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石灰吟ppt课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7:28:25 体裁作文
石灰吟ppt课件体裁作文

篇一:《石灰吟》教案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尚书·尧典》中也有这样一句话——诗言志,歌咏言。在古诗中,有不少是表达诗人远大志向和抱负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石灰吟》。

2、“字乃人衣冠。”请你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书写课题。(板书)书写吟时要注意最后一笔是横撇,没有点。

3、“吟”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吟诵,赞美。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4、了解诗人:学生读简介。(课件出示)

5、作者于谦所要吟诵的是“石灰”这一事物。

(板书:物)

过渡:石灰这样一种普普通通的事物,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得于谦要不惜笔墨对它赞颂一番呢?

二、读准古诗 (课件出示)

1、现在,请你认认真真地把这首诗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2、读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力求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3、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相信你一定还可以读出古诗的韵味来!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吗?

(师范读)

4、指名练读

5、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古诗的韵味,这就读准了一首古诗。

三、读懂古诗

1、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准,还要读懂才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诗中的意境。

2、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古诗。

3、“等闲”的意思是?“若等闲”呢?石灰到底把什么看做了好像很平常的事呢?谁来读读古诗的前两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此时,你能用古诗当中的词归纳出石灰石变石灰的经过吗?

千锤万凿出深山

2.你认为这是怎样的锤打?请你吟一吟这句诗.

3.开采出来的石灰石还要经历哪个步骤?

烈火焚烧若等闲

4.这样的大火你知道有多少度吗?它有近五千度的高温,能在0.01秒将你的手掌完全融化。你能读好这句诗吗?

5、大火之后的石灰石变成了这雪白的生石灰,还要经历哪一步?

粉骨碎身浑不怕

6、粉骨碎身是怎样的感觉?请你将这种感觉读出来可以吗?

7.千锤万凿石灰惧怕了吗?烈火焚烧石灰惧怕了吗?它将这一切磨难看做最平常的事,这一切的困难它全不怕,为的是什么?

要留清白在人间

8.请你用四个字来赞美这样的石灰:__________为清白。

9、齐吟古诗,现在同桌之间来再试着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吧!

10、同学们,你们看,抓住诗中这些难懂的字词加以理解,我们就读懂了这首诗。

11、全班交流诗句意思。

小结: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诗意很容易理解。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进行理解,理解了关键字词那古诗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

四、体会于谦的坎坷人生,感受他的清白留世,诵读古诗

1、这首诗仅仅是在写石灰吗?它有生命吗?于谦为什么要将石灰这样写?这里的石灰其实是人,是于谦自已.

2.再看古诗,哪个词或哪句诗让你看到了于谦的影子,闻到了人的气息?

3.虽然于谦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可是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立着一个清清白白的人——于谦。于谦要借这石灰表明自已会永留清白于世的高尚节操。这种写法叫什么呢?(托物言志)

五、过渡:有人说:《石灰吟》伴随了于谦一生,见证了于谦一生,让我们走进诗人,诵读古诗。

① (生看PPT读)12岁那年,于谦偶见石灰便写下了《石灰吟》。

② 师诵:那个时候,于谦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就埋下了一颗种子,留下了一种信念:请一位学生诵《石灰吟》.

③ (生看PPT读)23岁于谦寒窗苦读,入朝为官;32岁时,为官9年,期间清正廉明,刚正不阿,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④ 师配乐诵:这颗种子在于谦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51岁那年,瓦剌叛军大举进攻边疆,英宗被俘虏,顿时朝内一片混乱,大臣们纷纷准备投递投降书,于谦挺身而出,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坚持保卫京城的策略,后来结合群众击溃叛军.

师过渡:看到百姓欢呼的样子,于谦泛着喜悦的泪水,心中的信念越来越强大:全班女生齐诵《石灰吟》.

