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写生物老师的作文结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9:26:53 体裁作文
写生物老师的作文结尾体裁作文

篇一:我们的生物老师

我们的生物老师

我们的生物老师很漂亮,而且还善解人意,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不仅仅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好朋友!

生物老师虽然不高,但远比其他所有老师有气质;生物老师虽然不是很年轻,但远比其他年轻的老师漂亮;生物老师虽然不新潮,,但远比所有新潮的学生学高博远。就是这样一个可爱无比的老师,成为了我最要好的朋友,所以,我想我真的是一个幸运儿呢!

生物老师的每一堂课,都受到全班同学的欢迎,这是其他所有任课老师,包括班主任的语文课都做不到的,只因为他的课生动有趣,并常常联系到一些有关的课外内容,这让我们的知识更加全面,广泛;就连班上的那一群捣蛋鬼也安安静静的听着,不再插嘴,接话。

上一届毕业的初三(二)班就是她的班,那个班里也有几个令她头疼的捣蛋鬼,也会发生一些令她哭笑不得的心烦事,但是不管她受到了多大的气,她都不会记在心上,转身又会把她心爱的学生捧在心头,耐心劝导,结果,虽然成绩有好也有坏,但她的努力让多少学生后悔自己当初处处与老师作对的可笑行为啊!我想,无数她教过的学生一定都曾经用他们炙热的笔锋赞美过她,用他们嘹亮的歌后歌颂过她!

她不仅仅是为优秀的生物老师,优秀的班主任,还是我们大家心中慈祥的大姐姐。她是教师的典范,是我们班,我们学校,乃至西工

区都引以为荣的优秀教师。所以,“师德标兵”非她莫属;所以,“优秀辅导教师”非她莫属;所以,我现在就以我平凡的文笔水平来赞美她!

我亲爱的生物老师!忘不了,您给我们上课时诲人不倦的神情;忘不了,您灯下认真备课的身影。您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有时要钻研很多的资料;别人有两天休息日,您又何曾有过一个真正轻松的周末!

我最亲爱的生物老师,谢谢你的善解人意,谢谢你教会我们这么多的知识,我赞美你,不管时间过去多久,你永远是我们的生物老师,我们的好朋友!

篇二: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

【案例背景】

作文教学案例《我的老师》是我根据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七册第一主题单元的作文训练主题“师恩难忘”而编写的。

本单元围绕这一主题,教材安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师恩难忘》和《孔子和学生》及一个“语文天地”。主体课文《师恩难忘》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本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朴实的语言,诚挚的感情记叙了田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体现出田老师巧妙的教学方法,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崇敬感激之情。《孔子和学生》一文则运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客观地概括介绍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后,再叙述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说明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需要向别人学习的道理。

“语文天地”中还有两篇自读课文,其中《爸爸的老师》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用小孩子的口吻,记叙了“我”跟着爸爸去看他原来的老师——“我”一年级时的老师的经过,诗中一个悬念贯穿全文,以天真的猜测,写出了“我”的童真世界,写出了“我”对“师恩”的感悟。《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是英国生物学家罗伯茨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回忆小时侯与鲁克斯先生的“简朴交往”,而写下的一篇文章。

通过学文,我感受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像作者那样理解老师,并感念老师的教诲;而爱戴和尊敬应发自内心,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宣讲学生应该怎样爱老师。为此,我结合即将到来的教师节,充分利用了“语文天地”中“畅所欲言”环节所设置的话题“说说我们的老师”开展了一次主题活动。力求通过本次活动,落实“三。三。九”式小学快乐作文中年级段“生活线——活动作文”的相关理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老师、理解老师、尊敬老师。同时,在习作方面,也会更容易写出自己的东西,更容易找到自己有话可说的角度,选材、立意,顺利完成作文,体验写作之乐。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七册

【案例过程设计】

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自己熟悉的老师进行描写,进一步学习写人叙事的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时的良苦用心,激发敬师爱师的情感,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3.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入手,让学生感受作文的乐趣,明确作文过程是就是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东西,从而使学生乐于作文。

课前准备:

1.《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爱的奉献》录音带。

2.通过观察、采访等方式了解学校老师的情况。

3.教师关心学生成长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导语:同学们,这首歌曲赞颂的就是大家最熟悉的老师,他们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着你,你的点滴进步,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这节课,让我们走近老师,理解老师。

(设计理念: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抓住中年级小学生爱表现的特点,一首动情的歌曲,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与教师有关的方方面面,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为写做铺垫。)

二、汇报交流调查老师情况

1.导语:

课前同学们已认真地观察、调查过老师的工作等情况,现在就把你的调查结果告诉大家,让同学们共同分享。

2.学生汇报、学生评价。

预设:

生:老师到校比我们早,放学了还要备课。

生: 老师给我们上课,改作业。

生:放学后,送我们到校门,我们走了老师再回家。

生: 老师生病了还坚持给我们上课。

……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应是开放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要写出真实的作文,必须要有真实的生活观察和生活经历。)

3.老师评价、鼓励。

小结:在汇报交流中,同学们知道了老师每天要早早来到学校,为我们上课、备课、批改作业,放学护送我们到校门口。晚上回家还要备课、改作业,真不容易!看来,同学们对老师的工作进行了认真地观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认为老师的工作怎样?

生:很忙。

生:很辛苦。

三、感悟师爱

1.你们每天和老师在一起,一定有很多故事,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和老师的故事,说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进行交流谈感受。

3.谁来结合事例说一说“你的感受”?

预设:

“我觉得老师什么事情都懂。有一次,科学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作业——“风是怎样形成的”,课下我早已查好了资料。中午就餐时,正好是刘老师值班,我想考考刘老师,结果刘老师略一沉思,就回答出来了,而且答案和我查阅的资料基本一致。从那以后,我更加佩服刘老师了。”

“我觉得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有一次,杜浩杰同学生病住医院了,很长时间没来上课,孙老师非常着急,要到他家去看看,班长建议,全班同学集体送他一张贺卡吧,老师说:“那太好了,同学们应当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在贺卡上老师代表全班同学写了一句深深地祝愿,“愿杜浩杰同学早日康复!早日回到我们中间”,大家都抢着上来,在卡片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愿他在病中体验到大家对她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我想他收到这张贺卡心里一定很高兴,病也会一天天好起来,一定会提早来上学的。他在心里一定会深深地感谢孙老师和我们全班同学。”

“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有一次,我和同学闹矛盾了??” (设计理念:写作,本身就是具有创造性的表达。语文教育在创造方面大有作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注重了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课件等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感悟生活中学习作文。)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说得都不错,你可以下位和刚才没有发言的同学交流他们和老师的故事以及有哪些感受。看完后回到座位上,充实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

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老师工作很辛苦,对我们特别关心、爱护。我们应该怎样报答老师、表达我们的敬意呢?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下位进行讨论交流

你们找到满意答案了吗?谁来说?

