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假如你站在青龙桥车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23:24:55 体裁作文
假如你站在青龙桥车站体裁作文

篇一:教学语言

教研文章欣赏 英国伟大的喜剧作家本·琼生指出:“语言最能表现一个人,你只要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口才是教师的名片,是教师驰骋课堂的通行证。语文教师应该潜心修炼教学语言,用毕生的心血打造这张关乎教学效果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名片,让听者如沐春风,引领学生的语言生长。

一、提升教学语言的境界

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教学语言功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语文教师要积极修炼教学语言,提升教学语言的境界与魅力──优美动听、生动逼真、通俗易懂、幽默风趣。

悦耳动听却不刺耳──西方沟通专家把声音称为“沟通中最强有力的乐器”。声音中的音质、音频、音速、音调有节奏的变化与组合,会让交流者产生愉悦体验。教师的声音应该是饱满的、充满活力的、能够调动学生情绪的。教师如果用悦耳、舒心的声音上课,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产生“过耳不忘”的效果。教学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语调、语气、语速来表达相应的内容和情绪:用疑问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思考,用坚定的语气来表达思想和信念,用舒缓的语气来表达宁静的氛围,用急促的语气来表达紧张的状态,不同的语气对调动学生的情感具有不同的效果。训练自己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富有亲和力、穿透力,应该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这是好声音的理想境界。

生动形象却不深奥──李燕杰老师说:“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教师的描述语应该栩栩如生,声情并茂。紧扣文本内容,时而工笔细描,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富有诗情画意,拨动学生心弦;时而唇枪舌剑,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引起心灵震颤;时而娓娓道来,不紧不慢,和颜悦色,轻言细语;时而慷慨陈词,引经据典,理直气壮,令人热血沸腾;时而低沉悲怆,如泣如诉,催人泪如雨下。比如教学《白杨》一课,当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和品质后,教师这样讲述: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城市需要它,它就默默无闻地舒展丰姿供人欣赏;农村需要它,它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林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儿生根了。它上擎青天,下踩戈壁,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挺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是白杨何等高洁的品格!这样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学生就会对白杨的特点和品格了如指掌。

通俗易懂却不粗俗──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说过:“什么是好课,说白了,就是最亲近儿童生命状态的课,最能滋润儿童心灵成长的课,最能引发儿童情趣的课。而不在于教师的教学语言里有没有成串成串的排比,旁征博引的古诗,过分含蓄的双关和叠床架屋的形容。也许正是这些刻意的斯文和过分的雕琢,令儿童似懂非懂而兴味大减……在小学的课堂上,教师与儿童对话又怎能忘了?通俗?这个要理和?深入浅出?这个常识?教学对话与宣传一样,都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而对儿童的传递和交流,自然更要考虑儿童的这个特殊性。”教师的讲解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浅显直白,朴实无华,让学生听得明白,弄得真切。比如教

学《为人民服务》一课,教学之初,聚焦文体特点时教师可以这样讲解: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是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哦!因为是第一次嘛,所以有点难。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有信心吗?怎样才能学好议论文呢?这议论文、演讲词,每段话都有一个要点。这个要点,一般包含在每段话的开头或结尾。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迎刃而解。教师朴实无华的语言旗帜鲜明地指向“文体意识”,渗透了议论文的学法,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幽默风趣却不滑稽──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它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做菜,加一点儿调料,味道更鲜美;上课,加一点儿调料,会留下无穷的回味。来一点儿幽默,课堂上就会发一点儿笑声,添一点儿趣味,活跃一下气氛。幽默是一种智慧,聪明的教师都善于运用幽默。关键的地方,幽默一下,印象特别深刻;尴尬的时候,幽默一下,矛盾得到化解;疑难之处,幽默一下,问题迎刃而解。“缺乏幽默是悲哀的”,但幽默不是滑稽搞笑、油腔滑调、讽刺嘲笑,更不是低级趣味,幽默呼唤纯净、文雅。教学活动博大精深,幽默艺术在于巧中取胜,运用妙在四两拨千斤,产生意想不到之妙。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积累、提炼和运用。比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一个学生在朗读表现杂草被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的那句“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时,声音很大,仍显示出力气很足的样子。显然,学生的理解还不到位。于是,于老师就启发说:“要么是你这株杂草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得再给你喷洒一点。”说着,便朝这个做了个喷洒除草剂的动作,还发出“哧──”的声音。在一片愉快的笑声中,这个同学再读课文时,便真是“有气无力”了。于老师的幽默信手拈来,余味无穷,让课堂增色,不仅有效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和不安,而且不露痕迹地点拨了学生,让学生在笑声中发现并改正了错误。这样的纠错,诙谐风趣,寓教于乐,妙不可言。

