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关于幸福的读书笔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09:23:59 体裁作文
关于幸福的读书笔记体裁作文

篇一:《真实的幸福》读书笔记

《真实的幸福》读书笔记

《真实的幸福》这本书用简单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怎样才能变得更幸福。基于作者同时教授哈佛大学的幸福学课程,全书通俗易懂的同时也不缺乏严谨的逻辑结构,全本书共12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7章讲述了什么是幸福;第二部分8—9章讲述了幸福在哪里;第三部分10—12章讲述了用幸福斟满人生。这本书涉及到的幸福范围很广,从事业、家庭、婚姻等多角度多层次教会人们如何更幸福。书中将幸福理论定义成这样:生活的品质等于幸福的时光减去不幸福的时光。如果想要提升生活的品质那么我们就需要增加幸福的时光。同时,书中还给出了幸福的持久度=幸福的范围+生活环境+自己可以操控的因素的计算公式。并总结了拉近幸福的六种美德和获得幸福的24个优势。

作者在书中指出:相对于乐观的人来说,他们更具有幸福的特质,乐观的人把目前的困难解释成暂时性的,自己具有主控权。相反,悲观的人则认为他们的困难是一辈子也逃不掉,倒霉的事情一桩接一桩并且是自己无法操控的。乐观的人更容易感觉到幸福,而悲观的人则常常感到不幸,这主要取决于他们对困难的态度。另外一个特质是优势和美德,常常感受到幸福的人,他们做到了每一天用自己的优势去创造真实的幸福和丰富的满足感。而大多数幸福的人都具备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这六种美德,并具备以下二十四项优势:实现智慧与知识美德的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社会智慧和洞察力;实现勇气美德的勇敢、毅力和正直;实现仁爱美德仁慈与爱;实现正义美德公民精神、公平和领导力;实现节制美德自我控制、谨慎和谦虚;实现精神卓越美德的美感、感恩、希望、灵性、宽恕、幽默和热忱。

纵览全书,关于幸福不免有了几点自己的基本认识:①幸福是主体的一种生存状态。②幸福是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感受。③幸福是主体的一种心性能力。④幸福是主体达至完善的一种能量。记得前不久,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一个问题。央视记者问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你幸福吗”时,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在他看来,“幸福”就

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什么压力。“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莫言说,“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这是莫言的问答,他也道出了我们许多百姓的心声。

现如今,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有压力、抑郁的时代。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已跻身于世界的前列,很多指标更是独领风骚。来自于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让我们变得浮躁、变得冷漠,变得疯狂。压力的负面效应不仅作用在我们身上,更可怕的我们日常的行为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是我们的下一代变得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作为教育人,我在困惑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的同时更在思考该如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告诉他现实的黑暗还是教育他应该多点阿q的精神。诚然人是感性的动物,当然也是理性的物种,一种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对待这个复杂的世界所必须的,现实之所以不同于理想,是因为现实不是自我的。但个人认为一直以来被人摒弃的阿q精神并不意味着他一无是处,至少他可以让自己生活得很乐活。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曾经问一个和尚说:“和尚修行,还用功否?”和尚回答说:“用功。”那个人又问道:“如何用功?”和尚回答:“饥则食,困即眠。”那人非常奇怪地说:“为什么我和你一样就不算用功呢?”和尚笑着回答:“你和我当然不一样了,你该吃饭时不好好吃饭,该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整天千重计较,万般思量,心不宁静,怎么叫做用功?如何算得修行?”

常常傻傻的在想:幸福难吗?人到底还想变成什么呢?小草只做小草,树木只做树木,鸟儿只做鸟儿,所有的生物都在做自己,只有人类不做自己。想成为什么而不能如愿,便烦恼失望。原始人大概不会失眠,思想原始嘛!猪也不会忧心,更不会想及好坏,天天问自己:我是只好猪还是坏猪?人类怎么看猪,老虎怎么看猪,猪才不理呢!动物吃饱了肚子便悠然自得,想睡便睡去。 我们总是想要得到更多,总是在不断地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实现意义和价值,不断地去朝着目标前进,去完成我们的意义。自己也曾经不断地想要去修

正自我,用已知去衡量好与不好,实现着塑造的教育成果。再次想来,过分看中目标的人生必然是苦多乐少,因过程总是比较长。在这种人生面前,快乐就好像是海市蜃楼一样,引诱人不断地向前奔跑。只为了能够饱饮一顿甘泉,却在痛苦与压抑中等待一生。

