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19世纪60年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2:13:26 体裁作文
19世纪60年代体裁作文

篇一:19世纪60年代美国生活

1 The youth involved in the popular social aspects of the movement became known as hippies . 在参与运动的普及社会各方面的青年作为被称为嬉皮士。

2 These groups created a movement toward liberation in society, questioning authority and

government, and demanding more freedoms and rights for women这些群体创造走向解放的运动,在社会上,质疑权力和政府,并要求更多的自由,并为妇女和少数民族的权利。 3 The movement was also marked by the first widespread, socially accepted drug use (including

LSD and marijuana ) and psychedelic music. 运动也标志着第一个广泛的,社会公认的药物使用(包括LSD总和大麻总和)迷幻乐的声音。

4女权主义的兴起Feminists took to the streets, marching and protesting, writing books and debating to change social and political views that limited women. 女权主义者走上街头,游行和抗议,写书和辩论,以改变这种状况限制了妇女的社会和政治观点

5 By 1966, the movement was beginning to grow in size and power

as women's group spread across the country and Friedan, along with other feminists, founded 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 .到1966年,运动开始增长在规模和力量,为妇女团体在全国铺开,弗里丹,以及与其他女权主义者,成立了全国妇女组织。 6 African-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7 The rise of the counterculture movement, particularly among

the youth, created a market for rock , soul , pop , reggae and blues music. 反文化运动,特别是在青年人中,创造了摇滚,灵魂,流行,雷鬼和蓝调音乐市场。

8 Psychedelic drugs , especially LSD , were widely used

medicinally, spiritually and recreationally throughout the late 1960s, and were popularized by Timothy Leary with his

slogan " Turn on, tune in, drop out ". Ken Kesey and the Merry Pranksters also played a part in the role of "turning heads on". Psychedelic influenced the music, artwork and films of the decade, and a number of prominent musicians died of drug overdoses 迷幻药物,特别是LSD,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精神上和娱乐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末,蒂莫西·利瑞推广他的口号是“ 打开,调,辍学 “。肯Kesey 作祟也起到了部分在“打开头”的作用。迷幻影响的音乐艺术品和十年的电影,和一些著名音乐家死于吸毒过量

9 African-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Martin Luther King Jr.'s "I Have a Dream" speech in Washington,

D.C., August 28, 1963 马丁·路德·金的“ 我有一个梦想 “,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的讲话

篇二:浅析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浅析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美国的高关税贸易保护政策

200402035 于金辉

关税是一个国家外贸政策和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固然不是实施外贸政策的最佳工具,却是设置贸易保障、贯彻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恰当的运用关税手段,会对一国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放眼美国的关税演变,大体上经历一个关税率先由低到高,后由高到低的走势。对于关税史的分期,史学界也存在着不同的划分。①但无论哪种划分方式,都会把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个完整的断限来分析,因为这一时期是美国关税史上施行高关税贸易壁垒的贸易保护阶段。本文拟以此阶段的关税保护为论题展开论述。

关税问题历来是美国政坛上激烈争论的重要问题,并且与地域之争等争端结合到一起而更加复杂。南北战争以前,随着南方农业集团和北方工商业集团力量的消长,关税率也上下起伏不定。但就像有的学者所说的“在美国历史上,不带保护性的关税是不存在的”,虽然有明显的起伏,但关税率基本保持在20%—30%之间。

内战的爆发,也带来了关税的飙升。1861年,共和党人执政,美国国会通过了“莫里尔关税法”(Morrill Tariff Act),使美国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从最低的18.8%猛增至36.2%,一年之间几乎提高了一倍。1864年、1865年、1866年平均税率连续提高到48.3%。战争其间的这些保护主义立法的目的是筹措战争经费,然而关税却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降低,而是作为一种贸易保护的手段被沿用下来了。