二、修炼教学语言的功力

有人说,教学是语言的艺术,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教学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是指引学生朝着目标前行的号角,是引导学生围绕思考、探究、合作的鼓手,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语言的功力。

新颖奇妙的导入语──课伊始,趣已生。新颖奇妙的导入语,有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求知欲望,集中精力探究学习内容,启迪学生的思维;也便于布设悬念,调动情趣,引人入胜,迫不及待地到教材中寻找答案,以满足求知欲望,维持心理平衡。比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56年前的那次抗美援朝战争,一起回忆这次著名的战争中,千千万万个感人故事中的一个镜头。随后,放电影《英雄儿女》王成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片断,之后黑底白字伴随打字的声音出示如下文字: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先后出兵130余万人。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地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这其中有严守纪律在火堆中英勇献身的邱少云、用身体挡住敌人子弹牺牲的黄继光、

抱着炸药包跟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在燃烧弹中献身的毛岸英……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经过三年的奋战,终于以正义和良知取得了胜利。然后,志愿军又留下来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加起来就8年。1958年10月25号,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分手之际他们握着手说──再见了,亲人!临别之极,志愿军战士跟朝鲜亲人会说什么动人心魄的话呢?这样引入激发了阅读兴趣,挑动阅读期待,引发积极思考,快速进入阅读情境。

简明扼要的提问语──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师生对话、传递信息主要渠道。好的提问首先在于语言简明扼要,问得准确,富有启发性。因为课堂教学既要力求透彻,又要讲究效率,提问不要啰唆,绕弯子,提问时要言不烦,语速平缓,吐字清晰,重音突出。比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教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发思考:楚王一心想侮辱晏子,显示出国的威风,为什么最后又不得不尊重晏子呢?简明扼要的提问,指引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与探究。

巧妙自然的过渡语──课堂教学离不开过渡语言,过渡语言犹如一座桥梁,它能使教学环节前后贯通,教学内容巧妙衔接,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上下勾连的作用。教师的过渡语言贵在巧妙贴切、自然而然,使整个教学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指引学生的思路顺畅地由前者转入后者,不至于突兀、脱节。比如教学《詹天佑》一课,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动笔写话之前可以这样过渡:詹天佑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凭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凭着不畏艰险的斗志,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而且节省白银28万两。京张铁路提前竣工,大长中国人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这是危急关头的奋进!这是艰苦卓绝的辉煌!这是掷地有声的回击!同学们,假如你站在青龙桥车站的铜像前,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开头,来一段续写。注意以事实为依据,放飞想象,叙议结合,有真情实感。这样的过渡语概括了詹天佑的主要事迹和可贵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情绪,打开写话思路。

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教师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斥责。教师的评价语应恰如其分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否则,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生命力,无论你说得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准确、到位的评价语,既不一味地肯定、褒扬,也不一味地否定、批评;既要指出对在哪里,好在哪里,又要指出错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既要喝彩、鼓劲,增添自信,又要促其改错,更上一层楼。比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自主评价狐狸和乌鸦。大家都认为狐狸是狡猾的。可是一个学生的发言出人意料:“我认为狐狸很聪明,而且很有恒心,她想尽一切办法一次次地骗乌鸦的肉,失败了也不气馁,我们应该向它学习!”听了学生的发言,老师评价:“很有恒心,狐狸很有恒心但做的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如果很有恒心地做坏事儿,那坏事儿岂不越做越多?还要向它学习吗?”当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时,教师要让学生明辨是非,指引方向。教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为学生指明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引人入胜的结束语──结束语既要画龙点睛,梳理所学知识,强化学生记忆,增强教学效果,

