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庐山的云雾课堂实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09:19:07 作文素材
庐山的云雾课堂实录作文素材

篇一:《庐山的云雾》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生本课堂示范课——《庐山的云雾》(三年级)执教者:陈丽羽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景

(课前活跃课堂氛围,相互认识)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 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的云雾很神奇。

生:庐山的云雾神秘莫测。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秀丽的庐山———此时,漫步于山道上, 你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身边流淌的是云雾,伸手触摸,你摸到了什么?

生:云雾。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在哪儿呀?

生:(陶醉地)庐山。

二、以画促读,再现美景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读读课文的第2 自然段,说说你在庐山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庐山的云雾有很多不同的姿态。

生:我看到庐山的云雾有的像帽子,有的像玉带,有的像大海,有的像天幕。

师:再来读读这一段,这一次要边读边想象,看看你的脑海中能出现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朗读)

师:脑海中出现画面了吗?几幅画? 什么样的?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师:这么美好的画面,咱们一起合作把它们画下来吧。画的时候要注意,要符合课文的描述。 (师在黑板上画出大山,生跃跃欲试,选择四位同学上台画)

师:其他同学把你最喜欢的一幅云雾图画在纸上,看谁画得又快又好。瞧,四幅美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画得怎么样?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谁来评价他们的画?

生:我觉得第一幅画和我想象的一样,云雾像个罩子一样把山顶给罩住了。

师: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这就叫做———

生:笼罩。

师:你理解了“笼罩”的意思,接着评价。

生:我觉得山顶上的云雾还要画得浓厚些,因为把云雾比做“白色绒帽”,让人感觉厚厚的,暖暖的。 师:这个比喻形象又有趣,请你读读描写这幅画面的语句,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有感情朗读)

生: 第四幅图和我想的不一样,云雾不应该只遮住山顶。

师:你觉得应该是什么样的?(生迟疑)我们再读读有关的句子。

生:(读)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

师:“天幕”是什么样的?

生:就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幕布,上接天下连地,把一切都遮住了。

师:感悟得真好,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这天幕的巨大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从你们画图、评图的过程中, 我知道你们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而且想象出一幅幅美丽的庐山的云雾图。这么美好的图画,让它常留在我们的心间吧。

三、熟读成诵,丰富积累

师:想象画面,我们一起朗读。老师来读云雾在什么位置,你们读它像什么,一起来欣赏这神奇的云雾。

(师生对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那美景仿佛就在我的面前,触手可及。这次,你们读描述云雾位置的文字, 我来读描述云雾形状的文字。

(师生配合,投入地读)

师:美丽的画面,有助于我们理解与记忆。你能想着画面,把这一段背诵下来吗? 一起来试一试吧。

(生练习背诵)

四、领悟写法,拓展想象

师:庐山的云雾是不是只有这四种姿态?

生:不是的,这段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

生:有很多种姿态。

师:“千”和“百”在这里都不代表具体的数字,代表———

生:很多。

师:庐山还有哪些姿态的云雾呢? 想不想看一看?

(播放课件,生禁不住发出赞叹)

师:这些云雾美吗?你们的想象一定比这还要美丽,还要神奇。你们还想到了哪些姿态的云雾? 它们在 什么位置,像什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四人小组交流)

生:那些两山之间的云雾,像是架起的一座天桥。

生:云雾缭绕在山间,像是巨龙在腾飞。

师:这么多不同姿态的云雾,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这句话概括了整个自然段的意思,我们把它叫做这一段的中心句。加上中心句,我们再来背诵这一段。

五、含情诵读,以读代讲

师:这静态的云雾已经令我们心醉,倘若有风吹来,庐山的云雾便忽聚忽散,忽浓忽淡,更为迷人了。请大家自由朗读第3 自然段,看看这一段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在书上画一画。

生:这一段是围绕着“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来写的。

师:“瞬”是眼睛眨一下,“息”是呼吸一次,从“瞬息万变”中,我们能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 生:快。

生:变化多。

师:找一找,从这一段的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庐山云雾变化之快?

生: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师:怎么读这些词语,才能让人感受到云雾变化之迅速?

(生练读,指名读,评价)

师:这一段写出了云雾的哪些变化?

