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中秋观月诗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9:20:13 体裁作文
中秋观月诗咏体裁作文

篇一:古代中秋咏月诗词

古代中秋咏月诗词

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种星体,忽圆忽缺,诸多变异,潮水受它的呼唤,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令人关注。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容易引发人们怀古、思人,思乡之情。特定此日为佳节,倍觉有特殊意义。古人对月情有独钟,情思驰骋,赋诸笔端。或为诗词或为文赋,虽经历史湮没,但仍留存有大量咏月诗词佳作,作品风格迥异,耐人寻味。主要有赏月怀古、睹月怀人、望月思乡等几类。

一、咏月怀古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江楼感旧[赵瑕]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赏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长相思(京妓)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鹧鸪天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二、咏月思人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秋蕊香引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 消息。

[念奴娇]中秋对月 明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十二时(秋夜)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

起。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烛暗时酒 醒,元来又是梦里。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 整馀香被。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三、咏月思乡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中秋月(晏殊)

篇二:词咏中秋 诗话月饼

词咏中秋 诗话月饼

文/延彬

自古以来,人们给传统的中秋佳节留下了无数佳话和有趣风俗,特别是,古代文人多情致,凡是节日皆有诗词吟颂。他们在中秋佳节望月、拜月、赏月、咏月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吟颂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诗词是诗人在欢饮达旦、大醉之后的倾情之作。全诗景情交错,诗情顿挫,想象丰富,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呈现祝愿,实为上乘诗词。所以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也因此,历代文人在编选苏轼词时也总选到这一首。 与咏叹中秋诗词齐名的就是咏颂月饼的诗词,它们把中华美食文化推向一个新高度。月饼作为中秋节的标志,是最具象征意义的中秋民俗食品。椐考证,月饼古称“胡饼”,别称“宫饼”、“小饼”、“团圆饼”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

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后来演变为唐朝军队祝捷食品。传说于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吐鲁番商人向唐朝皇帝进献圆饼祝捷,高祖皇帝李渊十分高兴的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对空中明月说了一句诗:

“应将胡饼邀蟾蜍”

说完把圆饼分给群臣一起吃。此诗句中的“胡饼”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月饼”。可能这一诗句是最早咏颂月饼的一句诗,可惜李渊说完这一诗句之后却没有下句。仅一诗句,却能流传自今,亦可堪称一绝。把“胡饼”改称为“月饼”的一个传说是: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在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呼出“月饼”一词。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值得回味的是宋代诗人苏东坡在当年的中秋月夜,饮酒、赏月后“欲上琼楼”并在其《水调歌头》的诗里“把酒问青天”之后,估计是又吃了些月饼,感叹之余又信手写了一首五言绝句:

小饼如嚼月,

中有酥和饴。

默品其滋味,

相思泪沾巾。

诗中的“小饼”即“月饼”别称。诗人在吃着包有“酥和饴”的月饼、细品“其滋味”后,极为想念亲人或故人,竟掉下了“相思泪”,此情此景令人感动。此诗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全家人在中秋节相聚品茗邀月的习俗在宋时已很普及。当时的笔记《西湖游览志余》提到,中秋节"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而《帝京景物略》则说:“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另一笔记《臞仙神隐书》也提到“(中秋夜)乃造太饼一枚,众共食之,谓之八月求团圆。”从这些的记载还可见到,月饼一开始就是相互馈赠的社交礼物,而且分量颇大,必须众人分而食之,蕴含了中国伦常与共食制度的文化精神。这种大月饼可能盛行了几百年,所以在《红楼梦》中贾母吃的宫廷御赐“内造瓜仁油松穰月饼”,据考证就是个直径二尺、重十公斤的大月饼。在明代,中秋吃月饼在民间逐渐广为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所以明代诗人彭蕴章在《幽州土风俗》中才会写道:

制就银蟾紫府影,

一双蟾免满人间。

悔然嫦娥窃药年,

奔入广寒归不得。

诗句生动描写了明代的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的传说形象,作为艺术图案形象再现于月饼之上。

清代嘉庆年间的袁学澜,苏州人,其传世手写稿本《吴郡岁华纪丽》十二卷铺展了一幅绚丽迷人的清代苏州一带风俗图,中有一首《咏月

饼》诗:

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

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

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

诗人在其诗中,不仅描写了吃月饼,还将做月饼时的和面、点缀、藏馅儿、蒸煮乃至馈赠亲朋等一系列活动罗列出来,甚为有趣、多彩! 清代诗人沈兆褆写过一首《吉林纪事诗》,表现的是当时吉林地区中秋合家赏月、聚食月饼的快乐情景:

中秋鲜果列晶盘,

饼样圆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门不出,

要同明月作团乐。

近代诗人陈海梅运用乡土掌故题咏月饼的《中秋饼》诗曰:

正当三五夜清闲,

买饼分甘向市圜。

馋口儿童开口笑,

如何皓魄落筵间?

