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诗三首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21:20:28 体裁作文
诗三首ppt体裁作文

篇一: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诗三首》课件

诗歌鉴赏品味 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

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 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第一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运用典故: 语出《max.book118.com》,原文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比喻 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 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

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合作探究,感受诗句 四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第二层:渴望贤才??礼遇嘉宾?

第三层:渴盼人才??忧思难解?

第四层:虚心纳士??竭尽诚心

小结 全诗着眼点 全诗落脚点

作者从人生的感慨过渡到政治理想,心境由狭变阔,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因此从全诗高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法。 探究综合,迁移评价 1.也就是这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槊唱?《短歌行》。 2.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曹操是一个奸诈、阴险、嫉妒的人。

3.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是如何有什么看法?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真情告白,字数100字左右,写得比较有激情。 了解几个问题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作者 陶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名潜,字元亮。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海,宦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总结 诗人从自己的本性出发,写自己热爱田园,之后写到田园美,然后表达了自己愉快、舒畅的心情,对归返田园生活做了总结和赞美,同时也对官场做了否定。

由于文人的这种特殊情节,所以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的时候定是做了很强的思想斗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不容易的。虽然他在田园中找到了一份宁静和快乐,但其内心必有一丝酸涩。 讨论 陶渊明的归隐,是否可行?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

温馨杂草屋欢迎您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4 1 2 3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 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 表达作用? 2、 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 艺术作用? 明确: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5、

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

效果。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加以概括 一是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come.

说曹操曹操到 曹 操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 ,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廷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 忧 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它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作用: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 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忧(功业、人才) 志(一统天下)? 参考: 曹公,人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你登高必赋,且多慷慨悲凉之句。景仰你,是因为你有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敬佩你,更是因为你是人生的斗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吟诵你的诗句,磨砺着我万千豪情。

归 园 田 居 陶 渊 明 陶渊明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而归? (1)本性爱田园。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 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联系作者、背景 3、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 4、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参考:屋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覆地,习习清风平息心中焦虑。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唤起心中欢欣。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

4、归去如何?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

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归 恋 厌 弃 田园: 土地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烟 狗 鸡 官场: 尘网 樊笼 幽雅恬适 归 园 田 居

篇二: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诗三首》课件

诗歌鉴赏品味 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

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 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第一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运用典故: 语出《max.book118.com》,原文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比喻 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 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

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合作探究,感受诗句 四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第二层:渴望贤才??礼遇嘉宾?

第三层:渴盼人才??忧思难解?

第四层:虚心纳士??竭尽诚心

小结 全诗着眼点 全诗落脚点

作者从人生的感慨过渡到政治理想,心境由狭变阔,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因此从全诗高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法。 探究综合,迁移评价 1.也就是这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槊唱?《短歌行》。 2.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曹操是一个奸诈、阴险、嫉妒的人。

3.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是如何有什么看法?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真情告白,字数100字左右,写得比较有激情。 了解几个问题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作者 陶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名潜,字元亮。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海,宦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总结 诗人从自己的本性出发,写自己热爱田园,之后写到田园美,然后表达了自己愉快、舒畅的心情,对归返田园生活做了总结和赞美,同时也对官场做了否定。

由于文人的这种特殊情节,所以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的时候定是做了很强的思想斗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不容易的。虽然他在田园中找到了一份宁静和快乐,但其内心必有一丝酸涩。 讨论 陶渊明的归隐,是否可行?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

温馨杂草屋欢迎您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4 1 2 3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 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 表达作用? 2、 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 艺术作用? 明确: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诗人真是

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

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一是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come.

