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日本人看朝鲜战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5:31:11 写作技巧
日本人看朝鲜战争写作技巧

篇一:从苏联解密档案看朝鲜战争爆发真相

朝鲜战争(韩战)爆发真相

注:

一.本文内“苏联解密档案部分”中的某些朝鲜的“地名”没有中文译名,只保留了原英译拼法。原因如下:

1. 这些电文是从英文转译的,英文本中的地名是按原俄文文本中的俄文写法以音译的方式转译的,这给地名还原为朝鲜语增加了难度;

2. 如果不还原为朝鲜语,直接从经过二度转译的英文翻译成中文,则可能与标准的中译朝鲜地名相去甚远;

3. 有些地名所代表的地方太小,经过朝鲜语、俄语、英语和中文的对照以及相应的上述几种地图的对照比较,虽然能够准确地还原为朝鲜语,但是仍然无法从中国大陆官方出版的 “外国地名手册”中找到标准化的中译名。

二.本文内“苏联解密档案部分”中的个别 “人名”,由於在英文译本中保留的是俄文译法,亦无法准确还原为朝鲜语,并按中文标准译法译成中文。故文内个别中译朝鲜人名不能保证合乎韩战期间中国官方译法。

三.由於上述原因,无论是否提供了中文翻译,本文内所有密电翻译中的人名、地名均保留英译本上的拼法,以便读者自己核实对照。

四.篇幅所限,本文所有参考资料来源略去。

一,韩战爆发之谜

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五日凌晨,朝鲜战争爆发。五个小时後,上午九时,平壤向全世界发布消息说:“南韩的伪政府国防军於当日凌晨,从三八线地区全线向北朝鲜发动了出其不意的军事进攻。北部的朝鲜政府已经命令共和国内务省警备部队阻击入侵的敌人。北朝鲜军队目前正在展开激烈的防御性战斗,抵抗敌人。”南韩的说法更令人寻味:南韩国家广播电台在韩战爆发後向自己的人民报告说,“南朝鲜政府军正在节节胜利地向平壤推进,不久就将解放北朝鲜。”然而韩战结束近五十年之后的今天,一位当年的南韩人李均烈,在接受我的采访时告诉我了全然不同的说法。他说,韩战爆发时他只有十三岁。他“所受到的教育是,北韩发动了对南韩的进攻从而引发了韩战。”但是他又补充说,“对於许多人来说,是谁首先武力攻击对方,仍然是一个问题。我自己也不大清楚。”与当事国南北两韩不同的是,世界上其他几乎所有的共产党国家都同时、针对性地刊登了一副美国一位大官员在南韩三八线上向北眺望的照片。眺望的时间是韩战爆发前七天。这张照片被共产党国家认定是美国挑动韩战,侵略朝鲜的罪证。

至於后来为“保家卫国”而卷入韩战、牺牲至少数十万生命的中国,在韩战爆发第三天,就向全世界发表声明。声明说,美国总统杜鲁门指使南朝鲜李承挽傀儡政权挑起朝鲜战争云云。不仅如此,中国国家总理周恩来在代表中国发表这项声明时,还把自己也卷进去了,说美国侵犯中国领土。他指的是美国第七舰队在韩战爆发後,立即进驻台湾海峡。中国人因此认为,美国发动朝鲜战争是针对中国的:美国将要以北朝鲜为跳板进犯中国,并将从南北两面包抄中国。

二,历史资料的记载

韩战爆发的真相、中国在美国当时外交版图上重要的程度及其与之密切相关的美国对华政策,这些问题,在不实行新闻管制的国家人民眼中,全然不同。围绕着这场战争的爆发,现在让我们顺着时序,来看看一些相关的史料记载。

一八九六年俄国和日本,曾经利用横贯半岛的北纬三十八度线这一地理分界,瓜分朝鲜半岛。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占据朝鲜半岛三十五年之久的日本投降,被迫讲日文,尊从日本法律的朝鲜人民迎来了二战反法西斯盟军:美军和苏军的解放,并根据盟军的意图建立了以金日成为首的社会主义北朝鲜政府和以李承晚为首的资本主义南韩政府。这两个不同制度、社会与领土的分界,再次沿用了北纬三十八度线这一地理分界线在朝鲜半岛内历史上的政治作用。虽然苏美双方根据雅尔塔协定,分别与四八年底和四九年六月从朝鲜撤军,北朝鲜被世界公认为是苏联在远东社会主义阵营的伙伴;南韩则属於美国的势力范围。就如同当年东西德国分别属於欧洲民主体制阵营和共产主义阵营一样。

当时的南、北韩政府都梦想把对方统一在自己的政治体制内,但真正开始卓有成效地一步步朝向这个目标迈进的是北朝鲜的金日成政府。据美国军事部门提供的资料,早在二战结束後,北韩就在苏联的支配

下建立起了庞大的北韩政治与军事机构。一九四五年十月,北韩建立了区域性的五省行政管理部门,一九四六年二月,这个部门从属於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一九四六年六月,北朝鲜通过联合所有左派组织而扩大和加强了北朝鲜劳动党的势力。在军事方面,从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九年,至少一万北韩青年奔赴苏联接受军事训练。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参加国共战争并接受训练的四万名前朝鲜志愿军,两个师的兵力,从中国战场回到北朝鲜。到了一九五零年,北韩已经拥有十个步兵师,十五到二十万的兵力和一个坦克师,一个空军师。而苏联的军事装备和各式自动化装备也在一九五零年初抵达北韩。此外金日成政权在南韩还发展起了地下党组织,密切监视着南韩的政治军事动态。相对于北韩的军事力量,韩战爆发前,南韩仅有不到十万匆忙招募的新兵,不仅没有作战经验,而且军力相当薄弱:没有地面作战的重型武器,没有可以在空中作战的空军。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苏联按照雅尔塔协定从北韩撤军。金日成不失时机地向苏联提出与苏联缔结军事同盟性质的“朝苏友好条约”,并要求苏联扩大对北朝鲜的武器援助。一九四九年一月,金日成再次对斯大林提出同样的要求。一九四九年三月,金日成抵达莫斯科,为入侵南韩寻求斯大林的支持。斯大林始终没有同意金日成的南进计划。也没有答应与北朝鲜缔约,他只是批准了苏联远东军区向北朝鲜实施军事援助计划。金日成没有放弃努力,他利用各种机会向苏联首脑斯大林表示他解放南朝鲜的决心。一直到了一九五零年一月底,斯大林突然表态同意金日成的武装南进计划。两个月之後,金日成访问苏联。世界媒体得到的消息是,金日成此次访问的目的是加强苏联与北朝鲜的友好关系。但事实上,金日成是带了一个庞大的军事代表团去的。那次访问实际时间相当长,将近两个月,是朝鲜战争爆发的关键一环。发动朝鲜战争的决定,在那一次访问中变成了具体可行的作战计划。苏联红军统帅部的将军们,运用他们在二战中得来的丰富作战经验,帮助北朝鲜的军事将领们,审核他们拟订的大举南侵的作战方案,详细研究并提供了发动进功的战术,混合作战的方式,军火的配置以及後勤运输补给等。斯大林不再犹豫。金日成不虚此行。莫斯科全力参与了发动韩战,武装进攻并同意南朝鲜的军事行动方案。金日成一九五零年四月二十五号回到平壤,两个月以後,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五日韩战爆发。

