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千姿百态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09:19:28 体裁作文
千姿百态的意思体裁作文

篇一:人物的千姿百态教案

金振江老师的教案

篇二:千姿百态的水

第5课 千姿百态的水(第1课时)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按照“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要求设置,本课以赏析表现水的艺术作品切入,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文化内涵,感受艺术与生活关联极其艺术价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发现实际事物在具体环境中有趣的形态,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结合实践能力,创制性地解决问题,为思维提供丰富营养;通过学习活动,体会美术的学习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试验活动,学会归纳、概括自己的感受,尝试组织线条表现水的形态,大胆进行创意表现。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水的形态美,用合适的线条表现不同形态的水。 ◆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能够和小组成员协作,共同完成学习和制作任务。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审美感受,在合作中体会发现美、创造美的愉悦。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欣赏水在自然界的形态,获得审美感受。体会线条方向质感的表现。 ◆ 难点:体会线的疏密、粗细、曲直等对比形成的秩序感,尝试表现水的形态。

四、 课前准备

◆ 学生:发动学生找出各种表现水的图片 (包括各种点、线、面)各种形式的水的图片

◆ 教师:课前录制各种类型的水的视频并进行剪辑。

五、 教具和学具准备

◆ 教具:课件、黑色油性笔、范画作品。

◆ 学具:铅笔 橡皮 8开素描纸 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体验。课件播放水声(滴、洒、流、淌)展示影像片段。

1、播放一段滴水的声音,让学生闭眼倾听。教师提示:边听边联想与水声相应的画面,并说出水的形态,说出你的内心感受。

2、课件播放四段水声(滴、洒、流、淌),学生边听变画,用自己的表现方法描绘自己想想的画面。

3、水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片段(配乐)欣赏。

要点提示:注意水的形态特点与画面的构图特点。对比感受从相对静态的水到动态的水,特有的线条和所产生的旋律。

欣赏要点提示;观察水的动势变化,在流动与撞击中产生的回旋。“飞溅”与屏幕展现的疏密变化。

(学生谈观后感受)

师小结:水是万物之源,水的形态在不同的条件下千变万化,产生优美的旋律与奇妙的画面,赋予艺术家创造灵感,他们以独到的眼光创造出一件件艺术作品,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二、作品欣赏 课件展示《十二水图 黄河逆流》(局部)展示九龙壁 展示旋涡纹彩陶瓮

1、马远的《十二水图 黄河逆流》(局部)描绘了黄河波涛滚滚的状态。

2、九龙壁:富有节奏感的水纹规则排列并贯穿整个画面,即烘托了龙的造型,又使画面统一协调。

3、旋涡纹彩陶翁:流动的线条将漩涡和波纹巧妙组合,动感的纹饰与器形十分协调。师小结:这些作品概括表现了不同环境下水波的特性和情状,提炼物象的本质特征,并作出了程式化的表现,使画面和谐美观。

三、尝试练习 课件播放水声 视频片段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

视频展示浪花 溪流 大雨、漩涡片段

学生分四组 每组选择一种水的形态,分别用自己认为合适的线条来表现,比一比哪一组的表达方式最多最精彩。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学生简评,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观察力,想象能力与一定的概括能力,强调所画内容不易太多,用点线面组织成优美的画面,表现一定的节奏和动感)

四、教师演示 展示范作实物

1、教师用油性笔在黑板上作简笔画演示。

2、教师展示范作《水的狂想曲》,并介绍创作思路。

3、学生讨论归纳创作要点。生:点、线、面的合理组织、曲直变化体现动势。

4、师补充小结:要从大处着眼,捕捉动势特征和变化规律。突出水的主要特征,简化不必要的细节,使其典型化、抽象化,在点、线、面的组织与变化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五、活动体验 背景音乐

活动一:观察水的状态,或参照水的图片,运用合适和简略的线条来表现不同形态的水,创作一幅体现水的动感及美感的作品,并用150——200字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及感受。教师作巡回指导

六、作业展评 展示作业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 互评,教师总结。将优秀作业贴于教室一角的展示区内。