此诗写出了台湾、闽南一带中秋期间儿童兴高采烈尝饼玩饼的心情,颇具情趣。

吟颂月饼的诗词在我国是如此源远流长,从而给中秋佳节增添了许多温馨的美食文化内涵。而且每年的中秋月饼的文化内涵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近几年来以团圆、博爱、和谐为主题,推出的“桃李情”、“思亲月”、“儿女心”、 “慈孝于行”、“天道酬勤”、“师恩难忘” 等就

是赋予月饼以新的文化内涵的典范。在今年中秋,这样带有浓重感情、文化特点的月饼会再给人们感受到不同的新意境,也定会产生很多生动有趣的咏颂月饼的新诗篇。

篇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篇四:中秋咏月诗词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教学重点提示:

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

建议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十五夜望月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领会诗中美好的意境和委宛的别离思聚的情思,以及由己推人的思想境界。

一、课前口语训练

1、请两名同学进行课前演讲;

2、请一名同学对上述两名同学的口语训练作一简单评价。

二、朗读这首诗

1、请两名同学朗读这首诗;

2、请全班同学边揣摩诗情画意边进行朗读2遍;

3、老师范读这首诗;

4、全班集体朗读这首诗2遍。

三、教师简介作者

王建(约767-830),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

唐代宗大历十年(775)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为凄凉。

为官在外,常与家人别离。

四、师生共同分析诗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三字,简洁、朴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这也让人联想到满月中的桂树。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诗人无声望月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

冷露无声浸润了桂花,那么月中的白免呢,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注目明月,神驰意远呢?诗人由已推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诗人由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想思。诗人没有直说自己的情思,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语气,不知那饱含相思的清辉洒在哪一家。欲说不尽,委婉动人。

五、分小组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

2、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何种情感?

诗人通过联想,由已推人,在这出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离思聚的情感。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唐诗;

2、收集更多咏月诗句;

3、朗读并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第二课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重点:

一、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语训练

1、请两名同学作自我介绍或演讲;

2、请一名同学对上述两名同学的口语训练作一简单评价。

二、从写月或月光的诗句入手,进入新课。

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在学习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个“预习检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词。

2、教师范读(录音范读)。

3、学生一齐朗读这首词。

(下面,同学们看屏幕上的提示和结合课本的注解,进一步认识苏东坡,并且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三: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教师点拔一下重点即可。

四:第二次朗读训练

①学生个人朗读;再播放一遍录音。

②学生齐读。(让我们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思考讨论”。) 五:思考讨论

在这首词里面,作者大胆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在讨论之前,先了解何为联想和想象。

①讲解“联想”的定义。

②讲解“想象”的定义。

(一) 根据注解,疏通文句。

(二) 这首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①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

上阕----望月(写景)

②下阕呢? (抒发了什么感情?)

下阕----怀人(抒情)

③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四) 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五) 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 联想和想象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下面,让我们通过训练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六:能力训练

1、看了图一(一幅漫画,一个皮带上的眼扎到了最后一点,漫画题目是《赴宴》,你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看图三(乌鸦喝水,一只乌鸦站在装有半罐水的玻璃罐前发愁),发挥你的想象力。(学生自由回答)

(联想力和想象力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另一个重点便是背诵这首词,让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来加强记忆。)

七:达标测试:

(一)词前小序,有何作用?

——词前小序,述作词缘由(怀念子由)。

(二)在“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月“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三)“怀子由”体现在词中哪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联想:草尖上的露水珠(滚动的玻璃珠等)。

(五)想象:看到旋转的电扇,我想到??

(让学生自由发挥或让他们课后思考。)

九:归纳小结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十:作业布置

(一)背诵这首词。

(二)请同学们根据所学诗篇,写一首四句以上的咏月小诗。 第三课时 我的思念是圆的

教学重点:

一、背诵这首词。

二、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中表露出来的浓郁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语训练

1、请两名同学作自我介绍或演讲;

2、请一名同学对上述两名同学的口语训练作一简单评价。

二、检查学生在课外对诗人艾青的了解。

1、提问学生。

2、教师肯定学生并给以补充。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著名诗篇。他的一生曲折坎坷。1929年,中学毕业后的第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有感于中国的民族危机回国,开始画画和诗歌创作,1932年7月,被诬陷为阴谋颠覆政府,判刑6年,1935年10月出狱。在狱中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解放后,1959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一直蒙受冤屈,直到20年后的1979年才得以洗雪。