三,解密的苏联档案中关於韩战酝酿初期的记录

历史其实是极易被改写的,只要当事人撒谎,并用一代人的时光维持这个谎言。等到现实在岁月的流逝中变成了历史,後代人便不再有兴趣去追究过去了的事件的真相。而所谓 “真相”,到了下一个世纪,它因为被阉割而失去了社会爆炸性,充其量不过是历史学家们学术争论的课题而已。好在这代人还没死光,当事者尚未完全退出社会舞台。苏联体制轰隆一声解体。当年的秘密档案开始陆续解密。人们便有机会了解那些正在丧失轰动效应的历史真相。

在这些档案中,有韩战前和战争期间苏联驻北韩大使馆与苏联外交部和苏联政府最高官员之间的全部密码电报。在四九年至五三年前后和期间,这些电报绝大部分与韩战直接有关,是当今学者专家研究韩战前後北朝鲜和苏联之间关系,以及韩战爆发真相的第一手珍贵史料,是韩战源起的直接的关键的证据。这些资料来源是现今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档案处(Archive of the ForeignPolicy of Russian Federation)或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统档案处(Archiv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Rassian Federation)。相信目前在中国大陆至少尚没有公开的译本。在披露这些至关重要的文献时,本文不对它们进行任何删节。由於材料太多,在这里不可能全部将它们披露出来。所以我从众多的电报中选出我认为关键的三封,全文翻译。这三封电报,是一九五零年初,韩战爆发五个月前,苏联驻北朝鲜大使与苏联外交部长、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之间的往复电报。一封是金日成第一次莫斯科之行征求武力统一两韩意见未获斯大林批准之後,苏联驻北朝鲜大使什特科夫(Shtykov)发给苏联当时的外交部长维辛斯基(Vyshinsky)的电报,时间是一九五零年一月十九日;内容是汇报北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及其他领导人在一次外交宴会上关於发动韩战武力统一南韩的请求。另一封是斯大林的回电,时间是一九五零年一月三十日。斯大林在这封电报中一反以往的反对态度,首肯金日成的南侵计划,明确表示将在这一军事行动上支持北韩。他同时要求北韩每年至少提供两万五千吨的金属铅(一种与生产原子武器相关的重要金属——本文作者),作为交换条件。第三封是一九五零年一月三十一日,苏联驻北朝鲜大使什特科夫给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回电,报告金日成得知上述斯大林电文内容之后的反应。

下面首先是苏联驻北朝鲜大使什特科夫一九五零年一月十九日发给苏联外交部长维辛斯基的密码电

报全文:

“机密。我要报告金日成同志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一次午宴上所表达的思想状态。一月十七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朴宪永(PakChu-yong,俄语拼法,下同)举行了一个小型私人宴会。这个宴会是为朝鲜大使李初严(YiChu-Yon)启程去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举行的。在宴会上,朝鲜方面的人有金斗奉(KimTu-bong)、金日成、朴宪永、外交部副部长朴重友(PakChong- jo)、李初严。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代表Vyn Shi Chzhen(俄语拼法,中文写法不祥—— 本文作者)出席了午宴。我方出席的有我自己、大使顾问伊格纳季耶夫(Ignatiev)和佩理什科(Pelishenko)。午宴是在友好、热情的气氛中进行的。金日成、朴宪永和中国贸易代表在他们举杯致词中,为苏联从日本人的统治中解放朝鲜,以及给予朝鲜和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表达了他们对苏联以及他们个人对斯大林同志的爱戴、感激之情。金斗奉谈及了他为庆祝斯大林同志七十岁寿辰的苏联之行。在他的谈话中,他重复强调了在朝鲜的苏联人的特别重要性和对於快速统一朝鲜的诸多希望。在午宴中,金日成与坐在他身边的中国贸易代表多次用中文热烈交谈。从个别词句中能够明白他们在谈论中国取得的胜利和朝鲜的情况。午宴後在接待室,金日成对将到中国去任大使的李初严做了关於中国工作方针的指示。更进一步,在用朝鲜语讲话时,金日成几次用俄语谈及李在中国应当如何大胆工作,因为毛泽东是他的朋友而且将会永远帮助朝鲜。在李初严离开後,金以兴奋的态度对大使顾问伊格纳季耶夫和佩理什科发表讲话。讲话开始於在中国解放以後何以解放南朝鲜人民是目前所面临的任务。关於这一点,他说:“朝鲜南部的人民信任我,而且依赖於我们的武装力量。游击队不能解决问题。南方人民知道我们有一支很好的军队。最近,我夜不能寐,思考关於如何解决统一全国的问题。如果解放朝鲜南方人民和统一祖国的事拖延很久,我会失去朝鲜人民的信任。”金进一步陈述说,他在莫斯科时,斯大林同志对他说,没有必要进攻南方。如果万一北朝鲜受到李承晚军队的攻击,北朝鲜就有了反击南朝鲜的可能。但是,因为李承晚尚未煽动进攻,这就意味这解放南方人民和统一朝鲜正在被拖延。於是他认为他需要再度访问斯大林同志,为以解放南朝鲜人民为目的的人民军的军事进攻行动征得指示和同意。然後金说,他不能够擅自发动进攻,因为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个有组织纪律性的人,对他而言,斯大林的命令就是法律。接着他说,如果现在有可能见斯大林同志的话,从莫斯科返回後,他会争取与毛泽东会晤。金强调,毛泽东保证过,在结束中国国内战争後给金日成提供援助。——显然,金日成指的是他的代表金永(KinIl)在1949年6月与毛泽东的谈话。我曾经以密码电报报告过此事。——金说,他还有其他的问题,尤其是建立共产党情报局东方局的可能性的问题,要向毛泽东征询意见。他进一步说,关於所有的问题,他会争取与什特科夫会晤并通过他确保与斯大林同志会晤。大使顾问伊格纳季耶夫和佩理什科避免讨论这些问题,试图引开话题。然後金日成走到我面前,把我引到一边,开始了下列谈话:他是否能见斯大林并讨论南方的局势问题和攻击李承晚军队的入侵行动?现在他们的人民军比李承晚的军队强大得多。说到这儿他说,如果没有可能见斯大林同志,他就要去见毛泽东,在他访问莫斯科之後,毛泽东将对所有的问题做出指示。接下来,金日成向我发问,为什麽我不允许他进攻瓮津(Ognjin)半岛,人民军三天就可以把它攻下来。而且,人民军发动一个一般性的进攻,就可以在几天内占领汉城。我回答金说,与斯大林会面没有疑问,如果他有这样的问题,斯大林同志是有可能接见他的。关於进攻瓮津半岛的问题,我回答他说,这样做是不可能的。然後我试图在这些问题上结束谈话,并暗示时间已晚,该回家了。於是谈话到此结束。午餐後,金日成心情有些兴奋。很明显,他的谈话不是偶然的,而是经过事先考虑之後,才展示他的思想并对我们说明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在这次谈话进程中,金日成不断地重复他关於进攻的想法,反复强调他希望得到斯大林同志关於南朝鲜局势问题的建议。”