塞利格曼博士说过:我们看待世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接受的,另一种是改变。 如果你是个举棋不定的人,你别无选择,只能时时忍受痛苦的折磨。你的工作、你的健康因此要付出代价,你的心境永远是阴暗多雨的。但是如果你学会了因地制宜,视情而定,你就可以随时因需要而选择地改变它。例如午夜梦回,躺在床上思考的不再是如何一天天的减少痛苦,而是如何使自己的生活越变越幸福。

少一点物质的追求,多和自己的内心对对话。不需要很多规定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做,自己的心灵必然会告诉我们什么是最合适的,最美的,最有味道的,什么是最正确的答案。在生活中工作中去找到那个真的我,去找到那个快乐的自己,去找到那个幸福的本身,去找到最自然的状态。并在不断追求幸福快乐中不断地鼓励自我,发展自我,尽可能发挥自我所长,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和条件,必能获得积极的生命状态。认同自己接纳自己,必能有新的提升。 乘坐生命列车的每一个人都在参加着一次远行,这次的旅程所有的苦乐得失,都只是关于我们的心情,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的人,经过很多的站点,欣赏到很多的风景,而在这其中我们都有机会遇到快乐的自己。塞式幸福法则告诉你: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不全像你想象,抓住现在的幸福。

篇二:幸福的方法读书笔记

幸福的方法读书笔记

>幸福的方法读书笔记

最近一直在看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泰勒·本沙博士的积极>心理学的着作《幸福的方法》一书。在本书中揭示了关于幸福的事实:每个人都希望活得更幸福,但往往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幸福的本身的含义和你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幸福的方法》认为: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幸福和快乐,关键是如何认知和寻找适合自己的幸福方式。它让每个读者去反思自己的内心渴求,学习去接纳自己并归纳过去的成功经验,让你成为自己幸福的主宰者。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错误的认为,只要不断努力,不断超越自我,心灵就会得到成长,就会得到幸福。而泰勒博士告诉我,心灵的成长靠的减法而非是加法,幸福也并非是牺牲所有而换来的。幸福是如此的简单而单纯,要拥有长期的幸福感却是如此的真实与美丽。我曾固执的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资本去追求我的未来,我的幸福,固执的认为我的心灵是如此的坚强,固执的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固执的认为只有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才会幸福,我将事业看得如此的清晰,然而在我口中的事业却是如此的忙忙碌碌与纷繁复杂。

在繁华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忙碌于事业、家人、朋友的和谐共荣,却常常忽略自身的幸福,以牺牲自身幸福换来成功,往往是脆弱而不长久;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真实的自己,自由悦纳了自己,才能悦纳别人;只有掌握了欣赏式探寻的方法,才能在工作生活中更加的从容。

在此,我不得不感谢泰勒博士。《幸福的方法》将像一盏明灯一样照亮在黑夜行走的人们,如同照亮我们的心灵一样,我相信,每个行走在路上的人都需要这样的光芒。

幸福究竟是什么?如何找寻幸福?其实幸福快乐的奥妙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在于我们的视觉,我们的心态,我们的选择,换一种角度生活,以积极战胜消极,学会“自我帮助”,你会发现离幸福更近一步。

在追求幸福的途中,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取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这是安妮·弗兰克的名言)要知道我们追求金钱,追求名誉这并不算真实价值,就像泰勒博士认为的那样,至高财富是幸福,是所有目标的终点站。

或许我们在探索幸福途中会遇到>挫折,遇到风雨,遇到各种阻碍,这都不是我们放弃幸福的理由,我们必须时刻的谨记机遇是从困难中孕育出来的。就像书中提到的一样,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无可避免的痛苦,同时也会有很多内在与外在的,影响我们获得幸福的阻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无论何种困难情况下,都允许自己诚恳地去体验那些负面情绪,并允许它们有自然的转变过程。

