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记者手记怎么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09:27:22 小学作文
记者手记怎么写小学作文

篇一: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

作者:

来源:《神州·校长》2013年第05期

百花深处的寻访

记者 穆国库

华德福的故事听得越多,越有一种亲往寻访的冲动。这次,总算有机会一睹芳容。

下了火车,转公交,打出租,司机说:“到了。”环视周围,虽然地处成都市三环附近,但早已看不到半点大都市的影子,除了远处隐约林立的高楼,这里分明是地道的荒僻“乡下”。 顺着当地人的指引,我们进入一条绿色甬道。据说,路的尽头就是华德福。路的两边藤萝缠绕,花木成墙,时节虽为冬末,但在这一方土地上,春意早已盎然。

见到李泽武校长,清瘦,干练,其貌不扬。只看外表,你很难将他与中国教育的很多个“第一”联系起来。谈到华德福,你会觉得他对教育的一腔热情与痴情立刻令他整个人熠熠生辉起来。第一次见面,没有客套,李校长说让我们随便转转,他实在忙,找时间再聊。我们也乐得在这个十分特别的校园里自由参观。

这哪里是校园?分明是个独具匠心的设计者建造的公园。校园中心,半亩方塘一鉴开,岸边杨柳依依,杂花满坡。

记者手记怎么写

高坡之上,是设计精巧的另一个小天地。这里是华德福幼儿园的所在,这里也是华德福最早的摇篮。最初李泽武和他的伙伴们正是在这个坡上披荆斩棘,开辟中国华德福梦想的。令人心痛的是,据说,一条铁路要从校园中穿过,机器的轰鸣难道真要打破这份百花深处的清幽?

铁路穿过已成定局。将铁路线向边缘推移几十米,这已经是李泽武所能做到的极限。对未来,李泽武乐观依然。在夹缝中生存,李泽武和他的华德福早已习惯了。

爱从心里来

记者 周杰

北国寒春,我到广渠门中学的那天,北京刚好下了一场大雪,校园内外透着一股寒气。 “这个问题必须处理,这大冷天吃这个怎么行……”采访间隙,我正在学校资源部高主任办公室的外间整理资料,高主任在里间跟一个老师讨论事情,听到他有些生气地说了这些话。

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高主任昨天中午吃的学生餐,发现里面的土豆丝是黑的,饭也冷了,很心疼学生。

高主任说他自己的孩子也在读小学,很活泼可爱,常常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他就会想到自己的孩子,“那种爱就从心里面流出来。”

听到这里,我顿觉一团暖意。教育者的境界可以很恢弘很崇高,也可以很单纯,也许就是在学生摔倒的时候会想到自己孩子的疼痛,在学生成长时能感到作为一个爸爸的欣慰,如一句古语,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也有很多专家在谈教育时会提到一个略显幽默的说法,你希望你未来的儿媳妇或者女婿是什么样的,就把你的学生教育成什么样的。

教育者对待学生,不应漠然,也不必忘我,也许就是把他们当成你家里的那个小家伙,盼他好,教他好,有一种爱从心里面流出来,就足矣。

篇二:记者手记

龙源期刊网 .cn

记者手记

作者:邓茗文

来源:《留学》2014年第21期

如今,互联网技术被商业应用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正在不断改造教育这个最古老的行业。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互联网+教育”开始受到越来越多投资家的追逐。本期专访的创新伙伴CEO韦晓亮,不久前宣布旗下的智课网和极智批改网获得了百度1060万美元的投资。

在线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受益。学习者可以不用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一个学习水平不一的班级里,上某个老师用同一套讲义上的一堂,不能随时因自己没听懂或内急而暂停的课。当然,仅仅打破上述限制,仍然不是最优的学习方式。

通过采访,给我的感受是,韦晓亮做在线教育的初衷,可能更多是以当老师的经验为出发点,希望通过智课网将老师从重复讲课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力气花在强调脑力劳动的教研活动上。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在线教育最有价值的地方,其实是个性化学习。

