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读海上英魂有感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5:31:36 字数作文
读海上英魂有感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海上英魂》教学反思

《海上英魂》教学反思

汤神庙中心小学 王阳丽《海上英魂》这篇课文讲述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表现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本文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始末为线索来叙事写人,教学中,先引导学生默读自悟。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读中自悟,解决问题。再交流点拔。学生在交流中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及教材特点进行点拔,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再议议,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三是学以致用,模仿课文的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这样,使学生集中精力独立阅读,发挥略读课文的巩固迁移功能。

教学过程中找准着力点,直奔主题。围绕“我军官兵是怎样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的?”这个问题为着力点,特别是课文中写到,我军用的舰船和日军用的舰船展开激烈的作战时,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应当让学生抓住,从而更好地理解本课中邓世昌的顽强作战,指导学生默读,抓住各段总起句,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战斗的经过,体会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达到突出阅读主题与训练重点的目的。

篇二:读《海疆英魂》有感

读《海疆英魂》有感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而通过《海疆英魂》这本书,我看到了中国的软弱,也认识了以死殉国,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邓世昌。

《海疆英魂》这本书是邓世昌的平生叙述,对中日甲午海战更是有详细的描述: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战中,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火炮连连击中日舰。不料,致远号受了重伤,日舰包围过来。危急关头,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时,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最后沉入一片血海,享年45岁。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在描写“致远号”被击中,邓世昌落水后,《海疆英魂》有这样一个片段: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邓世昌视死如归,他早已把生命献给祖国;邓世昌破釜沉舟,拼尽最后力量与日军抗战;邓世昌名垂千古,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邓世昌,他是一位民族英雄,他用自己的生命见证了对祖国的热爱,他把他的每一滴热血都流进了祖国的大海。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虽然邓世昌生在封建时代,但他的那种爱国,忠国之心值得我们后辈学习,他那种“只解战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精神中华大地能有几人可之媲美?

邓世昌,我将敬佩二字送给您,您的名字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我们永远记住您!

山东临沂兰山区临沂第三实验小学六年级:尹春晖

篇三:海上英魂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一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邓世昌和中日甲午战争的相关资料。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课题:

本文篇幅不长,但记叙历史事件简明清晰,描述英雄形象鲜明动人,字里行间充溢着浓浓的感情,短小的题目《海上英魂》表达了对昔日英烈们的追忆、哀悼和怀念之情。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积累“霎时、毫不示弱”等词语。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百多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我国古代爱国将士同仇敌忾、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全文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可分为三部

分来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邓世昌等“致远”号官兵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受到情感的撞击,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邓世昌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语句和词来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感悟文章的重难点,感悟邓世昌为国献身的精神。在教学中我还运用课件对学生进行了学法的指导,运用当时海上战争的影片的播放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从古到今,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经历了风风雨雨,在这风雨中曾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令人为之敬佩的英雄人物。那么,你都知道有谁吗?

在中华民族的近代史上,曾发生了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那就是“中日甲午战争”。在这次事件中也曾涌现出了一位民族英雄,他就是邓世昌。(课件出示邓世昌的图片)谁能给我们简介一下邓世昌。(学生根据所查资料简介邓世昌的情况)

那么,到底他的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

来学习《海上英魂》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并想想:文章分别用哪些段落写了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交流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找出令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将所找内容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感动?(课件出示)

2.学生按要求默读第二部分,边读边划边思考。

3.同桌交流。

4.集体汇报交流,读句子,谈感受。

(1)第三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体会战斗的激烈,体会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②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① 学生抓住这段中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谈感受,体会邓世昌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

②(课件出示)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词语的意思。 “他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致远’舰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以我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

他是怎样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呢?

③有感情地齐读这段。

(3)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他铁骨铮铮,为了祖国宁死不屈。

(4)第六自然段引导体会

⑤指导朗读。

5.学生观看邓世昌海战影片。(百度链接短片)

http://v.pptv.com/show/Emo6uCCG9jSXFeU.html

6.看完影片,结合课文对邓世昌说说心里话。

7.学习第七自然段。

这场战争的结局是怎样的?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齐读第七自然段。)

四、回归整体。

讨论:本文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始末为线索来叙事写人,为什么题目不用《中日甲午战争》,而命为《海上英魂》?

五、拓展练习

作为当今社会的一名小公民,你将怎样让这些英烈们的爱国精神永驻心中呢?

板书设计:

生死置之度外

25*海上英魂

舍身报国

教学反思:

《海上英魂》这篇课文讲述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表现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本文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始末为线索来叙事写人,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文章重点部分默读,找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自悟。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读中自悟,解决问题,再交流点拔。学生在交流中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及教材特点进行点拔,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再议议,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尤其,在学习中通过影片的播放帮助学生感知战斗的经过,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会到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达到突出阅读主题与训练重点的目的。

篇四:教学案例(海上英魂)

借用历史读课文 读出铮铮铁骨

——《海上英魂》教学案例

偃师市翟镇镇翟西小学 周 冰

案例主题

文本的教学价值在哪里?对于不同体裁、类型的课文,教师是否能够做到因“裁”施教。语言优美,结构清晰的课文,教师可以以之为载体,教学生怎样把话说好,如何把作文写好;含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教师可以着眼于塑造学生健全的、积极向上的人格;讲历史故事的,教师不访结合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历史,树立高远的志向。

案例理念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战争题材的课文,处在和平年代的儿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让他们透过硝烟,体会到文字里的英雄形象,颇有难度。在教学时,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有关课文的历史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在课堂上会让拉近学生与英雄人物的距离。

案例描述

《海上英魂》是S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中日甲午战争为背景,描述了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表现了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备好课后,我先在别的班级进行了试讲。课堂上,我以介绍课文历史背景、学生展示查阅的资料入手,在引领学生梳理课文内容之后,我将重点放在课文的3——5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品质。

师:请大家朗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描写邓世昌以及全体官兵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句子和词语,拿起笔,把你的体会与感受用批注的方式写在书上的留白部分。

学生边读边记,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将你读到的与大家分享?

