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看军事天地有感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8 05:25:50 体裁作文
看军事天地有感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看《三十六计》有感

看《三十六计》电视剧有感

“战国时期,世外奇人鬼谷子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孙膑,另一个是庞涓。庞涓先于孙膑出山,鬼谷子将失传的《孙子兵法》独传于孙膑。庞涓率魏国大军在方城与楚国军队相持不下。孙膑引用《孙子兵法》献“上屋抽梯”之计,庞涓大败楚军。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笑里藏刀”栽赃孙膑,孙膑被处以膑型。庞涓的谋士公孙阅为得到美女钟离秋,把庞涓阴谋告诉了孙膑。孙膑“假癫不痴”,将抄录的兵法全部烧毁。钟离秋盼望孙膑不是真疯,向孙膑倾吐真情,孙膑仍疯癫不已,暗中监视孙膑的宠涓因此信以为真。钟离秋的姐姐钟离春得知孙膑装疯的真情后只身来到孙膑的家乡齐国,请求齐国大将军田忌解救孙膑。田忌派门客禽滑前往魏国,孙膑在禽滑的帮助下,“金蝉脱壳”逃离魏国……”

三十六计有的用于政治中,有的用于军事中,有的用于其它的情境中;而孙膑与钟离姐妹的情感却始终贯穿在各集、各计中。结局部分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庞涓被乱箭射中,而后自杀;公孙阅被困,撞死于宫中大柱子;禽滑明知去韩国凶多吉少,却在向钟离春说明一切后,葬送在韩国;钟离春却变成了真王后;

钟离秋成了寡妇……

孙膑会怎样选择呢?

篇二:作文教学有感

作文教学有感

作文教学,对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来说一直是个难点,平时我们也没有时间很好的研究,大部分时间都拿去探讨阅读课的教学,至于作文不知道究竟该怎样上。

目前,作文教学摆在我们面前的现状有:语文教材中作文内容的编排体系并不理想,作文教学的目标、过程都很不清晰,尤其在教学指导等操作性层面几乎一片空白。新教材的每一次习作安排,内容和要求都很宽泛,如教材里的提示语大都是:可以写什么,可以写什么,可以写什么??即学生想到的都可以写,而习作的具体要求却很模糊,基本上没有。其次,学校老师又缺乏必要的研究时间和精力,平日的教学大都关注阅读教学,对习作教学的研究普遍忽视,常见的是教师根据教材粗略的讲下要求,然后就开始让学生动笔写。更有的教师干脆布置个题目就让学生回去写。这种做法其实就像鲁迅先生所讲的让学生“在黑胡同中摸索”。我们不否认少数具有“在黑胡同中摸索”天赋的学生却能从中摸出一些道理来,但要绝大多数学生都通过这样的黑胡同摸出新天地,是不可能的。就拿多数班级来讲,会写作文的、能写出精彩作文的孩子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拼凑而成、基本合格,真是“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其三是作文批改最费时,也是语文老师最头痛的事。如果改起来有几本像样的作文还好,否则,真觉得自己的劳动一点都不值。因为没有几本出色的作文,又由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是等到下次作文时象征性的选择几篇好的文章讲评几下,就滑入到下一篇习作的教学??这样

使得少数写得好的学生受到表扬会由此而得益,但大多数学生只能“顺其自然(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看军事天地有感作文)”了。

其实,真正了解教学及教育动态的老师都应该明白: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一个领域,尤其是三年级的习作,学生习作刚起步,是习作教学最难把握的年段。一方面,这个年段要开始进行正式的习作训练,应该提出指向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开展入轨入格的严格训练。可教材的指向却常常是宽泛得难以把握,有时教材要求的是写一个片段或一段话,可考试起来却是一篇文章??另一方面,对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又要保护他们稚嫩的学习动机,要求不能过高。如何处理好这些 关系,就需要我们潜心研讨。

看了相关书籍以后,我发现:从作文教学的过程来看,一次完整的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阶段是产生作文的思想情感内容,使学生将生活中的各种经历、感受体验以产生式的思维方式显性化。(即作前指导。包括审题、明确要求、选材、构思几方面的问题)第二阶段是作文的构思、起草,即将产生的思想情感内容通过构思计划,形成有序的作文思路,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即课堂写作);第三阶段是修改与发表、誊写。这是学生主体重新思考、思维重新转换的反思性过程。而第三个过程往往被我们给忽视了,总以为修改是老师的事,教师们最重视的是作前指导,往往在这一环节花的时间最多,这也就是作文之所以进步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我们往常的做法是:作文教学也分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基

