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土壤农作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8 05:29:08 体裁作文
土壤农作学体裁作文

篇一:《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试卷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

2. 土壤盐基饱和度

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吸附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

3. 土壤缓冲性

土壤缓冲性: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后,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反应变化的性能。

4. 田间持水量

田间持水量:在不受地下水影响时, 土壤所能保持的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

5. 作物需水临界期

作物需水临界期:作物对水分胁迫特别敏感的生长发育阶段。

6. 溶质势

溶质势: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土—水系统移到没有溶质的、其他状态都与其相同的同一个

系统时所能做的功。

7. 蒸腾效率

蒸腾效率:植物消耗1kg水所能积累的干物质克数。

8. 土壤呼吸

土壤呼吸:土壤中的植物根系、食碎屑动物、真菌和细菌等进行新陈代谢活动,消耗有机物,

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

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D)。

(A)气侯 (B)地形 (C)母质 (D)生物

2.下列土壤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是(B)。

(A)正长石 (B)高岭石 (C)白云母 (D)角闪石

3.当土壤水吸力为20hPa时,此时的土壤水分是保持在当量孔径(B)的土壤孔隙中。

(A) <0.3mm (B) <0.15mm (C) >0.3mm (D) >0.15mm

4.一般来说,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势最高的是(A)。

(A)土壤 (B)植物根系 (C)植物叶片 (D)大气

5.土壤胶体的主要类型是(C)。

(A) 无机胶体 (B) 有机胶体 (C) 无机-有机复合胶体 (D) 粘土矿物胶体

6. 在相同水吸力下,土壤含水量最大的是。

(A) 砂土 (B) 壤土 (C) 粘土 (D) 不一定

7.根据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山东省的地带性土壤为(A)。

(A) 棕壤 (B) 暗棕壤 (C) 黄棕壤 (D) 黄壤

8.用过量的中性盐将土壤胶体上的H+和Al3+交换到土壤溶液中而表现出来的酸度称为(C)。

(A) pH值 (B) 活性酸度 (C) 交换性酸度 (D) 水解性酸度

9.下列结构体对土壤肥力作用最好的(D)。

(A) 片状结构体 (B) 核状结构体 (C) 柱状结构体 (D) 团粒结构体

10.下列不是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特点的是(C)。

(A) 可逆反应 (B) 等当量交换 (C) 受能量守恒定律支配 (D) 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

11.对于旱地土壤,下列___水吸力下的水分是有效水。

(A) 6.5×104Pa

(B) 18bar

(C) 3.1x10Mpa

(D) 20atm

12.计算土壤质量含水量时,通常以(A)作为基数。

(A) 烘干土质量 (B) 风干土质量 (C) 鲜土质量 (D) 水分饱和土壤质量

13.伤流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A) 根压 (B) 蒸腾拉力 (C) 渗透作用 (D) 扩散作用

14.影响植物气孔运动的主要因素是(B)。

(A) 温度 (B) 光照 (C) 湿度 (D) CO2浓度

15.作物最科学合理的灌水指标是(C)。

(A)气象指标 (B)地下水位 (C)作物水分生理指标 (D)土壤含水量

16.一般来讲,土壤胶粒不包括(D)。

(A) 胶核 (B) 决定电位离子层 (C) 非活性补偿离子层 (D) 扩散层

三.填空题:在以下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名词和数字(每空1分,共5分)

四.简答题(共30分)

1.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中的作用是什么?(7分)P13

2.土壤团粒结构对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有什么影响?(7分)

3.“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没有积极意义”。这个说

法对吗?为什么?(6分)P103

4.炎热干旱的夏季,直接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的做法对吗?为什么?P102(5分)

5.简述土壤空气的特点。(5分)

答:1)二氧化碳含量高;2)氧气含量低;3)相对湿度高;4)含还原性气体;5)组成和

数量处于变化中。

五.计算题(10分)

某单位进行水稻灌溉试验。灌水前测得试验田土壤容重为1.2 g/cm3,饱和持水量θm为

38.6%,实际含水量θm1为24.1%。要求灌溉后使距地表50cm内土壤达到饱和。求灌水定

额(m3/ha)(不考虑腾发及径流损失)。

六.论述题(15分)

