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我跨过了这个门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7:33:35 字数作文
我跨过了这个门槛字数作文

篇一:跨过那个门槛

跨过那个门槛

王悦丽

走进教室,早到的孩子们已经开始了晨读,离期末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这是小学升初中最关键的时刻。虽然成绩好坏都能进入中学,但最后的一次成绩检测和进入中学的摸底考试是每个孩子都应该用心对待的。

“咣当”一声打扰了我的思绪,也引起了前排几个孩子的注意。原来是小哲进教室时踩到了门槛上,因为是金属的,响声很不好听。看到我们看他,小哲有些莫名奇妙,我摆摆手,让他进来。读书继续。 “咣当,咣当??”不和谐的声音再次响起,前排几个同学已转移了注意力,我皱起了眉头,可进来的孩子无所反应。

预备铃响起,我没有走上讲台,而是走到了教室门口,当所有人把目光集中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抬起脚跨过门槛。我重新回到门外,再次重复这个动作。看到我连续做的动作,有些同学恍然大悟。我请两个同学出来,他们学着我的样子,也一一跨过门槛。

轻轻抬起的脚,跨过了门槛,也展示了一个人的修养。

有时候,我们不需要絮絮叨叨的讲很多大道理,只要一个轻轻的动作,学生就会明白该如何去做。

教室的门槛你知道了如何跨过,生活中也有很多门槛,你能说说吗?

“做一件事遇到困难时。”

“和别人争吵、发生矛盾时。”

“爸爸妈妈批评自己时。”

“考试不理想时。”

????..

当遇到这样那样的门槛时,我们应该如何跨过呢?

“我觉得,遇到困难应该多想办法,不能随便放弃。”

“做人应该大度,学会宽容,这样才能交到朋友,不能斤斤计较。” “父母批评自己也是为自己好,我们应该学会感恩。”

“我觉得,现在我们即将升入初中,最后的复习也是一个门槛,如果复习的好,最后就会得到满意的成绩。”

????..

是的,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迎接孩子们的门槛还有很多,面对纷繁的世界,希望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和态度跨过每一道门槛。

篇二:跨越门槛

跨越门槛

树人中学 初一(12)班 田艺璇

如果说生活中的坎坷是一道道高且陡的门槛的话,那么,我组成功的跨越,便是克服了胆怯。

不知是妈妈心血来潮,还是另有意图,她竟让我去攀岩!刚听到“攀岩”这两个对我来说异常恐惧的字眼,我顿时觉得头“轰”地一下炸了,“不,不,我不去!”我害怕的挥挥手,抖抖索索的退到了一边,“不,我,我害怕!”我低声嘀咕道。

但还不容我躲开,我就被妈妈推搡着,满不情愿的来到山岩边。我摸着坚硬的石块,直后悔为什么要到这儿来旅游。唉,硬着头皮攀吧!

我紧紧的抓着铁链子,但又想,这铁链子到底结实不结实?万一真的断了,怎么办?我越想越害怕,刚挨到岩石边的脚又缩了回来,“妈妈!我不爬了,行吗?”我几乎是在哀求道。“不行!”妈妈的声音虽然不像爸爸那么严厉,按却有一种不可违背的力量。

我又不得不抓紧了铁链子,我知道我自己很胆小,甚至一只虫子都能使我大呼小叫,看来今天肯定得改掉这毛病了。

我往手上吐了口唾沫,奋力往上爬。但事情远远不如我想的那么简单,爬到半截我就要支撑不住了。往下一看,我更是心提到了嗓子眼,万一真掉下去,那岂不得摔死?我死死的抓紧铁链,生怕有什么闪失。我踩在一处凹进去的地方,用力往上蹬,脚下忽的一松,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再看看妈妈,早已优哉游哉的休息了。

我又咽了一口唾沫,心里七上八下的,我又往上攀着几下,恐惧使我忘记了饥饿和干渴,只有一个念头,成功攀上山,然后好好休息一下。

顾不得那么多了,我拽着铁链,又如抓住了生命稻草般,手上一阵疼痛,手背不小心划破了,触到汗水,火辣辣的疼。克服胆怯!我在心里默念着,为了安全,我特意放慢了脚步,脚下不时有石块滑落,我慢慢的脱离了当开始的那种不安感,但胆怯还是有的。

