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四川桃坪羌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08:22:31 体裁作文
四川桃坪羌寨体裁作文

篇一:四川桃坪羌寨介绍

历史轮回中屹立的羌碉——四川桃坪羌寨介绍

桃坪羌寨完整地保存了羌族古老民族的特点,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布局严密完整。走进桃坪,映入眼帘地便是那些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参差交错、古朴神秘的羌族古民居建筑。这些建筑全由石头垒成,高高低低、起起落落。走进桃坪,仿佛走进一个深深浅浅、迂回曲折的迷魂阵,因此桃坪被人们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最高大的建筑是羌碉,他是桃坪地标志性建筑,主要用于防御敌人。座座古碉如宝剑直插云霄,有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景点信息

地址:位于理县桃坪乡,距成都163公里,距县城41公里。

门票:60元/人

交通:交通便利、从成都西门车站乘坐至马尔康或到理县的客车在桃坪下车、或者直接在汶川县包车前往。或者从成都城西汽车站乘坐公共汽车先到理县(每天

10:30和

13:10两班,票价坐票:21元,坐票:27元),然后从理县转车去往桃坪羌寨。

旅游小贴士

美食推荐:桃坪的土地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 但是那的苹果和花椒超赞 苹果很小很绿很难看 但那绝对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苹果汁冰冰的流过喉咙,无法形容了,一般8-10块能买一箱。花椒要买好的还是要能识货哦。

风俗习惯:祭天会祭天会是羌族最隆重的祈丰年宗教活动,每年秋收后举行,时间半天一夜。以“祭山”和“还愿”的名义举行,主要内容为祈祷仪式。仪式从午后开始,次日上午结束,主祭场为神林中的白石塔前。祭祀祈祷活动内容繁多,程序严格,有开坛解秽、请神迎神、颂天颂祖、杀牲献牲、行冠礼、跳神、咂酒、跳锅庄等,巫师的涌经祈祷伴随全过程。参加仪式者仅限于本寨全体男子和姑娘,本寨已婚妇女与外人不得参加。

当地特产:羌族刺绣、云云鞋、羌族服饰。当地土特产:牦牛肉、藏银制品、 高原水晶等。

桃坪羌寨地图

景点相关资料

东方古堡

在这个耸立了2000多年的桃坪羌寨里,最古老的建筑是两千年前用黄泥、片石建成的。古老的羌族人巧妙地利用了几何学与力学的原理,使古寨建筑坚不可摧,还可以抗御频繁的地震山崩,这一切,曾一度引起世界建筑学家们的惊叹。

桃坪羌寨完整地保存了羌族古老民族的特点,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布局严密完整。走进桃坪,映入眼帘地便是那些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参差交错、古朴神秘的羌族古民居建筑。这些建筑全由石头垒成,高高低低、起起落落。走进桃坪,仿佛走进一个深深浅浅、迂回曲折的迷魂阵,因此桃坪被人们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 "。 庄房

这里的房屋叫做庄房,羌语叫窝遮。这些房屋全是用片石和粘土砌成的,高四五层,有比较科学的功能分布。下面一层用来养猪、羊等牲畜,中部的几层作灶房及起居室,最高一层堆放粮食和杂物,房顶用来碾打和晾晒粮食。这种房屋就地取材,经济实用、冬暖夏凉,并且寿命都很长,一般可使用四五百年。庄房的砌制是羌族人从游牧民族转为农耕民族的重要标志,而且这种工艺是羌族工匠的专长,在整个阿坝州颇有影响。在桃坪每个庄房的屋顶都放有一个白色的石头,这是羌族人的图腾,白石神是羌族人的天神。羌寨楼层的用途很能体现羌人"人在畜上、神在人上"的传统习俗。现在,不少的羌寨房顶都放置了卫星电视天线,融入了现代化的气息。

景点图片

桃坪羌寨

——羌碉

桃坪羌寨民居

桃坪羌寨漂亮的羌族姑娘

篇二:桃坪羌寨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1 现状概述

羌族,作为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一支古老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族。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民族的交融,迁徙到四川省岷江流域山谷地区的羌族保留了最丰富的古老习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和本民族之间的械斗,也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羌族建筑逐渐形成了防御型堡垒型的形式,有完善的村落系统和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由于羌寨多建于地形较险要的地方,因此至今仍有数量较多的羌寨保持了固有的风貌,是一笔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而桃坪羌寨则是其中最杰出的精品之一。 桃坪羌寨为保存较完好的碉堡式建筑,至今仍保留着羌民族传统的碉堡式格局和居住生活的特色风貌。其主要特点是有高大的碉楼、堡垒性密集的石室建筑和严格规划的水网系统、道路系统。碉楼建于明代村寨形成时期,较古老的房屋也多建于明代或明末清初。随着自然发展建筑有所更替,但仍维持着完整的形态和建筑统一的特色。