幸福是没有终点的,我们所要追求的是更加的幸福,这就是从幸福到更幸福的过程。我也始终相信我们会更加的幸福,没有人总是处于完美的状态或是无所求的。

做一个幸福的人,必须要设定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我一直坚信信念是一个不错的圣诞老人,就像泰勒博士说的一样,信念是自我实现的语言。当我们下定决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完全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许这个目标会成功,或是失败,我们都要把它当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并且要明白任何一个获取成功,或说是追求幸福的人,他必须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要自我和谐目标。所谓和谐目标就是要主动的去选择目标,而不是被加附在我们身上的,是产生于内心深处的的愿望,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取物质和名誉。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感到追随生命的喜悦时,不仅可以享受人生,也会更加成功。

从现在开始为自己设定一个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然后行动起来吧!去做那些我们人为有意义的事情,理性的想法是完全符合人性的自然的,用最纯真的心去体现最真实的生活。

篇三:关于教师幸福感读书笔记

读《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有感

我利用工作闲暇时间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认真阅读后,感触颇深。全书分绪论和七个章节,介绍了教师的幸福人生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追求的幸福人生,书中有很多意蕴深长的人生哲理。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生才是阳光和快乐的人生。2012年8月,我真正踏上了工作岗位,孩子的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封信,一张卡片,一朵花,一个称赞,无一不给我带来了幸福;家长对我的礼貌,社会对老师的尊重,无一不给我带来幸福。

书中提到,从事一项很有建设性的工作,而感到快乐,是人生所能获取的最大快乐之一。其实老师的心愿很小,也很容易满足,在甘当平凡的人、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守望着自己面前的三尺讲台的同时,也需要爱护与关注。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无论何时何地自己一定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课堂上,面对几个调皮捣蛋鬼,觉得自己按捺不住要发火,但想到自己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时,我会试着重新用另一种温柔的眼光看面前的孩子;当我批改一些一错再错的作业而心灰意冷时,想到自己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我就不再用刻薄的目光去审视自己的所付所得??

我始终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感恩的心。我感谢我的学生,因为只有他们,才可以使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当我学会做一名幸福的老师的时候,碰到不公平的事情,只是暂时的,于是,自己心胸也变得更为开阔。和谐的课堂是教师幸福感的基本源泉,是教师教学

的主要阵地。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当一堂课和学生处得和谐时,这堂课就上得非常成功,心情会格外舒畅。可以细细咀嚼品味一番:有时,几十双明亮纯洁的眼睛注视着你,这是他们在听你引导啊!有时,学生们的精妙回答、认真思索、热烈讨论、激动心情、欢喜神情令你欣慰,因为这是你的杰作啊!况且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是不一样的,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和复制的。而每天,我们都有这样的课堂。

同时,《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还告诉我们,处于人类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教师所必须的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只有读书。读书是教师幸福感的催化剂。客观地说,教师的压力很大、待遇不高,课余适当地发发牢骚、娱乐娱乐也未尝不可,但切莫让它们占去太多的时间,不然的话就会逐渐消磨掉自己的意志、消磨掉自己的幸福感。课余读书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明晰了哲理,提高了教师的幸福指数。

教育写作是教师幸福感的真实记录。一是写对教育教学的反思、课堂实录、教育教学论文,经过思考积累经验,加速专业成长的步伐,如能被报刊采用,还能享受发表文章的幸福。二是真正地进行个人或学校的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培养我们主动探究的能力,这种积极进取中也孕育着幸福。一个人只有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才会有幸福感,只有热爱一项工作,才能乐于为之付出,为之喜悦。有人常对自己适合什么职业把握不准,所以经常看到一些名师在撰写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写道自己原本是想做某某职业的,结

果偶然机缘做了教师,后来又经过自身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事例。我不否认有些人很出色,无论让他做什么都会很优秀,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他对教育事业不热爱,是不可能做得出色,不可能有持久的幸福感的。“爱”一直是现代师德的永恒主题,然而“爱”不应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更应化为实际的行动。

教师的工作虽然烦琐,但又有挑战性,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发展、进步,同时,还要面临着付出与回报不平衡的境况。那么,教师如何实现身心和谐,获得幸福感呢?我觉得要做好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必须要有淡薄名利的心境。教师本身就是个奉献的职业,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嫁衣”。如果你老是拿自己和其他高薪职业做比较,肯定会觉得很累、很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倦怠感。教师要多想想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想想受到他人的尊重,想想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渐渐地你的心境便会豁然开朗了。所谓幸福感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不同于物质的东西。作为一种个体化的感觉,幸福感应该是植根于自身的一种心理感受。如果我们把教书当作一种职业,可以享受课堂带来的亲切感,感知学生目光中的求知欲,体会童心未泯的快乐;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可以感受学生成才的光荣感,体验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的升级。就如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拥有了一种安全的幸福感、一种舒适生活的幸福感、一种自我成就的幸福感。

像作者所说的那样,教师的幸福人生无论是对教师个人,还是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关于幸福的读书笔记)

对优质教育,都有着积极地重要的意义,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助于教师幸福人生的营造,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快乐中教育,在幸福中教育吧!