韦晓亮用互联网技术进化教育方式的观点,给我了很大的启发。我不禁脑洞大开,开始想象什么才是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学习:如果以通过某项学科考试为学习目标,那么先测试某名学生在该领域的既有知识水平,准确判断出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是学生完全未知的,哪些是学生需要巩固学习的;然后,测试该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什么条件下学习效率最高;最后,根据采集到的信息,运用一套先进的算法,为这名学生制定一套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案,方案根据采集数据动态更新。如果真能做到这些,那么学习将不再是一个制式的单向传导过程,这种智能化学习,就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者的效率,引发学习的革命。

或许,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篇三: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

放心激情,青春无敌,记白石坡中学第一届体艺节。

11月4日上午8点30分,白石坡中学的篮球场上,欢呼声,呐喊声一阵接着一阵,开幕式由白石坡中学刘宏勇校长主持,汪校长,许局长分别作了重要的讲话,当张平书记宣布,白石坡中学第一届体艺节汇报演出正式开始,整个会场一片沸腾。

合唱

11月4日下午,合唱比赛开始了,终于轮到我们班了,我的眼神不敢正视评委,我就这样低着头走上了阶梯台,我瞟了一眼班主任向老师,没有看见他的身影,我心中暗喜,向老师不在,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可是我第二眼再看过去时,心中一惊,向老师正如一棵要树伫立在那,眼神中透出一股杀气,身边好像吹起了一阵阵风,那眼神如同一把利剑直接穿透了我的心,让我感到浑身不适,突然音乐响起,我立刻把脑袋转向了指挥这边。认真看着指挥的动作,听着歌曲的节奏,第一首歌还可以,但是第二首我们连续唱错了两句,下台 时,心中暗想这次算完了,最后主持人在颁布名次的时候,我们是二等奖,取得了一个比我预想中要好的一个成绩,这次我们虽然输了,但是我们却赢得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东西―――快乐。 拔河

11月6日下午,是我们班和(12班拔河的总决赛,在等待的时候我们发现右边的总是赢,左边的总是输,左边的地方好像受了必输的诅咒,右边的好像装上了必赢的外挂光环,我们和12班比赛时正好在左边,顿时心就虚 了,这时突然传来了一个消息,数学老师说如果我们拔赢了今天没有数学作业,我们班的士气瞬间爆棚,外挂诅咒神马的都成了浮云,都 被我们的士气压了下去,在一阵阵呐喊与掌声中我们的士气化作无穷的动力,助威的声音此起彼伏,跃动的倩影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衬出靓丽的青春为班级争光,争荣誉,最终在集体的努,众人的配合下,我们赢得了这次比赛,我想主要原因还是数学 老师的那一句话的魔力吧,可是我想,无论成败与否,赛场上展现地更多的是同学们相互鼓励,理解和包容的热情

郭其展负伤跑三千

在那响彻云宵的枪声打响后,那如地狱长廊般最漫长的磨难开始了,三千米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漫长 的磨难,可是一个负伤者竟敢向这个数字发起挑战,你一圈一圈地跑着,一圈又一圈的轮回着,那毅力坚强的人把你甩在身后,那思想软弱颓废的人被你甩在身后,可是慢慢的你似乎从坚强者变成了颓废者,你的速度越来越慢,长长的跑道上留下了你沉重的脚步,寒风抹不去你渗出的汗水,身体拉不动你沉重的双脚,你几乎被人甩了一圈可是你依然没有放弃,你已不在乎自己的伤痛,不在乎自己的疲倦,不在乎自己的汗水,因为你心中有一种信念,你奋力向前跑去,最后你成功了,你忍不住流下了泪水,那是激动的眼泪,那是代表你成长的眼泪,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信念,你的成长。

展望

点燃激情,放心梦想,掇刀区白石坡中不体育艺术节的开展,相信在学校的带领下,我们学校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将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11月7日下午体育艺术节田径运动会正式落下帷幕。

