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哀诉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9:20:17 优秀作文
哀诉的意思优秀作文

篇一:古代女子的哀诉

两千年前古代女子的哀诉

——浅析《氓》的人物形象

临汾一中 四五三班 杨凡佳

指导老师:马朝霞

正文: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述了一位女子被丈夫氓抛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及婚后的遭遇,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并最终与丈夫决绝的经过。

诗中有几句最能集中展现女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时的节奏快慢、语气轻重、语调高低,来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读出个性。

(一)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此句写作于女子的恋爱时期,朗读时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再现一副画面:旷野郊外,废墟墙头,有位姑娘,翘首期盼,不见爱人,焦急烦躁,泪花飞溅;爱人突现,欣喜若狂,手舞足蹈,高声欢呼。好一位纯真烂漫,一往情深的女子呀!时哭时笑,时恼时喜,所以前句要读的慢重低,后句要读的轻快高,女子对爱情的痴情陶醉,一读了然。

(二)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一段文字,十个短句,“矣”字出现达六次之多。一“矣”传万情,读法各不同。这段文字写的是女子回忆婚后生活,贫苦而艰辛,沉痛而压抑。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女子开始倾诉,一吐苦水,生活艰辛劳累,起调“矣”字宜重而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的碾盘碾过了一遍又一遍,而女子的生活却丝毫无改变,怨情顿生,“矣”字语气

加重,语调升高。付出若有回报,也可算作一种安慰,但女子得到的又是什么呢?“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是拳脚相加,是家庭暴力。是女子有过错吗?“女也不爽。”错在谁?男子。是“士贰其行”,“二三其德”。付出无数却无回报,没有过错反遭遗弃,女子内心由怨生恨,“矣”字语气更重,语调更高。丈夫已背叛感情,若能从亲人那里得到一点同情也可算作一种补偿,但是回到娘家之后,迎接她的却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为何她的兄弟不去找氓算帐,反倒讥笑自己的同胞姐妹?因为2600年前的奴隶社会里,男子“二三其德”是正常的,女子无能被弃才是遭人讥笑的。爱情已丢失,亲情也难寻,女子的情感由恨转而为悲。感情抒发达到高潮,朗读时“矣”字高重到了极点,可谓大方悲声。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感慨万千,陷入沉思,情绪也由激动转为平静,“矣”字语气趋为平缓、低沉。 朗读六个“矣”字时,由低到高,达到高潮后,又转而为低,起伏曲折,情感复杂。

(三)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文章收尾时,以此句为结,起到了震撼人心之用。恋爱已成往昔回忆,婚变恰如黑色深渊。女子想起当年的“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目睹当前的“反是不思”“二三其德”,真是恍如隔世呐。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一个感叹号,包含了多少的感叹呀!痛苦、伤心、绝望、无奈、怨恨、、、、、、该何去何从呢?既是弃妇,不能再做怨妇了,身处2006年前的这位女子,主动喊出“算了吧”,果断地从感情的漩涡中退身而出,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冷静而觉醒、坚强而果断。百感交集化为一句话,更多出了一份坚强,朗读时此句宜读的高而重。

轻拢慢捻抹复挑,只有潜心品读,方可跟随流淌的文字,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而我们的教学中却常常缺少了朗朗的读书声,缺少了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长期以往,广大学子就逐渐远离了文本,只做一些舍本逐末的分析,却将真正的精华弃之不顾。

参考书目:

1.《氓赏析ppt》 无名

2.《氓人物形象赏析》 热心路人

篇二:落叶飘零的哀诉

落叶飘零的哀诉

独自一个人闲坐窗边,守着无边的清冷夜色,听着秋月此伏彼起轻快的吟唱。心中弥漫着一种惬意与陶醉。这样寂静、清爽的夜晚,是只适合一个人来独享和品味的。

过滤了白天的繁杂与浮华,现在只有一种久违的宁馨,一种令我不能不沉醉的和煦渗入我的肌肤慢慢扩散至身上的每一个细胞,这时候我感觉自己轻飘飘的似乎随时都会随着空气升腾、漫舞起来。夜静得几乎可以清清楚楚地听到自己脉搏起伏跳动的声音了。呵,原来夜晚竟可以如此美妙!原来独处竟也是一种高品味的享受!

夜像一层无形的窗纱,滤掉了白日里那些难以逃避的繁务和牵绊,这样的夜晚呵,你完全可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思,就那么静静的坐着,静静地让自己融化在这样一个清清爽爽不带一点杂质的纯净的夜色里。

看着客厅花盆里几棵嫁好的平安树,心中突然生出许多歉疚不安来。平安树因我学习繁忙而无人浇灌呵护已经枯萎了。记得我假期时还是青枝绿叶的惹人爱怜,而现在却是一棵零星的枯枝败叶在夜风中微微颤抖着,那般凄凉与惨淡!我在痛惜平安树生命消亡的同时不禁感叹生命之脆弱。或许生命的价值是因为它一去不复返吧!或许上苍原本就是没有想到要给生命以再生的机会。不过既然来过,在这世间抛头露面一回,那也该是一种幸运吧!至于那些开过花结过果的生命应该是可以延续下去的吧!——这是否昭示着奋发向上与自强不息的精神?