论述农田灌溉排水在调节作物生长发育环境条件中的作用。 -4

篇二:土壤学与农作学复习资料

1.农业生产包括植物生产(种植业)和动物生产(饲养业)两大部分。

2.基本条件:水、肥、气、热、光。

3.农田水利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调件,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4.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等所组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5.肥力是土壤同时地不断地满足和调节植物对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要求的能力。

6.土壤形成条件: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主导)。

7.土壤分布规律: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区域性。

8.土壤矿物质的种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无机化合物。

9.土壤中养分的种类与含量与矿物的化学组成、风化程度及气候条件有关。

10.粒级(土粒大小的不同级别):物理性沙粒(0.01~3.0)、物理性粘粒(0.0001~0.01)、石砾和沙粒、粘粒、沙粒。

11.土壤机械组成:不同粒级组合的相对比例;土壤质地是根据不同机械组成所产生的特性而划分的土类。

12.土壤质地:沙土类、粘土类、壤土类。

13.改良:掺粘、掺沙、客土调剂、施用有机肥。

14.蒙金土:上啥下粘,托水托肥,有利于作物生长。

15.土壤有机质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形态的动植物残体;腐殖质;土壤微生物。

16.土壤有机质的转化:矿质化和腐殖质化过程。

17.转化条件:植物有机质的碳氮比;土壤环境条件(通气、水热状况);酸碱反应、气候条件、耕作灌排等措施。

18.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是植物和微生物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能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腐殖质在植物营养中有明显的间接作用。

19.土壤空气的特点:不连续,空隙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很高,季节性;水汽含量高;组成和数量不均。

20.土壤溶液组成:难溶性(迟效性)养分;有效性(速效性)养分。

21.土壤中有效养分的迁移转化途径:形成难溶性化合物,重新迟效化;随水分从土体中淋失;转化成气体散失;被土壤胶体所吸附;被植物所吸收。

22.吸收方式:向根液流;离子扩散作用;根系的拦截作用。

1.土壤的孔隙性是土壤固体颗粒间形成的不同的形状和大小空袭的数量比例及分布状况的总称。

2.土粒容重是单位体积(不包括孔隙体积)土壤固体土粒的重量。

3.土壤容重是单位体积的自然装套土壤(包括空隙)的干重。

4.土壤的结构性是指土壤中单粒次生单粒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形状及相互排列和行应的空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5.土壤结构的形成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土壤单粒被黏粒、腐殖质等胶结物质所胶结、凝聚成次生单粒,然后才通过胶体的进一步胶结,同时在干湿交替、耕作及根系的穿插、挤压分割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结构体。

6.土壤胶体产生电荷的原因:同晶置换作用、胶体表面离子解离、晶格断裂

7.土壤离子交换作用: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

8.土壤阳离子交换的特点:是一种可逆反应、等当量交换、受质量作用定力支配。

9.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在中性条件下单位土壤中所吸收阳离子的重量。

10.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是土壤保肥、供肥和稳肥的两个重要指标。

11.土壤离子交换作用队肥力形状的影响:影响物理性状、养分有效性、施肥方式与效果。

12.土壤酸度:由氢离子、也可由铝离子引起

13.活性酸度是由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

14.潜性酸度是由土壤胶体吸收的氢离子和铝离子造成

15.潜性酸度分为交换和水解酸度。交换性酸度:过量的中性盐与土壤胶体发生交换作用,使土壤胶体上氢离子铝离子进入土壤溶液而表现出的酸度。水解性酸度:用弱酸强碱盐从土壤胶体上交换出来的氢离子铝离子所表现的酸度。

16.土壤碱度主要决定土壤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及土壤胶体上交换性钠盐的含量

17.土壤缓冲性能:当加酸或加碱与土壤中时,土壤的酸碱反应并不产生剧烈变化,缓和土壤酸碱度变化的能力

18.土壤通气性即土壤气体的交换性能,主要指土壤与近地面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其次是土壤内部的交换