篇四:《真实的幸福》读书笔记

题目:《真实的幸福》读书笔记

学院:师范学院

专业:2014级化学

姓名:牛群

学号:2014501346

联系方式:18290777548

1、生活的品质等于幸福的时光减去不幸福的时光。幸福学不仅仅是一种象牙塔内的理论,许多人就是以这种方式经营自己的生活的。但我认为这是一种幻觉,因为所有时光的感觉加起来,跟我们判断某一事件的好坏,譬如一场电影、一次度假、一段婚姻生活甚至整个生命是有很大差别的。

2、我们误以为自己可以通过这些捷径获得幸福、愉悦、舒适、狂喜,但实际上,这些捷径无法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所以许多人虽然坐拥亿万家财,但心灵一片空虚。没有意义的寻欢只会带来更大的空虚、更多的虚伪,使你沮丧,当年老时才意识到自己虚度了一生。

3、乐观的人倾向于把目前的困难解释成暂时性的、自己有主控权的,以及只有在这个情境下才会如此的;相反,悲观的人则认为他的困难一辈子也逃不掉,倒霉事一桩接一桩,而且是自己无法操控的。

4、当我教得很好时,我会感觉良好,这种感觉能鼓舞我、给予我活力,带给我真实的幸福感,因为它来自我最擅长的方面。相反,协调、组织、沟通并不是我的专长,不过我有幸接受过良师的教导,所以当需要时,我可以有效地组织一个委员会,但是当事情结束后,我会觉得身心疲惫、元气大伤。我从做委员会主席中获得的满足感远比我从教学中得到的少,从中所获得的幸福也不是那么真实。

5、利用你自己的优势所获得的幸福感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就像幸福需要建立在优势和美德之上一样,优势和美德也必须建立在一个更重大的事物上面;就像美好的生活会超越愉悦的生活一样,有意义的生活则会超越美好的生活。

6、我并没有大胆到敢去提出一个关于生活意义的完整理论,但是我知道它包含了更大范围的东西,而且这个范围对你来说越大,你的生活越有意义。许多追求生命目的和意义的人会转向新世纪思潮(New Age Thinking )或宗教组织,渴望神或神力的帮助。当代心理学只注重病态行为的研究,这造成了一个看不见的代价——使得这些心灵空虚的朝圣者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界。

7、 真实的幸福源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并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它们。

8、悲观的人常常以致命的方式建构自己所遭受的打击和挫折,他们很自然地认为造成这个挫折或失败的原因是永久的、普遍的,而且全是自己的原因:“不幸会一辈子跟着我,我做什么事都会失败,都是我的错。”一刹那,我发现自己正在这样做:电话忙音表示我输了这场选举,我输了是因为我不够资格。我没有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选举,所以失败是我自己的原因。相反,乐观的人具有坚韧性,他们把自己所面临的挫折看成是特定的、暂时的,是别人行为的结果。

9、塞利格曼认为,失败后就认命了,不再尝试或努力的心理状态就是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可能是一种单极抑郁症。抑郁症病人和无助者都显示出被动性,他们比一般人更悲伤、更焦虑。

10、 在塞利格曼的实验中,有1/3 的被试永不放弃,不论我们做了什么,做多少次实验;但也有1/8 的被试从一开始就放弃了,根本不做任何努力就马上投降。

11、悲观的人常常认为造成挫折或失败的原因是永久的、普遍

的,而且全是自己的错。相反,乐观的人具有坚韧性,他们把自己所面临的挫折看成是特定的、暂时性的,是别人行为的结果。

12、弗雷德里克森认为积极情绪在进化过程中是有其目的的:它扩展了我们智力的、身体的和社会的资源,增加我们在威胁或机会来临时可动用的贮备。当我们情绪积极时,别人比较喜欢我们,我们在友谊、爱情和合作上更容易成功。跟我们在烦恼、忧虑时相反,积极情绪扩展了我们的心智视野,增加了我们的包容性和创造力。我们在心情好时,较能接受新的想法和新的经验。