⑤ 52岁那年,宦官趁景帝病重,发兵拥立英宗复辟,并大力捏造于谦谋逆的谣言。59岁那年于谦被昏庸的皇帝判了死刑。

师配乐诵:于谦泰然自若,视死如归,因为他心中的种子已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他心里的信念已深入骨髓:全班男生齐诵《石灰吟》

⑥ 59岁那年,于谦问斩当日,京城阴云密布,狂沙漫天,城里的老百姓不远千里赶来为于谦送行,就在于谦血洒大地那一刻,所有哀号声、痛哭声汇成一首诗在天地间响彻云霄:全班齐诵《石灰吟》

五.于谦精神的流传

1.当几百年过去之后,后人阅读古诗《石灰吟》,感受不仅仅是对石灰的赞美,也是对于谦的赞美,人们会这样赞颂诗人于谦:(全班齐背)于谦走了,但是他的信念,他的精神却植根于华夏儿女的身上,永不熄灭。

2.1932年的抗日战争,爱国将士吉鸿昌不幸被敌人诱捕,就义前他挥笔写下了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3. 1940初,杨靖宁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不肯投降。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4.于谦之后的爱国英雄多不胜数,于谦之前的爱国将士也有很多:

5.南宋灭亡时期,有一位英雄他面对元世祖的高官厚禄严词拒绝,临死前写下了他的豪情壮志,生齐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

6.这些爱国之士为何会在死亡面前如此淡定自如,因为他们都怀有于谦精神,誓死要留清白于世。

六.情感升华,说一说

1、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的《石灰吟》这首诗如果只能保留一句诗,你会保留哪一句?

2、 如果要把这句诗锁定成一个词,你会锁定哪个词?

我们借《石灰吟》,让我们读懂了“清白”二字,清白是于谦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永远铭记于谦的话语——(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希望大家把它作为今后你人生的座右铭,做一个纯洁高尚的人。

篇二:石灰吟教学设计

石灰吟

语文 七百户小学 石晶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经历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教学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影音资料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住的房子的基层,还有墙壁是什么做成的吗?(石灰)。我们今天就来走进石灰,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看看石灰是怎么制成的。请同学们认真看。

2、看了石灰的锻造过程,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石灰的诗,明代诗人于谦在12岁写的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诗题。

3、顺势解题:我们之前学习过《游子吟》,《暮江吟》。我请同学来回忆背诵一下。 那我找同学来说一下,吟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吟是一种古诗的体裁,有吟诵、赞美之意。我们今天学习的《石灰吟》可以说是一首石灰的赞歌。

4、看着这个诗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过渡:是啊,司空见惯、平平凡凡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我想学了这首诗你就知道了。

二、出示影音文件《石灰吟》,请同学边听边画出节奏。

同学们听的都很认真,那么现在请你们自读古诗,然后老师找同学来读。 集体齐读。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

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出示幻灯片)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2、小组讨论。同学们,了解了石灰的制作过程,想必这首诗的意思你也基本上清楚了,借助我们的工具书,先自己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3、请小组长来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4、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⑴、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凿

因为石灰石大部分都埋藏在深山之中,所以必须要先开采出来,这就需要——千锤万凿(板书)你如何理解“千锤万凿”

“千锤万击”指的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撞击。

第一句的意思就是(石头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撞击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像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这怎样的煎熬啊?(同学们,你们的手指被扎伤过吗?如果我们的手指被针或者小刀扎伤了,会有什么感觉----很疼)而石灰石却是被“千锤万凿”,它们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石有的可能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 过渡:但这一些都不算什么,开采出来以后,石灰还要经过——

⑵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但石灰怕不怕) 生:不怕

师: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的?(若等闲,出示课件)

我们在《长征》中,出现过等闲两个字,谁还记得等闲是什么意思? “等闲”的意思是平常的。若就是好像的意思。

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烈火焚烧好像是平平常常的事)

石灰把烈火焚烧自己不过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你能替烈火中的石灰对那熊熊烈火发出一句呐喊吗?(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些吧!我根本不在乎!)

过渡:(出示课件)经过了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就变成了生石灰,把生石灰放入水中,水就会立即沸腾起来,经过这次沸腾之后生石灰就变成了粉末状的熟石灰,这就是诗中写到的——

⑶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板书)

⑷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开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是怎样把清白留在人间的?

(我们教室的墙壁就是石灰粉刷出来的,这就是石灰留下的清白。)

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是因为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好崇高的气节。 ⑸指名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

4、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了怎样的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石灰;经历各种磨难也豪不畏惧的石灰,粉骨碎身也要留清白的石灰。)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敬佩)那我们就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这首诗。

5、指导朗读,教师评价——敬佩之情早已在你的朗读中流露出来了,石灰听了你的朗读一定会感谢你的!

四、走进石灰,体会于谦的坎坷人生。

1、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理解为石灰的无限高尚的品质,也许它并不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能流传至今,它还写了什么呢?