篇三:5 千姿百态的桥

课 题:《千姿百态的桥》(1课时) 领 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与桥相关的知识及古代、现代桥的种类和作用,表现古代建筑风格及现代不同结构特点的桥。

(2)通过学习运用线的疏密和遮挡关系等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桥。

(3)提高运用线造型及其他方法表现桥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桥,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线的疏密和遮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线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桥的结构,感受桥的美。围绕了解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表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严谨务实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古代建筑风格及现代不同结构特点的桥,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的桥。

2.学习用线的疏密和遮挡关系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桥。

教学难点:桥的结构特点及线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游戏导入(学习反馈、感知学科特点)

1.小游戏:改变纸的样子。

取一张长方形纸条,将它弯曲成拱形,固定两侧。再将重物放在拱上,这个时候纸就具有承重性了。这种拱形承重原理被古代智慧的劳动人民运用到桥的设计中,解决了实际问题。

教师接着添加桥面 桥栏等组成一座拱桥。

教师介绍:拱桥的抗压能力远远优于其他桥类,既美观又实用。

2.出示多幅桥的作品,包括古代和现代的桥。

教师介绍:桥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既有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精湛技术的石桥,

也有蛟龙腾飞的现代化的立交桥,这些都是设计者和建设者智慧的结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姿百态的桥》一课。

(二)讲授新课

1.认识古代和现代的桥

(1)了解拱桥

①比较观察拱桥的特点。

出示多幅拱桥图片,请学生欣赏。

教师介绍:拱桥始建于东汉中后期,已经有1800余年的历史。拱桥在北京建造的较多,如北海永安桥 颐和园玉带桥 天安门金水桥等。

②对比欣赏

出示图片:玉带桥和卢沟桥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千姿百态的意思)

提问:从外形观察,玉带桥和卢沟桥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对比欣赏,

从外形上分析拱桥的特点。)

玉带桥的特点:纤秀,挺拔,轻巧,拱高而薄,呈流畅挺拔的曲线。

卢沟桥的特点:历史悠久,结构精巧,联拱设计,强度高,坚固耐用,形式美观。

(2)了解立交桥

①比较观察立交桥的特点。

出示多幅立交桥图片,观察外形特征,如安慧桥、永定门桥、月坛北桥等。 ②小组讨论:这些立交桥从外形上观察有什么不同?

复兴门桥——苜蓿叶形立交桥,安慧桥——菱形立交桥,四元桥——定向立交桥,永定门桥——两层转盘桥,月坛北桥——简单跨线立交桥。

2.分析桥的结构

提问:桥由哪几部分组成?桥身、桥墩、桥栏、桥面装饰物等。

学生观察并回答:桥栏、桥墩、桥身、桥面、装饰物??

3.欣赏造型各异的桥。

提问:桥的造型多样,形式美观,你见过的桥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

出示图片,欣赏梁桥、浮桥、索桥、拱桥、廊桥、斜拉式桥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拓展视野,了解构造多样、形式美观的多种多样的

桥。

(三)启发思考

出示字母Y、M、H等,提问:这些字母像什么?借助这些字母的外形特征,你能把他们设计成桥吗?

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想法。知道在创作中可以采取借助的方法进行联想表现。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运用借助的方法概括自己想象中的桥。

(四)直观演示

1.出示单拱桥图片

请学生观察桥的外形特征,看看像什么。(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示范。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单拱桥的概括表现方法。示范时要体现出桥的外形设计的实用、综合、立体相结合,为了让桥更美观,可以运用线的疏密及遮挡关系对桥进行恰当的装饰。

学生感受概括桥的表现方法。

3.优秀作品欣赏

4.出示单拱桥、立交桥和想象中的桥的范作。

小结:为了拍到立交桥(玉蜓桥)整体的形状,拍摄距离就会拉的比较远,这样桥体各部分的装饰在图片上就会看不清楚。另一方面像玉蜓桥这类的北京立交桥是为了解决北京的交通问题而建的,不像园林里的桥考虑美观的因素更多一些,他本身的装饰就不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概括桥的外形特征,落实技能训练,解决难点。

(五)欣赏作品

欣赏书中优秀学生作品:请同学们仔细看看书中的6幅作品,说一说这些作品是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的。你喜欢哪种表现方法?