(预设:我们小组认为好好学习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

我们小组准备教师节时给老师送上一束鲜花。

我们小组要送给老师贺卡,写上:谢谢你,老师!

我们要和老师谈谈自己的理想 ??

(设计理念:每个人都是有境界的,每个人的境界都是变化的,每个人的境界都是可以提升的。学生亦如此,语文教育要结合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境界教育,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发挥语文教师的引导作用。)

四、妙笔生花——我手写我心

1.导语:接下来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关键环节——妙笔生花。给大家几点建议:

作文要求

(1)以“我的老师”为作文主题写一篇作文。可根据所写内容自拟题目。

(2)体裁不限,可以叙事,也可以写诗歌等。

(3)书写规范、工整。

(4)语言通顺、有中心、有条理。

(5)写完后认真修改。

2.自由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理念:进一步激发情感,前呼后应,沟通说写,力求体现作文思路的整合性和学习的综合性。)

五、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导语:各位小作家,请你把自己的作品让同学看一看,向他们征求修改的意见。

1.学生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2.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适时激励。

3.教师小结:美好的师生情在大家的每一个音节中流动,对老师的尊敬之情从大家的每一个词句中流露出来。我感到你们更懂事、更可爱了。老师喜欢懂得感恩的孩子,老师喜欢你们!

(设计理念:习作的交流赏评是进行口语交际、渗透习作指导的又一次言语实践。本环节重点是在学生完成初稿后组织、引导展示赏评。教师要围绕预设内容,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在全班品赏中,通过对话交流,点拨写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达到听说读写综合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双丰收。)

附:

老师您像??

老师,您像地里的土,

我像绿色的小草,

在您的培育下,

我茁壮成长。

老师,您像一条小溪,

我像一条小鱼,

在您的怀抱里,

我自由地游来游去。

老师,您像一束鲜花,

我像一片花瓣,

在您的怀抱里,

我一天天长大。

老师,您像温暖的春风,

我像空中的风筝,

在您的吹拂下,

我越飞越高。

老师,您像世间的美好,

因为有了您,

我才能插上翅膀,

飞向理想。

我的老师

以前,我对每天只做几道数学题都感到枯燥乏味,可这学期,我一天解几十道数学题也觉得津津有味。是什么原因让我迷恋上了数学呢?

说起来,得感谢刘老师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

记得这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上,学习开始了,刘老师真是怪得很,他不是开门见山地给我们讲数学,而是给我们朗诵了他写的一首小诗:“生命如此伟大,数学算什么?我最强!我最能干!我最能吃苦!我能学好数学!坚持学下去,成功一定属于我。”我想,他真是用心良苦,以此激励我们好好学习。我听后坚定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刘老师教书有许多突出的特点。比如他在课堂上推行“不举手提问”的方法。他说:“推行不举手提问的好处是,不但能让怕举手的同学从中得到锻炼的机会,还能让一些在上课时偶尔开小差的同学怕突然被提问而洗耳恭听,进入‘人人自危’的状态,促使全体同学积极思考问题。”——正是这一绝招,让我变得专心致志,不敢有半点大意。又如,刘老师还别出心裁地推行考了好成绩上台介绍经验的活动。在前段时间办事处组织的一次数学竞赛中,我的成绩名列我校四年级第一名,在办事处也是名列前茅。刘老师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梦飞,这次能考出这么优异的成绩,有什么经验?回去好好想想,下午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说

说,好吗?”这时,我觉得仿佛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一种享受成功的喜悦感油然而生。

刘老师虽然只给我们上了大约3个月的课,但是我感到获益匪浅,而且打心眼里觉得他是一位教学有方、平易近人的好老师。我希望刘老师能一直教我数学,一直到我小学毕业。

我的老师

从上幼儿园小班到现在的四年级,教过我的老师大约有二十几位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我现在的语文老师——孙老师。

孙老师今年三十多岁了,有一头乌黑的长发,一双能穿透我们心灵的眼睛,一个清脆的嗓子。孙老师可好了,她特别喜欢和我们聊天。在同学们心理,她像妈妈一样教育我们,又像朋友一样尊重我们。

孙老师对学生高度负责,这学期,她为了提高我们班同学的作文水平,在学校图书室借阅许多课外书让我们阅读,她为了不让我们偷懒,就要求我们记好里面的好词好句,每逢上语文课,都要我们用两分钟有感情的出声来背好词好句。一来可以练好普通话,二来可以让我们积累词句。另外,每到星期五或星期四都要写一篇作文和一段好句。在孙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们班很少有怕作文的同学了。

身为一名班干部,我却经常犯错,有时对班级工作漠不关心,有时和同学闹矛盾,有时上课讲话等等,老师经常找我去谈话。有一次,老师叫我在上午收作业,当时因为我没留心听课,所以------下午,老师突然问“作业呢?”我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霎时间,孙老师说出了一句这样的话:“一帆失职。”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惭愧的底下了头,眼泪刷刷的流。放学了,孙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老师对我说:“最近,你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不是因为你的脑子笨,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现在我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语文科代表依旧是你,要好好做啦,我送你几个字:业精与勤而荒于嬉。回去吧!”

听了那段话,我心里热血沸腾。

孙老师,真是个全面关心我们成长的好老师。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以最好的礼物——最优秀的成绩献给你。

篇三: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开头是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漂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因为开头处于文章的醒目处,又好比乐曲定调,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得失。

1、 开头要注意点题

写一篇应试作文,时间都比较紧,难以有充分的准备,因而我们在写开头时,要注意点题,以便直接切题,进入主体,这样既不容易离题,也能使作文紧凑些。

在写一些回忆性的文章或倒叙结构的文章时,尤应如此。那么我们怎样来点题呢?