不能放弃!!克服胆怯!!一只小虫子从我的手上爬过,我手一松,差点掉下去,我深吸一口气,调整好情绪,冷静地抓住绳子,镇定的往上爬。 胆怯慢慢地离我而去,我也越自如,终于, 我成功了。

我成功的跨越了心理障碍——胆怯,也终于跨出了这个高高的门槛。 事后,我想,如果没有这次锻炼,胆怯将成为我人生最高的门槛,现在就跨越,岂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篇三:掌握复习技巧,跨过2015年司考门槛

掌握复习技巧,跨过2015年司考门槛

掌握复习技巧,跨过2015年司考门槛。2015年司法考试复习已经进入全面备考状态,复习司法考试需要掌握一定规律,选择合适的教材及复习资料,这样才可以事半功倍的通过司法考试。下面我将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几个技巧:

一:要有充足的信心如果说自信不一定让你成功,那么丧失信心却一定会失败。必胜信念是司考中必不可少的强大精神支柱,在复习之前一定要带着全身心投入的信念去复习,不能带着试试看探下科场不行下次再来的心态,这样你必败无疑,因为求其上,会得其中;求其中,会得其下;求其下,则必败,古有打仗都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因而,抱着必胜心态去复习那么就已经是事半功倍了。当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你纵然付出了努力,但最终结果也不可能全尽人意,若是真下了苦功亦求无愧于心就行了。就像法律教育网网校老师说的,司考不就是一场考试而已吗?何必患得患失呢?

二:复习时间要合理有规律国家司法考试堪称“中国第一考”,因此能通过司考的必有其过人之处,但是无论如何,花在书上的时间都是必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因为司考不仅仅是拼志力,斗智力,更是磨时间拼体力的考试,但是通过司考到底要用多少时间,才能符合普遍考生所能承受的心理压力,达到大家的心理平衡标准呢?因为不排除有极个别人鼓吹其三个月复习一次OK,也有极个别人扬言太容易考了,更有甚者用短时间却高分通过,这些都深深地刺痛着考了n次都不过的人,导致绝大多数人心理极度不平衡。

那么,到底多少时间才是合理的复习时间呢?我认为这个要分别对待,如果是科班出身的足不出户、狠下工夫、认真细致集中复习应该三个月通过没有问题。有身边两个例子为证:第一个是我以前大学的法学老师,他是三个月通过律考的,他说当时考前三个月他就把自己困在家里,三个月没出过门,没剪过头发连胡须长了都没空剃,饿了就吃方便面,连上厕所都拿着书看,结果就是三个月就通过了,他回忆说那复习考试的三个月,现在想起来还真不知道当时自己是怎样熬过来的;第二个是更近的例子,我所的一个2012年通过司考的律师,他也是科班出生,三个月通过,他说回想起来那三个月简直就是痛苦,门没出过,每天就看

书,看到头都晕。如果是非科班出生复习方法对路足不出户、狠下工夫、认真细致集中复习应该预一至两年的时间是比较合理的。用我自己为例,我自己就是带工作复习,用了两年时间才通过,那两年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确实是两年如一日地复习。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复习,连过春节我也无法放开自己出去玩,就算偶尔人出去了但心还是在想着司考复习的问题,绝不夸张。现在回想我当时第一年复习的时候我也抱着必过心理,但最终却败在第二卷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手上。

无论是三个月还是一两年的时间分配问题也要科学才行,必须保证自己每天都要挤出时间来看书,因为如果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这样是很难出效果的,所以时间的安排要有规律才行。如果是带工作复习,那么晚上是必要的时间,如果是全职复习,那么一整天都是必要的。

三:磨刀不误砍柴功,教材很重要,复习方法也要对,复习计划不能少复习方法很重要,方法对路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根据我自己的经验,2013年我就是复习方法用错了,浪费了我一年的“青春”。记得当时我根本没买教材,因为我认为看那三本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中心编审的司考指定用书(简称教材)太浪费时间了,还认为不可能有人那么蠢去看那套教材的,也认为要看完那套教材简直就是天方夜谈。说来好笑,2013年我的复习资料只有三套(因为我信奉书不必多,只要每套资料都搞透了就行),一套是近十年的司考的历年考题解析,三套不同出版社的模拟试题(每套四份,每份共四卷),还有一套重点法条解析,我当时就天真地以为把这几套复习资料背熟了就必能过了,结果,我还真是每套都看了它十遍八遍的,几乎都能背出来了,但我还是因为对法理不理解,所以败走第二卷。

