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万石家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24:49 字数作文
万石家风字数作文

篇一:我的家风

1、我们家倡导的家风可以概括为“孝、俭、勤”3个字。首先是孝。父母从小就教育我要孝顺长辈,尊敬师长。其次是节俭。小时候,爷爷就常讲:“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节俭兴家,浪费可耻。最后是“勤”所谓“勤”就是勤奋。勤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生活中。

2、不要浪费,碗里的饭要吃干净;不要计较,不做伤害别人的事;与人为善,于己为善,母亲总是一点一点地给我灌输一些思想,记得深刻。

篇二:如何加强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

清镇市暗流中学 杨毅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出土的甲骨文看,早在殷商时期,“孝”字便已产生,而从文献资料看,《尚书》中则有“克谐以孝”的记载。而关于孝道的传说故事,更可追述到五帝时期的舜,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舜年二十以孝闻”。舜,可以说是已知的最早的孝子,后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到了汉代,孝不仅作为一种伦理道德为人们所奉行,更作为一种政治指导思想被统治者确立为治国的方略。汉文帝刘恒也是著名的孝子,文帝十二年的诏令里有奖励孝悌力田与廉吏的条文。且从汉文帝起,汉代皇帝的谥号前必冠有“孝”字(也有说从汉惠帝开始的),以示对先帝先后的尊崇孝顺。而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朝廷在用人制度上更专门有“举孝廉”,而《孝经》也与《诗》《书》《礼》《易》《春秋》《论语》一起,被列为汉代治国的经典中的“七经”,并设有专门的治经博士。魏晋以后,“以孝治天下”更为当朝统治者所倡导沿袭奉行。可见,孝作为百德之本,自古以来便为大家所重视。

当然,传统的中国家庭不仅重视“孝”这种伦理道德的传承,还注重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人们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家教。而且一些封建士大夫更将治家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并由此产生了许多家风家教的经典著作。除了《论语》《孝经》《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公共的家教经典外,《颜氏家训》

《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等更是家风家教的杰出著作。不过,这样所进行的家风家教归根结底都是为封建社会服务的,其终结目标并无二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曰:“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这显然带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家教建设对于社会风尚健康发展的意义在我国越来越形成普遍的共识。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大家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今天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已经不再停留在封建社会里“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的层面上,而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不仅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要推进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建设。

那么,怎样进行新时期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呢?

一、家教经典的阅读,有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

虽然前面说了,《论语》《孝经》《三字经》《弟子规》《颜氏家训》《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等家风家教经典有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不敢毁伤倒是孝顺的表现,可是今天,毛发肯定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修剪,只要符合职业要求,大约父母倒也不会认为子女有何不孝的。又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今天,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生育一个

孩子,生男生女都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同等重要。但是,这些经典里面有更多永远不会过时的东西。如“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德有伤,贻亲羞”,“ 步从容,立端正”,“仁义礼智信”??所以,这些经典还得引导子女去读,只是应该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读,吸收我们所需的营养成分,弘扬时代所倡导的正义、正气、正能量。如果可能的话,家中最好拥有这些经典。反复的阅读,对于促进良好家风的形成必然不无裨益。

二、名人故事,良好家风的榜样力量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曾经闪耀过多少璀璨的明星,他们是“历史的脊梁骨”。他们的故事,涵盖了各种传统美德,诸如孝顺、爱国、自信、诚信、励志、惜时、勤俭、谦逊等。让我们一一看看:孔子韦编三绝、闵损芦衣顺母、季布一诺千金、匡衡凿壁偷光、孔融让梨、陆绩怀橘、祖逖闻鸡起舞、郑余庆烂蒸葫芦、杨时程门立雪、黄庭坚涤亲溺器??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李白“铁杵磨成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故事,皆是进行家教的好题材,是良好家风的榜样力量。我们相信:如果每个家庭都让孩子去看看这些名人的故事,或者给孩子们讲讲这些名人的故事,那么,久而久之,不知不觉中已为建设良好的家风添注了心血。

而且,不光是名人,就是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榜样力量。记得一个朋友讲过教育儿子的故事,说他儿子才读小学六年级,但已经

