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古都北京的花卉历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2:08:42 体裁作文
古都北京的花卉历史体裁作文

篇一:中国古都北京

中国古都北京

序 言(1)

我们奉献在尊敬读者面前的《中国古都北京》,是一部伟大东方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的文图并茂的历史实录。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北京的目光在关注世界,世界的目光也在关注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杨瑞雪社长,约我撰写《中国古都北京》。这在我平静的心湖中,有如谢灵运《山居赋》所云:“拂青林而激波,挥白沙而生涟”,引发了漫漫思绪,激起了层层涟漪。我想,撰写这本书很难,但又很有意义。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繁盛,人口众多。她的神经中枢和政治心脏—古都北京,如何以文图并茂的历史实录奉献给读者,并非易事。然而我觉得:我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和我,祖孙四代,久居北京;我是研究历史学的;我熟悉北京、喜欢北京、研究北京,这些都激动了我写古都北京之心。因此,作为北京的一个公民、一个学者,向中国,向世界,介绍中国古都北京,责任在肩,义不容辞。

北京城是地球表面上一项最伟大的文化工程,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一个最壮丽的文化奇观。只有中国才有北京,也只有中国这样的国家才能创造北京。在这座城市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达到了光辉灿烂、登峰造极的境地。北京这座东方历史文化艺术的璀灿宝库,不仅住在北京的一千多万人关心她、热爱她,中国的十三亿各族人民关心她、热爱她,而且海外的华侨、华裔关注她、向往她,世界各国的朋友也关注她、向往她。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同胞和朋友,从四域八方,宾至北京,以饱览她那瑰丽的雄姿,巍峨的长城,壮丽的宫殿,优美的园林,奇魅的艺术,灿烂的文化,古典的民居,鲜活的民俗??但是,不管到过或未到过北京的同胞和朋友,很多人都希望能有一册反映北京历史文化艺术的实录—文图并茂的《中国古都北京》,在书斋插架,信手翻阅,一览北京,如临其境。因此,我作为北京的一个公民,便率尔操觚,滥竽纂述。

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一样,古都北京也有它的特征。那么,古都北京有些什么特征呢?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都北京的第一个特征。北京历史长河的源头,上溯至50万年前洪荒时代的北京人。尔后像滔滔江河,越往下游,河面越宽,河床越深。至元、明、清三代,北京历史江河的激浪,更如“天排云阵千雷荡,地卷银山万马腾”。试想,在中国七大古都—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在世界十大名都—巴黎、伦敦、罗马、莫斯科、华盛顿、墨西哥城、开罗、东京、巴格达、北京之中,除北京外有哪座都城历史之悠久能与北京相比呢!我不揣冒昧,就从世界人类文化摇篮之一的北京人开始叙述,向读者展现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风貌。

主客分明,布局宏大,是古都北京的第二个特征。以明清的北京城而言,它是作为封建皇帝治居之所而设计和建造的。君王为主,臣民为客;君权为主,神权为客—这就是北京城设计的主题。美国首都华盛顿城是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产物,也是美国民主和独立的象征,在其城市设计中突出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亦四面开放。然而,明清皇帝治居之所的北京城,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皇宫位于全城的中心。城池宫殿、坛庙苑林、衙署寺观、市井民舍,都在中轴线两侧依次对称展开,格局严谨,主次分明。它的城垣,由宫城、皇城、内城、

外城,叠次分为四个方阵(外城因财力不足未能围成方形),呈封闭式,层层相套,等级森严,界限分明。北京城的园囿,宫城的御花园、皇城的太液池、内城的坛庙苑林、近郊的三山五园,也都布局有序,呼应相连。这一整套的都城规划设计,都是传统思想和精湛艺术的完美结合。

宫殿园林,珍宝荟萃,是古都北京的第三个特征。北京从金代正式成为皇都,至清末宣统皇帝退位,历时近800年。古都北京不仅集中国历代都城建设之大成,而且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文化艺术之精英,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雄伟的殿堂,秀丽的园林,配置以亭轩台榭,陈设以奇宝异珍,点缀以山石花树,绕流以玉泉金水,北京城成为一座宛若仙境的宫殿花园城市。

序 言(2)

各族文化,熔冶一炉,是古都北京的第四个特征。北京南襟河济,北连朔漠,位于中原农耕民族和塞外游牧民族、关外渔猎民族交汇之地,历来为中华民族内部各族融汇和相争之区。正是由于各兄弟民族长期的争局和融合(还有其他原因),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东移,北京才成为元、明、清三代的都城。北京城的建筑和园林,也汇合了各个民族文化之优长。四方民族,杂居北京,他们的衣食住行,坊里习俗,宗教信仰,岁时纪胜,使北京的市井生活更加色彩斑斓。

世界文化,密切交融,是古都北京的第五个特征。辽南京的清真寺(今牛街清真寺),是北京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例。到了元代,大都是当时世界的一个文化中心。明初郑和下西洋,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明史·外国传》载述86个国家或地区,可见其时中外文化交往之一斑。晚明利玛窦将西方近代文明带到京师,《坤舆万国全图》、《几何原本》、自鸣钟等使北京士大夫耳目为之一新。清代康熙时任耶稣会士南怀仁为钦天监监正。后在英国出现中华风格的园林,称为“英华园庭”,法国等也争相仿效。晚清外国在北京设立29个使领馆,中西方文化交往出现新的特征。