十一天之後,五零年一月三十日,斯大林通过外交途径给苏联驻北朝鲜大使什特科夫回了一封电报。这封电报是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改变以往犹豫不决的态度,明确表态统一并支持北朝鲜发动朝鲜战争的第一手证明。全文如下:

“1,我收到了你的报告。我理解金日成同志的不满,但是他必须明白,类似解决南韩问题这样的大事,要求有周全的准备,要计划得不至於冒太大的风险。如果他希望与我商讨此事,我将随时恭候并与之讨论。把所有上述信息转达给金日成并告诉他,我已准备在这件事上帮助他。

2,我对金日成同志有一个请求。苏联目前严重缺乏金属铅。我们希望从朝鲜每年收到最少两万五千吨的铅。如果朝鲜能每年提供苏联上述数量的铅,将是对我们极大的帮助。我希望金日成不会拒绝我们。金日成可能需要我们的技术帮助和一定数量的苏联专家。我们已经准备好安排这项援助。把我的这个意愿

转达金日成同志,并代我请他就他对此的考虑与我联系。”

在斯大林这封电报发出的第二天,一九五零年一月三十日,苏联驻北朝鲜大使什特科夫给斯大林发回了电报。全文如下:

“密码电报。机密。来电:平壤。斯大林同志收。一月三十号,我根据您的指示会晤了金日成同志。在提及一月十七号在朴宪永(北朝鲜外交部长——本文作者注)的午餐宴会上的谈话後,我明确地转达了您第一点指示的内容。金日成十分兴奋地听了我的传达。您同意接见他并承诺在这件事上帮助他造成了强烈的反响。金日成显然希望再一次确证此事,他问我,这是否意味这您有可能就这个问题接见他。我回答说,从这次的联络中判断,斯大林同志准备接见您。金日成进一步表示他将为这次会见作准备。关於从朝鲜运送金属铅到苏联,我阐述了您的第二点命令。金回答说,他将运用所有必要的手段,保证根据您的指示,从朝鲜运送足够数量的铅到苏联。他保证就此在十到十五天之内尽全力工作,解决问题。”

至此,朝鲜战争作为所谓“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大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的对立与冲突在东亚的朝鲜半岛北纬三十八度线以北,悄然拉开序幕。这时的中国尚在局外。毛泽东和共产党正在新中国怀想自己的统一大业,对苏联大哥和北朝鲜小弟之间即将开始的新合作尚没有觉察。

四,韩战爆发前的国际背景

斯大林为什麽始而否决金日成的计划,後来又同意了?谁都知道,韩战初起时,前台出戏的是南韩北韩,而後台支撑老板是美国和苏联。但是,北朝鲜的盟友苏联老大哥,在整个韩战这一延续了三年之久的亚洲重要事件上所公开扮演的角色一直暧昧不明,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在後来战争停火,交换战俘的谈判时,斯大林卒然逝世。这是为什麽?我们知道,韩战对於与美国为首的西方自由世界抗衡的苏联来说,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在解释苏联在韩战前後与期间扮演的角色时,应当以当时整个世界冷战局势为背景。

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民主与极权两大世界阵营的首领,在韩战酝酿和爆发的前不久刚刚在东欧的柏林交过手,交手的结果对於美苏在後来对於韩战的所采取的态度影响至深。这次交手,就是冷战史上著名的“柏林危机”。一九四八年的六月,为了迫使美国民主势力撤出西柏林,斯大林一举全面封锁了地处东德境内的西柏林城市的地面交通。使西柏林市区的两百二十万市民突然失去了维持正常生活的全部资料来源。那时的朝鲜半岛表面一片静寂。几个月以後,在反法西斯的二战中打垮日本侵略者的盟军,俄军和美军开始相继陆续从朝鲜半岛撤军。而金日成的南侵计划正在他的共产主义脑袋中酝酿,距离他发动让美国在“柏林危机”後再度大吃一惊的韩战,还有整整两年的时间。西柏林危难突起,面对地面重重军事封锁,美国联手英法两国,迅速做出反应,以空中运输的方式,从西柏林外部向这个城市运送全部生活物资。这个庞大繁重的运输任务一直持续了十一个月。直到苏联解除地面封锁。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美国以迅速的、和平的反应方式创造了人类史上的空运壮举;而这场危机的挑起者也由此领略了美国决不放弃民主自由理念以及自己在东欧利益的决心,还有与这个决心相关的强大的军事实力。金日成第一次密见斯大林,提出武装进攻南韩的设想是在一九四九年三月。当时美国对西柏林的空运已经进行了八个月,而且还在进行中,空运的秩序已经建立,空运物资的总量已经从最初的每天两千吨增加到一万两千吨。从两个月後斯大林被迫放弃排挤美英等在西柏林的势力的计划,解除对西柏林的地面军事封锁这一事件上看,斯大林一方面没有精力考虑北韩的军事计划,另一方面也不大敢在亚洲开辟对抗美国的第二战场。此外,另一个重要的事实也使苏联不敢轻举妄动。这就是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和太平洋舰队总部所在地珍珠港後所引发的美国对日本实施的原子弹报复性行动。这项使用原子武器的军事行动也使当时没有原子弹的斯大林对美国有所顾忌。

但是到了一九四九年底,亚洲的冷战局势由於下列的一些重大事件的陆续发生而产生了重大变化。这些事件按照时间的顺序是:一九四九年五月,囿於美国在“柏林空运”中显示的强大军事实力,斯大林解除了对西柏林的军事封锁,暂时缓解了欧洲的“柏林危机”,从而他也可以从他所制造的欧洲紧张局势中稍需解脱,“心有旁骛”。紧接著,一九四九年八月,苏联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从而有了足以自信的军事实力。又过了两个月,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国共产党夺取了全国政权,并与苏联建立了中苏友好联盟,从而在亚洲形成了对抗民主势力的冷战第二阵线。再过三个月,一九五零年一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Dean.G.Acheson)在华盛顿的新闻中心发表演说,在申明美国在远东的战略防御范围时,没有提及朝鲜和中国的台湾。这被世界舆论认为,美国向全世界宣布它将不会卷入远东的内部事务。斯大林从而相信,

一旦金日成进攻南韩,南韩的盟友美国将不会出兵干预,因而苏联不必与自己的对手美国在远东再次对抗。艾奇逊的这个演讲日期是一月十二日;斯大林对长期以来金日成入侵南韩的请求表示同意和支持是在一月三十日。除了上述重大事件,有西方分析家认为,一九四九年五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以及那以後苏联社会主义同盟国与西方关系的恶化,也是斯大林改变主意,转而支持金日成南侵计划的一个原因。