19.土壤通气性产生的两个主要原因:空气流动引起的整体空气交换、通过扩散作用进行的个别气体的交换

20.影响土壤通气性的因素:孔隙充足和浓度梯度

21.土壤通气性的指标:土壤呼吸系数、土壤中氧的扩散率、土壤的通气量、土壤的通气孔隙度

22.影响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土壤的通气性、土壤的水分状况、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土壤易分解的有机质含量

23.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或单位容积土壤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24.土壤导热率:土壤吸收热量后除升高温度外,同时还将热量传递给临近图层

25.土壤导温率:土壤吸收或散失一定热量后,使土壤温度发生变化的快慢和难易的性能

第三章 土壤水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主要物质组成之一,也是构成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土壤水分主要来源:大气降水(雨雪冰雹)和人工灌水,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和地下水的上升。 液态水是土壤水分的主要形式。

吸湿水:又称劲束缚水,是干燥土里从土壤空气中吸附的气态水分。吸附在土粒表面,密度大,热容量小、冰点低、不能自由移动 。 决定因素:1:土壤空气湿度:湿度大吸水多,空气湿度饱和时吸湿水达到最大量,叫最大吸湿量或吸湿系数。 2:土壤质地腐殖质含量:颗粒细质地粘重,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 ,比表面积大,吸湿水含量高。 3:土壤含盐量及盐类成分:盐量越多吸湿水含量越大。

膜状水:松束缚水。土壤吸湿水达到最大量后,在吸食水层外面所形成的一层膜状的液态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叫最大分子持水量。密度大于自由水,冰点-4以下,有较高粘滞性,溶解养料能力弱受引力小于1.5mpa的膜状水可以被植物利用,但是供不应求。膜状水影响因素:土壤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高,膜状水多。

毛管水:水分因受土壤毛管力的作用而在毛管孔隙中保持和运动,叫毛管水。性质和运动决定于毛管力的作用。 H=0.15/r 上升毛管水:地形低洼处,地下水位高,地下水借毛管作用力上升保持在土壤上层的毛管孔隙中。 悬着毛管水:在地形高、地下水位低的旱地,降雨后借用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中的水分。

重力水:土壤中受重力作用而向下移动的水分。 自由重力水:只经过土壤而不在土壤中保留。 支持重力水:重力水在下移过程中被阻挡在不透水层以上成为滞水。

土壤水分常数

1:吸湿系数:吸湿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含量。

2:凋萎系数:作物永久凋零是的土壤含水量,全部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

3:最大分子持水量:膜状水的水膜达到最厚时的土壤含水量。全部吸湿水和膜状水。】 4:毛管断裂含水量:悬着毛管水断裂时的含量

5:田间持水量: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含量,全部吸湿水膜状水和悬着毛管水。

6:毛管持水量-:所有空隙充满水。吸湿水、膜状水,上升 毛管水。

7:全持水量:所有孔隙全部充满水。

土壤最大有效水=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

土壤含水量表示方法:

1:土壤含水量=(原土壤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100%=水重/烘干土重 (重量百分数) 2: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重量)*土壤容重=水分容积/土壤容积

3:水层厚度(mm)=土层深度(mm)*土壤含水量(容积%)

4:土壤储水:(mmm/亩)=水层厚度*2/3

5:旱地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0%

6:水田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全需水量*100%

土壤水的能态

土水势:水分从土壤移动做工需要的能量为该系统的土水势。

土水势构成:基质势 重力势 压力势 溶质势。

土壤水吸力:包括基质吸力和溶质吸力。

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因素: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

第四章 主要低产土壤的特性与改良

盐碱土是各种盐化土和盐土以及碱化土和碱土的统称。

我国盐碱土资源具有的特点: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

我国盐碱土的分区:滨海盐碱土区、华北盐碱土区、西北半干旱盐渍土区、东北盐碱土区。 盐土的形成过程:1自言条件对盐土形成的影响:

(1)干旱的气候条件(2)较高的地下水位和矿化度(3)地平的地形条件(4)含盐母质与土壤质地的影响(5)生物的聚盐作用

2人类活动对盐渍土形成的影响:人类的灌溉耕作活动对盐渍土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果灌溉管理不当,就会使一些非盐渍化的土壤发生盐渍化,这种盐渍化过程称为次生盐渍化过程。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属于现代积盐过程,这一过程的形成主要由于灌溉管理不当使地下水位升高所造成的,同时地下水的矿化度、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对次生盐渍化过程的产生也有很大影响