1983年,诗人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后,内心那淡漠的亲情日益浓郁起来。诗人托今追昔,想到心灵上的挚友和骨肉亲人多年不在身边,有的已经离世,而自己仍活着,自然产生一种沉重而凄惨的孤独。由于诗人自身心境开阔,性格豁达,写下此诗表达自己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三、朗读这首诗

1、学生个人朗读这首诗2遍。

2、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由诗人创作背景入手分析。

“我的思念是圆的”,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含着许许多多情感上的东西,诗人渴望团圆,渴望美满。

“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圆最亮的”诗人由思念到圆月,引发人的联想与想象。月儿常圆吗?不圆时又是如何的一番情感啊?人们在看月的时候常常会想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激起人们对个人命运的遐思。

诗人由眼前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引出自己渴望亲朋团聚的情感。

3、学生个人朗读这首诗2遍。

四、展示咏月诗名和学生个人创作

1、展示咏月诗句:

(请各组同学派代表言板自己通过网络等途径得来的咏月诗句。)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曹植《怨歌行》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篇五: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同步练习_苏教版第期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一、课内知识理解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树栖________鸦 宫阙________ 低绮________户

不shèng________寒 qióng________楼 chán________娟

2.理解加点词语。

⑴中庭_______ ⑵欢饮达旦 _______ ⑶把酒问青天_______ ⑷弄清影_______

3.默写填空:

⑴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一诗,简要回答:

⑴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歌讲究炼字。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不同凡响改为"在"字,你看如何?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简要回答:

⑴你觉得诗人把思念说成是圆的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人在这首诗中除了表达中秋节对亲人的思念之外,你还读出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用"/"标出下列词句的朗读节奏。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⑵这首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首词虽有伤感情调,但并不令人感到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处处可见。下面摘抄的一些名句,能表现这一特点的是( )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本课三首诗词都是抒发诗人月夜思人的情怀。你也看过皎洁的明月,沐浴过银白色的月光,你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说一说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训练

半个中秋

张 娟

几场小雨过后,酷暑难熬的时节已渐渐被阵阵凉爽的秋风替代了。早晚渐觉凉意袭人,季节变换,预示着又一个秋天已来临。天空日渐高朗澄澈,一轮圆圆的月亮张开饱满的笑

脸......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在不知不觉中走近了。

仰视日渐丰满的中秋圆月,孩童时的点点思绪袭上心头。小时候最有盼头的是过年有新衣服,中秋有月饼。那时的月饼品种单一却很好吃,不知道是经济差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还是别的原因,至今还是怀念能在中秋尝到一两块月饼。记得小时候买食品需要凭粮票,月饼也不例外。每年母亲都会拉着我一同去,只有那年的中秋在我的记忆里挥散不去。

那年中秋节下小雨,母亲留我在家等候,独自打伞买月饼去了。我搬着小板凳坐在屋檐下盼雨停,希望妈妈能早点回来。可雨停了,月亮已经从云层中露出笑脸,母亲却迟迟不归。当熟悉的脚步声在山墙头渐渐近了,是妈妈回来了,我冲了出去。令人疑惑的是母亲两手空空,她拉着我进房子,把我抱在怀里说,"妞妞,妈妈和你说件事情,你不许哭鼻子,今天买月饼的人多,等轮到妈妈,就剩下一块了,你知道娇娇的姥姥嘛,快八十岁了,这几天病重了,她家人都忙着照顾她,没有时间买月饼,我回来的路上看见娇娇哭着问她妈妈要月饼,我就把咱家的月饼给娇娇了。妞妞,不要难过。你想想,你上下学都是娇娇的爸爸骑车接送你们,你坐在前面,娇娇坐在后面......"

"妈妈,是不是今年没有月饼吃了,我想吃月饼",委屈的眼泪已经爬上我的脸颊。母亲从怀里拿出一个小纸包,拨开后是半块月饼,"这是娇娇的妈妈硬是掰了半块给我家的馋猫",母亲刮着我的鼻子,我破涕而笑。母亲仅是嘴唇碰了碰月饼,剩下都是我的。对于小孩子来说,一块月饼就是一个中秋,而那半块月饼,是母亲用慈爱的心为我和娇娇拼凑了一个中秋节。我吃的半块月饼没有以往的香酥,因为母亲没有吃上月饼。

虽然已过了近二十个中秋节,但我却难以忘怀对已逝岁月的回忆。然而,童年的那种对月饼的渴望与期盼,却永远深留在我的心中。

选自《石河子广播电视报》2008年9月29日出版 926、927期 A15版

1.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至今还是怀念能在中秋尝到一两块月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时候特别爱吃月饼的"我",为什么感觉那半块月饼没有以往的香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童年的那种对月饼的渴望与期盼,却永远深留在我的心中"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对"半个中秋"这个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章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时候很喜欢吃月饼,但月饼单一,没有什么好吃的。只有那年中秋的月饼特别好吃所以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B 因为娇娇的爸爸每天都骑车接送我,妈妈过意不去,就将月饼送给了娇娇。

