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秦始皇的功与过2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21:19:10 体裁作文
秦始皇的功与过200字体裁作文

篇一:秦始皇的功与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中国简史论文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姓名:杨建国

学号:100123104

班级:2010级金融管理与实务一班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在我国2000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始终扮演着一位开拓者的身份。在那个是年代,秦始皇他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前人从未完成过的事情——统一六国。除了统一六国这件伟大的功绩外,秦始皇还为后世封建社会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则,为后世的当权者们留下了异常宝贵的财富。我们不得不佩服秦始皇的雄才伟略,即便他做了很多错误的事情,但是这样依然无法掩盖秦始皇曾经的伟大功绩。下面我们来仔细的分析秦始皇,剖析这位中国封建社会里举足轻重的

大人物。

秦始皇的功绩

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这主要表现在他统一六国上面.战国末年,从诸侯割据向全国统一的趋势已日益明显.当时,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和宦官缪毐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平定缪毐的叛乱,免除吕不韦的相职,令其徙处蜀郡;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2: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延续到清朝末期.

(1)他为炫耀自己统一天下的功德,确立至高无上的权威,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

(2)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

(3)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

(4)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所有的律令都定期向御史核对,不容许错乱和篡改.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堕毁旧东方各国的城郭,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3:他在经济和文化思想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的措施.这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局势.

(1)在经济上,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使黔首自实田",即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

(2)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废止战国时代的各国货币,统一全国币制.

(3)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为秦朝的专制主义统治制造神学根据.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

(4)始皇三十四年,又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4:秦始皇为维护国家疆域统一,稳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收复河南地,迫使其退往阴山以北;

(2)为防其进一步侵扰,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3)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三十六郡增至四十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

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说到这里,我们就基本上囊括了秦始皇一生中的功绩,他所做的那些被后人所反感的事情,我们姑且先不提。在战国末年的诸雄纷争中,为什么只有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呢?首先,我们要看到,在秦始皇之前,秦国的商鞅变法,是为秦国的生产力和国家的综合实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在春秋末年的时候,秦国的国力在五霸中是排在末位的,而到了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已是诸雄中无可匹敌的存在了,所以秦国较其他国家是具有制度性优势的;其次,自商鞅变法之后至秦始皇这一代的掌权者,秦国的一把手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掌权者还是比较贤明的掌权者。我并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并非是个人的力量超越民众的力量,而是当一个人掌握了一个国家所能够拿出来的全部力量时,君主的贤明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事实证明,这个论点是有依据的,例如楚国的掌权者很多都是昏庸君主。最后,秦国的君主都是很会用人的,例如韩非子、李斯等人,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都被秦国所用,可见秦国笼络人才的能力是相当的强的。 从这些优势中分析的得知,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1、我认为秦始皇为什么会这样残暴是有原因的。首先,秦始皇所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领导这样的新兴地主阶级的生力军打败了奴隶阶级的势力,为了防止奴隶阶级势力的复辟,秦始皇为了保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政权,必须使用在我们认为极具残暴的手段去给这个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打造一副坚实的铠甲,就是法律和皇权的至高无上,而秦始皇就是法律的化身,在当时,垄断了权力,站在权

篇二: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赢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原称华夏族),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开始亲理朝政,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誉为“千古一帝”。

一秦始皇的功绩不容忽视

秦始皇的功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秦始皇善于用人、勇于改过。

自公元前230至221年,先后灭了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这并不是哪朝皇帝所能轻易做到的。而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就的机运以外,主

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国所有的一流军事家和政治家。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发挥他们的长处,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正。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于王翦,结果取得了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的善于用人和勇于改于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第二、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秦始皇的另一过人之处在于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被延续到清朝末期,他为炫耀自己统一天下的功德,确立至高无上的权威,还创立了“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布统一的法律。所有的律令都定期向御史核对,不容许错乱和篡改。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弛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石门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第三、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思想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他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局势。在经济上,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废止战国时代的各国货币,统一全国币制;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布全国。秦始皇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收复河南地,迫使其退往阴山以北,为防其进一步侵扰,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三十六郡增至四十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将原有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