生:从“一缕轻烟”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从“一匹白马”变成了“一座冰山”。

师:“一泻千里”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你见过一泻千里的画面吗?

生:发洪水的时候,水一下子流下来,把树木房屋都冲垮了。

生:瀑布的水从高处“哗”地流下来,这也是一泻千里。

师:“一泻千里”的洪水、瀑布带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生:力量很大。

生:很有气势。

师:怎样读才能读出那样的气势? 谁来试一试读这个词?

(指名读)

师:把这个词放入句中,读读第一种变化, 要让人感觉到那一缕轻烟在山间飘荡, 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指名读,生读得很好)

师:在读到“一缕轻烟”这个词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那一缕轻烟轻飘飘的,越飞越高,离我越来越远了??

师:真好! 读书就要这样,眼前要有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要通过你的朗读, 让别人也看到这样的画面。用这种方法读读第二种变化,看看你的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读得兴趣盎然,读出自己不同的感悟)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那座冰山是那样高大。

生:我仿佛看见云雾还在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

六、回归整体,深化认识

师:目睹了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生:庐山的云雾真美呀!

生:我真舍不得回去。

师:带着这些感情,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什么让作者流连忘返?

生:是庐山。

生:是庐山的云雾。

师:庐山和云雾能分开吗?想一想,它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没有庐山,云雾白茫茫一片,就不美了;有了庐山的衬托,云雾才好看。

生:有了云雾,庐山就显得更加神秘。

生:庐山与云雾就像红花和绿叶,搭配在一起才好看。

师:是呀,因为有了山的衬托,云雾才呈现出千姿百态, 而有了云雾的缭绕,庐山更显得神秘莫测,鲜活灵动,宛如仙境。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这庐山的云雾吧。

(课件展示,生欣赏画面,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教师对教材的处理精当巧妙,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环节的设计精彩生动,令人回味;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关注了学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以画促读,意会文字之美 作者抓住庐山云遮雾罩的特点,用优美传神的语言文字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 把赞美之情融入字里行间。教师别出心裁地让学生来画一画所看到的庐山云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促使他们去细读、理解文本。在画图、评图过程中,文中平面的文字变成了学生头脑中立体的画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学生也品味出表达的精妙,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拓展想象,丰富语言积累 庐山云雾之美,在于其鲜活灵动,自然天成。“千姿百态”一词,就高度凝练地概括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教师在此设点,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庐山云雾还有哪些动人的姿态。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被激活,脑海里呈现出色彩斑斓、姿态曼妙的云雾,感受到景象的壮美,激起强烈的表达欲望,自然而然地运用教材里的表达手法,说出了一个个精彩生动的句子, 从而丰富了语言,发展了能力。

三、感悟诵读,培养审美情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找中心句的方法,围绕着“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一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变化的多与迅速。再进一步激发想象,感悟诵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庐山云雾的神韵。学文至此, 课文中静态的文字早已化作学生头脑中情景交融、赏心悦目的画面。学生借助文本,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与教育,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这节课, 教师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读在其中,想在其中,体验在其中,对课文的感悟由浅入深,并且学到了读书的方法, 让学生获得学文的快乐、情感的愉悦,继而走入更加广阔的学习天地。

篇二: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庐山吗?

生齐:听过

师:谁能说说,你对庐山有什么印象?

生:它在江西

生:我们学过《望庐山瀑布》

师:老师给大家起个头,一起回忆下这首诗,“日照香炉“一二。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师:很好。一首《望庐山瀑布》让我们见识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气势。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庐山,去体验庐山的云雾之美,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庐山的云雾》

师:请大家把课文快速地浏览一遍,看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写了庐山景色很秀丽,庐山的云雾很好看,让人流连忘返。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齐:同意。

师:看来大家都很聪明。庐山有哪些秀丽的景色呢?

生:有高峰、幽谷、瀑布、溪流。

师:作者走在庐山的云雾之中,他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一起告诉我?

生齐: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师:请同学们思考“腾云驾雾”是什么意思?