说曹操曹操到 曹 操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晚年,

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 ,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廷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 忧 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它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作用: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 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忧(功业、人才) 志(一统天下)? 参考: 曹公,人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你登高必赋,且多慷慨悲凉之句。景仰你,是因为你有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敬佩你,更是因为你是人生的斗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吟诵你的诗句,磨砺着我万千豪情。

归 园 田 居 陶 渊 明 陶渊明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而归? (1)本性爱田园。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 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联系作者、背景 3、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 4、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参考:屋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覆地,习习清风平息心中焦虑。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唤起心中欢欣。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

4、归去如何?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归 恋 厌 弃 田园: 土地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烟 狗 鸡 官场: 尘网 樊笼 幽雅恬适 归 园 田 居

篇三:高一语文课件:2.7《诗三首》(新人教版必修2)

5.下列对《归园田居》中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简笔勾勒以表现诗人生活的简朴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屋后有榆柳的绿阴堂前有桃李竞放素淡与绚丽相映成趣 C.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出一片宁静朦胧和谐的农村生活画面这是作者想象的情景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狗吠鸡鸣生机盎然充满了生活情趣使人流连忘返 答案 C 非想象之景而是现实的景象 6.对诗歌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短歌行》是曹操借乐府旧题抒发自己抱负的诗表露了他感伤离乱怀念旧人渴望贤才以及急欲建功立业的复杂心情 B.对酒当歌至唯有杜康是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叹表现了他性格中软弱消沉的一面 C.《涉江采芙蓉》一诗借江上的芙蓉与芳草起兴流露出对爱人的思念并抒发了欲归不得及同心而离居的哀伤惆怅之情 D.山不厌高以下四句诗用高山的气魄大海的容量来勉励自己说要像周公那样思贤若渴广招天下贤士早日建立功业 答案 B 表现了曹操对人生苦短的一种惆怅从侧面表达了作者的壮志雄心 红楼梦 长篇小说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清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多认为由高鹗续成曹雪芹的未定稿名《石头记》乾隆五十六年 1791 程伟元高鹗第一次以活字版排印出版时改名为《红楼梦》清末书坊印行时题作《金玉缘》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联系着广阔的社会背景描述了贾家荣宁二府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表现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财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有对立阶级的压迫与抗争也有统治阶级内部的钳制与叛逆有家庭之间的倾轧骨肉之间的陷害也有豪强之间的掠夺走卒之间的诱骗 其中尤以宝玉黛玉同贾政薛宝钗等人之间所展开的反封建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斗争最为激烈当贾府统治者兼用的高压与欺骗手段强迫宝玉与思想上格格不入的宝钗结合时黛玉以血泪泣诉和最后一死控诉了封建社会对她的煎迫宝玉亦以顿发痴呆和最后出走表达了他同封建家庭的决裂这场斗争和探春的反抄检鸳鸯的反霸占晴雯的反迫害尤三姐的反淫乱等斗争交织相映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与腐败反映出当时已经萌发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封建统治传统旧思想的矛盾显示了封建社会制度濒于崩溃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作品规模宏大结构谨严虽事件繁纷但错落有致描写自然逼真而无夸饰之痕语言丰富而生动特别是塑造了

一大批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各阶级各阶层人物形象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尤三姐乃至作者寥寥几笔勾勒的刘姥姥焦大等均为我国文学画廊中的著名艺术典型作品虽对封建大家庭的没落不时流露出悼惜之情描写亦带有贵族色彩但瑕不掩瑜仍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成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后世研究《红楼梦》被视作一种专门学问称为红学此书版本很多最早有脂砚斋评八十回本亦称《红楼梦》脂评本又有乾隆五十七年程伟元将八十回与高鹗后续四十回合辑排印本又称《红楼梦》程乙本 3 诗人涉江采芙蓉时原来就没有想到所思在远道吗如何理解所思在远道这句话在诗中所处的位置 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还是为了所思如果入首就开门见山把对方表出诗就平板无味了在头两句对方是藏锋不露第三句一转就趁势把对方突然托出才见出这句话有雷霆万钧之力这句诗是全诗发展的顶点同时是个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4 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就要看对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的解释解释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还顾者就是涉江者古代离乡远行的照例是男子照这样看便是男子在说话是他在还顾望旧乡想念他的心爱的女子涉江采芙蓉的是他忧伤的也只是他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还顾者就是所思不是涉江者却还是旧乡的男子照这样看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女子是她在涉江采芙蓉心想自己在采芳草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那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起长路漫浩浩欲归不得之叹碰到这样模棱两可的难关读者就要体会全诗的意味而加以抉择 5 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曹操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遇到不少挫折和失败他深感奋斗中的艰难也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短暂之叹但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的消极之叹而是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的英雄之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6 诗中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有何作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衿是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