又要引人入胜,激励学生将视野延伸到课堂之外,或鼓励学生遨游书的海洋,驰骋于网络世界,或直奔蓝天下的学校,置身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学知识、用知识,长才干。比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何捷老师这样结课:(擦去板书“美丽”)我们都知道,居里夫人视这些“美丽”如粪土,不值一提;(擦去板书“极美丽”)镭已经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所熟悉,它所发出的淡蓝色荧光已经也不再那么诱人(擦去板书“美丽”)青春易老,容颜易逝,玛丽居里离开我们百余年。现在我们来读一读剩下的板书:“跨域百年的──永恒。”(擦去板书“跨域百年的”)永恒又何止百年!大家想一想,玛丽居里为什么能够成为人类公认的永恒之美?这份永恒的美丽究竟应该有着怎样的内涵?这个问题,可能要思考一两天,或许一两年,也许是你的一生都要思考的永恒的话题。写板书与擦板书,本是老师再平常不过的事儿,但何老师把平常事变得如此巧妙、如此深刻、如此意味深长,堪称“行为艺术”!更为可贵的是,课虽止,味无穷,思再起。学生能带着问题下课、带着思考回家,应该是“教学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好诠释。又如教学《难忘的一课》,可以这样结课:同学们,在这堂课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唯独不能选择自己的母亲、自己的祖国。或许有一天,你会出国,但请你记住今天这堂课,记住这堂课上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大家再深情地读一遍这句话吧!今天这堂课不是普通的语文课,而是一堂人生感悟课,因此,这堂课称得上是──难忘的一课!老师的话语句句闪现诗意,句句充满灵性,句句涌动激情。课虽然结束了,但孩子们在经历了这样一次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后,在那颗被点燃、升腾的心灵的深处,一定已经烙上了鲜红的“中国印”。

《战国策》有云:“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这说的是东周重臣颜率凭一己之辩,在诸侯列强中保全九鼎的故事。一个人的言语能力,不仅仅是一种语文素养,更是一种生存技能。教学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散发出曼妙、细腻、唯美、豪迈等气质;教学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蕴含着深邃、练达、智慧、仁爱等思想;教学语言是一种修炼,更是一种品位──彰显出情趣、学识、气质、修养、魅力等品位;教学语言是一种示范,更是一种引领,引领学生成长的方向。

有人说,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这应当成为语文教师毕生的追求!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成为“腹内有诗书,笔下有华章”的饱学之士。教学时引经据典,驰骋古今,妙语连珠,让口语表达成为学生学习母语活生生的教科书,以引领学生的言语表达,启迪学生的言语生长。

篇二:三年级中心句

海豚教育个性化简案

海豚教育个性化教案(内页) 小学语文中心句技巧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而中心句是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如果能掌握中心句在课文中出现的特点,就能较快地找出中心句。从而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文。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

1.、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如《给,永远比拿愉快》、《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两个题目,实际上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2、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如《猫》的开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3、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如《海底世界》中“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总结全文,突出中心,揭示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结尾一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写出了小兴安岭美丽、物产丰富的特点。

4、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显然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如《幸福是什么》中“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又如:《小木偶的故事》结尾一句,“不过,要是只会笑,那是远远不够的。”这两句都是哲理性很强的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如《金色的鱼钩》中“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茫”。这句就是本文的中心句。

8、从过渡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如《秦兵马俑》中“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

海豚教育错题汇编

篇三:语文教师要潜心修炼教学语言

语文教师要潜心修炼教学语言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熊建峰

英国伟大的喜剧作家本·琼生指出:“语言最能表现一个人,你只要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口才是教师的名片,是教师驰骋课堂的通行证。语文教师应该潜心修炼教学语言,用毕生的心血打造这张关乎教学效果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名片,让听者如沐春风,引领学生的语言生长。

一、提升教学语言的境界

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教学语言功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语文教师要积极修炼教学语言,提升教学语言的境界与魅力──优美动听、生动逼真、通俗易懂、幽默风趣。

悦耳动听却不刺耳──西方沟通专家把声音称为“沟通中最强有力的乐器”。声音中的音质、音频、音速、音调有节奏的变化与组合,会让交流者产生愉悦体验。教师的声音应该是饱满的、充满活力的、能够调动学生情绪的。教师如果用悦耳、舒心的声音上课,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产生“过耳不忘”的效果。教学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语调、语气、语速来表达相应的内容和情绪:用疑问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思考,用坚定的语气来表达思想和信念,用舒缓的语气来表达宁静的氛围,用急促的语气来表达紧张的状态,不同的语气对调动学生的情感具有不同的效果。训练自己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富有亲和力、穿透力,应该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这是好声音的理想境界。