忽然想起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唉!世事变化无常,再娇艳的花朵也有萎谢,凋零的时候啊!何况还有难于预测的风云变幻与旦夕祸福,人在苍茫无际的宇宙空间里,显得多少渺小而无足轻重啊!

然而人生于那些百无聊的人来说何其其漫长难捱,有的人靠着各式各样的娱乐与消遣来打发和消磨一天又一天密匝匝的光阴。日子就在他们满脸的不屑与不经心的调侃、嬉闹中悄然逝去了。当然,也有将时光捧在手上,刻在心里,踏着时间的每一个音符尽心竭力的舞蹈的人。他们在人生的画布上留下了自己稳实坚定的脚印,那些或浅或深的脚印啊,最终会演变成令人咂舌赞叹的绚烂的风景,或许人生的景致在此可以推上至高点了吧!能够占据高点的人生是怎样一种人生呢?有人说“高处不胜寒”,有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其实大凡历尽周折遍尝甘苦走到目的地的人,一般都变得十分平谈,平和了。

哀诉的意思

老天是公平的,付出与回报之间从来都是一对一的关系。不要不要抱怨人生短暂,不要怪罪时光难留,其实你只须认真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将你全部的智慧与心力都倾注到人所崇尚的学习中去,那样一来你的生活定会越来越丰厚,越来越精彩。你将不再因为无所事事而烦恼、苦闷、彷徨;你也不再将你过剩的精力与时间肆意抛洒和闲置。

世上的路上千万条,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去走吧!人云亦云不可取,亦步亦稳也不行。阅过经过尝过品味你才知道了一切了解一切,也才会做出正确无误的评判与抉择。谁不渴望一蹴而就?谁不希望天上掉馅饼?守株待兔侥幸心理会被现实无情的风浪中洗涮殆尽。还是做

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吧!海市蜃楼再美你难以触及,水中月、镜中花也尽早会消逝得无影无踪。你不必感叹生活的无情,鸟儿择良木栖息,葵花向着太阳盛开,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至于功败垂成,夙愿未了而死不暝目者,遗憾自是难免。黄泉路上一步一回头,除了不甘还是不甘,当然还夹着千般悔意与万般不舍。那情那景令人扼腕衄叹啊!

有人说:人生如梦,这种说法虽然太过于消极、悲观,然而命运有时的确是难以预测的。为什么我们不懂的真爱,父母为我们的成长、成材用尽生命中汇聚的艰辛和汗水。为什么我们会懂得珍惜,父母赋予生命中鲜血,为什么不懂得珍惜生命。父母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呵护我们的生命,为什么我们不懂得珍惜。难道我们真的失去理智了吗?我呼吁亲爱的莘莘学子们,敬点孝忠一一敬畏生命吧!

现在想来,这真是至理明言啊!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生命,那么还有什么可言呢?珍惜时光,珍爱生命,这是我们无论男女长幼都该知晓明白事理啊!

人来时两手空空,赤条条一个,而去时也带不走什么,尽管还有许多多未尽了的心愿,但你又能如何呢?无意天难遂,世事皆烟云!智者在洞悉人生的全部秘笈后莫不采取一种达观淡然的人生态度来对待世间的人与事,所以能够审时度势,顺天应时,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能力、精力与时间等是有限的,万万不可事事强求,死缠硬磨,没完没了。有些东西倘苦没有能力去把握和扭转,不如放弃,不如另辟蹊径。人间何处无芳草,何必死守一场空!其实“化作春泥更护花”。又何尝不是一种境界呢?人最难得的可能就是那份豁达与洒脱吧。

篇三:蒙特威尔第的哀诉

蒙特威尔第的哀诉

1607年,意大利音乐家蒙特威尔第,在妻子克洛迪娅临终前,完成了他第一部歌剧《奥菲欧》,同时,他也亲身体验了与妻子生离死别的悲痛之痛。

歌剧《奥菲欧》取材于希腊神话,诗人奥菲欧入地狱营救死去的妻子的故事。因此,蒙特威尔第把对妻子的怀念融入了剧情。

1608年,也就是克洛迪娅去世的第二年,蒙特威尔第奉命接受曼图亚王朝为新继位的王子婚礼谱写歌剧《阿丽娅娜》。当《阿丽娅娜》上演到第一部“哀诉”时,全场六千名观众哭成一片。这是蒙特威尔第又把对妻子的怀念融入到剧情里的效果。与其说六千名观众为“哀诉”而哭,不如说是六千名观众在为克洛迪娅而流泪。