桃坪羌寨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又具有以浓郁的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很高的风景游赏价值,因此近年来知名度迅速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方游客前往。

1.2 现状存在问题

桃坪羌寨现状存在的问题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羌寨自身发展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开展风景游赏以后带来的问题。分述如下:

1.2.1 羌寨自身发展带来的问题

1. 随着近年来经济收入水平的明显改善,一些居民迁出原有房屋另行盖房,导致旧房无人居住和修缮,其中部分已破坏、坍塌,成为废墟,其余也有严重破坏。

2. 川祖庙年久失修,木结构毁坏严重。

3. 居民基本保持原有状态,但原有生活条件明显不适应现有的居住水准,无上下水设施和卫生厕所,采光通风条件不好,结构墙体急待维修,一些构件和房间也已废弃。

4. 寨子的公共设施条件需要改善。原有水系由于水土流失造成雨天污染,已有部分家庭从水源处另行引管,排水对水系的污染日趋严重。厕所和牲畜圈共处现象普遍,卫生条件恶劣。巷道路面泥泞,很多石板路失修;照明条件差。

5. 新建房屋风格不协调。80年代以来在寨子西侧和南侧新建了一些民宅,部分家庭对室内和外墙进行改建,但使用与村寨原有风貌不协调的现代化建筑材料和形式,造成对寨子整体形象的破坏。村外桥头处部分房屋也与村寨形象不协调。

6. 随着寨子人口的自然增长,特别是年轻人结婚要分室而立,而且对居住条件的需求是更加舒适、现代,在现状寨子范围内这个要求明显与文化保护的需要是矛盾的,而且这个矛盾还会越来越突出。

1.2.2 风景游赏活动带来的问题

1. 经营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

近年来,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寨子内的经营活动也逐渐增多。羌族特色的餐饮本是羌寨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却增加了生活污水量,对水系的污染日趋严重;而桃坪羌寨的

水系是其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严格保护,这样餐饮类的经营活动就与桃坪羌寨的保护产生了矛盾。

2. 经济水平的提高带来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变化

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他们理所当然地会想到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例如室内的装饰和现代化的设施,希望更舒适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但是这样发展的结果,势必会影响到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原真性。

1.2.3 现状存在的核心问题

上述问题归结起来,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即居民发展与历史文化价值保护的矛盾。这个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越来越突出。

1.3 规划背景

居民发展与桃坪羌寨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之间的矛盾已经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此前已邀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编制完成了《四川省理县桃坪乡桃坪羌寨保护规划》。该规划主要针对桃坪羌寨的建筑群提出了详细的保护方案。目前,地方政府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年轻人新婚需要现代化条件的新的居室;而现状寨子内既无用地,从历史文化保护的角度则是不允许的。周围有两处较近距离的用地,如何选择?

正是在此背景下,我院项目规划工程小组赴现场与有关部门共同进行了现场踏勘和研究,确定本次规划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桃坪羌寨的居民社会调控以及其它关联性的问题。如果把上述《四川省理县桃坪乡桃坪羌寨保护规划》视作重在治表的话,那么本次规划则重在治里。两者结合,表里兼治,可以为桃坪羌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措施,为

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开创一个成功的典范。

第二章 相关因素分析

2.1 居民的居住发展问题

寨子内的居民数量呈稳定增长的态势,对居住条件的追求也会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而越来越高,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根本性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建立居民外迁基地,满足发展需求。

2.2 居民的经济发展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游客的进入,居民的经济已从原来的农牧业向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农牧业为辅的方向发展,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也呈稳步增长的态势。但是目前的旅游服务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缺少系统性、规范性。参考其它景区如九寨沟成功的经验,适合的方式建议为成立主要由居民参与的股份制的责任公司统一经营,取消个体经营。这样的方式既利于广大居民的利益,也能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

2.3 寨子的环境保护问题

寨子的环境保护问题主要是因为餐饮类经营活动带来的生活污水的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的越来越大的影响。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治根,即把餐饮类经营活动外迁,这样随着部分居民外迁,污水的排放量即可达到只减不增的态势,这样就为现状给排水系统的保护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2.4 桃坪羌寨的整体建设风貌的保持