二 秦始皇的过失

秦始皇有着不容忽视的功绩,而且这些功绩并不是每朝皇帝所都能做到的,他的雄才伟略无人能比。但是他也有着不少的过失,做过不少的错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大规模的修建宫殿和陵墓。

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六国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宫殿,而在统一六国期间,更是大兴土木,每灭一国便要将该国的宫殿建筑在咸阳附近仿造一遍,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整个关中地区,自渭河以北,雍

门以东,直到泾河一带全部都是宫殿群。统一之后,开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后世皆知的阿房宫(亦名朝宫,阿房为其前殿名),每年动用民工70多万人(当时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朝宫可以容纳十万人,在这里运送酒菜要用车和马才行,仅一个前殿的面积上面可以坐上万人。骊山墓从秦王登基起即开始修建,前后历时三十余年,每年用工70万人修建。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满布机关。最后,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可见秦始皇有多么的残忍。

第二、残酷的刑罚让人闻风丧胆。

秦始皇的刑法也是很残酷的,秦国统一前夕,秦始皇的思想导师韩非在极力鼓吹“重罚少赏”,这种极端思想被秦始皇的政治设计师李斯表达得淋漓尽致,在统一六国后,他竟然把在战场上用来对付敌人的办法拿来对付自己统治下的民众。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有意制造恐怖气氛,他视民为草芥,他把法律当成是他可以随心所欲滥用的皮鞭和屠刀。为了满足他那永无止境、荒诞不经的丑恶私欲,法律在他手中不仅不是制止犯罪、保证社会安定的工具,相反却成了制造“犯罪”的工具,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帝国建立后,他接连颁布了“妄言法”、“焚书令”、“挟书令”、“诽谤法”等禁锢思想的苛法。另外又把已有的刑法作了加大惩罚力度的处理。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

第三、焚书坑儒。

秦始皇的最大过失在于“焚书坑儒”和寻求长生不老药。公元前

213年,秦始皇接受了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禁私学,焚《诗》、《书》,实行文化专制的政策。秦以前的中国古典文献,除自然科学(医药、种树)及神学(卜筮文献)以外,几乎全都变成了黑炭。焚书事件发生后,对政府不信任与离心者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公元前212年,有两个替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仙药的方士侯生和卢生,由于明知仙药是根本没有的,他们无非是借此骗取富贵,时间长了骗局终归要暴露,按照秦朝所献秦始皇验方不灵就要被处死的规定,两位方士恐怕逃不脱一死。于是他们散布了秦始皇一系列专制独裁的过失,借口不能给这样的人求仙药而溜之大吉。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极为恼怒,因为他为求仙药给了这些方士巨万资财,不但没有人为他寻到仙药,而且还说他的坏话,又加上首都咸阳的儒生也有人散布妖言迷惑民众,于是秦始皇派人普遍严加审问,儒生们相互告发,牵连到四百六十多个儒生,这四百六十多个儒生全被抓去活埋。历史上把这一事件与焚书事件连起来统称为“焚书坑儒”事件。

三 对秦始皇的评价

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始皇暴虐,至子而亡”;“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

篇三: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是我国的第一位封建帝王,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 统一封建王朝。他一生是有功也有过的。秦始皇在位时期为统一中国创下了不朽的功绩,也有不少的过失。

秦始皇年仅十三岁就登基了,以他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秦国统一天下的使命,责任使他变得更早熟,更坚强,也变得更沉默了。他的处理果断是成就一切的基础,所以,果断令他创下了不少的功劳。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及为了统一和巩固统一而在军事上,交通上所做的贡献。

他的贡献分几件,详细来讲,也就是他在政治上统一六国,他在统一六国中,首先把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作出了推进统一的重大决策。从此事可以看出秦始皇非常有智谋和策略,所以他才能统一中国。