C 这篇文章通过"半块月饼"的故事,表现了妈妈的慈爱和善良,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D 那个中秋节"我"只吃到半块月饼,很不圆满,所以只能算是半个中秋节。

三、中秋专项训练题

1.咏月诗词佳句积累

古人写诗填词,常把月亮作为描写对象,描写月华之美,抒发内心感情。请写出有关描写月亮是诗句。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⑵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⑶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泊船瓜洲》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⑹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⑺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⑻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⑼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⑽_____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2.中秋月明寄相思

⑴中秋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可你还知道它还有哪些别称吗?据你了解,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有哪些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月,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文人们不吝笔墨,送她无数美妙的雅称。从古代的传说到历代诗词文赋,我们会发现她的身影比比皆是。请你写出关于月亮的美称与雅号。(不少于5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中秋佳节,人们在赏月的同时,又会怀念远方的亲朋好友,送上美好的祝福。请你也给远方的编写两个祝福短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古老、传统的节日。每当此时,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其说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

拜月说: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嫦娥说: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嫦娥便返回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驱除鞑虏说:有人认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⑴根据上述内容,概况一下关于中秋节来历的说法中寄托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借助网络媒体和报刊,查找一下关于中秋的来历还有哪些说法?请写出一个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摘记卡

《红楼梦》里过中秋

翻开古代文人关于中秋节的诗词歌赋、佳作名著,从中不难窥见那高挂天空的一轮圆月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让我们来一次时空之旅,回到过去,与那些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们一起,共度佳节。请同学们阅读《红楼梦》中关于中秋赏月的精彩描写,制作一份阅读摘记卡。

提示:主要集中在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七十六回《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等章节中。

阅读摘记卡

卡片名称:《红楼梦》里过中秋 卡片编号____________ 摘记日期_________ 书名 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

中秋节节庆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月诗句摘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场面描写摘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写中秋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秋观月诗咏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课内知识理解与运用

1.qī què qǐ 胜 琼 婵

2.⑴冷露无声湿桂花 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⑴庭院中⑵)到⑶端、持(⑷玩弄

4.⑴月光从朱红色阁楼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无眠之人。⑵月亮对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

5.⑴描写了一个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下的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美的意境。⑵不好。"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引起人们联想,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使秋思更具体化、形象化。如果换成"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6.⑴好。形象贴切,使人容易联想到中秋的月亮。⑵还有骨肉分离的痛苦,渴望祖国统一之情等。

7.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⑵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⑶B.

8.只要能结合意境,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切身感受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训练

1.经济差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凭票买月饼,不容易吃到;半块月饼充满了母亲的慈爱,令作者无法忘怀。

2.因为母亲为了我能吃上月饼,排了一整天的队,但最后一口也没有吃,对此我感到遗憾,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爱。

3.童年的月饼里充满了母亲的爱。深深留在作者心里的,不只是队月饼的渴望,更是那温馨的记忆。

4.对孩子来说,一个月饼就是一个中秋。虽然"我"只吃到半块月饼,但母亲用慈爱的心为

我拼凑了一个中秋节。然而妈妈没有吃到,"我"感到很遗憾,故这个中秋又是不圆满的,称为"半个中秋"。

5.C

三、中秋专项训练题

1.⑴举头望明月 ⑵月是故乡明 ⑶明月何时照我还 ⑷海上升明月 ⑸明月松间照 ⑹月出惊山鸟 ⑺夜吟应觉月光寒 ⑻烟笼寒水月笼沙 ⑼月落乌啼霜满天 ⑽明月别枝惊鹊

⑴团圆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赏月、观潮、赏灯、 玩兔儿爷、烧斗香、舞火龙。

⑵嫦娥、玉兔、夜光、素娥、玉轮、玉蟾、桂魄、蟾蜍、婵娟、玉盘、玉钩、广寒宫等等。⑶符合中秋时节、祝福对象以及自己身份,能表达祝福之意即可。

5.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对和平安康合家团聚的向往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⑵示例:拜土地说: 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四、阅读摘记卡

参考示例:中秋节节庆内容:馈赠月饼,西瓜等物品,祭月,家宴,赏月听音乐。精彩场面描写摘抄:只见天上一轮皓 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等等。诗句摘抄略。写中秋寓意:中秋是美好的,又是伤感的。曹雪芹在《红楼梦》详细描写过中秋节,正是利用中秋的这种两面性为小说服务。它不仅反映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而更重要的是围绕小说主题思想,把贾家的盛衰史比作春夏秋冬的自然变化,把旧事物的衰亡看成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悟出其内在原因和必然性的哲学道理。

1

=========================================================================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