篇四:达芬奇案中案记者手记

达芬奇案中案记者手记

高昱

2013年3月8日

继去年底获得腾讯网评选的2012年度最具影响力作品“年度财经报道奖”之后,最近我接到通知,《达芬奇案中案》一文又得殊荣,拿到了南方周末2012年度传媒致敬“年度调查报道”奖。我和财新传媒的同事王珊珊、靳晴、龙周园、邓海、王晓庆一起采写的这篇调查报道,得到了读者和媒体同行的认可,也引发了各界对媒体责任与社会诚信的讨论。南周的编辑同仁嘱我写一篇记者手记,我也希望借此复盘,就调查报道尤其是高冲突性事件的采访与写作,谈谈我的浅见,供调查记者同行参考与指正。

缘起

在2011年11月17日见到潘东尼和潘庄秀华夫妇之前,我对达芬奇家居的了解停留在从报纸电视和微博里看到的只言片语:达芬奇和当年名噪一时的欧典地板一样,造假卖假,打着意大利家具的旗号卖的其实是国产货,而且质量低劣——我甚至连达芬奇家居是家具卖场而不是品牌生产商都不清楚。这是信息爆炸时代典型的信息认知模式:信息和信息来源虽然空前的多,但也空前的同质化和碎片化,无论信息生产者、传播者还是受众,都只取符合自己偏好的一瓢饮。

据潘氏夫妇说,2011年7月10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的《达芬奇“密码”》报道播出后,他们接受了严苛的各地海关、工商、质监以及媒体在聚光灯下的调查,他们拿出的7月15、16日上海的海关和质监局,7月21日广东省工商局以及8月31日上海市工商局发布的官方调查结果,都表明没有任何实质证据证明达芬奇家居存在央视报道指控的仿造意大利家具的造假卖假问题,只发现他们存在宣传上夸大、少部分产品质量有问题和标签标识不规范的问题。

这多少让我有些吃惊:“达芬奇事件”曝光后群情汹汹,媒体上也穷追猛打,但监管机构的审查报告证明达芬奇没有造假,这个大的新闻似乎没见有报道啊。但我自然不会轻信达芬奇一方的鸣冤叫屈和监管部门的调查结论——作为记者,我们必须是怀疑主义者,怀疑一切既有的先见和被报道出来的“真相”,怀疑自己基于经验的主观判断,也怀疑自己在现场看到的现象和从采访对象那里听到的“事实”。让我真正吃了一惊的,也让我对这个题目产生兴趣的,是他们所说的7月10日后发生的“公关陷阱”,他们拿出了两千多万元铲事,或者说“被敲诈了两千多万”。

我们都知道这个行业里有记者借职业之便,以不给钱就报道负面、给钱就不报道或者干脆敲诈勒索的问题,也经常听说某某公关公司或媒体行业“达人”帮别人摆平媒体发了财。这是比有偿新闻更恶劣的行业毒瘤,但少有直接证据,更少见如此大的金额。难得的是,达芬奇手里有证据,并且愿意提供给我们。

初步采访了三个多小时,我回到单位,向我们财新传媒的总编辑胡舒立汇报此事。她也觉得这个题目非常有价值。事实上,我们一直想做一做媒体行业存在的这个“行业不正之风”。一个大背景是最近两年所谓“财经公关”的问题,pre-IPO已经演变成一盘媒体大餐,相当有一批纸介媒体和网站,在上市公司IPO之前拿负面报道要挟企业,直截了当地要广告、赞助,惜乎一直没有合适的事件载体,在此过程中,财经公关也成了一个“新兴产业”。

文章发表后,经常有人问我,达芬奇家居为什么会找你们财新呢,而且把那么重要的证据提供给你们?达芬奇方面其实在11月14日,也就是我见他们的三天前,已经向中央电视台纪委举报了,但是他们很担心这个事情被盖住。因为他们也听人讲,央视接到过不少这样的举报,但很多情况都难有结果。他们又去找了一些媒体,请了好几家知名媒体的老总吃饭。据潘庄秀华说,听完达芬奇的“控诉”之后,几位媒体老总都不愿意进行调查,他们给出的主意就是你现在也别

