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马石山十勇士观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8 07:24:31 作文素材
马石山十勇士观后感作文素材

篇一:观《马石山十勇士》后感

观《马石山十勇士》后感

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我单位组织了集体观看红色电影《马石山十勇士》。影片讲述了九名性格各异的战士在其班长王殿元的带领下帮助马石山的乡亲们突击日军的重重包围的故事。

王殿元,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七连二排六班班长、共产党员。抗日战争时期,为掩护被日本侵略军包围的2000多名群众转移,王殿元带领全班9名战士,与数十倍于己的日伪军进行了几个小时的惨烈搏斗,全部壮烈牺牲。

1942年11月23日,日本侵略军驻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指挥日伪军两万多人,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拉网式的大“扫荡”,八路军主力部队成功突围!来自莱阳、海阳、文登、牟平、栖霞、福山等地的几千名群众,也被敌人网进了包围圈,围困在马石山等地。地方干群紧急转移 ……

其实,在这场反“扫荡”战斗中为掩护群众而牺牲的何止“十勇士”,那个夜晚和十勇士同样壮烈的是数百勇士! 在马石山南麓战斗的胶东行署公安局警卫连指导员也叫王殿元,他带领三排16名战士连夜救援千余名群众脱险,天亮后被日军包围,血战至中午,16名战士全部牺牲。王殿元负伤倒地,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枕在头下,用右手扣住拉弦,与冲上来的日军同归于尽。为解救被敌人追赶至半岛最东端

的群众,东海独立团二连一排和日军战斗至弹尽粮绝,剩下的7名战士宁死不屈,怀抱枪支跳入了大海。

这是一个无比悲壮的夜晚:八路军救出了被围的6000多名乡亲,五六百指战员为此献出了生命。

这是怎样的一支军队?青山遗骨可以作证,那个夜晚可以作证,抗战的全部历史可以作证:他们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是世界上少有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他们用最差的武器打败了最强的敌军,他们的勇气和力量来自人民,来自他们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有了这样一支人民的军队,我们伟大的民族就能够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结论,印证着历史,也昭示着未来。

看过电影后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影片真实再现了先烈们战斗牺牲的壮烈场面。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他们!用他们伟大的精神时刻激励我们,让我们不要忘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篇二:观《马石山十勇士》有感

观《马石山十勇士》有感

在暑假期间,我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红色电影——《马石山十勇士》。影片讲述了九名性格各异的战士在其班长王殿元的带领下,帮助马石山的乡亲们突出重围的故事。七名战士先后身亡,三名战士被逼至尽头,但他们视死如归,藐视敌人,纵身跳下悬崖。这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一股充满中国人的正义的味道。同时也为十位勇士的牺牲感到难过。

影片中有一人虽不时十位勇士之一,镜头也不过几个,但我记住他了。他叫冯源书,只是一个被鬼子强迫做翻译的马石山的青年人而已。他将自己所知道的情报告诉了王殿元。面对村里人的愤怒与不解,甚至还要打死这个“汉奸”。冯源书跪下来由衷地说道:“乡亲们,俺不想看到你们受到伤害,俺也是中国人哪!”最后,冯源书为了帮助王殿元而倒在了罪恶的枪口下??冯源书的爱国精神,说不定我们这些后生也不具备的。

不仅如此,看完此片,我也为自己而感到羞耻,革命先烈用热血与生命铸就了我们今天的生活。而我,却是如此不争气,整天贪婪地“吃”着前人给我的“苹果”,我错了,彻彻底底地错了,“或许我该为祖国做点什么”我这样想着。所以,我必须更加努力地学习,为祖国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浦东新区川沙中学华夏西校六年级:朱晨杰

篇三: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在乳山正式启用

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在乳山正式启用

以“马石山十勇士”为主题的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在修缮改陈后,于15日正式启用。

自2013年8月以来,乳山市先后投资5000万元对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修缮改陈,整个布展面积由原来的330余平方米增加到2900余平方米,由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乳山革命纪念馆和宣传教育中心组成。展馆采用现代化设计和科技手段陈列和展示历史及革命人物事迹,并规划了兵工厂、印钞厂等实景展,多角度地展示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的历史内涵。

为搜集十勇士相关史料,工作人员历时两年、先后走访10余省市、行程数十万公里,查找增加相关革命历史资料20余件,新收集与胶东革命历史有关的文物及资料200多件。同时对烈士事迹展、纪念碑、英烈录、烈士陵等重新设计布置,