你认为哪幅作品在线的疏密和遮挡关系上表现的最恰当?

学生认真观察每一幅作品,欣赏桥外形的多样性,观察不同的表现方法。找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说一说是用什么绘画方法表现的。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欣赏、分析,相互启发、创新。

(六)艺术实践

想一想,你准备用什么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桥?

实践内容:用线描的方法画一座桥。

实践要求:运用线的疏密和遮挡关系美化和装饰桥。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想象空间,落实艺术实践要求,培养创新意识。

(七)作品展示

以“最美的桥”为主题,展示学生的作品。

采取自评、互评、师评三级评价的形式。

你认为哪幅作品表现的桥外形特点突出,线的疏密及遮挡关系恰当。

(八)拓展延伸

1.出示图片《清明上河图》局部

欣赏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虹桥部分。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用画笔表现了自己喜欢的桥,将来我们还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

出外形独特、功能实用、更加坚固有美感的桥。 板书:

课后反思:

篇四:千姿百态的水教学设计

《千姿百态的水》教学设计

岳阳市第十中学 吕蔚

【基本说明】

一、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

二、所属年级:七年级下册

三、所属章节:第5课

四、课 型:造型·表现

五、学 时 数: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学会水形态的线条造型。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节水意识,从小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二、内容分析:

本课以赏析表现水的诗词作品切入,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文化内涵,感受艺术与生活关联及其艺术价值,一方面让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中水的不同状态,从而发现造型的规律,另一方面通过体验和创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水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多种形态,从探究活动中获得视觉感受和审美体验,并创造出生动的形象,并培养学生节水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能用合适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形态水。

2.学生能够感受水的形态美。

篇五: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

美术课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过程:

⒈组织教学(1分钟)

按常规进行。

⒉前提测评和导入新课(5分钟)

师:先给大家看几幅图(出示PPT)

师:大家看了这几幅图片后给你们带了些什么感觉?

生:各输己见

⒊认定目标

出示课题: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出示PPT) ⒋导学达标(25分钟)

王:(读PPT上的第一句话)

师:(读第二句)问王:一般的概念我们同学都不太想去理解,你们是怎么来理解这一概念的? 这些内容我会在接下来的课中一一向大家介绍的。

现在我们看看书本上的这些艺术大家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一) 作品分析

巴尔扎克(雕塑,300厘米×120厘米×120厘米,1898年,日本神奈川县雕刻美术馆藏) 罗丹(法国) 这尊《巴尔扎克》铜像是罗丹受法国文学协会的委托创作的。罗丹通过阅读大量巴尔扎克的作品,研究有关这位作家的个性和举止容貌的资料,做了七个姿态各异的草稿,但都不能令他满意。经过长时间的琢磨和思考,他终于找到了表现这位大文豪的灵感,最后选择了巴尔扎克在深夜写作的间隙时间独自踱步时的情景与神态。 在作品中,巴尔扎克像头显得稍大,头发蓬松,身材健壮,身上裹着一件睡袍,显得简洁凝练,富有整体感,从而突出了巴尔扎克那雄狮般充满智慧的头脑。作家彻夜未眠,凝神思索,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任凭思绪在想象的世界里驰骋。这尊略微有点儿夸张的真实形象,包含着一个文学天才的丰富智慧、深蕴的洞察力和对社会生活作出的广泛的判断力、理解力。作品的初稿完成时,雕像还有一双抓着睡袍的手。罗丹的学生布尔德尔看见这件雕塑时,对这双塑造精湛的手大为赞赏。当他离去后,罗丹毫不犹豫地去掉了这双手。因为这双完美的手把雕塑的主体——头和身体的魅力都削弱了。