桃坪羌寨的整体建设风貌的保持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进入寨子

后的视线空间环境,这在前述《四川省理县桃坪乡桃坪羌寨保护规划》中已做了针对性的工作;二是从寨子外部的重要观景点远望整个桃坪羌寨及周围相关环境的整体视觉效果,这是本次规划考虑的方面。通过现场踏勘,我们考虑了五个重要观景点:其一是公路上从成都方向转过弯后的地方,从这里往西观桃坪羌寨及山体、果园、杂谷脑河组成的相关环境;其二是公路上从理县县城方向过来的路上,从这里往东观桃坪羌寨及山体、果园、杂谷脑河组成的相关环境;其三是寨子入口处公路一侧往北观桃坪羌寨及周围环境;其四是在寨子北面的高处往南俯视桃坪羌寨及周围环境;其五是寨子南侧半山腰的台地上,从这里往北,桃坪羌寨建筑群、背靠的山体、两侧的果园、杂谷脑河谷层次分明,共同构成了一个人与自然相融的有机整体,同时也反映了羌寨选址的军事防御、生产生活需求方面的精心考虑,因此是桃坪羌寨的核心观景点。

2.5 历史文化价值的延续性

羌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而历史文化则具有时间性,从形成开始,直通未来。而不同时代的羌寨则是羌文化的直观表现体。因此能反映不同时代特征的具有历史代表意义的羌寨是羌文化价值保护的最重要的环节。桃坪羌寨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反映;而南面高山上的入达、佳山两个寨子则反映更古老时期的羌族历史文化;而现在桃坪羌寨居民外迁后形成新的羌寨则应反映21世纪这个新的历史时期羌民族文化的特点,从而保持羌族历史文化的延续性。规划建议桃坪羌寨附近的现状未利用或建筑量少的河谷台地应予以保留,作为以后更新历史时期的羌寨建设用地,同时也作为现状居住在高山地带的居民的搬迁用地。

篇三:导游词: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导游词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下午好)!这是我的身份证和准考证。

请问老师,我可以开始了吗?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下午好)!今天我带来的是桃坪羌寨的景点导游,希望能令各位老师满意。

游客朋友们:

桃坪羌寨到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小李下车,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而美丽的寨子。需要要告诉大家的是:千万不要随意去触碰羌人供奉的白石神,也不要去接近火塘,更不要朝火塘扔任何东西。我们游览的线路是:穿过这座桥,进入羌寨,依次参观羌民的“庄房”、碉楼、地下水网系统,时间大约2个小时左右。然后在此集合,前往下一站。

桃坪羌寨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桃坪乡,距成都158公里,被人们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为什么要叫桃坪羌寨呢?相传在1000多年以前,有个叫陶殊的人,带领羌民开发了这块富饶的土地,因此叫做“陶殊坪”。由于这里盛产桃子,所以又叫“桃子坪”,后来简称为“桃坪”,羌语叫“契子”。

我们眼前这个建筑就是庄房,请大家随我进去参观。羌族把住房叫做“庄房”,羌语叫“窝遮”。一般人家的“庄房”都是五层楼房。第一层用来饲养家畜;第二层是“咪达屋”和起居室,“咪达层”是羌家火塘,相当于汉民族的厅堂;第三层是贮存“猪膘”肉的地方,“猪膘”肉是羌族特色的食品,猪膘是将猪宰杀去其内脏后,把肉割成条状吊在屋梁上风干而成。“猪膘”肥肉透明晶亮,瘦肉色泽红润,入口化渣,非常可口,是羌族食用和待客的佳品,“猪膘”存量多少也是衡量羌族家庭是否富裕的标志;第四层是堆放粮食,杂品的储藏室;第五层是一个小平台和一个祭祀台,叫“若基格”,是供奉“阿爸木比塔”和朝拜神灵的地方。“阿爸木比塔”就是白石神,关于白石神还有一个传说,由于羌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只有语言的民族,这个传说也就是靠口头传下来的,相传在远古时期,羌人与戈基人几次开战,但羌人屡战不胜,羌族首领在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用白石作战可以打败戈基人,果真羌人在战场上用坚硬的白石与木棍作武器,战胜了戈基人,从而定居下来。后来羌人就