生:神话中的人物踩着云雾在空中飞行

师:这神话故事里的情节为什么会出现在庐山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二三自然段,找出庐山云雾的特点。

生:庐山的云雾是千姿百态的。

生:是瞬息万变的。

师:同学们找的可真准,庐山的云雾是千姿百态的,是瞬息万变的。跟老师一起把这两个词语读出来,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读的很好。

师:首先让我们来看“千姿百态”,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生:姿态多。

师:在课文里,作者说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它们有哪些姿态呢?

生:像白色绒帽,像玉带,像大海,像天幕。

师:很好。作者围绕“千姿百态”这个词语,描写了庐山不同地方的云雾。请同学们对照多媒体上的图片,看看它们分别是庐山哪里的云雾?首先来看第一幅,这里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生:白白的

生:很厚

师:这是庐山哪里的云雾?

生:山顶的

师:作者在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呢?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师:这又是哪里的云雾?

生:半山的

师:一起把原文的句子读出来?

生: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师:读的真好,半山上的云雾,像玉带一样轻柔

师:接下来,这里是哪里的云雾?

生:山谷的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课文里说云雾弥漫山谷,它像茫茫的大海。

师:把书读的真仔细,从这幅图里,我们可以看到山谷的云雾像大海一样宽广没有尽头。

师:一起来看最后一幅,一起用课文中的话描述这个画面。

生: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遮挡山峰的云雾就像天幕一样遮天蔽日,看来那里的云雾是很浓密的。

师:庐山上的云雾有这么多的样子,看来它们还真是??(生齐:千姿百态)。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在小组里讨论,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点?

生:先写云雾是千姿百态的,再写云雾的样子。

师:真细心。这一自然段里,作者先告诉我们庐山的云雾具有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对云雾的样子展开描写,这是先总写后分写的手法,可以使文章的思路更加清晰,有层次感。多媒体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道填空题,有谁能不看课文,把这道填空题做得又快又好。(四个像字句)

师:同学们,他填的对不对?

生:对。

师:条理非常清晰,让我们为他鼓鼓掌吧。

师:除了总分的写作手法,这一段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

生:都把庐山的云雾比作其他的东西。

师:反应真快,作者把庐山的云雾分别比作白色绒帽、玉带,大海,天幕,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把这里的比喻句小声地读出来,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

生:生动,形象。

师:把什么写的生动形象了?

生:庐山的云雾。

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

生:千姿百态的特点。

师:是的,第二自然段作者使用大量的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很有感染力,读课文的时候,庐山的云雾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比喻句的作用。

师: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对庐山云雾的姿态美进行了描写,使我们知道它是千姿百态的,那么,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庐山的云雾还是瞬息万变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个词,瞬指的是一眨眼,息指的是呼吸。这里的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呢?

生:在很短的时间变化多,变化快。

师:同学们,聪明的孩子会学以致用,谁能用“瞬息万变”来说句话呢?

生:这里的天气瞬息万变。

师:在你的回答里,老师感受到天气的变化是很快的。作者在描写庐山的云雾时,也用了瞬息万变这个词语,让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变化的?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

生齐: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师:读得很好。云雾由轻烟变成了银河,由白马变成了冰山。看来它们还真调皮,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变出这么多的样子。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在笔,在课文中分别把体现“瞬息”和“万变”的词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 师:哪个同学划完了,来跟我们说说你是怎么来划的?

生:表示瞬息的词语有刚刚、转眼间、明明、没等

师:你把表示瞬息的词都找出来了,很好。“万变”又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生:轻烟、银河、白马、冰山

师:很好,从外形上抓住了云雾的变化。

师:同学们这样瞬息万变的云雾美不美?

生:美

师:是一种什么美呢?

生:变化美

师:概括得真准确。让我们带着感情,把第三自然段再读一遍,体会云雾的瞬息万变。

生:??

师:读得很流利,只是还差一点感情,听老师为大家读一遍??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又没有同学想试一试,把这一自然段读出来?

生:??

师:读得有进步。

师:我们注意到,这一自然段的末尾有什么样的符号?

生:省略号

师: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生:省略了云雾其他的变化。

师:那你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云雾变化的时候还会像什么?

