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少女弹奏恋爱的咏叹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7:33:30 字数作文
少女弹奏恋爱的咏叹调字数作文

篇一:歌剧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与《人们叫我咪咪》的演唱对比

歌剧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与《人们叫我咪咪》的演唱对比

作者:唐群

来源:《大学教育》2013年第03期

[摘 要]选择了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和《蝴蝶夫人》中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两首歌曲进行演唱情感处理的分析与对比,针对两部作品所描述的内容的异同,寻找两部作品演唱的异同及情感处理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用声音塑造出两个不同人物的个性及音乐赋予的迷人的魅力。

[关键词]普契尼 演唱 控制 气息 呼吸

[中图分类号] J61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3-0073-03

一、前言

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和《艺术家的生涯》在歌剧的世界舞台上同样有名,其中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与《人们叫我咪咪》是经典的女高音咏叹调作品,在国际声乐大赛上,这两首咏叹调是检测演唱水平的绝佳唱段,被称为试金石。只有充分了解歌剧的背景知识,歌唱者才能更好地演绎这两首作品。

普契尼[1]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流作曲家,其戏剧题材真实感人,情感强烈,从而产生鲜明的戏剧效果,但就社会思想来说,对低层人民的精神世界缺乏更深刻的反映。普契尼运用说话式的对话手法,注重剧情的发展,不为歌唱而歌唱,这样的特点比较新颖而独特,观众也更加能够关注故事的主题,着重倾诉大众的伤感之情,音乐不及威尔第歌剧那么深刻,但这样的别致手法却是远胜于威尔第的。普契尼的歌剧故事情节大多数为凄美绝艳的爱情悲剧,其中《艺术家的生涯》和《蝴蝶夫人》都同富盛名,而《艺术家的生涯》旋律最丰富,也最能充分发挥戏剧效果,它的另一个中国名叫《波亚米亚人》。在普契尼这部分作品问世之前,作曲家莱翁卡瓦洛也写过同名歌剧,但是他比普契尼后发表,两人因此而绝交。普契尼对剧中的几个波西米亚人的流浪生活方式早有体验,这部歌剧的情节结构似乎是借助于个人经历构成的。咪咪是巴黎穷人区一位贫困羸弱的绣花女,《人们叫我咪咪》是这个情窦初开、纯真美丽的少女咪咪演唱的一首十分动人的咏叹调,它表现了咪咪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渴望,抒情的咏叹歌唱夹以说白式的宣叙内容,充分展露了少女内心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剧中鲁道夫巧遇咪咪的浪漫,恋爱后又对咪咪的肺病表现出反感,再加上自己的贫困,决定终止他们的爱情与后来咪咪的死都是普契尼的歌剧性的体现。[2]而另一部《蝴蝶夫人》是东方与西方结合的悲凄感人的美丽爱情,纯洁善良、被大家誉为“蝴蝶姑娘”的日本姑娘巧巧桑与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之间产生了爱情。巧巧桑家族的宗教信仰使得他们不支持巧巧桑嫁给平克尔顿,但是巧巧桑为了爱情义无反顾。新婚后平克尔顿就回到了美国,三年来杳无音信,巧巧桑在家族遗弃的艰难情景

中始终深信平克尔顿会回到自己的怀抱。而平克尔顿却把巧巧桑忘得一干二净,幸福地偕美国夫人重至长崎。而此时,身着新婚时的礼服,经过漫漫长夜苦苦等候的巧巧桑,终于明白了平克尔顿的背信弃义,她无比心痛地交出了自己与平克尔顿的儿子,当平克尔顿到来时她悲愤地自尽了。而《晴朗的一天》这首咏叹调就是她在种种怀疑的压力下怀着希望与憧憬唱出的。 关于咪咪与巧巧桑的扮演者,世界歌剧界最有名望的当属米瑞拉·弗蕾妮(Mirella

Freni)。[3]弗蕾妮是当代世界十大女高音之一,她的演唱,音质明亮,清澈而优美,音域很宽,高中低三个声域均圆润而富有光泽,演唱起来,韵味淳厚,扣人心弦,是位难得的抒情女高音歌唱家。弗蕾妮拥有姣好的容貌、柔雅的体型、完美的嗓音,演出咪咪、巧巧桑得天独厚、唱做俱佳,完美地诠释了东西方女子对待爱情的异同,她卓越而精美的演技和唱功,换得听众如潮的好评和掌声,并奠定了她在世界歌剧的强手地位。

二、演唱的分析

(一)歌唱的开始

万事开头难。起音是至关重要的,要表现出歌剧内在而富有张力的戏剧性以及跌宕起伏的动人旋律,面对音区跨度大、演唱难度高的咏叹调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这是对演唱者实力的总体考验。莉莎·罗玛在《歌唱的科学与艺术》中写道: “一个乐句的第一个音,不管是高音还是低音,如果位置正确的话,后面的声音也会是正确的。”[4]

在《晴朗的一天》这首咏叹调里,在音乐的开头就体现了这一难度,它的第一个音就是降G,起“啊,晴朗的一天”一个感叹句,开头这一整组乐句都在高音区,在表演这个角色时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己想象成孤苦无助而又满怀希望的巧巧桑,在深如大海的情感中,想象自己站立在渺无边际的海岸边,用充满盼望的激情,倾诉自己对爱人的期盼之情。我们用自身的控制吸入气息,纯粹地表达自己压抑的激动。巧巧桑在性格上是柔弱的,但是在这一句里是有充分的气息支撑,我们应该避免虚声而造成起音的音准偏低。起音时口腔、牙关、喉头的肌肉要放松,在气息上也要注意调整到不蛮不泄的程度,起音时一定要柔软、圆润,避免气息过大冲击到声门,也要避免气息不够导致声音位置低。演唱者要随着戏剧情绪的发展变化、声区位置的高低、音乐旋律急缓对全身发音器官一一进行调整。