四川桃坪羌寨

把白石看作神物,并且供奉起来。屋顶就是晒坝,用来晾晒粮食。

碉楼是羌族最具特色的建筑,是羌族文化的象征。碉楼的造型各不相同,作用也不同。我们看到的这个碉,它体积不大,呈四方形,属四棱碉,是用于警戒的叫“哨碉”,多建在便于眺望四周的高朗地带,有人站岗放哨,一旦发现敌情便点起“狼烟”,村寨里的人们立即做好准备。请看对面那座碉,它比我们所在的碉楼要大些,也显得坚实些,那小郭就要问大家了,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噢!这位先生说对了,它是用于实战防御的,叫“战碉”。战碉有五、六、七、八、十二角形,属多棱碉。角数越多越便于对付各个方位来袭击的敌人,同时也使碉楼更为坚固。这种碉楼下大上小,里面分为十几层,遇到作战时,士兵可以在碉在内据守,村里的人,甚至连家畜都可以转移到碉内,带上足够的食物,坚持数日是没问题的。

在这神奇的“东方古堡”的建筑群下面,还隐藏着一个伟大的工程——地下水网。羌民利用山坡地形,从山上引来泉水,流经各家各户,人们不用出门就可以取水。打仗时也不怕敌人围困,有利于长期坚守。同时,它还是一个完善的消防设施和一条安全的地下通道。

各位游客,小李的讲解就先到这里,现在给大家二十分钟自由活动和拍照的时间,二十分钟后我们在此集合,继续我们的游览。

老师,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谢谢!

篇四:桃坪羌寨导游词

6.东方古堡——桃坪羌寨

各位游客,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桃坪乡的桃坪羌寨。羌寨距成都市180公里,这里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古建筑群,被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秘的东方古堡”。

羌族人自称“尔玛”,是个古老的民族。据历史考证,四川阿坝一代的羌族是古羌人的一支。古羌人原居西北地区,汉魏以来,受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开始向东向南大迁徙。一部分进入西藏,融入藏族;一部分内迁中原地区,融入汉族;还有一部分羌人迁入岷江上游,分布在阿坝州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县及绵阳北川县、雅安市和甘孜州部分区县,形成四川的羌族,目前四川羌族总人口近20万。

桃坪古堡建筑始于汉朝,是当地原始居民因地制宜,以本地盛产的石片为原料,采用黄泥为粘合剂做成的民居建筑,叫“邛笼”,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羌族迁入岷江流域后,为了防御外族侵扰,也大量采用这种建筑。

桃坪羌寨“邛笼”包括碉楼建筑和民居城堡建筑两部分。羌寨有碉楼2座,雄踞于古堡后面的山腰,具有军事观察所的含义;桃坪古堡是寨内民居,由许多石楼拼合而成,形成雄伟壮丽的建筑群。古堡内石楼摩肩接踵,高低错落,棱角清晰,远远望去,俨然一座方正宏大的石制宫城。

桃坪羌寨最早名为“赤溪寨”,因为当地溪水里的石头呈红色,映红了溪水。后来这里栽种大批桃树,春季桃红柳绿,秋季果实累累,人们便称此地为“桃子坪”,简称“桃坪”。

[民居建筑]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进入羌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些由片石砌成的平顶房屋,便是桃坪羌寨的古民居,当地人称为“庄房”。“庄房”多数为三层,底层圈养牲畜和堆放农具,中层住人,最高一层用来堆放粮食和杂物,房顶平台是打麦子青稞以及晒粮食的场地,另外还垒一个“小塔”,摆放羌人信奉的白石神,体现出羌人“人在畜上、神在人上”的习俗。

羌族信仰天神,并以白石作为天神的象征。传说羌族先民在迁往岷江上游时,曾在天神帮助下以白石战胜了强敌戈基,使民族转危为安,所以羌族以白石作为保护神,山顶、屋顶和石塔内,均供奉白石神。

羌族民居建筑往往就地取材,采用当地特有的片石,用毫无杂质的深层粘土粘合,加上房基深入石层,房屋间互相连接,使墙基坚固耐用,一般可以使用数百年之久。

桃坪羌寨户户人家相连相通,相互依靠。寨外面有八个门,为传统的八卦布局,寨子里大小甬道错综复杂,13条四通八达的通道互为联结,犹如进入诸葛孔明摆下的八卦阵;通道各处都有对外射击的暗孔,发生战争时,在通道里既可互相支援,又可埋伏士兵。 桃坪羌寨构建了复杂而又实用的水网系统。他们修筑的水渠顺山而下,穿寨而过。从山上下来,水渠为明渠,进入寨中之后,明渠变成暗渠,并有多处分支使渠水分流。寨内的主要通道下面和部分人家房内都筑有暗水道,揭开石板就能取水。

