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夯大力我差点就信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8 03:22:48 体裁作文
夯大力我差点就信了体裁作文

篇一:关于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夯实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基础的提案

关于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夯实我国实体经济

发展基础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18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夯实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基础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财政部办理

提 案 人:李钺锋

主 题 词:企业,发展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中小企业占据了我国经济总量的半璧江山。以2010年统计数据为例,我国有45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中小企业数量占到99.28%,再加上150万多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90万家,吸纳就业人数超过90%,贡献税收占比近55%。此外,中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可以说,中小企业在解决我国劳动就业、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中国加入WTO,受国际竞争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遭遇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融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由于银行“嫌贫爱富”,在贷款审贷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歧视性”待遇。很多企业多数时候宁愿咬牙承受高达5分以上的民间高贷,也不愿向银行贷款。据对90家中小企业调查,共有12家(占总数的13.33%)通过民间借贷8397万元,共支付利息约1100万元,比支付同期银行利息高出近50%。

(二)企业负担过重。具有收费和罚款权限的部门涉及工商、质检民政等二十余个。据调研,46%多的民营中小企业反映,有关部门在服务收费问题上对中小企业有明显的歧视性做法。如电力部门对民营生产型企业用电的收费标准,明显高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并实行提前一月预收。与此同时,一些行政执法部门针对民营企业的“三乱”仍然存在。

(三)市场准入不公。一些行政部门和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仍然存在“玻璃门”现象。特别是垄断行业的制度性壁垒、行为性壁垒和结构性壁垒,在铁路公路建设、民用航空、水利电力、汽油开采炼化等重大基础设施性投资领域,很少看见中小企业的身影。由于体制壁垒,中小企业在产业选择、技术改造、上市融资、资金扶持等方面,仍难以享受与其它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垄断企业平等的市场待遇。

(四)人才紧缺,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缺乏。根据央视经济频道的调查显示,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即使是在沿海,一般的打工人员也很不愿到二三线城市就

业。

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研究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一)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帮助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机制,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规律的财政补贴和项目资助机制。着力建立中小企业信息网,切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方便中小企业查询信息。引导中小企业根据市场状况及时调整市场经营方向和思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夯大力我差点就信了

引导中小企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二)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政府主动推动搭建银企合作桥梁,继续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建立信贷激励机制,通过财政贴息和奖等形式,充分调动金融单位支持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增强信用意识,简化中小企业贷款程序,降低贷款门槛,缩短审批时限,改善业务流程,在信贷规模和金融产品向中小企业倾斜。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试行应收帐款、仓储货单、存货、商标权、专利权、市场摊位使用权、土地和山林承包权等形式的动产及权利抵(质)押贷款和联保协议贷款,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对中小企业实行“多支少收”的宽松政策。对陷于困境的中小企业的税收应有区别地实施缓、减、免税政策,以帮助企业平稳渡过危机。积极开办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并将其的采购,向中小企业进行政策性倾斜。利用机动的转移支付,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改造、新产品开发、增加就业机会等给予适度激励。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政策的学习宣传教育,尽量做到家喻户晓。

(四)引导鼓励创新,促进中小企业科学发展。制定足以激发中小企业兴趣的激励政策措施,引导中小企业利用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技术转移和新技术转化。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建立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扶持和专利申报的财政扶持,引导中小企业进行结构调整。

(五)营造中小企业平等的市场准入环境。各级部门牵头进行督促检查,掌握对中小企业市场准入不公的成因,专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支持各类中小企业进入铁路、航空、水利电力和汽油开采及炼化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经营领域。将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作为各级政府的硬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议程,进一步清理、规范收费、为中小企业进入市场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

来源:中国政协网

篇二:夯基础求实干抓落实

夯基础 求实干 抓落实

确保全面优质高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14年大岳高速公路大干下半年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动员大会动员报告

袁江雅

(2014年7月25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4年大岳高速公路大干下半年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厅生产调度会议和省局大干下半年工作部署,研究分析当前项目建设形势,统筹安排下阶段工作,全面动员参建各方,坚定信心,精心谋划,科学组织,真抓实干,迅速掀起大干下半年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热潮,确保全面优质高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真抓实干,大干下半年的基础已经夯实

半年多以来,在省交通运输厅、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的坚强领导下,在岳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协调指挥部和沿线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全体建设者牢固树立“修一条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高速公路”的整体目标,努力克服上半年雨水时间长、征拆问题制约等不利因素,科学合理组织施工,突出重点加班加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大干下半年夯实了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项目完成投资超过预期。截止目前,今年已完成项目投资10.806亿元,占年度计划22亿元的49.1%,超过高速公路建设规律性预期。我们结合岳阳水文、气候、地质状况,制定了年度项目总体施工组织计划,因势利导,科学组织施工;坚持依法依规、科学有效抓好项目质量安全、施工进度和投资控制等各个环节,狠抓施工单位合同履约;不定期结合项目进展情况召开项目建设形势分析会,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和监理例会,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研究解决办法,确保项目建设持续稳定推进。目前全线路基土石方已完成62%,其中项目第四合同段路基土石方已完成80%;全线桥梁总体已完成65%,第十三合同段半年时间完成桩基任务的99.8%(仅剩一根未完成);全线通涵已完成67%;防护排水已完成25%;项目控制性工程第三合同段西冲隧道实现了双向贯通。