生动形象却不深奥──李燕杰老师说:“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教师的描述语应该栩栩如生,声情并茂。紧扣文本内容,时而工笔细描,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富有诗情画意,拨动学生心弦;时而唇枪舌剑,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引起心灵震颤;时而娓娓道来,不紧不慢,和颜悦色,轻言细语;时而慷慨陈词,引经据典,理直气壮,令人热血沸腾;时而低沉悲怆,如泣如诉,催人泪如雨下。比如教学《白杨》一课,当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和品质后,教师这样讲述: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城市需要它,它就默默无闻地舒展丰姿供人欣赏;农村需要它,它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林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儿生根了。它上擎青天,下踩戈壁,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挺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是白杨何等高洁的品格!这样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学生就会对白杨的特点和品格了如指掌。

通俗易懂却不粗俗──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说过:“什么是好课,说白了,就是最亲近儿童生命状态的课,最能滋润儿童心灵成长的课,最能引发儿童情趣的课。而不在于教师的教学语言里有没有成串成串的排比,旁征博引的古诗,过分含蓄的双关和叠床架屋的形容。也许正是这些刻意的斯文和过分的雕琢,令儿童似懂非懂而兴味大减??在小学的课堂上,教师与儿童对话又怎能忘了‘通俗’这个要理和‘深入浅出’这个常识?教学对话与宣传一样,都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而对儿童的传递和交流,自然更要考虑儿童的这个特殊性。”教师的讲解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浅显直白,朴实无华,让学生听得明白,弄得真切。比如教学《为人民服务》一课,教学之初,聚焦文体特点时教师可以这样讲解: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是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

辞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哦!因为是第一次嘛,所以有点难。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有信心吗?怎样才能学好议论文呢?这议论文、演讲词,每段话都有一个要点。这个要点,一般包含在每段话的开头或结尾。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迎刃而解。教师朴实无华的语言旗帜鲜明地指向“文体意识”,渗透了议论文的学法,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幽默风趣却不滑稽──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它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做菜,加一点儿调料,味道更鲜美;上课,加一点儿调料,会留下无穷的回味。来一点儿幽默,课堂上就会发一点儿笑声,添一点儿趣味,活跃一下气氛。幽默是一种智慧,聪明的教师都善于运用幽默。关键的地方,幽默一下,印象特别深刻;尴尬的时候,幽默一下,矛盾得到化解;疑难之处,幽默一下,问题迎刃而解。“缺乏幽默是悲哀的”,但幽默不是滑稽搞笑、油腔滑调、讽刺嘲笑,更不是低级趣味,幽默呼唤纯净、文雅。教学活动博大精深,幽默艺术在于巧中取胜,运用妙在四两拨千斤,产生意想不到之妙。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积累、提炼和运用。比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一个学生在朗读表现杂草被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的那句“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时,声音很大,仍显示出力气很足的样子。显然,学生的理解还不到位。于是,于老师就启发说:“要么是你这株杂草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得再给你喷洒一点。”说着,便朝这个做了个喷洒除草剂的动作,还发出“哧──”的声音。在一片愉快的笑声中,这个同学再读课文时,便真是“有气无力”了。于老师的幽默信手拈来,余味无穷,让课堂增色,不仅有效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和不安,而且不露痕迹地点拨了学生,让学生在笑声中发现并改正了错误。这样的纠错,诙谐风趣,寓教于乐,妙不可言。

二、修炼教学语言的功力

有人说,教学是语言的艺术,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教学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是指引学生朝着目标前行的号角,是引导学生围绕思考、探究、合作的鼓手,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语言的功力。