“改陈后,布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翔实,立足乳山,外延胶东,是承载胶东抗战精神的重要载体。”全程参与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布展的原乳山市党史市志办主任高玉山说。 1942年冬,日伪军集中两万余兵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合围式大扫荡,妄图消灭胶东中共党政军机关和主力部队,并在乳山马石山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正当数千名群众身陷绝境时,八路军战士王殿元、赵亭茂、王文礼、李贵、杨德培、李武斋、宫子藩以及三名无名烈士,与数十倍于己的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四进四出敌人包围圈,分批掩护千余名百姓突围,最后血染马石山,全部牺牲,被人们誉为“马石山十勇士”。

“马石山十勇士”英雄群体与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东北抗联投江八女、谢晋元等800壮士一起被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为中国五大著名抗战英雄群体。

“历史不能忘记,英雄更需铭记。留存红色记忆、传承红色革命精神,这是凝练区域精神品格、留住‘城市之魂’的需要。”乳山市委书记高书良表示,“革命先辈展现出来的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的精神,是干部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不但可以激励大家把对革命精神的敬仰之情转换为推动乳山跨越发展的工作动力,而且还有助于深挖乳山红色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

篇四: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在乳山正式启用(4)

马石山十勇士观后感

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在乳山正式启用

以“马石山十勇士”为主题的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在修缮改陈后,于15日正式启用。 自2013年8月以来,乳山市先后投资5000万元对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修缮改陈,整个布展面积由原来的330余平方米增加到2900余平方米,由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乳山革命纪念馆和宣传教育中心组成。展馆采用现代化设计和科技手段陈列和展示历史及革命人物事迹,并规划了兵工厂、印钞厂等实景展,多角度地展示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的历史内涵。

为搜集十勇士相关史料,工作人员历时两年、先后走访10余省市、行程数十万公里,查找增加相关革命历史资料20余件,新收集与胶东革命历史有关的文物及资料200多件。同时对烈士事迹展、纪念碑、英烈录、烈士陵等重新设计布置,

“改陈后,布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翔实,立足乳山,外延胶东,是承载胶东抗战精神的重要载体。”全程参与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布展的原乳山市党史市志办主任高玉山说。1942年冬,日伪军集中两万余兵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合围式大扫荡,妄图消灭胶东中共党政军机关和主力部队,并在乳山马石山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正当数千名群众身陷绝境时,八路军战士王殿元、赵亭茂、王文礼、李贵、杨德培、李武斋、宫子藩以及三名无名烈士,与数十倍于己的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四进四出敌人包围圈,分批掩护千余名百姓突围,最后血染马石山,全部牺牲,被人们誉为“马石山十勇士”。

“马石山十勇士”英雄群体与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东北抗联投江八女、谢晋元等800壮士一起被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为中国五大著名抗战英雄群体。

“历史不能忘记,英雄更需铭记。留存红色记忆、传承红色革命精神,这是凝练区域精神品格、留住‘城市之魂’的需要。”乳山市委书记高书良表示,“革命先辈展现出来的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的精神,是干部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不但可以激励大家把对革命精神的敬仰之情转换为推动乳山跨越发展的工作动力,而且还有助于深挖乳山红色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