第一,点题的句子应在开头一段的后半部分。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呢?我们有些同学在点了题后,又扯到不相干的话题上去了,这样不但未达到点题的目的,而且还容易成为废话。这是大家要注意的。

第二,点题时可通过映衬句来引出自己所要记叙的话题。所谓映衬句,就是为了突出一个事物,故意借用另一个事物予以映衬的句子。相当于古典诗歌中“兴”的手法。

第三,最好直接运用文章题目里的字来点题。这样不容易使主体部分的内容偏离题目。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开头:

1、老师高兴地拿着一张证书给我,此时我知道我成功了。老师给我竖起了大拇指。我拿着证书,欣喜地流下高兴的泪水,我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2、转眼间,毕业在即,我却忘不了我们的语文老师,忘不了我们那次不很成熟却很成功的“合作”(《开头》)

3、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把爱心带给他人》)

4、时间老人牵着我的手带着我走过了十五个春夏秋冬,蓦然回首,成长的路上已留下了我一串串由小变大的脚印。(《成长的脚印》)

5、在童年的书包里,生长着一种情感,那是我对语文的牵挂和对语文的依恋。十多年来,它经历了时光的考验,而且,它作为我的伴侣注定要走向永远。回眸身后脚印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布满生活的美的波纹,荡漾着人生迷人的涟漪。(《品味语文》)

2、 开头要对应主体

文章的开头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与主体部分紧密联系。因而,有时我们在写作文开头的时候,要注意承接下文、对应主体,尤其是在开头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的时候。下面我们来看一篇完整的文章:

诠释“掌声”

掌声是一种鲜活的语言,它表达了无穷无尽的意义。为自己鼓掌,那是一种自信;为失败而鼓掌,那是一种鼓励;为英雄鼓掌,那是一种钦佩;为祖国的强大而鼓掌,那是一种喜悦?? 弱小的你走到起跑线上,面对着个个身经百战的对手们,面对那长长的似乎没有尽头的跑道,你害怕了吗?请高举双手为自己鼓掌吧!为你那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而鼓掌,请让这响亮的掌声鼓起你的自信,去奔跑吧!带着这股自信,相信你一定能挑战极限,战胜自我

当你呆呆地站在演讲台上,为你刚刚失败的演讲而痛苦时,当你那晶莹的泪花溢满眼眶时,突然台下送来一阵掌声,尽管不是很响亮,也足以像一副良药,敷在你受伤的创口,像一汪清泉滋润着你的心田,这时你哭了,不,那悲伤的泪花瞬间即转变成感激的泪花,你深深地为鼓励的掌声鞠躬,这片掌声是如此的珍贵??

当抗洪英雄讲述着自己用那血肉之躯抵挡汹涌洪水的事迹时,台下一片静寂,随着便是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多么热烈的掌声啊!这掌声饱含着人们对抗英雄的钦佩和深深的谢意。抗

洪英雄哭了,因为人民的掌声是对他们献身精神的肯定、赞扬,是他们最大的荣誉。

当萨马兰奇主席用那庄重的声音告诉全世界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国是中国时,亿万中国人沸腾了,他们鼓着掌,热泪洒满衣襟,此时,也许能最好地表达他们内心喜悦的方式就是鼓掌吧!他们用那排山倒海般的掌声来向世人宣告,中国强大了,中华民族巍峨地屹立在东方,屹立在世界。

掌声被赋予了无穷的意义,是人们宣泄感情的最好方式,用这种方式去表达对人的肯定,对人的鼓励,或是喜悦,是最鲜明、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

“掌声”不需要诠释,你只要用心感情,生活中处处有掌声,你也不妨多鼓掌,为他人,为自己,为那丰富多彩的人生??

3、 开头要用好修辞

运用修辞是使开头生动形象的最好方法。最常用的是比喻、排比和引用。在此,我们作简单的介绍。

用比喻,增强开头的形象。

1、日子一叶一叶地从生命之树飘落,不经意间,才蓦然发现岁月已给它套上了16圈年轮。

2、生活是一张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都是手握各色画笔的画师;生活是一杯香醇的美酒,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名出色的品酒师;生活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每个人都是辛勤耕耘的劳动者;生活更是一条看不见尽头的长路,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远足者。

3、生命只在年轮上转了十五圈,生活已告诉了我很多、很多??

4、生活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时刻告诉着我要学会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

5、生活是什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可久而久之,我竟发现生活是一个伴随我成长的老师。

6、生活就像一首诗,朦胧清新,洒脱奔放,充满了喜悦、悲伤与哲理;生活又像是一幅画,色彩旖旎,浓淡交织,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7、在我成长的历程中,发生过很多的事情,就像在沙滩上走过一样,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

8、生活像一杯芳醇的美酒,生活又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只有懂得品味的人,才能细细品味到个中滋味,了解到生活告诉你的点点滴滴。

用排比,增强开头的气势。

1、 它曾是千年的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呐喊,它曾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变得不名一钱;它曾是无数饱学之士终身恪守的行为规范,它曾是阴险狡诈之辈赖以飞黄腾达的外衣;它太简单,简单得哑哑学语的孩子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又太复杂,复杂得让有些人将它遗失得无怨无悔,无影无踪??它就是诚信。(《千年的呼唤》)

2、童年是一首歌,唱出欢乐无谱的乐章;童年是一只船,承载父母无数的心愿;童年是一座博物馆,展出天真稚嫩的作品;童年是一个故事,讲述单纯生动的片段。(《童年》)

3、我有桥,爱那结构独特、历史悠久的赵州桥;爱那犹如彩虹、气势磅礴的南京长江大桥;可是我更爱那一座座家乡的立交桥。它们是我心中的一支支交响乐。(《立交桥,我心中的交响乐》)

4、一个十分辽阔的苇塘,一片永远也长不高的采油树,一幢低矮的却又爬满青藤的木板屋。这苇塘是鹤的故乡,这采油树是石油工人的丰碑,这木板屋就是我的家。

用引用,增加开头的情韵。

1、雪是沉默的,它悄无声息地一路走来。田野感激它的滋润,诗人歌吟它的壮美,它,只有洁白的沉默。这首题目为《雪》的诗,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作者对雪那种沉没的爱,勾起我内心深处强烈的共鸣!对于生长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祖国北疆的孩子来说,最熟悉的东西莫过于雪了,我对雪的一片深情,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的。(《洁白的沉默》)

2、杨万里写过“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六月西湖,苏轼写过“湖光潋滟,山色空蒙”的雨中西湖,可是他们也许不知道雪中的西湖更有特殊的魅力。(《雪中西湖》)

3、“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婉转的歌声又萦绕在耳旁,再一次唤起了我对小草的无限崇敬之情。(《小草》)

4、“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年暑假,我终于来到了这座美丽的城市——杭州。(《西湖览胜》)

4、 开头要创设情境

开头通过描绘环境、抒写感情来渲染气氛、设定情境,可为全文定下感情的基调,为全文创设出一种情境美。如朱自清的“背影”为什么感人,这正是作者通过祖母去世、父亲赋闲以及父亲老境颓唐这些特殊的事件的渲染,来创设出特定情境的结果。

1、又是落叶时节,片片金黄的树叶幽幽的自枝头飘落,坠入大地的怀抱,化作春泥,等待着生命的又一次轮回??

