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留得残荷听雨声全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7:34:42 写作技巧
留得残荷听雨声全诗写作技巧

篇一:留得残荷听雨声

留得残荷听雨声

——浅谈李商隐的爱情诗 姓名:张丽艳 学号:100101010086 班级:汉语言文学专业1班

【摘要】: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缺少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诗人吟唱爱情,歌唱爱情,有为爱情苦恼,也有为爱情执着。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你可以体味到何为“留得残荷听雨声”。在绝望中寻求希望,在悲剧中感悟美。于生活中执着,也于生活中追求,走进李诗的爱情的世界,你会发现独特的美之所在。

【关键词】:爱情 执着 追求 悲剧 美

李商隐一生留下了600多首诗。有“将咏怀与体物深细结合”,具“空灵超脱的象征意味” 的咏物诗;有“寓慨于议”,将“抒情与理性思考融会在一起”,形成“情思兼备的沉郁风格” 的咏史诗;有将写实与怨刺结合在一起的政治诗,有深婉绮艳的爱情诗。其中成就最大的是以无题诗为代表的爱情诗,常被人们与他的名字和艺术造诣联系起来,视作古典诗歌遗产中的瑰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也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些爱情经典名句脍炙人口。其爱情诗多以无题命题,这是他的独创,别具特色,历来倍受关注。 在李商隐的写过不少的诗中,其中有五分之一的诗是写爱情的。具有显著代表的则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这些诗在李诗中不是占多数,却是李商隐诗中写爱情的独特代表。但李商隐有些诗表面是写爱情的,实际上不是写爱情而是有所寄托的。最为重要的是,李商隐的爱情诗与齐梁时期的“宫体诗”是截然不同的,齐梁时期的“宫体诗”往往是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而李商隐却是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他曾在《别令狐綯拾遗书》中对女子被深闭幽闺缺乏婚姻自主权,寄以极大的同情。他的爱情诗,是真挚的,是有深厚感情的。他的《无题》组诗便是其真实写照。

在我看来,李商隐的爱情诗大致分为三类,即(一)他年轻时恋爱中的作品,恋爱

的对象有宋真人姊妹和柳枝,这两次恋爱都失败了;(二)写他和妻子王氏相爱和王氏死后的悼亡诗;(三)不知道所写的恋爱对象是谁的诗,我认为是他概括地抒写他在恋爱中的感情变化,不一定专写他和宋真人,柳枝的恋爱或者他和王氏的爱情的。另外,把李商隐写娼妓作为一类。在这里,我主要以李商隐的“无题”为主来浅谈李诗的爱情观,以及在诗中所体现的朦胧之美,绝望之美。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的婚姻是不自由的,一切旧礼教的束缚使人窒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谁也不能反抗,就算反抗,最后的结局也只会化为“在天愿作比翼鸟”的美好愿望。自由恋爱被认为是违反了“男女授受不亲”的“越礼”的行为。爱情也遭到封建士大夫的非议和曲解,连《诗经》的郑卫之风也被看做是“桑间濮土,亡国之音”。在封建社会里,爱情成为一种奢望,一中奢求。

在漫漫封建长河里,也不乏为爱执着的人,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又有几个呢?有的是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的“自挂东南枝”;有的是祝英台的哭断肝肠,梁山伯的抑郁而终,结局是凄美的,人间不能连理枝,天堂比翼飞又何尝不是最美的归宿。

法国文学家圣·勃夫曾经说过: “最伟大的诗人是这样一种诗人:他的作品最能够刺激读者的想象和思维,最能够鼓舞读者,使他自己去创造诗的意境。最伟人的诗人不是创造得最好的诗人,而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他的作品意义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的,他留下许多东西让你自己去寻找。”(《缪斯的空间》)李商隐的爱情诗令千千万万读者迷恋其中的秘诀之一,就是他的诗能够驱动读者无限的想象。 我迷恋《无题》之诗,更痴狂于诗中那绝美的境界,那种朦胧之美。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诗人没有原由,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具体主人公,却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任由体验,创造属于个人的故事情节。

