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孔乙己遇到范进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8 07:17:29 初中作文
孔乙己遇到范进作文初中作文

篇一:孔乙己、范进和我们(作文4篇)

孔乙己、范进和我们(作文4篇)

孔乙己、范进和我们(作文4篇)

九五班 段星

自数千年前中国的君主帝王首创科举制,将“考试”这一鬼怪从魔瓶里放出来,无数读书人心怀飞黄腾达的梦想,毅然踏上求学之路。他们三更灯火,秉烛达旦,粗粝能甘,纷华不染,用自己苦读的漫长岁月谱写下奋斗的赞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慢慢地变了味,它不再是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通途大道,而成了扭曲思想、毒害心灵的罪魁祸首。金榜题名的状元郎身居高位后,便尸位素餐,为官不为;而那些名落孙山的穷秀才就一蹶不振,被社会丢进了垃圾桶。如今科举废除制已有百年,可仍在一场场考试间疲于奔命、几近麻木的我们,也应该回望科举的历史长卷,思索当代读书人的新活法。

说起被科举制毒害的文人,首推那疯疯癫癫的范进,和至死不悟的孔乙己,对功名分外痴狂的他们,虽然人生结局大相径庭,但实质上都是悲凉的落幕。孔乙己受尽凉薄,悲惨死去,固然是一场悲剧,但范进也终究会在声色犬马间疲惫不堪、麻木不仁,丧失自己的本心,“哀莫大于心死”,这难道不可悲吗?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归根结底在于它钳制了人的思想,让人热衷功名,厌弃劳动,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懂得变通,这样冷冰冰的“机器人”在法则严酷的丛林社会中,必然是死路一条。

如此一来,深受科举遗毒的当代学子们便要“名正言顺”地对应试教育开展无情的口诛笔伐。有人痛陈读书的苦累,有人控诉教育的迂腐,更有甚者面对课本教辅付之一炬,借一把火发泄自己的痛恨。面对这种种,我要为当今教育辩驳几句。

现行的教育体制的确存在着很多的弊病,但我觉得,教育在教授知识,增长才干之外,更能丰富一个人的精神,一种为了实践自己的信念而愿意牺牲一切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学校里,我们的确活得不自由,不踏实,我们的天性被压抑,被剥夺,但枝叶不经修剪就会随意蔓生,不经历这一番彻骨严寒,我们怎能嗅到成功的馥郁飘香?一个对于几个单词、几篇古文、几个公式、几页习题就心生畏惧的人,怎么可能承担得起社会的责任?所以说,当今的教育并非像有些人所说那样一文不值,它对人的磨砺正是价值所在。

身为学子的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放眼读书,踏实为人。”理想的阶梯只属于脚踏实地、勇敢奋斗的人,而努力的意义就在于困难的存在。数学推理演算的确很困难,历史事件的记忆的确很乏味,整日鏖战于书山题海中的确很苦很累,但还有一方未来的天空等待我们展翅,怎能被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突破桎梏,肯定自我。今天淌下的每一滴汗珠,都会在不远的未来得到加倍的回报。

其次我们要扩展思路,敢于创新,为自己的人生开拓新天地。有一位美学教授因讲评三国而声名鹊起,他叫易中天;有一位语言学者因品读论语而名声大震,她叫于丹。命运

把握在自己手中,在适当的时候要积极地做出改变,为自己的人生赢得更多的可能。

身为新时代的读书人,我们必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既向书本求知,也向实践讨教。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在艰苦的奋斗中不断进步,在际遇的变化中自立自强,实现自己的志向,升华人生的价值。

孔乙己,范进与我们

九五班 庞浩

孔乙己与范进是两个典型的两个知识分子。范进在度过了一大半人生之后,才中了举,他的人对他也是虚情假意。可惜的是,他在中举之后竟发了疯,当然也是当时封建科举制引起的,他考了好多次,终于考上了,却一事无成,什么都没有得到。再看看孔乙己,也算半个秀才,却被身边的人嘲笑,轻视,他也许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人与他谈话,交流。但他渴望生存下来,他想学,却没“资本”去学,他没有钱,最后自生自灭。

我们,是当代最幸运的人,不缺吃不缺穿,还有很好的学习环境,但我却没有一颗善学的心,仅仅只有一个弱小的脆弱的心,失败一次,就想放弃了,范进不知考了多少次,失败了多少次,但他坚持,他坚持不放弃,才终于中了举。孔乙己也是如此,他也失败了,但他没有再考。可是他热爱学习,向往知识。我扪心自问,确实不如他们,甚至离他们的脚步还很远,很远??