《巴尔扎克》花费了罗丹5年的心血,却未被作协采纳,还遭到来自各方的粗暴攻击,有的尖刻的批评者甚至把这尊雕像说成是?麻袋里装着的癞蛤蟆?。他容忍了这种粗暴的议论与不公正的评价,将这件作品放在自己的别墅花园里,它陪伴罗丹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日子。罗丹去世后《巴尔扎克》才得到人们的承认,后来这尊不朽的铜像被安臵在巴黎街头供人瞻仰。这尊雕像真正使罗丹超越了传统,达到更大的自由,从而跨入了现代的行列。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湿壁画,3654厘米×1314厘米,1508—1512,梵蒂冈西斯廷教堂藏) 米开朗基罗(意大

利)

米开朗基罗(1475—1564)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师。雕刻方面的著名代表作有《大卫》、《摩西》等,绘画方面的重要代表作有《西斯廷教堂天顶画》、《西斯廷教堂祭坛画》等,建筑方面的代表作有圣罗伦佐教堂图书馆、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等。其中《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杰作。它分布在该教堂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整个屋顶长36.54米,宽13.14米,平面达480平方米,但由于屋顶是券拱形结构,画面略呈曲形,实际面积达500平方米,乃是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 提出由米开朗基罗来完成西斯廷教堂天顶画的任务,原来是出于心怀嫉妒的建筑师布拉曼特(1444—1514)的主意,他企图以此使缺乏绘画创作经验的米开朗基罗当众出丑,达到贬低米开朗基罗的目的。所以,当教皇执意要米开朗基罗担当这一创作任务时,他确实感到很为难,但意志坚强的米开朗基罗还是勇敢地接受了这一挑战性的创作任务。他将最初的无比悲愤的心情很快转化为创作的激情,谢绝助手协作,独自一人站在18米高的脚手架上作画,经过四年的极其艰苦的劳动,终于出色地完成了这一宏大的创作任务。

最初,米开朗基罗对这一壁画的设计是比较简单的,只是在屋顶四周画些基督教的先知和圣徒,中央则以图案作装饰。后来经过反复考虑,才决定以这一教堂宏伟的建筑结构作框边,把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划成中央和周围两大部分,并以中央为主,全部绘以基督教的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其中宗教故事取材于基督教的?创世纪?之说,即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故事,故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也称为《创世纪》壁画。按照基督教?创世纪?的传说,上帝创造世界是在6天完成的:第1天是分开宇宙中的光暗;第2天是把水分成了天上的水和地下的水;第3天创造了陆地和各种植物;第4天创造了日、月和星辰;第5天创造鸟类与鱼类;第6天创造各种兽类以及男人和女人。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天顶画则在这基础上增加了?亚当、夏娃被逐出乐园?、?洪水?等情节。根据整个屋顶的平面划分,分别绘制了名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诱惑与逐出乐园》、《诺亚献祭》、《洪水》、《诺亚醉酒》等9幅大型宗教故事画。周围建筑框边的拱间壁面画了12位男女先知,四角画摩西、大卫等故事,在建筑构件上面和间隙处还画有各种青少年形象。整个壁画中形体鲜明的人物形象共有343个之多,大部分比真人还大,可谓规模宏大、气象万千。壁画公开展出后举世公认为空前绝后之作。由于米开朗基罗长达四年之久的高空仰面作画,他的颈项僵直,以至看书看信均须臵头顶仰视,其劳动之艰苦可想而知。

壁画中的许多人物虽多系宗教人物,但他们都不是基督教所宣扬的逆来顺受的奴仆和罪人,而是体态健康,具有强烈的意志与力量,显示了米开朗基罗是用人文主义思想来表现这些宗教人物的,寄托了他一贯追求的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理想。所以,这一作品与其说是表现虚幻的上帝创造世界的传说,倒不如说是米开朗基罗对宗教传说的再创造。

牛头(雕塑,高41厘米,1943年,巴黎路易?雷里美术馆藏) 毕加索(西班牙)

除了绘画外,毕加索还从事多种艺术活动。约从1940年起,他在波伊斯盖鲁普时期产生了新的灵感。他从捡到的骨头、石子等物上获得艺术启发。他利用这些废物作了些小型雕刻,或在上面刻出古典式侧面像。雕塑《牛头》就是那时期的代表作品。《牛头》用的材料全是现成物品,即一个自行车座和一个车把。这些现成品到了他的手里便激发了他的想像力,他巧妙地构思了这一尊?公牛?。他的朋友迈克尔?累利斯看后不无玩笑地对他说:?那还不够,应该能够拿起一块大木头就发现它是一只鸟儿。?并为这件新作向他道贺。这就是后来具有广泛影响的?ready make?(现成品)雕塑,毕加索是这种艺术的先驱者。