孟子说:“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对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向往是人类心底不变的渴求。爱情素来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唐代诗人因其自身的文学修养,对于“爱情”这一包含着爱慕、追求、欢会、伤别、遥思等心绪意思的内在体验,有着表达上的优势,或悲,或喜,把诗歌美学弘扬到极高的高度。恩格斯说“痛苦中最高尚的乃是爱情的痛苦”,李商隐用痛苦的爱情种子孕育出真性真情的

神圣情感,用细腻而富于灵敏触角的思维汲取出人性之泉最源头最甘美的水,用荒凉沙漠般的心寻觅着幸福人生的丰美草原。

行走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感受诗中那若隐若现的美,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美的追忆。鲁迅说:“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正因为这些爱情作品的存在,李商隐的感情才有所依附,诗中的人物形象才得丰满凸显。李商隐诗中涉及到的人物形象有引用于诗句中的人物形象,有作品直接展现的诗人自我形象,他们都是执著追求爱情的,他们的引用刻画,其实是作者自己钟情的见证。

如在《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点出时间地点,星辰是美的,亦是孤独的。不知是在“画楼西”,还是在“挂堂东”,似真似梦,无法确定,犹如诗人在满天星斗,飘忽在西于东之间,寻求梦中的她。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不需要表明心意,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明了对方的心思。好象是作者在表述心志,颇有些海誓山盟的味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两个场景,一繁华一冷清。繁华之处也孕育着失落与哀怨,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灯红酒绿、歌舞喧闹的夜宴上,也许因为羞怯只能与所爱之人相视传情,也许是与所爱之人欢娱良宵而当夜阑人静之时又不免倍添惆怅。总之,应官鼓响,一夜风流随风而逝。诗人坐在马上心绪迷离,失魂落魄,象风中蓬草一样投入了一天庸常的案牍琐事。全诗场景多变,意绪纷繁,所有的文字皆是以诗人的情感变化连缀而成,于思绪中见美感。

这里便有了一种“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况味。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一种追忆。当人们很亲切地追忆并再现从前的景况时,那一特殊的情景对追忆者有着意义,对于一般的追忆而言,它往往也同时意味着一种面向未来的希望和规划;但残荷听雨却与此不同,那些摇曳在秋雨中的败叶枯枝,

不再意味着对叶绿花红的任何憧憬,而是它的终结。在这自觉的终结体验中,却有着对枯萎过程最为深沉的绝望和抗议。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追忆,是一种更加真切的精神体验,它对李商隐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首《无题》诗能使我们进一步领略这种追忆的复杂韵味。

这首诗所描述的是一段不期而遇的爱意,它发生在一个通宵达旦的宴席上,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了的官场交际活动,从“隔座送钩”、“分曹射覆”看来,那个女子是其中一个陪酒歌妓。但正是这个女子,却和李商隐在一片嘈杂之中,共同享有一份温情。我们还不能把它称为爱情,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是一个两情相悦的萌发状态,也许它只表现在一个相互怜惜的眼神中。诗人可能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一定想知道。一切都平淡如常:饮酒,行令,所有的感受都淹没在嘈嘈杂杂的喧嚣之中。没有表白,没有承诺,也没有任何约定,当应衙的鼓声响起来的时候,一切又都消逝在忙忙碌碌的走马一般的日子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那只是一个温馨的情境,就象已经逝去的星辰和风,只留下一种淡淡的欢喜,一种深切感动,还有挥之不去的忧伤,使诗人不能放弃。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温馨的情境。