服装这里作为贤士的代称悠悠长的样子形容绵长的思念之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篇中的成句君这里指所思慕的贤才沉吟就是低吟用低声吟诵表示渴念呦呦形容鹿叫的声音苹指艾蒿鼓是弹奏呦呦鹿鸣以下四句是引用《诗经·小雅·鹿鸣》篇中的成句《鹿鸣》原是欢宴宾客时唱的诗这里借用表示诗人对招贤纳士的热情 这八句是说俊士贤才啊我在长久地思念你们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是时刻不忘直到如今鹿在呦呦地叫啊它们呼朋引伴相聚而食郊野的艾蒿我要是有满座的嘉宾就用弹瑟吹笙把他们欢迎 3.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羁鸟 子襟 吐哺 呦呦

B.箜篌 伶俜 槌床 晻晻 C.踯躅 玳瑁 岌岌 谣诼 D.芰荷 溘死 葳蕤 樊笼 答案 A 襟应为衿 答案 C A项应解释为多少B项应解释为赠送D项应解释为凭什么拿什么用什么靠什么 答案 B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4.对下列诗句意义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译文来到江上采莲花沼泽地里有芬芳的兰草 B.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译文回头看看故乡前方的长路漫漫漫浩浩漫长的样子 C.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我们的感情如此深厚却分离而居看来我只能忧伤而死啊离居夫妻分居 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译文像月亮一样明亮什么时候让我也来收拾一下掇收拾 答案 D 何时可掇意思是贤者何时可以为我所用掇拾取采取 5.阅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a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答案 C 所思在远道指所思念的人在旧乡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6.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1 《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的____________ 2 《短歌行》是____________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3 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汉末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是____________就内容而言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另一部分表现了他____________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4 陶渊明一名____________著名____________诗人世称___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 答案 1 《文选》 2 乐府 3 乐府歌辞 统

一中国 4 潜 田园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第二课时 讲读《短歌行》 第二段和《归园田居》 1吃透文本 1 《短歌行》第二段 一方面诗歌开篇借人生易逝的感慨表达了其渴望在有限的人生中建功立业的焦急心态另一方面诗歌接下来反复表达了他对人才的渴慕之情总体来看曹操此诗表达的是自己求贤以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透着作者慷慨悲凉的感情 2 《归园田居》 诗歌的前八句概括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田的缘起让我们亲眼看到了他从爱丘山到落尘网再到归园田的心路历程后十二句诗人着力描写了闲静淡雅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其中也透着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否定 2.设疑激智 1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忧什么真的是想借酒消愁吗守拙归园田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一个政治家身处乱世渴望招募贤才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慷慨之叹表面上是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实际上是表现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政治家深感人生苦短贤才难求的苦闷心理守拙归园田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技巧相对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2 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各自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掇明月表现曹操思慕人才而不得的惆怅心理明明如月流露了对人才的仰慕之情在诗人心中人才如悬空之月明鉴宇内明月可望不可即既为人才难得也反映诗人欲得人才的迫切之情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自然环境又是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与开篇的丘山照应是点题之语表明诗人对田园的向往是源自质性自然的生活态度 3 怎样理解和鉴赏《短歌行》这首诗 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可能有两个难点一是对诗中引用的《诗经》里诗句的意思不理解一是对诗中情绪断续起伏变化不易把握青青子衿两句呦呦鹿鸣四句均出自《诗经》我们对照课文注释理解它们的主要意思即可至于如何把握这首诗中情绪的断续起伏变化我们可以从个人的情绪在某个时候变化无端不必强寻线索的角度来理解也可以从它原来是配乐的首先要和音乐旋律相应和的角度来理解从这首诗本身来看它创作于宴飨宾客时起首对酒当歌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 然而乐极悲来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譬如朝露的比喻可能和汉乐府《薤上露》有关联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至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两句诗人借酒浇愁的形象让读者体会到他的情绪低落到极点接下来青青子衿鼓瑟吹笙转到对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诗人有意自我排解自我振作随后明明如月不可断绝