篇五:历史课没提到抗日中国军的那些事儿

那些事儿之一 没钱救济灾民,有钱给伪军发军饷 没钱救济灾民,我来替“人类救星”蒋委员长表表他诸多雄奇的功绩。 第一功,伟大的国际主义功绩——为剿灭共军,蒋委员长宁可不救济灾民, 也要把用苛捐杂税从民众身上刮来的钱给伪军发军饷, 以协助日军剿灭八路的大 业。 请告诉我,根据地被伪军屠杀的民众,国统区被饿死的灾民.应该如何感谢 这样的“民族救星”蒋委员长呢?贴资料台湾史学家刘熙民,曾考证作《抗战时期关内伪军的财源》,此文收录于民 国 87 年 11 月 27 日至 28 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召开之 “财政与近代历史” 研究会论文集。 《抗战时期关内伪军的财源》一文列该论文集第 13 篇。文中将抗战时期伪 军财源分为三类,即伪政权提供,日军提供和自行筹措。和平救国军第六方面军 孙殿英未投伪前,除了国府正式提供的饷项外,还从事贩毒、赌博、抢劫、伪造 国府河北省银行钞票来取得经费, 他又利用偷盗东陵乾隆与慈禧墓所取得的名贵 宝物,借机笼络国府权贵与购买军火,其中以贩毒所得最是丰厚。孙在华北自制 的“殿鹰牌”鸦片烟,并由天津青帮管道认识上海青帮首领黄金荣,赠送市价二 十万元的烟土给黄,从而透过黄将鸦片烟打入上海市场。孙投伪后,除了得到汪 政权的给养外,国府仍按时发给养,他也继续贩毒。例如孙殿英名义上的上司庞 炳勋,被日军俘获时,就是为了购买孙殿英特制的毒品,被以投伪的孙设计协同 日军逮捕的。 《冈村宁次回忆录》 这些将领可以说对蒋介石不够忠诚,但对国家民族倒有相当诚意。他们到北 京或在当地初次见到我时就说: “我们不是投敌叛国的人,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叛 逆,我们是想和日军一起消灭他们的。我们至今仍在接受重庆的军饷。如果贵军 要与中央军作战,我们不能协助。这点能谅解。” 1944 年 3 月 22 日,我在北京宴请了全部降将:庞炳勋、孙殿英、孙良诚、 张岚峰、杜锡钧、李守信、吴化文、胡毓坤、荣子恒等,并进行了恳谈。当他们 得知不久将发动进攻时, 仍表示碍难参加对中央军作战, 而愿协助维持地方治安, 并向我介绍了河南西部的民情。 转引的岗村宁次回忆录一段,见于 327 页到 328 页,第 17 投降的将领引 刘熙民论文的内容,见于论文集,619-620 页。后文还提到几个领取国府经费 的伪军将领和南京政府高官。 在华伪军建制中 62%左右是原国民革命军部队,换句话来说,是国民党向 日本“提供”的,其余则为地方土匪、招募等。部分伪军驻扎在城市负责占领区 政权维护, 绝大部分的伪军则被调往华北地区进行 “扫荡”

“治安强化作战” 或者 , 其中不少伪军参与了在华北地区对平民的大屠杀活动。 在日本防卫厅编撰的《华北治安战》下册第 23 页中有国军汇同日军联手清 剿共军的记载,请看以下: 第二期作战(2 月 17 日—28 日)(注:1942 年)师团从 17 日以后,撤 回分散部署的部队,以一部兵力转向沁水,主力则一面扫荡,一面南下,对马壁 村(沁水东北 10 公里)附近之敌进行了剿灭战。在 21 日夜间,从沁水、浮山、 府城镇一线,缩小包围圈,随后进行扫荡,取得了很大战果。在此次作战中,山 西军第六十一军(军长梁培黄)以其主力,作为我方友军参加了战斗,此点值得 注意。 这是出现在日本文献中记载的:日、国军队携手剿灭共军的记述。 1942 年中原大饥荒:仅河南一省就饿死 300 万人。1942 年,“水旱蝗汤”四 大灾害轮番袭击中原地区的 110 个县, 1000 万众的河南省, 300 万人饿死, 有 另有 300 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天冷手僵从 车顶上摔下来)轧而死者无数。妇女售价累跌至平时的十分之一,壮丁售价 只 及过去的三分之一。 1943 年广东大饥荒,300 万人冻饿而亡。 1945 年东北及湖南﹑河南﹑江西﹑山东﹑浙江﹑福建﹑山西﹑广东﹑安徽 ﹑广西等省灾民达一千九百万人。 1944 年夏,豫南久旱无雨,河流干枯,田园龟裂。群众到处寻找水源,挖 渠掘井,仍不能栽上秧苗。可是国民党第五战区豫鄂边游击总指挥部,仍在桐柏 山区增派苛捐杂税。溃退到桐柏山区的国民党军队更是抓丁拉夫、摊派钱粮,敲 榨勒索,逼得豫南、鄂北人民喘不过气来。官逼民反,7 月 21 日,桐柏山南的 四十里冲,有一个叫王川的小学教师组织了七干余农民,攻入驻扎在豫鄂边天河 口的国民党第五战区豫鄂边游击总指挥部。总部的特务连、工兵连、机枪连和第 一大队全部被缴械。总指挥何章海被暴动的民众活捉,作恶多端的主任副官何望 等十多名官兵被民众当场处决。 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闻知豫南发生民变后,立即命令第六十九军第二十 八师前往镇压,第二十八师在桐柏山区大肆屠杀民众。天河口一带,凡在十岁以 上的男女, 均不能幸免, 被杀害的民众达五千余人。 被烧、 被抢的人家不计其数。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制造的镇压民众的最大惨案。但是,不畏强暴的 豫南部北人民效没有被国民党军军队的屠杀所吓倒,他们埋葬了乡亲的尸体,开 始了新的反抗斗争。七月底豫南数万民众不约而同,群起反抗将国民党第二十八 师全部缴械,杀死该师师长,组织起了豫南农民救国军,他们以“反对军队勒