他在统一中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国的政体模式。他首先创置了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其次,他创置了郡县制度,取消原来的封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又增设四郡;郡设郡守,郡以下辖县,县有县令,郡守县令都由中居任命,可以随时调动。中央政府内设三公九卿,废除世袭特权。中央及地方级官员实行流动,其任免升迁一切大权都操纵在皇帝手中。赢政建立的这种政体模式,对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他为了巩固新建立的统一王朝,下令以秦小篆为统一文字,以秦的圆形货币“秦半两”为统一货币,以秦的度量衡为全国统一的计量标准。从而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还有他大兴土木工程,修建了长城、阿房宫。为中国留下了震惊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兵马俑”。这些都说明了秦始皇的功劳是巨大的。 但是一个人有功就会有过,何况是一国之君呢!作为一个专制主义的统治者,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尤其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上的统治而采取的残暴措施,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起着摧残的作用,并开创了文化专制的先例。他焚书坑儒,刑法苟暴,滥用民

力,大兴土木,这些都是秦始皇的一大失。

那么,足以说明秦始皇的一生是功大于过的。

篇四:秦始皇功大于过

秦始皇功功过之我见

——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2001年6月至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转变教学方式”和“转变学习方式”的要求。我们历史学科组认真学习新课标,不断探讨教学新路子,在研究性学习上作出了大胆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教学案例是一节辩论课,是完成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后进行的。旨在引导学生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大胆发表见解,辩论中要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学生要学会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使已学知识得到巩固,并予以恰当的应用与发挥。

一.课前准备

1.课前在班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两大组(正方、反方)作为辩论双方(对立面)。 正方论题: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的杰出帝王,功大于过。

反方论题:秦始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暴君,过大于功。

2.每大组再按问题分成若干小组(正1 正2 正3;反1 反2 反3)。每小组要分头收集辩论材料,材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论战中的弹药。各小组把掌握的材料在小组内交流、分析、筛选,要充分酝酿,互相切磋,提炼观点,并研究对方可能运用的材料,商讨反驳之计。各小组要推选出发言代表并撰写发言提纲。

二.课堂辩论

1.导语激趣

老师:同学们,你们从电视节目上看过辩论吗?那正反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激烈场面,没让你心跳不已吗?当你听到那精彩纷呈的论述时,一定会羡慕辩手们那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维,严密的推理和出色的口才吧。或许你心中也曾想有朝一日能像他们一样走上辩论的讲坛,请不要错过今天的辩论课。同学们,充分展示你的才华的时候到了!今天我们就以“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为题展开辩论。

秦始皇的功与过200字

2.序幕:创设、营造历史氛围和辩论情景,播放有关秦始皇的历史画面的录像。

3.辩论开始:辩论双方以下列秩序上台发言:正1、反1、正2、反2、正3、反3.每人发言时间不超过5分钟。允许双方适当的进行即兴式补充发言(非代表发言),补充发言人不超过3分钟。

4.辩论过程

正1:秦始皇对中国历史有重大贡献,是一位杰出的帝王。秦统一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全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充分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反1:秦始皇不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而是一位杰出的暴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繁重的徭役。和历史上的夏、商、西周等朝相比,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官府往往突破法律的规定,超额征发徭役。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30万,南戍五岭又50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又70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5﹪.当时全国青壮年男子仅有三四百万人。有时男子不够征调,还殃及妇女,形成了“男披甲,丁女娃”的局面。二是赋税很重。主要有田租、口赋、

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三是刑法非常残酷。刑法的种类繁多。仅死刑就有先刑辱、后斩首,杀之于市,车裂、剖腹、抽筋、活埋等15种之多。另外还有肉刑、徒刑、笞刑、耐刑、收录、连坐等多种多样的刑法。各种刑罚无所不用其极。最使人不能容忍的是“焚书坑儒”。从出发点到立足点都是彻头彻尾野蛮反动的,它导致万马齐喑,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后果极为恶劣。

