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2:19:12 体裁作文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体裁作文

篇一: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惠农区惠农小学 张银银

一、课文介绍

《 庐山的云雾》这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课文集中笔墨对庐山的云雾作了精彩的描写。课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以“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开篇,整体介绍了庐山的景色到底秀丽在哪里。点出“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给人一种飘飘悠悠的感觉。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通过对庐山云雾特点的具体描写,展现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通过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句,给我们充分说明“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两个词语的意思。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总结了庐山的云雾整体给作者的印象是“云遮雾罩”让人“流连忘返”。

二、教学设计

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孩子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庐山的美景。因此,开篇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庐山的美景,然后引申到庐山云雾的学习上。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首先我主要抓住了庐山“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这两个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本,找出关键词、句,抓住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句说明庐山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比如:“云雾笼罩山头时,像绒帽;缠绕山腰时,像玉带??;刚刚、转眼间、明明、??”从而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然后通过学生仿写练习和词语积累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这两自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我通过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集体朗读等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普通话能力。最后,通过欣赏庐山云雾变化多端的图片,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和祖国河山的秀丽景色,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三、自我评价

在此次的教学设计中,令我满意的是抓住了本课的学习重点,消除了紧张的情绪,课上的比较流畅,与学生配合的也比较好。但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老师我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在:指令不清晰;段落的学习中过渡的不够自然;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口语化语言比较多等等。因此,通过这堂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充分说明我离一名好老师的距离还有很远、很远,这无疑给了我继续虚心学习的动力。以后我一定多多向老教师请教,认真钻研课标,争取当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篇二:《3.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的景色秀丽、云遮雾罩。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把那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雾展现给学生看,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为学生的说话练习打下基础。

一、以读促教,读中体会。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览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雾,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二、品读词句,理解感悟。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出示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 、“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拉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教学第三段时,我先示范把第三段读一遍,故意把“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这几个词给漏读了,然后让学生说老师读得怎样,学生就说老师把这些词漏读了,教师顺势说,这几个字老师刚才不读,课文不是也很通顺吗?让学生讨论这几个词能不能不要,学生体悟出不能不要,因为它写出了庐山云雾变化的快。然后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庐山云雾变化快,即: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刚刚( )(学生快速接着说)转眼间又( ) (学生又继续快速接着说)明明( ) (学生继续快速接着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 (学生接着快速接着说)如此反复几次,除了书上云雾变成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又让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说云雾变成其它的样子。

这样教学既把庐山云雾变化快的特点突出来,又训练学生用这些词进行说话,学生的思维在快速转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效果很好。学完这两段后,我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准备以导游员的身份向游客们介绍庐山的云雾。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并积累了语言,将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积累奠定基础。

三、发挥想象,大胆表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课中有二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登山路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情景。二、看图想象庐山云雾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大胆想象,想象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给我们呈现哪些不同的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在学习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时,我通过课件动画的设计,让学生充分感受

庐山云雾的多变、变化之快后,让学生展开想象,指导利用文中的“??”写话,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开始的几个学生说像小狗,像小鸟,像老虎等等。我一听,学生都想到动物了呀,于是我引导:庐山的云雾除了像这些“动物”,还会像什么?学生很聪明,马上就更大范围地想开去了,植物也出现了,房子也出现了,汽车也出现了,还有很多(这些都来自于生活)。学生思维开阔了,不仅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也易于接受。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时,我给学生提示的图片时机不太准、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学生的思维欠活跃,在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变化的不同样子时,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围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想象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篇三: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郭镇中心小学 李秀娟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在教学中有以下感悟:

一、抓住想象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本课中有二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情景。二、看图想象庐山云雾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本文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自由读,个人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从中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词句,理解感悟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拉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教学第三段时我,先示范把第三段读一遍,故意把“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这几个词给漏读了,然后让学生说老师读得怎样,学生就说老师把这些词漏读了,教师顺势说,这几个词老师刚才不读,课文不是也很通顺吗?让学生讨论这几个词能不能不要,学生体悟出不能不要,因为它写出了庐山云雾变化的快。然后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庐山云雾变化快,即: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刚刚( )(学生快速接着说)转眼间又( ) (学生又继续快速接着说)明明( ) (学生继续快速接着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 ) (学生接着快速接着说)如此反复几次,除了书上云雾变成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可以发挥想象让学生说云雾变成其它的样子。这样教学既把庐山云雾变化快的特点突出来,又训练学生用这些词进