(二)项目质量水平全面提升。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我们以施工标准化为抓手,将施工标准化贯穿于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按照交通运输部、省厅、省局关于施工标准化的要求,新进场的施工单位建设了高标准的项目部驻地、工地试验室、拌合站、预制梁场和钢筋加工场等基础设施;以建设国内一流为目标,以混凝土集中拌合、构件集中预制、钢筋集中

加工等三个集中为基础,全面推行标准化工程首认制、主要材料备案制和专业施工技术方案评审制,项目施工标准化水平在去年获得交通运输部肯定的基础上,二期君山段建设再上了一个台阶,第十六合同段钢筋加工棚、拌合站建设水平国内领先;通过进一步明确路基、桥梁、通涵、隧道等工程施工标准化细则,实体工程质量控制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结合项目实际,进一步巩固提升“混凝土保护层专项治理”活动成果,通过规范施工操作,狠抓混凝土配比控制,广泛应用智能张拉和压浆、钢筋弯曲机、弯箍机、钢筋笼自动滚焊机等先进设备,混凝土保护层合格率大幅提升,第四合同段T梁预制质量稳定可靠;严格推行施工班组交接班管理制度,进行安全和技术工作交接,实现了施工过程的“无缝对接”;强化施工作业人员创新管理,在全省高速公路建设领域率先实行桥梁预应力施工执证上岗制;大力科技攻关,研究解决移动模架、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等施工技术难题,第十五合同段小箱梁预制实行整体模板一次成型,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小箱梁预制工艺突破,为今后梁体预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一系列举措,项目质量水平稳中有升。

(三)项目安全形势稳定可控。我们牢固树立“万无一失”的安全责任意识和“一失万无”的安全忧患意识,进一步规范了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了安全生产重点防控体系;明确了安全重点管控区域、重点管控路段、重点管控桥涵和隧道等,严格落实安全防护设施“工具化、定型化、标准化”;积极推行标段自查、监理复查、公司抽查和上级检查的安全监管模式,加大现场监管和排查力度,健全完善重大危险源台账,实行销号制;大力开展“平安工地”、“打非治违”、“安全生产月”等专项行动,查处并整改了涉及文明施工、现场防护等一些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强化安全培训教育,按照“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充分利用员工培训学校这一平台,以项目责任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班组长、新进工人和工序转换期为重点,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严格进行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全面提升安全管理和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截止目前,全线安全生产局面稳定可控。

(四)项目投资控制安全高效。我们牢固树立节约理念,认真仔细、科学合理拆分和调整投资概算,制定了《工程台账编制办法》、《计量支付实施细则》、《大岳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管理监督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严格推行优化设计工作标准化,所有优化方案均要进行技术与经济性比较,进一步控制工程造价。通过业主审核、银行监管资金流向、上级集中支付和跟踪审计“四位一体”的方式,对工程款、监理费和征拆资金的使用情况实施全过程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安全合理。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制定印发了《大岳高速公路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实行农民工工资专用卡AB制管理,保证农民工工资足额及时发放到位。

(五)项目建设环境不断优化。岳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岳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施工一线调研项目建设。市长助理王益民同志积极深入施工一线,现场办公,着力解决了岳阳市制线厂、环保砖厂和红砖厂等多个影响项目关键线路施工的征拆协调问题。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和协调指挥部切实发挥工作主体作用,科学组织,广泛动员,认真分析当前征拆协调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大力推行保护性施工、成立高速公路警务中心、开展“八项清零”专项行动等有效措施,着力为施工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公司牢固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路地共建理念,推行“指挥部、公司、监理和施工单位”四方联动机制,奋力攻克征地拆迁和优化环境工作,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解决群众反映的接沟接线、水系、路系恢复等问题,及时化解各类矛盾,服务工程建设;坚持文明施工,在靠近居民集中区和管线密集区等地段,桩基采用旋挖机施工;在施工作息时间、炮损补偿、共用地方道路、保护沿线环境等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对当地群众正常

生产生活的影响;坚持和谐共建,积极为当地群众修建了一批便道、便桥、水井等生活设施,营造了和谐文明的路地关系。

(六)项目施工监理规范有序。各监理单位坚持“严格监理、优质服务、公正科学、廉洁自律”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标准、施工工艺要求,明确现场监理程序,坚持现场旁站监督,跟踪每一道工序的每一个质量及安全环节,严格执行质量安全验收制度,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可靠;协助施工单位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督促落实人员、设备到位和材料保障情况,确保工程整体推进;认真做好工程施工设计变更审查工作,坚持“业主、施工、监理、审计”四方联测计量清淤回填等隐蔽工程,确保工程计量真实、可靠;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行规行约,自觉抵制违法违纪行为。其中,第一监理处能够坚持监理原则,严格监理程序,大胆工作,认真负责,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同志们,今年来的项目建设管理实践,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突出核心抓重点。明确了核心,就握住了“龙头”,牵住了“牛鼻子”。我们以“修一条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高速公路”为工作核心,狠抓项目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合同管理、征拆协调”三大重点内容,牢牢把控全局,抓重点,破难点,务实推进项目建设管理。二是强化责任抓落实。责任是干事创业的关键。我们坚持以身作则和全员参与相促进,大力突出全体建设者的责任意识和业主、监理、协调指挥部的服务意识,充分调动全体建设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工作落实在管理上,落实在工程实体上,成效显著。三是注重创新求实效。创新是发展的根本。我们结合项目建设实际,按照“常规工作求创新、难点工作求突破、整体工作求一流”的思路,进一步丰富管理手段,创新施工工艺,实体工程质量大为提升,施工标准化水平大幅提高,推动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上台阶。