有些追求“时尚”的苗头,理发不想再理学生头,而想模仿社会上的一些流行发型。令他理了学生头,借口某阿姨说他发型“像牢中放出来的”,一直闷闷不乐。朋友便带他到某一优秀示范性高中,让他遍观该校男同学发型。直到发现该校学生全部皆是学生头,他儿子才无话可说,不再抱怨。而且,从此以后,每次理发自觉要求理学生头。这,就是典型的榜样示范的作用。

三、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众多名人的故事,固然对子女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正面引导作用。但是,父母毕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管理者如此,对于教师如此,对于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作父母的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要求子女怎么样做,子女也会跟着行动起来;反之,如果父母自身不端正,而要求子女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子女也不见得会听从。或者,口头答应了,在行动上也是阴奉阳违的。

就以教育孩子要孝顺来说吧,据《史记》记载,西汉时的万石君石奋,被司马迁赞为“笃行君子”,他是最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他的言行举止“子孙遵教,亦如之”,且“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万石君家能形成这样优良的家风,令天下向往,难道不引人深思吗?但是,如果为人子女的你整天都只知道干工作、找大钱,逢年过节也不回家看看,老父老母生病了也没有一句关心问候。张口闭口就说“是不是没钱了”。你想想:家中的父母真的仅仅就是希望你拿点钱吗?现在看到你对爷爷奶奶、外

公外婆这样,将来你的子女又会怎样对你呢?从前曾听过一个故事,说旧时某一男子有弃老恶行。其父老迈,该男子携其子,用一破背篓背其父弃于荒野。正欲返家时,其子问:“为何不把背篓带回?”男子说:“一破背篓,留下何用?”其子说:“留下,以后我好背你丢啊!”男子听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把其父背回家去。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父母对子女的教材效应,可以说是立竿见影。故事中男子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虽不至于给予高度赞扬,但至少他避免了自己将来被遗弃的悲剧发生,实为庆幸。古人云: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至理名言啊!于是,我们明白了胡适为何会由衷感激的说“受了她(母亲)极大极深的影响”“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至于在诚信教育方面,曾子杀猪的故事应该说对我们做父母的也是很有教益的。

四、情感和心理投资远比物质金钱重要

也许有人会认为,要进行良好的家风家教建设,只要肯投入,舍得花钱就行了。你说让孩子们读读家教的经典,好!你开出书单,我给他(她)买全套;你说让孩子们看看名人的故事,好!我没时间给他(她)讲,但是名人的故事,书店里有的是这方面的书,我拿钱给他(她)买不就得了。这种看法不完全正确。不可否认,一定的物质或金钱投资,固然可以促进子女的发展和家庭的和谐,但这仅仅只是一种手段或条件,不是全部。较物质和金钱而论,父母的情感和心理

篇三:《德育课本集录》礼

《德育课本》初集第三册

礼篇

一、【伯禽趋跪】

周鲁伯禽。观于桥梓。入门而趋。登堂而跪。

曰。桥者父道。梓者子道。明日。伯禽入门而趋。登堂而跪。周公嘉其得君子之教。

周公制礼。实开礼教之源。且尝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以礼天下之贤士。其子伯禽未谙礼节。宜其三见而三笞之也。商子以桥梓明父子之道。俾尽乎礼。诚不愧为君子矣。

了什么缘故。商子道。南山的阳面有一种树。叫做桥木。北山的阴面有一种树。叫做梓木。你何不去看一看呢。伯禽听了商子的话。就去看了。只见桥木生得很高。树是仰着的。梓木长得很低。可是俯着的。就回来告诉商子。商子就对伯禽说道。桥木仰起。就是做父亲的道理。梓木俯着。就是做儿子的道理。到了第二天。伯禽去见周公。一进门就很快的走上前去。一登堂就跪下去。周公称许他受了君子的教训。

二、【宋桓罪己】

宋桓未立。深明大体。遇水恤民。言惧名礼。

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而名礼。其庶乎。

罪归诸己。则和气致祥。人心欢洽。罪归诸人。则戾气相感。民怨沸腾。公子御说以天灾引咎自责。臧孙达谓其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厥后果称贤君。可见人君之宜履礼爱人也。