“身无彩凤双飞翼”,所悲叹的首先是现实的困顿和绝望。李商隐少有才名,得显要赏识,人生象鼓满了风的帆,锦绣前程历历在目;但一次多少有些功利色彩的联姻,使这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不仅如此,李商隐还不得不背着忘恩负义和首鼠两端的罪责,艰难地前行。李商隐以自己的前途为年轻的冲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多年的艰难的游幕生涯,使得李商隐体验了人生的无常和孤独,成为一个漂泊无根的人。一颗破碎的心灵由于对归宿的渴望,而变得多愁善感,变得多情。为了抗拒着冷漠无望的现实世界,诗人开始演绎、沉湎于一个又一个的温情体验。而“心有灵犀一点通”,既是指相互赏识、两情相悦,也是指对彼此命运的认同。由此而生发的两情相悦,正是诗人所不断寻觅的自我拯救之道。

但一切都会改变。在“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中,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失落感正被诗人酝酿着,使我们隐约闻到一种悲伤的气息。诗人在第一句重复了两个“昨夜”,它提醒我们这只不过是一种追忆。据“走马兰台”一句推测,这一追忆发生在次日的官衙中。追忆是个人的事情,当诗人进入追忆之中的时候,它摒

斥了外在现实世界,将“走马兰台”的无奈弃之一旁,回归到属于自己的绝对真实之中,所以,它首先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此外,在一个感情波澜之后,诗人选择追忆,而不是谋划和憧憬,它还表明了诗人就这一件情事本身,已经做出了一个了断,那就是自觉的放弃。正是这放弃的选择使我们感到震撼和失落,那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决断。

对这一段温情的放弃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当诗人在自己的脑海里象慢镜回放一样,重新体味着昨天晚上的一切,体味那已然消逝的星光和微风,体味永远伫立在那里的画楼和桂堂时,一切是如此的亲切,每一个细节都不会被遗漏,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过深深的感动,这其中更有无限的惋惜和依恋。这是真正的追忆,它不包含有任何希望,这里有生命深处的大绝望。春酒已经饮尽,也许永远不会再有;蜡灯已经熄灭,也许永远不会再次点亮,但那种温润和暖意,将永远留在诗人的心中。追忆,使一切嘈杂都隐去,只剩下星光闪烁、微风轻拂,只剩下温暖的酒和摇曳的灯。就象无声电影一样,追忆虚化了昨晚的一切,只有温情,没有情节,因此无法谋划,只能回味。我们只能说,李商隐所希望得到的只是一种虚幻的感受,他自觉地放弃了现实的可能性。但昨夜毕竟美好,令人深情留恋,那么,李商隐如何会心甘情愿做出放弃的选择呢?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实仕途的绝望,人生信念的毁灭,可以通过感性世界来拯救。但在情感世界中,人就一定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吗?李商隐在自己的漂泊生涯中,有过多次爱情体验,恋爱的对象多不可考,有指为女冠、宫女、官妓,甚至主官的妻妾。无论如何,每一次爱情体验,对于李商隐来说,都是一次生命激情的燃烧,“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每一个难熬的朝朝夕夕,既意味着对时光的珍惜,也意味着对时光的恐惧。所有的爱情都不会有结果,只留下深深的伤害和痛苦,留下一个个忧伤的追忆。那些毫无希望的爱情,还值得再次去追求吗?但追求中那些温馨的生命体验,又怎能轻易舍弃呢?一次次身心俱疲的失败,使得李商隐选择了追忆。追忆是一种退缩,是一种绝望的追求,也是最后的守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因为结局的“枉然”,所以只能追忆;因为不让任何情节发生,所以只留下追忆,但在追忆中,温情却得到

篇二: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15届初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拾(shè)级 偃(yà)苗助长 B. 阴晦(huì) 探骊(lí)得珠

C. 雄踞(jù) 明眸善睐(làn) D. 拮据(jù) 鄙夷不屑(xiè)

2. 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 “广场舞”作为一种健身舞蹈,一种生活时尚,凭借其简单、易学的特性风靡城乡。 ..