今年以来,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交通运输厅、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岳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协调指挥部和沿线群众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参建各监理处、各施工单位的共同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大岳公司、公司党委、总监办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戮力同心,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深入开展大干下半年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合力攻坚抓项目,锐意创新促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化三点认识。一是要深刻认识到开展大干下半年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是实现项目整体均衡推进的重要途径。大岳项目施工单位前后分4批进场,最早一批和最迟一批进场时间时隔近两年,客观上给整体均衡推进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通过大干下半年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精心组织,合力大干,前面进场的单位不能放慢脚步,要一如既往地加快工程进度,为后进场的单位施工提供便利,带好头;后面进场的单位要精心谋划,科学组织,加大投入,创造一切积极条件,大干快上、后来居上,确保项目整体均衡推进。二是要深刻认识到开展大干下半年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是全面优质高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主要抓手。年度目标任务是硬指标,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下半年是施工的黄金季节,也是生产出效益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坚持年度目标任务不动摇,抢抓下半年晴好天气,同心同力,合力攻坚,力争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是深刻认识到开展大干下半年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是突破项目重要节点的有效保障。按照大岳高速公路通车时间安排,结合项目总体施工组织计划,今年工作的重要节点是实现半幅通车,完成主体工程。如果今年不能实现半幅通车,完成主体工程,将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明年施工

总体计划,甚至制约项目如期建成通车。目前,我们的实际工程进度与这一重要节点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下半年施工生产这一黄金节段,务必实现半幅通车,为项目顺利实现如期建成通车提供保障。

目标在胸,任务当头,确保全面高效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工作重点:

第一、实事求是抓好施工组织。

一是要强化节点控制。要合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认真研究项目施工关键线路,找准影响和制约工程进度的控制性工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将今年未完成工作任务科学分解到每个时间节点,有重点、分缓急加快组织施工,尽量消除天气、施工作业面、材料运输保障和建设环境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做到连片、连线施工作业。项目一期要切实加快通涵结构物扫尾、土石方填筑、桥梁梁板预制和安装,确保年底实现半幅通车;二期要科学研究洞庭湖汛期,加快桩基扫尾、梁板预制和下构施工,均衡推进整体进度。

二是要强化要素保障。要根据岳阳下半年气候和各合同段特点,科学加大生产资源投入,配齐配强责任心强、能力突出、扎实肯干的各类施工管理和技术操作人员,加大劳务队伍管控力度。同时,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合理调配人员分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个人都要充分发扬“螺丝钉”精神,钉得进去扎得牢,积极为项目建设出力。要认真分析加快工程进度所需的材料储备和机械设备配备情况,合理配置设备、材料等资源,充分发挥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效益,实现项目整体均衡推进。要加快工程计量工作,确保资金保障及时到位。

三是要强化合同管理。各参建单位要加大合同履约力度,严格自觉按合同办事,做到依法依规推进项目建设。同时,要严格合同管理,公司有关业务部门要扎实开展好履约“回头看”活动,针对履约不力的参建单位,实行“督导约谈”,及时督导整改,确保项目稳定有序推进。

第二、不折不扣抓好工程质量。

一是要坚持施工标准化。要严格落实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关于施工标准化的具体要求,扎实推进基础建设、操作过程、工程管理标准化。要加大施工工艺创新力度,力求在新设备引进与应用、混凝土结构工程、移动模架等施工工艺上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二是要坚持监管程序化。要强化日常巡查,勤检查、多巡视。要根据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科学调整和紧盯质量重点领域,切实抓好路基压实与混凝土施工两个基础工作,加大钢筋保护层、路基填筑厚度、台背回填等质量通病治理力度。要强化监理旁站意识,加大夜间旁站和巡视力度,加强施工现场监管,重点审查人员、机械设备到位情况,重点审查重、难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方案、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每一道工序经验收认可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三是要坚持新设备新工艺使用常态化。要抓好公司各项活动、各类制度的开展和执行,确保取得长期性、整体性成果。要继续抓好施工班组交接班制度的落实,严格技术与安全交

底。要继续用好智能张拉与压浆、钢筋弯曲机、弯箍机、钢筋笼自动滚焊机、旋挖钻机等新设备,根据自身工程实际,探索模架施工质量与安全操作程序经验。要继续推广实施桥梁预应力施工执证上岗制,为梁板预制施工打牢基础。要继续严把材料源头关,做好材料试验与检测,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第三、一丝不苟抓好安全生产。

一是要落实基础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强化领导,明确责任,项目经理要亲自抓安全,做到生产和安全“两手抓、两不误”。要严格安全费用管理,安全经费必须用于安全投入。要深入推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全面推行安全分区管理,消除安全盲区和死角。要继续大力推行安全防护设施“工具化、定型化、标准化”,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要落实现场监管。要加大现场监管力度,勤检查,多巡视,严督促,发现问题不拖延,及时整改到位。各项目经理对危险源的关键部位必须亲自检查,体验督导,突出抓好高空作业、架桥机、脚手架、移动模架、平交口的施工安全,严格火工品、临时用电管理,科学排查重大危险源,着重防范移动模架等新工艺带来的潜在隐患和工序转换时期的施工安全,确保生产安全有序推进。