战争结束后,美国工业资产阶级确立了在中央的领导权,共和党也开始了他的长期执政阶段。他吸纳了原买办商业集团、金融集团,并利用西部的广大土地团结了西部的小农场主,利用黑人牵制了南部社会的种植园主,开创了一个向工业大进军的黄金时代。到19世纪末,历届美国政府变本加厉,基本上都实行了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没有一次国会会议不把税率提高的”。②到80年代高关税使联邦国库充裕。1889年的大选中,共和党人提出了“毫不妥协地赞同美国保护关税制度”的政纲,赢得了大企业家数百万美元的资助,本杰明·哈里森由此入主白宫,这成为美国工业将要得到比过去的立法更多保护的信号。1890年,共和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麦金利关税法”(Mckinley Tariff Act),把平均税率提高到49%创纪录的高水平。许多个别项目比平均数还要高的多,如棉纺织品的进口税率由35%提高到50%,棉线进口税率从35%提高到60%,亚麻税率从30%增加到60%。③

1894年民主党人克里夫兰重新上台,他反对高关税,要求降低税率。但迫① 一种分期将关税的演变分为四个时期:(1)1792——1816年的财政关税时期;(2)1816——1934年的保护关税时期;(3)1937——1973年的双边互惠关税时期;(4)1973年至今的非关税保护时期;还有一种分发认为:(1)1789——1861年关税率上下起伏、飘忽不定的阶段;(2)1861——1934年高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阶段;(3)1934年以后关税逐步走低、实行自由贸易的阶段

② 莫里森等《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0,第457页

③ 吉尔伯特·C·菲特《美国经济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41页

于国内保护贸易势力的压力,最终作了折衷性的调整,通过了“威尔逊——戈尔曼关税法”(Willson-German Tariff Act),将平均税率降至37%,但这种折衷性的调整随着共和党人麦金利的上台,如昙花一现而被“丁利关税法”(Dingley Tariff Act)取代,平均税率被提高到46.5%。在此后的十年期间,税率基本保持在这一水平。直到1913年,民主党人威尔逊担任总统,通过了“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案”(Underwood Tariff Act),将平均税率由40%以上降到27%。这一关税法虽然将平均税率大幅降低,但由于一战的影响,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

一战结束后,各交战国在经过了短期的通货膨胀后,便发生了经济危机。面对国内外的市场问题,各国相继开征起新关税,设置贸易壁垒,最后连英国也放弃了已推行达半个世纪的自由贸易政策。美国的出口市场受到沉重打击,国内各行业普遍不景气。在这种背景下,哈定政府打着恢复“常态”的旗号,改变了威尔逊的关税政策,恢复了全面的高额保护关税。1921年和1922年,国会分别通过了“紧急关税法”(Emergency Tariff Act)和“惠特尼——麦康伯关税法”(Fordey-Mccumber Tariff Act),创造了此时为止美国历史上税率最高的关税率。此后,贸易保护主义从哈定经柯立芝到胡佛政府,直到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前夕,作为共和党外贸政策的核心思想得到坚决地贯彻。大危机期间美国超保护的关税政策达到了极点,1930年产生了美国历史上税率最高的法案——“霍莱—斯穆特关税法”(Hawley-Smoot Tariff Act),该法将应税商品的平均税率提高到53.2%。这一关税法使美国的贸易量骤减,各国纷纷筑起高关税壁垒或采取其他的限制措施,胡佛总统指望高关税保护来刺激国内经济复苏的设想彻底破灭。

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后,为了克服国内商业的不景气和扩大国外市场,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这一关税法彻底扭转了美国100余年的贸易保护倾向,标志着美国外贸政策的重大转变,美国迎来了自由贸易的新时期。

从内战以来100余年中,美国政府坚定地实行高关税的保护政策,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业化目标的驱使。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工业在初期的政策保护下已初具规模,但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存在制约着工业的发展。直到1850年,绝大多数制造业还处于手工工场和家庭作坊阶段。在工业结构中,提供出口的资源型部门比较发达。外贸结构仍以输出原料和农产品制成品为主。所以,南北战争以后,工业化面临的两大任务就是:第一,将工业化由北部推进到南部乃至全国,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第二,工业结构由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美国的这一工业化的目标,需要政府的保护政策的扶持,即筑起高关税壁垒来保护国内的某些工业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工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既孕育出一批新型的工业,也改造了传统工业。随着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也加剧了。如何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东风,摆脱其经济上的殖民地性质,便成为美国统治者制定经济政策时不可回避的问题。汉密尔顿曾说过:“一个国家没有税收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如果没有这个重要的支柱,它就一定会丧失独立,降到一个省份的地位。”①可见实行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是美国实现工业化的目标,摆脱经济依附地位的最选择。 ① 汉密尔顿等著,程逢如等译《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62页