《中国古都北京》内容头绪纷繁,错综复杂,我力求执简驭繁,博观约取。中国17世纪著名画家石涛说过:“搜尽奇峰打草稿。”本书不是绘画,作者也不是石涛;但《中国古都北京》却像一轴画卷,将历史文化胜迹一幅幅地展示出来。本书再现北京历史文化时,内容务求丰富,史实务尽翔实,图片务冀精美,结构务期严谨。本书的叙述,以时间为经:自石器初晖、青铜文明、燕都蓟城、北方重镇、三燕建都、辽代南京、金代中都、元代大都、明代北京、清代京师至民国北京,划分段落,纵向铺叙;复以事物为纬:自历史事件、名人胜迹、城池宫殿、坛庙寺观、园林陵寝、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帝后生活、坊巷市俗至岁时节令,分设纲目,横向铺叙。这样经纬交织,纵横错综,以复原中国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面貌。但古都北京灿烂的历史文化如经天日月,本书则不若爝火之光。虽纂述并不惬心,但也是辛勤的收获。

这里,我特别要提到摄影大师严钟义先生。我和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相识,曾经有过非常愉快的合作。相隔多年后,又重温旧谊,推出新版《中国古都北京》,献给中国的读者,也献给世界的朋友。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中国“千人糕”的古老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说,一盘丰盛的糕点,要有人耕田种麦、有人磨麦成粉、有人养鸡生蛋、有人榨蔗制糖等,经过千人之手方能制成,而不只是糕点师一个人的杰作。同样《中国古都北京》的成书,吸取了历史、考古、文物、古建、园林和历史地理等学术研究的成果,还经过编辑、摄影、设计、绘图、印刷等多人之手,为此,谨向各方及诸位敬申谢忱。

2007年8月8日

于 北 京 四 合 书 屋

引 言(1)

打开世界地图,在东方的中华大地上,刻划着两道伟大的人工奇迹:一是蜿蜒起伏、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另一是晶明平直、纵穿南北的京杭运河。它们历史之悠久,工程之伟大,作用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和在世界,有哪一项文化遗产能与之相比拟呢?长城内外,运河左右,座座城市,星罗棋布,宛如中国历史文化的灿烂星汉。而在万里长城拱卫的中心和京杭运河漕运的终点,闪耀着一颗最明亮的星辰,这就是中国古都北京。

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过许多传说,以后还会有。她那幽闭的涂着神秘色彩的美,不知诱发了多少人关于东方那神穹仙宇的遐想。琼楼玉宇,金殿飞阙,其实正是东方文化的光辉典范。

北京城的规划与设计,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君权至高,神权至上。城市布局中心的紫禁城,更是皇权的象征。当大地送暖,万木染绿,登上景山中峰的万春亭,举目远眺,面前会展现出一幅世界上最壮丽的图画:绿色筒子河与灰色紫禁城的画框之中,一片黄色琉璃瓦顶金光闪烁的宫殿之海。

北京城营建的主题和布局,是中国三千余年都城建设的总结。中国最早的都城,有“三皇五帝之都”的传说。这就是太古时代伏羲都陈,神农都鲁,黄帝都有熊;少昊都穷桑,颛顼都高阳,帝喾都高辛,帝尧都平阳,帝舜都蒲坂。这些传说尚待考古发掘的印证,更无从知道上述城垣宫室的布局。但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得知,从商朝以来,都城的平面几何形状,并不完全一致。中国的古书《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

不必中准绳。”意思是说,都城的选址,不宜离河太远,也不宜离河太近;离河过远会用水不足,离河过近又要筑堤防洪。都城要依山川形势营筑,城墙不一定要方正规整,道路也不一定要平直整齐。

符合上述理论所营建的都城,形制不一,各具特色。商代一方国都邑盘龙城,建在地势不平的小半岛上,城垣随地势起伏环岛而筑,呈菱形。赵国都城邯郸平面似“品”字形。古成都的都城为圆形。闽国都城长乐(今福州)的城垣呈蟠桃形。江苏常州春秋淹城遗址,呈三圆形—三重城垣,三道濠河,水护城,城依水,景观独特,蔚为新奇。西夏都城兴庆府(今银川)相传为人体形。这些不规则的都城,多是国家分裂时政权的所在地,他们不可能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都城的城址。即使作过中国统一政权的都城,因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其形制也有不规则的。如明初的应天府(今南京),北临长江,西濒秦淮河,东依钟山,东北邻玄武湖,城墙依山水之势兴筑,逶迤凸凹,颇不规整。然而中国都城的主要形制是方正型。最早提出都城方正型理论的,是儒家经典《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这就是都城方正型理论,它包括四项相互联系的原则:即城垣方正,街道齐整,祖社朝市,布置对称。这就是说,都城呈方形,每边九里,旁开三门。城中的道路,纵横各九条,路宽可以九辆车并行。左翼是祭祀皇帝祖先的太庙,右翼是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社稷坛。前面为皇帝治居的宫殿,后面为人们交易的市场。