不过,他们的行为也成为了我的动力,驱使着我不得不前进,在当今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不学习就落后,经过这次模拟中考,我估算了下分数,才发觉自己是有多么愚蠢,我也知晓了离中考的在校时间已经不到70天了,看着教室后面那绯红的数字一天一天减少,我的心也越来越沉重了。我在这思考的瞬间似乎懂得了什么,我发现我成长了,知道紧迫感了,我终于能把心收回来了,但冲刺真的很难,难得我都快窒息,但我必须这样做,不能辜负了我心中那余留的一丝信念!

现在我的座位,无疑是老师给我安排的”学习之位“我一定不会让我身边的人失望。

我真后悔在过去的学习生活里没有好好学,才让现在的我很疲倦,但那又怎样呢?大不了多花点时间,大不了多做几道题,大不了比别人要付出多一倍的努力。即使我身感乏力,我也要用我残留的力气走完这段光辉灿烂的路。

孔乙己、范进和我们

九五班 陈昶元

我不得不说,孔乙己、范进和我们相差甚远,却又相差无几。

我们为什么学习?我相信十个学生中能迅速给出答案的不超过三个。有人说:学习是为了高考;有人说:学习是为了改变命运;更有人说:学习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会说:学习是为了提高,为了进步。

近日,看到一则笑话:人生最辉煌的一段时间是高考前6个月,这时你上知天体运行原理,下知有机无机反应,前有椭圆双曲线,后有生态食物链,外可说英语,内可修古文,溯源中华上下五千年,延推赤州陆海百千万,既知音乐美术计算机,兼修武术民俗老虎钳;现在呢,除了玩手机,废人一个。初看这个笑话确实让我捧腹大笑,可笑过之后又感到无尽悲哀。学习是为了高考,那高考以后呢,是不是把所学知识全部还给老师和书本?学习是为了文凭,用十几年的时间熬更守夜把知识装进脑子得到一张纸后再把知识丢弃,不觉得很奢侈吗?我不清楚我们之中会有多少人将来会和笑话中一样变成只会玩游戏的废人,但我清楚那些人一定会和孔乙己、范进一样被时代抛弃,被世人嘲笑。

在这个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考上大学已不再是可望不可求的事情,文凭也不再是身份的象征,它只是证明你学习的一个结果。在未来社会,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靠的一定不只是大学文凭,而是文化底蕴和意志品质以及道德素质。请把眼光放远一点,不要把学习局限于高考这个狭小的筐子里,它固然能带给我们一时的荣耀,却不能带给我们一世的繁华。如果不能清醒认识这点,在这个残酷的竞争社会,那些善于把所学理论充分运用到实践中的人终会把以高考为学习目的孔乙己、范进们淘汰。

学习是为了进步,学习是为了充实,学习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慧和从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是值得尊敬和敬仰的。毛泽东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一个伟人尚且如此热爱学习,我们作为一名学生,还有什么理由找借口呢?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汲取力量,才能自主创新,才能推进社会更大的进步。

现行的高考制度相似于科举制度却又不同于科举制度。同样是选拔人才,意义却大相径庭。范进和孔乙己是受封建科举毒害的读书人,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对社会的摆布同样软弱无力,都迂腐不堪,可见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是多么的罪孽深重。现行的高考制度只是一个较为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制度,与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有教无类”是异曲同工,教育不分贵族与平民,只要有心向学,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因为高考而妄自菲蔳,更不能把高考看作学习的终点。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高考只是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以后的路更长更远,笑到最后的人才是人生最大的赢家。

孔乙己和范进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两个悲剧人物,他们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学习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为了追求更大更高的进步。