而从《人们叫我咪咪》这首咏叹调的开头我们则看到普契尼另一种别致的音乐表现力: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完美结合。当歌剧女主人翁咪咪听到男主人翁鲁道夫甜蜜的爱的宣言后,内心非常激动而又羞怯,在伴奏声非常弱,重点突出人声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下,极为贴切的、自然的、平静的起音出现了:“啊!人们叫我咪咪”这一句“啊”是女高音音区中较为自然的低音区,演唱者随着主人翁情绪的变化,随着乐句的长短来做好吸气的准备。二度创作者要注意在起音——止音——起音过程中保持声区的统一。呼吸、共鸣、音色的表现是演唱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难点,中国古语“气为声之帅”可以在普契尼的作品中更深地体会到。

(二)歌曲的中部

《晴朗的一天》的音乐主题刚开始是东方音乐风格,旋律清晰,充分发挥交响的伴奏烘托功能,展现了巧巧桑对于自身幸福的热切追求与渴望,音乐身临其境地表现出巧巧桑的激动心情。轻柔的伴奏中,蝴蝶夫人的幻觉中出现了平克尔顿从远处出现的身影,咏叹调与念白式的宣叙调完美结合,从旋律的起伏与音乐的急缓形象地表现出了蝴蝶夫人急切渴望与爱人相聚的情景。在演唱的时候要主动想着“又吸又呼”的感觉,让气息在控制中流动,又在流动中控制《晴朗的一天》中旋律悠长、婉转、起伏较大的特点,注意连贯的、柔美的、弱的、强的音调等的处理,注意气息的控制。在中段念白式的宣叙调念字时要以气带声,嘴少动,声音不要时前时后,要连贯中加强语言重音,表现出音色的歌唱性。在歌曲中遇到许多同音高不同时值的歌词,唱的时候要轻巧,把宣叙调融入咏叹调。

《人们叫我咪咪》旋律清晰动人,调性不是很稳定的D大调表现了女主人翁咪咪在听到鲁道夫表白后激动得无法平复的精神状态,全曲以优美的咏叹调歌唱为主,念白式的宣叙调为辅,旋律随着感情发展层层递进,弦乐柔和而富有深情,4/4拍的宣叙调很好地抒发了咪咪内心的情感:“花儿朵朵美丽娇艳,用那无声的语言,向我叙述爱情和明媚的春天。”这段音乐非常贴切地表达了如诗一般的意境。咪咪在倾诉自己的生活时音乐渐渐加快,她的情绪也激昂起来,弦乐不再那么连贯而是以拨弦形式轻巧而有生机地演奏着。这里演唱要注意人物的真感情,声区过渡要顺畅而富有弹性。《人们叫我咪咪》以它清晰的咏叹和细腻的音乐旋律、深刻的心理刻画成功地塑造了咪咪这一举世瞩目的形象。音乐层层推进,由弱渐强,所以歌者演唱时还要注意气口,如后半句第5小节要在bacio后面换气即一个小节内换气,不刻意换气,腰部使力就可以了,在后面一小节prile后又要换气,这里气就要往下叹了,这时深而快是气在腰上换的要诀。

(三)歌曲的高潮部分(尾声)的对比

《晴朗的一天》的尾声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6小节尾声,字音密集,中声区,节奏紧促。这时演唱者嘴部动作要小,要保持发音的共鸣腔体,演唱时气息要有深度,不要依靠嘴部或口腔以及喉部的力量来演唱,这样避免僵、紧,并要加入自己的情绪,想象自己就是蝴蝶夫人,这样,共鸣自然起来了。后一句的演唱保持节奏和速度,字音与字音之间不能拉开,用腰部的气息来达到声乐的高潮,对未来的呐喊是因为巧巧桑强烈的期盼,情绪热烈如同奔向大海的洪流不可阻挡:“这一切将再也必挂牵,满怀着忠诚信念再相见。”歌声在“spet to!”这句时,嘴上不要太用劲,把字在后咽壁念清楚,保持好共鸣腔体使高音不炸,协调好真假声的比例,在高音上延长时,气息要给予充分支撑,e母音贴在咽壁走,抓住发音闪光的亮点,调整好呼吸、发声、共鸣。

《人们叫我咪咪》由高潮段沉着的行板,富有情感。在这处结尾要注意低音区保持声音的高位置,同一音高的语言宣叙更要富于感情,并且充分表现出咪咪向鲁道夫述说时欲语还羞的神态,音乐由低向高,注意控制气息,从容吸气,轻巧吐字,尾声渐弱渐慢,感情略有回落,用念白式的宣叙调风格,结束在主音上,从而构成亲切、自然、柔和的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从普契尼创作的《艺术家的生涯》与《蝴蝶夫人》两部绝世佳作来看,他十分注重人声的力量,剧中剧烈的戏剧矛盾、激昂而紧凑的舞美氛围、婉转而忧伤的音乐语言,都表达了对于平凡人物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普契尼这两首咏叹调中的两个人物咪咪与巧巧桑同是柔弱的女性,两人都为爱情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用生命去谱写爱情颂歌。不同的是咪咪是西方法国巴黎穷人区的绣花女,最后还死在自己的爱人怀中,而巧巧桑则是被平克尔顿抛弃,被家族背弃,最后自杀身亡,结局更加让人心痛。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咏叹调,虽人物背景、时代风格、人物命运不同,但旋律优美、跌宕起伏、节奏节拍变化多端,音乐速度根据人物情绪时快时慢,装饰音强化音乐表现能力,全方位地表现出普契尼的独特音乐风格与创作特色。交响乐队的戏剧效果在歌剧中起到非常好的烘托作用,从芸芸大众中发掘自己中意的人物角色,在平凡的、柔弱的主人公身上, 真挚而热烈地宣泄出“使世人流泪”[5]的创作目的。因此,[6]普契尼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天才作曲家。

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7]只有当我们有了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以及高超的技术和技巧,有了较高的对歌剧咏叹调的解释能力,有了较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才能把这两首经典的歌剧咏调调演唱得更加扣人心弦。

[ 参 考 文 献 ]

[1] 保罗·亨利·朗格.十九世纪西方音乐史[M].第1版第292页.