生:由扇子变成玉盘

师:由小猫变成狮子

师:说的课真精彩,从瞬息万变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些云雾变化的时候,在时间上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很快

师:很好,看来是把这一段学懂了

师:同学们,庐山上有这么多秀丽的风景,这么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作者对庐山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作者很喜欢庐山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最后一自然段,作者说,云遮雾罩的庐山,让人流连忘返。

师:把握的很好,这样的景色让作者喜欢庐山,流连忘返。

师:云雾遮罩着庐山,也弥漫在作者的周围,云雾无处不在,这种感觉对应了前文的哪个成语?

生:腾云驾雾。

师:这么美丽的风景,让作者留恋,不舍得离开,他非常喜欢庐山。这么美好的祖国河山,你们喜不喜欢呢? 生:喜欢。

师:看来对美好的东西,我们都是很向往的。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上,你们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生:我知道了庐山云雾有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

生:我体会到作者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之情

师:对课文内容把握地很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写作上,你们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生:我知道了写作文的时候我可以用总分的手法和比喻句。

生:我学会了新的成语。

师:真是个善于学习的孩子。刚才的几位同学分别从课文内容、作者感情和写作手法上进行了总结,而且在学习中,我们掌握了新的成语。但是它们还有一些很内向的成语小伙伴藏在课文里,请大家在课后帮它们把小伙伴找出来,抄一抄,记一记。

师:大自然的景色美不胜收,在这里,老师有一些非常美丽的图片要和同学们来分享,一起来认识它们。

生:武当山、三峡、神农架

师:这些都是我们湖北省非常著名的景点,美丽的祖国风景不仅在庐山,也在我们的身边。希望同学们能够走进自然,和作者一样,去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去欣赏更多让人流连忘返的景色,同学们,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在这节课后,老师还有一个小任务。请同学们借鉴课文的写作手法,描写一处自己最喜欢的风景。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老师也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下课。

篇三:《庐山的云雾》课堂实录

《庐山的云雾》课堂实录

一、课前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下课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回去查查有关庐山的课外知识,现在老师想看看大家都查到了哪些知识。谁来举手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生1:我知道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

师:哦,你知道庐山在江西的九江。其他同学有没有查到和她不同的知识?有没有除了位置之外的?

生2:我查到了李白写的一首古诗

师:那你能不能把这首古诗背一下呢?

生2:《题西林壁》--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传。飞流直下三千

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很好,现在我们既知道了有关庐山的文学常识又知道了庐山的地理位置,我们这节课继续走进庐山。

二、讲授新课:

师:(板书课题) 大家齐读课题

生:3 庐山的云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庐山的云雾,大家打开书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你们在庐山都看到了什么?

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都读得差不多了,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在庐山都看到了什么? 生1:看都了云雾

师:看到了云雾,那这些云雾具体都是些什么姿态的呢?

生2:白色的绒帽,一条条玉带。

师:你还看到其它姿态的云雾了吗?

生2:还看到了茫茫的大海和巨大的天幕

师:你们看到了不同姿态的云雾,会读书的同学不仅可以读懂文本的内容,还能够把书上的文字转换成一幅幅图画。我们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这次要边读边想一想你的脑海中会形成怎样的画面。

生:读课文

师:大家都读的差不多了,那么在你的脑海中有没有形成图画? 生:有

师:形成了几幅图画?

生:4副

师:形成了4幅图画,那到底是哪四幅图画呢?

生1:像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

师:她看到了白色绒帽,那么其他几幅图是什么呢?

生2:玉带图、大海图、天幕图

师:同学们看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把这四幅云雾图呈现在黑板上。要画云雾先要画什么?

生:山

师:对,有了山的衬托才能更显出云雾的洁白和萦绕。(边说边画山)

谁想当当小画家把这四幅图画在黑板上?(叫黄碧月、武洋洋、顾鸿雯、周静四位同学去黑板上画图)

其他同学你们有更重要的任务,你们要仔细的看课文来评评她们画的怎么样。 师:第一位小画家你来说说你画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画?

生1:我画的是白色绒帽图,因为我通过读书知道绒帽是戴在山顶上的,所以我

画在了山顶上,我还发现了一个词。 (板书绒帽)

师:你还发现了一个词,你发现的是哪个关键词?

生1:笼罩

师:你发现了笼罩,那老师又想问问大家了,“笼罩”是什么意思?谁能给大家

解释一下笼罩的意思?