三是要落实源头预防。要从思想源头上抓起,充分利用员工学校这一平台,扎实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严格落实安全和技术交底,全面强化一线施工和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落实在源头。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防高空坠落、防坍塌、防火、防触电等各类应急预案,开展各类安全应急演练,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和处治能力。

第四、千方百计抓好环境优化。

一是要加大工作力度。目前,项目征拆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剩余的征拆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也是关系到项目连线连片生产、实现均衡化推进的瓶颈所在。请各级协调指挥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尽早完成全部交地,实现全线无障碍施工。各施工单位协调工作重心要逐步向优化建设环境上转移,将工作重心逐步放到水系路系恢复、炮损、震损、扬尘等问题上,与当地群众多沟通、多交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营造和谐的路地关系和良好的建设环境。

二是要坚持法理并重。我们要依法依规开展协调工作,加大文明施工力度,尽量避免与沿线群众发生矛盾,尽量减少对沿线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尽可能解决沿线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切实维护沿线群众合理合法权益;同时,要坚持依法依规建设,对个别群众无理阻碍、故意损害国家重点工程正常施工的违法行为,及时跟各级党委政府和协调指挥部沟通,坚决依法打击其嚣张气焰,保证项目建设持续稳定推进。

第五、一以贯之抓好基础管理。

一是要抓好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党纪条规教育年”为契机,积极开展党务党建工作,充分发扬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广大干部群众,服务项目建设。要将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很好地根植于大岳高速项目建设中来,突出企业文化的

篇三:大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大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人民日报 编者的话

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不仅关系政府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而且涉及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我们党和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政府公信力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强调要提高政府公信力,并将其作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府公信力指的是什么?为何如此重要?怎样才能提高政府公信力?本期“本周话题”的3篇文章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把握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着力点

南开大学教授 朱光磊

一个政府要保证稳健运行并让公众满意,取得公众信任至关重要。政府公信力,就是政府取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如何面对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多样化评价,是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问题。我国也把政府公信力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提出了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问题,党的十七大又明确强调“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的要求,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更是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落脚点。这充分说明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政府公信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涉及的问题很多,目前可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增强制度创新的自觉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制度建设对政府公信力具有根本性影响。制度法源明晰、构架合理,衍生的行政体制、工作程序才有说服力,政府才有公信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连续上了几个大台阶,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变迁,但制度创新总体而言相对滞后。这是影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增强制度创新的自觉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特别要处理好政府与人大两院、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首先,人大工作要适时“前移”。现在,在重大事项决定、预算、监督等方面,人大发挥更大作用的条件已经比较成熟,让人大工作适时“前移”,可以分散行政方面的压力。其次,法院、检察院工作要适度“后移”。遵循司法工作自身的规律,不宜鼓励法院、检察院过早介入经济活动,以防止公信力问题复杂化。最后,鼓励社会组织“上位”。社会组织的积极作为可以分担一些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公信力。应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变政府的“单边主义”为“双向互动”,建设服务型政府。所谓政府的“单边主义”,就是一切由政府说了算,很少让其他主体参与到政府工作中来。这很容易导致政府的一些决策偏离公众利益,也容易导致政府工作缺乏连续性、随意性强、工作人员态度粗暴等,从而损害政府公信力。事实上,取得公众信任的公共政策、政府行为等应该是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的结果,尤其是在制定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政策时必须提高公众参与度,听取公众意见。提高政府公信力,政府应该变“单边主义”为“双向互动”,建设服务型政府。在许多时候、许多情况下,政府更多的应该是以议程设定者、重要参与者和促成公共问题解决的中间人身份发挥作用,而不应在“单边主义”思维指导下以“单边行动”方式面对社会和公众。政府大包大揽的方式既不合理,也会让政府力不从心,因为政府行为也是有成本的,当政府需要“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内容在数量和投入上超过合理边界时,必然导致政府的低效率,损害政府公信力。当然,变政府的“单边主义”为“双向互动”,并不是要淡化政府的作用,而是要合理配置政府职责,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这是政府面对社会急剧变迁的能动适应。

改善政府工作流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这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经常性任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政府工作流程的改善则是每时每刻都可以做的。政府工作流程的改善也是影响公众对政府服务水平评价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于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作用。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注意不够,政府运作的线条“太粗”,对工作流程的研究和设计不充分,总觉得形式问题无所谓。比如,关于办公区域划分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现在看来,县级政府各部门集中办公、统一报账,对于提高效率、强化规范、节约经费、改善政府形象是有积极作用的。又如,我国政府的纵向层次与横向构成都不可能太少,怎么处理这种关系?议事协调机构应如何工作?区域合作和部门协调为什么很难?“条块矛盾”为什么解决不了?这些主要都不是体制问题,而是过程性问题、工作流程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的阶段,政府管理粗放的痼疾正日益暴露。我们应主动实践新的东西,在这方面尽快完善。这对提高政府公信力会大有帮助。