[2] 李冬兰.普契尼的歌剧咏叹调及其演唱处理[J].武汉音乐 音乐学报,1998.

[3] 刘伟.乐坛名家——当代国际音乐大师及乐队.[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5)1:149.

[4] 莉莎·罗玛.歌唱的科学与艺术[M].第2版.

[5] 保·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M].第1版第139页.

[6] 沈时松.音乐鉴赏[M].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第1版.

[7]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4)1:205.

[责任编辑:钟 岚]

篇二:咏叹调《艺术与爱情》的演唱处理及情感表达

咏叹调《艺术与爱情》的演唱处理及情感表达

作者:王婷婷

来源:《艺术研究》2015年第01期

摘 要:咏叹调《艺术与爱情》又名《为艺术为爱情》。它出自于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托斯卡》。它表达了歌剧的女主人公托斯卡因自己的爱人被捕而遭受胁迫时,无奈而对上天的祷告。这首咏叹调在歌剧历史上堪称经典,广为传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至今还能在各大剧院和各大音乐会上听到这首经典曲目,可以说是深受众多演唱者的青睐。本文通过演唱处理前的准备工作,作品的演唱处理,作品的情感表达这三个方面对整首歌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在作品的演唱处理跟作品的情感表达这两个部分更是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析,并在其中的重点,难点部分为广大演唱者提供了建议和解决办法,让演唱者的演唱技巧与情感的表达融为一体,从而去感染听众,感动听众。

关键词:艺术与爱情 演唱处理 情感表达

歌剧《托斯卡》是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一部经典歌剧。在这其中,最受欢迎,最脍炙人口的曲目莫过于咏叹调《艺术与爱情》,也有人将其歌名翻译成《为艺术,为爱情》。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在世界各大剧院和音乐会上时常听到这首作品,可以说是深受众多演唱者的青睐。一首作品的处理方式和演绎方式的好坏对于作品本身和演唱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每一个演唱者都有自己处理作品和演绎作品的方式,好的演绎方式能够使听众产生共鸣,让这首作品更加的富有情绪,更加饱满,更加深入人心。而有所偏差的处理和演绎方式极有可能使这首作品失去原有的韵味和表现力,让听众听之无味。我作为一个演唱过这首作品的人,也想分享一下我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希望能够帮助未来演唱这首咏叹调的人给予更好的理解,更好的处理,并且也能让这首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一、 演唱前的准备工作

1.作者简介

贾科莫·普契尼出生于1858年,是十九世纪意大利继威尔第之后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是“真实主义”的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少女》等。

2.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

咏叹调《艺术与爱情》讲述的是一个悲惨的故事。歌剧女主人公托斯卡深爱着画家马里奥。但是马里奥却因为掩护政治犯逃脱而被捕受刑。斯卡尔皮亚以马里奥的性命要挟托斯卡委身于他,托斯卡明知道这是一个圈套但又不得不往下跳。在这样的无奈,几近崩溃的情绪中,

托斯卡唱起了这首作品。所以,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应紧抓这样的情绪,贯穿整曲。只有演唱者体会到了这样情绪并且被感动,才能再以这样的情绪去感动他人。在一首作品的音乐分析和演唱处理中,许多演唱者往往忽略了作品的背景与作品讲述的故事。但是,在我看来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体会作品的内涵恰恰是在演唱处理中最重要的。没有了解过作品的背景,不懂得作品的内涵,即使演唱技巧再好的人也不能完美的诠释这首作品。因为没有故事,你就无法体会这首作品的意境与情绪,无法融入作品,也就无法打动听众。

3.仔细读谱

演唱者在演唱作品前,应仔细读谱并且轻声视唱,熟悉旋律的走向,把握整首作品的基本骨架。在《艺术与爱情》这首作品当中,我们特别要注意其中调式调性的变化,还有节奏从2/4拍到4/4拍的转换。当然,谱例中出现的各种表情记号和强弱的变化也是我们不可忽略的。

二、 《艺术与爱情》的演唱处理

1.吐字,节奏和调式调性的把握

(1)吐字清晰准确

《艺术与爱情》是一首意大利的咏叹调,所以需要用意大利语来演唱。演唱者一定要在歌词的语音上下功夫,争取把每个词都唱标准。吐字清晰准确是唱好一首歌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一个演唱者吐字不清或者语言不标准,那么听众很有可能就听不懂歌曲的意思与内涵。如果连歌词都念不好,那么情感,内涵这些都是空谈。想要唱好一首作品,最基本的就是让人听得懂你在唱什么,你演唱的作品表达的是什么。

(2)节奏和调式调性的变化(见谱例)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也是乐感的核心,更是我们在唱一首作品时需要重视的部分。《艺术与爱情》这首咏叹调在作品的开始采用的是2/4拍的节奏,但是在作品进行到第15小节之后,这首作品的节奏转换成了4/4拍的节奏。同样在15小节之后,调式调性也开始转变,原有的调式也从15小节之后转变成了降E大调。在音乐上,节奏和调式调性的转换,也代表着音乐情绪和作品剧情的转换还有人物情绪的变化。演唱者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个变化,让自己的情绪和节奏律动能够事先有所准备,然后及时的转换。这样才能让听众感受到这首作品的起伏和魅力所在。