范进、孔乙己和我们

九六班 刘杪

读书,对于处在不同时代的人们来说,意义是不大相同的。对于现代的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种使人进步成功的途径,更是一种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最佳方式。可若是到了旧社会,读书反而被扭曲成了一根无形的绳索,它不仅使人停滞不前,还会束缚住人们的精神灵魂,将他们拖向迂腐黑暗的深渊。

范进、孔乙己,这两个处在同一性质的不同时代的人物。看似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是“喜”是“悲”一眼就可分辨出来,然而当我们透过他们的经历认真反思后,事实却证明这两个人的命运其实是非常相似的。他们都是封建科举制的牺牲品,像一个提线木偶任其摆布,在当时的他们看来,读书意味着飞黄腾达和享用不尽的财富,只有读书才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摘得成功的桂冠,如果不能考取功名,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与其说是读书至上,倒不如说是功名利禄的诱惑罢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象征着一种至高的地位。范进中举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可他的疯癫和旁人的阿谀奉承只会使我觉得不过又是一个苦人儿罢了。这种所谓的“大喜”不过是一层徒有虚荣的表象,更多的则是世态炎凉和当时社会的迂腐昏暗。对于孔乙己的命运我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许同情的,毕竟他也曾有一个光鲜亮丽的“长衫梦”,然而这也只能是个梦,回到现实中,他依然只是个穿着破旧长衫、头发脏乱、在他人的无情嘲笑声中没有丝毫尊严地位的笑料。这不仅仅是他人生中的悲哀,还是一个病态社会的悲哀。

如今,读书依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它已经不再是一根束缚思想的绳索,而是一股推动人们前进的动力。作为学生的我们,读书确实是首当其冲的任务,可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我们的付出不仅仅只是为了实现未来的梦想,更多的则是从中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愉悦和感动。它就像一滴甘露,滋润了渴望得到生命的幼苗,这棵幼苗不断汲取养料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在触碰到广阔天空的同时,还为他人带来了绿荫。一个人的素养、文化、思想都可以从读书的多少体现出来。但读书已不再是决定一个人生命价值多少的惟一途径了,它只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是占据整个世界。人生意义的体现不在于文化的高低,而是一种思想上的正确认识。即使一个人的智商有多么高,若他只沉迷用大脑思考解决一切问题,那么他的人生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更多的应该是用心去感悟一切,动手操作实践,不被功名利禄蒙蔽了双眼而迷失了最初的方向。

我们应该为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而感到幸运,无形的绳索只属于过去的封建迂腐,再也不会有人被其束缚而坠入深渊。如今,人们已经找到了读书的真正价值所在——思想的升华和精神的自由。

篇二:孔乙己遇到范进

孔乙己遇到范进

我来范老爷家已经两年了,主要是做一些沏茶倒水,打扫院子的粗活儿。范老爷的府邸很大,上上下下在这儿干活的人数不过来,多我一人不多,少我一个也不少。

我对范老爷的了解实在很少,听别人说他名叫范进,是很晚才中了秀才,剩下的就不敢再打听。我猜范老爷是因为早年家里穷,所以直到现在,他还是有些吝啬。经常拖欠我们的工钱,虽然范老爷家每天都有人因为各种大事儿小事儿跑过来送礼,但他依旧是那副给不起工钱的样子。

有一日,我正在大厅里擦桌子,忽然听见不远处传来了管家的声音。不一会儿,他便带着一个陌生人进来了。这人一进来,我就闻到了一股恶臭,看样子像是几十年没洗澡一样。而且一身衣服破烂不堪,穷酸得很。管家吩咐了几句,我没太听清楚,但大概意思就是让他先在这里候着。说罢,管家便不屑的走了。这时我大概已经猜到,他又是来范府谋生的人。

我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看着这人,起先他木讷的站着,不敢动弹一下。而后等了许久,他见大厅就我一个在干活的下人,于是放松了精神,开始在大厅里一圈一圈的转悠。还伸出一根只剩骨头的手指乱摸,一会儿碰碰家具,一会儿有摸摸墙壁上的古画。

我假装什么也没看见,他也毫不把我放在眼里,竟拿起了桌上的紫砂壶,偷摸的放进了自己的口袋。我本想骂他一句,让他赶紧停下,可这时老爷进来了。那人立刻收敛了,摆出一副文人墨客的样子,高声说道:“哎呀,这不是范老爷嘛。我早听说您同我一般是个读书人,还听说您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员,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哪。”

范老爷瞥了一眼这人,皮笑肉不笑的说道:“不敢当,先生你不是想要来本官府上谋生么??”