这种规制严整的都城方正型理论,是儒家封建大一统思想在都城规划与建设上的体现。儒家学说认为天圆地方,国字外面为“□”,就是表示疆域。作为国家政治心脏的都城,围绕以“□”形的城墙,都城便成为方正型。它既是进行防御的军事城堡,又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象征。在中国历代都城中,符合上述儒家方正型理论的都城,元大都城是突出的一例。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又发展成为明、清的北京城。北京城是依照《周礼·考工记》都城方正型理论营建的现存惟一的典型。

引 言(2)

今天人们所见到的北京城池宫殿、坛庙寺观、陵寝苑囿、门阙楼台、王府民居、坊里市场,都是在北京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北京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从北京人揭开北京历史的第一页,迄今已有约50万年。而从琉璃河西周古城揭开北京城史的第一章,至今也已有三千余年。

由公元前11世纪以来,北京曾先后12次为都,这就是:蓟、燕、前燕、大燕、刘燕、辽、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初期),当今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在这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自西周以来,北京先为方国的都邑。秦和两汉时期,北京发展成为统一中原王朝

的北方重镇。从北朝至五代,北京“三为燕都”,这是它将正式成为都城的历史信号。辽代的陪都南京(燕京),则拉开了北京作为都城历史的序幕。至金代的中都,北京才第一次成为皇都—北中国的政治中心。尔后,在元、明、清三代,北京发展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古都北京这样悠久的历史,不仅在中国各历史名都中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在世界诸著名首都中也是仅见的。

中国自秦始皇到清宣统的两千年皇朝历史,大体可以分作前后两段,前一段的一千年,中国的政治中心主要是在西安。其间政治中心经常东西摆动—秦在咸阳,西汉在西安,东汉在洛阳,唐在西安,北宋在汴梁(今开封)。后一段的一千年,中国的政治中心主要是在北京。其间政治中心经常南北摆动—辽上京在临潢(今内蒙巴林左旗菠萝城),金都先在上京(今哈尔滨市阿城区)、后在中都(今北京),明都先在金陵(南京)、后在北京,清都先在沈阳、后在北京。从上述可以看出一个有意思的历史现象:中国两千年皇朝历史政治中心的摆动,先是东西摆动,后是南北摆动,从而呈现出大“十”字形变动的特点。

就其后一千年来说,辽、金、元、明、清五朝,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国内的民族融合。辽—契丹、金—女真、元—蒙古、清—满洲,五朝中有四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所以,国内民族文化交流、国际东西文化交流,就成为近千年来北京文化发展的显著特征。

总之,古都北京的历史,像一条滔滔的江河。要对这一历史做概略叙述,需从它的源头—距今50万年前的北京人开始。

金代中都(1)

正当辽朝统治衰落的时候,中国东北部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金收国元年(1115年),建立金朝,定都上京(今哈尔滨市阿城区)。北部的金朝和南部的宋朝,结成同盟,联合攻辽。宣和四年(1122年),金兵攻辽,夺取燕京。金向宋索取大量钱米作代价,将燕京移交给宋。宋改燕京为燕山府。宣和七年(1125年),金灭辽。同年十二月(1126年1月),金军南下攻宋,占领了燕山府。第二年,北宋亡,形成南宋和金两个并存的政权。南宋初年,金统治淮水以北的广大地区,并图继续南进。

金天眷三年(1140年),金熙宗到燕京巡视,举行祀孔典礼,在燕京驻留近一年,尔后回到上京。金皇统元年即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秦桧使万俟诬岳飞,并罢其枢密副使。宋遣使至金议和。宋金和议成,以淮水为界,并以岁币银25万两、绢25万匹与金,因在绍兴年间签订的和议,所以史称“绍兴和议”。和议成,岳飞被害于临安(今杭州)大理寺狱。岳飞已死,和议既成,金要将都城南迁至燕京。金天德三年(1151年),金帝完颜亮下令迁都,并扩建燕京城,修建皇城、宫城。贞元元年(1153年),金帝完颜亮从上京迁都燕京。他以燕为先秦列国之名,不应当做京师名号,遂改称圣都,又改为中都。同时,改中都所在地的析津府为永安府。次年,又改永安府为大兴府。从此,中都成为北中国的政治中

篇二:2013年西城区一模文综历史部分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3西城区一模

12、中国古代某位皇帝“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他还设置了( )A、参知政事 B、殿阁大学士 C、内阁 D、军机处 13、以下经济现象,出现最早的是( )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

C、“依四川法造交子,与现缗并行。” D、“时商贾至京师┉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14、古代某时期,《孟子》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孟子被朝廷追封为邹国公,学者们

纷纷重新编注“四书”。该时期是( )

A、战国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15、右图是1894年西方人绘制的东亚形势漫画。桥上的人是RUSSIE,水中鱼为COREE。

若给此图命名,较为贴切的应该是( )

A、《中日争夺朝鲜图》 B、《列强瓜分中国图》

C、《八国联军侵华图》 D、《俄国居中调停图》

16、下表反映的是1750年至190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其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17、1920年,孙中山说:“此种新文化运动┉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

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指陈独秀等人 ②“爱国之运动”指五四运动

③“新文化”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 ④孙中山由此弃暴力革命而从事革命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毛泽东提出在外交上“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意在要团结这些国