水道的作用不小:一是方便生活;二有消防作用;三可调节寨内气温湿度;四是水道宽敞,可以通人,战时可作防御之用。寨前一片开阔地上,暗渠复原为明渠,宽了很多,村民有需要清洗的各式物品都在此洗涤,然后渠水直流寨下的杂谷脑河,不致污染饮用水源。这种设计既卫生又科学,让人不得不对羌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深深叹服。

请大家注意,古堡每户人家的窗户都较小,房顶互相连接,这是为什么呢?对,窗户小可以保证房间内冬暖夏凉,也便于防盗,小窗户还有利于房屋墙体的稳固。庄房互相连接,既方便抵抗敌人侵犯时互相支援,还巧妙地利用了房屋间的牵引力,提高了房屋抗震性,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古堡大部分幸存下来,这与古堡强烈的抗震性是分不开的。

各位,请看这间庄房外墙上留着一个穿孔的石板,你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吗?对了,是用来拴马或拴牛等牲畜的。其实,在桃坪羌寨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秘密。这不,古堡家家户户使用的门锁和钥匙多是木制的,没见过吧?这种锁在修建房屋的同时就安装好,木制门锁开启需要一定的技巧,外人是难以打开的;再如,古堡内许多房屋的墙体上有“十”、“工”、“王”等石砌符号,甚至还有奇特的太阳纹,这些图案代表什么含义?当地人也说不清楚了,算是待解之谜吧。

请看,这是羌寨常见的“石敢当”碑。石敢当是羌族的守护神,具有镇宅的功能。这尊石敢当高150厘米,宽40厘米,面目狰狞,眼球外突,张着血盆大口,口中衔着一支典型的西夏剑。据考证,这尊石敢当还是西夏时期的文物哩。

[碉楼建筑]现在我们来到了桃坪羌寨中最具特色的景点——碉楼。羌碉一般高达20多米,是羌寨的标志,对羌族人来说,无碉不成寨,所以过去羌寨是碉楼林立。

碉楼形状有四角、六角和八角形多种,也采用石片加粘性黄泥砌成。其棱角锐利笔直,似刀切斧削而成,结构匀称,墙面平整光滑,坚固耐用。

碉楼主要用作军事用途,下层可驻军和堆放粮食,楼顶设置观察哨,一旦发现外敌入侵,只需在顶层点燃烟火,便可将信息传遍村寨。楼内兵士可据楼力守,所以碉楼一般建在路口或山地险要地位,易守难攻。但解放以后民族和睦,羌碉已失去原来的意义,大部分自然损毁了。

桃坪羌寨共有两座碉楼,高达30米。楼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向上倾斜,使碉楼下大上小,台基相当稳固。据说修建碉楼的工人不绘图、不吊线、不用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施工,可保证数百年不倒。请大家注意看,桃坪羌寨碉楼正中有一个从顶到底的棱角,它起什么作用呢?不仅仅是装饰美化作用,重要的是使楼房所受的压力通过这一曲线波纹分流扩散,更好地支撑起高大的碉楼。桃坪地处地震频发的岷山大断裂带上,但数百年来碉楼矗立不倒,不能不说与羌人精湛的建筑艺术有密切关系。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桃坪古堡受损并不严重的原因了吧?对,古堡和羌碉采用轻薄的石片,用深层的黄土粘接,地基深入岩层,下大上尖的外形和建筑物间相互拉扯的建筑结构,以及梭角支撑等,分别起到了稳固作用和地力分散作用,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古建筑的安全。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桃坪羌寨不在这个断裂带上,它所处的茂县、理县断裂带基本是安全的。

各位游客,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桃坪羌寨是一个集日常生活和战争防御体系为一体的古老城堡,它的路网、水网、房顶共同构成了三维立体交叉的道路网络和防御系统,远可观察,近可接敌,十分神奇。但当战争的硝烟散尽,高大的碉楼和迷宫般的建筑就失去了抵御外敌的意义,留给我们的就是它精湛的建筑艺术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成为研究羌文化的宝贵遗产。

各位来宾:

大家好! 我是米亚罗红叶风景区的讲解员,名叫,现在,我代表我们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羌寨旅游点的全体父老乡亲和全体工作人员向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羌语)