13、有幸福感的人记住了更多快乐的事件,他们记住的甚至比实际发生的还多,他们常常将不好的经历都忘了。相反,抑郁的人对两种事件的记忆都很好。有幸福感的人认为如果他们成功了,当然是证明自己有能力,既然有这样的能力,那么以后一定还会再成功。如果他们失败了,则会相信失败很快就会过去,而且只是因为运气不好。抑郁的人则会公正地评估成功与失败,不会过分偏向哪一边。

14、积极情绪可以使我们从完全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脱离消极的思考方式。

15、所以,冷漠、消极的情绪会激发一种挑剔的思维方式:集中注意去挑毛病,然后宣判出局。相反,积极的情绪会使思维进入有创造性、包容性、建构性、非防御的大道。

16、或许积极情绪最重要的资源建构特质体现在人的生产力上。虽然我们几乎没有办法区分到底是高的工作满意度使人更幸福,还是有幸福感使一个人对他的工作更满意,但是有幸福感的人的确比没有

幸福感的人对工作更满意。研究发现,幸福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生产力和收入。有一项研究测量了272名职员的情绪,追踪他们在之后18个月内的工作表现,结果发现上司给有幸福感的人的评价比较高,薪水也比较多。在一个长达15年的对澳洲青年的大型追踪研究中发现,有幸福感的人比较容易找到工作,薪水也比较高。在探讨幸福感与生产力因果关系的研究中(用实验的方式引发幸福感,然后观察其表现)发现,不论是大人或小孩,在心情好的时候,都会选择比较难的实验任务,其表现也较好,坚持得也比较久。

17、有幸福感的人不但比较能忍受痛苦,而且在受到威胁时,比没有幸福感的人更注意健康和安全的信息,积极情绪还能去除消极情绪的作用。弗雷德里克森给学生看电影《岩礁》(The Ledge )中的一段:一个人双手扒着大厦的窗沿一点一点地前进,突然他的手松了,挂在高空,下面是车水马龙?? 这时,学生的心“咚咚咚”直跳,他们都替主角紧张。之后,学生又再看了四个电影片段:“海浪”引发出满足感;“小狗”引发出欢愉感;“树枝”没有引发出任何感情;“哭泣”引发出悲伤。“海浪”和“小狗”这两段使学生的心跳减慢,而“哭泣”则使心跳加速。

篇五:《幸福了吗》读书笔记

--------代序:幸福在哪里

这绝不是第一次看白岩松的这篇代序,但是,确是第一次拿起纸质书来看。仍感觉远未吃透这字字珠玑的代序,里面的每句话都很重。我尝试着从段落关系上简单梳理:一,从一个小细节探求当下社会中人的状态,很多人需要“假于物”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二,季羡林老先生给出一个答复:主义会先于宗教在人群中消失,因为“人们解决不了对死亡的恐惧”;三,梁漱溟老爷子有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之说,而第三个则是远未解决的——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使人们感到焦虑不安;四,更深地追问,人们发现自己将幸福寄托在了物化的目标上,到头来却并未幸福,于是都在抱怨,幸福,更成了一个国家的未来目标;五,反观社会和身边,幸福还远谈不上,痛苦倒是很多;六,但是,我们的痛苦的制造者同样也是痛苦的受害者;七,其实,中国人的信仰在我们的唐诗宋词、日常礼仪中,但是文革打破了这些,同时改革的春风吹来的只是关于物质逐渐满足的兴奋;八,发展得太快,钱和权成为了“莫须言”的信仰;九,现在的年轻人背负起新时代的三座大山,而他们是中国的未来,年轻人需要信仰的支撑;十,再看自身所在的新闻行业,责任、理想撞上了功利、“惟稳”,新闻也需要信仰,每个行业都需要;十一,从社会到个人,平静成为每个人的奢侈品;十二,社会上人们都在“忙”、急;十三,敲响两声警钟:当走得太快时,停下来,你的灵魂被落在了后面;当走得太远时,不要忘了当初是为什么而出发。

文章思路大概是,从一个小细节看到人们的不安,进而由两位老者引出“宗教”和人与人的内心,进一步提出幸福,而现实中,功利、钱权等早已将幸福掩埋,即使中国特色的信仰也被文革席卷而去,背着三座大山的年轻人却是国家的未来,各行各业其实都需要信仰,可是人们都在盲目地忙着,平静、信仰、幸福成为奢侈品,却无法用钱来获得,警钟响起??