生2:就是包围起来

师:(向大家出示几种不同的姿势讲解笼罩,讲完笼罩后用PPT给大家展示一张

白色绒帽的云雾图以便大家可以更直观的感受)

师:这就是笼罩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通过黄碧月的画和对关键词的理解老师想看

看大家对这句话理解的怎么样,看你能不能读出笼罩的感觉。

生2:读这句话

师:大家有没有听出笼罩的感觉?

生1:我觉得还好,但是她多读了一个字

师:你听的可真认真,她多读了哪个字,你可不可以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1:指出错误并再读这句话

师:第二位小画家,你说说你为什么会这么画?

生3:因为是在半山腰的,所以我画在中间的位置。像玉带一样缠绕,所以我画

成了带状的。 (板书玉带)

师:一条条,像玉带挂在半山腰上,那么你是读懂了那个关键词?

生3:我读懂了一条条玉带和缠绕

师:那老师现在想问问大家“缠绕”是什么意思?

生4:就是一圈一圈的绕

师:你说对了一半,但是不够准确。有没有谁想给她补充一下?

生:无人回答

师:那么老师来告诉大家,“缠绕”就是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一圈

一圈,就像这一条条玉带缠绕在半山腰一样,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幅云雾图(用PPT展示玉带云雾图)。

师:第三幅图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点评一下,看看你有没有认真的读书。邢文秀

你认同她的画法吗?

生5:不认同

师:你不认同他的画法,那么是哪里让你不认同呢?

生5:因为书上说的是弥漫山谷,她画在山顶上了,我觉得山谷应该在下面。 师:(边在山底画边问)你认同这种画法吗?

生5:认同 (板书大海)

师:弥漫在山谷,大家一定要先弄清什么是山谷。第四幅云雾图大家看看她画的

对不对,周静你自己来评一下。

生2:因为书上说云雾遮挡了山峰,所以我画的时候把山峰遮住了,从巨大的天

幕可以看出这团云雾很大。 (板书天幕)

师:你是通过的巨大的天幕看出这团云雾很大,天幕是什么意思?

生2:像天空一样大的幕

师:像天空一样大的幕,这块云雾很大,都可以把天空遮挡住了。我们再来看一

下巨大的天幕(展示天幕的云雾图)。

师:我们读了这一自然段,又用图画的形式把它呈现在黑板上,老师现在想看看

大家对这一自然段的理解怎么样。大家齐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笼罩的、缠绕的、弥漫的、遮挡的感觉,仿佛通过你们的读,这一幅幅不同姿态的美丽的云雾就呈现在你们的眼前。

生:齐读课文(在学生读时放音乐伴奏)

师:通过你们的读,老师仿佛置身于庐山之中,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秀丽的景色。

那么,庐山的云雾只有这四种姿态吗?

生:不是

师:不是,你们是从哪里看出不是的?

生:千姿百态

师:是从千姿百态看出来的,千姿百态是形容有一千种或一百种不同的姿态吗? 生:不是

师: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解释一下千姿百态。

生:就是有许多种姿态数也数不清

师:对,就是许多种姿态数也数不清。姿是我们上节课新学的生字,大家在写时

要注意它的间架结构。(板书千姿百态) 你们说的很好,数也数不清,像很多成语,如千丝万缕、千军万马、千锤百炼这些带数词的成语都不是具体的形容一百种、一千种、一万种,而是通指很多。

师:看到你们画的这一幅幅的云雾图,老师忍不住也想给大家展示一幅云雾图了

(用PPT展示一幅云雾图)。看着这幅云雾图你们会想到什么?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景色秀丽的庐山,走在山道上,你们头上飘过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伸手摸一摸,你们摸到的是什么? 生:云雾

师:我们置身于庐山之中,你们看这幅图会想到什么呢?

生1:像瀑布

师:很好,那你可不可以用书上的话来把它说一下呢?是什么姿态,在什么位置,

像什么?(边说边板书 那些??在??的云雾,像?? )

生1:那些倾斜在山涧上的云雾,又像奔流而下的瀑布。

师:俞旋同学给大家带了个好头,做了个好榜样,其他同学还可以看成哪些不同

的景象呢?