正2:我们要正确看待秦始皇的暴政与决策失误。秦灭六国前,各国“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当时的军队和盗匪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一进入别国领土,就割掉庄稼,砍伐树林,破坏城市,焚烧房屋,抢劫牛羊,对敢于反抗的就杀掉,被迫屈服的便捆绑带回做奴婢。秦始皇在这一背景下统一六国,若不施以严酷的刑法就难以征服六国中残余势力的反抗与破坏;若不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就不能控制全国的军政大权;若不修筑万里长城就不能有效防御北方匈奴的进攻和侵扰;若不兴修灵渠,就不能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和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有利的条件。至于“焚书坑儒”,是由于当时的阶级局限性。当时秦刚刚完成统一,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主观上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的需要。但手段野蛮残暴,对后世影响极坏,对此应予以批判。

反2:不管怎么说,不能过分夸大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秦朝繁重的徭役、兵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严酷的刑法导致人民怨声载道;不顾国家实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自己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更使劳苦民众雪上加霜。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便是对秦王朝残暴统治有力的批判和抨击。

正3:从对历史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看,秦始皇功大于过。首先,他结束了秦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社会的主流。其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最后,修筑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见证,是当今世界古代八大建筑奇迹之一,成为中外人民的旅游胜地。

反3:说秦始皇过大于功,是因为他是一位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若不是这样,为什么秦王朝统治不到12年便暴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不到15年便被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推翻呢?

5.非发言代表补充:(略)

6.教师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辩论非常精彩,对问题的认识也很深刻。由于你们认真准备,通力合作,所以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发见解,做到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坚持历史评价中以“史实”为原则。秦始皇的功过评说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同学们毕竟是才入初中的学生,历史知识不够丰富,对秦始皇的了解不多,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刻苦地研究历史知识,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智慧。”愿同学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更快地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有更出色的表现,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干。

三.教学反思

“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个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也许过于专业化。结论到底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探究式的,是交流式的,

是合作式的。能帮助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学习历史,实现历史课应发挥的功能,这是我们的初衷之一。此次活动,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

研讨之前,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整理资料,分工撰写辩论稿,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收集历史资料的方法,提高对历史资料进行取舍加工的能力,增强同学彼此之间分工协作,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辩论所具有的强烈思辨色彩和激励的竞争氛围,非常符合青少年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辩论中,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紧张的气氛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冒出一个个新鲜的想法,能使学生兴奋不已,也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比较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亲身体验辩论规则,也能让学生学会尊重与存异。

在此过程中,也有不少缺憾,其中最突出的是,作为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大多数由于学科知识积累不够丰富而表现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活动参与面狭窄。有些同学畏首畏尾,不敢大胆表现自己。针对这样一些学生,在今后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想法调动其积极性,克服不良做法,积极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之中。

湖北省枣阳市刘升中学

张华成

篇五:秦始皇的功与过 历史论文

秦始皇的功与过

一八班 范若琳 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有的已在地下长眠,可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却永记在人们的心中。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呢?近百年来,这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每个人都持着自己的观点。 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究竟如何评价?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始皇暴虐,至子而亡”;“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我们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响。这一点是迄今以来,对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根据这样的观察,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

下面来简单的介绍一下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因生于赵都邯郸,故又称赵政。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军事统帅。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

自古以来,对秦始皇的评价就褒贬不一,在我看来,秦始皇功大于过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治

① 最高统治者称皇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二、 经济

① 统一货币: 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

② 统一度量衡: 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

③ 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三、 文化

①统一文字:秦始皇令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在全国通行。后又简化小篆成隶书,亦在秦代流行于全国。

四、 军事

① 统一六国

② 夺取河套地区

③ 修筑了西到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④ 统一东南、岭南等地区

⑤ 拓宽疆域:秦始皇在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复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国版图大定,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形成后来中国疆域之基础。

五、 交通

① 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②.沟通水路:秦疏浚鸿沟作为水路枢纽,又于公元前二一四年,修长达六

十多里之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秦始皇的暴政也有以下几点。

一、徵敛无度,赋税奇重: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

之生活,秦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 “男

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

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

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二、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

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

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

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

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能忍受。

三、严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

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

遭酷刑。

四、箝制思想,焚书坑儒: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于思想领域,大肆统制思想,禁锢思想自由。: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总的说来,秦始皇功大于过。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