生日(油画,81厘米×100厘米,1915年,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藏) 夏加尔(俄国)

马尔克?夏加尔(1887—1985),西方现代派著名代表人物,出生在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的一个贫困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既是农民又是手艺人。夏加尔很早就不顾父母的反对,立志要当画家。最初在维捷布斯克美术学校学习,后又进入当时俄国新艺术中心的贝德尔斯洛格美术学校。但是,徒有其表的学校教育使他失望。当他了解到当时法国的现代主义绘画后,就于1910年第一次来到了巴黎。这对他的艺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回到了祖国。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曾一度让他担任政府的主管艺术的职务,但由于他不能适应当时的创作环境,1922年又来到了巴黎,从此一直生活在这里并加入了法国籍,最终成为西方现代派美术中富有独特艺术个性的著名画家。他的绘画作品早期受立体主义影响,以后喜欢表现幻想,富有想像力,具有梦幻的特点。

《生日》是他最典型的作品。画上描绘他在结婚前一次与他的女友贝拉相会的印象。那天夏加尔生日,贝拉拿着鲜花,步履轻盈地走进画室,他便立即跃起,飞到半空中,转过头来吻她。人物飘飘欲仙,构思颇具幽默感,表达了画家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爱情的赞美。

愚公移山(中国画,1940年) 徐悲鸿

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这时徐悲鸿正在印度访问,在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引荐下,徐悲鸿拜访了印度圣雄甘地,并在印度的圣蒂尼克坦和加尔各答先后举办画展。画展由泰戈尔撰写序言,取得了很大的成功。4月,徐悲鸿喜闻国内传来鄂北大捷,非常高兴,他感到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此,他以中国传统故事?愚公移山?为素材,重新创作了一件作品,以表达他的这种思想,就是这幅《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说,古代有个叫愚公的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王屋和太行挡住了去路,为了方便,愚公就准备把这两座山挖掉。可有个叫智叟的人却说,这样两座大山,你一辈子也挖不掉,算了吧。但愚公并不气馁,他说,我挖不掉不要紧,还有我的儿子,儿子之后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挖下去,一定能够成功。从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就可以明确看出徐悲鸿创作此作品的用意了。 离婚诉(版画,1943年) 古元

古元(1919— ),广东中山县人。1938年去延安,先入陕北公学,课余参加校美术组的活动,结业后被派往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创作了《开荒》、《播种》、《秋收》、《骆驼队》等作品。1940年夏毕业后到延安县川口区碾庄乡担任文书,生活在解放区的农民中间,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以黑白木刻积极反映当地农民的生活。这段时间的锻炼对他以后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除锻炼了他面对生活的创作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质朴的艺术作风和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热爱和理解。就是在这个时期古元创作出了他的一批重要作品,如《运草》、《羊群》、《冬学》、《选民登记》等。这些作品奠定了古元基本艺术风格,即朴实、自然,在单纯、平易之中包含着很高的艺术技巧。因此,当徐悲鸿1942年10月15日在重庆?全国双十木刻展览会?上看到古元的作品的时候,立刻称赞他是?卓绝之天才?、?中国共产党之大艺术家?,是?延安画派?和解放区版画的杰出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他除了继续从事版画创作和美术教育以外,还创作水彩画,并一直担任中国美术界的领导职务,是中国现代最著名的版画家之一。

丛竹图(中国画) 郑燮(清)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曾做过山东范县、潍县的小县令,因主动为人民申请赈济救灾而被罢官,以后定居扬州,卖画为生。他能诗善画,一生喜欢画兰花和竹子,尤以画竹著名,是富有革新精神的?扬州画派?(俗称?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这幅《丛竹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画写一丛墨竹,老干新篁,浓淡相间,重叠错落,疏密有致,劲拔挺秀,老嫩分明。又自作长题于竹枝之间,别有一番情趣。从这自题中知道此画作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此时画家已71岁,是他逝世前两年的力作。