第二,共和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控制。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近百年中,共和党人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是白宫的主人,尤其在1861——1913年长达52年的高额保护关税时期,除了8年以外,都是共和党人入主白宫,他们是工商业的政治代言人,要求提高关税来保证充足的原料来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而民主党人得到南部种植园主的支持,持有实行低关税的传统思想,支持自由贸易。

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政府于1861、1862、1864年多次提高平均税率,支持工商业的发展。这些政策使共和党的威望大增。战争结束后,共和党人利用林肯的政治影响,连续执政近20年,高关税也作为一种护官符,被历届共和党政府采用。这一时期在政治上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政府和企业家结盟。企业家为政治家撑腰;政治家又转过来为企业家效劳,在政治上给与企业家各种帮助,其中为工商界设立保护关税制度,便是共和党人竭力推行的政策之一。比如在1896年的大选当中,共和党人在政纲上大肆宣传“高关税即高工资”、“麦金利即繁荣”等口号。为了保证共和党获胜,俄亥俄州的百万富翁,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马库斯·汉纳亲自坐镇,部署1896年总统竞选;美孚集团和摩根家族各自为他(麦金莱)解囊25万美元。①在他们的帮助下麦金利入主白宫,他上台后不久就废除了“威尔逊——戈尔曼关税法”,通过了新的“丁利关税法”,将平均税率提高到46.5%,履行了其在政纲中为大企业家提供高关税的承诺。

当然,在内战结束后的近百年中,也有几届民主党政府,他们也试图降低关税税率。如克利夫兰通过的“威尔逊——戈尔曼法”和威尔逊时期通过的“安德伍德法”,但这些税法随着政府的倒台,也很快便被废除了,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无法改变高关税的总体航向。

第三,古典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影响。

古典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以汉密尔顿和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为代表,是一种保护“婴儿产业”(Infant Industry)的理论。它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用以对抗经济发达的国家,保护本国新兴的民族工业的理论工具,故他可以说是一种保护先进的贸易保护主义。19世纪时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美、德等曾用这一理论对付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竞争。②

李斯特于1841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揭批了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自由贸易主张。论证了暂时实行的关税保护制度对美国民族工业独立的必要性。指出:“国家经济发达程度有所不同,而保护制度对于落后国家经济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在与先进国进行完全自由竞争的制度下,一个在工业上落后的国家,即便极端有资格发展工业,如果没有保护关税,就决不能使自己的工业力量获得充分的发展,也不能争得圆满无缺的独立自主地位”。③他还阐述了贸易保护的重点以及怎样进行保护。

事实上,李斯特贸易保护的理论深受美国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的影响。李斯特有流亡美国的经历,在美国他对汉密尔顿贸易保护的一般观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汉密尔顿在给美国国会的《制造业报告》(1791)中,“强调国家在制造业方面自给自足的必要性和一个相当大的非农业消费阶层对于一个稳定而繁荣的农业的重要性。”④他认为,应利用奖金和津贴制度以及保护关税来鼓励国内制造的①

② 丁则民主编《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本,第198页 戴建中 《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评价》发表于《经济学文摘》1997年第10期,第51页

③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61年,267页

④ 转引自 曹英 《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评析》发表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一期,第78页

增长,使之能够扩大经营规模,获得与外国竞争者相当的规模节约。李斯特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和借鉴了汉密尔顿的这些观点,他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对汉密尔顿保护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美国国内贸易保护的实际,也加强了他的贸易保护思想。

这种古典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被美国政府信奉和实践,成为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从南北战争结束后至20世纪30年代历届美国政府变本加厉,关税税率一浪高过一浪。对内的自由放任政策与对外的国家主义相结合,是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的秘密武器。

第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潮流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至一战前是国际资本主义竞争和对立激化的年代。这一时期,一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使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世界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经济危机频频发生。各国之间的竞争加剧,许多国家纷纷走上了关税保护的道路。加拿大、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等纷纷颁布关税保护法。随着各国保护主义的加强,国家间的关税战不断爆发。1881—1890年德俄之间发生了关税战,1889—1890年法意关税战爆发,1893年德俄关税烽烟再度燃起,1897—1907年又成为德加竞相提高关税的时期。①