3土壤盐渍化的基本类型

(1)苏打盐渍化(2)硫酸盐盐渍化(3)氯化物盐渍化(4)硝酸盐盐渍化

盐土基本特征:

(1)土壤中一般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盐且一般含有较多的石灰质。盐分在剖面上的特点是上多下少,呈漏斗形曲线

(2)土壤一般呈微碱性反应

(3)土壤有机质一般含量不高

(4)土壤母质多为河流沉积物

(5)地下水位一般较高

碱土的基本特征:

(1) 易溶性盐有明显淋溶下移现象

(2) 呈强碱反应PH在8.5以上往往达到9~10

(3) 土壤胶体因吸附有大量的Na离子而被高度分散,致使土壤胶体及碳酸钙随水下移

淀积而形成紧实土层,又因湿张干缩而产生垂直裂隙形成柱状结构的减化层,

致使其物理性状极为不良

(4) 在强碱条件下土壤粘土矿物发生分解产生二氧化硅呈白色粉末状分散在土壤上层,

而铁、铝、锰等则向心土淀积形成淀积层

盐碱土地产的原因:高浓度盐分使作物产生生理干旱;高浓度盐分影响作物的养分代谢;高浓度盐分对作物产生毒性效应;强碱性会降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恶化土壤物理和生物学性状。

抗盐能力作物的适应方式分为:排盐类型;积盐类型;拒盐类型。

改良利用盐碱土的主要技术措施:开沟排水;灌水冲洗;井灌井排;放於改良;种稻改良;耕作施肥改良;生物改良;物理化学改良。

盐碱土利用改良的原则:以水肥为中心,包括水利、农业、林业等各方面的综合措施,做到利用与改良、防盐与改盐、治标与治本、水利与农林、改土与培肥等五个结合,才能使盐碱地逐步从脱盐、培肥发展到一个高效经济的生态农业,达到综合彻底治理的目的。

26.

篇三:土壤学与农作学

1、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2、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空气)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本身的属性,土壤生产力是是指突然生产植物产品的能力。

3、农业土壤剖面构型:

(1)耕作层。代号A,厚度一般20cm左右。(2)犁底层。代号P,位于耕层以下,厚度约10cm。(3)心土层。代号B,位于犁底层或耕作层一下,厚度20~30cm。(4)底土层。代号C,位于心土层一下,一般在土表50-60cm以下的深度。

4、土壤矿物质包括原声矿物和次生矿物以及一些分解彻底的简单无机化合物。。

5、自然肥力:指土壤在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

6、土壤形成因素:自然因素(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结果

7、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无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无生物小循环,仅地质大循环,土壤就难以形成。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两种循环过程相互渗透和不可分割的同时进行

8、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条件:(1)植物有机质的碳氮比。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残体均有一定的碳氮比,一般为25:1,土壤环境条件:土壤通气状况影响有机质的转化速度和方向。

9、土壤空气的组成和特点:土壤空气主要是由大气进入土壤中的气体和土壤内生物化学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组成。特点:土壤空气是不连续的;土壤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于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则比大气中含量高十几至几十倍;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于大气。

1、活性酸度:是与土壤固相出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H+所引起的酸度。潜在酸度:吸附在突然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平常不表现酸性,只有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被其他阳离子交换到土壤溶液中,酸性才显现(交换性酸度和水解性酸度)

2、碱化度:土壤胶体上的钠离子饱和度可作为衡量土壤碱化度的指标

3、土壤缓冲性能:当加酸和加碱于土壤中时,土壤的酸碱反应并不因此而产生剧烈变化,这种缓和土壤酸碱度变化的能力。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主要原因:(1)土壤胶体上存在着许多盐基离子(2)土壤溶液中弱酸及其盐类的村子啊(3)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存在

4、土壤胶体: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5、土壤胶粒分为胶核、决定电位离子层和补偿离子层

6、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可逆反应,具有等量交换的原则,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

7、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在中性条件下,单位土壤中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总量。