B. 阔别了半个世纪,昔日的同窗终于取得了联系,相约今年中秋节在母校甜蜜邂逅。 ..

C.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心无旁骛,便是敬业。 ....

D. 两兄弟从未经历过这种欢迎场面,只能面面相觑,在前呼后拥下穿过人墙。 ....

3.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A.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B. 越:及,到。

C. 属:同“嘱”,嘱托。 D. 作文:文章。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 给人们制造一个不受外界打扰的私人空间,这是许多设计师现在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B. 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和良好的复制,极容易造成巨大伤害。

C. 国内外专家一致惊呼:在一个地区保存着如此众多的珍稀树种,不仅在全世界,就是在中国也实属罕 见。

D. 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其改名为“帕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

就此阐明了严正立场。

5. 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10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5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啊?。15

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5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啊?。

A. 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后,要立刻努力补救。

B. 人生前期因为畏难而放弃,那么后来就有可能错过、失去。

C. 很多好的机遇往往是留给有充分准备的人的。

D. 学习要趁早。

二、阅读与赏析(49分)

(一)(4分)

征人怨

柳中庸(唐代)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

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

6.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1)赏析前两句中的“岁岁”、“朝朝”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2)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分)

(二)(12分)

臧洪传

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也。

洪体貌魁梧,有异姿。举孝廉,补即丘长。中平末,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为功曹。时董卓弑帝,图

危社稷。洪说超曰:?今王室将危,贼臣虎视,此诚烈士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人殷富,若动桴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义,不亦宜乎!?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邈先谓

超曰:?闻弟为郡,委政臧洪,洪者何如人??超曰:?臧洪海内奇士,才略智数不比于超矣。?邈即引洪

与语,大异之。乃使诣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仙,遂皆相善。邈既先有谋约,会超至,定议,乃与诸

牧守大会酸枣。设坛场,将盟,既而更相辞让,莫敢先登,咸共推洪。洪乃摄衣升坛,操血而盟曰:?汉

室不幸,黄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凡我同盟,齐心一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洪

辞气慷慨,闻其言者,无不激扬。

7.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致臣节”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太医以王命聚之 B. 不以物喜

C.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 杀之以应陈涉

8.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 董卓杀汉灵帝,臧洪号召天下反董卓,大有取而代之之意。

B. 张超兄弟俩认为臧洪才华出众,胆气过人。

C. 臧洪设坛结盟时的一番讲话,慷慨激昂,鼓舞人心。

D. 文段对臧洪、张超的对话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9.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1)此诚烈士效命之秋也( ) (2)超然其言( ) ..

(3)乃使诣兖州刺史刘岱( ) (4)莫敢先登( )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义,不亦宜乎!(2分)

(2)闻弟为郡,委政臧洪,洪者何如人?(2分)

(三)(4分)

不吃早餐到底有多伤身

①说到吃早餐,很多人都会用?没时间?来搪塞,也有人会说?食欲不好,吃不下?。无论说什么,归

根到底都是一个原因——早餐不重要。

②俗话说?早餐如进补?,无论中外,营养学家都提倡好好吃早餐。人们早就知道,不吃早餐可能增加

胆结石的危险,容易患上胃肠疾病,容易发生低血糖问题。在小学生中进行的研究发现,一些儿童学习能力较差,与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差有关。这可能是因为到了第三、第四节课时,孩子血糖水平下降,引起

大脑思考能力和注意力下降,从而导致学习能力下降。

③国外也有很多调查研究证明,不吃早餐会增加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风险。一项

2012年发表的研究,对29 206名没有糖尿病的健康男性跟踪调查16年发现,和每天规律吃三餐的人相比,每天不吃早餐而只吃1~2餐的男性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升高25%。另一项2013年发表的研究则对26 902名

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和每天规律吃早餐的男性相比,不吃早餐的男性患冠心病的风险会上升27%。 ④还有一项对3598人跟踪调查18年的研究发现,每周吃不到三次早餐的人,和每周吃三次以上早餐的