新颖奇妙的导入语──课伊始,趣已生。新颖奇妙的导入语,有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求知欲望,集中精力探究学习内容,启迪学生的思维;也便于布设悬念,调动情趣,引人入胜,迫不及待地到教材中寻找答案,以满足求知欲望,维持心理平衡。比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56年前的那次抗美援朝战争,一起回忆这次著名的战争中,千千万万个感人故事中的一个镜头。随后,放电影《英雄儿女》王成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片断,之后黑底白字伴随打字的声音出示如下文字: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先后出兵130余万人。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地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这其中有严守纪律在火堆中英勇献身的邱少云、用身体挡住敌人子弹牺牲的黄继光、抱着炸药包跟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在燃烧弹中献身的毛岸英??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经过三年的奋战,终于以正义和良知取得了胜利。然后,志愿军又留下来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加起来就8年。1958年10月25号,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分手之际他们握着手说──再见了,亲人!临别之极,志愿军战士跟朝鲜亲人会说什么动人心魄的话呢?这样引入激发了阅读兴趣,挑动阅读期待,引发积极思考,快速进入阅读情境。

简明扼要的提问语──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师生对话、传递信息主要渠道。好的提问首先在于语言简明扼要,问得准确,富有启发性。因为课堂教学既要力求透彻,又要讲究效率,提问不要啰唆,绕弯子,提问时要言不烦,语速平缓,吐字清晰,重音突出。比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教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发思考:楚王一心想侮辱晏子,显示出国的威风,为什么最后又不得不尊重晏子呢?简明扼要的提问,指引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与探究。

巧妙自然的过渡语──课堂教学离不开过渡语言,过渡语言犹如一座桥梁,它能使教学环节前后贯通,教学内容巧妙衔接,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上下勾连的作用。教师的过渡语言贵在巧妙贴切、自然而然,使整个教学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指引学生的思路顺畅地由前者转入后者,不至于突兀、脱节。比如教学《詹天佑》一课,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动笔写话之前可以这样过渡:詹天佑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凭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凭着不畏艰险的斗志,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而且节省白银28万两。京张铁路提前竣工,大长中国人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这是危急关头的奋进!这是艰苦卓绝的辉煌!这是掷地有声的回击!同学们,假如你站在青龙桥车站的铜像前,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开头,来一段续写。注意以事实为依据,放飞想象,叙议结合,有真情实感。这样的过渡语概括了詹天佑的主要事迹和可贵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情绪,打开写话思路。

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教师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斥责。教师的评价语应恰如其分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否则,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生命力,无论你说得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准确、到位的评价语,既不一味地肯定、褒扬,也不一味地否定、批评;既要指出对在哪里,好在哪里,又要指出错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既要喝彩、鼓劲,增添自信,又要促其改错,更上一层楼。比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自主评价狐狸和乌鸦。大家都认为狐狸是狡猾的。可是一个学生的发言出人意料:“我认为狐狸很聪明,而且很有恒心,她想尽一切办法一次次地骗乌鸦的肉,失败了也不气馁,我们应该向它学习!”听了学生的发言,老师评价:“很有恒心,狐狸很有恒心但做的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如果很有恒心地做坏事儿,那坏事儿岂不越做越多?还要向它学习吗?”当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时,教师要让学生明辨是非,指引方向。教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为学生指明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引人入胜的结束语──结束语既要画龙点睛,梳理所学知识,强化学生记忆,增强教学效果,又要引人入胜,激励学生将视野延伸到课堂之外,或鼓励学生遨游书的海洋,驰骋于网络世界,或直奔蓝天下的学校,置身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学知识、用知识,长才干。比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何捷老师这样结课:(擦去板书“美丽”)我们都知道,居里夫人视这些“美丽”如粪土,不值一提;(擦去板书“极美丽”)镭已经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所熟悉,它所发出的淡蓝色荧光已经也不再那么诱人(擦去板书“美丽”)青春易老,容颜易逝,玛丽居里离开我们百余年。现在我们来读一读剩下的板书:“跨域百年的──永恒。”(擦去板书“跨域百年的”)永恒又何止百年!大家想一想,玛丽居里为什么能够成为人类公认的永恒之美?这份永恒的美丽究竟应该有着怎样的内涵?这个问题,可能要思考一两天,或许一两年,也许是你的一生都要思考的永恒的话题。写板书与擦板书,本是老师再平常不过的事儿,但何老师把平常事变得如此巧妙、如此深刻、如此意味深长,堪称“行为艺术”!更为可贵的是,课虽止,味无穷,思再起。学生能带着问题下课、带着思考回家,应该是“教学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