2.作品细致的处理

本首咏叹调在第15小节之后,节奏和调式调性都发生了变化,说明在15小节之后作品的音乐情绪也进入了另一个阶段。所以,我将本首作品以第15小节为界,划分成两个部分。第一小节到第15小节为第一部分。16小节开始到结尾为第二个部分。

(1)第一部分

这首作品以短短两个小节作为前奏,就直接进入歌唱部分。见谱例:

而这首作品的第一个音就是在钢琴小字二组的降E上。并且这个音很特别,虽然在强拍的位置上,但是谱例上出现了一个音乐表情记号要求我们弱唱。因此在开口之前一定要准备好。气息要吸到后腰的位置,腔体打开,弱唱并唱准第一个音,然后气息伴随着声音带着情绪开始演唱。好的演唱者往往在开口的第一句就紧紧抓住人心,让听众的情绪跟着他走。所以,想要唱好一首作品,开口的第一句是非常重要的。这首作品的第一句旋律较为平稳,节奏也比较平均,速度也很平缓。在演唱时,每个音一定要准,一定要到位。气息要持续平均的支撑,不可以放松。声音要流动起来,要唱出一种诉说的感觉。作品的第二句出现了连续的三连音。让整个节奏和旋律都更加的紧密。见谱例:

在这个部分,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三连音的节奏,不要出现节拍的错误。在注意节奏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咬字,在紧密的三连音节奏中我们更加要做到清晰的咬字。以免因为这些小的瑕疵影响整首作品的质量。紧接着第二句,第一部分最后一句的难点在于旋律中八度跳进的连接。很多演唱者唱到八度跳进的部分总有一些心理恐惧,怕自己破音,怕自己上不去。想要完成好这样大跨度的跳进,第一步就是克服心理恐惧,然后做好准备,吸好气,以低音为基础,不改变位置的情况下唱高音。切忌用嗓子喊,一定要在气息的支持和声带放松下进行。这样我们就能把大跨度的跳进音唱好。

(2)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演唱仅用了一个小节间奏衔接。作品的第二部分采用的是4/4拍的节奏。在音乐中,4/4拍的音乐风格一般是舒展的,抒情的。在这首咏叹调中出现这样的节奏,就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第二部分的开始,旋律进行的非常平稳,表现出主人公当时的情绪还是比较平静的。见谱例:

在演唱时,应带有一种平静诉说的感觉。在作品第22-23这两个小节出现了两个表情记号,分别是由弱到强和由强到弱。这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不同时期的音乐需要不同的情感表达,不同的作曲家有不同的经历,他们的作品就会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想要唱出这首作品的味道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谱例上的表情记号。在演唱至这两个小节时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一点。气息与声音融为一体,先收一点唱,然后慢慢把声音放出来,紧接着又带着情绪,将声音渐渐弱下来。气息在做这样的表情记号时是至关重要的,气息的好坏绝对能够决定这两小节的质量。另外,在作品第二部分的演唱中还出现了一些其他表情记号,我们也一定要引起重视。作品的第23-27小节又开始出现连续的三连音。见谱例:

这说明主人公托斯卡的情绪发生了变化。节奏的紧凑性也说明了托斯卡越来越激动。她在抱怨上天对自己的不公,情绪快要崩溃。演唱这个部分时,我们要将音乐再推上一个层次,可

以做一个渐强,让听众能更加清晰的感受到音乐和情绪的变化。作品第二部分的结尾是本首咏叹调情绪最失控的地方,见谱例:

主人公的情绪已经达到了最高潮,并且在35小节出现了这首咏叹调的最高音(小字二组的降B)。这个高音还是一个长音。在演唱这一部分的高音时,位置一定要与中声区,换声区保持在一个位置。喉咙一定要是相对稳定的,放松的,最重要的是不能脱离气息的支持。最后,作品在托斯卡苍白无奈的一句对上帝的质问中结束。

三、 《艺术与爱情》的情感表达

1.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少女弹奏恋爱的咏叹调

这首咏叹调是托斯卡在害怕失去爱人的心情,和被恶人胁迫的双重打击下所演唱的作品。作品的第一部分,托斯卡的心理是相对平静的,她向上帝诉说,艺术与爱情就是她的生命。她从不伤害别人而且乐善好施。这个部分演唱者应该唱出一种坚定的感觉,因为托斯卡对于艺术与爱情的态度和她对待别人的方式是非常坚定的。在一小节间奏之后,作品进入了第二部分。在这一小节间奏中,演唱者的心理就要有所转变,要从第一部分的坚定改变成第二部分内心渐渐的失落。作品的第二部分,托斯卡开始向上帝娓娓道来她内心的情感,她告诉上帝她无比的虔诚,总是为上帝奉献,可是上帝在她这么悲痛的时刻却对她一点儿也不怜悯。唱到这她的心情是沮丧的,是无奈的。但是她却一点其他的办法都没有。她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她渴求上帝的帮助。紧接着作品中出现了连续的三连音,说明了托斯卡内心开始了焦急与不安,而且她的情绪更是越来越激动。演唱者在唱到这个部分时,情绪应该与托斯卡同步,并且要有一种上帝对自己不公平的不满。在接下来的作品中,托斯卡开始质问上帝,为什么她这么虔诚,这么乐善好施,上帝还是不眷顾她。在托斯卡唱到那几句为什么,为什么的时候,她的情绪已经几近崩溃了。 演唱者的心境跟情绪应该在这几个乐句中达到最高点,并且让情绪推着歌声走。作品的最后,托斯卡的情绪已经完全崩溃,绝望的对上帝说,为什么一点儿也不怜悯我。演唱最后这一句话时,演唱者除了绝望,还应该有一种无奈的感觉。因为托斯卡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对上帝质问,向上帝诉说,对其他的事情都已经无能为力了。整首作品的情绪从开始的坚定到渐渐的失落再到后来的情绪爆发,接着到最后情绪的崩溃经历了许多个阶段。演唱者在演唱时,情感表达的层次也要一层一层做的清晰,感人。只有做到了这些情绪情感的表达,这首作品才会给人一种饱满,丰富的感觉,同时也让人感动。要想将这首作品演绎的更加优秀,就必须对这首作品的情绪把握到位。感染听众,感动听众,这才是完美的演唱。