一个人能被很多人理解,蒙特威尔第的不幸是万幸。

一个人的泪水击中很多人的要害,蒙特威尔第的情感不脆弱。

蒙特威尔第一个人的哀诉,让六千人痛哭,蒙特威尔第的伤感是条河。

蒙特威尔第,有六千名观众为克洛迪娅痛哭流泪,她死一回值得。

后来,蒙特威尔第含泪接受了为王子的婚礼谱写欢歌,这是多么残酷的蹂躏快乐。他让断枝的花朵,在泪水的滋润下复活;他让黑色的弥撒曲,被金色的小号吹出欢乐。蒙特威尔第,其实,你的哀诉,是对上帝的诉说。

蒙特威尔第操纵的七个音符,哗变潮水般的哭声,默默地哀诉席卷人们的脆弱,六千名观众的痛哭大合唱,将所有的悲伤全部湮灭。

献给勃拉姆斯的爱情

德国音乐大师舒曼的晚年,终于走进了精神病院,这完全符合一个大师绝妙的人生谢幕。一般的大师到了极限,只要一不留神,就可能跌入精神的悬崖之下。

舒曼的晚年,应该说是幸运的。他有贤惠的妻子克拉拉和七个水灵灵象音符一样的孩子。还有学生勃拉姆斯为他送终。

勃拉姆斯一生犯了一个不该犯的美丽错误,他不该偷偷爱上比他大十四岁的老师的妻子克拉拉。

也许,这是勃氏家庭的遗传。老勃拉姆斯就娶了比他大十七岁的女人。也许,大女人就是缔造音乐家的女神。

勃拉姆斯把一生的情感,都谱写成献给克拉拉的爱情。每一串水质的音符,都是浓与血的情,滴滴灌溉着克拉拉皲裂的心。爱上一个比自己大的女人,等于爱上一个仁慈的大姐,或是医治心灵创伤最好的医生。当勃拉姆斯的心病已无法医治,克拉拉却提前被神父读进了圣经。

在去法兰克福的火车上,勃拉姆斯把酝酿了四十年的情感,谱写成生命的绝唱。那首《献给克拉拉.舒曼》的小提琴曲,只有克拉拉一人能听到。一串串淌血的音符,滋润着新翻的泥土和爱情的根,十字架下沉睡的克拉拉,沿着草根吸吮着音乐之光和小提琴悠扬的琴声。 一年后,勃拉姆斯静卧在一张盖地的五线谱上,他在五线谱的小路指引下,展开灵魂的双翅,去追赶那个叫人牵肠挂肚的女人。

诉说肖邦

很多书上说,钢琴诗人肖邦是欧洲贵妇人的偶像。他过早的辞世,一度叫女人沮丧发狂。

三十九岁的肖邦,匆匆地离开了他的钢琴和追逐他的漂亮脸蛋和五彩缤纷的花裙。据说肖邦的死与爱情有很大关系。

肖邦一生爱过四个女人。他的音乐不仅呈献女人也呈献给爱情。

甜美的C小调圆舞曲给了康斯坦奇娅,

宁静的小夜曲只属于玛利娅,

激昂的波兰舞曲是给史塔琳的狂吻,

只有伤感的B调奏鸣曲属于他和乔治.桑。

肖邦的性格一半属于女性,而乔治.桑更赋与雄性。乔治.桑喜欢饮酒,她吸烟很凶。这对性格颠倒了的漂泊鸳鸯,十年一起嬉水,最后各自飞翔。

离开乔治.桑的日子,肖邦一天天走向死亡。他死后,有很多女人为他流泪,有很多女人为他发狂。据说有五十个贵妇人愿抱着肖邦死在自己的怀里。据说有十五个伯爵夫人狂吻他的肖像。肖邦的魅力和才气叫女人如痴如醉。他忧郁的沉思,抑郁的悲情,痛苦的依恋,像薄雾笼罩下的法兰西秀美的田原风光,又像月光融融或细雨霏霏的巴黎兰色的夜晚。 肖邦在法国生活了十几年。但他始终深爱着自己的祖国。他死前遗言,身体可以留在法国,爱可以献给女人,但心脏必须归还祖国。肖邦把所有的音乐都留给人类世界。他抖一抖弹钢琴的手指,一个音符也没有带入墓穴。

让我们也站着聆听亨德尔

艺术是痛苦的结晶。

艺术在心灵中磨砺后升华到神圣或高贵而高尚。人们都爱把艺术说成高尚,而把身份说成高贵。诗人北岛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说:“假如我的音乐只能使人们愉快,那我很遗憾;我的音乐的目的是使人们高尚起来。” 亨德尔的一生,不仅追求高尚,他的作品也体现了高尚。尽管他一生历经苦难,生活一贫如洗,晚年病倒双目失明。但他一生创作了四十六部歌剧,三十二部清唱剧,一百多部康塔塔和声乐器乐曲。