适应时代要求,讲究政府管理艺术。政府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更高的智商和情商,而不仅仅是时间和体力的消耗。比如,当前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相比以前都有了质的提升,但政务信息的传播在技术上和策略上都没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许多地方还是重宣传

轻沟通、重发稿量轻传播力。再如,一些政府部门在统计、政策分析工作中搞“部门主义”,对诸如农民工数量、干部(含公务员)规模、民营经济规模、财经现象解读等,各部门在概念、口径、重点、视角上都不尽一致,这就难免导致公众对“官方信息”的怀疑,损害政府的公信力。还有,施政目标是政府交给老百姓衡量自己的尺子,要注意目标适当,避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和简单化的口号。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总之,一定要讲究政府管理的艺术,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充分的透明度,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

山东大学教授 王韶兴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行政行为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它从本质上展示着国家与公众的关系。政府公信力直接体现政府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显示政府对社会公众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急剧转型、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并日渐凸显的关键阶段,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以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创造根本前提。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决定政府的行政能力,直接影响政府公信力。因此,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根本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确立执政理念、明确执政任务、夯实执政基础、确定执政方略、健全执政体制、选择执政方式、培育执政资源以及优化执政环境等诸多内容。基于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现实需要,突出以下几点很重要。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根本观点,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奠定思想基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价值指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实践要求,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实现机制。二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政党政治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和自觉遵循党的建设规律,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为目标要求,理顺党政关系,优化权力结构,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提供必要条件。政府职能是政府活动的逻辑起点。政府职能定位科学与否,是政府是否具有公信力的关键所在。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急剧转型的背景下,转变政府职能是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必要条件。一要牢固树立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社会本位、权能有限、廉洁高效、依法行政,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是服务型政府的价值指向。二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决策体制和决策机制,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等。三要坚持政府职能法定原则。政府职能的法定性是现代行政的基本要求,是政府公信力的基本保证。坚持政府职能的法定原则,就是要依法界定和科学规范政府职能,防止政府职能转变中的随意性。四要培育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桥梁作用和协调作用,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和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为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提供有力保障。法治政府是指以国家宪法和法律作为政府活动的总规范,国家宪法和法律对行政权力实行全面规制的政府治理模式。法治政府是政府赢得公信力的基本前提。一是强化依法行政意识。通过不断强化法律和制度信仰,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养成依法行政习惯,增强根据法律精神、运用法治思维、通过法律手段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二是推进行政法制建设。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加强行政立法,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强化行政法律责任机制。三是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以充分体现。

加强行政道德建设,为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奠定坚实基础。行政道德作为一种政治道德,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形成并应遵循的道德准则的总和。它渗透在国家治理与公共行政的各个方面,体现于行政工作的整个过程之中。行政道德与政府公信力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行政道德建设是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基础性建设。一是增强自律意识,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树立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至上的理念,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创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二是加强公共监督,通过公众舆论压力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遵循行政道德。三是实现行政道德法律化,即将那些需要借助于法律强制力来维系的行政道德规范转化为行政法律规范,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与运行机制。

公信力:政府的立身之本

北京大学教授 燕继荣

政府是行使公共权力、从事公共管理的专业部门,它的一切行为都要以公众信任为基础和前提。提升政府公信力,既是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步伐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信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信任,是指对他人的言说、承诺和行为预期持相信的态度,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结果,是一方给予另一方的信赖。信任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从经济学角度看,信任是所有交易的前提,没有信任就难以发生交易,难以形成市场。经济学家认为,信任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因为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如果没有信任,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从社会学角度看,信任是社会的粘合剂,信任的水平反映社会凝聚力的程度。社会成员之间缺乏信任,诚实合作的行为预期将大为降低。从政治学角度看,信任是社会合作的基础。没有信任,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国家之间就不会有共识,社会冲突就会接连不断,和平也难以实现。根据来源的不同,信任可区分为基于认同的信任、基于制度的信任和基于信誉的信任三种类型;根据对象的不同,信任可区分为对个人的信任、对组织的信任和对政府的信任三种类型。无论哪种类型的信任,对于社会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对现代社会管理而言,其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社会成员、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情况。如果合作主体之间缺乏信任,合作便难以达成;即便能达成合作,也要付出高昂代价。

公信力是政府的立身之本。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公信力是政府的立身之本。一般而言,政府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在暴力基础上的强制力;二是因公众信任而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和支配力,包括权力与非权力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支配力等。政府获得公众信任、拥护和支持的能力越强,公信力就越高,其基于非强制力之上的执行力也就越强。因此,公信力从来都是衡量一个政府执行力的首要指标。只有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才能有效减少社会治理成本,优化社会管理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政府公信力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落脚点。政府公信力主要涉及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一是从事公共管理的政府,二是对政府活动予以评判的社会公众。从政府角度讲,公信力是政府赢得社会公众信任的一种能力,反映了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从社会公众角度看,政府公信力是社会成员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这种信任依赖于政府所拥有的信用资源。在实际生活中,政府不仅以其政策和行为的公共性而树立社会公众对自身的信任,而且以公共认同、公共制度和公共规则等的提供者和守护者的身份获得社会公众的普遍信任。政府在这两个方面表现得如何,都直接影响政府公信力。