2014年我吸取了2013年的教训,制订了更严密的复习计划(每天看书不少于8小时,我真做到了当时)在2013年基础上,我还是老老实实看了教材。看第一遍真是强迫自己看下去的,刚开始第一天我几乎用了一天时间,我用手指着书(因为实在是太难看了,太艰涩了那些字句,不用手指着看就会看错行)逐字逐句看我只看了30页,而且还不知道到底说了些什么。但我还是规定了第一遍要强制自己每天看30页,三本教材共两千多页,第一遍每天30页就用了我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可怜第一遍下来,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花了三个月到底学了些什

么,后来听说法律教育网网校的实验班不错,就注册了个账号试听了几节课,觉得很有帮助。

四:选复习资料要慎重司考复习资料切忌杂乱,不要病急乱投医,一本好的复习资料能助你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个人认为,除了三本教材之外,还必须具备的是一套法律法规汇编、一套历年真题解析、一套重点法条导读、几套由名师编写的模拟试题。你同时还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的眼光,不要打听他人太多的意见,别山间竹笋墙上芦苇随风摆,一听别人说这套好又去买,一听别人说那套好也去买一套,结果资料多杂到头来自己也分不清到底那套更好了。法律 教育网

我认为每套资料都是大同小异的,只是参考答案会有个别偏差,所以选择权威点的出版社出版的资料,出差错的几率会减少很多,因为权威的出版社出版的资料经过了历年来的编辑和修改已经很成熟了,所以答案也会比一些因为想赚钱,而匆忙编写适应市场的单为追求经济效益而速成的参考资料的答案,要保证得多,这样也避免了考生在考试时因为碰到相类似的题型时不至于举棋不定而失分了。所以在选择资料上,我个人信赖法律、法制出版社和工商出版社的参考资料。

以上四个技巧,我毫不夸张的说,你若掌握了就是一只脚已经跨过司考门槛了。就等9月建设工程教育网显身手了,2015年的考生,我在此为你们加油了!

精彩链接:

在职考生如何通过2015年司法考试?

司法考试辅导书如何鉴别和选择?

如何在司考考场上将题做的又快又对?

篇四:跨过门槛 欣赏古典文学之美

跨过门槛 欣赏古典文学之美

作者:陈寿坚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4年第03期

【摘要】收入课本的文言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学好这些课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但文言文教学是难点,这就要求老师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材,用各种方式方法,努力去除学生心中的障碍,并教给方法、多搞兴趣活动,令学生不但提高学习的兴趣,还增强文言文的素养,欣赏到古典文学之美。

【关键词】授人以渔消除障碍合作兴趣活动提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45-02

在多年前的一次肇庆市文言文优质课比赛中,我对一位来自山区的老师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她用一幅幅插图来表现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的内容,然后在"看图、复述内容、找原文句子"中,学生就掌握了课文内容。她的设计是很有个性的,而且巧妙地拉近了七年级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但是,她并没有荣获这次比赛的一等奖。因为她原来设计的教学对象是她山区里的孩子,而比赛时的对象是全市最高学府的学生。一切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学生的反应很快,连容量都显得很少。我听到她发自内心的多次赞叹——你们真棒!

家庭教育、阅读量、知识面等等决定了农村学生不能快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文言文的学习上表现更明显。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痛苦的表情,觉得学习文言文是一件苦差事。那怎样做才能除去拦在农村孩子与文言文之间的门槛,让孩子轻松地学习并"爱上"文言文呢?现在我说说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授人以"渔"—— 传授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拉孩子跨门槛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可又极其困难。我尝试过很多方法,最终是按以下操作一步步来训练学生具备自主翻译能力的,经过多种方法的对比,以下的方法在七年级开学初就开始操作效果更佳。

第一步,我会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介绍文言文,使学生对文言文消除高深莫测的感觉。 在七年级上第一节文言文课时,我会说:"如果电视剧中的'穿越'发生在我们身边,古人说的话我们听不懂,但古人活在现代也一样听不明白我们说什么。可是,如果从今天开始,我们认真学习文言文,我们就可以比古人更厉害了。"

