天霹雳,海霞的心碎了。她紧紧依偎在母亲的身边,轻轻抚摸着母亲骨瘦如柴的双手,声泪俱下:“妈妈??原谅女儿未尽孝心!女儿对不起你??”

1.联系上文,解释下面词语。

责无旁贷: 通情达理: 2.结合短文第⑥自然段,想一想这里的“精神”指的是 。

3.第④自然段中“没有时间悲哀”,为什么说“郑海霞没有时间多尽一份孝心”?

②母亲打起精神,强忍住眼泪,一边捧着女儿的脸左看右看,一边安慰说:“霞霞,别说傻话,你能来看看妈,妈就心满意足了。现在全国人民都在为亚运会出力,安心打你的球,把球打好,为国争光,这也是妈的一翻心意。再说,你一个山沟里的毛丫头能有今天,可千万不能忘恩负义呀!”

③母亲这样通情达理,海霞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④今年两大赛事,队里众姐妹必须全力以赴。七月即将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世界女篮锦标赛打欧洲队,作为队里绝对主力,她也责无旁贷。他不能耽误训练——一刻也不能耽误,她没时间儿女情长,没有时间悲哀,没有时间多尽一份孝心。她告别母亲含泪踏上了征途。

⑤可她毕竟是个重感情的女孩,一出门想到这也许就是和母亲诀别,她悲痛得真想跳下去,折回去,再多看母亲几眼,多叫几声“妈妈”??

⑥六月四日凌晨,郑海霞风尘仆仆赶到郴州,顾不得旅途疲劳,上午就冒着摄氏三十多度的高温投入训练。一个月里,她和姐妹们一道顶大暑,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从一大”(从严、从实、从难,大运动量)训练,发扬“竹郴精神”(当年中国女排就在郴州的竹棚里“卧薪尝胆”)。她身体胖,练起来比谁都吃力。可她还常常带伤练,带病练。主教练吕长新感动地说:“当运动员就需要这种精神。”

⑦当回忆起与母亲依依惜别的情景时,海霞强忍住泪

4.第①自然段“这意外的情况,像是晴天霹雳,海霞的心

碎了。”这句话中“这意外的情况”指的是 5. 第⑥自然段中“三从一大”指的是 6.“母亲这样通情达理”,母亲是怎么做的,请你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7.下面三个选项中,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 ①郑海霞没时间儿女情长,没有时间悲哀,没有时间尽孝心。她告别母亲含泪踏上了征途。( )

②郑海霞为了祖国的荣誉,含泪告别病重的母亲,随队顶着酷暑,带着伤病刻苦训练。( )

③郑海霞含泪告别病重的母亲,随队顶着酷暑刻苦训练。母亲通情达理,她心里涌起暖流。( )

8.文中的郑海霞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9. 读到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感受,请你把最突出的一点感受用简练的语言批注在旁边的方框里。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