本上是作前指导。(须不知这样做是花时而没有成效的)第二课时则是学生动笔写,待学生完成后提醒学生自行修改。至于怎样修改,无非就是将句子修改通顺、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有无不妥等方面的修改。(这只是最浅层次的修改)然后要求学生誊写完后上交老师批阅。最后在第二次作文时做一个简单的讲评。

作文教学的两课时怎样划分教学任务呢?第一课时:明确本次习作目标和要求,做好审题、选材、构思的指导。上述指导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尽量在15分钟时间内解决,然后花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第二课时:习作讲评和修改。在具体的教学指导中,无论是讲评还是修改,都要紧扣本次习作的目标和要求。

现具体谈怎样做好作文教学的三步骤。

第一步:作前指导。

在指导前,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起点制定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的安排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不能照搬教材中的要求,目标的陈述一定要清楚,这是备好课的前提;二是目标的制定必须明确,可检测,用词不能模糊。

作前指导应能激起学生写作兴趣。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要使学生产生好的情绪,打破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平静状态,引起兴奋,调动潜在的需求,激发其写作的内动力,促其乐于写作。这就要求在指导时要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根据自己的作文内容自拟合适的题目。

作前指导主要解决的是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等问题。这就涉及到审题、选材和构思等问题,至于表达方法的指导,不是作文课能解决的。

作前指导是否需要范文,如何正确使用范文?这里介绍一方法:为了在15~20分钟内完成作前指导,所引用的范文就不能随便,过长过于生僻都不可取。为了节省时间尽量使用本教材本单元的课文,可将课文修改成正反两个案例,让学生通过比较,让其明白怎样做才叫恰如其分,交代清楚了。这叫样例教学法。(案例要短,而且要典型、生活化一些。)

第二阶段:学生将自己的思路形成文,动笔写习作。

学生写作之前,教师应明确给他们一个时间概念,如20分钟写完习作。学生习作之时,教师千万不要喋喋不休,更不要催学生快写。在其间,教师也不应坐视不管,而是应巡视观察,发现问题要轻声进行个别辅导。

第三阶段:习作讲评和修改。

在学生写作时,教师巡视学生作文,为习作讲评选择典型材料。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习作讲评尤为重要。因为你在讲评时,实际上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作文。

作文教学中,评价与修改的基本步骤如下:

1、根据表达目的进行作文内容方面的修改。看学生习作有没有具体事例,检验事例与所讲的要求是否相符。

2、根据本次习作要求进行结构方面的修改。关注所写内容是否

切题,所写事例是否具体。

3、言语表达方面的修改,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等。修改之后誊写成文。(这是每次习作都要涉及的共性问题。)

在评价与修改环节可围绕以上几方面设计表格来评价。其次,学生的作文能否出彩,主要靠评价与修改。通过评、改,可以改变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思想贫乏、缺少真情实感等毛病。

篇三:观《百团大战》有感

观《百团大战》有感

——缅怀先烈,展望未来

轰隆轰隆,战火轰鸣,中华大地硝烟滚滚,横尸遍野,一片狼藉。在这狼烟四起的战场上,一场电影——《百团大战》拉开了序幕。

在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今天,我们在校园内观看了《百团大战》这部电影。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拔掉了敌人靠近根据地的碉堡、据点,炸毁了铁路、桥梁、公路,使日军的交通线瘫痪,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随着二战的战火蔓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在欧洲战场上,纳粹军队节节胜利,所向披靡,铁蹄踏过之处,血流成河,号称世界列强之一的法国投降。亚洲战场上,一直支持中国的苏联为自保而停火,嚣张了日德的气焰,不断在他国的土地上随意掠夺,世界宣告危机。在日军的魔爪下,我国国土不断沦陷,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亡国灭种的情绪不断蔓延。在这千钧一发,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率领着八路军、新四军挺身而出,要打破亡国和投降的论调,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注入希望,要向侵犯中国的日军打下当头一棒。

法国投降,我们不惧;苏联停火,我们顶上。无论如何决不能让法西斯的脚步永远地压在中华人民的脊梁之上!面对日军实施的杀光抢光烧光政策,彭德怀发出了“要想种族不灭,唯有抵抗到底”的呐喊。彭德怀老总和左权将军带领着爱国将士,为粉碎敌人的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挖铁路,扎桥梁,攻车站,拿矿山,中华人民把心中的怒火转化为牺牲的父老乡亲和革命战友复仇的炮火。驱逐日寇,抗战到底,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八路军用百团大战的特殊方式向世界郑重宣告着:无论如何压迫,无论何时何刻,中国和中国人民是绝对不会投降的。