最好诠释。又如教学《难忘的一课》,可以这样结课:同学们,在这堂课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唯独不能选择自己的母亲、自己的祖国。或许有一天,你会出国,但请你记住今天这堂课,记住这堂课上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大家再深情地读一遍这句话吧!今天这堂课不是普通的语文课,而是一堂人生感悟课,因此,这堂课称得上是──难忘的一课!老师的话语句句闪现诗意,句句充满灵性,句句涌动激情。课虽然结束了,但孩子们在经历了这样一次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后,在那颗被点燃、升腾的心灵的深处,一定已经烙上了鲜红的“中国印”。

《战国策》有云:“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这说的是东周重臣颜率凭一己之辩,在诸侯列强中保全九鼎的故事。一个人的言语能力,不仅仅是一种语文素养,更是一种生存技能。教学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散发出曼妙、细腻、唯美、豪迈等气质;教学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蕴含着深邃、练达、智慧、仁爱等思想;教学语言是一种修炼,更是一种品位──彰显出情趣、学识、气质、修养、魅力等品位;教学语言是一种示范,更是一种引领,引领学生成长的方向。

有人说,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这应当成为语文教师毕生的追求!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成为“腹内有诗书,笔下有华章”的饱学之士。教学时引经据典,驰骋古今,妙语连珠,让口语表达成为学生学习母语活生生的教科书,以引领学生的言语表达,启迪学生的言语生长。

2014-12-03

篇四:四色教学詹天佑第二课时

20.詹天佑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2.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3.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1.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詹天佑,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是如何评价他的?看谁最会读书,能够找到这句话。(出示第一句话)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板书:杰出 爱国)

3.师:你找的真准,真会读文章。请你再把这句话有感情地读一遍。

二、教学第5、6自然段(20分钟)

1.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在京张铁路的修筑过程中,遇到了哪三个特别地形呢?生:居庸关、八达岭、青龙桥,师:请大家读读课文5、6自然段,完成老师带来的合作演练单(课件出示要求:我是小小工程师)师叙述要求,按照三种特别地形,分为三组研究、讨论。

红:划出特别地形的山势特点。

黄:詹天佑如何解决工程难题?

蓝:画图演示詹天佑的设计方案。

绿:总结组员交流、准备汇报。

演练提示:合作研读一种特别地形,按照红-黄-蓝的顺序演练,绿色总结并上台汇报。

2.师:詹天佑遇到的三大特别地形,按顺序从居庸关开始,请绿色同学来上台汇报: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出示课文居庸关片段)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居庸关山势的特点吗?他就想出了哪种开凿方法?请你做一个小小工程师,利用道具上台画图给大家演示一下。

3.师:怎么开凿呢?大家看。(学生演示)这样的开凿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两端凿进法,你演示的真棒,你们小组都很善于读书,乐于思考。)老师准备了居 1

庸关隧道开凿的演示视频,大家看看和同学演示的是否一致?播放视频

4.从居庸关隧道的开凿中,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詹天佑?请研究居庸关隧道的同学来谈一谈。

5.生;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不离开工地。我感受到詹天佑的身先士卒,与工人同甘共苦。-------

师:詹天佑真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出示:杰出变绿)

6.师:八达岭的山势特点呢?请绿色同学来上台汇报:出示课文八达岭片段,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八达岭山势的特点吗?隧道又是怎么开凿的呢?请你演示一下。请同学看(学生演示),先打一口直井,然后分别向两头开凿:一个工作面、两个工作面,三个、四个。演示的真棒,这种开凿方法就叫(竖井开凿法)老师准备了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演示视频,大家看看和同学演示的是否一致?播放视频 请同学来谈一谈。这样开工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可以缩短工期。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有四个工作面,两边可以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间可以同时向两边开凿。

师:既然工作面多,可以节省时间,为什么不多打几口直井,可以打十口、二十口,多打不是更省事吗?

生:是因为多打直井也要工作的时间,打得太多还不如用这些时间一个工作面去挖隧道。

师:是啊,多打直井要时间,那干脆不打,还是用居庸关隧道的两端凿进法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

生:八达岭隧道长约1100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

从八达岭隧道的开凿中,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詹天佑?