怒吼吧,中国(版画,1935年) 李桦

李桦(1907—1994)广东番禺人,1926年由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30年赴日留学,?九?一八?事变后,愤而返国。1934年与学生赖少其等一起在广州创办?现代版画会?,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老战士、杰出的版画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李桦早年木刻探索风格具有多样性。最早吸收了宋元山水画特色、用水印手拓法创作的《春郊小景集》受到鲁迅的高度赞扬,认为具有?东方的美?、?的确很好?、?足够与日本现代有名的木刻家争先?。后来李桦在鲁迅影响下开始吸收德国画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怒吼吧,中国》。这幅包孕着民族魂的力作,概括了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压迫下挣扎、觉醒并起而反抗的精神力量:被缚的巨人,铁骨铮铮,正欲拿起匕首,斩断绳索;他大声怒吼,要挣脱束缚,站立起来,投入战斗。这幅小小的木刻有似战鼓,唤起了千百万劳苦大众,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李桦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国大典(油画,230厘米×405厘米,1952—1953,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董希文

董希文(1914—1973),浙江绍兴人。先后就读于苏州美专、国立杭州艺专等校。1943年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46年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油画《开国大典》,是他著名的代表作。他曾亲身参加过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他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倾注于作品之中。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并不是照相式地复原当时的情景,而是根据自己的深切感受,对真实的情景作了必要的强调和删减,特别是大胆地把国家领导人集中在画面的左侧,同时衬以一排顶天立地的大红柱子。画面的右侧集中表现宏大的游行队伍和辽阔的天空,从而突出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和宏伟的气势。此外,画家为了适应这一特定题材的需要,借鉴了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强调色调的单纯与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气氛。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红旗与蓝天、绿树相呼应;黄色的菊花与金灿灿的灯穗相呼应,使人感到既富丽堂皇又热烈亲切。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此画曾被修改过三次,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恢复了原貌,但此时董希文已逝世,由他的学生、著名油画家靳尚谊等完成了复原任务。

荆轲刺秦王(画像石,山东嘉祥县武梁祠,184厘米×140厘米,东汉,山东嘉祥县文物保管所藏)

这是山东嘉祥县武梁祠名为《西王母历史故事车骑画像石》中的一小部分。这块画像石的画面共有五层,第一层(即顶部)刻画神坛上的西王母;第二层自右至左依次刻画伏羲、女娲、祝诵、神农、黄帝、颛顼、帝尧、帝舜、夏禹及夏桀等帝王图像;第三层自右至左刻画曾母投杼、闵子骞御车等历史故事;第四层自右起刻画曹子劫桓、荆轲刺秦王等故事;第五层刻画行驶的一列车骑。课文图版中的一段即描绘?荆轲刺秦王?的情节。 荆轲是战国末年齐国人,因受燕国太子丹的赏识而被奉为上宾。太子丹为解救燕国被秦灭亡的危险,派荆轲出使秦国,借贡献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和送上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之名,行刺秦王。画像石上描绘的就是这一事件最动人心魄的场面:当秦王接见荆轲时,荆轲献上地图,在藏于地图中的匕首即将显露之际,一把抓住秦王的袖子,将匕首刺向秦王。但未刺中,秦王急忙躲闪,慌乱中连自己身上所佩的长剑也来不及拔出来,而秦王左右的官员也因秦王明令任何人不得带兵器上殿,只得以衣袖扑打刺客。在这危急之际,御医夏无且急中生智以药囊掷中荆轲,使秦王有机会拔出长剑砍断荆轲左腿。这时荆轲只得拼命将匕首向秦王掷去,结果只击中了殿中的铜柱。从殿外赶来的卫兵最后将荆轲和他的随从当场杀死。画面上荆轲与秦王两个主要人物(左侧为荆轲,右侧为秦王)的形象都十分传神,匕首穿透铜柱的细节描写,显然是一种艺术夸张,既渲染了荆轲掷出匕首时所迸发出的力量,又突出了这一场生死搏斗的激烈紧张气氛。