生2:那些飘荡在半山的云雾,就像是仙女的纱裙。

师: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美丽的仙女在我们面前翩翩起舞,很好。其他同学还有

什么不同的想像呢?

生3:那些飘在山顶的云雾,在太阳的照射下就像山峰金色的头发。

师:山峰金色的头发,金光灿灿非常美丽。我们继续回到书上来,这么多不同姿

态的云雾可不可以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把它概括?

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大家说的非常好。这一句话就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大家拿出笔把它划下来。读书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这类句子,它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的把握自然段的意思。

师:这些静态的云雾已经让我们心动,若有微风吹来,庐山的云雾便忽聚忽散,

忽浓忽淡,更加神秘莫测。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庐山去认识那些动态的云雾。下课。

篇四: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实录

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背诵《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1.(课件出示庐山风景)

师:刚才,在同学们背诵的古诗中,大诗人苏轼和李白都不约而同地赞美了同一座山,这就是——

生:庐山

教师相机介绍: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到了庐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雾。(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师: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外面是一个广字框,里面是家家户户的户,这一瞥要写的长一些。

教师范写庐山,

学生书空

师:好,齐读课题

生:庐山的云雾

(二)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别忘了拿出一支笔,边读边画出这课的生字新词,争取把它们都读对,争取把每一句话都能读通顺。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同学。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好了,都读完了。看你们读的那么认真,这一课的生字新词一定难不倒你们。 来读一读。应该自己读一读,才能发现读的对不对。

2.课件出示词语,先自由读,再开火读词语。

幽谷 游览 弥漫 漂浮

四蹄生风 瞬息万变

师:我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

弥漫:

师:这个生字读得很准确,这个字的声母是“m”。

漂浮,出现在这个句子中,谁来读,你来读吧。

生读。

师:漂:如果放在句子中还能读对吗?

在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带有风字部的飘

出现在这个句子中,你读读这句话。

小结:看来,漂浮在水面要用“三点水”的漂,而“随风飘荡”就是“风字部”的飘。

这个小组的同学读得很正确。

生:再看看这些词语中,有没有哪个词你不太懂?

生:

幽谷是什么意思?

师:好,我们来看,这样的山谷给你怎样的感觉?看屏幕。

生:老师,这个山谷很高又很静。

师:好了,这个山谷不是高,应该是深。山峰才说高。你看,这样幽深的山谷就叫 生:幽谷。

生:什么叫四蹄生风

师:课文中是来形容什么的?

生:白马

师:联系你的生活,什么样的马,可以成为四蹄生风

生:跑得比风还快的马

师:课文中就是指形容马的四蹄跑得比风还快。

(三)感情朗读,体会特点

师: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四个

生:快标出来。

师:这个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任务更重,思考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开始

生读。

师:读课题,——恩,这四个同学都读的正确流利。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的云雾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变化很多很神奇。

教师板书神奇。

师:谁还想说,那个女同学。

生:庐山的云雾给我留下了千姿百态的印象。。

师:你看,他还用上了书上的词语。说的可真好。老师也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伸出手,和我一起来写。谁还想说

生:变化无穷的云雾有神秘的色彩。

师:能把有关的语句给大家读一读吗?这句话没有读完,接下去。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师:究竟是怎样一种神秘的感觉,你能接着读下去吗?。

师: 是啊,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如果读得再轻一些,再慢一点,就更好神秘的感觉。

生读。

哟,你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入这飘飘欲仙的仙境啊。看来,庐山云雾的确是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文中的那一部份是写了它的千姿百态呢?

生:第二自然段。

快速读一读,写了几种姿态。

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生:四种。

师:那你说吧。、

生:第一种是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第二种是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第三种是云雾弥漫山谷,第四种是云雾遮挡着山峰。

师:现在,选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听清楚,再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师:谁愿意把你划出句子的读给大家听。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我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是因为作者把云雾比喻成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作者把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比喻成系在一条条的玉带,戴在山腰间。我觉得写得很有趣,很美。

师:刚才我发现很多同学也把这个句子划下来了。一起读读。男同学读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女同学读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师:看来,云雾的位置不同,姿态不同,作者打得比方也不同。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云它的千姿百态?