在这种背景下,南北战争后的美国不仅没有降低战时的高关税,反而使关税率一再提高。毋庸置疑,美国的保护性关税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关税政策有很大的影响,而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以及各国的关税战又反过来强化了美国的保护主义。

19世纪60年代

近代美国实行的高关税贸易保护政策,对美国的经济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保护关税为美国国内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提供了保证,为国内自由竞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并且有效地保护了美国正在成长中的民族工业,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速发展。高关税政策使美国工业免遭英国廉价商品的冲击,大大提高了美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比重。南北战争后,在高关税政策的保护下,北部的工厂制开始向南部和西部扩展。美国迅速摆脱了经济上的依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的头号强国。工业结构和外贸结构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使美国从一个农业国迅速成长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到1890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几乎等于英、德、法三个主要工业国工业产值的总和。

其次,高关税政策促进了美国工业的集中和垄断,促进了卡特尔的形成。关税壁垒稳定了国内市场行情,有利于大企业间建立价格协定、普尔和各种联合体。受到高关税保护的工业部门大多较早地形成垄断。②列宁曾经明确指出:“最先走上卡特尔化道路的,是那些实行高额保护关税制的国家(德国和美国)。”③高关税政策促进下出现的托拉斯运动,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一系列重大作用。

同时,高关税政策也间接地促进了美国劳动力的就业,促进了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加速了美国的城市化。

由此可见,高关税政策在美国工业发展的初期确实起到了不可比拟的作用,成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繁荣富强的支柱。但是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这一政策也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 ①

② 林珏 《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研究》 云南大学出版社 第12页 丁则民主编《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 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205页

③ 转引自杨圣明《马克思主义关税理论及指导意义》发表于《财政与税务》1997年第五期 第19—22页

一方面,高关税政策在保护一部分工业部门的同时,严重地损害了美国的农业部门和其他未被保护的工业部门。高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政策,导致了欧洲国家对美国农产品的严厉报复,面对国内农产品的严重过剩,美国只好以低价向欧洲市场倾销,这使得农产品的价格严重下跌,而工业品却以牺牲农产品而保持稳定的国内价格。就工业部门内部来讲,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保护关税制度再好也不过是一种无穷螺旋,你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把它转到头。你保护一个工业部门,同时也就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其他一切工业部门,因此你就必须把它们也保护起来。这样一来你又会给你原先保护的那个工业部门造成损失,你就必须补偿它的亏损,这一补偿又会像前面的情况一样,影响到其他一切部门,并且使它们也有权利要求补偿,就这样继续下去,in in finitum(没有尽头)。”①

另一方面,按照古典贸易保护理论,实行高关税保护政策保护的是国内的“婴儿工业”,当美国工业在90年代位居世界首位的时候,关税保护的对象就转向了重工业部门,这是这一时期关税政策的一大特点。然而,在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有能力接受国际市场挑战的情况下,依然执行森严的高关税贸易壁垒政策,必然破坏同其他国家进行自由交换。在国内则破坏了商品价值的对比关系,损害自由竞争和交换。同时工业的发展导致生产的集中,形成垄断,而垄断又加强保护政策,从而阻碍工业的发展。

还有,长期的保护关税,削弱了美国工业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美国劳动力价格的偏高,增加了生产的成本。所以一旦放开市场后,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必然会对美国的国内市场带来极大的冲击。

由此可见,一种经济政策的实施,必然与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相结合,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今天自由贸易已成为经济学界,尤其是西方,不可动摇的信条,似乎只有自由贸易才是发展经济的正确道路。可是,探究一些诸如美国一样的发达国家的关税史,无一例外的都有实行高关税的保护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发达国家高举自由贸易大旗呐喊的情况下,各国之间的竞争不是削弱了而是更加激烈了。在国际较量中,发展中国家千万不能丢掉关税这一武器,必须学会恰当运用保护关税来保护国内的某些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 ①转引自杨圣明《马克思主义关税理论及指导意义》发表于《财政与税务》1997年第五期 第19—22页

篇三: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末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末,中日两国都发生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其结局与影响却截然相反。今天让我们探究这段历史,以资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同治夷务》 材料二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材料三 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是哪一派别的观点?(1分)该派别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1分)该运动在中国近代 史上的地位如何?(1分)