桃坪羌寨是我们米亚罗红叶风景区的主要风景点之一。它位于理县东部,距成都158公里。全寨共有98户人家,489人。相传在一千多年以前,有个叫陶殊的人率先开发了这块富饶的土地,历史上这里叫“陶殊坪”。由于这里盛产桃子,所以又叫“桃子坪”,后来简称为“桃坪”。羌语叫“启子”。 桃坪羌寨风景点的主要特点是历史悠久,民居建筑古朴神秘,民族风情保存完好。所以许多专家、学者称它是神秘的“东方古堡”。在这个风景点上,大家可以看到高大的“羌碉”和古朴神秘的羌房,以及羌族祖先们为了防御敌人的侵略而修建的“迷魂阵”和地下供水系统;可以品尝风味别致的羌族餐饮;可以观赏热情奔放的羌家歌舞;还可以购买羌家姑娘们的杰作羌绣工艺品以及水果之乡桃坪的各种水果和农副土特产品。现在请大家跟我一块去参观。

大家看到这些房屋叫“庄房”,羌语叫“窝遮”。“庄房”是用片石和粘土砌成的。一般人户的住房都是四、五层。下面的一层是用来养猪、养羊的,中部的几层用来住人和做厨房,最高的一层用来堆放粮食和杂物。房顶用来打麦子、青稞、豆类和晒粮食。这种房屋就地取材,经济实用,冬暖夏凉,而且寿命特长,一般都可以使用四五百年,由于这种房屋的建造工艺非常高超,所以不是一般的工匠都可以建造的。砌这种房可以说是羌族工匠的专长。是羌族人从游牧民转为农耕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羌民族坚韧不拔的象征,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羌族建筑师从小学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钻研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所以羌族的建筑师在我们阿坝州享有很高的声誉,连藏族地区的许多民房都是请羌族工匠修建的。羌族人的住房是互相连接的,一旦打起仗来便可以互相支援。还有这些黑暗的、神秘的巷道,更是埋伏奇兵的好地方。入侵的敌人闯进巷道,就象进入了迷魂阵,不能辨别方向,最终会被杀死。大家看看,这些黑黑的洞口,就是施展刀枪的地方。

各位来宾,我们现在来到了一个非常特别,而且富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大家发现什么没有?听到什么声音没有?就在你们的脚下,有我们东方古堡最伟大的古建筑工程地下供水系统!它不是用铁管做的,也不是用胶管或木头做的,而是用大的青石板拼成的许多条暗沟,把清清的溪水送到每家每户的门口,打起仗来,人们不用走出巷门便可取水饮用,不但可以

减少人员的伤亡,而且可以与敌人周旋,打一场持久的防御战争。这个系统还有另外的功能,那就是防火。如果村里不慎发生火灾,每家每户立即揭开石板,取水灭火,从而保护了全寨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高大建筑叫羌碉,是我们东方古堡的标志性建筑,在历史上,我们桃坪有五、六座这样的羌碉,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损坏了几个。剩下的这两座羌碉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们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剥融和一九三三年茂县叠溪的七点八级大地震以及一九三五年的火灾,至今还保存完好,可风羌族人建筑工艺的精巧。据《后议书》(西南夷)记载:“羌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数丈,胃之邛笼”。所以历史上称羌碉为邛笼。羌碉很高,一般都有二三十米,有七八层的,也有十几层的。羌碉的作用订是用来防御敌人的。碉的下面几层用来驻兵和堆放粮食,最高一层用来观察敌情和施放烟幕。在我们民族地区,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这样的碉楼。连接起几百里间的村村寨寨,一旦发现敌情,马上点燃碉上的烟幕,很快就把战争的住处传到百里之外。

羌族人民热爱大自然,相信万物皆有神灵,因此他们崇拜天神、地神、山神、水神、树神、羊神等三十多种自然神。其中,对天神(白石神)最为崇敬。相传在远古时期,羌人与戈基人在岷江上游大战,羌兵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羌族女神木姐珠及时赶来,从天上抛下三块白石,化为三座大雪山,挡住了戈基人的追兵,挽救了羌族儿女,从此,羌族人就把白石奉为天神。

由于历史的原因,羌族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传说在远古时期,羌人的首领阿巴白狗掌握着用桦树皮写成的羌文经书,所以他能知晓天事人事,行军打仗也很有本领。有一天,他因疲劳而睡得太沉了,白毛公山羊闯进他的帐篷,偷吃了全部桦皮经书,阿巴白狗气极了,不但杀了心爱的白毛公山羊,而且还剥了它的皮,吃了它的肉,又用它的皮做成了鼓,敲鼓念经才回忆起不少天事人事。所以,古老的羌族文化靠口头背颂才传承下来。后来羌族巫师(端公)也就成了羌族文化的传承人。