行说话,学生的思维在快速转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效果很好。学完这两段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说一段话,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也掌握了总分这种构段方式。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时,我给学生提示的图片时机不太准、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学生的思维欠活跃,在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时,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围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想象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篇四:《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2013年3月8日

本课意境十分美好,在段落构成和语句表达上比较独到,非常值得学生模仿写作。

于是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概括的说说自己对庐山云雾的感受,然后以学生为中心,随着学生的兴趣朗读课文精彩句子,以句子为发射点,扩散到全文。在本课教学时,我加强了读中感悟方法的指导,也就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从哪些词中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划出来,细细品,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这样的指导下,能对课文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在读时就有地放矢了。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遗憾:积累时候,我没有注意指导孩子积累本课中变化较多,出现较多的比喻句。

篇五: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反思

江都市樊川镇东汇小学 徐若燕 2009、3

案例背景:

新课程改革实验到今天,课堂上仍然出现了两种极端的现象:一种是“灌输式”教学,管他课改轰轰烈烈,我犹自“满堂灌”、“一言堂”,这样的教学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种是“放羊式“教学,追求课堂表面的虚华和热闹,对学生“放任自流”,这种缺乏教师有效引导的教学,既耗时又无效。作为中心“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实效”课题组的一员,我常常在思索:应该如何才能杜绝这两种极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案例介绍: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作者借景抒情,把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出来。

一、复习旧知,质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生齐读课题)。了解了什么呢?

生1: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

生2: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

生3“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色彩。

生4:庐山的云雾让庐山的景色更加秀丽。

??

师:庐山的云雾为什么这么神奇呢?让我们赶紧打开课文来看看吧!

[评析:“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进文本,既明确了阅读的目的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以画促悟,放飞想象。

1、读中思。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用“——”画出来。

(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

2、说中明。

师:谁来?(生纷纷举手)

生:这段话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来写的。

师:这一句也叫这一段的(生接:中心句)

师:读一读吧!

(生齐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啊?(生争先恐后举手)

生1:“千姿百态”就是说有很多种姿态。

生2:“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很多,各种各样。

师(故作思索状):哦,那庐山云雾都有哪些姿态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边读还要边想像课文描写的景象。

(生读,师板画4座山峰)

师:找到了吗?(生齐:找到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有关语句)

3、画中悟。

师:谁能把庐山云雾的姿态画下来?

(生跃跃欲试,请四名同学上台画)

师:你们都画了什么呢?(师指着黑板上同学所画的内容)

生1:我画的是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这些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所以我把云雾画成了帽子的形状。

生2:我画的是半山的云雾,这些云雾就像是一条条玉带,系在了山腰上。

生3:我画的也是山顶上的云雾。

生4:我画的是遮挡山峰的云雾,这云雾就像一块巨大的幕布。

师:画得怎么样?(生抢说:很好)掌声感谢他们。(生鼓掌)

生(迫不及待地):老师,我觉得遮挡山峰的云雾有些乱,画得不太像,而且弥漫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他们都没有画。(一些学生在旁附和:是啊,他们没画)

师:你看得清,读得细,确实这两种姿态比较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课件,师结合画面作介绍)看,这就是云海,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就像(生接: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生接:巨大的天幕)。好看吗?

生:好看。

4、想中续。

师:那庐山的云雾是不是只有这四种姿态呢?

生抢说:不是,后面还有省略号呢。

师:让我们来想像一下庐山的云雾还会有哪些姿态?(生想像)

生:浓浓的云雾像是给庐山盖上了一条巨大的棉被。

生:云雾升上半空像一朵蘑菇。

生:山上的云雾像给庐山披上了一层白色的轻纱。

生:云雾像给庐山撑开了一把大伞。

??