派 壮丁,反对不抗日的军队”为号召,活动于四望乡、吴家大店、汪溪店、天河口、 应家店一带,开展抗日救国、保境安民的斗争。之二 正面战场平民伤亡是敌后战场 3 倍继续替“人类救星”蒋委员长表表他诸多雄奇的功绩。 做为正面战场的领导人,有后方的正面战场平民伤亡竟是被日伪军包围的敌 后战场的 3 倍。 正面战场损失民众 1500 万,敌后战场损失民众 600 万,正面战场平民伤 亡是敌后战场 3 倍,而解放区,国统区人口都是一亿.解放区组织群众疏散,坚 壁清野是日常工作,往来电文,各种史料和回忆录很多都讲这类工作,反观国统 区,仅有疏散设备,财富,民众基本是任其自生自灭。 贴一下我找到的一些掩护群众而牺牲的八路军烈士资料马定夫马定夫,1915 年生,山西榆社人。学生时代就积极追求进步,探索革命真 理,并写下了“愿将浩气弥天地,不让金钱累子孙”的豪言壮语。1935 年考入 北京镜湖高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积极投身反帝爱国 运动。1936 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锻炼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 与中共榆社县委同志一起, 运用巧妙的斗争策略, 撵走了顽固反动的国民党县长, 由我党同志担任县长,迅速在全县掀起了抗日救国高潮。1937 年 10 月正式组 织起抗日游击队,他任抗日游击队第 3 大队大队长兼指导员。1939 年后历任中 共榆社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八路军晋中独立支队政治部教育科长、民运科 长,太行 2 分区政治部主任,新编第 10 旅 30 团政委等职。在 30 团任职期间, 与团长一起严格治军。他关心战士,热爱群众,所率部队以遵纪爱民而著称。 1943 年 6 月,正是晋中平原的麦收时节,他率部来到太谷县南山根据地中 北岭一带,参加夏收保卫战。他指挥部队在民兵配合下,采用阻击、伏击战法, 粉碎了驻太谷日伪军的偷袭,击毙敌人 30 余人,大获全胜。根据地人民编了两 首颂扬 30 团和马定夫的歌谣,四处传唱。同年 7 月 23 日,日伪军 200 余人偷 袭南山枫子岭,直接威胁着千余名群众的生命安全,他迅速组织部队抗击敌人。 他对指战员说:“有我们就有群众,我们绝不能让群众受到鬼子的伤害!”他身 先士卒,与敌展开血战,抢占了山头,掩护了千余名群众安全转移。战斗中,他 腹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 28 岁。 马定夫牺牲的噩耗传到烈士的家乡榆社县,人民悲痛万分,纷纷请战,迅速 组织起 120 多人的“马定夫复仇连”。为纪念这位抗战殉国的英勇战士,太行 2 分区将 30 团 3