亨德尔一生未婚,他把全部的激情都倾注到了《弥赛亚》这部清歌剧的创作上。

《弥赛亚》1742年在柏林首演。“弥赛亚”希伯来语,原意为“受膏者”。指上帝的派遣者。后被基督教用为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弥赛亚》分三部分,分别叙述了耶稣诞生、受难和复活的故事。其中第一部分的《田园交响曲》与咏叹调《他必象牧人喂养其羊群》,第二部分是《哈利路亚合唱》,第三部分是咏叹调《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和《阿们颂》。 《弥赛亚》在伦敦上演时,当演到第二部《哈利路亚合唱》时,把在场的乔治二世深深打动了,他禁不住肃然起身,躬身倾听,他的举动,带动了全场观众站立恭听。后来,聆听《哈利路亚合唱》形成了规矩,不论在哪国演出,只要演唱《哈利路亚合唱》,必须站立恭听。我不知这个规矩在中国是否也成规矩。

聆听《哈利路亚合唱》站立与不站立这无关紧要,但聆听亨德尔,我们必须站立恭听。 在中国,知道并了解亨德尔的人并不动,因为亨德尔的音乐和时代离我们太遥远了。 让我们从音乐的哆开始,步入音乐深邃的五线谱小路,也许,我们在哪条线上,或哪个音节或一个细小的休止符上与双目失明的亨德尔撞个满怀。

献给达格尼的礼物

挪威著名音乐大师格里格,真是个守信誉的老头。十年前许下的诺言却如期兑现。当那首《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尼.当她十八岁的时候》被报幕员宣布后,坐在大厅里的达格尼

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她叫报幕员再报了一次。奥斯陆金色的音乐大厅,顿时一片沸腾。 这么昂贵盛大的礼物,叫十八岁的达格尼无法接受。她激动,亢奋不已,泪水抒情两行涓涓细流。

这个拄拐杖的金发格里格老头,花了整整十年心血,为达格尼编织了这份人生礼物。 十前年,老人到卑尔根森林寻找音乐的翅膀,正巧遇见8岁的达格尼在林间飞翔。老人抚摸着达格尼的金发说:“快快长吧,等你到了十八岁,我要送你一份礼物。”

一晃十年过去了,达格尼早已忘记了老人许下的诺言。

十年一曲,格里格为达格尼设计好了十年的人生。

八岁,在卑尔根森林雀跃童年的天真前奏;

十二岁,拨节海顿的激情快板;

十六岁,扬花门德尔松的柔情小夜曲;

十八岁吐蕊舒曼的C大调青春浪漫。

十年,一部人生最美好的乐章,达格尼的青春岁月被老人精心勾画反复和弦。

十八岁刚刚走完人生第一乐章,阿娜的达格尼亮丽在奥斯陆金色的音乐大厅。人们羡慕达格尼的漂亮和福份,静静得聆听从天堂传来的神韵,人们更加钦佩拄拐杖的格里格老人。 兑现诺言,格里格兑现的是人格和尊严。

2013-2-18

篇四: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

【解析】

出自《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行役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的被颠覆,悲伤而作【黍离】。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苗草中时的难受心情,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以至于人们把“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称为“黍离之悲”。

【主旨】

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每读此诗,都会被吟唱者心中那股浓浓的忧郁哀怨所感染,一唱三叹的语式又让感伤的情绪显得格外深沉、强烈。我曾经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让诗人“心忧”的到底是什么呢?诗中没有说,诗人好象很突然地就忧虑起来了。从诗的字面看,三章的内容简洁明了:诗人在茂密成行的黍稷之间徘徊,便情不自禁忧伤起来,而且伴随着黍稷的成长(出苗-成穗-结实),那股伤感越来越浓(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郁积在诗人的心里无处宣泄,不得不仰望苍穹,一声长叹: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如此忧郁悲怨却又不能说出只有自己才清楚的“心忧”的缘由?压抑着诗人的显然是一股沉重强大、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抗争的势力。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诗人是不能说?不愿说?不敢说?而这一切一切的诱因竟是地里逐渐长熟的庄稼!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诗人究竟有没有相知者呢?如果有,那相知者一定与诗人有着同样的身份、同样的处境、同样的感触、同样的难言的苦衷。现作为代表“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的一个词。

【赏析】【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人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背景

这首诗作于西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

【鉴赏】1

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

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说法虽多,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本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另一方面,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之首,此为诗说正统,不可不及,以下从两方面细析之。

闵宗周之诗何以列于《王风》之首,先得弄清何为《王风》,郑笺云:“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可见《王风》兼有地理与政治两方面的含义,从地理上说是王城之歌,从政治上说,已无《雅》诗之正,故为《王风》。此诗若如《诗序》所言,其典型情境应该是: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也许偶尔还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化而为诗是可以有多种作法的,诗人选取的是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路子,于是这首诗具有了更为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难怪此后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吟唱着《黍离》诗而泪水涟涟:从曹植唱《情诗》到向秀赋《思旧》,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无不体现这种兴象风神。