2.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内在关系

歌唱技巧和情感表达在声乐表演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作品完美的演绎绝不是仅仅依赖声乐技巧,一定是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相结合。歌唱中若是演唱技巧没有达到水平,那么在演唱中一定会有瑕疵。一个演唱者连基本的技巧都没有掌握好,也就根本顾不上作品表现与内涵。所以在演唱中,声乐演唱技巧是基础。作品若是没有情感,就如同作品失去了的灵魂,

就无法表现出作品的内涵和演唱者的真实感触。声乐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缺一不可。因为声乐演唱技巧的目的就是充分表达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结论

完美的演绎一首作品是需要精湛的演唱技巧和丰富的情感的。两者若缺其一,那么作品的演唱必有缺憾。《艺术与爱情》这首咏叹调十分经典,《托斯卡》这部歌剧在歌剧史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在演唱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了解这首咏叹调的背景内涵。其次,在演唱技巧上,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气息的支持,咬字的清晰,做出谱例中出现的表情记号,还要注意乐句的连贯性,流畅性,让整首歌流动起来。另外,在情感上,一定要把握好人物心理的变化和情绪的层次。情绪随着音乐随着剧情一步步推进。最后,我们一定要重视音乐的整体感,让声乐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融为一体,相互结合。让整首作品给人一种谐和,舒适的感觉,把最完美的演唱献给听众。

参考文献:

[1]方霁.谈表情记号对音乐情感表达的重要性[J].华章,2012.

[2]周小燕.声乐基础 [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赵雅芝.情感表达在声乐表演过程中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0.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篇三:浅析幺红在歌剧咏叹调《情歌》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浅析幺红在歌剧咏叹调《情歌》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刘青

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5期

一、歌唱家幺红及其演唱风格

幺红是当代著名的女歌唱家,她师出名门,擅长美声花腔。从1990年获奖到现在,几乎每年都活跃在荧屏上。她被称为?中国的歌剧女王?,并且在国际舞台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曾经出演过著名歌剧《茶花女》、《弄臣》、《图兰朵》、《苍原》等,在她的演绎经历不断丰富的同时,她的歌唱水平也在不断的完善,无论在音乐演唱方面还是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她都拿捏的更加到位,特别是她应辽宁歌剧院之情参演了在北京公演的中国原创歌剧《苍原》。由此充分证实了她不仅能对外国歌剧驾驭自如,而且在中国歌剧的表演方面同样游刃有余,出类拔萃。

幺红以一种独特的歌唱风格活跃在中外歌剧舞台上,她把歌剧当作生命的信仰。她借助自身有利的先天条件,用可塑性极强的声音以及她对歌剧表演的热爱形成了她特有的演唱风格,她所表现出的音色圆润丰满,优美流畅而富于变化。在她所演绎的每一段歌剧中,唱腔都是那么深远、优美,音与音的衔接平滑干净,花腔的装饰更是灵活自然,在歌剧高音华彩部分的表现方面总能建立于她所积累的音乐素质上,继而通过自己的创作将作品内涵进一步提高。她似乎是在用生命去演唱歌剧,每一个人物角色、每一曲唱段都足以让她爱不释手,这种对歌剧的近乎“痴狂”也使她能够在不同的剧情场合里都可以与剧中人物融为一体.

二、幺红在《情歌》中对娜仁高娃形象的塑造

娜仁高娃,一个十八九岁的土尔扈特族姑娘,她的天真浪漫让她在剧中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息。她高尚的人格以及真挚的情感一次次的使全剧的主题得到升华。高娃具备了所有草原儿女应有的优秀品质,她善解人意、深明大义,在恋人舍楞执迷不悟想要一走了之的情况下,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唤醒恋人拯救族人。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是祖国、民族、亲情和爱情的融汇。一个看似柔弱的美丽姑娘却能担负起如此的民族大任,因此更加彰显了这个民族高度凝结的向心力以及回归祖国的坚定毅力,从而使一个英雄的少女形象映入观众的眼帘。歌唱家幺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塑造了这个伟大的少女形象。

(一)声音塑造方面

《情歌》是咏叹调中的一首最具抒情性的歌曲,融合了美声唱法与歌剧表演形式,而这恰好是娜仁高娃扮演者幺红的专长。她在演唱这首作品的时候,并没有按照一般的抒情歌曲或者一首简单的情感意境来演唱;而是根据剧情内容,仔细感受女主人公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误

以为恋人舍楞已经死去的特殊场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生动细致的声音塑造。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要点分析著名歌唱家幺红在声音方面对娜仁高娃的形象塑造。

1、语气

在《情歌》的前奏音乐中,幺红就用她独特的哭腔拉开了整首歌曲悲伤的帷幕。紧接着,她用悲伤的语气唱出了整首歌的第一句“送哥送到太阳升,送哥送到星儿落”。略带哭腔的音色、缓慢的吐气以及低而深沉的歌唱音色都不知不觉的将观众带入了女主人公的悲痛中,让观众从一开始就记住了娜仁高娃的真诚和专情。而在第二句的演唱中幺红连续改变歌唱的语速以适应高娃急迫无奈的心境。从?叫声?开始渐快到?人儿吆?回原速,再到稍自由的?阿妹、阿妹、有话对你说?,这些细微的语气变化在大师幺红的处理下贴切的表现了女主人公强烈的感情诉求。随后的两段歌词都大量运用了排比句以及拟人化的比喻。在这个部分幺红深入角色,用舒缓的气息、平和的声调唱出了高娃内心深处对两人美好未来的陶醉,无论是草原、小河还是清波、牧马都不过是悲伤的衬托。直到最后一句?带给你唱也唱不完的快乐?将这种融合着期待、向往和无奈的悲伤表现的淋漓尽致,使一个纯真、深情、美丽的少女形象跃上银屏。