拾起一片枯黄的落叶,感受落叶季节那隐隐的心跳,任思绪在脉络中延伸??

2、明月朗照在李白的故乡,梅花开放在王维的窗前,古人已经把家的意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今夜床前无月,院中窗下无梅,萨克斯在固执地低吟,它知道我的心思。

3、窗外,朦胧的月光照在那棵老树上,仿佛磨去了老树干上的创痕和岁月留下的沧桑。面对此情景,我的思绪又飘向了远方??

惜 别

心里有些怅然,也有些不安,我提着简单的行李走在去研究室的小石径上。周围“嗒嗒”的木屐声,敲打着我那颗坚定而又漂泊的心。

还是那样熟悉的图画:一堆有些惨白的骨头间,藤野先生端坐着,还是那样的黑瘦。此时,他正记录着什么。我举起手来,似乎很费力,颤颤地敲了一下,又不自在地缩了回来。正想把那封早已准备好的信塞进去,默默地走开。不想藤野先生却抬起头:“是树人吗?快进来呀!”他放下笔,愉悦地把我拉进屋,仍然是那抑扬顿挫的话语:“最近,解剖学似乎有些进步,但还需努力,这里有两本书,拿去看看,会有帮助的。”

还是那样熟悉的图画:一堆有些惨白的骨头间,藤野先生端坐着,还是那样的黑瘦。此时,他正记录着什么。我举起手来,似乎很费力,颤颤地敲了一下,又不自在地缩了回来。正想把那封早已准备好的信塞进去,默默地走开。不想藤野先生却抬起头:“是树人吗?快进来呀!”他放下笔,愉悦地把我拉进屋,仍然是那抑扬顿挫的话语:“最近,解剖学似乎有些进步,但还需努力,这里有两本书,拿去看看,会有帮助的。”

他期待地看着我。“先生,我,我决定改学生物学。”匆忙之中,我想到生物学,也许这样说会使先生好过些。他缓缓地转过身去,这样静静地凝视着远方,凝视着樱花盎然一片的远

方??好晌,才深深叹了口气,有些迷茫,带着伤感:“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

他转过身来,发现我的眼角尚未拭干的泪痕,又叹了口气:“我原想??唉,不说了,总之,你要时时记起你苦难中的祖国??”言罢,又陷入了无言的沉思??我轻轻地退出研究室。 走在熟悉的小石径上,“嗒嗒”的木屐声像齿轮一样啮咬着我的心,带着不安,带着怅然,也带着一丝感激,离开了藤野先生,去寻找一条属于我自己,属于大众的道路。

5、 开头要巧设悬念

《落棋有声》开头写道:“铸造车间主任的人选,通过民意测验、调查座谈,集中在小黄和大李两个人的名下。要说工作能力、群众关系,两个人各有千秋,不分上下。这可把干部科张科长难住了??”作者接下去紧扣“难住了”这个悬念,设计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当然,这是就悬念式结构的文章开头而言的。

1、 早晨,我正坐在餐桌旁吃饭,一抬头,发现大家都神秘兮兮地望着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妈妈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盯着我,没头没脑地问:“你们班编座号了吗?”

“编了。”我漫不经心地回答。

《“6号”的故事》

2、上课时,吴欣打开抽屉,意外地发现了一张不大的纸条,仔细一看,是卡男的字:“想见你,心太急,狂奔拥挤的人群里,多希望下一秒就见到你??这一生只想和你在一起!信还没有读完,她的脸已经红透了。四下里望望,还好,没人看到这尴尬的一幕。《都是歌词惹的祸》

二、结尾

结尾即是文章的结局,好的文章结尾,它能充分地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作品主题得到充分发挥。人们把好文章的结尾誉为“豹尾”,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文章的结尾忌草率收兵,拖泥带水,不了了之。更忌结尾浅露,空发议论。淡而无味。好文章的结尾,作者无不在“严谨、自然、和谐、统一”的结构原则上,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需要,选择恰当的结尾,给人以“余音不绝”之感。

如何使结尾达到这种“余音不绝”的艺术效果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种方法:

1、 结尾要照应开头

“开头点题,主体叙事,结尾呼应开头”,这是应试作文最基本的结构。不过,照应开头也要讲究方法,它不应是开头的简单重复,而应是主旨的深化,情感的升华。如《背影》中的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呼应了开头,但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感情却又比开头深刻多了。下面就来看习作中的几个例子吧。

1、生活像甜蜜蜜的果汁,沁人心脾;生活像酸溜溜的话梅,令人生津;生活又像淡淡的绿茶,让人回味。生活的味道多种多样,只要你细细的品,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多味生活》)

2、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我真想对那蓝天、对那白云,用发自肺腑的声音呼喊:“我真快

乐——”因为,我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时充满着快乐的集体里。(《快乐在我们的集体里》)

3、时间老人在我耳畔悄声说道:“你已长大了!”我惊诧不已,是吗?我已长大了吗?是啊,我正由年少的无知幼稚逐渐走向成熟,走向未来。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我一串串由小变大的脚印。(《成长的脚印》)

4、在与老师的那么多次合作中,我总觉得这次合作最难忘,最成功,最真挚??它冲破了师生之间的隔膜,逾越了师生之间的代沟,达到了师生间相信相依,亲密无间的境界。(《合作》)

5、当你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别人,用一颗宽容的心去谅解别人,你会发现,你的周围时刻充满着阳光。

2、 结尾要突出主旨

在主体叙事的基础上,结尾进行由事及理的感悟,突出全文的主旨,这是可取的。需要注意的是:

点明题旨要自然。“因为有了这样的事,自然有了这样的理。”这样才不给人突兀之感。如果事与理脱节,或者完全是两回事,那就不行了。

点明题旨要少讲空话、俗话、套话。有些同学在叙事后进行议论,总喜欢大谈特谈“社会主义好”“共产党救中国”这些大道理。这是不可取的。尽管你可能表现的是这样的主题,但由于这些大道理是人人皆知的。因而无需多谈,适当地点一点就行。这样,读者明白了,而且又留有含蓄美,不是更好吗?建议同学们今后在确定文章的主题时不要过大,要实在些。太大的主题,小小的600多字的作文是难以表现的。还有,我们有些同学每写一篇文章,每叙一件事后,就喜欢来个“这件事使我懂得了什么什么道理”,这样太生硬了,简直是公式,哪有美感?而且也不是每件事都能让我们明白道理的。