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更进一层,透过诗本文所提供的具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呢?“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充满失望的呼号中我们看到了另一个

诗人的影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心中所怀的不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吗?读此诗者当三思之。

【鉴赏】2

本篇选自《诗经》“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被称为“王风”。“王风”多乱离之作,特别是《黍离》一诗,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但仅从诗中难以看出是周大夫感伤西周的沦亡,倒是看到一个四处漂泊的浪子形象,听到他因流离失所而发出的愤怒呐喊。

诗分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都借景起兴,引出第三、四句浪子彷徨不忍离舍家园远去的描述,后四句以旁人对“我”的态度来烘托浪迹天涯的悲情,并以呼天抢地的形式,愤怒谴责给自己带来灾难的罪魁祸首。

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各章间仅有个别字句有变化。第二句尾的不同字:“苗”、“穗”、“实”,不仅起了分章换韵的作用,而且造成景致的转换,反映了时序的迁移,说明浪子长期流浪而不知所归。第四句末分别是“摇摇”、“如醉”、如噎”,生动地显示出浪子长期“行迈”而内心逐渐加重的悲伤,其余各句反复咏叹,有回环往复之妙,使强烈的悲愤之情倾吐得淋漓尽致。 行行重行行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感情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这两句是继续写思妇内心相思的苦痛和感受。“思君令人老”思妇在长期的思念忧虑哀伤之中,深深地感受到身心之疲惫和憔悴,恍惚之间,似乎容颜已老,红颜不在;时间也在飞速地流逝,仿佛之间又过去了一年。这里的“思君令人老”当然并不是指因相思而使人的年龄老大,而是指主人公内心的感觉,人本不老,而心情的忧伤,致使形体上的消瘦,好象使人衰老了一样。“岁月忽已晚”,也不是说时间的早晚,而是说时间流逝之迅速。古人将一年之尾谓之“岁晚”,一生之尾也谓之“岁晚”,而人的一生又有多少个年尾“岁晚”呢?此句慨叹人生岁月匆匆,年华易逝。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弃捐”:犹言丢下之意。“勿复道”:不要再说了。因为这些相思忧愁现在是说也无用, 多说不过是徒增伤心罢了。“努力”:这里有不可为而为之之意。“加餐饭”:是当时社会上习用的一种最亲切的劝慰别人的成语。如《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饭’,下有‘长相思’”。 “努力加餐饭”,加餐饭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是一件很平常的一件事,但由于主人公是终日相思忧虑不止,可以说是到了百事无趣,茶饭不思的地步,要想加餐饭又何尝容易做到,,所以才只有要努力去为之才行。这两个字之加看是简单,实则“充满了对于绝望的不甘与在绝望中强自挣扎支持的苦心”(见《迦莹论诗丛稿.一组易懂而难解的好诗》 )。

对最后两句诗的解说历来是众说纷纭,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 对“弃捐勿复道”句而言,一种是把游子当作负心汉,把思妇当作弃妇的前提上来解释,“弃捐”就解作被抛弃搁置之意,那么这句的意思就是说这些被抛弃的悲哀和痛苦不再去说它了;一种是不把游子当作负心汉,把思妇当作弃妇的前提上,来解释“弃捐”, “弃捐”就解作为丢开一边的意思,,那么这句的意思就是说这些相思忧愁和悲苦,暂且抛开不要再去说它了。对“努力加餐饭”句而言,

所存在的两种解说是承上句而来的。一种是说自已虽然被痛苦地抛弃了,但自已也不去忧伤不去提它了,只是希望负心的游子你还是努力加餐自已多多保重吧!一种是说此句是自我劝勉之词,意思是说把相思忧愁这些伤心的事都丢开一边不去说它了,自已还是努力加餐,自已保重吧!

笔者认为在人性本美好和不违背诗意的前提下,把“弃捐勿复道”作第二种解说;把“努力加餐饭”在作第二种解说的基础上,理解为既是思妇对自已,也是对游子的相互宽慰和勉励为更好。因此,对最后两句笔者认为是否应当这样来理解为好:写思妇从相思的哀怨感伤中回到现实后的自我宽慰和勉励。既然一味地痛苦相思,忧虑担心,也于人了无裨益,不起作用,反而只会是使人身心憔悴,容颜易老。因此,不如把相思离愁暂置一边,不要去管它了,你和我都各自努力加餐,保重好身体,以待来日相会吧!若这样去理解,则此句便充分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妇女温柔敦厚的品性,即使是在这乱世人生中,也依然显露出了恩爱夫妻间相爱不渝的崇高情感。我想这样理解应该不违诗的本意吧!