(二)、舞台表演方面

随着歌剧艺术在中国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直观的歌剧舞台效果有了更强烈的要求。这已经在无形中增加了演员表演的难度;而在整部歌剧中只出现了四位主要角色,也就意味着演唱者必须要通过这四位主角创造出舞台的无限感、表现出历史的沧桑感。这个表演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象的。再者,历史性大规模迁移的背景为《苍原》带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史诗性艺术风格。基于这一点,《苍原》在舞台上所呈现出的风格特点是苍凉、凝重和大气磅礴的;另外,歌剧对每一个乐章的舞台节奏和氛围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而总的原则是磨去生活细节的真实,在舞台上还原一种诗意化的现实生活,还要注重歌剧的整体感,创造形式美。因此,在《情歌》中娜仁高娃的形象塑造里舞台表演就显得至关重要。据我所知,演员的二度创作是使歌剧在舞台上呈现的重要手段。《情歌》中的娜仁高娃就是幺红通过自己独具特色的再创作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典范。直观上看,幺红的表演生动、细腻、简练,从始至终只用了一件道具----舍楞带血的战袍,就完成了对娜仁高娃在《情歌》这一幕的舞台形象塑造。这是她自我艺术造诣的深层体现,同时也有赖于她作为马背儿女的先天优势(幺红是满族)。因此,她的表演毫不矫揉造作,完全是自然的流露。音乐的一开始,轻柔的主旋律在冷寂、静谧的夜幕中响起,睡在石阶上的娜仁高娃缓缓起身、如梦初醒;眼神是略带悲伤的迷离。突然,她看到了摊在自己身边的带血的战袍,这才回过神来意识到恋人真的已经逝去。她下意识的迅速的捧起了恋人的战袍,生怕连着最后的遗物也会消失不见。在这个前奏部分的场景里,幺红只用了两个动作就将高娃失去恋人的剧情表达的清清楚楚,甚至连剧中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再看第一句的演唱中她依然保持了半跪的身体姿态,忧伤的眼神始终没有离开过双手紧紧抱着的战袍。但是,在唱到?太阳升?的时候她轻轻的抬起了头,眼神也暂时的离开了战袍,似乎在寻找晨曦中的希望;之后眼神又回到了战袍上,直到唱到?叫声远行的人儿吆?是目光才一直凝视着前方,似乎恋人并没有走远···这些细微的动作变化在她的表演下是如此的生动、自然。透过这一系列的舞台表演,一个美丽少女的悲伤、焦急、温柔等情绪和性格都直白的表现

在了观众的眼里。到了第二段的间奏处,为了表现高娃从悲痛中暂时走出来去回忆美好过去的场景,幺红捧着战袍缓缓的起身走下了台阶。这个简单的动作即暗示了高娃即将走出悲痛又迎合了第二段的演唱情绪。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演唱都选用了站姿,但是在美好的歌词意境中,她恰当的用略带喜悦的表情和充满希望的眼神表现出了娜仁高娃的温柔、善良和勇敢。事实上,这暂时的美好只是幻想,高娃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因此幺红在结尾处的舞台表演上恢复了歌曲刚开始的情绪,迷离的眼神、悲伤的情绪、哭泣的声音再次将观众带回了女主人公的悲痛中,使观众与剧中人物产生了更强烈的心理共鸣。从幺红的表演可以看出来,她非常善于利用道具并结合自身条件以及周围的环境来表现人物心理。剧情的发展、音乐的流动、舞台灯光的变化都是她塑造歌剧人物形象所要结合的重点。这种对艺术的严谨、细致是她能成功塑造歌剧人物形象的关键所在,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追求艺术的最高榜样。

作者简介:刘青,女,汉族,河南信阳人。为2014级音乐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

篇四: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演唱技巧与情感把握

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演唱技巧与情感把握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文化产业系 音乐表演专业

学号124212011053 蒋仙平 指导老师 王磊

【摘要】《不幸的人生》选自剧作家施光南的《伤逝》,《伤逝》这部作品对中国歌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部作品中主要通过西方格局的表达方式来描写我国底层人民的生活,《不幸的人生》通过抒情与戏剧的表达方式来抒发内在的感情。

【关键字】《不幸的人生》 ;演唱技巧 ; 情感把握

Aria "unfortunate life" singing skills and emotional

grasp

【Abstract】Unfortunately in Life was a part of Regret for the Past which was created by Shi Guangnan. Regret for the Past can be regarded as a milestone in Chinese’s opera history. This national China opera was displayed by the representation means same as that of western opera. It shows normal life of intellectuals under the old tradition society. Unfortunately in Life combined the lyricism and theatricality together, and conveys emotions like desolate and despair.