8、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总量的百分数。

9、土壤孔隙度与孔隙比

10、土壤孔隙分级:非活性孔隙、毛孔孔隙、通气孔隙

11、生产上土壤结构的管理主要有以下措施:a、增施有机肥b、实行合理轮作c、合理的耕作和水分管理d、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f、盐碱土电流改良

12、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良好的结构体:空气方面:不同大小的孔隙共存且搭配得当,使水汽协调 养分方面:是很好的养分保存和供应场所,并且能较好的协调快速而持久的供应

水分方面:既能较好地接受降水。蓄积水分,减少土壤冲刷,又能使土壤水分蒸发减慢,从而使水分得到充分利用。热量方面:水汽协调的土壤温度也比较稳定

13、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重量或单位容积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较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4、影响土壤通气性的因素:土壤与大气间温度和大气压的差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土壤中空气孔隙的数量。大小及联通情况,土壤与大气或相邻土层的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差。

1、土壤水分是指土壤在105℃烘箱中烘至稳定重量时所能移去的水分

2、田间持水量:在地下水较深的情况下,降水或灌溉水等地面水进入土壤,借助毛管水保持在上层土壤毛管孔隙中,当这类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多时的含水量。

9.这一部分不被土壤保持而受重力支配向下流动的水,称为重力水。土壤全部空隙都充满水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全持水量或饱和持水量。

10.土壤中的主要水分类型:物理形态可氛围固态、气态和液态三种。

1.基质势是犹豫土—水系统中土壤固体特性所以你的一种势值。至土壤水饱和时,基质势增到最大值,同参比标准相等,即等于0.

2.压力势是指在土壤水饱和的情况下,由于受静水压力而产生土水势变化。在非饱和土壤中,土壤孔隙与大气相通,土壤水的压力势一般与参比标准自由水面相同,即等于0.

3.总土水势:总水势代表土壤水分总的能量水平。

4.土壤水吸力是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量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或土壤持水曲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所用到的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性曲线。注意,同一土样,在从干到湿的吸水过程中得到的吸水曲线与从湿到干的脱水过程得到的脱水曲线,并非是同一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即两者不重合,这种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受多种因素影响。①首先,不同质地的土壤,其水分特征曲线各不相同,差别很明显。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还受到土壤结构的影响,在地吸力范围内尤为明显。

7.随着土壤含水量又高到低,土面蒸发一般要经历的三阶段:稳定蒸发阶段;蒸发率降低阶段;扩散控制阶段。

8.土壤水分平衡的数学表达式:△W=P+I+U-E-T-R-In-D

1.土壤耕作就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2.土壤耕性的好坏,应根据以下三种方面加以评价:耕作难易;耕作质量好坏;宜耕期长短。

3.土壤水分平衡是指某一时期一定土壤体积内所得到的水分和被作物用去的、流失的水分之间的平衡关系。

4.根据干燥度及降水量将我国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 1,中低产田是指那些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致使产量不高或较低的农田。

第七章

1.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吸胀吸水、渗透性吸水、代谢性吸水

2.水分从水势高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叫做渗透作用。

3.当外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水分渗入细胞,这种现象叫内渗。反之,液泡中的水分会渗到外液中,这种现象叫外渗。

4.蒸腾作用的度量:常用的衡量蒸腾作用的定量指标有以下几种:蒸腾速率、蒸腾效率、蒸腾系数。

5.干旱和水分过多对作物的危害:①破坏原生质的技能。②改变各种生理过程。③引起体内水分重新分配。④使细胞遭受机械损伤。水分过多时:①根系吸水吸肥受阻。②有毒物质的危害。③根系进行无氧呼吸。④导致作物倒伏。

6.农田水分的消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作物根系吸收水,这部分水主要用于植株蒸腾只有很少一部分称为作物组织的组成部分;二是作物植株间土壤或田间的水分蒸发,又称棵间蒸发;三是土壤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

7.在作物的全生育期中,作物对水分亏缺最敏感,需水最迫切以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为关键需水期或需水临界期。

篇四:土壤农作学复习题

土壤农作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30个)