想去翻案了,因为央视你们打不倒的,还不如我们给你们做点正面报道,慢慢的把你的形象恢复过来。

这当然不是已经被逼到绝路上的达芬奇家居所想要的。好在有一个媒体朋友告诉他们,在中国大陆,只有三个人手下的媒体能做这个报道,一个是江艺平,一个是程益中,一个是胡舒立……江艺平已经不在《南方周末》主编的位子上了,程益中也早被解除了《南方都市报》的职务,去了香港,现在就只有一个胡舒立。他告诉彼时并不知道胡舒立和财新传媒的潘氏夫妇,“胡舒立要是都不报,中国就没有一家媒体会报了”。

这话当然有些夸张,但胡舒立和她领导的新闻团队,多年来坚持的新闻专业主义和公器理想,确实是我们这个被政治与商业“双重封建化”的行业弥足珍贵的东西。关于新闻理想,我不想说太多,这个行业里有游刃于“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的蛀虫,但更有财新传媒和很多其他媒体的同仁,忍受着现实的窘迫,不顾未来的晦明,始终固守“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使命。

采访

2011年11月19日,我带着三位同事,来到位于北京友谊商店顶楼的达芬奇家居北京公司办公室,分别对四位意大利家具厂负责人和潘庄秀华等达芬奇高管进行了采访,从中午一直采访到晚上10点。这次对达芬奇方面的采访,我刻意没有让他们谈他们冤不冤,主要就是让他们完整回忆了一遍7月10日《达芬奇“密码”》播出之后发生的故事,政府是怎么调查的,哪些部门、哪些地方在调查,尤其是详细询问了达芬奇家居陷入“公关陷阱”的详细过程,他们跟向央视举报的消费者唐英之间的谈判,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暗访记者李文学以及两名中间人崔斌、孙国军的见面。颠倒采访次序的原因,是因为我们需要首先独立调查达芬奇家居究竟有没有造假售假、是否存在着欺诈消费者的问题。

整个题目的调查采访,我把它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调查达芬奇家居的产品质量和它的假货问题;第二个阶段是调查央视报道的出炉,主要就是他们

派记者去东莞长丰家具厂暗访的情况;第三个阶段是对《达芬奇“密码”》播出后“公关陷阱”的调查。这三块也就分别是我们后来《达芬奇案中案》的三篇报道《造假门始末》、《公关陷阱》、《达芬奇冤不冤》,只是采访顺序与最后的文章顺序是颠倒的,先调查“冤不冤”,再采访“始末”,最后是“陷阱”——虽然达芬奇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央视记者在意大利采访的视频和达芬奇高层与李文学、崔斌、孙国军等人非常重要的电话录音证据,但我们还需一一进行核实,不能对一方直接采信。后面两块的采访一定要去接触央视,一定要去接触李文学、崔斌等人,由于不清楚央视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这个事情,不清楚崔斌、唐英等背后到底有怎样的能量,我们将相关采访后置,担心接触得太早会被拦下,报道做不下去。当然,这三个阶段因为采访对象的时间安排,相互之间是有交叉的,比如我们对于达芬奇是否造假、商品质量到底如何、是否虚假宣传的问题,一直到12月底都还在采访消协。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题目从一开始就设想为刊、网、电视互动,即除了一个长篇报道外,我们还设想制作一系列网络稿件和视频报道,所以重要的采访都有财新电视部门的同事跟拍。另外,团队作战是财新调查报道的常见形式,财新在上海和重庆设有记者站,达芬奇在这些地方都有分店,我们上海和重庆的两名记者也参与了报道组,分别到当地的门店和工商部门采访。

我想着重谈一下我们在采访报道中是如何应对采访对象拒绝采访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整体来讲,《达芬奇案中案》有两块没采访到,一是央视方面不愿给我们谈《达芬奇“密码”》的报道过程,第二个是唐英完全拒绝了我们的采访。

11月25日前后,我给唐英和她的一个亲属分别打过电话,他们一听说是记者就挂断电话。同一天,我也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制片人打过电话,他当时就拒绝了。制片人的说法是,第一,央视纪委已经接到了达芬奇家居的举报,正在自查;第二,《达芬奇“密码”》播出是有很多领导审过的。12月12日之后