羌餐,是桃坪羌寨的主要特色之一如果你有幸到羌家作客,热情好客的主人会给你端来香味朴鼻的羌家腊猪肉、香锗腿和柳沟肉,还有山龙须、蕨菜、刺隆包等山野菜。羌家姑娘会为你敬上醇香的青稞酒。在一阵阵甜甜的羌家祝酒歌的感染下,也许你会醉意朦胧,也许你会飘然若仙,使你终身难忘。

羌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桃坪姑娘的拿手绝活。由于羌族姑娘从小就喜欢学习刺绣,从而学成了精于手工的传统技艺。到了出嫁的时候,姑娘们一定要尽其所能绣出几件最好的嫁衣,最好的云云鞋和最好的鞋垫,否则会被男方轻视。所以,羌绣能历经一千多年历史而传承至今,而且精美绝伦,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和收藏品,请大家不要忘了购买这些珍贵的纪念口噢!

羌族歌舞,也是桃坪羌寨的主要特色。到桃坪羌寨不看羌族歌舞,你会觉得非常遗憾。羌族人民能歌善舞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以歌声伴随自己的劳动,用舞蹈表现自己的生活,逐渐形成了热情奔放的艺术风格。羌族歌舞中,有表现劳动生活的;有表现爱情的;还有表现祭祀活动或驱除鬼神的。羌族歌舞形式多样,有独唱的、有对唱的、还有集体对歌的,比如改盘歌、花儿纳吉等等。羌族沙朗舞(即集体锅庄)是最为活跃、奔放的艺术形式,男女老幼均可参与。几十个人、上百个人高歌劲舞,气氛非常热烈。皮鼓舞原来是羌族巫师祭神才跳的,后来也逐渐演化为风格粗犷的羌族舞蹈,成为羌族舞蹈中的一支绚丽的奇芭。每逢过年过节或者村里有人举行婚礼,全村人都要聚在一起,燃起熊熊的篝火,喝着醇香的咂酒,唱山歌,跳锅庄,有时闹到通宵达旦。在桃坪羌寨旅游,你可尽兴地观赏羌家歌舞,也可以参加篝火晚会,在吃完烤羊肉,喝了青稞酒以后,在熊熊篝火的辉映下,跟着羌家姑娘小伙翩翩起舞,从中领略古羌文化的精深内涵。

各位来宾:羌寨歌舞马上要开演了,请大家快去观看,祝愿大家玩得开心,游得愉快!

篇五:理县桃坪羌寨灾后重建规划论文

论理县桃坪羌寨灾后重建规划

1 桃坪姜寨的历史沿革及民居传统形式

羌族是我国一支十分古老而有特色的民族,在早期中华民族融合、形成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羌寨现在主要聚居在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的茂县,汶川,理县及松潘县和绵阳北川县部分地区。

1.1 桃坪羌寨的文化背景

桃坪羌寨位于岷江上游杂古脑河畔的阿坝州理县桃坪乡,距离成都约163 km,,理县县城 41 km, 被誉为“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 111 年,是羌族建筑群的典型代表,背山面水, 坐北朝南, 布局依据地形,工整紧凑,是至今为止世界保存最为完整的羌族建筑群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桃坪羌寨为了抵御外族和本民族之间的械斗,也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该村落的建筑逐渐形成了防御堡垒型的建筑形式,具有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完善的村落系统。

1.2 桃坪羌寨的道路组织及规划形式

桃坪羌寨以碉楼为中心筑成放射状的8个出口,出口连着13个通道,组成四通八达的路网。建筑墙体和墙体间的巷道幽暗神秘,有的巷道上又搭建了房屋,因此有了无数的暗道。除了地下暗道之外,羌寨每家每户的屋顶都是相通的。有的是用石台阶相连,有的是用小木梯相通,其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战时便于进攻和防御。碉楼是整个羌寨的标志性建筑。目前桃坪羌寨内仅存的两座是:陈仕明

家住宅和寨子对面河岸上的一座碉楼。

水源是羌族人另一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陡峭的山地中,大规模凿井蓄水相对比较困难,因此羌寨中人们的生活用水主要利用地表径流水和泉水。羌寨一般采用石砌水渠引入山间溪流和用石板储存从泉眼中渗出的山泉作为日常生产生活用水的方法。水道中流淌着山间融化的雪水,引流与房屋的旁边或从房屋的中央穿过。寨内的地底,挖掘了许多引水暗渠,上面盖有石板和土,这些暗渠每隔一定距离,都会留有活动石板,揭开即可取水。