五,最新解密的苏联军事档案中对韩战爆发战局真相的描述

关於韩战爆发时的战事真相,就如同是谁首先发动韩战这个问题一样,曾经在韩战爆发的一瞬间,让战争的发动者以外的所有人困惑。一个叫做的金荣植的北朝鲜人曾经在电脑网络上写下了这样的见证:“六月二十五号,平壤:金日成宣战,北朝鲜人民军武力进犯南韩。同一时间,汉城广播电台说南朝鲜军部队正在快速向平壤推进,并不久将解放北朝鲜。平壤广播电台则声称重大胜利以及南韩普遍的(对其政府的)反叛。我们感到困惑,但是希望相信汉城关於时局形势的版本,而且期待南韩的部队在任何时间内抵达我们的城镇。”

下面是另一种关於韩战爆发时战局情况的说法:“六月二十五日。入侵开始於凌晨4 时翁津半岛。北朝鲜在五时开始炮轰开城。大韩民国(Republic of Korea)第十二军团惊惶失措,向南方溃败。上午九时三十分,开城被北朝鲜控制。几名美国军事顾问被捕。主要的突破是北朝鲜军队第三和第四师在铁原(CHOLWON)一线的进攻。大韩民国军队第七师在铁原一线溃败,北韩的坦克急速向汉城逼近。”这是电脑网络上以“韩战开始”为题的一段有关文字。这段文字配以一张照片,照片的标题是,“北韩坦克越过三八线”。

事实上,在苏联军事档案解密之前,各种来源的信息资料,重复印证的关於韩战爆发的战局形势是:北韩於六月二十五日凌晨对南韩发动突然的武装进攻,其势如破竹。人民军迅猛向南韩腹地推进,仅三天就攻克南韩首府汉城。并以凌厉攻势全面南进。两个月,席卷并占领了几乎整个南朝鲜领土,把李承晚的军队赶到了北纬三十五度线上长一百四十公里,宽九十公里的釜山半岛的角落。身後就是大海,再退一步,南韩就将在世界版图上消失了。

迄今为止所有关於这场战争爆发实况的报导,都不如从苏联军事档案文件中所发现的一封机密文件来得直接、真实、准确而有权威性。这就是苏联驻北朝鲜大使什特科夫於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六日,韩战爆发的第二天,发给苏联远东军事事务负责人的扎哈罗夫(Zakharov)的绝密电报。这份秘闻史料已於一九九六年在英国广播公司也就是BBC的名为“朝鲜、俄国的密战—时代守望”纪录片中,在英国和美国播出。但是对於中国大陆,这份史料所披露的内容,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秘密。通过这份密电,人们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韩战爆发时的战况,而且可以确证有关韩战爆发的关键史实,了解韩战爆发的一些从未有人知晓的秘密。比如,金日成政权如何在军事上准备武装进攻南韩,发动进攻;如何在政治上以正义的名义解释这场战争,在舆论上以欺骗的方式动员他的军队;以及这支军队在这场侵略战争中的精神状态,心理方式,他们对自己军事行为的自我认同,还有他们的作战方式;还可以见证这场军事攻击在南韩引发的直接反应,以及南韩政府在军事上、舆论上的对应措施;人们还可以间接地领略,表面佯做无辜态的苏联,对这场战争的卷入程度。

下面是这封密码电报的全文:

“绝密。扎哈罗夫同志收。仅限私人传送。我要报告朝鲜人民军军事行动的准备与进展情况。

从六月十二日起,人民军开始在三八线附近地区集结,并按照参谋部计划的部署,於二十三号完成集结。军队的这一重新部署以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没有发生意外。敌人的情报部门可能觉察这一军事部署,但是我们保持了这一计划和军方早期行动的秘密状态。这一师一级的行动方案和区域侦察是在苏联顾问的参与下进行的。

……军事行动的所有预备步骤已於六月二十号全部完成。军队已经阅读了国防部长的政治命令。这项命令解释说,南朝鲜军队以入侵三八线挑起了一次军事攻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已经命令朝鲜人民军进行反击。反击的命令激起了朝鲜人民军官兵的极大热忱。部队於六月二十四日(凌晨)二十四时到达指定位置。军事行动於当地时间四时四十分开始。炮火准备是二十到四十分钟的定向直射和十分钟的炮火网掩护。步兵斗志高昂地起立,开始进攻。头三个小时,各单独分队和集团军推进了三至五公里。人民军部队的进攻使敌人完全措手不及。敌人只在翁津(ONGJIN)、KAIZIN和汉城方向拼力抵抗。

篇二:朝鲜战争中日本的收益

论二战后中日本的崛起原因——以朝鲜战争为例

内容摘要:二战大损日本的元气。正当日本举国上下进退维谷之际,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给日本带来了的决定性转机。战争不仅使日本经济军事得以复苏发展,还使日本摆脱了被占领的困境,获得了独立的地位。本文从这场战争给日本带来全方面的转机进行分析,探求日本崛起之谜,以求从中借鉴经验,供世人参考。

关键词:朝鲜战争 日本 主权 经济

一、日本快速摆脱被占领状态,恢复成主权国家。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对日本规定了严格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目标,对日政策主要以惩治、改造为主,在对日议和上是坚持盟国合作、全面议和的原则。美国最初设想是对日实施20年的军事占领,以报复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

随着东西方对立的日益加剧,美国的全球战略和远东政策需要作出新的调整,日本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相应地重要起来。美国如果占领日本,就可以威胁苏联东部,同时也可以遏制中国。而且一旦朝鲜战争爆发,动员日本的人力资源做后勤保障,就可以省下美国大批的人力物力的消耗。反之,如果日本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就会使苏联建成一个完整的海外防线,到时苏联力量大增,美国将处于不利地位。对此,麦克阿瑟曾直截了当地指出,“日本成为维护美英两国权益的前线基地”,成为“拦住共产主义东进和南进的壁垒。”

形势发展促使中苏走到了一起,在共同利益的推动下,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以苏联盟国的角色加入东方阵营,导致了美国东北亚政策的转变。就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公布的第二天,麦克阿瑟就宣布“必须采取果断行动与日本单独签订合约而无须俄国参加”,这表明了美国加快了对日议和的步伐。

1951年9月4日,52个国家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和会,中国、朝鲜等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被排斥在会外。在9月8日,和会签订了《对日合约》,苏联、波兰等国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对日和会实际上变成了美国与日本的单独会谈。《对日合约》签订5小时后,美国又与日本签订了《美日安全保障条约》。这些条约使日本从一个被占领控制的国家,成为了一个半独立的国家,美国虽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继续控制着日本,但是日本却能在美国建立起的保护伞下,集中全国力量复苏国力。

以往人们只关注于朝鲜战争使日本经济复苏,却忽视了朝鲜战争使日本快速摆脱被占领的状态,恢复为主权国家。使日本独立行使国家权力,而不受美国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日本能自行规划本国的休整和发展,而避免了美国的遏制和制裁,这对战后国力严重削落的日本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二、日本成为美的后勤补给地,经济、军事迅速复苏。