的几天,我再次找央视,给那位栏目制片人、副制片人以及《达芬奇“密码”》节目的编辑肖博都打了电话,给央视纪委也打了电话,还应他们的要求向央视新闻中心发去了采访函,明确告知我们接到了达芬奇的投诉,称央视的报道是虚假报道,央视记者李文学涉嫌敲诈勒索。他们一开始内部商量后,同意让肖博带着李文学跟我们私下谈一次,讲讲这个采访报道的过程,但最后时刻他们又不愿意见了。只是几天后由副制片人转达了几点:欢迎财新关注,但不便接受正式采访;部门自查已结束,结论是《达芬奇“密码”》属客观报道。他还简要回答了为何央视报道与工商部门调查结果不符以及李文学是否受贿的问题。这些我都写在文章里了,算是央视一个简要的回应。

事实上,我们一开始就预估央视和唐英接受我们采访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对于调查报道来讲,不能只有来自一方的信源。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充分发挥我称之为“沉默信源”的作用。

沉默信源

《达芬奇案中案》中其实大量引用了央视方面的信源,就是央视《达芬奇“密码”》系列报道以及其他媒体指控达芬奇造假的逻辑和证据。央视方面主要的指证已经呈现于两期每周质量报告《达芬奇“密码”》和《达芬奇“密码”2》,还有央视的《焦点访谈》等其他新闻栏目播出的“达芬奇造假”相关报道,《达芬奇“密码”》编辑肖博在节目播出后接受北京电视台一个20多分钟的演播室访谈节目《揭穿“达芬奇”的秘密》,也把他们做这个报道的过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这种公开报道同样是有效信源。

当然,这种公开报道,这种已报道的证据,作为信源是一种沉默信源,不像法庭质证是控方说完辩方说,然后控方再反驳,辩方再解释,有一个交锋的过程。沉默信源是在明处,它没法再说话,这就需要我们在报道的时候使用沉默信源要系统性阐述,而不是只挑对记者有用的;这更需要在采访查证的时候,记者要主

篇五: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只是暂别

2014年暑假,《聚焦三农》栏目推出了大型留守儿童系列纪实节目《妈妈去哪了》,以乡村留守儿童为主体,跟踪报道他们暑假期间寻找妈妈的故事,我们采访的对象是山东省寿

光市的留守少年——寇安博。在领到这个选题之后,我们就在想小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是调皮机灵,还是活泼好动,还是不善于沟通,在满怀期待跟忐忑的心情中,我们坐

上了去往潍坊的火车。

2014年7月9号,初见寇安博:寿光市XXX,照片中白白胖胖的小胖子就是我们节目的主人公,看到相片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觉得他很活泼可爱,我们的第一印象也是如此。但是在

下午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孩子与我们想象中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可能因为之前没有接受过采访的经历,孩子第一次见到我们稍微有一点抵触,而当我们问到他平常放假都在家做什

么——读书,小家伙的回答刚开始让我们觉得还很正常,但是接下来一个举动让我们大吃一惊——从他自己的卧室里拿出了四大名著全集,在他的印象里,记者要来采访我了,我

要把我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知道我有多优秀。可惜他心里打的小算盘被我们识破了,在我们识破他的伎俩之后,小家伙也懵了,没想到自己的小九九这么容易就被

猜到,在这之后就是对我们的出离愤怒,既然你们不让我好受,那我

也不让你们拍到我的真实生活,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由此开始了。

开始拍摄:内心的挣扎

第一次到寿光,感觉这里很美,城市的绿化特别好,像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的所在。但很快就对这美丽视而不见了。在采访初期,由于初次见面就被我们识破了他的小伎俩,小家

伙也打算给我们来个下马威。在前几天的采访中,小家伙表现的极为不配合,抗拒我们的问题,对我们也视而不见,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小家伙始终表现的很固执。在这个时候,

我们内心其实是很纠结的,拍摄的周期就这么点时间,看着时间一点点的流逝,我们心里也慢慢的紧张了起来。

初见端倪:可爱又可敬的爷爷

在寇安博极不配合的情况下,我们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把突破口放在了爷爷奶奶身上。由于寇安博妈妈在他一岁多的时候就跟爸爸去杭州开店,他从小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在他的印象里,爷爷奶奶就是他童年的全部记忆。爷爷是一个很和蔼可亲的老人,在跟爷爷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对我们拍摄很有效的讯息,爷爷告诉我们,在他调皮

捣蛋不听话的时候,爷爷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心的呵护小安博长大。在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下,小家伙渐渐地跟我们熟络了起来,我们也慢慢的走进了小家伙的内心世界,

用最真实的镜头展现了小家伙每一天的生活,在这里真的要衷心的跟

爷爷说一声——谢谢您!!!