第二步,将"增、删、补、调、留"的翻译方法仔细教给学生。

布鲁纳的教学理念认为要"事先安排学习者的最佳经验",教师必须和学习者共同参加教育的过程,学生应该亲自去他们试图去的地方,亲自掌握他们掌握的东西。当一个人学习的时候,他也就学会怎样去学习[1]。我非常赞同这种理念。

七年级(人教版)的第一篇文言文是《童趣》,我在教此文时,会把这些翻译方法一步步地讲解。先用几个词语作例子,再让学生"现买现卖"——翻译其他的句子。这样,使学生在回答后马上知道对了多少,并可以得到我的鼓励和建议。学生们也可从中获取信心,知道学习文言文也并非难事。

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上轻视它,在行动上重视它,从而减轻学生对这一难点的心理压力。这也可帮助学生构建文言字词句的知识系统,扫除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障碍。

二、课堂上练兵,让孩子有能力跨过门槛

农村的孩子极少能有自觉学习、复习的习惯。为了不让大部分的学生掉队,只能用课堂上的时间完成预习和训练,而我则在堂上随堂辅导。所以,接下来,我在教其他文言文时都会按下列步骤训练学生们的翻译能力。

第一步,点出重点词,让学生翻译出来。

第二步,划出重点句,又让学生重点翻译。

第三步,学生质疑,共同解决不懂的词句。

第四步,在下一节课的课前几分钟,随机抽查重点词句的翻译,促使学生记住重点词句的意思,为以后学习新一篇文言文打好基础。

经过一年半的训练,大部分的学生在文言文翻译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对一篇新的古文,除了极少语句要提示之外,看一两遍后都能通译全文。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兴趣活动,带孩子爱上文言文

要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其中一个办法是让学生熟读成诵。但是若以作业形式来期求达到目的,效果不明显。因为我相信每个人都不喜欢被迫工作或被迫学习,而且人容易有懒性,背诵文言文也并非易事,一旦正规化效果就差多了。我们应该实行一些新的教育方法,新教育须"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 [2]。那就要借助活动,达到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效果。

所以,我通常会开展多种活动,增强学生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布鲁纳曾强调,要使学生"从加快了的认知和理解中获得满足"、"从一个人和其他人一致中获得满足"。这样教师也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了。

活动一:文言文背诵接力赛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达到以读促解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先提前一个月告诉学生背诵的几篇古文,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后分四个小组,可按顺序每组一个的来背,也可随机抽取各组的一个名单比赛。最后,胜利的那个组为台主,在一个月内享用特权。以此来鼓舞学生的学习士气。

活动二:讲故事大赛

以所学的文言文故事为原创,可发挥个人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演绎课文内容,以比赛形式进行。

活动三:舞台剧表演比赛

以所学的文言文为剧本,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表演课文内容。这种活动是最高难度的,因为这既考验学生的想象力,又考验学生们的组织、配合和发挥能力。但是,一旦活动举行后,就会发现一批能干的学生,也会加深同学们的友谊,更会增强了学生们的凝聚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活动四:课外文言文推荐或分享会

我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单凭课堂学习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还激励学生广泛地阅读,如《史记》、《汉书》、《聊斋志异》、《搜神记》等浅显易懂的、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这样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活动五:换个角色来当当

学生习惯于听课,如果课堂换成是他们讲课,相信他们一定会感到学习文言文充满了刺激的味道,更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3]。我通常会把一些显浅的文言文让学生来讲。活动前,我先让学生报名,根据报名人数来分任务,然后列表写明每个人要讲课的内容,最后在课堂上学生变成了"教师"。我曾经用这种方法教《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学生毕业了,还说最难忘的、最兴奋的一节课就是这一节当"语文老师"的课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3]。"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能力,同时还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这样一来,学生爱学、乐学,语文能力自然会稳步提高。

当然,现在的生活优越了,网络文化更是冲击着学生的眼球。要想孩子能在古典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我们一线教师就更要出一分力,挖掘文言文的教学魅力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这样,文言文课堂一定会如春天的田野生机勃勃,农村的孩子也定能沐浴在古典文学的春风中[4],欣赏古典文学之美,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军著.《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朱永新.《中国新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9页

[3]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8、56页

[4]董家康.《让文言文教学充满趣味》

篇五:资中筠:跨过新门槛

资中筠:跨过新门槛

2011-12-18 13:33

导语:最坏的图景是:中美之间对抗性关系升级,中国被拖入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挥霍尽自己有限的经济资源,同时发出错误的信号,在国际上助长所谓“中国威胁”之说