家对抗苏联。毛泽东提出这一设想的时间是( )

A、20世纪40年代末期 B、20世纪50年代末期 C、20世纪70年代初期 D、20世纪80年代初期 19、下列措施,对旧贵族政治特权产生直接冲击的是( ) ①秦国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②日本明治政府规定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 ③梭伦按财产多少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④俄国“二一九法令”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②③④

20、中华民国初年和近代英国均出现过责任内阁制,其共同点是( ) A、以君主作为行政首脑 B、限制国家元首权力

C、依据成文宪法而确立 D、存在时间均叫较短暂

21、右图为《迁出欧洲的移民,1850-1940年》,对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④人才外流导致西欧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2、下列有关国际组织及其宗旨的表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23、近代以来,西方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同的学派。 主张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则主张按照“应当这样

子”表现生活。横线上的文字应该是( )

A、现实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现代主义

37、(38分)历史文献记录着人类社会演变的足迹。

主题1 竹简木牍

2002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湘西里耶古城遗址发掘出土了(甲)3万多枚秦简牍,主要是官署文书。 文书格式由年月日、地名、职官、事件及办理时刻构成,内容包括政令、各级政府之间的往来公文、司 法文书、吏员簿、物资登记及转运书等。(乙)简牍的时间是公元前222年至前210年。(丙)书写字体 和楚国字体风格相距甚远。右图为我国发行的《里耶秦简》邮票。(丁)左边秦简内容为“乘法九九口诀”。 有的同学结合材料和所学,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主题2 学者著述

18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重农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 的唯一来源,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国家的权力,扶植和保 护人民的权利,自由择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2)根据材料,概括两国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4分)结合所学,比较这两种 思想反映的不同社会背景。(4分)

主题3 新闻报道

清末创刊的《北京醒世画报》记录了宣统元年(1909-1910)间的北京民众生活。其中,一则报道述评:“汪姓少妇时常与他(她)男人讲平权自由,前两天该妇人晚上出去没回家。他(她男人)一问他,他(她)反炸啦,说现在时代平权自由,我不能受你压制,我爱怎么就怎么,你管不了。咳,这叫野蛮不要脸,那能算自由吗?”此外,诸如反对女子公开抛头露面、斥责主家虐使婢女、 同情女子外出摆摊补贴家用等均有报道。

3

)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材料所述社会现象的认识。(

10分)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充分运用材料。

主题4 文献荟萃

《理想国》、《九章算术》、《十日谈》、《哈姆雷特》、《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论法的精神》、《共产党宣言》、《狂人日记》、《地质力学概论》

(4)围绕“历史文献与人类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三项文献,提炼出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文献,以这4项文献的主要内容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12分)要求:主题明确;文献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9、(30分)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决定性的转折是从生命能源(即人力和畜力)为主转向对无生命能源的使用。我们所说的工业革命,其实更好的名字是能源革命。 ——【英】马丁〃沃尔夫《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1)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论证这一观点。(8分)

40、(17分)积水潭地区(今什刹海一带)是古都北京的灵魂。

元代在建设大都时,著名水利学家郭守敬奉命设计大都的水系。积水潭是北京水系中重要的调蓄水库,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点码头,南方的粮食、木材经漕运水道源源不断进入大都城。“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径抵辇下。”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帽子市、鹅鸭市、珠子市、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这一带。元末《系禁止》描述其地盛况云:“钟楼之东南转角街市俱是针铺。西斜街临海子,率多歌台酒馆,有望湖亭,昔日皆贵官游赏之地。楼之左右俱有果木饼面柴炭器用之属。” (1)根据以上历史史料,概括促进元代积水潭地区商业繁荣的因素。(6分)

37.(38分)

(1)①和③的材料和结论对应准确。(4分)

②可把结论修改为“湘西在秦王嬴政灭楚时就纳入秦的管辖范围”或“湘西在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前就纳入秦的管辖范围”。 (2分)

④可补充“秦朝将乘法九九口诀运用于农业生产”等相关材料,或者把结论修改为“中国最迟在秦朝出现乘法九九口诀”或“简牍是实物资料,可证明秦人已知道乘法九九口诀”。(2分)

(2)相同之处:主张自由竞争(或经济自由等)。(2分)

原因:启蒙运动尊崇理性和自然秩序,提倡自由。重农学派和经济自由主义均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2分) 背景:重农学派出现的背景是:法国处于农业社会,专制王权阻碍社会和经济发展。(2分)

经济自由主义出现的背景是:英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希望摆脱各种束缚。(2分)

(大家注意此问法国要答法国大革命以前的社会,不能答大革命以后的法国社会啊!)