2、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字里行间隐隐地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石灰吟》这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那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老师这里有一份于谦的资料请同学们读一读。

3、教师出示幻灯片: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中了进士后,任地方官几十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

具有很高的威望。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蒙古瓦剌(là)军作战。明军大败,明英宗被俘。此后,瓦剌军攻打京城,于谦临危受命,率京师群众打败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英宗也得以回国。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得到嘉奖,更由于自己不愿意与朝中的丑恶势力同流合污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身正气,宁死也不愿逃离。

4、同学们,从这段资料中你看出了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

(于谦是一位坚强不屈、刚正不阿、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人。)

出示幻灯片。完成纸上作业:于谦一定是一个_______的人。

5、提问:那请你来想一想,假如有一天你当了领导干部,学习了于谦的《石灰吟》,你会怎么做呢?评价:看来同学们都有像于谦一样高尚的情操啊,老师佩服你们。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人格的印证好际遇的先兆。

6、赞颂石灰,我们来诵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无限情怀。

⑴、出示幻灯片,提问:十二岁的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样慷慨激扬的诗? (学生交流,如:于谦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就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学生诵读)——教师评价:好一个志存高远的于谦;听了你的朗读,彼时的于谦一定会和你成为好友。

⑵、出示幻灯片:提问: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学生交流,如:嗨,我于谦一生清清白白,为国为民,总算无愧于自己年少时的誓言。)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学生诵读,教师评价)——你的朗读道出了于谦的心声,真是于谦的知音。 ⑶、出示幻灯片,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一定有无数的话想对世人诉说,那他此时此刻也一定会吟诵《石灰吟》,他要带着怎样的情感诵读呢?(学生诵读,教师评价)。 ⑷.出示幻灯片,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为后人所敬仰。从《石灰吟》这首诗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的崇高精神。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

读。请同学们深情地背诵全诗。(自由背、抽背、齐背。)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想于谦已经走进了你的心中,石灰的精神已经刻在了你的心底,那诗人于谦写这首诗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

(对,这首诗不仅赞美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更抒发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结束语:同学们,记住《石灰吟》,更记住他们“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相信你们一定会学习石灰的品质,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抄写《石灰吟》,要求字迹清楚工整。

板书设计: 石灰吟

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骨碎身(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篇三:石灰吟教学设计

16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学设计

执教者:覃晓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学会生字“锤、凿、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经历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教学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吟”出诗题,弄清题意

1.出示“吟”字,引出诗题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经常在题目中用上这样一个字“吟”(课件出示)。它是个形声字,从口,今声。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有吟诵、赞美之意。我们曾经学过题目中带有“吟”字的古诗,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孟郊的《游子吟》,谁能给大家背一背?(抽生背诵)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明代诗人于谦在12岁写的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出示课件并板书),《石灰吟》可以说是一首石灰的赞歌,齐读诗题。

3.看着这个诗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生质疑)

过渡:是啊,司空见惯、平平凡凡的石灰(展示石灰实物)有什么值得赞颂的?我想学了这首诗你就知道了。

二、读好诗句,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边听边关注老师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可边听边画出节奏)

2.听了老师朗读你是不是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呢?那就放开声音,自由读一读吧!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读古诗。老师有两个低得不能再低的要求:①、能读下来;②、声音响亮地放开来读。

4.下面,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师生齐读)

5.好,这次我再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评价:有板有眼,已经不再是读字了,而是在读诗了)

6.集体齐读。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2.同学们,了解了石灰的制作过程,想必这首诗的意思你也基本上清楚了,借助我们的工具书,先自己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同学再相互说一说。

3.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凿

因为石灰石大部分都埋藏在深山之中,所以必须要先开采出来,这就需要——千锤万凿(相机板书)

你如何理解“千锤万凿”

教师运用字理析解“锤、凿”:“锤”指的是“敲打”,“凿”指的是“打孔;挖掘” “千锤万凿”指的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挖掘。说说带有“千()万()”的词语。

谁能来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石头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挖掘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看着“千锤万凿”这四个字,你能想像石灰石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啊?

同学们,你们的手指被扎伤过吗?如果我们的手指被针或者小刀扎伤了,会有什么感觉----很疼)而石灰石却是被“千锤万凿,它们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生想象: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石有的可能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有的可能被凿子挖开了心,掏出了肺,很是痛苦??)