这首了诗语言平常朴实,具有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在诗的内容描写手法上,是虚实相生,托物比兴;回环往复,转换变化,层层深入;时而写实,使人如见其景其人,时而虚写,使人想象联翩,时而满怀希望,时而忧心欲绝,时而忧怨逼人,时而又宽勉自励使人又希冀顿生。读之使人感情随之起伏变化,且读后也使人意味横生,回味无穷。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笔者认为,读此诗不仅仅能满足我们欣赏的需要,而且它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诗中女主人公遭受如此相思之苦,但她最后并没有沉溺于中,而是幡然醒悟,要把忧伤和痛苦暂时抛却,努力加餐保重身体,以待来日能与相爱的人重聚。诗中女人公这一自毅,坚强和明智的行为,难道不值得今天的我们敬佩和效法吗?

八声甘州的艺术特色

1.借景抒情,情景相生。

首句总写秋景,“江天”二字,为下面铺叙景物,提供了空阔无垠的总背景,“潇潇”写秋雨之声,“洒”写秋雨之态,无不间接传达出一种笼罩全篇的凄凉潇凉的气氛。下面承“清秋”之意。着力展开了一幅雨后暮景,“渐霜风”三句,有三层意思,无不景中有情。(秋风肃杀是一层,再加秋风横扫关河,使人难忍,又是一层,更况夕阳西沉,独立楼头,情何以堪,又是一层)。在对景物加倍渲染中,一种游马的飘零之感,已隐然可见,以下写从芸摇落,节序如流,以江水东流,暗寓时间悠悠,隐蓄着凄清落寞,惆怅的人生感伤。

2、以委婉曲折的笔法达难达之情。

下片,即景抒情,以直抒胸臆的手法,正面抒写离愁,后又转换角度,由行者(自己),没想居者(佳人),侧重虚写,侧面表现自己的思归不得的惆怅,最后又想象以反问方式向佳人吐相思之苦。词人以极为自然的转换手法,从自己和对方两头着笔,感情曲折,把游子飘泊归乡不得的凄苦情怀,表达了淋漓尽致。

3、语言浅显,状物传情,纯用白描。

如:“潇潇”——状写雨声。 “洗”——方显清寒。

“凄紧”、“冷落”、“残照”——皆有苍凉的情味。

4.、采撷、融化前人语句、意境。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原本于高峰《秋月北固晚望》的“何事满江周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源于谢眺的“天际识舟,云中辨江树”,加上“误几回”,焦灼情感较原诗更强烈。

“红衣翠减”采自李商隐《赠荷花》中的“翠减红衣愁煞人。”

今译

潇潇暮雨,洒遍江天,直洗出一片清秋天地。雨过后,渐觉霜风凄紧,秋意一阵紧似一阵。词人独立高楼,极目远眺,关河冷落,夕阳残照。风雨过后,到处红衰绿减,韶光休矣。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似与词人默默相对。

不忍登高临远,因故乡邈渺不可见,而望乡又总使人归心难收。词人不禁自伤自叹,年年漂泊异乡,何苦淹留未还!词情至此,故乡邈渺的孤独之感,和韶光休矣的失落之悲,打成一片。更遥想佳人,此刻也独立妆楼举首凝望,多少次天际识归舟,总是一场空!美人迟暮之伤,和红衰绿减之悲,亦打成一片。佳人又怎知道,此时此刻,我与年正一样凝愁相望!

写作特点:

纵观全词,非独结尾统摄全篇,上下片十八句无不经纬分明,丝丝入扣。上片写景,下片言情,情景交织,以“对”字开篇,“登高临远”过片,“倚栏”落脚,又以倚栏凝愁照应江水无语,有如常山之蛇,关节响应,救首救尾。柳词铺叙而不散浸,于此可见一般。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郑文焯《与人论词遗札》)将志士悲慨与儿女柔情结合,体现刚柔相济的艺术美。用单字去声作为句首领头字,也是一大特色,

“对”“渐”“望”“叹”“误”等用于开篇与转折处,骨节灵通,强而有力,如点睛之龙破壁而飞。

<<风波>>

鲁迅

一、背景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他年青时所做的梦(救国的远大理想),终生不能忘怀,再讲到他后来进学堂,赴日本学医,要救治“东亚病夫”,被一次上医学课之前所放映有关日俄战争的幻灯片,见到了画面上的中国人麻木地观看自己同胞被杀而无动于衷,而萌发以文学救国的道路。 通知的适用范围:

1、通知是发布法规,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

2、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

3、任免人员时所使用的公文文种

4、传达下级机关办理的事项

5、传达需要有关单位周知的事项

6、传达需要下级机关执行的事项

通知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发布规章,可以批转,转发文件,可以部署工作,可以传达事项,可以告知情况,而且制发机关也没有级别的限制。 通报的适用范围:

1、适用于表彰先进

2、适用于批评错误

3、适用于传达精神或者情况

通告的概念: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1年1月施行)。它的使用者可以是各

篇五:因遭破败向神哀诉(1-5节)