人相比,平均体重要高1.9千克。每天规律吃早餐者,腹部肥胖的危险会下降22%,体重超标风险下降20%,患糖尿病风险下降19%,患代谢综合征风险下降18%,患高血压风险下降16%。

⑤这些研究证明,不吃早餐的人会更容易患上肥胖症、糖尿病和冠心病。

(选自《百科知识》2013年第24期)

11. 第③段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2. 第②段划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这可能是因为到了第三、第四节课时,孩子血糖水平下降,引起大脑思考能力和注意力下降,从而导

致学习能力下降。

(四)(5分)

节制是心灵的闸

寒青

①著名学者梁漱溟说,人类面临三个难题:人与动物、人与人和人与内心。其中最难解决的当是人与内

心。为什么这样说呢?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了别人,但是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

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这样的心,丢了,而丢了心的?我?也就不复存在,存

在就成了形同虚设、行尸走肉。

②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个闸——节制。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住,心灵才会变

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常的想法、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③没有节制,心往往盛了不该盛、不能盛的东西,比如嫉妒、贪婪、仇恨等,而这些东西不是好运的种

子,不会改变命运。秦国的太医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就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

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其实嫉妒之心人人都有,如果李醯能化嫉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己,那

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记得高中时班主任常说四个字?我命在我?,进一步说,就是我命在心,在一颗设臵了闸的心。

④没有节制,不但改变不了命运,而且常常会丢了自己。晋献公想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荀息建议用

他最好的宝玉和良马贿赂虞国君主,向他要求借路。晋献公说:?假如他接受我的礼物又不借路,怎么办??荀息说:?他不借路,必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晋献公说:?好吧。?就让荀息带着两样宝贝去贿赂虞公,向他借路。虞公见良马和宝玉如此大礼,大喜之余,就打算答应借路。宫之奇劝谏说:?不能答应。虞有

虢好比车两边有护木。护木依靠车子,车子也依靠护木,虞虢两国的地理形势正是这样。假如借路给他们,那么虢国早上灭亡,虞国晚上就要跟着灭亡了……?虞公不听,于是借路给晋国。荀息讨伐虢国取得了胜

利,三年后又发兵打败了虞国。

⑤可见,不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轻则会伤害自己,重则会祸国殃民。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就能保持

心灵的平静,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达成自己的目标。

⑥一天,台湾作家梁实秋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熏鱼端上来了,他不吃;?冰糖肘子?端上来了,他又说不能碰;?什锦炒饭?端上来了,他还是说不能吃。最后?八宝饭?端来时,没想到他居然开心地说:?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里面既有糖又有淀粉。?他却笑着说:?我当然知道。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节制着、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许多人,都因为他们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才有所作为,甚至做出了杰出的成就。

13.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4. 阅读③-⑥段,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这部分内容的论证思路?(3分)

(五)(14分)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①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②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③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

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④?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喊一声

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⑤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⑥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蓬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

滚了一地。

⑦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⑧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

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⑨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蛭,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

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

⑩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11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

辛劳?

12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亩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都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13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

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15. 莲子收获的季节是莲农最辛苦的时候,这种辛苦具体体现在哪些劳作中?(4分) 16. 赏析第二小节划线句。(3 分)

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

的气息。

17. 纵观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4分)

18. 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六)(10分)

19. 默写下列古诗词。(10分)