编者按: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资中筠先生在12月17日举办的《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11年观察家年会:国家愿景--新思维与驱动力”发表了题为“跨越新门槛”的主旨发言,引起海内外的强烈反响。由于当日发布于网上的演讲稿因速记原因存在诸多差错,资先生于演讲次日不辞辛劳,对演讲稿进行了修订,并补充了一些在演讲中因时间有限未能讲到的内容。本网特将此演讲稿发布如下,以飨读者。

我原来希望晚一些发言,先多听听各位的意见。现在把我放在第一个,只好抛砖引玉。刚才主持人介绍我时提到“老年愤青”,我要郑重声明,我不认同这一说法,尽管是调侃。因为我认为我是很平和、理性地思考一些问题,发表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并不是发泄某种感情,这个标签不合适。下面我讲一下最近对全球的一些思考。题目是:跨过新门槛

环顾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面临新的转折点。

就全人类而言,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有文明史以来,人以他的智慧进行科学创新,不断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以服务于自己的福祉。与此同时却制造出高效的毁灭自己的手段,同时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科学发展与人类命运的关系——如同永动机一样无法停止的科技新发明是继续造福人类还是带来祸害,直至走向毁灭。这取决于人类的良知、智慧、远见和对自己的掌控能力。这个问题太大,需要自然科学家与社会科学家以及政治家们的共同探讨,我去年在一次会上曾经就这个题目作过探讨,现在不可能在这里展开。

另一个领域是每天媒体都在追踪报道、我们日常关注的,世界各个地区的危机和动荡。这一轮的危机不同于以往,而是带有本质性的新的拐点。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所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原来有效的内部体制和现存的国际格局已不能应付新的社会诉求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实际上,这一新拐点可以从上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算起。那一次变化可以说是新的一波民主化浪潮,是苏东向美欧靠拢,彻底打破二战后的雅尔塔格局。现在美、欧又面临新的转折,但是在不同的起点上,好像波浪一样,那一波在后面,这一波是在前面。当前可以列出的重要的热点有:欧洲、中东、非洲、美国和中国,还有全球化模式的本身。我认为中东、非洲的动荡可以说是上个世纪东欧民主化那一波的延续,不过还要经过曲折而漫长甚至痛苦的道路,不过方向是一致的。至于欧洲,欧盟的出现是一个伟大的创新,

如果这一关危机能成功地化解,那么一百年后回头看,欧洲又对制度创新做出了新的贡献。原来民族国家

的形成就是从欧洲开始的,现在民族国家发展的一定程度,又可以联合起来。如果成功,是带有划时代意义的。但是如果这次危机过不去,可以算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是仍然留下了可供参考的宝贵经验。所有这些问题当然不可能在今天有限的时间中穷尽。我现在只能重点探讨中国和美国各自所面临的门槛,以及如何跨过这一门槛对今后的中美关系的影响。

中美自一个多世纪以来有冲突也有合作,实际上合作多于冲突。真正兵戎相见只有两次,一次是八国联军;一次是朝鲜战争。第一次美国不是主角,是被裹进来的;第二次双方都不是发动者。冷战期间的敌对,是两个阵营的敌对,阵营解体了,就有了关系正常化的条件。迄今为止,两国没有不可调和的根本利害冲突,也没有领土争端。但是摩擦不断。这还在正常范围。但是今后这种格局就面临新的变化。今后中美关系在具体事件上的外交运作固然重要,而决定性的、长远的因素在于各自国内如何迈过这道坎。