(3)第一层次:能初步评价材料所述的社会现象。(1-4分)

承认平等自由的价值、斥责主家虐使婢女等现象表明京城百姓受到平等自由等思想的影响;反对女子公开抛头露面、认为女人不回家是不要脸表明妇女仍然遭受社会歧视。

第二层次:能将社会现象与时代背景建立起联系。(2-8分)

京城百姓受到平等自由等思想的影响:戊戌变法、新政的推行,报刊传媒对于自由平等观念的宣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京城百姓的思想。妇女仍然遭受社会歧视: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第三层次:能对具体的社会现象进行抽象的概括,并分析其原因。(9-10分)

京城百姓思想观念呈现新旧杂糅的特点。这是因为时值清末新政,中国人部分接受西方文化,但仍未改弦更张。而且,人类思想观念的转变不能一蹴而就,是长期的缓慢的渐变过程。

(4)要求:主题明确;文献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示例:

三项文献:《九章算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地质力学概论》 补充文献:《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短文主题:自然科学巨著推动人类社会的生产进步

在对自然科学的探究中,产生过很多优秀成果,对人类社会的生产进步产生过重要影响。

编著于汉朝的《九章算术》是古代中国应用数学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古代数学领域中的成就,它直接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成书于17世纪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之作,它标志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其理论应用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效应。

爱因斯坦相对论使物理学发展到新高度,为原子能等高科技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四光所著的《地质力学概论》构建起地质力学,该理论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和地质勘探,极大推动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上述文献是科学家对自然科学发展的总结,代表了当时各自领域的最高水平,在服务于社会生活和推动社会生产发展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大家注意此题答题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围绕生产进步进行论述,最后回归主题,符合短文规范啊!) 39.(8分)

(1)材料认为,工业革命期间,能源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2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煤炭的大规模使用和蒸汽机的改进,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电机和电动机研制成功,电力在人类生产生活得以广泛使用,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分)以石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的创制,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奠定基础,引发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2分)(大家注意此题答题方法:背景或原因+史实+影响) 40.(6分)

(1)地处大运河北端点,交通便利;各地商品荟萃,服务齐全;大都作为政治中心,达官贵人数量多,购买力强。(6分)

(大家注意此题答题方法:结合材料之外,不要忘记答交通、政治啊!)

篇三:北京市朝阳区201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

语文试卷 2014.3

(考试时间l50分钟满分l50分)

本试卷共6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北京城是大气的。这种大气首先体现在建筑上,不要说偌大的一个紫禁城只住皇帝“一.

家人”,便是最不起眼的四合院,也是疏落有致,颇多空间的。北京城的大气更体现在文化上,北京从来就是汉胡 ①,五方杂处的地方,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在这里出入、汇集和发展,.

各种文化都在这里交流、碰撞和融合。一个外地人,只要他到了北京,保准不会感到别扭;如果他还很随和,会说几句普通话,那么,用不了几天,他几乎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北京人了。 这就是北京:古老而又新鲜,博大而又精深,高远而又亲切,迷人而又难解。它是单纯的,单纯得你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北京;它又是多彩的,多彩得你永远无法一言以蔽之。而无论久远深厚的历史也好,生机勃发的现实也好;豪雄 甲 的王气也好,醇厚平和的民风也好,只要你一走进北京,它们都会向你扑面而来,让你②。你可能会惊异于现代都会的日新月异,也可能会流连于千年古都的 乙 深沉;可能会 丙 于文化名邑的清雅幽远,也可能会迷恋于民众舞台的柳暗花明。所有这些,都会使一个初进北京的人感到无比的神奇,它会使你心旌摇荡,神志痴迷,不知所以。可以这么说,任何试图读懂北京的人,一开始,都会有一种不得其门而入的感觉。

(取材于易中天《读城记》,有删改)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填入①②处的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偌(nuò)大 杂揉 五方杂处(chǔ) 目不瑕接 ..

B.偌(ruò)大 杂糅 五方杂处(chǔ) 目不暇接 ..

C.偌(nuò)大 杂揉 五方杂处(chù)) 目不暇接 ..

D.偌(ruò)大 杂糅 五方杂处(chù) 目不瑕接 ..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浩荡 深厚 沉湎 B.浩瀚 雄厚 沉湎

C.浩荡 雄厚 沉醉 D.浩瀚 深厚 沉醉

3.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言以蔽之 B.生机勃发 C.柳暗花明 D.不知所以

4.下列四副对联中,最适宜用来迎接友人来访的一项是

A.珠联璧合乾坤定,花好月圆鸾凤鸣。

B.华夏年年腾骏业,新春岁岁展宏图。

C.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

D.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5.某高校毕业生听完著名就业辅导专家张教授的报告后,深受启发,立刻用手机给张教授发短信,希望得到帮助。下面四条短信中用语恰当、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张教授,您好!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我想请您帮我看看求职自荐信,不知您能不能把邮箱地址告诉我?情急之中,未免有些唐突,请见谅!学生××

B.张教授,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我想让您帮我看看求职自荐信,不知您能不

能把邮箱地址告诉我?情急之中,可能有些唐突,但您务必要回复我!学生××

C.张教授,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我想请您帮我看看求职自荐信,不知您能不能把邮箱地址告诉我?情急之中,未免有些唐突,请见谅!

D.张教授好!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我想让您帮我看看求职自荐信,请您尽快把邮箱地址发给我。情急之中,虽然有些唐突,但相信您能理解!学生××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l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牡丹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日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州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可强鸡使昼鸣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花王之封,允宜肇于此日,惜其所见不逮,而且倒行逆施。诚哉!其..