范老爷的话还没说完,那人就又接茬道:“怎么能算谋生呢,我替人代写书信,也算是为民解忧了,老爷您可一定要留我下来啊。”紧接着他有说了一段之乎者也什么的,我完全听不懂,大概只有范老爷能略懂一二吧。

“好??好??”范老爷不耐烦的摆手道,“我们这儿正缺个代写书信的,留下便留下吧,但工钱不会太多。”

这人连忙点头哈腰的说:“我可不缺这一点工钱,只是不想同那些短衣帮人一样,干那些粗活作践自己。”说着撇了我一眼,我顿时更加瞧不起这人了。

几日之后,才知道此人绰号叫做孔乙己,赶考数年却榜上无名。府里上上下下笑

他无能,他倒也不放在心上。我本以为他会本分的写些书信,没想到没过几日孔乙己就不见了踪影。

“孔乙己哪儿去了?”我百无聊赖的问别人。

“你不知道啊,听(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孔乙己遇到范进作文)说顺走了书房的不少东西,趁着晚上跑了呗。孔乙己这种人啊??”其他的人都啧啧的显出一副瞧不起的样子。

又过了几日,我听后院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忙赶过去凑热闹,才发现是孔乙己。他正哎哟哎哟的叫着,被人踢打的皮开肉绽,旁边还有一人喊道:“孔乙己,看你敢不敢再偷东西。”

孔乙己用一只手撑着地,另一只手指着那些打他的人道:“读书人的事,你们不懂。”

我苦笑一声,转身走了,不知道后来孔乙己有没有被人打死。

篇三:当孔乙己遇上范进

当孔乙己遇上范进

隆冬时节,大雪纷飞,凛冽的寒风刻薄的挑拨着孔乙己的破夹袄,他独自走在街头,脚被雪无情的吞噬着,不由得瑟瑟发抖。

孔乙己套头看了看,到了咸亨酒店,而后又把头深深埋在破夹袄里,拖着被打折的腿进了咸亨酒店,一同喝酒的人见到了孔乙己,曾经的取笑被叹息一声所取代,只见他脸色青黑,双眼深陷,血丝密布,原本高大的身躯也缩成一团,双手冻得发紫,指甲满藏污泥,孔乙己头也不抬,要了酒和豆,一会儿他被几个顽童围住,向他要茴香豆,孔乙己皱了皱眉:“我没有多余的了,莫吵莫吵,散了吧。”几个顽童嘻笑着走了,孔乙己吃的很慢,其他人也走了,只剩他一个人慢慢坐着。

这时,外面鞭炮作响,红纸洒落在雪地里格外鲜红,又听见乐队在吹吹打打,孔乙己循声出去,扶住门向外张望,只见一人身穿葵花色圆领红袍,腰系金带,脚蹬青布靴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神气十足,把雪后的寒气推开千丈之外。走在最前头的师爷冲孔乙己嚷道:“大胆刁民,还不给范举人跪下磕头!”孔乙己下的一哆嗦,慌忙跪下磕头说:“小人有失远迎,望乞恕罪。”范进为笑道:“不必行此大礼,请起。”说着范进下马进了咸亨酒店,让跟随的人在外等候。

范进扶着孔乙己坐下了,并说:“实不相瞒,我名范进乃明朝一名举人,听人说起你的遭遇,与我相似至极,特来此,助你一臂之力,你有什么想要的,尽管说来,不必客气。”孔乙己一下懵了,不知道说什么好,傻傻的笑道:“此话当真?”范进点点头。孔乙己不假思索地说:“让我中举吧。”范进叹息道,“我虽中了举人,可还是......我本像你一样,整天梦想有朝一日中状元,有钱有势。现在我已五十多岁,虽中了举人,许多人开始奉承巴结我,送礼的人络绎不绝,这官场里极其黑暗,老百姓一提我,个个面露鄙夷的神情。唉,我有些后悔中了举啊!”他捋着胡须叹道。

孔乙己说:“我已经受够了十几年的嘲讽,不管怎样,我都要中举!”范进长吸一口气:“好吧,我去奏明圣上,给你安排一个好职位。”范进跨上马,扬长而去。只剩孔乙己痴痴地笑,他拖着短腿,一步一步的走在雪地里,紧紧追随着范进的队伍.......