【Key words】 Unfortunately in Life; singing skills ; emotion assurance;

绪论

《不幸的人生》是歌剧《伤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而写作的,它选自歌剧《伤逝》,在《不幸的人生》中主要描写的是男女主人翁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女主公迷茫的生活现状,在歌剧演唱过程中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一、施光南与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简介

(一)施光南简介

施光南出生于1940年8月22日,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培养出的新一代作曲家,也被称为“时代歌手”。他出生在西南的重庆地区,青年时代进入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天津歌舞剧院工作。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剧《伤逝》等。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之后,他创作了《祝酒歌》,表达民众扬眉高歌的欢快心情,并且传遍华夏大地,他创作的歌曲拥有浓厚的民族韵味,深受大家喜爱。1990年5月,施光南先生因绝症逝世。虽然施光南去世的比较早,不过他的作品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二)歌剧《伤逝》剧情介绍

歌剧《伤逝》是施光南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时创作的。歌剧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主要以反对封建礼教为主题进行创作的,故事主要围绕两个青年知识分子君与涓生的爱情故事来进行。用倒叙的手法首先由男主人公涓生的归来拉开剧情,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他们向传统的封建礼教发起了抗争,子君不顾家人的反对,接受了涓生的爱情,然而在他们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时候,世俗的成见使他们遭到嘲讽,挚友也避开他们,工作被辞退, 夫妻感情产生了裂缝。两个人的感情出现问题,涓生认为他们的爱情在现实社会中是很难有美好结局的,因为他们要承受太多的压力,为了从这种生活中解脱出来。他违心的对子君说“我已经不爱你了”子君心死了,绝望了。最后以悲剧告终。和小说不一样的是,涓生对子君逝世后的悲伤情绪在歌剧中得到了保留,而且还为主人公设计了相应的心声,在歌剧中对男女主人公采用咏叹调的手法表达彼此感情,外加一些独白音乐使这种感情表达的更加详细,充分的利用了各声部的音域和不同的演唱形式,并且巧妙的运用“春、夏、秋、冬”的结构展示了涓生和子君爱情的开始、发展和破灭。其旋律优美动听,在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基础上,成功的塑造了爱情悲剧中的两个青年男女。

(三)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简介

《不幸的人生》描述的是《伤逝》中君在冬季感情生活的写照。《伤逝》中,子君和涓生的爱情到了冬季,承受了来自社会、生活的茫茫压力,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开始逐渐破裂,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男主人公涓生对子君说“我已经不爱你了!”并提出分手,独自离开寻找生活的出路。而对子君来说,这样的结局将她打入深渊,并逐步走向死亡。在《不幸的人生》中,子君感叹自己拥有的不幸人生,在承受了来自社会、家庭、爱情的压力后,她不知何去何从,于是选择了死亡。而子君自杀后,涓生沉浸在悲痛和悔恨中,后悔自己让子君独自承受巨大压力。这首歌剧的整体基调非常沉重,悲剧色彩强烈,情绪也比较激昂。

二、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演唱技巧与情感把握

(一)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演唱技巧

1.气息训练技巧成熟

《不幸的人生》整体速度为Andante,即中速稍慢。演唱时的情绪表达应该是低沉、绝望。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保持松弛的状态,用流畅的、均匀的气息演唱。歌曲中出现的大量的高音、三连音、大跨度音、同音、反复音等。在训练技巧上,演唱者可选择适当的练声曲来训练演唱技巧。气息上选择长吸慢呼,急吸,快吸等训练方法。以便在演唱时达到更好的表达

2.音乐的分句拿捏得当

在演唱时,还应该注意歌曲的自然乐句和自然段落,不能按照歌者的喜好避免随意延长或者把乐句唱断,尽量避免随意的停顿、随意的换气,这都会影响到乐句的完整性和原有的音韵美。B段的最终,歌词“寂寞、凄凉与怨恨都集中在那条路的尽头。” 从谱面上来看,虽然有很多的八分休止符,但是在演唱时,为了更好的表达,应保持乐句完整性的前提下技巧性的处理这些停顿,做到声断气不断,让演唱者的感情达到更好的表达。

3.咬字吐字清晰

想要把《不幸的人生》中的情绪完整而充分的表达出来,咬字吐字清晰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演唱曲子之前不断的朗诵歌词,有助于演唱时的发音咬字更加清晰。A段中,要唱好每个音,需强调字腹的共鸣,字头的力度和字尾的短促。在B段部分,在对“我的眼泪啊,滴滴洒在,自己掘下的坟茔。我的眼泪啊,滴滴洒在自己掘下的坟茔”进行演唱的过程中,由于首句采用的是十六分音符的方式,这就给人结构比较紧凑的感觉,所以演唱时咬字必须清楚,至于在第二句中,滴滴这两个字的表现就比较突出,要有十分强硬的感觉,表达内心的悔恨。B段结尾女主人公演唱道“是寂寞、凄凉和怨恨”,“恨”这个字是闭口母音,发音较为困难,所以更要注意咬字清晰,注意上颚的保持、盯紧字头,字腹部分在气息的支持下,源源不断向前推出。如果在闭口母音的过程中出现吐字不清的现象,就很可能造成吃字、倒字现象的出现,这样对作品所表达的感情也会有不利的影响。

4.声音色彩控制

在演唱时,还要注意把握咏叹调对声音色彩的控制。例如A段是在中低音区进入,节奏均衡的八分音符,和上行级进的旋律,这要求演唱者在均匀气息下,高度的声音控制,才能引起听者对子君悲痛、伤心、压抑的情绪。B段则表达三种情感,这要求演唱者用不同的声音力度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 以体现情绪的不断推进。从最初“别了幸福的回忆,少女的痴情”时,应该用干净,清亮,如一线游丝的音色,来表达出对往日的眷恋和回到现实时的无奈与沮丧。到“我将回去,哪里是我的归宿?”时应该用更加的短促,有力的声音,来表达出女主人公内心的渴望和一种决心,以及对未来的一个新的决定。“我将回去,哪里是我的路程?我将回去,我将回去?”表现她希望找到一条出路,但是被现实逼迫的无路可走时对命运的控诉,这段演唱要求演唱者感情充沛,能够充分表达子君的悲剧色彩,塑造她绝望、痛苦的特点。再现段中的声音则和A段和B段都不相同,它体现出子君从压抑到绝望。