但是日寇却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将这场战争进行的异常惨烈,虽功绩卓越杀敌两万多人,但是我军却也伤亡近两万。这是用中国人民的鲜血换来的悲壮胜利。

在影片中,中国人民之间的感情,却也让我久久无法忘怀。当中国与日寇的列车相撞时,列车中传出这样的声音“要跳我们一起跳”,看到这里压抑了许久的泪水终于随着浓浓的爱国情与感动喷薄而出。当解放军与新四军凯旋而归时,百姓亲手送上自己缝制的鞋垫与各种充满爱的礼物,送礼物的老妇人虽早已年过半百,但沧桑的脸面上,仍笑颜如花,青年战士以最真诚的笑容面向父老乡亲。一幕幕,在狼烟满地的战场上是那么动人心弦。

百团大战伤敌一百自损八千的胜利,使我想到了2015年9月3日的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大阅兵,70周年过去了,中国从东亚病夫一举变成了世界强国,大阅兵上中国人民解放军铿锵的步伐,挺直的胸膛,向外国嘉宾,向世界昭示着中国站起来了!习近平总书记向着全世界发表讲话,宣告中国的立场:“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百团大战的烟火虽早已蔓延过去几十年,但他所遗留的震撼仍长留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甚至是日寇的心中,这是历史无法磨灭的丰功伟绩,邪不胜正的道理亘古不变,得正义者得胜利,胜利永远站在正义的这一边。虽然现在我们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着战火的硝烟,但古老的中国在近代以来在售的屈辱不能忘却,必须永远铭记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里,激励我们卧薪尝胆,完成更加艰巨的任务——用我们的双手将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发射卫星,要登上月球,要去探求未知的世界,我们何不把握好青春的美好时光,用激情去点燃希望之火,用汗水浇灌成功之花,把老一辈人未完成的心愿在今日实现,我们现在的战场便是知识的海洋,我们所拼搏的便是知识的力量。努力学习吧,勇于实践吧,航模比赛便为我们中学生提供了一个遨游宇宙,领先世界的实践机会,让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拼搏,去强国,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

肥城市桃都中学 初三五班 张美荷

篇四:观阿甘正传有感

观阿甘正传有感

这天,我观看了期待已久的一部励志大片——阿甘正传。

整部片子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福雷斯·甘的人。他一出生就是一个小儿麻痹症的患者,平时都必须要戴着铁支架才能走路。他的智商只有七十五,刚到学校报名的时候,校长都不想接收他,建议他去上特殊学校。后来还是他的妈妈坚持把他送进了这所学校。阿甘在学校里认识了一个姑娘,名叫珍妮,他们是最好的朋友,每天都形影不离。有一天,阿甘在路上走着,几个同学过来欺负他,向他扔石头,珍妮急忙叫到:“阿甘,快跑!”他奋力地爬了起来,努力地向前奔跑起来。一开始,他跑得很慢,渐渐地越来越快,慢慢地挣脱了铁支架的束缚。从此,阿甘开始了他的跑步生涯。 阿甘跑得越来越快,被破格录取为橄榄球队员,大学毕业后又加入了军队,后来又从军人变成了乒乓球员,1971年,他与他的队友们一起代表美国参加了中美两国乒乓球友谊赛,这一场比赛推动了中美两国的外交恢复。退役后,他买了一艘捕虾船,成为了一名船长……他的一生充满了奇迹。

这部影片中令我最感动的一句话是:“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人生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一步一步去探索,去发现。

从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阿甘的那种努力与付出,我还看到了他那种每次都朝着一个目标一点一点进步,慢慢获得成功的精神。我觉得阿甘很了不起,他虽然先天有缺陷,但是他获得的成功却是很多正常人一生也无法做到的,所以,大家都要向阿甘学习。

篇五:读后感评析

读读《登山》这篇文章,找出列宁为什么要走险路的原因,想想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登山

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一个叫普罗宁的小地方。

普罗宁四周都是巍峨的高山。一天早晨,列宁请波兰革命者巴果茨基作向导,上山顶去看日出,但是出发晚了点儿。

“有没有到山顶的近路呢?”列宁问巴果茨基。

“有是有。就是??”

“什么?”

“路太窄,又太危险,要经过深渊边上。”

“您走过这条小路吗?”