2013年1月18日 于长沙

-------我在CCTV:是主人,也是过客

在央视50年的历史中,存在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当然称得上主人;在央视里,曾和很多新闻人一起通过拍桌子、瞪眼睛等来决定节目的内容、形式等,当然称得上主人;无数次出现在央视的舞台上,全国的观众就是借此来了解种种,当然称得上主人;点点滴滴中,或言语,或文字,来推动新闻改革和进步,还原新闻的本质,尊重新闻的规律,当然称得上主人;在央视多次未能处理好一些事情时,成为直接的“受害者”,也包括“失眠”这一种“害”,当然称得上主人;多次用“白话版”直播主持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新闻1+1》的评论多次触碰着“天花板”,《感动中国》是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作为“大船的探路人”之一,当然称得上主人??

不能直播像9·11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不是由于主持能力,却是因为上面的行政命令,也只是个过客;不能播出像大连PX的节目,预告都已播出却临时被拿下,不是由于准备得不好,却是因为某些压力,也只是个过客;不能继续在央视内部的舞台上继续“东方红时空”,不是因为创意不足,却是因为舆论的压力,内部晚会又与“民意”有何干?无奈,也只是个过客??

从主题中,我读出了白哥的些许无奈,但是“是主人”毕竟在前面,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都可以为正在发生的事情做出一些努力,“人民当家做主”嘛!而“过客”当然有无奈,但无奈更多的时候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借口,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大的方向毕竟是向前的。而我更“揣测”出一种意思,白哥曾经说过,他不愿做儿子的导演,只想做而自己的观众。这里面有一种很好的心态,当不再适合这里时,应该主动退出,当在这里时,就应尽职尽责,却不过度迷恋。同一个人不太可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所以CCTV是个大的平台,白哥做事的时候像个“主人”,做主人的时候也不忘扶持下一代“主人”,觉得不适合的时候则该像个“客人”。

2013年1月20日 于长沙

------- 身在名利场

这个主题挺大的,挺沉重的,“名利”。而我读出了“正常”二字。观众:你白岩松还挺正气的,在那么多的限制中,压力太大了,自杀是“正常”的;你白岩松怎么可能只开个富康,开奔驰是“正常”的??对于以前,大家争论着,是正常的开会状态;对于现在,大家顺从着,是正常的开会状态;现在,曾经非常欣赏他的领导会因为他的节目评论过于尖锐等问题而对他不满,做人高于做事是正常的??

对于这样的现实社会,白哥称之“名利场”。有关于名利的纠结,更有深处其中的自省:他不愿做顺从的观众,他不甘“和谐”,要尊重新闻的发展规律,他更说过,现在多做些,以后新闻人的路会更宽;他做着“减法”,适时辞掉自己的官位,只保留着主持人的本职;他思考着如何做“既得利益者”,他绝不坐享其成,而是继续前行??

不同的社会自有不同社会的“正常”,这是一个社会的状态,对于每个人,可以做的不是只有抱怨,在能做的范围内尽量去改善就是每个人可以做到的。所以,“自杀”对于白哥和了解他的人“都付笑谈中”,所以,《新闻1+1》的犀利“不减当年”,直逼“天花板”。而每个人都能这样做的话,或许我们期待的“正常”方可复还。而喜欢名,喜欢利,喜欢权又怎可简单地称作“不正常”?有能力的人,有理想的人,能为更多的人做实事的人喜欢权力并掌权又何尝不值得鼓掌?所以,一个人能否HOLD住自己,正确地对待权,对待名,对待利才是最重要的。