宋国里受了重大的水灾。

鲁国里的庄公就差了人去吊问。因为了孤的不敬。所以上天降下了灾祸。又使得贵国的君侯忧虑。这是

言语既然恐惧。称呼又很合礼。这样说来。宋国的兴起。是无疑的了。

三、【鉏麑触槐】

鉏麑刺盾。奉命而来。不贼恭敬。竟自触槐。

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遂触槐而死。

鉏麑、一力士耳。其于赵盾。无恩怨之可言。非若灵辄之翳桑受惠也。况将君命以往乎。乃见盾之不忘恭敬。遂不忍贼民之主。触槐以死。其重礼为何如乎。而盾之获免全在礼。人可斯须去礼乎。

来的谥法就叫赵宣子、劝谏了好几次。晋灵公很讨厌他。就差了鉏麑去行刺。可是鉏麑去行刺的时候很早。赵宣子的寝室门、却是已经开了。端端正正穿好了朝服。预备上朝去。因为时候还早。赵宣子正坐着小睡。

鉏麑见了这样情形。就退了出来。叹着一口气说。一个人平居时候。不忘了恭敬。这就是人民的主人翁了。去刺死人民的主人翁。这就是不忠。抛弃了君上的命令。这就是不信。不忠不信。那里能够在世上做人呢。就自己向槐树上撞死了。

四、【孔子尽礼】

至圣孔子。老聃是师。事君尽礼。温恭威仪。

宋。与弟子习礼树下。燕居。申申夭夭。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

孔子为三代完人。所尽不仅礼也。惟礼教以周孔为尊。周公制礼。孔子定礼。而礼教得以大明。以天纵之圣。犹问礼于老聃。且入太庙。每事必问。子贡欲去告朔饩羊。犹曰我爱其礼。故为万世之师也。

每一种事情。都要向人家问着。有一次、跟了鲁国的君主行祭礼。可是烧熟的祭肉。没有分给孔夫子。孔夫子因为他们无礼。没等到脱下礼帽来。就离开了鲁国。走到别地方去。路过宋国地方。和一班弟子们在树底下习练礼节。孔夫子在平常没有事的时候。他的容貌很舒畅。神色很愉快。外面虽然温和。可是仍旧带着严肃。外面虽然威严。可是不流于刚猛。外面虽然恭谨。可是心里仍是很安泰的。他遇着放得不正当的坐位。就不肯坐下。割得不方正的肉。他就不肯吃。可见得圣人对于小小的事情。也是不肯苟且的。

五、【石奋恭谨】

石奋父子。敬谨持躬。忠孝慈悌。万石家风。

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为便坐。对案不食。诸子相责。肉袒谢罪。改之。乃许。

许止净谓石家父子。以敬谨持躬。故事君则忠。事父则孝。教子则慈。治民则化。文王以小心翼翼而兴周。武侯以一生谨慎而治蜀。至晋则竞尚旷达。倮身相对。子呼父名。蔑视礼法。遂召五胡之乱矣。

的官。因为了这个缘故。所以人家把石奋称做万石君。万石君在朝廷里告了老。回到了家里住着。但是偶然经过皇帝的宫门。必定跳下了车子

快快的走着。看见了皇帝所用的马。一定俯了头、表示着敬礼。他的子孙有做了官来见他的。万石君必定穿了朝服才见他们。也不再去叫他们的名字。子孙偶然有了过失。万石君就便坐着。对了桌子不肯吃饭。等到儿子们大家互相责备。脱去了上身的衣服谢着罪。改过了。才答应他们。

六、【仇览自整】

仇览宴居。以礼自整。不责妻孥。免冠内省。

有过。辄免冠自责。妻子庭谢。候览冠。乃敢升堂。三子皆有文史才。元最知名。

石奋子孙有过。不责子孙。而以对案不食化之。仇览妻子有过。不责妻子。而以免冠自责化之。陈元母告元不孝。览以教化未至。亲到元家。为陈人伦孝行。元卒成孝子。其礼教之化人。诚足为后世法。

子弟们里面、或者有些轻佻游荡的。就叫他们服役。或是耕田。或是种桑。很严厉地设下了科罚的条例。平日间在家里安居的时候。必定用礼仪整饬自己。妻子们偶然有了过失。仇览每每脱去了自己的冠帽。自己责备着自己的教化不好。他的妻子们觉悟了。在庭前谢着罪。等候到仇览戴起冠帽。才敢升上堂来。仇览有三个儿子。都有文史的才学。内中有个叫仇元的。是最有名望。