詩篇60

因遭破敗向神哀訴(1-5節)

先從標題看起:「大衛與兩河間的亞蘭並瑣巴的亞蘭爭戰的時候,約押轉回,在鹽谷攻擊以東,殺了一萬二千人。那時,大衛作這金詩叫人學習,交與伶長。調用為證的百合花。」。我們不太容易看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可在歷代志上18:12看到有一場戰爭跟這裡非常相似,不過那裡是在講亞比篩,這裡是說大衛;那裡說殺了一萬八千人,這裡說殺了一萬兩千人。不過好在這都沒有什麼衝突,亞比篩是大衛的部下,一個勇士,所以亞比篩殺的就等於是大衛殺的;人數上的不一樣可能是抄寫時的錯誤。

這場戰爭看起來是一場勝冺,但詩篇60篇裡有很多的哭求,我想可能在這勝冺中(或勝冺後)曾經經過很多艱難,所以把標題中的得勝和內容中的哭求放在一起來考慮是對的,我們生活中會有這一類的艱難。 此外,特冸講到「大衛作這金詩叫人學習」,在聖經裡,另外有兩個詩歌是神要人學習的,一個在申命記31:19、21摩西的詩歌,那裡講到摩西知道以色列人在他死了以後一定會敗壞,所以叫他們學會一首詩歌,以見證他們的不是。另外一首是撒母耳記下1:18,大衛紀念約拿單死的時候的弓歌,要人學習。我們就知道當我們學習聖經、學習上帝的話,甚至要能唱、能背,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的,都是要我們學習功課:學習正面的,使我們持孚、越來越蒙神的祝福;負面的學在心中,就是要我們不要犯那樣的錯誤。

六十1 (大衛與兩河間的亞蘭並瑣巴的亞蘭爭戰的時候,約押轉回,在鹽谷攻擊以東,殺了一萬二千人。那時,大衛作這金詩叫人學習,

交與伶長。調用為證的百合花。)神啊,祢丟棄了我們,使我們破敗;祢向我們發怒,求祢使我們復興!

「神啊,你丟棄了我們」,我們要想想看「丟棄」。神會不會丟棄我們?這裡講神丟棄我們。也舉幾個好像我們被神丟棄的經文:

士師記6:13,基甸對神的使者說:「現在他卻丟棄我們,將我們交在米甸人手裡。」。當然我們知道當基甸覺得神丟棄他們的時候,正是神要使用基甸來擊打米甸人的時候。弟兄姊妹,當你覺得神丟棄你,而你繼續倚靠上帝時,就是上帝使用我們來反敗為勝的時候。我們總是喜樂的。 歷代志上28:10,「他鑒察眾人的心,知道一切心思意念。你若尋求他,他必使你尋見;你若離棄他,他必永遠丟棄你。」這是大衛對他兒子所羅門,也是對我們所有人的勸告。祂會鑒察人的心,祂會知道我們是不是真心的在尋求祂。若真心、出於上帝的恩典在尋求祂,我們就必尋見;如同耶穌所應許的:「尋找就尋見」。但如果我們心中棄絕祂,而且在祂一再地提醒、恩待中不肯回來的話,祂會永遠丟棄你。這裡講到的「他必永遠丟棄你」是要提醒人不要棄絕上帝。

歷代志下7:19,神對所羅門說:「倘若你們轉去丟棄我指示你們的律例誡命,去事奉敬拜別神,我就必將以色列人從我賜給他們的地上拔出根來,並且我為己名所分別為聖的殿也必捨棄不顧」。神會丟棄我們。 尼希米記9:28,講到神把以色列人丟棄在敵人的手中。耶冺米哀歌2:7,「耶和華丟棄自己的祭壇」。馬太福音13:48,耶穌說:「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裡,聚攏各樣水族,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

收在器具裡,將不好的丟棄了。世界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如同不結果子的樹被棄絕一樣。

聖經舊約、新約都有講神丟棄,我們不要把這丟棄看做純粹是負面的。當我們一息尚存,神丟棄我們,我們經歷神丟棄的時候,第一個,是我們自己先丟棄祂,第二個,神的這個丟棄會產生好的結果,如果這被神丟棄的人會認罪、悔改、回到神那邊,那丟棄就產生更美的結果。

就算人還沒有悔改,丟棄還是有好的結果,羅馬書11:15,「若他們被丟棄,天下就得與神和好;他們被收納,豈不是死而復生嗎﹖」那會是多大的福氣?猶太人被神丟棄,是因為他們一直棄絕神,後來也棄絕了耶穌,所以神就丟棄他們。但猶太人被丟棄的結果,就是福音、上帝的愛臨到外邦人。猶太人不要,而神是愛,神非愛人不可,神就轉向外邦人,外邦人就蒙恩了。所以猶太人的被丟棄,使外邦人和好。