① ,愁云惨淡万里凝。

② ,志在千里。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④蒌蒿满地芦芽短, 。

⑤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⑥ ,春色未曾看。

⑦ ,单于夜遁逃。

⑧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⑨ ,君子好逑。

⑩ ,白露为霜。

篇三: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D. 在老师的教育下 ,我明白自己错了。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注意:请答在答题纸上,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绯红(fēi) 不逊(xùn) 解剖(pāo) 抑扬顿挫(yì) ....B.摹画(mó) 侮辱(wū) 发愣(lang) 深恶痛疾(wù) ....C.禁锢(gù) 犀利(xī) 闪烁(shuò) 广袤无垠(mào) ....D.彷徨(páng) 鞭挞(tà) 胆怯(qia) 长吁短叹(yū) ....2、下列词语中词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翻来复去 器宇轩昂 鹤立鸡群 忧郁消沉 B. 成群结队 花团锦簇 文质彬彬 困惑不解 C.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粗制烂造 藏污纳垢 D. 不可名状 美不胜收 微不足道 暗然失色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

B. 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

D.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____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___;你要住在林间,_________;你要住在村头,_________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6、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C.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D.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7、8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

异水,天下独绝。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由于他长期住在城市里,再加上父母的溺爱,养成了爱虚荣、怕艰苦。 B.认真复习是我们能否在期中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的保证。 C.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的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时见日 千丈见底 B.林寒涧肃 皆生寒树 ....C.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D.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8、对文章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B.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色,水清,水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C.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景,动景和静景相结合,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D.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是全文的写景总括,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9、请为给出的上联补写一个恰当的下联。(2分) 上联: 规规矩矩写字 10、文学名著阅读考查(4分)

(1)《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19世纪_________(国别)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_____________(姓名)。(2分)

(2)把下列情节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只排序号)。(2分)

①同鲨鱼搏斗 ②遭遇土人围攻 ③章鱼袭击 11、古诗文默写、运用(每空1分,共9分)

(1)每有会意, 。(《五柳先生传》) (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 (3) ,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

(6)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仍有不少科学家甘于清贫,致力于科学研究,他们的这种精神,真可用《五柳先生传》中的“ , ”来形容。 (7)文天祥被俘后以“ , ”直抒胸臆,表达其崇高的生死观。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

①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1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A.烨然若神人 B腰白玉之环 ..判若两人腰缠万贯 ..

C.右备容臭 D主人日再食 ..臭气相投再接再厉 ..

14、下列加点“负”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15、下列表述中,不符合(甲)文意的一项是( )(2分)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17、(乙)文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4分)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绝 唱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

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8、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亭亭: 19、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第⑤⑥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有几种写几种),赞美了残荷的精神。 (2分) 20、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①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21、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2分)

22、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3分)

四、作文(40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无论是相貌平平还是帅气美丽,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只要昂起头来,就会使你变得美丽!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以“昂起头来真美”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16、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二分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答题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_______ 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确顺序:________________

20、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

2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四:听雨与诗词

听 雨 与 诗 词

我国古代诗词中,梧桐、夜雨两种事物同时出现的时候,表现的往往是生离死别的悲伤情感。倘若不跟梧桐联系在一起,对诗人而言,听雨原本是一件风雅之事。唐宋时期,就有不少善于写听雨的诗人 最能把听雨变成一件风雅之事者,应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很多人都知道,白居易有一首邀请朋友刘十九饮酒的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其实,白居易也曾写过一首诗体书信(《雨中招张司业宿》),邀请朋友到他家同宿听雨。诗是这样写的: 过夏衣香润,迎秋簟色鲜。

斜支花石枕,卧咏蕊珠篇。

泥泞非游日,阴沉好睡天。

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夏末秋初,穿着清爽的衣服,躺在新换的枕席上,白居易心情不错,诗兴大发。但是,道路泥泞,天气阴沉,没法出门游山玩水。于是,他别出心裁,写信邀请做着国子监副校长的这位张姓朋友,到他家住宿,以便同居一室,卧床听雨。很显然,在白居易看来,听雨是一件可以与朋友共享的风雅之事。

最有创意的听雨者,应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林黛玉说自己最不喜欢李义山(李商隐)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其实,林黛玉(或许是曹雪芹)记忆有误,李商隐的原作题为《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全诗如下: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一“枯”一“残”,一字之差。把爱情视为生命的林黛玉,竟然不喜欢中国文学史上表现爱情的第一高手李商隐的诗,不免令人意外。或许,这是林黛玉先抑后扬的说话艺术,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对李商隐这一句诗的激赏。