生:战斗打响后,我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战舰,冒着密集的炮火,纵横海面,频(pín)频发炮,屡(lǚ)中敌舰。我从中感受到“致远”号在邓世昌

的指挥下,在海战中表现突出,狠狠地打击了敌舰,是一只骁勇善战的军舰。 师:读到这一句时,你有什么感受?

生:敬佩、欣慰、激动、期望

师:试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生:邓世昌立即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快速行进到“定远”舰之前,拦住敌军“吉野”舰,保护“定远”舰。 我从中感受到战斗中的邓世昌纵观大局,以大局为重,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师:同学们读读这句话,想想,邓世昌这样做,对北洋舰队有什么好处?但是会给自己的战舰带来什么后果?

生:可以使“定远”舰免遭敌人的攻击,保存我北洋舰队的实力,但会使自己的战舰吸引更多的炮火攻击。

师: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邓世昌,你舍身为国的精神令我佩服。

生:在生死关头,你为了国家,毅然把危险留给了自己,你是我们小学生学习的楷模。

师:请大声朗读,读出你对邓世昌的崇敬之情。

生:他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致远’舰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以我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撞沉‘吉野’!撞沉‘吉野’!”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双手紧握舵(duò)轮,开足马力向“吉野”舰猛冲过去。我从中体会到邓世昌忠诚报国的决心,在这场战斗中,不仅有邓世昌还有所有的北洋舰队官兵,他们都在为了祖国而浴血奋战。

师: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你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故事。邓世昌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个命令的?

生:弹药用光,船身倾斜,即将沉没的情况下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有别的选择吗?他们可以逃生吗?把你的热血沸腾心情读出来吧!

生:[“致远”舰的甲板上起火了,但它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像一条火龙乘风

破浪,继续冲向“吉野”舰。我感受到邓世昌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要与敌舰同归于尽。

出示影片《甲午风云》的片段,

师:想想此时的“致远”号和开战之时的“致远”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生:一样的勇猛,一样的一往无前,但此时的“致远”已经受到重创,即将沉没了。

师 :读到这句,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悲愤、崇敬

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但“致远”舰这时不幸被敌军鱼雷击中,锅炉爆炸,舰上燃起熊熊大火。“致远”舰渐渐沉入水中。邓世昌带着遗恨,慷慨殉国,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也非常悲痛。

师总结: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邓世昌领导全舰的战士英勇作战,带领大家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战歌,让我们怀着对邓世昌等英雄的崇敬怀念之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小结:同学们,无数先烈用鲜血写下了中国的历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的吗?

课后,听课老师指出,课堂上我抓住了文章的重点,有浅入深地引领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品,在读中议,并利用适当的影像资料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但我的课堂仅限于一篇文章而已,没有更好的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对于历史题材的课文来说,这样的课堂没有起到它应有的教育价值,并且中日甲午战争在我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件影响巨大的事件,在课堂上,也应该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

是啊,这样的课堂连我内心的激情都没有被充分激发起来,更何况是学生呢?

课下,我认真的查阅了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资料,并在接下来的课堂很好的利用到了这样的资料。

在学生交流完读书体会后,我接着提出。

师:“致远”功败垂成,在最后关头,不幸中鱼雷沉没。多么惨烈的场面啊!但

读海上英魂有感作文

是中日甲午战争并没有随着“致远”的沉没,邓世昌等将士的牺牲而结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我们来看一下这次战役之后,又发生那些事呢?

生:我知道我国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

生:我知道了这次战争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我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生:除了他们说的,我国还进行了巨额赔款。从此加速了日本的发展,加重了我国人民的负担。

师:是的,同学们,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那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吸取历史的教训,迎接新的挑战,捍卫祖国的尊严呢?

生: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我国一再受到屈辱,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

生:我们要不忘国耻,奋发图强,为祖国争光。

生:在关乎祖国主权、尊严的事件上决不能外国妥协,我们都要做有骨气的中国人。

一个个坚定的眼神,一句句报国的誓言,此时此刻,你看到的是一群有着铮铮铁骨的中国少年,不忘国耻,奋发图强,他们必将成长为国之栋梁。

第二节课比第一节课多了一个对历史的回顾,很明显的是,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激情被充分的激发了起来。至少在此刻,他们记住了国耻,树立了坚定的报国决心。教学历史题材的课文,我们不妨联系一下与课文有关的历史,知道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⑸那耙蚝蠊匝睦斫饣嵊泻艽蟀镏模材芨玫耐怀鼋逃?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的功能。

案例特点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的教育不就是要起到这样的作用吗?

2014年11月

借用历史读课文 读出铮铮铁骨

——《海上英魂》教学案例

篇五:海上英魂2

主备教师:张雪琴 时间: 2012 年 4月 17日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