为武后也。

予自秦之巩昌,载牡丹十数本而归,同人嘲予以诗,有“群芳应怪人情热,千里趋迎富贵花”之句。予曰:“彼以守拙得贬,予载之归,是趋冷非趋热也。”兹得此论,更发明矣。艺植之法,载于名人谱帙者,纤发无遗,予倘及之,又是拾人牙后矣。但有吃紧一着,花谱偶载而未之悉者,请畅言之。 .

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①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予尝执此语同人,有迂其说者。予曰:“匪止士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

能不循此例。”同人诘予曰:“有所本乎?”予曰:“有本。吾家太白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倚栏杆者向北,则花非南面而何?”同人笑而是之。斯言得无定论?

(取材于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①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允宜肇于此日 肇:开始 .

B.惜其所见不逮 其:代词,指武后 .

C.花谱偶载而未之悉者 悉:详尽 .

D.匪止士民之家 匪:少,微薄 .

7.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

选择绝对胜利的一方和群花来决一雌雄,还不知鹿死谁手呢

B.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

如果不给它以花王的荣耀,又怎么能洗清被贬到八千里外的耻辱呢

C.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

其他的花还能受点委屈,只有牡丹绝不肯通融

D.予尝执此语同人,有迂其说者

我曾经把这话对朋友说,有朋友认为这说法太迂腐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强项若此,(牡丹)得贬固宜

B.(武后)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

C.(予)兹得此论,更发明矣

D.同人诘予曰:“(牡丹)有所本乎?”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看到书上有关牡丹被贬的记载以后,作者才开始认同牡丹的花王地位。

B.作者认为植物生长自有规律,就是圣贤也无法让冬天的田地长出穗来。

C.作者从秦地巩昌带回一些牡丹,朋友嘲笑作者的行为是“趋冷非趋热”。

D.关于牡丹朝南才能生长的问题,作者认为李白的诗句为此提供了根据。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7分。

10.结合上文,请简述作者认为牡丹不同于其他花卉的两个独特之处。(4分)

11.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断句。(5分)

景公为台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不胜欲为台今复欲为钟是重敛于民民必哀矣夫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详景公乃止

(取材于刘向《说苑·正谏》)

12.在横线处填写出诗文原句。(任选4题作答)(8分)

①在《诗经·氓》中,作者借女子的口吻,倾诉了妇女婚后的辛苦劳作,“三岁为

妇, 。 ,靡有朝矣。”

②一切景语皆情语,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 ,泉涓涓而始流”,范仲淹的《苏幕遮》中,“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都是借景抒情的名句。 ③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批评了士大夫之族在拜师求学上的浅见,“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 ,吾未见其明也。”

④自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用“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 ”这四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美妙。

⑤《赤壁赋》一开篇,在月夜秋江美景中,苏子“举酒属客, , 。” ⑥在《窦娥冤》“刑场”一折中,窦娥指天斥地:“地也, 。天也, ”,表达了她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

1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③题。(20分)

泾溪 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溪兴① 杜荀鹤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②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注释:①此诗系诗人晚年归隐家乡时所作。②瓦瓯:陶制的小盆。

①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诗运用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思考。

B.后诗托物言志,借助溪流表达诗人的人生志向。

C.两诗内容不同,前诗旨在说理,后诗意在抒怀。

D.两诗风格不同,前诗平实警策,后诗自然清新。

②从《溪兴》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③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泾溪》一诗后两句蕴含的人生哲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哲理的认识。不少于l50字。(12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l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l4—16题。

①传统意义的中国人,对于“人”、“社会”、“历史”的认知是基于“内”、“外”这个维度而构建的:一切事物,都在“由内而外”或“由表及里”的一层层递增或递减的“差序格

局”中体现出来。因此,在中国传统思想探索中,对于“我”的关注,自然地就继续向“内”的方向深入,引出“心”这个范畴。

②“心”是自我体验和修养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的内涵十分广泛,包括思想、意识、态度、情感等等,但我们特别要关注一个内涵,是它常常倾向和暗示一种“主体性”,就是说当人们谈到“心”的时候,总是自然产生一种“心心相通”的感觉,即使讨论别人的“心”的时候,其口吻就像一种“设身处地”的类似于“主体”的角度在说话。像“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这个“心”,就有这种感觉,这首诗中杜甫好像和几百年前的孔明获得了一种跨朝代的“通感”,仿佛在直接感受孔明那种“良苦用心”。在这种陈述的习惯中,“将心比心”的说法,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③“心”的概念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含有很强的道德伦理性,因此“心”也自然地代表着“做人”、“为人”方面的最需要珍重的东西。当你使用这个概念的时候,背后假设的“我”与世界的关系已经是一种“由里及外”、“由己及人”的具有“伦理”意义的“差序格局”。而从“心”出发的这种“内”、“外”之间一层层外推的关系,应该是“诚”、“正”、“仁”、“爱”、“恕”等,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说这种“内”、“外”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真诚、共存、协调、和睦、温和、宽厚、利他、建设性的等等。这种关系是符合“天人合一”、“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人际关系的生命伦理道德的。“心”的主观性和它的道德性,包含着对认知主体的“人”本身的鞭策和制约,这种观念直接把“我”和世界的关系公开地“伦理化”,理直气壮地把探索世界的过程解释为一种“修身”以达到“经世济民”的过程。从“心”开始,通过“修、齐、治、平”这一层层“伦”的次序,由内向外推广开去,构建每个人心中的世界图景。