师:詹天佑真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出示:杰出变红)

5.师:好,咱们再来关注另一个细节,关于“人”字形线路。哪位同学上台汇报一下。出示:詹天佑顺着山势,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 老师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请大家来看看。(视频演示)

6.詹天佑的这些设计因地制宜、独具匠心,师:他能根据不同的山采取不同的凿井办法,这些办法在学校里老师没有教过,教科书上没有提到,各国著名工程师 2

也不敢轻易尝试。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设计就叫“生回答:创举”,他敢于创新,他真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出示:杰出变红)

7.作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前险恶的社会环境可以说是三座大山一般;朝廷和慈禧太后的官方压力;老百姓的殷切期盼;外国人的冷嘲热讽。自然环境方面: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让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在这样的环境下,詹天佑可以选择逃避,可以不接受任命,但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你从他的言行中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读课文第4自然段,划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第4自然段(15分钟)

1.生;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

2.指名读詹天佑说的话,课件出示: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师:从詹天佑说的话中你体会出什么?(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严格要求、高度负责)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他工作严谨?指导朗读。师:那就请你读出他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生读

齐声朗读,再次感受。正是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奠定了修筑好京张铁路的基础,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来感受一下。

3.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插图,那个手指前方的工程师仿佛就是詹天佑的化身,出示引读: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你从这四个哪里中读出了什么?

4.生: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詹天佑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哪些做法令你感动?看到这些动词,你看到詹天佑身上的哪些品质?请你读好这句话。为什么要亲自去?齐读这句话。

5.生: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怕环境恶劣,更不怕危险)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录音和同学的朗读来感受一下。你要是站在狂风怒号的悬崖边,会有怎样的感受?

6.此时自然环境的描写使你心中詹天佑的形象怎么样?我们在读文章时,不仅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只有弄清了当时当地的情况,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人物。

3

生: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詹天佑克服困难、风餐露宿)野外工作中会遇到哪些恶劣的条件?请你想象一下。 生: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詹天佑不辞劳苦、夜以继日)从攀山越岭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请你读好这句话。 生: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詹天佑身为工程师并没有高高在(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假如你站在青龙桥车站)上,却不耻下问,多么谦虚啊)请你读好这句话。 师:他身先士卒、不怕危险、夜以继日、不耻下问,凭着这样的精神怎么会修不好京张铁路呢?让我们一起在朗读中再来感受一下。学生齐读

7.了不起的詹天佑,他这样说这样做源于他的一个信念,谁来说说他的想法?课件出示:“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引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失掉信心。从他的想法中,你明白了什么?(修筑好铁路的坚定决心,爱国之心)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8.请一位同学带我们回忆一下外国报纸的讥讽和嘲笑,出示: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作为中国人你是怎么想的?

9.一旦失败,会带来什么后果啊?会遭到讥笑,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更会使全国人民都抬不起头来。师(引读)所以遇到困难,他总是想:生齐读。

师叙述: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他,遇到困难永不言弃。(出示:詹天佑真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啊!)

10.出示: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师:来,孩子,谁来读读这句话。回想一下上节课补充资料中詹天佑遇到的困境,当资金短缺,铁路修筑被迫中断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生1读。 师:当帝国主义打扮成猎人的模样,看中国人出洋相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生2读。

师:当皇亲国戚来阻挠的时候,他总是想,一起读—— 生齐读。 师:当亲友牺牲、离去,当女婿被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总是想—— 生齐读。

(出示:詹天佑真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啊!)

4

四、教学第7自然段(1分钟)

师:吃了这么多苦受了这么多累,才修成京张铁路,人们佩服詹天佑的杰出,但更佩服的是他的爱国。正是凭着自己的杰出才能,凭着对祖国的热爱,詹天佑终于带领他的工程人员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再一次去感受这个奇迹。

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生齐读。

五、活读 倾诉满腔情怀(3分钟)

师: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假如你来到青龙桥车站,面对着高大的铜像,我想每一位同学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詹天佑爷爷说。课后请把想要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当中学过的下列词语,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但是一定要表达你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课件屏幕出示:

假如你目睹了“詹天佑铜像揭幕仪式”,面对着高大的铜像,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詹天佑爷爷说??

先将要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中学过的下列词语:

阻挠 要挟 嘲笑 藐视 毅然

竣工 回击 赞叹不已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爱国 杰出

师:(出示:和着音乐读)百年沧桑,可以改变很多很多。但,詹天佑用生命书写的“人”字,永远留在了华夏大地,纪念一条铁路,是为了牢记一段历史,缅怀一位伟人,更为了传承一种精神。下课!