“走过几次??”

“我们就走那条小路吧!”

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小路跟前。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您看看,是这样的路。”巴果茨基说,“您不能从这儿过。”

“那么您呢?您能过去吗?”列宁问。

“当然能。不信,我走给您看看。”

巴果茨基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

走过了最险的地方,巴果茨基轻轻地舒了口气,才回过头来看列宁。这一看,吓得他险些掉进深渊。

列宁跟在他后边,就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他知道列宁头昏目眩了。 “往回走!”巴果茨基大声喊。

列宁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他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过了这段危险的小路。

他们登上山顶,一股柔和的阳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雾。远处蔚蓝色的湖水开始反射出耀眼的亮光。

山顶上的雪刹那间变成了粉红色,树丛和草地上的露珠儿也开始闪烁着光芒。好像有谁在指挥似的,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了起来。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他们开始往回走。

“回去不用着急了,”巴果茨基说,“我们不必走那条险路了。”

“可是我,”列宁说,“我打算仍旧走那条小路。”

“为什么?”

“很愿意解释一下,但是必须在走过那条小路之后才行。”

于是,他们又来到靠近深渊的那条小路。

“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巴果茨基也顺利地走了过来。列宁握着他的手,说:“感谢您陪伴我,这次野游非常有趣。”

“现在请您告诉我吧,”巴果茨基说,“您为什么还要走这条危险的小路?” “就是因为我害怕它。”列宁说,“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意志顽强,山岳可搬

——读《登山》有感

《登山》这篇文章写的是革命导师列宁同志的一个真实故事。我一口气读完了它,从中得到许多教益。

这篇文章记叙了俄国十月革命前的一天早晨,列宁同志为了看日出,和巴果茨基一道,有意选择一条崎岖、陡峭、充满危险的小路上山;在下山时,列宁又坚持仍从原路回来,目的是有意创造机会,来锻炼顽强意志和勇敢精神。 作者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要时刻注意锻炼自己的意志。意志顽强,山岳可搬。在前进的道路上,只有意志坚强,勇于战胜困难、坚持到底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意志顽强,山岳可搬”,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你看,三分之二高位截瘫的海迪姐姐,在轮椅这个小天地里奋斗,要想取得成功,比

正常人不知要多付出多少倍的代价,何等的困难啊!然而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向困难屈服。她没因水深不过河,没因有困难不进取。她坚信没有爬不上的山,没有过不去的河。面对重重困难勇往直前、高歌猛进。自学完了中学的课程,刻苦自修外语,翻译了30万字的外国文学名著。毅力惊人的海迪姐姐不就是靠着坚强的意志,奋斗不懈,一步步登上了成功的高山吗?

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困难,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却是一笔财富。” 是呀,如果一个人屈服于命运,屈服于困难,那么他只能是个弱者。但是,如果面对困难,意志坚强,顽强奋斗,刻苦努力,那他就会是一个生活中的强人。 列宁同志面对“令人望而生畏的危险小路”这一艰难困苦,硬是靠着自己顽强的毅力才攀上成功顶峰的。

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经过了一番艰苦磨炼,从艰难困苦中崛起的。《孙子兵法》的作者、著名军事家孙膑,自学成才的大数学家华罗庚,举世闻名的“镭”的母亲居里夫人,大发明家爱迪生,不都是这样的吗?人的一生总会碰上一些困难和挫折,谁没有过软弱、害怕的时候呢?人民的钢铁战士保尔想到过自杀,就连鲁迅先生也曾徘徊过??然而,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奋斗的道路,以惊人的毅力,勇敢顽强的精神,经过坚韧不拔的奋斗,获得了成功。

伏案沉思,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那是前不久的一天下午,我们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爬南山的鹞鹰嘴。开始,我还爬得挺有劲,屈指行程未半,就累得头晕气喘。看到无尽头的陡坡,心里想打退堂鼓。刘芳一边奋力往上攀登,一边问我:“怎么,不

上了?”“唉,累死人了。”“这有什么!”她边爬边哼:“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想,你能“万水千山只等闲”,难道我不能来个“五岭透迄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么?一咬牙,拿出勇气,壮起胆子,一鼓作气往上爬,虽大汗直流,粗气直喘,但我终于爬上山顶,领略到山城的美丽风光。现在回想起来,这不正说明了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勇于战胜困难,就会取得成功这一道理吗?

朋友,当作遇到困难时,就请用列宁同志的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吧:“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请记住:意志顽强,山岳可搬!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