1、生活告诉了我:回忆是有毒的,无论过去多么辉煌,或者多么暗淡,它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一味地回忆过去,会让我们的神经变得脆弱;只有把握现在的每一瞬间,满怀着信心和希望,才能争取和抓住每一次成功的机会。

2、有人说,太阳无语,却带来温暖;大地无语,却显示广博;海洋无语,却孕育生命。我要说,爱心无语,却造福人间。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每一个人。(《把爱心带给他人》)

3、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每时每刻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

4、我知道:世上本没有恨,只是心中的委屈多了,也便产生了恨。

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心中总有一种委屈感,只是这种委屈绐终没有升华成恨。也许正是这种委屈,造就了我坚强的性格,使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能坦然面对各种挫折。

5、黄叶子又在落了,居然象是在飘雪,我仿佛听见玲玲在说:“黄叶子落下来的时候,爸爸就会回来!”我终于知道了刘阿姨眼底的那一抹别样的神气了,那是她很深很重的情怀?? 回到家,听见广播电台正在播老舍的散文,最后的一句话是:是一位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

篇四:2015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及教师下水作文

2015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及教师下水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提供几个参考立意,仅供交流:

1.亲近自然,感受大美

2.做足功课,?自然?更美

3.自然因科技而更美

4.远离电子产品,发现自然之美

5.科技很近,美很远

6.美就在身边(侧重写身边的自然美景)

7.停下脚步感受美(同上)

8.你本来就很美(同上)

2015年高考广东卷教师下水作文点评

这么近,那么远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 谢植宣

喜欢顾城,喜欢顾城的诗,喜欢诗中用觉与纯真构建的自然世界,那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浪漫中的忧郁,散发着淡淡的哀愁。顾城笔下的自然,山川与草木、喷泉与河流、雪松与白桦??自然的一切,那么近,那么美,近的可以触摸脉搏、感受呼吸。

那是顾城心中的自然,而我们的自然呢?

推开窗,除了高楼还是高楼。触目所及,除了无尽的灰蒙还是灰蒙,一如那空洞的眼神。路边的小草小花不见了,因为车轮的碾压必然是不堪重负的,“春风吹又生”那只是美好的童话。天上的银河不见了,因为城市的璀璨灯火与那灰蒙的天幕早已消解了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正如顾城说:“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此时的自然,没有绿色,没有蓝色,没有红色??有的,只是灰色。看似很近,因为阳光、空气、流水、土地??依然在,依然近,但是,这是我们的自然吗?我们还可以肆无忌惮地在一望无垠的绿色土地上奔跑追逐吗?我们还可以弯下腰,用依然灵敏的鼻子去轻嗅那一抹淡淡的花香吗?甚至我们还可以自由地呼吸吗?自然,这么近,但也那么远。远在那青山白云间,远在那红花绿草间,远在那蝉噪蛙鸣中,远在那流逝的梦境中。 远去了,远去了,在不断前行的路上远去了!

曾经,李健在《向往》中深情地吟唱“当春风掠过山岗,依然能感觉寒冷,却无法阻挡对温暖的向往”,而今天的我们,春风不再掠过山岗,虽然不再寒冷,但也失去了对温暖的向往。阳光不再是我们获取温暖与希望的唯一途径,我们有电灯,我们还有各种取暖设备,更罔谈在清晨时分静待那从朝霞中透出的第一缕晨光,在暮色苍茫中依依惜别那海天一线处的最后一点微光。文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让我们对自然不再神秘,地理告诉我们阴晴雨雪只是大气的运动与反应,生物告诉我们飞鸟走兽大多属于哺乳类动物,物理告诉我们太阳只是宇宙中非常普通的一颗恒星。人类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碰到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的无知孩童,我们用科学的标准把自然条分缕析,我们开始变得越来越理性,固然,理性并不是错,但是,我们却失去了那面对大千世界时的那一份最初的冲动,那一份弥足珍贵的感性。须知,科学固然需要理性,但是,感知自然的美,感性依然不能缺席,因为,人心本是敏感而柔软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对自然的了解,我们开始罔顾甚至无视自然,我们肆意的开山毁林,我们无节制的填海造田,我们希望每一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误解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即是万物的主宰,面对自然,我们开始侵占、践踏、破坏,结果,山林被推平、草地被铲平、江河被污染??所以,土地依然在,但花草远去了;江河依然在,但鱼虾远去了;天空依然在,但星星远去了,而飞鸟,只能在天空掠过,却永远找不到那曾经栖息的枝丫。

王开岭说: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是的,我们走得太快太远,却丢失了感知自然的初心。就让我们如顾城所言:用金黄的麦秸,织成摇篮,把我的灵感和心,放在里边,装好纽扣的车轮,让时间拖着,去问候世界。感知自然,需要一个敏感而纯真的内心。

自然,本来就很近,远的是人心! (1200字)

完稿于2015年6月7日下午13时

【简评】谢老师的下水作文是一篇文采飞扬的议论散文。文章紧扣?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这一材料的主旨句论述,材料丰富,观点鲜明。尤其对?近?与?远?这一矛盾阐述较为深刻,尤其让读者意识到了顾城心中的自然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为什么不能相差甚远的原因,同时也让读者体味到了不懂得敬畏自然的结果就是:?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

文章首先用诗人顾城的诗概述作文材料,结尾再用顾城的作结,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散文化的语言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个可读性。谢老师长期写下水作文,是有丰富经验的。

但本文对学生的示范性不强,因为很多学生还没有达到这一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邹天顺)

回归自然

华南师大 侯桂新

人是文化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产物,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产物。所谓文化,即是自然的人化,脱离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和文化的产生。然而在人类及人类文化产生以后,人和自然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时至今天,随着信息化技术等的迅猛发展,这一趋势更在加剧,以至众多人们只能通过电视、互联网去感知自然,从中了解全球的天气变化,知悉生物的纲目属种。然而,人们通过现代科技所感知到的,其实只是有关自然的一些知识,并非自然本身。因为,你可以从天气预报得知本地有雨,那雨点却砸不到你的身上;你可以从网上看到一朵鲜花开放的过程,那花香却飘不进你的鼻孔。

然而许多人却满足于借助现代科技感知自然,甚至误以为自己所感知到的就是自然本身。两千多年前的哲人,曾将自然视为宇宙万物运行和个人立身行事的最高法则,诚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今天的人们则普遍视自然为身外之物,对天光云影、鸟语花香多无动于衷,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排除了自然的一席之地。其结果,人们的感官钝化了,缺少了自然的浸润,心态日益浮躁,人性日益偏枯,在一定程度上,人正在变成“机器人”。