(取材于费孝通《将“心”比“心”》,有删改)

14.下列对文中“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心”是关乎自我体验和修养的概念,它的内涵包括思想、意识、态度、情感等。

B.“心”常常倾向和暗示“主体性”,说到“心”时,总会产生“心心相通”的感觉。

C、“心”代表“做人”、“为人”方面最需要珍重的东西,因为它有很强的道德伦理性。(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古都北京的花卉历史)

D.“心”有主观性和道德性,它把我与世界联系起来,由外而内,达到“经世济民”。

15.下列诗句中“心”符合文中“心心相通”的意思的两项是(4分)

A.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D.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E.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6.阅读下面材料,请从第③段中选三个四字词语(不含标点),填写在下面方格中,指明“我”实现愿望的正确途径。(5分)

材料:在英国最古老的一个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这样一段文字: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世界,于是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我醒悟了,我发现我实现愿望的途径是错误的。

□□□□→□□□□→□□□□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l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排骨里的萝卜

①女儿一回到老家,我母亲就把她带进菜市场,逐一询问她想吃什么。从东头问到西头,女儿一直摇头。母亲急了:“总要吃啊,小祖宗,你到底想吃什么?”女儿两眼埋在手里的卡通画册里,淡淡地说:“我要吃排骨里的萝卜。”

②不吃排骨,不吃萝卜,却想吃排骨里的萝卜。女儿的理由是:排骨太腥太腻,萝卜太清太淡。女儿是在吃多了排骨后才挑上萝卜的。几年前她在萝卜盘中翻找罕见的排骨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③突然就领悟了现代人的忧怨: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高效、便利、繁华、奢侈,却怨叨着它的拥挤、功利、急躁、嚣张。驾着豪华轿车,却骂着它的尾气;用DNA技术修改着生命,却忧心着社会伦理和生命尊严;推行着经济政治一体化,却牵挂着多元文化的丧失。 但得远远地看。乡村是一幅经典名画,是用来欣赏的,而不是用来居住的、生活的。现代人激情四溢地回到乡村,只是想看看春天离得有多远,然后用相机拍下来,用画框装裱好,点缀到城里的水泥墙上。现代人在城里模仿着乡村的绿,怀念着乡村的安详和静谧。

⑤现代人越来越爱回忆从前在乡村的日子。那段吃不饱的时光,现代人回想起来已全然消散了饥饿的惶恐,脸上是掩不住的羡慕,荡漾在记忆里的是一段段情意融融的细节,一首首田园诗,一曲曲牧歌。过去了的,就是罪恶也没什么不可饶恕的。但这得有个基点,回忆和观赏必须站在今天丰衣足食、和平安宁的阳台上。

⑥现代人已学会了蘸着传统的汤汁去吃现代文明的点心,然后用现代思想作武器对现代文明进行反思、反叛。现代文明授予现代人以现代武器,现代人首先用这武器向现代文明开火。

⑦为什么突然想吃农家味的小菜小饭?因为现代人距农村越来越远,也离家越来越远。然而如果连吃三天的农家饭,现代人非骂娘喊救命不可。想一想,当初身居乡村时,我们怀想的是什么?是生猛海鲜,是遥远的都市。乞丐的梦常常是席梦思,而富翁的梦更多的是街头的石板和公园的长凳。

⑧人天生有根反骨,就长在后脑勺下。人在现实中躁动,要么歌唱未来,要么缅怀过去,总是把现实不尴不尬地晾在那儿。尽管人们总是从现实中榨取最多的滋养。

⑨我知道如何让我女儿在萝卜中翻找排骨了:弄一锅子萝卜,点缀几小块排骨。排骨中的萝卜和萝卜中的排骨一样好吃,一样滋养人,喜恶源自量的比例。比较排骨和萝卜到底谁更富营养是现代人的浅薄所在,没什么是特别有营养该特别多吃的,也没什么是特别没营养特别不该吃的,你所稀缺的才是你最需要的。

⑩在排骨的背景下,现代人一年四季品尝着萝卜。这萝卜还是原汁原味的萝卜吗?但现代人仍管它叫萝卜,而且时尚地自称不吃排骨。

(取材于董玉洁《排骨里的萝卜》,有删改)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开篇通过写女儿挑食,要“吃排骨里的萝卜”,引出下文对“现代人的忧怨”的思考。

B.第④段写现代人“激情四溢地回到乡村”,说明现代人越来越厌恶都市,渴望回归田园生活。

C.第⑥段中写现代人“用现代思想作武器”,“向现代文明开火”,表明了现代人的反思和反叛。

D.第⑦段中“乞丐的梦”和“富翁的梦”构成鲜明对比,深刻地批判了现代人的无知和愚昧。

E.文章以现代人“时尚地自称不吃排骨”做结,首尾呼应,而“时尚”一词,尤为耐人寻味。

18.文中说“现代人远离了乡村,然后思念它”。结合文章,概括现代都市人思念乡村的具体表现有哪些。(4分)