1.3 桃坪羌寨建筑单体与建筑空间

桃坪羌寨的碉楼式建筑是私家性居住与防御功能的统一体。它将高大的石碉碉楼与民居合二为一,组成了其极具特色的建筑群。羌寨主要结构为木质结构,木柱是屋内纵向主要的承力构件,主要承载纵向荷载。羌寨里的建筑材料用黄泥、片石作为材料混合建成,外立面材质以白石为主。

这里的建筑单体被称为“庄房”。庄房是羌民居住的场所,外形为四棱台状,基部比较宽大,往上逐层内收,呈“椅子”型。庄房开设窗户较少也较小, 其主要目的是利于防寒以及便于射击防御。庄房一般为3层。一层作为畜养,为牲畜圈和堆草料的地方, 层高较矮,一般在 1.8~2.2 m左右。二层为卧室与灶房,高3~ 4m左右。三层为晒台,罩楼。可进行翻晒谷物和粮食等农业活动。

2 桃坪羌寨现状

桃坪乡有新、老两处羌寨,老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

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羌族建筑群的典型代表,其老寨以古老的建筑、户户相连的通道和纵横交错的地下水网而著称。新寨位于老寨东侧,新建不久,现共有居民98户。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新老羌寨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其新寨的损毁情况相对较重。为重建家园、传承古老的羌族文化,新老羌寨皆急待规划重建。 3 桃坪羌寨的震后规划

桃坪羌寨规划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一为新村老寨及乡场等大范围内的规划研究。其二为新村修建性详细规划【图1】,这也是本次规划的重点。新村作为老寨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不仅要在风貌上达到与老寨的统一,也应在功能上相对完善,增加游览项目和服务内容。规划前期工作研究了不同的旅游路线,创造新寨中的旅游点和消费点,为旅游以及当地居民服务,让村民在灾后的旅游重建中迅速的发展起来,促进桃坪乡灾后重建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图1

3.1规划构思

传统的羌寨景观要素:雕楼是最重要的标志特征;曲折而尺度宜人的步行路网与穿行于寨内的水系形成丰富而充满生活情趣的空间序列。营造具有羌寨特殊的传统空间格局,以新的建筑手法打造传统羌族建筑的风貌,梳理老寨和新村的联系,让不同地理位置的场所,体会同样的场所精神,让新村老寨两者相辅相成。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同时桃坪羌寨是有二千年历史的建筑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建筑史上

一个独特的篇章。这次受地震的影响,致使房屋破坏,造成村民无家可归。因此在这次规划中,传承原有的文化,重建家园尤为重要。在“重现精神、再塑羌寨”规划思想的指导下新村形成了一心一轴一网的格局:以水环绕的中心广场和碉楼为中心,联系新村和老寨关系的通轴,利用错综复杂的道路网系统,以网展示展示羌寨别具一格的风貌,并联系各个不同的功能区。

桃坪新村位于历史悠久的桃坪羌寨旁,故在一旁的新村的建筑风貌和空间特色应有非常强烈的羌寨特色。作为老寨的补充内容和完善,本次规划不仅要在风貌上达到与老寨的统一,也应在功能上相对完善,增加游览项目和服务内容。

3.2 聚落形态及建筑单体设计

新的规划设计中,建筑群整体形成依山退台形态,而各户也基本保持羌族民居“椅子”形。形成院落和屋顶平台两个活动空间。桃坪羌寨拥有独一无二的步行空间和水系,桃坪新村的规划设计沿用了这一独特的空间形式,营造了从开敞空间到半开敞再到开敞空间的空间序列方式。为此,设计中在不同的位置设置了多种多样的过街楼,骑楼等来营造这种独特的空间效果。

新建的建筑单体采用了砖混结构,在建筑风格上模拟桃坪羌寨传统的建筑形式。餐饮酒吧类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以形成大空间,建筑层数为2-3层。外墙按一定比例收分,女儿墙压顶采用白石头【图2】。建筑材料尽量使用当地材料,造型相对简洁,窗框和阳台等装饰采用大量的木质材料,作法采用桃坪羌寨建筑木作的尺度和形

式,对建筑整体风格进行软化。

图2

参考文献:

[1]季富政 《中国羌族建筑》[m]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卢丁,工藤元男 羌族历史文化研究[m] 四川人民出版社,

[3]邓鸿成, 肖瑜. 远古的辉煌[ j] . 四川建筑, 2006( 10) : 2930.

[4]赵曦, 吴天德 毁灭性灾害后民族文化的再生与可持续发展[ 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