提高政府公信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考量政府公信力的指标和要素众多,具体来看主要包括意识形态是否具有感召力,政府制度及公共政策是否公平合理,政府领导力和执行力是否强大,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正面形象是否鲜明等。当前,着眼于提高政府公信力,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建设“信用政府”。信任以信用为前提和基础,信任的流失与信用的匮乏直接相关。政府应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兑现各项承诺,将“信用政府”建设寓于每项政策的落实过程中。二是提高政府“纯度”。政府公信力的提高与政府的“纯度”息息相关。这里所谓的“纯度”,既包括政府行政动机的公共性,也包括政府行政过程的公正性、透明性和政府信息的公开性。因此,恪守政府公共性,本着“公共事务公共治理”的原则,不断提高政府的“纯度”,就成为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再次,做到既“相信自己”又“相信他人”。政府公信力是一种互动的结果,反映的是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合作程度。它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一样,可以分解为“相信自己”与“相信他人”两个方面。“相信自己”,要求政府及其公务人员必须具有自信心,保持独立,勇于担当,甘愿承担责任,并做到开放、公开、透明。“相信他人”,要求政府及其公务人员从思想上真正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在促进社会繁荣进步、追求和谐幸福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权力下放,守住政府权力的边界;才能尊重公众权利和尊严,善于平等交流、协商合作。

篇四:大力开展平安创建 夯实社会稳定基础

大力开展平安创建 夯实社会稳定基础

拜什吐格曼乡位于阿克苏市西南23公里,总面积201平方公里。共有4891户23646人,辖四个管理区,26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19个站所,7所中小学校。乡派出所现有干警6人,协警员6人,值勤车2辆,武装部现有编制5人,实有人数5人,民兵有1040人,应急分队40人,治安联防队20人,“十户联防”458组,全乡重点人员63人,清真寺62座,宗教人士82名。自开展平安建设以来,拜什吐格曼乡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法委具体指导和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思想,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建设,全面落实“平安进万家”的各项措施,平安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夯实基础

自开展平安创建以来,我乡党委、政府针对社会稳定工作的新形势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及分析讨论。一是坚定平安创建的决心不动摇,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实“一把手”工程。调整充实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政法书记为副组长,其他副科级领导及各站所长、管理区书记为成员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行政村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治安组织建设,健全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情报信息为一体的综治网络,强化内保组织建设,全面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以此形成“党政牵头、政法、综治(派出所)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二是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每季度一次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形势分析会,加强对这项工作的调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成立了综治办、派出所、武装部、司法所、宗教办、文教办和计生办等部门参加的平安建设服务队,并制作了统

一服装,配备了一台平安建设服务宣传车,深入到村和户,宣传平安建设知识、《治安管理处罚法》、《宗教事务管理23条界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现场为农民群众解答热点难点问题,并解决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随时了解掌握社会治安动态,赢得了村民一致好评,自2008年以来平安建设服务队共组织各类大型宣传达40余次,为600余人进行法律咨询,发放宣传单10000余份。四是乡领导根据责任片区经常深入各村组对平安建设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平安乡建设工作的开展。五是严格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先后,制订下发了《拜什吐格曼乡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拜什吐格曼乡平安建设责任追究办法》、《拜什吐格曼乡平安建设考核细则》,严格要求各相关单位按其职责抓好工作。

(二)切实落实好“五个一”宣传,倾心打造平安建设的坚实平台 一是宣传到位,确保入脑入心。首先在每个村都建立了平安建设法制宣传栏,制作宣传版面52块,悬挂横幅36条,订制警示牌100块,张贴平安宣传画300余份,发放平安乡镇宣传手册400余份、宣传单10000余份,粉刷永久性固定标语30幅,在辖区明显范围设立了3块大型永久性的平安建设宣传栏,在巴扎路灯上安装了22个宣传牌,3个居民点安装了平安建设知识宣传牌。其次,每年在全乡范围内组织了一次平安建设知识竞赛,由4个管理区和文教系统、各站所联合队六支队参加比赛,通过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多种方式,最后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同时,采取宣传车、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乡广播站每天播放2小时,宣传车出动60余次。通过宣传,切实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宣传覆盖面达100%,群众知晓率达100%,真正营造了“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防范保平安”的浓厚氛围。二是制度到位,确保

有章理事。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平安建设专题研究会议,并把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到“十一〃五”规划中,使这项工作达到党委有决定,政府有规划,办事有机构的要求。同时,制定下发了《拜什吐格曼乡平安建设宣传方案》,《拜什吐格曼乡平安建设考核细则》,《拜什吐格曼乡平安建设评分标准》,并将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细化、量化,与各管理区和大队、站所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彻底把责任落实到人。三是投入到位,确保有钱办事。乡党委、政府从“稳定也是经济效益”的思想和“花钱买平安、投入保稳定”的高度出发,确保了平安建设的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在平安建设“五个一”宣传中,总投资4万余元制作了宣传板面、警示牌、横幅、宣传标语、宣传单、广告牌、宣传牌等。