(二)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情感表达

1.塑造正确的的音乐形象

在《不幸的人生》中,子君试图向封建社会的抗争,却又最终失败,她的爱人也离她而去,绝望之下,子君决定放弃,走向自我毁灭。演唱者在演唱时,一定要带入女主人公的情感和情绪,体会她悲凉无助的心境。所以在演唱中,演唱者不仅要带入自己,还要能够运用激情而高昂的嗓音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可以说,这首咏叹调是有很强戏剧性的,所以要注重把握好戏剧性和抒情的结合,此外,演唱者还要有圆润、柔美、有弹性的音色,能够灵活的传递情绪,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让人久久不能平静,为子君这个悲剧女子而感到惋惜。

2.对剧情和人物内心活动的分析与演唱时的情感表达

在演唱时,演唱者还应该注重对不同乐段中表达出的不同情感,与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相结合。比如,歌词在最初的时候是“又是一片安静,又是如此的寒冷,我的心啊,此刻感到是那么的痛。也许我是错的,我们不应该再在一起了,这求生的道路充满了无

奈。”表达了对现实的绝望跟无奈,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我的眼泪啊,滴滴洒在自己掘下的坟茔。”表达自己为过去爱情的一种代价,为自己的盲目的爱情买单。“我将回去...我将回去...我将回去...”三个的我将回去表达了子君的一种决心,以及之后父亲的威严,路人的嘲讽。清晰的了解歌剧的情节发展,熟悉哪个乐句表达冲突,或者表达绝望的思想感情。属于什么样的感情基调,想塑造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这都是演唱者需要好好分析准备的内容,在把握剧情的基础上,深刻了解人物内涵,然后运用声音的色彩变化和歌唱速度来传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以及情绪上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完整的描绘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且完美的将其呈现出来。

三、结论

这篇文章分别对歌剧《》与歌曲《》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在演唱过程中所需要抓住的重点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对女主人公子君的内心复杂情感和人物性格方面有一个更加细致的了解,传达出其哀怨、悔恨并且最终决定放弃、走向自我毁灭的绝望情绪。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与探讨,能够增加对民族歌剧,特别是民族歌剧中的咏叹调的了解,也能提高演唱咏叹调作品时的情感表达,增强与听众的共鸣。完美的诠释这部作品。 参考文献

[1] 龙文莉.歌剧《伤逝》中《不幸的人生》的演唱技巧[J].艺术空间,2010.

[2] 王燕.浅析歌剧《伤逝》中子君咏叹调的音乐特点及演唱风格[J].时代文学(下半

月),2009 年第 9期.

[3] 刘倩.论中国歌剧与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差异——以歌剧咏叹调《不幸的人生》和

艺术歌曲《故园恋》为例[J].沈阳大学学报,2011,23(3):108-110.

[4] 田昊.浅谈《不幸的人生》的演唱处理[J].黄河之声,2012年第15期.

[5] 沈颖.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演唱与分析[J].理论学术,2010.

[6] 苏艳丽.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演唱风格及演唱技巧的比较与探究,2007.

[7] 潘龙瑞.谈艺术歌唱中的情感表现[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25(4):146~147.

[8] 李力.论民族歌剧中演唱技巧与形象塑造的关系[J].菏泽师专学报,2001,23

(3):92~93.

[9] 乔爱玲.谈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情感[J].人民音乐,2003,(9):56~57.

篇五:四季咏叹调

四季咏叹调

当迎春花迎风倾吐妖娆的芬芳,万物复苏;当炙热的阳光打在无聊的大地,万籁俱寂;当丰收的金浪越过人群飞向粮仓,五谷丰登;当漫天飞舞的雪花如入乱林风华尽露,一切又从头再来,四季的轮回生生不灭。我与四季有着不解之缘。

春天,沿着河岸,听流水潺潺,小鸟欢啼,看百花争艳,香蕊欢舞,杨柳的婀娜果然名不虚传,万条垂下碧丝绦,微风轻抚,柳枝划过湖影,留下点点涟漪,远处苍山披翠,蓝天一碧如洗,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温馨可人。春天是什么?春天是朱自清笔下蓬勃的生命,是席慕容笔下的婉约少女,更是我心中的天堂。

灿烂的夏。夏天是什么样子?梁衡说,夏是迸发无限活力的季节,是汗水与奋斗的象征,是热火朝天的激情,钱钟书说,夏是难得的安宁,午后闻蝉噪,夜过乘凉风,好不惬意。朱自清说,夏季是淡淡的荷花香,荷塘月色,沁人心脾。没有体验过就不敢胡说,我印象中的夏季,是与祖母在葡萄藤下度过的,我缠着祖母讲故事。在扇叶的摇动中,我陪着祖母的故事,度过整个夏季,仅此而已。

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眼中的秋季正是寄情的绝景。落叶归根,迈过千年古树,满地枯叶残陈,实在可悲。但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季又是丰登之际,每个人脸上都载着笑容,麻袋里盛放着沉甸甸的喜悦,夏季的奋斗迎来秋季的丰收,犹如挫折的人生,迎来终究的辉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夏景最让人陶醉,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秋风不解离人意,残叶逐风与客去。这就是我眼中的秋天。

愿雪花如樱花般浪漫,走在冬天的原野里,四下无人,白皑皑一片。沉寂的像一张毫无生机的白纸。雪已经住了,但冬天还在继续,孩子们不知从哪里冒出来,赋予这一张白纸缤纷的生命: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一串串欢声掷到雪层,连雪层都要化掉了。雪之景不同于秋之景,冬天的主角往往不是冬天本身,而是雪花,腊梅,青松之类。这些生命,掩盖了冬天的华丽,却也铸造了冬天的唯美。雪之精灵的飞舞,为冬季带来欢乐与来年的希望,腊梅青松的搏霜斗冷,为冬天谱写了壮丽的诗篇。认真的雪飞个不停……

当游历过四季,却发现自己仍站在原点,原来正是四季的循环构成了人生,可人生并未因四季的轮回而终止。人生还在继续,我与四季的缘分依然未完待续。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