过渡:但这一切都不算什么,开采出来以后,石灰还要经过——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板书)

根据“烈”“焚”的字形说说意思,并说出一些有火字旁的字。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但石灰怕不怕)生:不怕。师: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的?(若等闲,出示课件)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石灰吟ppt课件)

你知道“若等闲”是什么意思吗?“若”的意思是好像,“等闲”的意思是平常的。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烈火焚烧好像是平平常常的事)

石灰把烈火焚烧自己不过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你能替烈火中的石灰对那熊熊烈火发出一句呐喊吗?(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些吧!我根本不在乎!)

过渡:(出示课件)经过了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就变成了生石灰,把生石灰放入水中,水就会立即沸腾起来,经过这次沸腾之后生石灰就变成了粉末状的熟石灰,这就是诗中写到的——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板书)

相机解释“粉骨碎身”。(身体粉碎)

谁能用关联词“虽然??但是??”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浑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

石灰是怎样把清白留在人间的?

(我们教室的墙壁就是石灰粉刷出来的,这就是石灰留下的清白。)

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是因为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气节。

(5)指名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

4.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对诗句的了解,你认识了怎样的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石灰;经历各种磨难也毫不畏惧的石灰,粉骨碎身也要留清白的石灰。)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敬佩)那我们就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这首诗。

5.引导朗读:这次我们读书的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自读、指名读、齐读)

6.指导朗读,教师相机评价——敬佩之情早已在你的朗读中流露出来了,石灰听了你的朗读一定会感谢你的!

四、走进石灰,体会于谦的坎坷人生。

1.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理解为石灰的无限高尚的品质,也许它并不会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能流传至今,它还写了什么呢?

2.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字里行间隐隐地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石灰吟》这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那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老师这里有一份于谦的资料请同学们读一读。

3.课件出示资料: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中了进士后,任地方官几十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蒙古瓦剌(là)军作战。明军大败,明英宗被俘。此后,瓦剌军攻打京城,于谦临危受命,率京师群众打败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英宗也得以回国。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得到嘉奖,更由于自己不愿意与朝中的丑恶势力同流合污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身正气,宁死也不愿逃离。

4.同学们,从这段资料中你看出了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

(于谦是一位坚强不屈、刚正不阿、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人。)

5.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人格的印证。

6.赞颂石灰,创设情境品读,体会诗人的无限情怀。

(1)一诵――少年抒怀

于谦十二岁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学生交流,如:于谦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就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抽生诵读)——教师评价:好一个志存高远的于谦;听了你的朗读,彼时的于谦一定会和你成为好友。

(2)二诵――为官感悟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学生交流,如:嗨,我于谦一生清清白白,为国为民,总算无愧于自己年少时的誓言。)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抽生诵读)——你的朗读道出了于谦的心声,真是于谦的知音。

(3)三诵――临刑陈词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一定有无数的话想对世人诉说,那他最想说什么呢?(学生交流)千言万语道不尽于谦的心情,不如化作声泪俱下的吟诵。(我们请女生诵读全诗。)

(4)四诵――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为后人所敬仰。从《石灰吟》这首诗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的崇高精

神。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请同学们深情地背诵全诗。(自由背、抽背、齐背。)同学们,此时此刻,我想于谦已经走进了你的心中,石灰的精神已经刻在了你的心底,那诗人于谦写这首诗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对,这首诗不仅赞美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更抒发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结束语:同学们,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更记住他们“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五、作业: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如《咏煤炭》,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于谦的古诗读一读,我们下星期开一次于谦古诗朗诵会。

板书设计: 石灰吟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骨碎身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2015年10月30日书

篇四:《石灰吟》教学设计

《石灰吟》教学设计

执教者:王金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走近古诗。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2、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

3、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4、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吗? 课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相关知识。

三、初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学习生字“焚”,描红。

3、范读,明确节奏。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4、指名读,要读出韵律美。

5、默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集体交流:(预设)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板书: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击打、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四、再读古诗,想意境,悟诗情。

1、讨论交流:读1、2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千、万”说明次数多,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抓住“千锤万凿”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凿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1、2两句。

2、过渡:石灰还受到了什么磨难?读3、4两句,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齐读3、4两句。

3、小结石灰的高贵品质并指导学生练读全诗,读出对石灰的尊敬。

4、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五、三读古诗,融情感,练诵读。

1、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

2、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于谦生平事迹)了解于谦生平事迹及当时时代背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1)(出示)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救济灾荒,关心百姓,深受人民爱戴。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 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景仰吗?齐读全诗,读出景仰之情。