却又回到忧上来似乎是天上皎洁清冷的月亮又无端触发了他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接续前面的对人才渴慕的情思 最后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实景体察人才的心理表达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雄心壮志从以上简要分析来看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绪读整首诗让人由衷赞叹曹操的心胸肝胆写忧思自然随意反反复复将它写得无处不在难以排解让人产生共鸣写壮志头角峥嵘完全是豪杰气概又非他人所能比结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何等有气魄 4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几句诗要表达什么意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匝周圈的意思这四句是说明月皎洁夜星稀疏乌鹊向南飞去它们围着树木绕来绕去不知哪个枝干可以依附有人认为这是诗人用乌鹊无依比喻人民的流亡甚至还有人说窥诗之意当时定有流移人口不受他的招抚向南方流移因而因物托事以诗寄慨 见傅长君《曹操 试解》 这样理解诗的主旨不够集中突出似有割裂诗意之嫌 还是清人沈德潜的话有些道理他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无所依托说得更确切些这是以乌鹊比喻贤者大意是说贤者们都在寻找寄身之地但哪里才是他们可靠的寄身之所呢 5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 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 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这是近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这幅美好的田园画不是活起来了吗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6 《归园田居》主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①对比诗人

篇四:《诗三首》教案

《诗三首》学案

高一语文备课组 马晶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了解五言诗的特点,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作展露出的内心痛苦和惆怅,体会政治家广纳贤才统一天下的宏愿壮志,体会隐逸诗人的恬淡心境、悠然情调。

[学习重点]

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教师点拨 ,践行“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理念。

[课时安排] 2 课时

《涉江采芙蓉》

一.导入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

的是什么吗?它指的就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

二.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

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三.诗歌鉴赏品味

1.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2.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

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3.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

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这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4.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是这芙蓉没有送出去了没有?没有。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5.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想爱却不能相守,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让人产生距离产生美。

四.总结:

对于古文的思想感情可用三种方法:

1、通过诵读,直接品味本文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意境---思想情感

3、寻找文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联系《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氛围特征及其所表现的对现世人生的思维深度,我们可以这样说,诗篇在表现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的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凉。自古以来,世间的凄楚悲怆可以数出千千万万种,其中以“无奈”两字最为苍凉。没有一种生命可以和时间匹敌,即使是目睹沧海桑田的神仙。牛郎织女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大约是那不可超越的无奈以外,偏偏还有一段与无奈相抗衡的感情。用一年的时光去等候一年的相聚,用一生的执着去守望一刻的团圆,难怪世人慨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短歌行》

一.导入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作家和题解

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三.整体感知

1、解决难懂的字词句(借助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

2、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知情感

四.讨论鉴赏

1、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

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2、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3、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⑵巧用比兴。“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五.小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归园田居》

一. 知识回顾

《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小结陶渊明特点:志趣高尚 厌恶官场 乐于归隐

二.作者介绍: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因擅长写田园诗,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

三.诵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用“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2、为何归来?

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注意炼字 “误”。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追问:据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明确:1、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2、彻底悔悟。3、也许是一种托词。

B、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 “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3归向何处?

篇五:诗三首

《诗三首》导学案

年级:高2011级 科目:语文 主备人:周贵财 审稿:备课组 课题:诗三首 课型:鉴赏课 课时:3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3.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4.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知识,正确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预习提纲

1. 查字典,扫除读音障碍,能流畅朗读课文。

2. 查注释,初步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3. 查资料,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杰出的政治家——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献帝迁都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后进位丞相,封魏王,其子曹丕即位后尊之为魏武帝。其诗大致分两类,一类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代表作有《苦寒行》《薤露行》《蒿里行》等;另一类则主要表现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迸取精神,代表作有《短歌行》《龟虽寿》和《观沧海》等。其诗继承《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富有创造性,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隐士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大诗人,被称为

“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生活在封建门阀制度的全盛时期,他几次出仕而最终走上了归隐道路,正是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极端失望的缘故,也表现了他坚持气节、不与统治者妥协的志向。擅长于诗文辞赋,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有《陶渊明集》。 《涉江采芙蓉》——思妇、游子之痛