小插曲:妈妈也在我身边

在采访中,爷爷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在安博刚上学的时候,每次上学放学,同学们都是爸爸妈妈去接送,而小安博是爷爷奶奶去接送,当身边的小伙伴问他的时候,小安博说—

—你们有妈妈,我也有妈妈,只不过我妈妈出去打工了,暂时没有在我身边,但是终有一天妈妈也会来接送我上学的。爷爷说这个故事的时候很平静,但是我们能够从他的眼角看

到有泪光在闪烁,在这一刻,他不仅仅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爷爷,更是一个值得让我们尊敬的老人家。

风波再起:我要去找妈妈

由于安博的爸爸妈妈在他一岁多的时候就去了杭州,从小是爷爷奶奶照顾他长大,在我们看来,他的童年也许是不完整的,没有妈妈的关爱与溺爱,但是爷爷奶奶用他们的行动来

表现了他们对于孩子的爱,我们也问过小安博,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开心吗,小家伙每次都是重重的点点头。但是眼下放暑假了,对孩子们来说一个多月的时间有太多的欢乐,而

对于小安博来说,他的内心其实有一个小小的想法。固然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很开心,但是他想利用暑假这段时间去杭州找妈妈,在采访中小安伯也不只一次的告诉我们他对妈

妈的思念之情。由于爷爷奶奶不放行,小家伙最近这段时间可是一个劲的在家里折腾,看啥都不顺心,爷爷奶奶跟他说话也带搭不理,饭

不好好吃,作业也不认真做,目的只有一

个,一定要见到妈妈。爷爷奶奶其实也知道孙子的想法,只是对他们来说,安博爸妈平时要在店里照顾生意,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根本没有空闲的时间来照顾孩子,如果孩子过去

了,到时候谁来照顾他,能不能吃好饭睡好觉。但是看着孙子这么一天天的闹腾,老两口心里实在难受,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由奶奶带着孙子去杭州找妈妈。

采访后记:寇安博只是一个缩影,在农村,像他这样类似的孩子还有很多,爸爸妈妈为了生活,也为了孩子的未来,去外地打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许几年都见不到自己的孩

子跟亲人。在采访中,寇安博不止一次跟我们表达了他对妈妈的想念,在他的童年里,没有妈妈的印记,但是就算这样也掩盖不了血浓于水的母子情,对着我们的镜头,小安博也

表达了对于妈妈的爱,而在去杭州之前,小家伙还精心给妈妈准备了自己的一份小礼物,并且嘱咐我们不要告诉妈妈,他要给妈妈一个小惊喜。而在爷爷奶奶看来,从小把孩子带

到大,他们已经习惯了每天围着孩子转的生活,我们问过爷爷,如果安博的爸爸妈妈有一天打算让孩子去杭州上学跟生活,他们怎么想,爷爷很坚定的告诉我们他绝对不会同意,

因为对他们来说,孩子就是他们的全部。在采访中,爷爷跟我们敞开心扉有一次真诚的交流,他告诉我们,其实不止是安博,他也想孩子

的爸爸,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

越不中用了,看着村里其他老人的孩子都陪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而自己跟老伴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子,虽然生活累并充实着,但是更多的时间还是想孩子能够多回家看看,不为

别的,为了自己也能度过一个安享的晚年。其实感动我们的事不一定要惊天动地轰轰烈烈,更多时候感动我们的只是那么一瞬间,一个细微的举动,一个平凡的事迹,而我们所做

的也是真实的记录这份感动,如果观众到时候能跟我们一起欢乐,一起感动,一起祝福,我们做的就是值得的,足矣!精彩还在继续,我们依然还行进在记录真实,感动的路上。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