19.文章以“排骨里的萝卜”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篇四:一日看尽京城花

一日看尽京城花

春天的到来,给北京这座历史古都又平添了几分温婉的神韵。北京的春天虽然没有江南秀丽多姿,但也是繁花绽放、一派生气。踏青赏花是春游北京城的不二主题, 杏花、桃花、樱花、海棠花、丁香花争奇斗艳,让游人目不暇接。且让我们跟随文字徜徉花海,一日看尽京城花。

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杏花

在北方,杏花比梨花、桃花开得都要早,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时节,杏花无疑是最早向我们传达春意的使者。盛开的 杏花,艳态娇姿,繁花丽色,胭脂万点,占尽春风。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时纯红色,开花后颜色逐渐变淡,花落时变成纯白色。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咏杏五绝“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可见杏花花色的美妙变化。北京的天坛杏花林、八达岭古长城、凤凰岭杏花节,都能让你我静静地感受杏花梦乡。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桃花

阳春三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花红柳绿,色彩浪漫,花儿吐露着芬芳,肆意盛开,含苞待放,娇艳欲滴。粉红色的花瓣,犹如少女的脸颊,泛起丝丝红晕,羞涩,笑盈盈的挂在枝头。在中华文化中,桃花是美人,桃花是爱情,桃花源更是神仙府地。北京的桃花品种多、花期长、密度高,北京植物园、平谷桃花节都是北京看桃花的好去处。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樱花

赏樱不必漂洋过海去日本,北京的樱花似云如雪,团团层层,已是惹人爱怜。一大片的云蒸霞蔚,视线所及的底色都染成了粉红。花树伸展出纤长的枝条,无一处不被簇拥着的花朵挤满,宛如万千朵粉蝶攒成的长长绒条。微风过处,纵然是“千朵万朵压枝低”,也随之懒洋洋摆动。以“潭清玉渊秀〃樱红满园春”为主题的玉渊潭樱花节正举办得如火如荼,一起去看看吧。 在这样姹紫嫣红的暖春里,人们聚亲约友,赏花郊游,围坐野宴,抵暮而归,美好生活大抵如此。

篇五:2013年北京昌平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2.有学者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读书

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 A.确立儒家思想在官学与政治中的地位 B.鼓励读书人进行学术研究 C.鼓励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

D.通过儒家思想的传播推动文化的发展

13.中国古代的一位皇帝曾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

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这位皇帝应该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 宋太祖 D.康熙帝

14.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马到成功”“马革裹尸”“马首是瞻”等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

而现代文献中“机器”“机车”“机电”等关于“机”的词语比较多。这种变化反映了 A.文字改革的发展趋势 B.传统文明的逐渐消失 C.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15.近代一个英国人写道:“战争虽然没有带来光荣,但从南京和约中我们获得了不少切实

的利益”。英国人所获得的切实利益有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协定关税

③开放广州、上海等五口通商 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A.①③ B.②③ C. ②④ D.③④

16.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

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孙中山的主张是

A.实业救国 B.加快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大力发展私人企业 D.国家控制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

图7

17.图7所反映的历史时间段是

A.1905-1911年 B.1925-1927年 C.1929-1932年 D.1937-1945年 18.图8是“-1957年中国农轻 1953 重产值比例”变化图,其变化的 原因是

.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A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

图8

响。” “它”指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民法大全》 20. 一个学生搜集了下列资料,他研究的主题是

苏格拉底 但丁 马丁〃路德 卢梭 A.古希腊民主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近代西方民主思想 D.理性主义思想 21.下列物证,可直接用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是

A.纪念马可·波罗的邮票 B.油画《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C.哥伦布使用的航海地图 D.探险家丛书—《麦哲伦》

22.19世纪20年代德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缓慢,直到70年代以后才得以发展迅速。其原因是

19.“它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与司法产生了深远影

①德意志的统一 ②德国迅速发展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③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④德国科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思想领域的进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下列各项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A.文艺复兴与经典力学 B.宗教改革与生物进化论 C.启蒙运动与牛顿力学体系 D.马克思主义与相对论

37.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36分)

一位历史学家曾这样评价宋朝:高度集权的王朝,高度发展的文化盛世。 (1)运用史实,说明材料中的观点。(10分)

重大历史事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19世纪60-90年代的中国和日本都发生了重大历史变革。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所采取的措施及结果的不同之处。(10分)

材料一 1887年,一位法国鞋匠曾说出这样的话:“我父亲曾一无所有,我现在有了些钱财,我的孩子如果像我一样努力,他们的财产将两倍三倍于我,我的孙子将成为绅士,人在世界上就是这样升迁的。”

材料二 在19世纪末的法国,新的经济链条把人与人连接起来,原来上下层之间那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解除,人人都成为自由的人。这种情况有利于培养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具有独立意志能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人民面前,万能的行政权力和专制的庇护性的政治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许平《19世纪法国社会结构的演变》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晚期法国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8分)

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有如下内容: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中提出的主张在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实现的?(8分)

39.(29分)古都北京见证了历史的风风雨雨,现代北京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主题一:古都见证历史

1915年天坛祭天仪式 1917年在北京发行 1919年天安门游行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图片资料所代表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8分)

40.(26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发展中不断创新。

在不同时期,某些文艺作品和文艺形式的流行现象,能生动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特点。

流行歌曲 流行语 流行影片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