出现这种局面,和工业时代以来人们对自然的不正确认识有关。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被打破,自然主要成为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人对自然的认知和利用日益朝着功利化的途径发展。除了少数的文人雅士和艺术爱好者,人们已无暇静观云卷云舒,闲看花开花落。自然带给人的审美愉悦和对人性情的陶冶,逐渐成为少数人的专利。

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占主流的儒家文化对自然不够亲近,也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基因。孔子曾教导他的孩子伯鱼多读《诗经》,因为可以从中“多识草木鸟兽之名”,而不是让伯鱼更多地走出家门,从大自然中去接触这些草木鸟兽。西汉的董仲舒是儒家的一个重要代表,他为了专心读书力求上进,曾蛰居楼上,三年不窥园,从中体现出对功名利禄的极端重视和对自然风物的无知拒绝。儒家这种重视书本间接知识而相对忽略通过实践获取真知的思想,无疑对许多国人长期怠慢了自然要负一定责任。

与之相对,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自然为最高,追求诗意的栖居,对今天远离自然的大众而言,无疑是一剂纠偏的良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人,尤其是那些困居钢铁丛林的城市人,实在有必要摆脱对现代科技过度的依赖这一“文明的偏至”,有意识地回归自然,回到人的本初,以达成人性的全面发展。(990字)

【简评】侯老师站在文化的高度,从自然与文化关系的视角来展开论述,文章有一点深度。作者从科技的发展使得?许多人却满足于借助现代科技感知自然,甚至误以为自己所感知到的就是自然本身?,以及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对比中,阐述了当今人们?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的缘由,主(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写生物老师的作文结尾)题突出。

文章说理语言质朴清新,其实也就是引领我们在亲近自然。(邹天顺)

2015年6月9日

知“自然”,亦要“感”自然

佛山市南海区石门高级中学 黄健珊

三月的微信朋友圈,到处流传着几张关于黄金风铃木的图片。图中的花簇一片金黄,一朵朵花倒挂着像一个个风铃,很是招人喜爱。可显然几张图片根本满足不了我的欲望,我一边上网查着黄金风铃木的花期,一边筹划着周末出游亲自拥抱一场盛大的花事。

科技日益进步,为人们认知自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轻点鼠标,便可查花木属性,打开电视,便可知雨雪阴晴。科技向人们传递着“足不出户知天下”的理念,却让奔走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劳碌众生以为凭此便可尽得自然。他们以为冰冷玻璃背后的几个符号、几张图片便是自然的全部,甚至有人妄想从中可收获古人常说的能润泽心灵的自然甘霖。殊不知,这种浅尝辄止、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只能让他们看到“黄花”就认为是油菜花,听到黄花梨木只会想到砍了赚一笔,见到木棉花只会捡回家煮一锅去湿汤。对自然只知皮毛,不曾深入体会,注定他们也无法获得自然的恩赐,所以他们的心灵依旧贫瘠与干涸。

自然不是困在玻璃柜中失去生气的标本,它是鲜活的,立体的,有声有色、甚至有语言有情感的。而这些,必须走出去,投进自然的怀抱才能体会得到。你可以在电脑上搜索出很多关于“长江”的解释词条,却无法感受到亲临长江时的心境壮阔,也无法体会江水翻滚着诠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时间意义;你可以躲在石屎森林中打开电视看着一派田园风光,却无法感受到身临田园的心旷神怡,也无法收获山水煞费苦心安排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的一刻明净安谧;你可以通过手机玩着虚拟的种菜游戏,却无法感受到亲手收割庄稼的丰收喜悦,也无法真正领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真谛。

感知自然,就如同做一道写景诗的鉴赏题。只知道答题术语还不够,还需要对诗歌意境正确且深入的领悟。答题术语的获得很简单,翻翻教科书就能掌握,这就像通过科技途径去认知自然。这种途径能帮助我们更好组织答案,却不能助我们拿到满分,它充其量只是“知”,并未做到“感”。必须要领悟到诗歌的意境才是抓住了诗歌的灵魂,这如同要真正理解自然就要对自然做一番深入的感悟。而要做到这一“感”字,必须走进自然,与自然共呼吸、同对话,让清澈的流水流进我们的血液,让芬芳的花香盈满我们的衣袖,让飘落的落叶漾开心湖的涟漪。只有把“感”与“知”结合起来,通过“感”促进“知”,通过“知”更好做到“感”,才能真正解读自然,才能使“自然”二字鲜活起来,才能使自然滋润我们心灵的同时发自内心地守护自然。这是感知自然的圆满答案,也是感知自然的最终归宿。

我感激科技让我认识了美丽的黄金风铃木。通过微信把图片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知晓这份美丽。然后明年三月让我们相约去看黄金风铃木吧,徜徉在金黄的海洋中,跟随一个个“风铃”一同起舞。那时你会发现,你不是玻璃屏外的看客,而是其中曼妙的一朵。

写于2015年6月8日

【简评】黄老师的下水作文也有自己个性,文章从微信朋友圈中流传着的几张关于黄金风铃木的图片如题,引出中心论点:?自然不是困在玻璃柜中失去生气的标本,它是鲜活的,立体的,有声有色、甚至有语言有情感的。而这些,必须走出去,投进自然的怀抱才能体会得到。?

但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有些重复,如果把这两段压缩整合成一段,第三段再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文章的内容就更加丰富,说服力就更加强了。当然,这纯属个人意见,不一定客观。总之,对敢于写下水作文的青年教师,我是很敬佩的。(邹天顺)

篇五: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第十三讲开头结尾

小学作文辅导教案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 第一讲 兴趣培养

疑惑:我一提起作文就头疼,怎么办?

解疑关键:培养兴趣,点燃写作欲望之火。

一提作文就头疼,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兴趣,二是不会写。那我们在第一讲中先解决“兴趣”问题,从第二讲开始解决不会写的问题。

兴趣,是每个人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喜欢的意愿而要去做的欲望,没有它,就不可能有行动和成功。如果让你去玩,而且是你非常喜欢玩的活动,什么“奥特曼星球大战”,什么“白雪公主的神秘世界”,你一定会迷恋其中而不知疲倦,你还头疼吗?肯定不会!因为你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即使不会玩,也要千方百计跟人家去学的。同样道理,写作文也要有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强烈的“我要写”的欲望,而且“一定要写好”,这样你才会自觉地发自内心地去学习写作。那这种作文兴趣怎样培养呢? 第一、有理想、不怕难,敢于“争强好胜”。

每个人从小都有对未来理想的向往,谁都想长大了,能出人头地,有所作为,那就离不开表达,表达就是作文呀!比如,你当了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国内外先进的设备,总得让人家知道设备的原理、功能、构造和用途吧!那你不会说也不会写,怎么能让人家认可并大批量生产使用?你总得通过书面文字来阐述吧?为此,你也要打好作文基础吧?争做强者、胜利者、成功者,这样就会激励你学习写作的愿望,兴趣的火花不就在理想的催化下点燃了吗?