板书:青龙桥不画,居庸关上贴上“高”,八达岭上贴“长”。

詹天佑

杰出 爱国

居庸关 八达岭 青龙桥

5

篇五: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詹天佑杰出的才能、爱国的热情,融入了他修筑铁路的三件事中了,谁来说说这三件事?

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课文,透过修筑京张铁路中的点点滴滴来受 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板书:杰出 爱国)

二、品词析句,感悟人物。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勘测线路是修筑铁路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课件出示引读: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 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詹路中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天佑在勘测线找出有关句子用批注写写 自己的理解。

2、学生自读学习。

3、全班讨论交流。

(1)指名读詹天佑说的话,课件出示: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师:从詹天佑说的话中你体会出什么?(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严格要求、高度负责)

指导朗读。师:那就请你读出他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生读齐声朗读,再次感受。正是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奠定了修筑好京张铁路的基础。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来感受一下。

(2)他是这么说的,又是如何做的呢?

师:从他的做法中你读懂了什么?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上定点,

生:测绘,在峭壁。(詹天佑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请你读好这句这句话。

生: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詹天佑不辞劳苦、夜以继日)请你读好这句话。 生: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詹天佑身为工程师并没有高高在上,却不耻下问,多么谦虚啊)请你读 好这句话。

师:他身先士卒、不怕危险、夜以继日、不耻下问,凭着这样的精神怎么会修不好京张铁路呢?让我们一起在朗读中再来感受一 下。学生齐读

(3)了不起的詹天佑,他这样说这样做源于他的一个信念,课件出示:“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 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引读:这是??失掉信心。从他的想法中,你明白了什么?(修筑好铁路的坚定决心,爱国之心)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旦失败,会带来什么后果啊?会遭到讥笑,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更 会使全国人民都抬不起头来。

师叙述: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他,遇到困难永不言弃。所以,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他是在想??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叙述: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这时他又在想??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叙述: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此时,他还是在想??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正是詹天佑坚定的决心,爱国的热情,使他克服重重困难, 顺利完成了勘测线路。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在接下来的修筑过程中,詹天佑仍然遇到了很多困难,请你读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詹天佑是如何克服困难开凿隧道的?在

纸上画画开凿隧道的示意图。再看看詹天佑又是如何克服困难设计“人”字形线路的?想想火车是如何开上陡坡的。(课件出示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指名上黑板画画开凿隧道示意图。(老师已经将居庸关、八达岭的示意图画在黑板上,我想请两位詹天佑上黑板来画画开凿隧道 的示意图。)

4、点评:画对了吗?詹天佑,我想问问你,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开凿隧道啊?(因为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所有采用这种从两端 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画对了吗?你这是什么开凿法呀?怎么和他的不一样?请这位詹天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是竖井开凿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为什么这样设计啊?(因为八达岭隧道长约1100米,是居庸关的三倍长,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缩短一半的工期)师:缩短工期就意味着可以提前竣工,用行动 来给你些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学习第六自然段

5、师:当詹天佑和施工人员来到青龙桥附近,施工又到了一个大难题?指名说困难。(由于坡度大,火车无法开上去。)教师板书 青龙桥附近地形。再看看詹天佑又是如何克服困难设计“人”字形线路的?想想火车是如何开上陡坡的。

6、师叙述:詹天佑心想:设计隧道?不行,不符合设计隧道的条件。要不把这个陡坡铲平点?也不行,用时太长,工作量太大了如

果这坡度变缓就好了,他就这样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谁来说。

教师画示意图,边问:为什么采用“人”字形线路设计?为什 么采用两个火车头?

(采用“人”字形线路设计,减缓坡度,采用两个火车头,增 加动力。)

7、指名上黑板演示。(现在,我请一位列车驾驶员来把火车开 过这座山。)

恭喜你,开过这个陡坡啦,更恭喜詹天佑,他的设计成功了。

8、师:无论是竖井开凿法,还是“人”字形线路设计,都可谓是巧夺天工啊,从这些设计中我们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 人呢?(一个拥有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人。)

难怪人们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整体概括,升华主题。

1、就这样,詹天佑忍辱负重,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才干,克服重重困难,不满四年就出色地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比原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给了那些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 力的回击。这个四年里,你可知道詹天佑经历了多少磨难?这是老师收集整理的一段资料。(课件出示)默读。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