1. 美国

根据我对美国历史的解读,美国从立国到如今二百年中,除了南北战争之外,一直在进行渐进的改革,其制度的活力就在于有效的纠错机制,可以避免在不少其他国家引起社会动荡和暴力革命的、不可补救的社会危机。在某些历史拐点,当社会矛盾尖锐化到一定程度,代议制框架内政治钟摆的左右摇摆的调整机制显示乏力时,就有体制外的全社会各种力量直接参与,表现为群众运动或强大的舆论力量,推动更加根本性的改革。这也是在美国民主政体框架之内的,并非反常之事。 第一个拐点:20世纪初的“进步时代”。(多数人都把三十年代小罗斯福“新政”作为转折点,我倾向于更早,老罗斯福执政的“进步时代”)。这是一场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而促成的全面改革:解决对资本和市场的规范问题、遏制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弱肉强食、净化吏治,遏制腐败、健全民主法治,进一步落实宪法精神,并改进宪法的不足。这场改革对以后整个二十世纪美国繁荣富强的意义再强调也不为过。如果没有它,小罗斯福的“新政”也不可能实现。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进步主义时代的吏治改革有效地遏制了腐败。以后从“新政”开始,美国行政部门的职能不断加强,条件就是政府有公信力,如果人们怀疑政府部门可以以权谋私的话是绝不会同意这样扩大职权的。 第二个拐点:六十年代的群众运动。其重大意义是实现进一步向平等方向的、深入的社会改革:促进种族、性别平等,落实了黑人的权利,大面积扩大社会保障,奠定美国式的福利国家,缩小贫富差距(到七十年代中期贫富差距最小,以后又逐步扩大)。当然,还有结束越战,对外缩短战线,缓和在冷战中的军备竞赛,间接促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现在面临第三个拐点:这是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我姑且举三点新的因素,再加以阐释:

1)所谓“世界领袖”的负担沉重不堪。

2)出现了“虚拟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

3)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在国内分配严重不均,加剧社会不平等。

当然,这几点不足以囊括所有的新因素,限于时间不能尽述。以下对这几点略加阐释。

1)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以“世界领袖”自居,世界任何角落发生的任何事件,它都以之为己任,要加以干涉,不论正当还是不正当。美国一贯致力于维护它的“世界领导”地位,现在更是特别要确保其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警惕任何潜在的挑战。“领导”一词本身是中性的。几年以前,在一次中美学者对话会上,我曾提出过“良性领导”和“恶性领导”之说。前者引起尊重,后者引起恐惧和反感。例如20世纪绝大部分划时代的科技发明创造都发生在美国。这样,客观上美国引领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它也曾以它的经济繁荣和超强国力对二战后很多国家的重建带头做出了贡献。这就是“良性领导”。另一方面,当“领导”意味着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以牺牲别国人民的利益来追求自己的自私利益,特别是持续不断地扩大已经压倒全球的军火库,从而带头加速全球军备竞赛,这个词含义就是负面的。今天的问题是,美国越来越诉诸军事手段和武力干涉而不是经济和文化手段来确保它的“领导”。这与二战后的早期很不相同。那时美国的影响主要来自它内部的榜样效应和对外的经济援助。当然,那时已经开始进

行军事扩张。1955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离任前的演说中就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军工复合体

(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对美国政治影响的警告。今天,这一力量已经发展到如此规模,全世界看着美国在对外事务中行事更无忌惮,更倾向于用高压和武力,自己陷入一个又一个泥沼。不论这一躯体有多强壮,它能负担这样的重担多久?

另一个问题是美欧联盟还能维持多久?显然,北约的主力是美国。美国国防部长批评欧洲不承担应有的义务的讲话,说明美国担负“北约”的“领导”责任也日益艰难。对于欧元面临的危机,美国是否有能力或是有意愿给予帮助,或者更愿意看到它失败?

总之,美国需要在不断扩张的霸权思维轨道上刹车,停下来进行反思,使自己适应变化了的世界,学习做一个正常的国家。但是现在似乎还看不到美国决策者有这样的迹象。

2)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本不是新事。在美国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已经发生过多次循环:金融泡沫引起经济危机然后又走向复苏、繁荣。每次复苏都与新的发明和创立新的产业相联系。这样,美国经济和社会在一轮又一轮循环中螺旋上升。当前的新现象是出现了所谓“虚拟经济”,这是华尔街的那些智力超群的人士玩的游戏,他们发明了各种令普通人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和复杂的衍生品,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现在的问题是,下一个能触发经济复苏的新实体产业是什么?我们能否期待清洁能源以及与环保相关联的产业起到这一作用?