七、【卢植楷模】

卢植侍师。左右美姬。未尝一盼。数载如斯。

曹操尝曰。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昭烈微时。尝执经门下。

礼为男女大防。人之心志。最易为女子所移。故孔圣尝以未见好德如好色勉人。马融坐高堂。施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亦以试诸生

之心耳。植侍讲数年。未尝一盼。即此守礼一端。可以风世矣。

妾。卢植在先生的面前。侍立着讲书。有好几年。没有一次把眼睛去看她们的。马融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很敬重卢植。那时候有一个大奸臣名叫董卓的。聚合了朝廷的臣子。会议废立皇帝的事情。许多的人都畏惧

董卓的威权。只有唯唯的答应。独有卢植说着反对的论调。曹操曾经称卢植的门下受业。

八、【孙晷温恭】

孙晷独处。未尝倾斜。穷老告索。欣敬有加。

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欣敬逾甚。寒则同寝。食则同器。朝野称之。

人能于独处幽暗之中。容止瞻望。常不倾斜。则其动容周旋。必中礼矣。人能于穷老告索之时。有求必应。不生厌慢。则其敬老怜贫之礼尽矣。况事父孝。事兄恭。喜人善。畏闻人恶。非深于礼者不至此。

有倾斜一些儿的。虽然他的家里。因为是封侯的。所以很富厚。可是他穿的是布衣。吃的是蔬菜。并且亲自在郊野里耕种田地。仍旧不废弃读书吟诗的功课。他很欢欣地、似乎有独得的快乐。他有几个老年穷苦的亲戚故交。常常到他家里来借钱。人家多讨厌他们。怠慢他们。但是孙晷是格外的欢迎。格外的敬重。天冷的时候。就同他们一处睡着。吃饭的时候。就同他们一桌吃着。朝廷里的人和郊野里的人。都称赞他的。

九、【荣绪拜经】

宋臧荣绪。笃爱五经。孔子生日。膜拜典型。

【原文】

篇四:三字经试卷1

三字经试卷

第一课

一、填空。

人之初 , 习相远。 , 。

教之道 。

二、判断。

1.《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是独角蛟、白额虎。 ( )

2.《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 )

3.《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中,周处最终成为了西晋的一代名臣。( )

4.《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中,周处不是三害之一。 ( )

三、按要求写原文或意思。

1.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间的差异不大。但是随着后天所处的环境以及所受教育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

四、找错别字,将错别字圈出来,并改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进,习香远,苟不教。性乃千,叫之道。贵以砖。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万石家风)

( ) ( ) ( ) ( ) ( )

第二课

一、 填空。

昔孟母, , 。断机杼。 ,

,教五子,。

二、 判断题:

1.《孟子三迁》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孔子身上的。 ( )

2.《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让。 ( )

3.《三字经》中窦禹钧教育子女,很有方法,子女长大后,名扬四海。( )

4.“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意思是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得剪断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

5.“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的后一句是“子不学”。 ( )

三、选择题:

1.《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发生在( )身上。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荀子

2.《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位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竟然三次搬家。( )

A 孟子的母亲 B 老子的母亲 C 孔子的母亲

3.《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子女,五个子女长大后都很有出息。( )

A 黄香 B 曾参 C 窦禹钧

四、按要求写原文意思。

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的剪断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五、找错别字,把正确的填入括号。

希孟母 择令处 逗燕山 明俱杨

( ) ( ) ( ) ( )

第三课

一、 填空:

教不严,

子不学, 。

二、 判断:

1.莫扎特在母亲的培养下,成为了一名音乐大师。 ( )

2.孔子的儿子孔鲤学会了《礼》。 ( )

3.幼不学,老何为?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 )

4.孔子认为《大学》和《礼》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 )

5.子不学,非所宜。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因该的。 ( )

三、选择:

1.孔子认为( )和( )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A 《诗》 B 《孟子》 C 《礼》 D 《大学》

2.孔子鲤的父亲是( )

A 爸爸 B 姐姐 C 母亲

四、按要求写意思。

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五、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养不叫,父知过。 ( )( )

叫不盐,狮知惰。 ( )( )

子不学,飞所宜。 ( )( )

幼不学,姥和为? ( )( )

第四课

一、 填空:

玉不琢, ; 不知义。

为人子, ;亲师友, 。

二、 选择:

1.李白是受了( )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A、父亲 B 、老婆婆 C 、老爷爷