连正式命名为“马定夫爱民模范连”。太谷县人民政府将枫子 岭村改名为“马定夫村”。 (新华社北京 8 月 8 日电)王殿元王殿元, 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七连二排六班班长、 共产党员。 抗日战争时期, 为掩护被日本侵略军包围的 2000 多名群众转移,王殿元带领全班 9 名战士, 与数十倍于己的日伪军进行了几个小时的惨烈搏斗,全部壮烈牺牲。 1942 年 11 月下旬,日本侵略军驻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指挥日伪军 两万多人,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拉网式的大“扫荡”。来自莱阳、 海阳、文登、牟平、栖霞、福山等地的几千名群众,也被敌人网进了包围圈,围 困在马石山等地。 王殿元带领全班战士去东海军分区执行任务,完成任务归队途中路过马石 山。他们见几千群众被围进了敌人包围圈,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决 定留下来带领乡亲们突围。王殿元坚定地对大家说:“各位父老乡亲们放心,我 们是人民子弟兵, 是共产党、 毛主席教导出来的革命战士, 生死和乡亲们在一起, 我们一定把大家 带出去!”夜色中,他们利用事前侦察好的路线,分几批带领 上千群众先后冲出了包围圈。 天色将明时,战士们又返回来,准备把困在马石山前的乡亲们也救出去。当 护送最后一批群众突围时被敌人发现了。敌人的机枪、步枪一齐向突围的人群扫 射。王殿元一看情势危急,立即向战友们喊道:“机关枪吸引敌人火力,其他人 跟我来坚决顶住敌人!” 就在群众突围的时候,王殿元果断命令全班战士:“同志们,牵制住敌人, 把鬼子引到山上去!”战士们将敌人的火力吸引过来后,边打边退,上了马石山 主峰。在战士们的掩护下,群众大部分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王殿元和 9 名战 士们陷入了重围中。 晨曦中的马石山主峰上,六班战士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凭借有利地 形,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拼杀了 5 个多小时,抗住了敌机的几番投弹轰炸,打 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拼、石头砸,与敌人展开短 兵相接的白刃战, 打死了七八十个鬼子兵。 战至最后只剩下身负重伤的共产党员、 班长王殿元和另外两名同样身负重伤的战士,以及最后两颗手榴弹。就在日军再 一次冲上阵地时,王殿元用尽全力把一颗手榴弹扔向了敌群,另一颗拉响后与冲 到跟前的敌人同归于尽。 战斗结束后,乡亲们来到烈士们浴血奋战的主峰,找到了王殿元、赵亭茂、 李贵、王文礼等十勇士的遗体,把他们安葬在山顶那棵平顶松附近,并为十勇士 竖立了纪念碑。 “马石山十勇士” 作为一个英雄群体, 永

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新华社北京 9 月 10 日电)武善桐武善桐(1915~1942),诸葛镇红石崖村人,著名抗日烈士。全家 10 口 人,只有三亩半瘠薄山地。父亲常年为地主干活,饱尝了旧社会的苦难。1938 年,日本侵略军侵犯沂水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加入了抗日武装。1939 年 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本村党支部书记,诸葛乡党支部书记、夏蔚区区委 委员等 职。1940 年冬,武以党员为骨干,在村里成立了自卫团、农救会、妇 救会等抗日群众团体。为适应战争环境需要,他带领群众在村周围山沟里挖了许 多山洞,使 很多八路军伤病员在这里得到保护和治疗。1941 年春节前后,由 于日本侵略军的 “扫荡” 沂蒙支队的一个分队从卞山进了红石崖村。 , 数九寒天, 还有 30 多位人员没穿上棉衣。武当即把自己的棉衣拿出来,同时发动党员群众 送棉衣,很快解决了这些同志的棉衣问题。1942 年秋,八路军某部从敌人手中 缴获 40 驮子医疗用品。武带领民兵赶到,一方面组织民兵放哨,一方面组织把 药品器械藏到山洞里。站岗民兵将两个伪军密探抓获,消除了隐患,日本侵略军 赶到后,一无所获。1942 年 11 月 3 日,日本侵略军扑向红石崖村,进行了逐 家逐户挨沟挨峪地搜查。掩藏在山洞里的武善桐、武善亭和两名八路军伤病员被 搜出。凶残的敌人用刺刀杀害了两名八路军伤病员和武善亭(后被群众救活)。 又用枪托和皮带将武善桐打得遍体鳞伤,逼他交出掩藏的八路军伤病员和枪支。 为保护群众和伤病员,武毅然将日本侵略军引向小崮子山顶,将两名日本兵引上 悬崖峭壁后,示意枪就在悬崖半崖,趁敌不备,把一名日本兵推下悬崖。随后又 抱住一名日本兵跳了下去,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中共沂北县委召开了追 掉大会。1944 年 12 月,为他立碑纪念。邓永耀邓永耀(1913―1939)湖南茶陵人。出生于一户贫苦农家。小学毕业后即参 加劳动。不久,父母因病相继去世,妹妹给人作了童养媳,从此一人过着孤凄的 生活。1927 年“马日事变”后,受到共产党人邓有禹的启迪和教育,倾向革命。 11 月,工农革命军攻克茶陵县城时,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28 年加入共产主 义青年团。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共青团湘东特委委员。同年 7 月,担 任茶陵县列宁高级小学副校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带领学生参加支 前战斗,为红军部队和地方党、团机关输送了许多骨干。办学期间,还曾兼任共 青团茶陵县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秘书长和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总务处长。1933 年底 参 加红军,任红六军团政治部文书。1934 年 8 月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