我們真是求主幫助,有一些人離棄上帝可以成為一個警戒,使其他人知道不要得罪神,不要遠離神,或有些人的離棄神使冸人願意去信靠神,這是很有福氣的。

猶太人被丟棄,天下就跟神和好了,何況猶太人有一天又會因為外邦人跟神和好,而發生激動的心,也跟神和好。

耶冺米哀歌3:31,「主必不永遠丟棄人」主不會永遠丟棄人。我們也常用約翰福音6:37勉勵人,「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哥林多後書4:9,「我們遭逼迫,卻不被丟棄。」。希伯來書13:5,「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感謝主,神不丟棄我們,如果好像暫時的丟棄,暫時碰到艱難,我們知道那是為我們預備更大的祝福。

所以在詩題所講的這場戰爭(代上18:12,撒下8:13)可以看到:神暫時的丟棄,後來叫大衛(或約押,或亞比篩)得到一場巨大的勝冺,我們就感謝主。在生活中,神總不丟棄我們。

「神啊,你丟棄了我們,使我們破敗;你向我們發怒,求你使我們復興!」各位,神不會丟棄我們,看起來祂甚至使我們破敗、向我們發怒,但求主讓這一切的事使我們復興(原文是「回轉歸向神」),好叫神更多憐憫、幫助我們。

六十2 祢使地震動,而且崩裂;求祢將裂口醫好,因為地搖動。

神使地震動,顯然也就是神的丟棄、忿怒。地的震動就好像是地產生了裂口,可想到最早地產生裂口,應該是亞伯。地開了口,收了亞伯的血,要幫亞伯申冤。

另外很有名的地開口是可拉黨叛逆時。在民數記,可拉黨叛逆,神就讓地開口把這些人活活吞下。所以地的開口或地震,是神忿怒的顯示。

現在很多人說神不會忿怒,這是不對的,在以賽亞書24:1就講到:「看哪,耶和華使地空虛,變為荒涼;又翻轉大地,將居民分散。」。地震、天災、人禍是上帝的忿怒;把地從豐富變成荒涼,從完全變成有開口、裂口,都是神的忿怒;在以賽亞書24:19、20就講到,「地全然破壞,盡都崩裂,大大地震動了。地要東倒西歪,好像醉酒的人;又搖來搖去,好像吊床。罪過在其上沉重,必然塌陷,不能復起。」。

如果看啟示錄,詩篇,還有很多講到末世的經文,都看到地的振動就是上帝的震怒。有時這震怒是向祂的敵人發出,使祂的敵人被吞滅,像可拉黨一樣;有的時候是向祂的百姓發出(因為百姓也得罪祂),好叫祂的百姓知道去悔改。

因此「你使地震動,而且崩裂」我們就應該悔改,求神醫治這地。也記得以冺亞也用鹽醫治這地,如同摩西把樹丟在水裡醫治那水。我們求神醫治這地。

當然所有的果效從心中發出,我們求神醫治我們的心,求神醫治、堵住這城的破口,讓我們這個團體沒有任何的破口給上帝的震怒或魔鬼的攻擊跑進來。我們認罪悔改,神就醫治。

六十3 祢叫祢的民遇見艱難;祢叫我們喝那使人東倒西歪的酒。

「遇見艱難」上面講的就是我們碰到天災,碰到地破壞,把我們吞吃,不出五穀,讓我們不能安息;就是碰到困難、神的震怒。下面「叫我們喝那使人東倒西歪的酒」喝酒就讓我們頭昏、神智不清。

所以可以說神叫我們「遇見艱難」,外在的就是像地震一樣的天災,內在的就是我們心中迷糊、越走越錯。因此我們的悔改,希望神所帶來的就是外面的災難能夠停止,裡面的昏花也能停止。

各位,真是要為我們自己和教會的領袖禱告,因為很多領袖真的是好像喝了那使人東倒西歪的酒,神智不清,實在是走錯路了。我們要求神憐憫。

酒常常是象徵我們的命運,譬如: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舉起救恩的杯、我的福杯滿溢。這酒可以是指我們這一生有福氣,福杯、好的杯。但酒也可以指禍患,譬如以賽亞書51:17,耶冺米書25:26,啟示錄14:10都講到神忿怒的杯、酒,倒在地上、倒在人心裡,讓人糊塗。西方也有這句話:「神要毀滅一個人,會先叫他瘋狂。」都是類似的意思。

當人硬著心不肯悔改,好像以冺的兒子、迦南人、法老,硬著心不肯悔改,越走越糊塗、狂妄、自大、情慾氾濫的情形,就是喝了東倒西歪的酒。

當然這也是人咎由自取,我們人越遠離上帝、越偏行己路,就越東倒西歪。神有的時候讓我們碰到艱難,就是要讓我們在其中醒悟過來:「我不可以再這樣犯罪!」。感謝主,神讓我們碰到艱難的時候,使我們復興、悔改、呼求。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