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往往要背井离乡,外出游学或游宦。他们或游京师,上太学;或奔走权门,进谒州郡,请求举荐,以便获得一官半职。他们长时间远离家乡,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浓厚的乡愁。外有游子,内有思妇。因此,《古诗十九首》中有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游子思乡、闺妇怨别的痛苦。这类作品虽然社会意义不大,但所描写的游子、思妇的感情,十分健康真挚,在艺术上也有很高成就。《涉江采芙蓉》反映的就是游子的思乡之痛。

《短歌行》——求贤若渴之情

曹操平定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都,立刻着手改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

大权紧紧地掌握到自己手中。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量,伺机活动。曹操深感今后的敌人更强更难对付,必须广招贤才,迅速壮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南征的战事迫在眉睫,曹操的这层忧虑也日益加深。终于在一次宴会上,他用“短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思虑表达了出来。

《归园田居(其一)》——田园归隐之乐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乡居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课文选的是第一首。

《古诗十九首》介绍

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l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2.“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信息筛选

汉代五言诗的兴起与发展介绍

1.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2.西汉至东汉400年间的诗歌创作,包括文人创作和民间歌谣。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赋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其中以两汉乐府民歌和东汉后期无名氏文人五言古诗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它为“一字千金”。

3.中国历代文学理论研究者对《古诗十九首》评价很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自主预习作业

一、下列是本课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你能准确地填出括号或横线处的内容吗?

(一)字音辨识

芙蓉( fú )( róng ) 欲遗谁( wai ) 还顾( huán ) ....

譬如( pì ) .

鼓瑟(sa ) . 青衿( jīn ) 呦呦( yōu ) .. 可掇( duō ) 阡陌( mò ) ..

契阔谈( qì )( yàn ) 三匝( zā ) 吐哺( bǔ ) ....

羁鸟( jī ) 守拙( zhuō ) 荫庇(yìn ) ...

暖暖( ài ) . 狗吠( fai ) .樊笼( fán ) .

(二)通假宇

契阔谈 (_____通______,_________)

,宴,宴会,用酒招待客人

(三)一词多义 对酒当歌 ( ) 安步当车(《战国策》) ( )

1. 当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 )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宴》) ( )

但为君故 ( )

池鱼思故渊 ( )

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并序》) ( )

2. 故故遣来贵门(《孔雀东南飞并序》) ( )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 )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 )

温故而知新(《论语》) ( )

方宅十余亩 ( )

3. 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 )

博学而无方(《苟子》) ( )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荆轲刺秦王》)( )

1.介词,对着/当做/抵/对等,比得上/介词,方,值,在2.缘故/过去的/总是,仍 旧/连词,所以/交情/故意/旧的东西(知识) 3.四周/方圆/方法/介词,正当(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榆柳荫后檐 ( ) .

2.乌鹊南飞 ( ) .

3.天下归心 ( ) .

1.名词作动词遮蔽2.名词作状语向南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

(五)古今异义

1.同心而离居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齐心

2.依依墟里烟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形容留恋,不忍分离,或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3.沉吟至今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低声吟咏;②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1.指感情深厚2。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3.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才倾慕

(六)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何以解忧?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荒南野际。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狗吠深巷中。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鸡鸣桑树颠。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问。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宾语前臵句(“何以”即“以何”) 用什么消除忧虑?

2.状语后臵句、省略句 (在)南面的山野里开垦荒地。

3.状语后臵句、省略句 狗(在)深巷中叫。

4.状语后臵句、省略句 鸡(在)桑树的顶端呜叫。

5.省略句 住宅周围(有)十多亩地,茅草小屋(有)八九间

(七)名句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__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__________,_____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暖暖远人村鸡鸣桑树颠

行课提纲

第一课时《涉江采芙蓉》

导语设计

古代著名文学理论家钟嵘《诗品》说:“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句话评价的是什么吗?

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让我们一起来体味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基础积累

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l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2.“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信息筛选

汉代五言诗的兴起与发展介绍(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集体交流)。

明确:1.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2.西汉至东汉400年间的诗歌创作,包括文人创作和民间歌谣。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赋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诗三首ppt)程。其中以两汉乐府民歌和东汉后期无名氏文人五言古诗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它为“一字千金”。

3.中国历代文学理论研究者对《古诗十九首》评价很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合作探究

学生齐读诗歌全文三遍。

请学生站起来示范朗读。

明确:

涉江/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