(2)(出示)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导致英宗被俘,震动朝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

此时,于谦后悔了吗?他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吗?引读第3、4两句。

(3)(出示)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才发现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齐声为他呼冤。 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于谦的一生正像他诗中写的一样:(引读全诗)。

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小结古诗意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深化对古诗及诗人的认识。

2、补充阅读于谦的《入京》。

入京

[明] 于谦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注释:①绢帕、麻菇、线香:这些都是当时比较稀缺的土特产,通常是官员送给权贵们的。

②闾(lǘ):古代以25户为1闾, 阎:里巷的门。“闾阎”指老百姓。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一年,于谦由山西、河南调任入京,有人劝他也带些礼物去,哪怕是土特产,但于谦坚决不做,他举起两手笑道:“我带有两袖清风。”还特意写了这首《入京》诗以明志。这便是“两袖清风”典故的来历,也是于谦一生廉洁的写照。

3、学习这篇课文你对于谦有了什么样的认识?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课后可以把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感想写一写。

附1:板书设计

石灰吟

千锤万凿 不怕磨练

烈火焚烧 清白留世 不畏艰险

粉骨碎身 勇于献身

附2:

石灰的自述

我叫石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勤奋的工匠经过千锤万凿把我与大山分离。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考验,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由碳酸钙变成了氧化钙。这时的我外形仍然象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

如果把生石灰放进水中,水立即就沸腾起来,像水烧开了一样。如果这时碰到人的肌肤,其烫伤程度要远远超过沸水的烫伤程度。经过这次巨变,我成了另一种形态——熟石灰。这个过程把我由块状的石头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我的主要成分也由氧化钙变成了氢氧化钙。

不过,这个过程对我而言不算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人们把我洒在猪舍、鸡舍或刷在树上用于消毒杀菌;把我与沙子混合搅拌均匀后用来砌砖,这样砌的砖较为牢固;房子修建好后,还要用石灰浆来粉刷墙壁,让墙壁变得洁白坚硬;许多化工厂用我来处理酸性污水;果农也用我和硫酸铜配成药液来杀菌除虫。

篇五:石灰吟教学设计

《石灰吟》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难点: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于谦小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请读诗题。 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二)初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诗,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读准诗的节奏。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古诗。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三)走进石灰,了解诗的大意:

(1)石灰石一种很普通的事物,那于谦为什么要去赞美它呢?(出示介绍石灰的资料)

(2)结合诗句再读,看看从哪些词中看出于谦吟的是石灰呢?(个别生说)

(3)结合注释与同桌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教师引导,男女生分工读诗。

(四)体会诗人于谦的坎坷人生:

(1)同学们,石灰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思想的事物,但诗中有些地方让我们分明感觉到石灰有了人的思想,自由读诗,看看哪些词句让你感觉到石灰有了人的思想和感情?请划出来。 个别生回答。

师板书:清白

(2)总结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千锤万击、烈火焚烧表面上好像是在说石灰,但实际上让我们看到了

诗句背后清白做人的于谦,这种通过描写某种事物来表现自己的志向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 (板书)

(3)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自己的身上呢?

出示介绍于谦的资料。

生自由读资料,说说于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说)

(4)于谦成年之后,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呢?请同学们读读你手中的小故事,边读边想:哪个小故事最令你感动?又让你想起《石灰吟》中的哪句诗?把诗句写在小故事的旁边,在小组内交流。

(5)播放音乐,师深情引读,生跟着齐读。

(五)提升写法,总结全诗:

(1)于谦的一生是清清白白的一生,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这种品质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在古代诗歌中还有很多托物言志的,比如《竹石》《墨梅》(出示课件)

(2)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个别生发言)

(3)再回到《石灰吟》,如果让你只保留一句诗,你要保留哪一句? 如果让你锁定这句诗中一个词,你会锁定哪个词?(生:清白) 是的,清白就是一个人高尚的节操,高贵的品质。

(4)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个人应当怎样才能留住自己的“清白”呢? 假如你是一名官员,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假如你是一名军人,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

总结:是啊,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于谦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可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他在人世间留下了——生:清白! 师: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把这首诗读进自己的心里,读进在座的每个人的心里。(齐读全诗)

(六)板书设计:

石灰吟 清 白 托物言志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