1950年7月8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13天,麦克阿瑟就致信给日本首相吉田茂,认为“为了维护国内秩序,守卫日本的海岸线,防止非法和秘密进入日本,要求创立直属政府的国家警察预备队75000人和增加海上保安厅8000人”。这样,在日本战败投降5年后,又变着花样,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在朝鲜战争期间,日本统治者动员技术人员和物质力量,为美提供战争服务。为配合美军登陆,日本组织了扫雷队秘密参战。从10月至12月间,日本共秘密派遣了46艘舰艇和1200人前往朝鲜水域进行扫雷活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对外功能。

不过,日本更多扮演的是为美军提供武器和后方补给场所的角色。据估计,麦克阿瑟在日本的后勤总部如果不用日本人,而由美国人发挥全部的补给和服务功能,就须增兵20万至25万人。在朝鲜战争中,美军武器订货比重呈直线上升趋势,日本作为美国在远东的“兵工厂”,为侵朝美军提供了大量杀伤性武器和弹药。美国的军需采购占第一位的物资,从战争第一年的卡车、第二年的汽车零部件,变为第三年的武器。

战败后的日本满目疮痍,一切百废待兴,经济陷入瘫痪状态。战败后的日本社会面临

两大难题:其一是失业,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大批军人及其家属撤回国内,再加上整个军工业生产停滞,全国失业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大多数人在贫困线上增扎:其二,通货膨胀空前严重,生活物质匮乏。二战期间延续下来的通货膨胀在1946年已达到失控地步。官方批发价达到了战前的3.5倍,零售物价上涨3倍。仅仅过了一年,批发物价又上涨4倍,零售物价暴张5倍。因此,1946年前后的日本要复兴经济,就必须扩大生产规模以减少失业,必须紧缩通货、增加物资供给、抑制通货膨胀。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的军需供应,使苦于萧条的日本经济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日本经济学家在回顾这段历史时一致公认“如果没有50年代的那场朝鲜战争,日本绝对不可能在60年代末成为经济大国。朝鲜战争至少使日本赢得了10年时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世纪50年代初的日本,在美的非军国主义化的惩戒之下,几乎没有军备,全国一片狼藉。然而朝鲜战争一爆发,被捆在美国战车上的日本一夜之间就强大起来,不仅提高了国际地位,完成了与美的等国的片面议和,全面融入了西方社会,而且以朝鲜战争为契机,重新开始了武装,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反差之大令人深思。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抓住时代机遇,正如邓小平的著名理论中提出的“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只要符合自然规律,在不偏离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利用一切资源,发展好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文献:1、隋淑英《朝鲜战争对中日两国历史影响之比较》,《烟台大学学报》2000年10月 第四期

2、夏季亭 齐廉允 《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太平洋学报》2010年10月 第10期

3、祝曙光 《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

4、马焕明 《略论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史学集刊》1997年第3期

5、王树增《朝鲜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年

篇三:外国看朝鲜战争

外国看朝鲜战争:中国一战成世界军事强国

近年来,随着各国历史档案的不断开放、新材料的披露,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内的各种议论也很多。那么外国人到底是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呢?这是许多读者很关心的一个问题。这里搜集了国外对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些评论,奉献给广大读者,使大家能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这场战争。

中国为什么要出兵朝鲜?“中国出兵主要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考虑,是不得已的选择。”

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国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战争,是在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下爆发的。

在朝鲜战争历史研究领域很有影响的美国学者艾伦·怀廷(《中国跨过鸭绿江:决定介入朝鲜战争》)认为,中国领导人在朝鲜战争前夕正专注于解决压倒一切的国内问题,而中国的介入是由于中国安全受到现实威胁的结果。他的结论得到拉塞尔·斯珀尔(《龙的参与:1950~1951年中国在朝鲜对美国不宣而战》)和安东尼·法勒-霍克利(《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回忆》)的支持。美国学者乔纳森·波拉克通过对披露的新材料的研究认为,中国参加朝鲜战争是受形势支配的。他说,关于是否介入战争的争论在1950年10月份甚至在周恩来与印度大使潘尼迦著名的深夜会见后还在继续进行。只是到了10月13日,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再次权衡了中国介入的风险和代价之后,才重新确定有必要在朝鲜部署军队,因为如果中国军队不介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就会受到明显的威胁。当美国决定越过“三八线”、美国强大军事力量出现在中国东北边境的时候,“中国领导人似乎没有别的选择”。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托兰(《漫长的战斗》)认为,中国进入朝鲜冲突是被迫的,中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一个威胁要使用核武器的强大敌人的入侵。他说:“麦克阿瑟想拿下整个朝鲜,而且或许向更北的地方推进,迫使毛介入一场他几个月来一直试图避免的战争。”他在一次与中国学者的学术交流会上强调说:“中国出兵朝鲜,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是不得已。如果苏联侵略墨西哥,那么美国在5分钟之内就会决定派军队去的。”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评论说:“刚在国共内战中获胜的毛泽东,把杜鲁门的宣告视为反映出美国人害怕共产主义阴谋,色厉内荏;他把它解读为,美国开始想采取行动,扭转共产主义在中国内战得胜的局面。杜鲁门保护台湾,等于是支持美国仍然承认为中国合法政府的国民党政府。美国逐步加强援助越南。北京视之为资本主义包围中国的行径。凡此种种加起来,都促使北京采取美方最不愿见到的措施。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得到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结论。”

【“我所认识的志愿军??”】

当年对手和美国、韩国官方战史对志愿军作战的评价

朝鲜战争是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具有复杂的国际政治性;中国人民志愿军主体是步兵,面对的主要作战对象是高度现代化、拥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美军;作战地域是3面环海、多山、狭小的朝鲜半岛,不像中国国内革命战争是在辽阔的地域上纵横驰骋。然而志愿军却

出色地完成了在异国与世界最强大国家的军队作战这个全新的课题。让我们还是听听当年朝鲜战场的对手和美韩官方战史的评价吧。

志愿军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是不可小视的对手

“联合国军”第一任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这个狂妄、孤傲的一代名将,在吃尽了苦头之后,特别告诫刚接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的李奇微不要小看了中国人。他说:“他们是很危险的敌人。沃克曾报告,中国军队常常避开大路,利用山岭、丘陵作为接近路。他们总是插入我纵深发起攻击。其步兵手中的武器运用得比我们充分。敌军惯于在夜间运动和作战。”

马修·邦克·李奇微是一位喜欢观察、琢磨对手的战地司令官。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他写的著作中认为,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攻击。他们又是文明的敌人:“有一次,中国人甚至将重伤员用担架放在公路上,尔后撤走。在我方医护人员乘卡车到那里接运伤员时,他们没有向我们射击。”“有很多次,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