师:你们的想像力太丰富,说得太精彩了。相信你们也一定会把这一段读得很漂亮。

(生读得投入,读得精彩)

[评析:阅读就是“还原”,把绘画引入语文课堂,使学生在读中悟,在画中解,做到了“一画胜百言”。学生在教师有条不紊的引导下,读、说、画、想,集动口、动手、动脑为一体,逐渐深入文本,补充文本。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三、总结学法,授之以渔。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真的看到了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那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第2自然段的?(生思索)

生1:先读课文,并找出中心句画下来。

生2:交流云雾有什么姿态。

生3:想像续编并有感情朗读。

??

(师相机点击课件,出示学法指导:①读课文,画出中心句,理解中心词;②找一找,课文围绕中心句共作了哪些具体介绍;③想像续编,练习有感情朗读。)

师:这就是我们刚才的学法,一起来看看。

[评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终身学习的社会里,教师更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及时归纳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明确、掌握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一学法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你的发现。

(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

师:好,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1:我知道“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生2:我还知道“瞬息万变”是指变化非常快。

生3:“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这两句生动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变化很快。

师:你从哪些词看出云雾的变化快?

生3:从“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可以看出来。

2、以读促悟,想像续编。

师:嗯,多快啊,一眨眼间就变了,谁来读出这种赞叹之情?

(生踊跃举手,师指名读)

师:读得怎么样?(生评价,师相机再指名读)让我们像这样一齐来读一读吧!

(生有感情齐读)

师:读得太好了,那庐山的云雾还有其他变化吗?(生齐:有)

师:你们能像课文那样说一说吗?(生:能)

师点击课件:任选一种格式,说一说:

刚刚还是 ,转眼间就变成了 。

明明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

(生思考、讨论)

师:谁自告奋勇?

生1:刚刚还是一条巨大的棉被,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条腾飞的巨龙。

生2:明明是一方白色的手帕,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可爱的绵羊。

生3: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一头凶猛的狮子。

生4:这是课文的。

师:嗯,该怎么接才通顺,而又不重复呢?

生4: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再转头一看,它又变成了一头凶猛的狮子。

师:太棒了,你真是个小作家!(生鼓掌)

生5:刚刚还是翩翩起舞的蝴蝶,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只活蹦乱跳的白兔。

??

[评析:新课程强调“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在揣摩朗读中,走近文本,感悟内容;并通过想像说话,拓展学生思维,丰富文本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五、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1、欣赏云雾美。

师:这么美的云雾想去看看吗?

生:想。(师点击课件,播放庐山的云雾。)

2、表达情感美。

师:看了这么美的云雾,你想说什么呢?

生1:庐山被云雾笼罩着,真像仙境啊!

生2:庐山真美啊,祖国的山河真美啊!

生3:庐山的云雾太美了,我长大后也要去看一看。

生4: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师:庐山被云雾笼罩着这么秀丽多姿,真让人舍不得离去啊!难怪游客们会(生接:流连忘返)

3、配乐朗读美。

师:让我们在音乐中,读出庐山云雾的美吧!(生有感情齐读全文)

[评析: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直观的课件中感悟庐山云雾的美,激发了热爱庐山,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学生的情感在表达中得到提升,在朗读中得以内化。]

案例反思:

在“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实效”课题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的教学。教学中,我发现只要关注学生,引导得法,敢于创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并非“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分析本案例,较好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落实主体,唤起主动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方能学得兴趣盎然,学得富有成效,课堂也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读文,画云、赏雾、续说、交流??学生动手、动耳、动口、动脑,全程参与,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能,获得成长的舞台,它们自然愿学、乐学。课堂也因他们的积极参与而变得生动活泼。

二、有效引导,掌握学习方法。

新课程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的“学”必须在教师的“导”下,方不偏离轨道,方能取得实效。我们宁要真实的“学”,也不要虚假的“闹”。案例中,我采取了扶放结合,先扶后放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学习第2自然段,及时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学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并引导他们在小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