(三)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为了把平安建设工作深入到各个领域,按照市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的安排,经乡党委研究决定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平安村组、家庭、校园、寺院评选活动。一是在乡政府召开了机关、站所、小队长以上村干部及农民代表400余人参加的动员大会,讲解了平安村组、家庭、校园、寺院创建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制定下发了切实可性的评选活动实施方案及评分标准,采取各学校、家庭、寺院自愿报名,各单位推荐的方式,由乡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组成考核组依据评分标准统一考查和验收,对申报创建的村(组)、家庭、学校、寺院进行量化打分,最后由乡平安建设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通过以上程序,总共在全乡4891户家庭中评选出4695户平安家庭,达96%以上;对62座清真寺进行摸底调查,召集宗教人士进行座谈,发放评分标准,现场进行评选,共评选出平安清真寺62座,达100%。同时,对7所学校、26个行政村以及14个单位经过考查组综合评比,乡平安建设领导小组进行集体研究,评选出7所平安学校、26个平安村和14个平安单位,评选率全

部达到100%。

(四)加大技防设备的安装使用力度

我乡严格按照《阿克苏地区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建设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整合我乡治安防范资源,构建覆盖全乡的治安防控体系,落实安全技术防范措施,提升公共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政法机关驾驭复杂公共安全的能力,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对全乡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和重点部位进行调查分析,按照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的安装原则,在乡机关、中、小学校、派出所、信用社、财政所、巴扎路口、加油站等治安复杂场所,公共娱乐场所、重点部位及单位安装了21个(其中学校安装14个、辖区重点部位7个)摄像头,进行统一监控,总投入15万元,重点部位安装率达100%,现已全部投入使用,真正做到乡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相互配合,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五)齐抓共管、形成平安建设的新合力

我乡把平安建设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努力营造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共建平安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一是由乡综治办对派出所、武装部的力量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形成乡有派出所、武装部、治安联防队,村有治保主任和十二人的村级民兵治安分队,小队有十户联防的三级防控网络。形成派出所管点、武装部管面的工作格局。二是组建并用好专职治安联防队。我乡自2008年1月份组建联防队以来,充分发挥联防队的拳头作用,经常组织人员对重点部位、重点区域进行巡逻检查,并做好登记。三是充分发挥十户联防、治安巡逻、群防群治作用,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就集中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由综治办统一协调指挥,组织派出所、武装部、应急分队、十户联防,加强巡逻检查,处

置各类突发事件,消除不稳定因素。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四是充分发挥治保主任作用,把素质过硬的民兵应急分队人员充实到治保主任队伍中,解决治保主任专职专用的问题,由乡综治办统一管理,每季度在训练基地进行统一学习、训练。五是设立村级警务室,我乡26个行政村均设立了警务室,同时在四个管理区分别设立中心警务室,并配备相应的器材。做到警力下沉,由派出所民警带班,组织协警员、治保主任进行轮换值班。确保警务室每天2人值班。同时,组织“十户联防”人员进行巡逻。六是加强安全管理监督,确保安全生产。深入普及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坚决取缔无证驾驶,小队长以上干部强制办理摩托车驾照。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不符合和存在隐患的企业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进行整改。七是结合“五五”普法教育,进一步提高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并不断创新平安建设新的工作机制,确保我乡平安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六)多措并举,确保重点时期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自“7.5”事件发生以来,乡党委积极制订各种措施,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以确保辖区的社会稳定。一是加大“三防”的投入。组建20人的专职治安联防队和30人的机关干部应急分队,并抽调30名民兵。共计80人。每天组织巡逻、检查、值班。并投入2万余元用于购买服装、警棍、电警棍以及防暴器材。二是定期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制度。大队每周、管理区每半月、乡政法委每月对辖区的不稳定因素进行一次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发生影响稳定事件发生。三是清查制度。2009年,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和乡党委自行组织清查共计8次,出动人员1000余人次,清查出流动人口256人,出租房屋56户。四是把握重点。根据各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重点时期制定不同的奥运安保计划。对63名重点人员实行乡、村、小队“三级”

篇五:大力夯实刑事案件审理的证据基础 南英

大力夯实刑事案件审理的证据基础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

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作者: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南 英 发布时间: 2010-06-30 09:20:02

两个规定:对刑事证据制度的巨大创新和突破

□切实把好事实关、证据关

□切实保障死刑案件的质量

□办理其他刑事案件参照执行

证据是诉讼的基础,也是诉讼的灵魂。刑事诉讼活动主要是围绕证据进行的。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对证据的收集、审查、运用等方面有较为系统的规定,1996年全国人大又对刑事诉讼法作了全面修改,但对审查判断证据和排除非法证据方面的规定始终比较原则。1998年、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先后分别作出执行刑事诉讼法的具体规定,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刑事诉讼证据规则,但一些重要问题仍然缺失,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因此,亟须对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运用以及非法证据的排除等制度作出进一步深入、系统的规范。

自2007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各地法院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死刑核准制度改革平稳实施。各高级法院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办案,报核案件的质量总体是好的,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据统计,近三年来,每年仍有相当数量的死刑