2.春季是四时之首。( )

A 、是 B、不是 C 、不确定

3.李白小时候十分( )

A、爱学习 B、贪玩 C、聪明 D、助人为乐

4、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 )

A、乐器 B、精美 C、才

三、判断。

1、李白小时候十分乐于助人。( )

2、李白刻苦学习是受了老婆婆的启示。( )

3、春季吃鸡肉,有助于养脾。( )

4、中国人很喜欢玉,常用玉来做各种装饰品。( )

四、把文中错别字圈出来,并改正。

玉不逐,不成气。( )( )

仁不学,不知意。( )( )

为仁纸,方少时。( )( )

亲师友,戏李仪。( )( )

五、理解下文意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第五课

一、 填一填:

香九龄,。孝 ,所当执。,能

。弟于长, 。首,次 。

知某数, 。

二、 选择题:

1.《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 )

A 要认真学习 B 要帮助别人 C 要学会谦让

2.冬天替父亲暖被窝的是( )

A 李白 B 黄香 C 曾参

3.春季三个月,属( )

A 金 B 水 C 火 D 木 E 土

4.黄香受到过( )的颁旨嘉奖。

A 汉和帝 B 汉武帝 C 汉景帝

5.春季要特别注意( )的养护。

A 肺 B脾 C 肾 D 心 E 肝

三、找错别字,将错别字圈出来,并在括号中改正。

1.香九龄,能温习。 ( )

2.弟于长,仪先知。 ( )

3.知某数,识某闻。 ( )

四.写出原文。

1.孝顺父母的品德是每个做子女的都应该具备的。

尊敬兄长的德行,是我们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3.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则要学习文化,增长知识。

第六课

篇五:廖姓楹联典故

廖姓楹联典故

门楣题辞

万石流芳:源自北宋顺昌人(今福建顺昌)廖刚,又名世芳,字用中,又字仁庵,号高峰,宋神宗(赵玥)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出生于顺昌县交溪乡,三十六岁时宋徽宗(赵佶)崇宁五年丙茂科进士,宋崇宁至大观年间(公元1102~1107年)赐进士第出身,御史中丞改宋工部尚书(掌管全国水土工程的大臣,从一品),封少师,宣和二年,岁次辛亥,盗贼入顺昌,公遣其子谕贼,贼知公素守信义,遵命散去,地方得赖安宁,甚为君主倚重,召封为吏部员外郎,请营建康(南京)亲拥六师,以杜金人窥伺,历拜御史中承,知无不言,当时蔡京秦桧专权,亦为之畏惧、任吏部尚书至士卒,至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逝世,享年七十三岁。不但是宋朝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军事家。子四皆士,皇上赐每人官禄两千石,父子五人共享万石,时人号称万石廖氏。诗云:“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瓜锦欣瓞衍,栾世庆荣昌。”

四言通用联:

三州世泽;万石家声:上联典指自晋至唐历时数百年廖氏家族之显赫。“三洲”是指廖氏先祖廖彦光的六世孙有三兄弟封为郡公,长为廖延邦,封清河郡公;次为廖延龄,封武威郡公;三为廖延春,封太原郡公。这是廖氏首次分为三郡,也就是三洲的由来。下联典故的说法有两种:一是据说汉时廖扶(即北郭先生)聚谷万石救济百姓灾荒,故而家声远播;另一说是宋时廖刚和四个儿子均年薪二千石,共万石,父子号称十贵,其居舍门额宋皇帝御封为“万石家风”、“世綵堂”。“万石”指廖刚,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官至工部尚书;他的四个儿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同朝为将帅,年俸禄都在两千石(一石为六十千克)谷以上,五人皆重信义,一门官俸累计超过一万石。

绿荔名族;紫桂书堂:此联为廖氏宗祠“汝南堂”堂联。

名荣万石;性慧六龄:上联典指北宋顺昌人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少年时曾跟从杨时学习,崇宁年间进士。宣和初年官监察御史,当时蔡京专权,他奏论无所回避,后出知兴化军。南宋绍兴年间历官吏部员外郎、御史中丞,对于朝政知无不言,曾建议起用有德望的旧相,因此得罪了秦桧,改任工部尚书。著有《高峰文集》。他四个儿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都任将帅,做到太守一级的官,当时人称“万石廖氏”。下联典指宋代顺昌人廖衡,幼年时机敏过人,六岁能写文章。县尉下乡催租时遇见他,把他抱到县衙,他当场吟诵《雨中山茶》诗,人们大为惊奇。十三岁中乡举,后任转运判官。