土壤 土壤肥力 土体构型 富铝化过程 土壤机械组成 碱化度 土壤吸附性能 土壤结构体 土壤结构性 土壤通气性 土壤热容量 容积热容量 土壤孔隙比 孔隙度 土壤孔(隙)性 容重土壤导热性 土水势 土壤水吸力 田间持水量 萎蔫系数 土面蒸发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地下水临界深度 滞后现象 土壤耕性蒸腾效率 蒸腾系数 粘结性 粘着性 生理干旱 碱化度

二、填空题:

1、成土矿物按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

2、影响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为、 和时间。

3、和

4、自然土壤的土体构型一般分为覆盖层和母质层四个基本层次。

5、组成土壤的主要次生矿物有层状硅酸盐矿物和氧化物组,前者包括有、 等粘土矿物。

6、土壤是由、

7、在世界各国对土粒的分级标准中,通常将土粒分为 和四个基本粒级,在卡制的简化分级标准中,常将>0.01mm的土粒称 <0.01mm土粒称 。

8、根据土壤的机械组成,通常将土壤分为和本质地类别。

9、土壤酸度按H+存在的形式可分为 和 两种基本类型。

10、衡量土壤碱性强弱的指标有、

11、土壤胶体根据其物质组成可分为和

12、土壤无机胶体的组成物质有和。

13、土壤胶体具有、

14、根据土壤胶体所带电荷的来源和性质可分为和两大类。

15、阳离子交换作用具有和

16、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大小和土壤保肥能力强弱的因素有

和等。

17、土壤胶体上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使土壤变酸的致酸离子,

为 ,另一类是盐基离子,为 等。

18、一般来说,土壤pH值升高,可变负电荷数量,土壤阳离子交换

量 。

19、土壤中无机态氮的主要形态有

20、土壤中无机磷化合物主要有4种,即、

21、土壤中的钾根据其化学组成可分为、

、4种类型。

22、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

和微生物活动等。

23、影响土壤容重和孔隙性大小的因素有、

及土壤松紧度等。

24、土壤孔隙根据其当量孔径的大小可分为和

三种类型。

25、土壤结构的形成一般分为二个阶段,即。

26、团粒结构是指粒径为的土团,具有和

的特点。

27、土壤通气性的机机制有

28、土壤松紧状况可用土壤的和

29、影响土壤耕性的物理机械性有和

30、衡量土壤耕性好坏的标准有和

31、决定土壤温度变化的土壤热性质有和

32、根据土壤水所受作用力的不同,可将其分为、、

33、总土水势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分势,即、

34、土壤入渗能力的强弱,常用入渗速率来表示,土壤学上常用的三个指标为

、。

35、土壤从湿到干,土面蒸发经历的三个阶段为

36、土水势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等。

37、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有

38、土壤水、气、热状况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其中水是主导因素。土壤中水多、

空气就少,热容量 ,土温上升 ,变幅 。

39、降低土面蒸发保持土壤水分的措施有、

喷施保墒剂等。

40、干燥无水的土壤,土壤导水率比湿润土壤,昼夜温差

41、旱地土壤有效水的上限是,下限是。

42、盐碱土所含的盐类,包括的4种主要阴离子是 、

3种主要的阳离子是

43、盐碱土按盐分组成可分为3种类型。

44、影响盐碱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和人为因素。

45、泠浸田低产的原因可归纳为“三低”,“两高”

“一缺”,“一短”。

46、红壤的形成具有和2个特点。

47、细胞吸水的三种方式为、和

48、作物根系的吸水有和2种方式。前者的吸水动力是 ,后者的吸水动力是

49、影响根系吸水速率的因素有

50、蒸腾作用的表示方法有和

51、稻田需水量包括和 三部分。

52、棉花一生中需水最多而又最敏感的时期在

53、冬小麦如只允许浇1次水,应安排在

54、我国栽培的油菜,按其形态学、细胞学和生物学特性可分为

三大类型。

55、油菜缺少

56、西瓜是需水较多的作物,但又是耐旱作物,西瓜耐旱的生物学特性表现在 ① ② 。

57、西瓜的生育过程可分为发芽期、和结果期4个时期。

58、西瓜生育期短,需肥量大,在肥料三要素中,以吸收素最多,氮次之, 最少。

59、植物对干旱缺水的适应性机制主要包括、、

60、改良盐碱土设计排水沟深度的主要依据是。

三、选择填空

1、我国南方的早春育秧,当气温不高的晴天为了提高土温,常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