最闲适悠然听雨的,当属盛唐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春晓》诗妇孺皆知,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头天晚上,诗人于有意无意间听到了风雨之声。第二天睡到自然醒之后,他悠然忆起昨夜的风声雨声,关心落花的多少。

最浪漫的听雨者,当属唐末五代诗人韦庄。韦庄有一首[菩萨蛮]词,是这样写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一般人听雨都在夜间,韦庄却在白天;一般人听雨都在屋内,韦庄却在船中;一般人听雨不太讲究地方,韦庄听雨却是在江南;一般人听雨就是听雨,韦庄听雨却要联想到美丽的江南女子。不过,有人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两个好句子可能是温庭筠写的,韦庄不是原创者。

最有慈悲情怀的听雨者,非诗圣杜甫莫属。杜甫《春夜喜雨》诗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中虽然没有一个听字,但是,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杜甫是用心在听。他不但听到随风潜入夜的雨声,还听到了雨水滋润草木的声音。用心听,听得仔细,那是因为杜甫知道土地、草木、百姓的需求,他对春雨怀有感激之情。

最专心痴情的听雨者,非宋末人词人蒋捷莫属。蒋捷有一首[虞美人]《听雨》,全词如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不是一回两回,是一生一世。少年、壮年、老年三种听雨场景的变换,折射出词人经历的人生坎坷、家国兴衰、悲欢离合,使得读过这一首词的人,心灵深处,无不受到强烈的震撼。 辞曰:

西南大旱,爱莫能助;秀才人情,短文充数;名为说诗,实乃祈雨:龙王雨师,润我红土!

篇五:语文试题

2015年招考语文试题

(江苏卷)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________: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_______的点睛之笔。

A.用心 别树一帜 浑成 B.匠心 别树一帜 饱满

C.匠心 别有洞天 浑成 D.用心 别有洞天 饱满

【答案】C

【解析】用心: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匠心:巧妙的心思。别树一帜:比喻另创一家或另创局面。别有洞天: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浑成:天然形成。饱满:丰满、充足。

依据语段中的“艺术家”“神奇”“煞费心血”“不露痕迹”“奇绝”等字眼,第一空应选填“匠心”一词,突出“巧”字;“园林”是风景胜地,所以排除“别树一帜”;“点睛之笔”不能用“饱满”一词来修饰,因为“点睛之笔”所用之笔墨少而恰到好处,不是描绘。

默写:(5分)

2、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里“烈士”是指,“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诗人的 人生态度。

综合性学习:

纪录片是指选择真实的人物、事物和事件,以现场拍摄为主要手段,经过整理、剪辑、加工而成的影视片。

《舌尖上的中国》选择了食材、主食、烹饪等7个主题,生动展示了千百年来中国东西南北不同气候、不同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独有的饮食文化,每一集都采用了新颖的剪辑方式,破天荒地将同一种食材在不同地域的变化进行了组合和嫁接;同时使用了最新技术设备,以“微距摄影”的方式让观众体验到许多食材的神秘转化过程。无论哪个民族、哪个阶层、哪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片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共鸣。该片凝聚我们的文化认同,让和谐健康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自去年播出后,该片已行销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进入欧美主流电视节目市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纪录片,某校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1、学生的一个研究方向:

2、班上举行一个讨论会,小明不喜欢看纪录片,回家都是看动画片,不参加发言,你怎么劝小明?

出师表

1、

2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解释都正确的是( )

A.