篇四:范进的发疯与孔乙己的断腿

范进的发疯与孔乙己的断腿

读完《范进中举》和《孔乙己》,我不禁感到深深的悲哀。

如果范进另谋生计,也许不需要去卖母亲唯一生蛋的鸡换早饭米,中举后也不会喜得发疯;如果孔乙己凭其“身材高大”,勤奋劳动,也许不至于饿成“青白脸色”,竟偷到丁举人家被打折了腿。然而,在他们生活的社会里,这绝不可能。“学而优则仕”。科举制度下,读书是绝大部分读书人唯一的出路,读书中举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困此范进一旦中举就喜极民疯。孔乙己一生穷困潦倒,却总不肯脱下他那件象征读书身分的长衫。其实他们都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这怎不令人悲哀!

更令人可悲的是科举制度虽然早已废弃了,但其几千年的影响并未人们思想认识上根除。当今社会中,仍有不少人把读书升学看作是唯一的出路,有的家长强迫孩子读书,不惜用棍棒教育;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公然砍掉了体、音、美、劳等课程??其结果是:有的孩子不堪重压,出现极端的行为;有的考不上学,就灰心丧气,失望甚至绝望;有的考上了,但高分低能,对社会作不了多大贡献。这些同封建社会里的范进、孔乙己的悲剧是何等的相似!

其实,生长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青少年,读书升学绝不是唯一的出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读书求学即使升不了学,但也可以办工厂、搞养殖、种水果??既富裕自己,又对社会有所贡献,这比走范进、孔乙己的路不是强得多吗?

我们有着广阔的前途,范进、孔乙己的悲剧不应该在今天重演!

篇五:当孔乙己与范进相遇

当孔乙己与范进相遇

原来,孔乙己并没有死,当他去海边自杀时,被一个人救了。 那个人就是范进。 “咳咳咳····” “兄台,你何至于此呢?子曰……汝可知乎?”

“多谢您救我,可是我已无脸面再活下去了。读了这么多书,竟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受人讥讽。您说再活着还有何意义?”

“人生在世不是都一帆风顺的,当初我还未考取举人时,常常被我那开肉铺的势力岳父瞧不起,但如今,我却可以对那老儿呼来喝去,兄弟,你千万要想开啊!活着就有希望!“ ”哎呀呀,原来您就是范进,范前辈啊!孔乙己,这厢有礼了。在下曾多闻范前辈的……“ 海风呼呼地吹着,两个却来聊着兴致勃勃。

孔乙己心里早打好算盘,原来此人就是范进,我何不借此机会,与他混熟,从此也不用过着吃不饱,穿不软,受人歧视的日子了!

孔乙己脸上堆满了“微笑”。

“孔兄,看我二人相逢既是有缘,不妨到府上一坐,继续闲谈?”

“范兄,盛情难却,小弟恭敬不如从命了!” 穿过了喧闹的街市,来到了范府,孔乙己不由感叹:“真是人各有命啊!” “孔兄,我们甚是有缘,不如一墨会友,结为笔友。想必,孔兄还未高就吧!府中有一钞书的职位,不知孔兄意下如何? 孔乙己心想,不妙,我以前就是个替人钞书的,现如今又替人抄书?咳,可是回头想想,我难道还要在继续颓废吗?子曰……

“孔兄,孔兄, 你怎了?是不喜欢抄书吗?”

“哦不,不不,小弟在这先谢过范兄,小弟愿意,只是小弟抄书速度甚慢,不知是否会……” “哦,这个你倒不用当心,我府中抄书也就是个闲职,平时不大用上。”

孔乙己深深呼了一口气。

从此,孔乙己就过上了吃得饱,穿得暖的舒适生活。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