(2)据材料二,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所起的作用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日本“社会变革”(即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4)据材料三,写出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1分)

(5)从明治维新和维新变法的成败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2分)

4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使团规模庞大,少则二百人,多至五六百人。使团成员的素质较高,以便更好地吸取唐朝文化。

——人教版七下教材

材料二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1980年的深圳 今天的深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唐朝来的目的是什么?(1分)请再举出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两则事例。(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所经历的三个层次。(3分)

5

(3)比较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说明深圳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2分)发生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6、农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农业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教版七下教材

材料三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四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执政为民,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上,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全面取消农业税,并决定在农村建立最低保障制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2分)

6

(2)材料二表明,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1分)

(3)材料三反映我国农村实行了什么新的体制?(1分)这一体制与以往体制的不同之处是什么?(1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 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六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岛国”指的是哪个国家?19世纪60年代末,该国抓住机遇“弃旧图新”,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弃旧图新”的结果使它逐步转变为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

(2)材料二中的“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该国通过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20世纪30年代该国为应对经济大危机实行新政,新政的特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该国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这两个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篇四: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

篇五:19世纪60年代初

19世纪

60年代初,中国遭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军起义。为镇压太平军,当时的满清政府,不得不调离了北方的守边部队。俄罗斯趁火打劫,大军压境。仅仅以威胁的方式,就胁迫清政府割让外东北100万方公里,及50万方公里新疆东亚领土。该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再败。

随之出现义和团起义。俄罗斯再以镇压义和团为名,进军中国东北。好在日俄发生战争,俄罗斯内部政权也发生了更迭,阻挠了俄罗斯进一步蚕食中国领土的计划。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20世纪的外蒙古独立,也是因为日本大举侵华,及国共之间的中国混战,让俄罗斯得手撮成的。

普京访华抵京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进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新社发廖攀摄

众多侵略者当中,俄罗斯是受益最多的国家。而付出代价却是最少的。在分割中国领土时,俄罗斯以静制动。仅采用守株待兔的方式,就先后把中国五百八十八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非法占有或分割。从俄罗斯一步步吞噬中国领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历史上的俄罗斯,就像潜伏在中国身边,一直窥视着中国领土的野兽。中国强大稳定时,它潜伏不动,两国相安无事。但一旦处于混乱或弱小时,它不会给你喘息的机会。对你突然落井下石,一口吞掉你。

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毫不犹豫,绝不手软。是俄罗斯利益获得最大化的固定模式。 再看看现在的俄罗斯又是怎样处理领土问题的

日本在钓鱼岛扣押中方船只,挑起中日领土争端。俄罗斯总统随之登上,视察俄日争议的北方四岛。日本进行抗议,以商谈为名,召回驻俄外交官。俄罗斯无视日本的愤怒,搞得日本很无趣。对北方四岛,俄罗斯是实际占有者,已经赚足了便宜。以中国处理领土的传统方式,俄罗斯大概要适可而止,到此画个句号了

中国有句“得了便宜还卖乖”,体现的就是中国人的这种思维。但俄罗斯却没中国人容易满足,它们不仅要占领,更要稳固。在日本政权交接刚过,俄罗斯又派其轰炸机挑衅般的,围着日本领土环绕一圈,从而镇压日本的士气。日本愤怒了一下,但最终还是乖乖地陪着俄罗斯军演去了。在这次接招中,日本彻彻底底是个失败者。可见俄罗斯策略的正确性。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此前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有关中俄边界原来存在主权争议的黑瞎子岛的问题时说:“关于黑瞎子岛的归属问题,中俄已经达成了协议。”她没有进一步透露协议内容。

与中国大陆官方关系密切的香港《文汇报》上周六报道中俄已解决黑瞎子岛归属问题时提到,“如今,大黑瞎子岛成了哈巴罗夫斯克市(Khabarovsk,俄罗斯远东地区第二大城市,中国原来称为?伯力?)的一部分”。

一名匿名学者也告诉上海媒体,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周访华的最大成果是“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这名学者透露,虽然中方“作出了一定让步”,但考虑到发展两国战略关系,这也是“值得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