①白天排水 ②白天灌水 ③日排夜灌 ④日灌夜排

2、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 )。

①吸湿系数 ②萎蔫系数 ③田间持水量 ④饱和持水量

3、土壤固、液、气三相比为1:0.5:0.5,容重为1.25g/cm3时,土壤质量含水量Qm为

( )。

①30% ②25% ③20% ④15%

4、西瓜最适宜的质地类别是

①砂土、砂壤土 ②粘土、粘壤土 ③中壤和重壤土 ④重粘土

5、同一土壤,疏松状态下比紧实时的。

①比重小 ②比重大 ③容重小 ④容重大

6、水稻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在进行晒田管理。

①分蘖末期 ②分蘖初期 ③长穗期 ④返青期

7、棉花一生中需水最多而又最敏感的时期是

①蕾期 ②苗期 ③花铃期 ④吐絮期

8、改良盐碱土,确定排水沟深度的主要依据是。

①脱盐层厚度 ②地下水临界深度 ③地下水位

9、冷浸田低产的最主要原因是

①酸性太强 ②光照不足 ③水分太多 ④地势较低

10、土壤导热率主要随( )而变大。

①空气含量增加 ②水分含量增加 ③土壤变紧 ④通气性加强

11、旱地土壤以( )质地层次排列对生产最有利。

①上砂下粘 ② 上粘下砂 ③通体粘重 ④一砂到底

12、某一土壤比重为2.65g/cm3,容重为1.325 g/cm3,该土壤孔隙度为( )。 ① 51% ②50% ③49% ④ 45.9%

13、在( )中,水汽运动最明显。

①干燥土壤 ② 潮湿土壤 ③中等湿度土壤

14、在1cm3的土壤中,固相的容积为0.4cm3,则该土壤的孔

土壤农作学

隙度为( )。

①40% ②60% ③30% ④20%

15、有甲、乙两种土壤的含水量(Qm)和土水势(Ψ)分别为甲土Qm为30%, Ψ=-0.08MPa;乙土Qm为20%, Ψ=-0.03MPa;当两种土壤接触后,水分运动的情

篇五:土壤学与农作学

土壤学及农作物

第一章

1、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2、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空气)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本身的属性,土壤生产力是是指突然生产植物产品的能力。

3、农业土壤剖面构型:

(1)耕作层。代号A,厚度一般20cm左右。(2)犁底层。代号P,位于耕层以下,厚度约10cm。(3)心土层。代号B,位于犁底层或耕作层一下,厚度20~30cm。

(4)底土层。代号C,位于心土层一下,一般在土表50-60cm以下的深度。

4、土壤矿物质包括原声矿物和次生矿物以及一些分解彻底的简单无机化合物。。

5、自然肥力:指土壤在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

6、土壤形成因素:五大自然因素(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7、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无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无生物小循环,仅地质大循环,土壤就难以形成。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两种循环过程相互渗透和不可分割的同时进行

8、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条件:(1)植物有机质的碳氮比。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残体均有一定的碳氮比,一般为25:1,土壤环境条件:土壤通气状况影响有机质的转化速度和方向。

9、土壤空气的组成和特点:土壤空气主要是由大气进入土壤中的气体和土壤内生物化学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组成。特点:土壤空气是不连续的;土壤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于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则比大气中含量高十几至几十倍;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于大气。

第二章

1、活性酸度:是与土壤固相出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H+所引起的酸度。潜在酸度:吸附在突然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平常不表现酸性,只有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被其他阳离子交换到土壤溶液中,酸性才显现(交换性酸度和水解性酸度)

2、碱化度:土壤胶体上的钠离子饱和度可作为衡量土壤碱化度的指标

3、土壤缓冲性能:当加酸和加碱于土壤中时,土壤的酸碱反应并不因此而产生剧烈变化,这种缓和土壤酸碱度变化的能力。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主要原因:(1)土壤胶体上存在着许多盐基离子(2)土壤溶液中弱酸及其盐类的村子啊(3)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存在

4、土壤胶体: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5、土壤胶粒分为胶核、决定电位离子层和补偿离子层