名利是正常的,但这个社会如果是一切向“名利”看,做人做事以此为最重要的标尺,谓之“名利场”,这恐怕才是令人寒心的。

2013年1月23日 于长沙

--------让敏感的不再敏感

在中国经济奇迹不断延续之际,在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时,各种“中国论”甚嚣尘上,中国该抱有怎样的一种心态面对这些?“让敏感的不再敏感”或许就是白哥某种回答。 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使得思想越来越开放,使得极少的秘密能够有藏身之所。对于一些大事件,观众如果没有能够及时从中央媒体得到信息,就会通过各种渠道表达着不满,所以,中央媒体不能再在大事件面前“失语”。曾经的“9·11”事件是中央媒体的痛处,之后的西藏事件再次让中央媒体丢了些尊严。通过乌鲁木齐7·5事件,白哥们深刻意识到,快速与透明是多么地重要,他更借此反思藏独、法轮功等多次的寻衅滋事,如果让这些更透明地能够展现在人们面前,允许世界媒体第一时间进入采访,将会少了很多“敏感”。在一次次大事件中,随着时间的发展,“失语”越来越少,“敏感”越来越少。

“让敏感的不再敏感”俨然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不再敏感”的过程中,有一个核心,即“真实”,时下,全国掀起学雷锋高潮,如果这是一个虚构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各种信息会被逐渐发掘出来,这必将会水落石出,执政党将如何立足?但我想,党知道这些。所以,在信息泛滥的时代里,也需要些“信任”。让敏感不再敏感是个过程。

“让敏感的不再敏感”也是中国成为大国、强国需要具有的心态,领导人外出,遇到示威者甚至是正常的,随着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国际社会,越来越发现很多都是正常的。“让敏感的不再敏感”不仅是中国人在国内需要做到的,也是在面对国际社会时需要具有的心态。“让敏感的不再敏感”也是个过程,浪潮还会不断地翻滚着,这更考验着各级政府,官员开微博直面老百姓,“三公”公开等都是路上的收获。

2013年1月26日 于长沙

--------我们都是灾民

之所以称这段与第四节有联系,是因为一个细节,即白哥对“后救援”的关注。SARS过后,白哥通过一次经历发现了很多人有SARS后遗症,而汶川地震后很多人也有后遗症,二者的区别是,前者可能更多的是人的身体问题,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等原因造成的,而后者更多的是心理问题。单纯地由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显然不够现实,政府并没有如此多的精力和能力。所以,这就需要社会组织等的介入,而期间的很多准备并不充足。但是,针对汶川地震受伤者的“后救援”明显多于SARS。这是进步。

“一个习惯于遗忘的民族是不会有希望的”。对于新闻,经历过不允许报道的伤痛,对于新闻,快速透明是不该被遗忘的。温总理早有名言——大难兴邦!而其核心自然也不是完全忘却过去,而是“变压力为动力”。不能遗忘还包括,对于受难人要给予持续不断的关注,不能置之不理。否则,我们都是灾民。

白哥特别提到一个小细节,即一位受难人在被俄罗斯救援队就出之后说了个“笑话”:龟儿子,这地震好凶啊,都把我震到了国外!这是受难人自身的乐观,而我更有一种莫名的感受。当然,这种“开得起玩笑”绝对不同于时下很多人无聊地让“杜甫很忙”。

2013年1月28日 于长沙

《幸福了吗》读书笔记(六)

--------与泪水相关的故事

接下来的两个章节,白哥主要聊的是奥运会,包括申奥。而这泪水,似乎更多地还是指第一次申奥的失利与2001年申奥的成功。

这一节大概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白哥探讨了关于奥运会的四个小问题,第二部分即申奥成功的前后。四个小问题挺典型的,①在赴悉尼参加奥运会前,中国进行了苛刻程度远超过国际水平的兴奋剂检测,这是中国的态度;②悉尼人是把运动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是为了奥运作秀,这大概是奥运会的愿景,也是中国提出的“增强人民体质”;③白哥的这个表述令我感到惊讶,他记录到,悉尼在奥运期间,人们光着膀子,街道卫生很差,到处都是啤酒瓶子等,而这当然表达的是人们的最真实的感情。白哥认为这是另一种文明与进步,甚至期待着在北京也能看到;④悉尼奥运会期间,王义夫拿的是亚军,这招致了国人的“千夫所指”,这是当时中国人的状态。

关于第二部分,或许一个画面最经典,白哥和他的同事在演播间,兴奋地站着,互相拥抱着,手中拿着啤酒,这个瞬间就是申奥成功后,这个瞬间当即为多个国外主流媒体所播出,而这,正是作为中国人的最真实的一面。相信,华丽的解说词远没有这更有感染力。

2014年2月4日 于长沙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