师:我注意到了,你把云雾的位置读出来了。你喜爱这些云雾吗?谁再来读读。 师:哎哟,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这山也像人一样,又带白帽,又缠玉带,可真有趣。谁来说说,你还喜欢什么句子?

生: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我觉得云雾神奇在他的壮观。

师:谁把壮观读出来。

生读

师:是呀,大海多辽阔啊。这云雾就像大海一样,千里茫茫,该怎样读呢?先听我来读一读。

师读

师:谁来像我这样读读吗?

能感觉到云雾很辽阔了,能读得更辽阔吗?

生读。

师:你喜欢这样的云雾吗?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领略云雾不同的姿态吧!教师来读第一句话,每一组同学读云雾的一种姿态。边读边想,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生读。

师: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写四种云雾的时候,写每一种用了分号。

师:发现老师读得那一句了吗?

生:老师读的句子是写云雾千姿百态,我们读的是每一种云雾的样子。

师:我读得句子像首领一样。统领全段,这就是中心句,也叫总起句。把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总起句。。

篇五:《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实录

《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 (板书:庐山) 请问你们对庐山有哪些了解?

生:我从电视中,知道有一个(座)山,叫庐山。

生:我是看中国地图时知道的。

师:在你们学过的古诗中哪首诗与庐山有关?

生:《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同学们,庐山在我国江西省的北部,紧靠长江边。毛主席写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写的就是庐山。庐山是世界文化名山,将来有机会你们都要去看一看。现在,我在“庐山”的后面加三个字。(师板书:的云雾)加了这三个字,课文的题目就是“庐山的云雾”。从这个题目,想想课文会重点写什么?

生:这篇课文会重点写庐山上的云雾。(师在“云雾”的下面加上点。) 师:现在你脑袋瓜里面还会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师板书:?)

生: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师板书:?)

师:这两个问题,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找答案?

生:自己在书里找答案。

师:请大家自己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不理解的词语作个记号,再想一想刚才提的两个问题。

(生默读,师巡视,相机板书:幽谷、变化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弥漫、瞬息万变、一泻千里)

师:请同学朗读课文,一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尽量读出感情。边读边思考刚才提的两个问题和黑板上这些词语的意思。这些词语的意思一读书就懂,不要老师讲。(生自由读书。师巡视指导,给予以鼓励。)

师:谁来读第一段?

生:(一学生读。)

师:请大家自由练读第一段。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

师:读得真好。请你接着往下读。(学生接着读书。)

师:读得真好,正确、流利而且有感情。注意看,这一段有一个词。(师板书:尤其)“尤其”这个词,可以用哪一个词来替换它?

生:可以换成“特别”。

师:“特别是庐山的云雾”。既然可以换成“特别”,那么“尤其”后面的话应该怎样读才有味道?前面的话应该怎样读?(师在“尤其”的前后加上“??”号。)请大家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

师: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请一位同学读。)

生:(读)

师:他读得好不好?

生:(齐声)好。

师:谁愿意再读一读?(再请一位同学读。)

师:一齐读一读,体会一下后面的“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

生:(齐读。)

师: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说“尤其是庐山的瀑布,更是雄伟壮观”呢? 生:因为课题是“庐山的云雾”,主要写的应是云雾,而不是瀑布。

师:因为课题是“庐山的云雾”,所以他要特别强调云雾。刚才有同学提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这两个词不理解。请你们读这两句话“在山上游览??”可以做一些动作。通过你们读课文时的动作、表情、语气,老师就可以知道你们是不是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

生:(读这两句话。)

师:老师请三位同学做动作,其他同学读书。

生:(齐声)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三人伸手向空中摸去)漫步山道,(三人慢慢地走,边走边看)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三人伸开双臂,上下摆动作飞行状)

师:做得好。我看你马上就要变成神仙了。“腾云驾雾”还可以怎么做? 生:我觉得还可以像孙悟空那样做一个打眼罩远眺的动作。

师:大家再读书,请她做一做这个动作。

生:(读书,做动作。)

师:看了他们表演的动作,加上自己的想像,大家再读书,就会读得更好。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要读得美一点。

生:(齐读第一段。)

师:谁来读第二段?