山茶咏句;性慧六龄:全联典指宋廖衡,幼警敏绝人,六岁能属文。吟雨中山茶诗,人皆大奇之。

著归田集;称谪仙人:上联典指北宋将乐人廖正古,字明远,治平年间进士,任西安知县,有惠政,曾多次提出王安石的“青苗法”于民不便。后辞官回乡,著《归田集》。下联典指北宋初顺昌人廖执象,字逊父,七岁能写诗。道士陈抟见到他时,说:“你是谪仙人(才学优异,如谪降人世的神仙)啊,但是不能久留尘世。”他不到二十岁就进京城向朝廷进献诗文,太宗看到后也称好,后参加省试时,得急病而死。

绿荔名族;紫桂书堂:上联典指北宋宜宾人廖有衡,字致平,熙宁年间进士,官至朝议大夫。家中有两棵荔枝,果实为绿色,味道甜美,他的好友黄庭坚称他家为“绿荔廖氏”,后来人们便用这个称呼来区别他和其他廖氏家族。下联典指北宋荆州人廖君玉,字国华,元祜年间以朝请郎知英州。他平生好学,此时在桂山建书堂,名叫“紫桂堂”,政务闲暇时就在堂中读书、吟诗。 名荣万石;世綵名堂: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廖刚,忠正耿直,疏陈无所避,官御史中丞,不阿权贵,几欲抗秦不成,改工部尚书,所生四子,皆居高官,人称“万石廖氏”。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廖莹中,建书堂名“世綵堂”。

汝南世泽;五经家声:上联典指廖郡望族居汝南郡。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廖谨,恬静力学,淹贯经史,人号“廖五经”。

五言通用联:

武功垂汉史;威德冲神朝: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联以鹤顶格,由首句的第一个字“武”和第二句的第一个字“威”构成“武威”堂名,是指武威郡廖氏。武威廖氏由得姓始祖飂叔安,至春秋时,飂伯高 改飂为廖之后,至汉朝便有廖氏祖先因武功而记载大历史上。上联“垂汉史”的“垂”是指流传,记载的意思,即是指汉朝的历史已有记载。“飂”,是古廖字。

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此联为廖氏宗祠“汝南堂”堂联。 力行仁义事;奉献忠孝心:福建省南平市樟湖镇溪口村廖氏宗祠联。溪口村是南平廖氏最为集中的一个行政村,人口约五千人,廖氏宗祠就座落一村后的一小坡上。晋末永嘉之乱,中原人民为了避乱事,相携外迁,廖氏祖先就于其时入闽。今日溪口廖氏始祖廖钱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由尤溪入溪口村,从此繁衍生息,是为溪口廖氏开基始祖。宗祠南向,占地约五亩,原址现湮没于水库区内,九五年迁于现址。祠宇系仿清建筑风格,宽大敞整洁,门墙中额为清嘉庆甲子年石刻“廖氏宗祠”,昭然醒目。门前平台左侧面立有数方清代重修祠碑记,以及现今《迁祠记》碑。祠之正厅设一神龛,龛中供廖氏祖先神牌,上额“武威隆望“,”“武威”即其郡望,各地廖氏多同此,以示宗族源流长远。祠厅内的这一副对联题味隽永,是廖氏先祖对后代的谆谆教诲,其后代遵循祖训,力体身行,历代努力不辍,终使家族兴旺昌盛,蕃衍各地,其中海外尤以台湾、东南亚颁较广。在香港,廖氏为当地四大姓氏之一,其祖先多源出于延平,在台湾的安平、彰化、淡水等地,延平廖氏裔亲亦不在少数。按照旧例,溪口廖氏于每年正月初六,春秋致祭,宗祠逢每年八月秋风便邀请五十岁以上老人相聚于此,增进亲谊。有清康熙、乾隆及民国七年三修《廖氏族谱》,1995年又新修有《南剑龙溪廖氏族谱》。

六言通用联:

肇候封于德庆;倡节义于南宫: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巢湖(今属安徽省)人廖永忠,征南将军,封德庆侯。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南京大理少卿廖庄,是一个生性刚烈、恬淡的人,喜面折人过。因一封奏折惹怒了明景帝,被贬至四川宁羌驿,充任驿丞。景泰八年正月,英宗复辟,史称“夺门之变”,廖庄被起复回到南京。

七言通用联:

派衍天横源流远;郡封武威世泽长: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

八言以上通用联:

慈孝友恭,一堂吉庆;诗书礼乐,满室荣华:此联为廖氏宗祠通用堂联。

感念恩深,小姑呕血;伤心春尽,嫠妇悲吟:上联典指廖忠臣妻欧阳氏抚养小姑,与亲女同乳,欧阳氏殁后,小姑泣至呕血,病年余。下联典指清廖云锦为马氏妇,早寡,其《咏秋燕》诗云:“伤心春雨香泥尽,羡尔先归到故乡。”

二水绕金盆,源长流远;三峰朝祖庙,人杰地灵:福建省宁化县地区廖氏宗祠通用联。

世綵堂高,历代多贤承祖训,武威望重,传家有道起人文:此联为廖氏宗祠通用堂联。

崇连祠堂,诏邑山连鲲岛峙;远寻地脉,官陂水合虎溪流:福建省诏安县官陂镇廖氏宗祠崇远堂联。此联以鹤顶格镶嵌“崇远”堂名。上联“诏邑”,指的就是福建省诏安县,“官陂”,指的就是诏安县的官陂镇,而“虎溪”,指的就是位于台湾省云林县的虎尾溪。如此一对楹联简单而清楚地说明此支廖氏族人所从而来的问题。

甘肃武威,承前启后源流长;闽杭觉坊,继往开来子孙昌:福建省上杭县蓝溪镇觉坊村廖氏大宗祠联。上杭蓝溪镇觉坊村的廖氏大宗祠为廖氏花公始祖祠。该祠堂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内有木柱,外有围墙,砖木结构,造型独特,称“蟹

型”二宝地,寓意为“家庭旺,子孙昌”。此支廖氏始祖花公与冯夫人仙逝后合葬于上杭庐丰公路旁,形曰“田鸡浮塘”。1983年重修,每年春秋祭祀,前来进香拜祖裔孙,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据廖氏族谱载:“花公官汀居杭,卒于官地汀州,运回觉坊安葬,路经杭之庐丰绿荫水口时,突然风雨大作,扛夫们只好把棺柩停放在路旁一块高地上,急于避雨休憩,待雨后回到停棺场,棺柩却没于地下,故而草草筑坟,放上一块小墓碑以作纪念……此坟筑起后,附近人家每晚都能听到处处蛙鸣。而逢暴雨,四周田园被淹,唯此坟始终浮于水面不没,故而传之为‘田鸡浮圹’。”

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江西省兴国县三僚村廖氏杨公祠联。廖屋村杨公祠安放的是杨救贫祖师和廖金精的塑像。三僚廖氏尊奉的开基祖和杨救贫勘舆术的传承人是廖金精。廖金精名瑀,字伯瑀,相传其曾入山学道,长居虔化县(今宁都)翠薇峰金精洞,自 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相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唐末兵荒马乱,科举不继。廖瑀的父亲廖三传擅长堪舆,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转而研究堪舆之术。杨救贫在兴国、宁都、于都一带活动时,廖瑀与杨筠松相遇于虔化,起初他不服杨救贫,年轻气盛,屡屡与杨公斗法。有一次,黄陂廖氏请杨救贫去堪定一个门楼位置。廖金精预先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杨救贫来后,却不用罗盘,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随手往地下一插,却正中了铜钱中间的方孔。廖金精这?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搜罟系匕菅罟ΑA谓鹁醋≡谀贾猩桨印N缤碜匪嫜罟媸Ω登ǖ叫斯糯寰幼。罄吹玫窖罟状嗄颐丶H帕问涎罟舸竺诺恼飧倍粤桶翟⒘苏飧龉适隆A维r著有《怀玉经》、《俯察本源歌》、《一盏灯》等著作传世。

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知识;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廖氏宗祠“万源祠”联。为纪念三世祖政廖妣梁安人,廖政第七世孙旺生、九生、曹福、石崇、汝贤等五大房后裔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岁(公元1848年)在上杭古田建廖氏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