案件因事实、证据问题而不核准,即便是核准的死刑案件,也有相当的数量是在复核阶段经补查、完善证据后予以核准的,高级法院在二审审理中因证据问题发回重审的案件就更多,有的甚至占死刑二审案件的50%左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死刑案件的复核质量和效率,甚至埋?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⑸┘俅戆傅囊肌=昀捶⑸亩嗥鹦淌麓戆福饕窃谑率等隙ā⒅ぞ萆蟛楹驮擞梅矫娉隽瞬畲恚渲杏侄嘤胄萄侗乒┲苯酉喙亍N四艽釉赐泛突」ぷ魃锨惺蛋押檬率倒亍⒅ぞ莨兀惺当U纤佬贪讣闹柿浚罡?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民法院按照2008年中央司法体制改革意见任务分工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关于落实司改任务、制定或完善相关法律解释的会议的要求,在总结多年来审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司法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又经反复协商、修改,将于近日正式颁布实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刑事诉讼理论和现有法律规定来看,死刑案件和普通刑事案件应当确立统一的证据规则。但由于目前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还未形成一致意见,制定统一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时机尚不成熟。基于死刑案件人命关天,质量问题尤为重要,在认定事实和采信证据上绝对不容许出任何差错,故首先对死刑案件采用更为严格的证明标准,尽快出台《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以适应刑事司法工作的迫切需要。同时,几部门达成一致意见,在下发通知时明确要求各系统,办理其他刑事案件参照执行本规定。

《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实行最为严格的证据标准

□细化了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

□明确了死刑案件的证明对象

□确立了有限的直接言词证据规则

《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不仅全面规定了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还具体规定了对各类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运用的规则。

《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分为三个部分,共41条。第一部分为一般规定,共5条。主要规定了证据裁判原则、程序法定原则、证据质证原则及死刑案件的证明对象、证明标准等,其核心在于确定了对死刑案件实行最为严格的证据标准:

1.确立了证据裁判原则。《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二条规定,“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从而第一次明文确立了证据裁判原则。本条与“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是一致的。坚持证据裁判原则,要坚持三个“必须”,第一,必须做到认定案件事实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一切要靠证据说话,无证据不得认定犯罪事实。第二,必须做到存疑的证据不能采信,确保判决认定的事实证据确实、充分,这是对证据运用的最基本要求;第三,必须做到用合法的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非法取得的证据应当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2.细化了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证明标准是证据规则的核心问题。国外关于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陆法系的内心确信标准,一种是英美法系的排除合理怀疑标准。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规定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我们认为,“证据确实、充分”虽然是一个很高的证明标准,但是规定得过于笼统,如何理解在理论上争议很大,且不具有操作性,在实践中很难把握。为了使法定的证明标准易于掌握,《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

第五条对“证据确实、充分”作出细化:一是据以定罪量刑的事实都要有证据证明,强调的是决定或者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而不是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二是

每一个定案的证据均已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是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得存在矛盾或者矛盾得以合理排除;四是共同犯罪中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均已查清;五是根据证据推断案件事实的过程符合逻辑和经验规则,由证据得出的结论唯一,即通过证据得出的结论必须确定无疑不带有或然性。

由于死刑刑罚的不可逆转性决定了对死刑案件事实的认定必须坚持最为严格的证明标准,因此,对犯罪事实的认定应当达到确定无疑、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程度。虽然我们没有在条文中明确规定“排除一切合理怀疑”,但在对“确实、充分”的细化规定中载明了“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精神,规定“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或者矛盾得以合理排除”,实质上就是要求排除一切合理怀疑。

3.明确了死刑案件的证明对象。《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五条第三款用列举的方式规定了需达到确实、充分证明程度的证明对象。概括地说认定被告人有罪的事实和对被告人从重处罚的事实必须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对于被告人从轻处罚的事实以及不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则没有要求达到相同的证明标准。也就是说,对被告人不利事实的证明要求与有利事实的证明要求在程度上有所区别。这样规定,既可以避免司法实践中因一些细枝末节问题使案件久拖不决,又突出了对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证明要更加严格,必须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上述区别还在于,既然要求认定有罪、罪重必须达到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对无罪、罪轻事实的证明则不需要达到这个程度。因为有罪、罪重的事实达到证明标准,必然要求无罪、罪轻的可能性得已排除;只要被告人存在无罪、罪轻的可能性,就表明其有罪、罪重的证明未能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

要求。因此,对于无罪、罪轻事实的证明,并不需要达到“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只要存在的可能性大于不存在的可能性即可。

第二部分为证据的分类审查与认定,共26条。这部分内容主要根据不同的证据种类分别规定了审查与认定的要求,除了法定的7种证据,还规定了实践中其他几种证据材料如辨认笔录等的审查与认定。

在这部分内容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创新性规定:

1.明确规定了对于明显违反法律和有关规定取得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其中规定经勘验、检查、搜查提取、扣押的物证,没有制作笔录,不能证明物证、书证来源的;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取得的口供;以暴力、威胁等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作出鉴定结论的鉴定机构不具有法定的资格和条件,或者鉴定事项超出其业务范围的;勘验、检查笔录存在明显不符合法律及有关规定的情形,并且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或者说明的等等,均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我们认为,为有效预防冤假错案的发生,对于这几类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的情况必须严格予以排除。

2.确立了原始证据优先规则,明确规定不能反映原始物证、书证的外形、特征或者内容的复制品、复制件应予排除。规定这一规则,目的在于促使侦查机关更加努力地收集最具真实性的原始证据,从而更准确、更有效地查明案件事实。

3.确立了意见证据规则。《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十二条第三款明确规定:“证人的猜测性、评论性、推断性的证言,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根据一般生活经验判断的除外。”在办理死刑案件中明确意见证据规则,有利于规范证人如实提供他们所感知的案件事实的证明活动,避免将证人的猜测、推断混同其感知的客观事实,从而对案件事实作出正确判断。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