6、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可逆反应,具有等量交换的原则,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

7、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在中性条件下,单位土壤中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总量。

8、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总量的百分数。

9、土壤孔隙度与孔隙比

10、土壤孔隙分级:非活性孔隙、毛孔孔隙、通气孔隙

11、生产上土壤结构的管理主要有以下措施:a、增施有机肥b、实行合理轮作c、合理的耕作和水分管理d、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f、盐碱土电流改良

12、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良好的结构体:空气方面:不同大小的孔隙共存且搭配得当,使水汽协调 养分方面:是很好的养分保存和供应场所,并且能较好的协调快速而持久的供应

水分方面:既能较好地接受降水。蓄积水分,减少土壤冲刷,又能使土壤水分蒸发减慢,从而使水分得到充分利用。热量方面:水汽协调的土壤温度也比较稳定

13、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重量或单位容积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较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4、影响土壤通气性的因素:土壤与大气间温度和大气压的差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土壤中空气孔隙的数量。大小及联通情况,土壤与大气或相邻土层的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差。

第三章

1、土壤水分是指土壤在105℃烘箱中烘至稳定重量时所能移去的水分

2、田间持水量:在地下水较深的情况下,降水或灌溉水等地面水进入土壤,借

助毛管水保持在上层土壤毛管孔隙中,当这类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多时的含水量。

9.这一部分不被土壤保持而受重力支配向下流动的水,称为重力水。土壤全部空隙都充满水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全持水量或饱和持水量。

10.土壤中的主要水分类型:物理形态可氛围固态、气态和液态三种。

第四章

1.基质势是犹豫土—水系统中土壤固体特性所以你的一种势值。至土壤水饱和时,基质势增到最大值,同参比标准相等,即等于0.

2.压力势是指在土壤水饱和的情况下,由于受静水压力而产生土水势变化。在非饱和土壤中,土壤孔隙与大气相通,土壤水的压力势一般与参比标准自由水面相同,即等于0.

3.总土水势:总水势代表土壤水分总的能量水平。

4.土壤水吸力是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量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或土壤持水曲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所用到的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性曲线。注意,同一土样,在从干到湿的吸水过程中得到的吸水曲线与从湿到干的脱水过程得到的脱水曲线,并非是同一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即两者不重合,这种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受多种因素影响。①首先,不同质地的土壤,其水分特征曲线各不相同,差别很明显。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还受到土壤结构的影响,在地吸力范围内尤为明显。

7.随着土壤含水量又高到低,土面蒸发一般要经历的三阶段:稳定蒸发阶段;蒸发率降低阶段;扩散控制阶段。

8.土壤水分平衡的数学表达式:△W=P+I+U-E-T-R-In-D

第五章

1.土壤耕作就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2.土壤耕性的好坏,应根据以下三种方面加以评价:耕作难易;耕作质量好坏;宜耕期长短。

3.土壤水分平衡是指某一时期一定土壤体积内所得到的水分和被作物用去的、流失的水分之间的平衡关系。

4.根据干燥度及降水量将我国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

第六章

1,中低产田是指那些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致使产量不高或较低的农田。

第七章

1.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吸胀吸水、渗透性吸水、代谢性吸水

2.水分从水势高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叫做渗透作用。

3.当外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水分渗入细胞,这种现象叫内渗。反之,液泡中的水分会渗到外液中,这种现象叫外渗。

4.蒸腾作用的度量:常用的衡量蒸腾作用的定量指标有以下几种:蒸腾速率、蒸腾效率、蒸腾系数。

5.干旱和水分过多对作物的危害:①破坏原生质的技能。②改变各种生理过程。③引起体内水分重?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峙洹"苁瓜赴馐芑邓鹕恕K止嗍保孩俑滴适茏琛"谟卸疚镏实奈:Α"鄹到形扪鹾粑"艿贾伦魑锏狗?/p>

6.农田水分的消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作物根系吸收水,这部分水主要用于植株蒸腾只有很少一部分称为作物组织的组成部分;二是作物植株间土壤或田间的水分蒸发,又称棵间蒸发;三是土壤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

7.在作物的全生育期中,作物对水分亏缺最敏感,需水最迫切以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为关键需水期或需水临界期。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