志愿军非常擅长夜战。李奇微说:“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守卫在孤零零的碉堡(碉堡四周堆放着沙袋,设置着铁丝网,可以在各个方向上对付敌人的攻击)中的士兵往往吃惊地发现,四五个穿着胶底鞋的中国人已不声不响地潜入他们与前哨警戒线之间的地带。这时信号弹就会从敌人战线那边升起,疯狂的军号声就会把我方哨兵吓进碉堡,几乎来不及发出口令,战斗就打响了。”

“联合国军”第3任总司令马克·克拉克说:“共产党在朝鲜战争中的领导,是一种军事与政治智慧的巧妙混合体。它不仅能够维持一个大家认为是‘乌合之众的农民军队’在战场上对抗一个现代的军事强权,而且它也能够在面临逆势与退却的时候,把部队锻炼成一个有训练、有装备和有团结力的战斗体。”克拉克对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相当佩服。他认为,志愿军是由各个野战军“拼凑”组成的一支军队,有很多弱点,但彭德怀在朝鲜把他的军队带得很好。“我必须承认:彭德怀是一个资质很高的敌人,我们不是在和一个容易被打倒的对手作战。”

战争期间的美军和战后编写的陆军官方战史都认为,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有“吃苦耐劳精神”,“智勇双全”,“在没有联络飞机和通信设备很差的条件下,面对联合国军的空中优势和联络飞机,仍然成功地实施了他们的防御行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官方战史认为:“如果用它自己的战术和战略标准来看,它也是一支第一流的军队。”

志愿军讲求战术,机动灵活

韩国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编写的《韩国战争史》认为,中国军队在国内战争期间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战术,“因而这次一参战,就结合我国的地理、气候和风土条件,采用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战术”。他们归纳的志愿军常用战术有:机动进攻、尖刀突破、穿插分割、随机应变的防御、机动防御、第二战线、对精锐强大敌人的进攻、中心开花战术等。

志愿军在战争中不断壮大

李奇微在其《朝鲜战争》一书中写道:“敌人的高炮火力愈来愈猛。我们的轰炸机开始遭到某些损失。无论把空中力量的作用说得多么大,它都根本无法阻止敌人运进必要的武器装备(毫无疑问,如果没有空中力量的支援,我们的许多进攻行动本来肯定是无法实施的)。”

“敌炮兵仍得到了加强。从落在我方前线阵地上的各种口径的炮弹数量不断增加这一点可以看到其加强的程度。1952年9月的某一天,有4.5万余发炮弹落在第8集团军的阵地上。10月份,在联合国军防线上创造了一天落下9.3万发炮弹的纪录。敌人还提高了射击精度,改进了战术。这时,他们已能作到集中火力打击一个单独的目标,尔后不时地转移火炮,以避免被我测出其发射阵地的位置。”美国陆军官方战史认为,到1952年春,志愿军稳步增加了炮兵力量,投放到“联合国军”阵地上的炮弹也越来越多。

1951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正式参战。年轻的人民空军不惧对手,敢于与美国空军“空中拚刺刀”,取得辉煌的战绩。1951年11月,美国空军参谋长霍伊特·S·范登堡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承认,“我们遭到了自朝鲜战争以来最惨重的损失??”“鉴于朝鲜空中发生了一种重要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是险恶的变化??几乎在一夜之间中国便成了世界上空军力量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我们过去所一直依赖的空中优势,现在已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美国空军战史写道:“共军米格由于占有数量上的优势,所以11月份在平壤以北他们到处取得了主动地位,而联合国军所有的飞行员则只能对共军飞行员发动的进攻进行抵抗而已。”12月16日,威兰在记者招待会上承认:对交通线进行空中封锁越来越困难了。

战争对中美两国的影响及后果:“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美国人心目中是“一场苦涩的战争??”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百余年间,中国有国无防,国门洞开,任人宰割。新中国建国刚一年,就敢于出兵朝鲜,抵抗强权侵略,并一举洗刷了民族的屈辱,将侵略者挡在了国门之外,开创了历史的新篇章。这是我们民族和国家伟大振兴的开始。1950年10月19日和1953年7月27日是值得中国人永远记忆的日子。从此,中国人一改“东亚病夫”的旧形象,以崭新的面貌傲然登上世界舞台。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回忆说,朝鲜战争前他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新中国出兵朝鲜并连获胜利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从此,李光耀开始认真学习汉语。许多漂泊在海外的华人毅然回到新中国的怀抱,也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英勇作战、扬威异域,有实质性的关联。

【美国人心中“一场苦涩的战争??”】

长期以来,在美国民众心目中,朝鲜战争是不受欢迎的,不值得多谈。因此,近十几年来一些外国学者,如美国著名的朝鲜战争史专家布鲁斯·卡明斯等以“鲜为人知的战争”、“被遗忘的战争”为研究著作的标题。美国政坛老手艾夫里尔·哈里曼谈到朝鲜战争时,曾称朝鲜战争是“一场苦涩的战争”,主要是因为一个超级大国,又是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死伤了那么多人,损耗了巨额物资,花费了巨额的战费,竟然战胜不了一个弱国,颜面丢尽。美国学者约瑟夫·格登在其很有影响的著作《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一书中说:“在美国不愉快的经历中,朝鲜战争算是其中的一个:当它结束之后,大多数美国人都急于把它从记忆的罅隙中轻轻抹掉。出于某一原因,朝鲜战争是美国第一次没有凯旋班师的战争。美国使朝鲜处于僵持状态,同共产党中国这个庞大而落后的亚洲国家打成了平手。尽管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武器,中国则以人海战术和对国际政治巧妙的纵横捭阖,制服了美国的现代化军事力量。”美国学者罗斯托认为,每一个美国人都认为朝鲜战争是一次不愉快的经验。朝鲜战争中美国“伤亡重大,而且在拖延整整两年的往往令人感到屈辱的谈判的时

期里,伤亡有增无减”。“不管对国家政策进行怎样更加成熟的考察,一个简单的、众所周知的真理就是,美国下了赌注,也说了大话,但却没有用行动来兑现。”很多国家和人民的看法是,美国的行为只是为了它自身的利益,它所维持的只是强制性的全球秩序。

克拉克的评论更加出名。他说:“这协定暂时停止了(我虔诚希望它永久终止了)那个不幸半岛上的战争。对我来说,这亦是我40年来戎马生涯的结束。它是我军事经历最高的一个职位,但是它没有光荣。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次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

【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美国陆军官方战史说,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提高了地位。“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由于共产党中国有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和坚强有力的领导,因此它也在朝鲜战场上赢得了自己的声誉。”(沃尔特·G·赫姆斯《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另一本陆军官方战史说:“中共一个引人注目的收获是从去年(指1950年)冬天的战斗胜利中得到的。这些胜利提高了毛泽东政权的威望,并为之赢得了军事强国的地位。”(詹姆斯·F·施纳贝尔《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战争爆发前后》)J·R·麦克法夸尔和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认为,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人深刻印象的表现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个应予以重视的军事强国。