第二,在课内外阅读中培兴趣。

当你读了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或一篇文章,当你观看了一部激动人心的电视电影,你都会被故事波澜起伏的情节和特色鲜明的人物所感染,所吸引的时候,你在羡慕和欣赏之余,不妨问一问自己:“人家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假如我也能用手中的笔,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好书,那该多好啊!别看现在不行,但只要肯努力,一定能行!”这样,“我要学好作文”的愿望不就产生了吗?那兴趣不就悄悄地来到你的身旁了?

第三、多说多写多练,品尝成功的喜悦。

开始作文写不好,没关系,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多说多写多练,总会越写越好的,决不是越写越糟的。总要有一个从“不好”到“较好”再到“好”、“很好”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你写出了一篇老师说好、在同学面前交流的文章时,你心里会有说不出的高兴,那是成功的愉悦。如果争取多有几次,那成功的喜悦不就多了吗?那兴趣就会由淡到浓了。

有位名人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不想把学习搞好的孩子也不是好孩子,学作文也如此。但必须强调一点,那就是必须有信心、有决心、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只有充满自信,才能有成功的希望。同时要不断地培养自己写作兴趣,你会如愿以偿的。

1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 第二讲 作文入门

疑惑:作文这么难,从哪开始入手呀?

解疑关键:认识“语”和“文”,从生活交流中开始,感受语言。

同学们:

我们都以为要从语文课,特别是作文指导课上学习写作文,其实并不全是这样。因为从你一张嘴说话,与人交流时,作文就已经开始了!为什么呢?那就得先重新认识“语文”的含义了。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才是“语文”的真正含义。口头说话,不管说什么,只要张嘴说话或者说从你“呀呀”学语,叫“爸、妈”的时候,“语”就开始了,这实际上是“口头作文”了。而在纸上写文章,就是书面作文。所以,作文是从口头说话开始的。

老师为什么要先说“语文”呢?这是因为过去你们只以为写在作文本上才是作文,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口头说话,包括课堂发言、与同学、家长说话聊天等等。所以,我们学作文就应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一条腿”是书面作文,可以按老师平时指导训练的要求,郑重其事地学习作文,这里先不细说,在后几讲再说。

另“一条腿”就是口头说话、口头作文了。我们可以在说话过程中,逐步体会、感受语言,在自然而然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学会语言。不相信?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放学回家,妈妈问你:“孩子,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学什么了?高兴吗?”你总得回答她吧?会说的同学一定说得头头是道,有头有尾。可能他会这样说:“妈妈,我今天在学校可高兴了,因为我呀,学了不少知识,收获可大了!数学课学的是两步计算应用题,语文课学习的是怎样概括段意。最有意思的是科学课上,做了一个‘氧气燃烧’的实验,我学会了怎样在空气中提取氧气。老师还表扬我做得成功、规范呢!”可不会说的同学会说:“高兴,挺好的,学了不少知识。行了,别问了,反正就是好!”这两种回答有什么不同?谁说得好?你看,前者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学校高兴,学了不少知识,收获大”然后具体说“学了什么,尤其哪一科的收获最大”,这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先概括(总说),后具体”的作文方法,这难道不是一段很好的作文吗?虽然你不是在故意地写作文,也没意识到自己回答成功,但无形中,你就是已经在展示自己即席作文的能力了。如果写在纸上,是不是书面作文呢?不会说的那个同学没头没脑地迸出了几个词句,说不清,道不明。你说,这口头说话跟作文有没有关系?因此,我们说,学习作文可以“两条腿走路”,可以在生活交流中从口头说话中入门、开始。

怎样练习口头说话,真正达到作文入门了呢?

第一、说话前多思考,弄清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第二、说话要看对象、场合和内容。跟谁说?在什么场合下说?说什么?跟老师和家长长辈说话和跟弟弟妹妹小孩说话一样吗?课堂发言、主题班队会上的演讲和伙伴们之间的谈笔、讲故事一样吗? 第三、说话要有头有尾、有一定的顺序、有层次和条理。比如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时,就一定按先总说“我认为??”,再具体“因为??”(谈几点理由根据),后总结“所以??”下面是一段说话的例子,请你先读后想是怎样说的?

2

“我认为这个小男孩把小鸟放飞是正确的。因为第一,小鸟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生物,保护生态平衡、保护鸟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第二,把小鸟放在自己的笼中供自己取乐,让小鸟失去了自由会痛苦的,我们不应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小鸟的痛苦之上;所以应该让小鸟回归自然,放飞是正确的。”

综上所说,作文是从人们不知不觉的口头说话中开始了,所以切不可忽视你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与人沟通与交流你说对不对?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 第三讲 积累语言

疑惑:一写作文就觉得没词儿,句子也平淡,怎么办?

解疑关键:扩大阅读面,分类摘抄,日积月累,丰富语文。

谈到没词没话,这是同学们作文中常遇到的困惑问题。老师告诉你们一些好办法,或许能帮得上忙。

1、多读书读文章,感受文中的语言和词句,来熏陶、感染自己的。

读书与读书不一样,有人只是看热闹,看过之后如过眼云烟,全无印象;而有人则边看边琢磨,体会文中词句的妙处,会记下来或背下来,对好的片断还会熟记于心。这样的读法,久而久之,必有大益。到写作时,会信手拈来,以免“文到用时方恨少。”

2、建立读书笔记,分类摘抄,积累语言。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一些佳词佳句记在一个专门的本上,咱们给它起个漂亮的名字叫《浪花集》,好吗?如果把每一个词句比作一朵金色的浪花,那你记得越多,浪花就越多,一朵、十朵,千百朵浪花就会汇成一条“语言之河”,你还愁心中无词,脑中无句吗?但是胡乱抄记,却不知怎样用,也不行。怎么办?咱们“分类摘抄”,即用标签,按“A名人名言、B佳词、C佳句、D佳段、E佳文”五大类,“B”和“C”、“D”再分小项,把词句段按不同类别细分:“B佳词类”可分“B1描写人”、“B2写动物”、“B3写植物”、“B4写景物”、“B5写场面”、“B6其它(写人或物都行)”;“C佳句”可分“C1人物”、“C2动物”、“C3植物”、“C4景色”、“C5场面”’“D佳段”分“D1好开头”、“D2好结尾”、“D3好片断”。你喜欢的词句段属于哪类哪项就写到哪里,这样,不但积累了语言,而且还学会了分辨了它的属性及用法。

那“A类”记什么呢?包括名人名言、俗话、格言、谚语、歇后语及警句等,为了便于查找,你也可以把它们分一分类。多积累这类内容,可以在作文中借用,帮你叙述说明,或说理,多有份量呀!