3)过去几十年中全球化促进了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和美国,都从中获益。但是由于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到廉价劳动力市场,大量的利润进入了资本的口袋,牺牲的是劳工的利益。像美国这样发达国家,工薪阶层通过多年斗争争取来的谈判权大大削弱了。因此,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即使在繁荣的年代也不例外。这当然引起社会严重不满,导致我们看到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这场运动虽然表面上声势浩大,遍及全国,但是远不如上世纪六十年代深入而广泛,主流媒体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对权势集团的威胁似乎也不那么大。目前政府财政赤字如此高,又面临严重经济衰退,外加各种政治因素,政府周旋的余地也很狭窄。例如在上世纪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借群众运动之势推动了一些改革的立法,而到目前为止,“占领”运动尚未起到足以推动实质性改革的作用。

上述诸多问题反过来足以腐蚀美国的民主。美国人民引以自豪、如此珍视的民主制度似乎有异化的危险。资本大亨的贪婪,加上“军工复合体”,加上权势的傲慢,再加上短视的党派争斗和狭隘的集团利益可能绑架美国人民的真正利益。本人一直对美国有一个论点:对内行民主,对外行霸权可以并行不悖。但是现在,霸权正在发展而民主有异化的危险。美国的军事开支2010年达7500亿,而对最贫困国家的援助只有150亿。美国独家占领阿富汗,一手扶植起现政权,而每年用于军费开支是1000亿,而用于发展的援助只有10-20亿。这是很说明问题的。

所以说,美国面临新拐点,需要对自己在世界作用中的定位进行反思,美国制度中的纠错机制是否还能发挥作用,尚待观察。 (二)中国方面

中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美国和欧洲面临的问题带有后现代性质,而中国尚未完成全面现代化。欧美发生了危机,制度表现出种种缺陷,不能因此说明中国制度完美,不需要改革。中华民族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就开始转型,经历了曲折而痛苦的历程,有时甚至倒退。且不说早期的历史。最近的一次拐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启了我们称之为“改革开放”的时期。近三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和显著成就有目共睹,所累积的严重问题也不容回避。现在中国也面临了新的拐点。我也姑且举三点重要的因素:

1)当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我跨过了这个门槛

2)腐败丛生难以遏制。

3)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化。

以下简单加以解释:

这几点在很多国家都存在,但是在中国目前的转型期,有其特殊的严重性。

1)方今人们谈论很多的促成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它是基于高能耗(最新数据,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第一能源消耗国)、资源浪费、严重污染环境,加上低工资和人权保障的缺失。在经济结构方面,一大部分GDP是来自房地产投机而不是高科技创新。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是卖地。再者,有利于出口导向产业的国际环境正在急剧发生变化。所有这些问题呼唤对现有的发展模式进行实质性的改革。

2)腐败哪个国家都有。不过当前中国的腐败是弥漫性的,几乎覆盖所有领域,特别是本应是净土的文化、教育和其他精神领域。现存的法律和政治机制不足以有效地遏制它的蔓延。此外,有一种“中国特色”的腐败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就是基于等级制的特权,各级掌权者合法地、不受监督地大量消费“公款”按“级别”提供各种享受。这种现象不但没有随着全社会经济增长而减少,反而更加剧。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中国国有大企业的CEO从他们的美国同行那里学习到给自己付高得惊人的收入,却没有引进对普通工薪收入者的基本社会保障(尽管美国人对此还不满意)。所有这些造成严重的财富分配不公,高度的社会不公正和普遍的道德下降。另外,与美国不同的是,美国的大企业是私人资本,而中国最大的企业都是国有垄断。土地都是国有。美国人抱怨,美国的大财团绑架了政府和全民的利益,那么中国各级政府本身就是大财团,是最大的利益集团,一身而二任,既是资方,又是仲裁方,其悖谬是可想而知的。政治体制之所以非改不可,而又难以起步,都源于此。

3)中国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因而这些年来全社会财富大幅度增长。由于外资比例很高,高额利润实际上落入跨国资本的口袋。也就是说,养肥了华尔街大亨的不仅有美国劳动者,还有中国劳动者的血汗。留在中国的那一块蛋糕,绝大部分为占中国人口极少数的权钱结合的暴富集团所吞食,广大普通劳动者只分到极小的一块。但是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由于过去的物资极度匮乏造成极端贫困,即使那极小的一块,也足以显著地改善多数工薪阶层的生活。到目前为止,情况还能过得去。既然既得利益者不准备让出一些份额来,那么只有不断加速把蛋糕做大才能使那一小块分给老百姓的蛋糕也有所增长,此所以明知需要放慢脚步,做些调整,也不敢这样做,于是造成一味保GDP的增长模式。但是不可能长期如此。大家都看到,国际市场正在缩水,中国急需转变外向型经济,而中国人的普遍购买力不足以填补足够的内需。另外,年轻一代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军,包括大学毕业生,不可能接受他们的前辈所忍受的艰苦条件,而机会却没有那么幸运。