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认为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能征善战给美国人印象极深。“从此以后,没有一个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会像麦克阿瑟那样轻易地和满不在乎地冒命运之险。”在越南战争期间,中国政府严正警告美国,不得越过北纬17度线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国。约翰逊说他相信中国说的话,始终不敢派美国地面部队越过北纬17度线。这是汲取了朝鲜战争的教训。当时李奇微对一些人扩大战争的鼓噪很担心。他说:“当我听到有影响的人物向我们担保中国‘不敢’采取这种或那种行动时,我感到不安。我相信,我们军界的决策人再也不会由于错误地判断共产党中国人的意图而产生麻痹情绪了。”

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热情高涨,在此基础上团结一致,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作者认为,“抗美援朝运动”在国内掀起了爱国主义热潮,并且帮助巩固了新政权。索尔兹伯里说:“(这场战争)给毛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斗争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以极大的帮助,使他能统一全国。它使许多原本会继续支持蒋介石的敌对分子沮丧了,使军队团结一致,使刚冒头的地方主义不能发展。”而且,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采取边打边建边稳等方针,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套锣鼓一起敲”,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国民经济恢复的艰巨任务顺利完成,赢得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个战略性胜利,为大规模经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四:朝鲜战争韩国评价中国:韩国人怎么看中国抗美援朝

篇五: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真相

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真相

作者:沈志华

在对冷战和朝鲜战争的研究中,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真相,一直是历史学家争论不休、众说纷纭的课题。在90年代以前,国际学界存在着新旧传统学派和修正学派之分。随着朝鲜战争的俄国解密档案陆续公布以后,这些派别之间的界限模糊了,大多数学者认为金日成发动了这场战争,斯大林为北朝鲜开放了绿灯,而毛泽东对此则表示同意和支持。总体来说,这种分析是接近于历史真实的,但是如果只是笼统地坚持这种说法,似乎证实了以往「共谋派」的理论。所以,笔者以为仍然有必要对某些细节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关于北京在发动这场战争中所处的地位及其所持的立场。

本文拟在整理和分析大量俄国解密档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苏联、朝鲜和中国在朝鲜战争爆发过程中各自的作用、立场,以及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一、金日成积极策划战争

1945年10月10日,金日成率66名在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受训的朝鲜军官乘坐苏联「普加乔夫」号货轮在元山港上岸,不久后被苏联军政府选中,作为北朝鲜领导人。苏联人之(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日本人看朝鲜战争)所以要用金日成替换此前扶植的民族主义领袖曹晚植,其实与莫斯科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变化有关。

战后初期,苏联与美国在远东地区既有矛盾,又需合作,既要划分势力范围,又要避免直接冲突,朝鲜半岛上三八线的确定就反映这一状况。战后苏联在朝鲜的目标最初是试图通过托管或其它方式,与美国合作在朝鲜建立一个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的统一的朝鲜政府。与美国矛盾日渐加剧后,苏联的目标则转为加强朝鲜北方的政治、经济力量,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朝鲜民族的统一,从而保证通过全朝鲜普选建立的统一政府实行对苏友好的政策。在朝鲜南北双方先后实行选举,并建立各自的政府后,苏联又提出美苏同时从朝鲜半岛撤军,而且首先实行了单方面撤军,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表示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和平愿望,敦促美国撤军。莫斯科一方面满足于通过共产党对北朝鲜的控制,一方面相信金日成有能力对抗南方,因此可以实现其在朝鲜半岛遏制美国而不发生直接冲突的设想。

然而,自从三八线划定以后,南北朝鲜就一直处于紧张的对立状态。金日成始终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战争的手段才能解放全朝鲜并实现统一,而李承晚也主张加强军备,积极北进。特别是朝鲜南北双方分别成立了各自的政权机构和苏联占领军撤出朝鲜半岛以后,朝鲜半岛的形势更趋恶化,三八线附近的摩擦和交火事件不断发生。从1949年年初,苏联驻朝鲜使馆不断向莫斯科发出有关南朝鲜可能发动进攻的告急电报。金日成完全明白,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得到莫斯科的首肯和帮助,于是提出了与苏联建立秘密同盟的要求。在遭到莫斯科婉言拒绝之后,金日成便提出直接面见斯大林,以摸清苏联的意图和态度。但此时斯大林的战略重点还在欧洲,他一方面通过组建共产党情报局和整治南斯拉夫共产党,构造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意在稳定与西方抗衡的阵脚。另一方面,面对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强硬立场,斯大林在解决柏林危机的过程中采取了忍让和退缩的立场,对双方整体实力的认识迫使苏联放弃与美国公开冲突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自然不会同意在朝鲜半岛引发一场可能导致美国干预的战争。在3 月初与金日成的会谈中,斯大林只是轻松地询问了南北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情况,以及三八线附近发生小规模军事冲突的结果,并对金日成充满信心的答复表示满意。至于金日成所要求的军事援助,莫斯科只是同意帮助装备在三八线驻防的两个朝鲜警备旅,并决定让苏联海军分队继续留驻清津港协助朝鲜进行防御。到1949年夏季,南北双方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在美国撤军前后,南朝鲜李承晚政权不断发出战争叫嚣,并一再对北方进行军事挑衅和边界侵犯。据苏联大使什特科夫和金日成的通报,「进攻北方的作战计划已经制订」,并将在 7 ?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⒍ァ5勾罅殖擞鹑粘傻牟欢弦螅庀蚱饺涝黾游淦髯氨傅脑员Vけ背什皇芮址竿猓⒚挥胁扇〗徊降男卸D箍粕踔僚剂耸蔡乜品蛱岢龅脑诿拦肪螅烦樟谇褰蚋鄣暮>丶霸谄饺赖鹊氐木没〉慕ㄒ椋悦庹庑┥枋┍怀?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民军利用,从而使苏联在国际局势中处于被动地位。苏联此时的主张是在北朝鲜建立祖国统一民主阵线,通过在全朝鲜进行普选实现和平统一。

金日成不甘心自己的宏伟计划受阻于莫斯科,于是转过来试探毛泽东的态度。1949年5 月,金日成派人民军政治部主任金一秘密访问北平,与中共领导人商谈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编成中朝鲜师转属人民军的问题,并表露了准备采取军事行