有了这本《浪花集》,日积月累,就等于自学自记自编自创了一部《作文语言辞典》,既实用又有趣,你不高兴吗?同时也是培养你持之以恒的毅力品格的好途径,何乐而不为呢?

3、不放过点滴机会,在生活、交往中学习语言,丰富自己的。

我们学习语言,不一定全是在学校正规课堂、书本里学习,还有很多情况下,是在非正规的场合,如课外阅读、去图书馆、书店或看电视节目时,发现好的语言,记在《浪花集》上。还有,就是在生活中,与老师、同学、亲朋好友的交往中,随时随地学习语言。

3

比如:人家看你着急去玩,父母又不让你去时,开了个玩笑:“喂!你怎么急成这个样子了?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好了好了,我给你说个情,看你抓耳挠腮的样子,真是好笑。”这里,红色的词句好不好呀?多形象啊?那赶紧动笔写在“C1”和“B1”里。这样,你不又采撷(xié)了两朵金色的浪花吗?

4、巧记成语,多练“接龙”,玩中积累语言。

成语,是我国语言瑰宝之一,每个成语都有它的由来——典故,多运用成语,会使说话、作文的语言精炼,有深度。为了记忆方便,可按:

(1)数字成语。即由“一”至“十”、“百、千、万” 打头的成语。如:“一法不染、二虎相争、三人行必有我师、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窍生烟、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里挑

一、千方百计、万无一失”等。

(2)生肖成语。即十二属:鼠、牛、虎、免、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如“猪狗不如、鸡犬升天、牛鬼蛇神、羊入虎口、马失前蹄、虎啸猿啼、尖嘴猴腮、蛇蝎心肠、兔死狐悲、龙马精神、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等。

(3)反义成语。如:“天地、前后、出入、生死、高低、大小、黑白、是非”等。如:“天翻地覆、前赴后继、出生入死、生死与共、高低不平、大事小情、黑白颠倒、是非分明”等。

另外,你们在玩累的时候,一边休息可以一边玩一玩“接龙”游戏,也是一个玩中取乐、乐中积累的好办法。

①成语接龙。前边成语“尾字”是后边成语的“头字”,取同意、谐音即可。如:“大事小情——情不自禁——今非夕比——比比皆是??”

②词语接龙。不受词语字数限制,两字、三字、四字均可,前词尾字为后词头字。如:“今天——天明——明月——月空——空气??”

③词句接龙。给你一个字,往下接一句话,往后都要用前一句尾字同音、谐音即可。如:“金——金光灿烂——烂菜吃了会生病——病树前头万木春——春回大地好风光——光芒四射人间暖??” 如此看来,学习和积累语言不难了吧?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 第四讲 认识句子(上)

疑惑:老师总说我作文连句子都写不好,总是不生动,怎么办?

解疑关键:认识句子,了解句子,学习句子的不同变化和描写方法。

文章,是由一段一段的话组成,而一段话要一句一句地写,因此,学写作文必须要首先学好句子。这个句子,起码首先是完整通顺的,然后才是具体的、生动的、有变化的,这样,文章才能写好。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弄懂什么是句子?它有哪些类型?

句子,就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话。它必须符合组成结构,表达一定的语气,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完成。

4

1、从组成结构上分六种,凡是符合这六种句型的,就是完整的句子。

①谁做什么?②谁怎么样?③谁是什么?

如:小明在写作业。小明哭了。小明是小学生。

④什么做什么?⑤什么怎么样?⑥什么是什么?

如:小白兔拔萝卜。这只小猪很胖。老虎是保护动物。

①——③是写人的,④——⑥是写事物的。你在作文中,句子完整、通顺的标志就是上边这六种句型。这是从组成结构上分的。

2、从句子表达的语气上分四种类型。

①陈述句。就是告诉人家一个意思或事情,是一本正经的正常叙述,没有语气的起伏变化。如:“今天我提前放学。”“森林里动物很多。”

②疑问句。表示疑问或有问题要问。如:“今天我提前放学吗?”“森林里动物很多吗?”

③感叹句。表示感情激动、感动、惊讶。如:“今天我提前放呀!”“森林里动物很多呢!”“祖国,我爱你!”“我们有说不出的感动!”

④祈(qǐ)使句。表示有一定的要求,句中使用“要、要求、必须、应该、命令、能够、希望”等词语,语气坚定,带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如:“今天我应该提前放学。”“森林里动物一定很多。”“上课时,我们必须遵守纪律!”“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能乱扔脏物!”

以上四种句型, 是语气上的不同变化。我们日常说话、作文,总不能全用“陈述句”或“疑问句”等单一句式,总得根据情节的需要来选择。不信,你试一下,一篇文章,全部使用问句,会是什么结果?全用“感叹句”呢?自己随意以一篇课文为例,试一试,看会怎么?

3、“把”、“被”句。就是把“陈述句”的叙述方式,改为用“把”或“被”,使句子有变化。 ①“把”字句。如:“小明千方百计克服了困难”这是陈述句。改为“把”字句:“小明千方百计把困难克服了。”

②“被”字句。“困难被小明千方百计克服了。”

这样,在说句子的时候,你可以用“陈述句”,也可以用“把”、“被”句,作文的语言不就有变化了吗?免得全用“陈述句”而呆板平淡。

4、连续动作的句子,简称“连动句”。这是指人或动物在完成某件事情时,都要经过连续两个以上的动作才能完成,那我们就按先后顺序,使用两个以上的动词进行动作的描写,这样才会给人以生动、逼真、具体的感觉。下面是一个小学生练毛笔书法时的连续动作的描写,你边读边体会其中的妙处:“开始写了,小明皱着眉头,咬着嘴唇,鼓着腮帮,似乎要把全身的力气都凝聚在紧握的毛笔上了。他又看了一眼字帖,才在大字本上写下了第一个‘火’字。”

5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