B ( )

C

D

3.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

①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这就是面条。 ②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早。有资料记载,1991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一处两千年前的墓葬里.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墓葬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

③面条横跨亚欧,它的普及与商贸密切相关。我国宋代的开封曾有“面条天堂”的美誉,这与其繁华开放的国际商贸大都会的地位不无关系。有文字记载,当时阿拉伯商队长途báshè 穿越丝绸之路来到开封经商,能够保存6个月的干面条就是他们最喜爱的食品。在经商途中,他们将干面条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后来,面条又以开封为起点,传播到蒙古、韩国、日本等国。商贸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面条的普及推广。

④传说中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意大利的西西里,于是阿拉伯面条就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西西里,促成了意大利面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一批西藏喇嘛为传播中国文化来到不丹,不久,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面迟”。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⑤面条细长易煮,可干食,可汤食,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因而能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成为人见人爱的美食。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約100亿块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如果用这些方便面来搭建埃菲尔铁塔,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方便面足以搭建327座埃菲铁塔!

⑥在面条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在我们中们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细长的面条蕴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

⑦一碗小小的面条丰富着我们的饮食文化。它是一种“美味粘合剂”,内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面条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14. 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指___

15. 面条的普及与发展有哪些原因?请概括。(6分)

16. 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 B阿拉伯人是最早发明干面条的。

C全球年消费方便面100亿块左右。 D人们经常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

17. 下列这段文字可以放在本文哪一段末尾?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

在一幅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油画上,有一名妇女正在揉面,而另一名妇女在把又细又长的生面条挂在架子上准备晾干。这表明距今1000年前,面条又神秘地出现在地球的另一端——欧

2015年上海中考语文参考答案:

14、面条丰富着我们的饮食文化,并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15(与商贸的密切相关)商贸的繁荣促进了面条的普及与推广密切相关;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相关;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促进了面条的发展(与面条的象征意义相关)人们赋予面条美好的象征意义促进了面条的普及

16、C

留得残荷听雨声全诗

17、第②段末,这段文字阐述了距今1000年前面条在欧洲出现的情况。从内容上看,是阐述面条的历史,与第2段内容相同。此外,这段文字中“面条又神秘地出现在地球的另一端 ”中的“又”“另一端”是相对于第2段中说明的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来说的。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也照应了第3段首句“面条横跨亚欧”。(这段文字写的是面条在欧洲问世的时间,与第②段面条“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尚早”的说明中心一致,也与第③段首句照应。

绝唱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按照加点词语、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2.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3、作者写“残荷”之前依次写了对荷花绿叶、红花的美的认识,这样写有何好处?(4分)

4、结尾段作者写道:“只要精神上拥有关,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4分)

阅读答案:

1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2.答案示例:两者都经受摧残,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

【参考答案】3、①作者写自己否定绿叶红花为‘最美”的认识过程.留下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为下文写残荷的美做了铺垫;(2分)

②前后的不同描写也形成了对比,有利于突出作者对残荷之美的赞美之情。(2分)(每个要点2分)

【参考答案】4、①绿叶红花的美随时而逝,断梗残枝在风雨时光的摧毁中“高高耸立”“高悬”“高举”,以这样的存在显示着自信、孤高,显示着力量。(2分)

②圆明园只剩断壁残垣,一段抗争的历史却无法摧毁,它持续提醒、鼓舞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向世界展示着不屈的力量。人也应该追求精神上的经过磨砺的孤高自信的美,在挫折中塑造自己壮美的精神情操。(2分)

作文:(18分)

具体情境人物细节描写:张明忐忑不安地走出学校?? 按照下列提示写两个片段,给学生下水作文,每个片段不少于200字;

考砸了,当是晴天的时候,所见所闻;

当是雨天的时候,所见所闻,

片?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唬?/p>

片段二:

教育学综合题:(20分)

1、以诵读教学法赏析一首诗,举一首诗为例,写出教学步骤一、二、三

答案:初读,感悟全诗,

感受诗的韵律美

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提出一个知识问题,你解答不出来,怎么办?(10分)

参考答案:肯定

交给全班学生讨论 下课之后查找资料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