动的意向。毛泽东一向主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自然会支持金日成的想法。不过,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尚未结束,国家尚未统一的情况下,中共很难赞成北朝鲜的计划。毛泽东答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中共军队中的两个朝鲜师转给北朝鲜,如果朝鲜半岛发生战争,中共「将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特别是上述师的给养和武器」。但是,毛泽东「劝告朝鲜同志」,即使在美国撤军而日本人也没有回来的情况下,也「不要向南朝鲜发动进攻,而是等待更有利的形势」。 尽管如此,金日成还不死心。面对来自南方的威胁,金日成主张变被动为主动,他踌躇满志地认为这是通过军事手段实现朝鲜统一的有利时机。为此,在积极调动军队进行防御部署的同时,金日成于7 月初下令三八线地区的各部队进入战斗准备状态,并「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朝鲜师调回朝鲜:沈阳师配置在新义州,长春师配置在罗南」。做好准备之后,9 月3 日金日成的私人秘书文日向苏联使馆通报,南朝鲜最近企图夺取瓮津半岛三八线以北的部分地区,并炮击海州市的水泥厂。因此,金日成请求准许对南方采取军事行动,夺取瓮津半岛及其以东到开城附近的部分南朝鲜地区,以缩短防线。如果国际局势允许,还准备继续向南方挺进。金日成相信,他们能够在两周,至多两个月内,占领南朝鲜。苏联驻朝鲜使馆代办顿金应维辛斯基的要求对情况进行了核实后,于9 月14日向莫斯科报告了南北朝鲜军事力量的详细情况、金日成的考虑以及他本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报告说,「金日成认为南朝鲜军队的战斗力不强」,北方军队「在技术装备(坦克、火炮、飞机)、纪律、官兵训练素质,以及士气等方面,均优越于南方军队」。如果进攻顺利,「可以继续向南方挺进」。金日成和外务相朴宪永还认为,当朝鲜发生内战时,美国不会直接出兵干预。但顿金本人认为,金日成计划的局部性战争必然导致朝鲜爆发内战,而北方军队还未强大到足以在速决战中取胜,同时,「不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持久内战对北方都是不利的」。不过,什特科夫大使却赞同金日成的计划。他认为,「南朝鲜政府的政治地位是不牢固的,朝鲜半岛的形势对北方有利。尽管不排除「美国人将干预这场冲突并给南朝鲜提供积极帮助」的可能性,而人民军的数量及其拥有的物质力量现在还不能保证完全粉碎南方军队和占领南朝鲜,但他仍然认为,「发展朝鲜南部的游击运动并给予各种各样的支持和领导是可能的和适宜的」,在有利的形势下,可以借口「南朝鲜人在三八线上的挑衅」,「占领瓮津半岛和开城地区」。经过慎重的研究

和讨论,莫斯科还是否决了金日成的计划。9 月24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做出决议,责成什特科夫严格按照决议的文本向金日成和朴宪永声明:「由于目前北朝鲜的武装力量与南朝鲜相比没有占必不可少的优势,因此不能不承认,现在进攻南方是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所以从军事角度看是不允许的。」由于南方的游击运动和群众斗争没有积极开展起来,建立解放区和组织人民起义的工作进行得很少,「从政治方面看,你们建议的对南方的进攻也是没有做好准备的」。此外,进攻瓮津半岛和占领开城地区的局部战役就意味着「朝鲜南北战争的开始」,而战争的持久性「可能给美国人对朝鲜事务进行各种干涉提供借口」。所以,「目前争取朝鲜统一的任务要求集中最大力量:第一,开展游击运动,建立解放区,在朝鲜准备全民起义,以便推翻反动政权和成功地解决整个朝鲜统一的任务;第二,进一步全力加强人民军」。显然,斯大林认为在朝鲜发动战争的条件尚未成熟。斯大林的决定令金日成感到沮丧,但他虽然勉强接受了莫斯科的意见,却还是继续积极备战。10月14日,三八线附近又发生了激烈战斗。北朝鲜第三警备旅攻击侵入三八线以北1.5 公里法音山高地的南朝鲜军队,并占领了这两个高地。由于苏联大使和军事顾问事前参与讨论并默许了这一军事行动,而事后又未向斯大林报告,莫斯科对此极为恼怒,葛罗米柯严厉地指责什特科夫没有「严格地、坚定地」执行「禁止未经中央允许而向北朝鲜政府建议对南朝鲜采取积极行动」的指示以及「中央关于防止三八线形势复杂化的指示」,并对他提出警告。 看来,金日成想要采取军事行动,必须等待莫斯科开放绿灯。

二、斯大林参与策划战争

然而,仅仅两个月以后,斯大林便给金日成发放了走向战争的通行证。 1950年1 月19日莫斯科收到什特科夫发来的报告,在一次小范围的宴会后,金日成借着酒意激动地对苏联使馆人员说,在中国完成其解放事业后,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解放祖国南方的人民。「朝鲜南方的人民信任我,并指望我们的武装力量。游击队不能解决问题。南方人民知道我们有一支优秀的部队。最近我夜不能寐,考虑着如何解决统一全国的问题。如果解放朝鲜南方人民和统一祖国的事情拖延下来,那么我就会失去朝鲜人民的信任。」金日成希望「同斯大林会面,讨论南方的形势和向李承晚军队发动进攻的问题」。如果不能同斯大林会面,那么他想去见毛泽东。金日成还指责苏联不允许他进攻瓮津半岛,否则人民军在三

天之内就能成功,「如果发动一场全面进攻,几天之内就可以进入汉城」。与苏联使馆人员采取的回避态度不同,这一次斯大林却出人意料地改变了主意。经过一番考虑,1 月30日斯大林亲自回电说:

我理解金日成同志的不满,但他应当明白,他想对南朝鲜采取如此重大的举措,是需要有充分准备的。这件事必须组织得不冒太大风险。如果他想同我谈此事,那么,我随时准备接见他并同他会谈。请把此事转告金日成并且告诉他,在这件事上我准备帮助他。在迄今看到的档案文献中,这是斯大林第一次同意在战争问题上帮助金日成。对此,金日成十分满意,并立即表示随时准备着斯大林的接见。那么,究竟发生了甚么事情,使得斯大林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改变了对朝鲜问题的看法?

研究者注意到,此间发生了一件苏联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即毛泽东访苏和中苏同盟新条约的签订,而这次中苏最高领导人之间谈判的结果是迫使斯大林同意重新签订中苏条约,从而使苏联被迫放弃其在远东以中国东北为基础的政治和经济权益,即中国立即收回大连港,并在2-3 年内收回中长铁路和旅顺港。把蒙古从中国的版图中独立出去,在俄罗斯南部形成广阔的安全地带;恢复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保证苏联拥有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这是斯大林确定的苏联战后在远东的两个战略目标,而控制中国长春铁路和旅顺、大连港,正是苏联实现其远东战略的基本途径。除了既成事实的蒙古问题,莫斯科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1945年中苏条约所保证的苏联在满洲的权益眼看就要被毛泽东提出的新条约断送掉,斯大林必须采取补救措施。而处于朝鲜半岛中部和南部的元山、仁川、釜山和济州岛的几个港口,早在1945年就是苏联外交部注意的目标了。于是,为了保证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利益,把整个朝鲜半岛纳入莫斯科的势力范围就势在必然了。恰在此时,美国总统杜鲁门(Harry Truman)和国务卿艾奇逊(Dean Acheson)发表的关于南朝鲜不在美国防御范围的演说,又为斯大林实现对朝鲜政策的改变创造了条件。

毛泽东还没有离开莫斯科,斯大林便集中精力去解决朝鲜问题了。为了加强北朝鲜的军事力量以及人民军的组织和指挥能力,莫斯科同意金日成再组建三个步兵师,并把苏联政府将于1951年提供的贷款用于1950年,以便为新组建的部队购买苏联装备。斯大林还任命瓦西里耶夫中将为朝鲜人民军军事总顾问,替代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