卢昂大教堂(油画,107厘米×73厘米,1894年,巴黎印象派美术馆藏) 莫奈(法国)

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生于巴黎,但他父亲与人在海边小城阿弗尔开设了一家杂货店,所以莫奈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莫奈自小就厌恶学校,于是他常以各种人物的漫画像来打发时光。到他15岁时,这些随意的漫画像已誉满小城了。这引起了当地一个叫布丹的画家的注意,虽然少年莫奈傲气十足,但布丹还是主动告诫他要学习?用油画和素描来画风景?,表现自然的本来面目。布丹是一个受巴比松画家影响的优秀的风景画家,布丹的告诫和他用笔潇洒的作品给莫?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陨羁逃跋臁5彼?859年来到巴黎时,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但布丹?研究自然?的告诫又使他拒绝了进学院学习,而是流连于青年画家、博物馆和自然之间,偶尔去某个私人学校画些人体。1862年在父亲的压迫下才进了格莱尔的画室,在此结识了巴齐依、雷诺阿和西斯莱,他们在莫奈的影响下也开始走出画室。

在室外明媚的光线下,他们的调色板开始明亮起来,但是莫奈很快发现其实这些色彩也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仍在光和空气密度的作用?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⑸髦直浠踔列翁逡彩侨绱恕D卧谒摹队∠?日出》一画中开始表现出了这种研究的结果:一切形体与色彩都被笼罩于早晨朦胧的大气之中而失去了它们明确的特性。但是这还不能使莫奈满意,他要画出光的具体的变化,而且要使色彩变得明亮起来,于是他开始研究水、研究水的反光,他把这些反光画得坚实而凝重,于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反光在绘画作品中开始发挥作用。因为在莫奈的作品中,反光已不再是像以往那样用以表现形体,而是成了与受光同样重要的整体构成的一部分。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对反光的强调打乱了传统绘画的秩序感,相互平等的色彩并列要求观者用自己的眼睛在一定的距离上主动去调合画面,对形体进行新的组合,这使观众成了绘画创作中的一个积极因素。因此,对画面形的破坏使得艺术本身的问题变得纯粹而突出起来,而观众的参与又为画面增加了新的维度。正是有了莫奈(或印象派)的探索才使西方绘画走向了20世纪的野兽派和立体派,它成为我们理解野兽派和立体派的桥梁。但我们同时又必须认识到,莫奈和印象派的这种发展仍是基于库尔贝的现实主义的真实观,只不过印象主义的真实观已发生了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它更接近于自然的真实。

正是对这种新的真实观的不懈追求和探索,使他越来越迷恋于对空气和光的研究,他企图以自己的画笔在同一地点的同一题材上捕捉空气与光的不同变化,以达到真实再现自然的目的,这就产生了他的《圣拉扎尔火车站》、《草垛》、《卢昂大教堂》和《睡莲》等著名的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更体现了莫奈企图真实地捕捉现实的愿望。他在同一地点同时展开数张画布,每块画布只在同一时间画上10到15分钟,每天同一时刻在相同的光线下工作,直到完成,这样每一组画像一个完整的乐章一样构成一个整体。《卢昂大教堂》在1893年共画了20幅。这些作品完全成了色彩的交响——物体的结构都消失在这种交响之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强调了色彩近乎纯色的同时并臵,已使画面变成了色点之间的闪烁,不过只有到了新印象主义时,纯色点的并臵才更纯粹起来。 析世鉴(装臵,局部) 徐冰

徐冰是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8年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首次个人展览,立刻引起了轰动,受到美术界和批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他的大型作品《析世鉴》更是众说纷纭,在美术界引起了一场争论,褒贬不一,被称为?徐冰现象?。在这件作品中,他以版画刻制的语言方式进行印刷,以此追求和返回到版画最初的本质,但同时又把这些?印刷品?臵于空间和环境之中,营造出一个多维的艺术空间,从而使作品进入观念的综合表达而非语言的单一表现——这里既有版画的语言,也与雕塑和建筑相关,但更表达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