生:(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师插话:同学们注意下面的话就是解释千姿百态的。)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你们懂了“千姿百态”这个词的意思吗?

生:(齐声:懂了。)

师:我们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写的景象。请大家一齐读二三两句,要边读边想象,看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也就是要“过电影”。

生:(齐读二三句。)

师:(板画四座山峰。)

师:你们脑海里出现没出现画面?

生:出现了。

师:老师请四个同学在山峰上画出你想像出的形象,其他同学仔细看,看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四位同学画,其他同学看。)

师:从你们的画中,老师看出你们读懂了。再一齐读下面的两句。

生:(齐读。)

师:这两句话的画面书上有。(出示投影,指着画面说)这就是云海,云雾弥漫整个的山谷像天边的大海;云雾遮挡了山峰,又像巨大的天幕。好不好看?

生:好看。

师:我们一齐读一读。

生:(齐读。)

教学反思:《庐山的云雾》是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在第一课时,我在导入上颇费了一番心思。我参考了不少教师在执教第一课时的方法,最后决定采用让学生用上合适的优美词语谈印象、背诵古诗、教师简介等方式,让学生对庐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

山形成初步的印象。第一课时主要目的是学字词和整体感知课文并朗读,我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学习字音、字形和字义。然后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领会庐山云雾的美,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最后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欣赏,深切体会云雾的美。总之,这堂课,我让学生学有所获,完成了应完成的任务。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第三段难不难读?

生:(齐声:不难。)

师:老师想和你们赛读。请同学们先练习一下,然后和我比赛。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准备好了吗?谁愿意和我比一比?

生:(一学生读书,读得流利有感情。)

师:老师找个同学替我跟她比,谁愿意?(学生纷纷举手)

师:为了有把握,请大家再练一练。 (学生练得非常起劲。练后,请一女同学读。) (女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

师:我再找一个同学帮我和他比赛,这次找个男生。

师:怎么样?超过没有?

生:(齐声:超过了。)这位同学,你说超过了没有?

生:他读得比我好。

师:多谦虚!谦虚是美德。不过我觉得,他读分号时没有你停顿的好。谁再来替我比?大家听好。(学生读,读得很好。)

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还请第一位同学说。

生:好。

师:大家说呢?

生:好!

师:好就好在这位同学读的“刚刚”、“明明”这两个词。(板书“

庐山的云雾课堂实录

刚刚”“明明”)“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凤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你们说快不快?“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懂了吗?(生齐声:懂了。)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

“瞬”就是眨眼,“息”就是喘气。一眨眼、一喘气的工夫就是“万变”,能不快吗?再读一读。

师:刚才,有几位同学替我比赛,给老师增了光。还要不要我与她比? 生:(齐声:要!)

师: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然后老师读书。)

师:书读到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庐山的云雾的确太迷人,所以作者都不想回去了。请齐读最后一小节。

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师:读了这么长时间的课文,这些词语的意思,心里是不是明白一点了? 生:明白了。

师:虽然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心里能明白就行。想不想看看庐山的云雾? 生:(齐声:想。)

师:如果有些词语还不太明白,看看录像就清楚了,请大家看录像。

生:(看配有课文朗读的庐山风景录像)

师:美不美?

生:(齐声:美。)

师:看了录像,这些词语是不是更明白了?

生:(齐声:是)

师:还有哪个词没有懂?

生:幽谷。

师:看黑板(师板画山峰之间的山谷,指画)这就叫山谷。“幽”不好解释,山峰之间,光线暗不暗?山谷深不深。你说大山之中,静不静?还有些让人害怕?

生:是。

师:大概这就是“幽”的意思。这些词语要真正理解,还要多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多,才会真正理解。

师:同学们,要是你有朋友要到海安来游览一下。你最希望他们到哪个地方游览?(学生举手)不要说,先写下来。海安有什么好玩的?把你最希望他们去的地方,写一段话用上“尤其”。把希望去的地方的原因简单地写一写,最好是用上“千姿百态”和“流连忘返”。如果这些朋友中还有一些“美食家”。什么是“美食家”知道吗?就是“好吃”!请你把海安的小吃也介绍一下。也可以把你们的学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