不言而喻,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加剧会导致不满情绪的蔓延,从而威胁社会的稳定。问题是如何应对各种不平之鸣,防止社会动荡?是进一步加紧对各个领域的控制,牺牲国民基本的自由权利,从而制造更大的冤屈,还是向法治和民主的方向改革治理方式?体制内外多数正直和明智的中国人都意识到目前的形势呼唤早已滞后的结构性的、政治和社会改革。但是阻力还相当大,现在主要不是源于意识形态因素,而是来自既得利益。十三亿中国人的命运取决于如何跨过这道坎,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

那么,中美各自面临的十字路口与今后的两国关系有什么关联?

总的说来,如果中美两国各自能够直面新的问题和挑战,成功地跨过新门槛,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新阶段,当然对两国自身有好处,同时也有助于两国之间建立较好的关系。一般说来,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自身繁荣而有自信的时候,可望比较理性、慷慨和包容地对待外部世界。如果目前的困境延续下去,以下的情况就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

由于中美之间经济相互依赖已经很深,美国经济衰退肯定对中国经济有伤害,而且已经造成伤害。在目前的社会矛盾中,美国的特权精英阶层不与国内的弱势群体协商妥协,做出合理的让步,从而达到美国社会

的改良,却倾向于以邻为壑,把困难转嫁到别的国家,中国首当其冲。保护主义——特别是专门针对中国的,我称之为“选择性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其后果将是双输的局面。在美国的国内政治中,中国是最方便的替罪羊,所谓“中国威胁”之说甚嚣尘上。这样,反过来刺激中国广大阶层的极端国族主义情绪和对美国的反感。再者,一个缺乏自信的美国更倾向于通过军事手段来确保它在国际上的霸权地位,其恶果是可以想见的。

在中方,国族主义,或称之为“爱国主义”,在目前似乎是填补精神真空的唯一的共同价值。把这一意识推向极致,也可以成为那些否认普世价值和拒绝政治改革的人的一个方便的借口。在社会不稳定的危险日益上升时,所谓“境外敌对势力”搞“和平演变”,企图颠覆政权的老调又将重弹,不论其含义如何。加之目前美国的政党政治民主模式暴露出来缺陷,使它不再像过去那样对中国人有吸引力。尽管民主有缺陷不等于专制更好,但是从一般舆论来说,肯定会增加对民主改革的疑虑。因此,美国的民主制度的退化或改进,对中国的民主改革会相应产生负面或正面的影响。

最坏的图景是:中美之间对抗性关系升级,中国被拖入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挥霍尽自己有限的经济资源,同时发出错误的信号,在国际上助长所谓“中国威胁”之说。这样,中国就会不知不觉间被拖入一个恶性循环,指向危险莫测的终点。中美两个核大国之间发生武装冲突是不可想象的,任?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桓鐾纺郧逍训娜瞬换嵩敢饪吹秸庋恢滞季暗氖迪帧?/p>

我们能够希望的最好的情况是:两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都能找到办法跨过当前的坎,实现对各自人民都有利的改革,同时创造两国积极合作的条件。在我看来,不论“中国崛起”被怎样宣扬,有一点是客观事实:不论美国目前遇到多大的困难,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深刻危机,它还是比较容易克服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还将是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国力的最强大的国家——无论是硬实力或软实力都是如此。它也仍占据世界财富的最大份额——不论是虚拟还是实体经济,不论是军用还是民用资源。因此,对全球发展起决定性影响的还要看美国如何使用它的超强力量。也就是扮演“良性领导”还是“恶性领导”的角色。不论怎样,在方今的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互相依赖性日益加深。今后几十年间,中美关系更将是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至少是最重要的之一,任何以邻为壑、幸灾乐祸的政策都是短视的,终将自伤。不过政治家们往往为利益所左右,所谓“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就是这个缘故。我们只能祝愿他们不至于“利令智昏”,造成不可挽回的生灵涂炭的恶果。

我从来不认为书生之论能对决策起多大影响。我们能做的是面向公众,促进理性的理解,消除偏见,从而营造一个多少是良性的舆论环境,转而对决策集团产生些微积极影响。我称之为“涟漪效应”。

大家好!我首先得否认我不是什么老愤青,我是一个很平和的人,没有那么激烈。今天我本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