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观一滴眼泪瓣两瓣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7:35:55 字数作文
观一滴眼泪瓣两瓣有感字数作文

篇一: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观《肖申克的救赎》后感

看完了《肖申克的救赎》,让我很震撼,一个坚强的人只能拯救自己,一个伟大的人才能拯救其他人,毫无疑问ANDY就是这种人,所以他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他人。这一次我看到最多的是体制下的自由和永不熄灭的希望、压抑下的友谊以及善恶的归宿

这部影片展示的被体制化了的可怕,却是我们早就习以为常的事情;主角们对失去自由的遗憾,也是我们从未有过的体验;瑞德对自由的渴望,安迪对自由的追求,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因为我们不曾失去,所以不感到遗憾。

我们不曾失去是因为我们从未拥有。

而我们从未拥有是因为我们没有渴望的动机追求的动力。

已经institutionalized了,已经体制化了,又哪来动机和动力?当然没有渴望和追求了。

肖申克就如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那里有最广大的“遵纪守法”的市民,有横行街市的恶霸,有滥用职权的当道者,有巧取豪夺的投机者,当然有潜伏伺机而发的智者。肖申克中生存体制又如当今社会体制,“痛改前非”的人一次次被重新投入黑暗之中,当权者干着肮脏的勾当却会在公众面前宣讲“拯救之道”,似乎只有当性格没有棱角,思想失去火花,被“体制化”的人们习惯逆来顺受的时候才可以平安生存。影片中当瑞得“因没有报告而撒不出一滴尿”时,伴我的不是发笑而是颤栗:体制可怕啊!老布在光明到来时因无法承受阳光的照耀而选择死亡,那一幕,我看到的不是老布悬挂着的身躯,而是个性与思想的死亡。 “制度化”这三个字最大的含义,或许不是真正的体制,而是我们所依赖的生活习惯。平时,我们依靠习惯生活,也在超越着习惯,但最多可以有限度地实现个人的自由,就象安迪一样拯救了自己,却也拯救不了集体。瑞德一直在努力“改过自新”,却又无助习惯性地生活着,最终在最后的每十年一次的假释审查时,留给我们一段经典的台词:

“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但并非受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躯。”

我想瑞德绝不是对审查者说这番说,而是说给我们芸芸众生。是啊,生在人世间的你我凡人,在不知不觉中,便会在习惯性的生活状态中耗费掉自己的生命。很多时候,我们会说:如果能够回到过去,能够纠正那些走错的路、做错的事、说错的话,该有多好!如此,我们会面对那些爱错或没有爱错的人,会用所有的激情和真诚再博一次。可是,世上没有如果,我们无法《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一部励志的杰作,影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日常生活埋葬着所有的希望和梦想,以及对幸福、自由、友谊和爱情的感知能力。面对挫折、艰难、失败,是消沉还是奋进,是坚持还是弃守,是偃旗息鼓还是励精图治,《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回到过去。

当Andy 不顾一切在监狱的喇叭里放《Le Nozze di Figaro》时,镜头缓缓划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们和狱警们。他们叫人感动地静立当地,抛却所有愤懑,狠毒和怨怒,沐浴着我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这些人们身上,来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将他们都濯洗得纯净无比。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我这才明白

Andy 的用意。修屋顶的时候,他为大家争取来啤酒,事实上是为大家争取到那种像在修缮自家的屋顶一般自在的感觉,所以他不喝酒,微笑却带着巨大的幸福;放费加罗的婚礼,也是要唤醒他们已快丧失的自由感。

然而强者终究是少数。自由面前,更多的人们纷纷选择禁锢。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年的Brooks,为了不被假释,竟然想通过伤害狱友来达到留在监狱的目的。很奇怪吗?自由、平等、博爱,本来应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理想。可是 Brooks 们却早已经被监狱的规则之下规则了自己,他们需要规则,需要秩序,如果没有它们,甚至无法生存。

《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篇二:《雅舍忆旧》读后感

相思便是春常驻

——读《雅舍忆旧》有感

目断长空迷津渡。泪眼倚楼,楼外青无数。往事如烟如柳絮,相思便是春常驻。

——梁实秋

很喜欢梁实秋的这句话,读着觉着很有诗意,让我不禁想起秦观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或许梁老的往事就如秦观写这《踏莎行》的心情是一样的,现在想起了不禁悲从中来,往事如烟,老来回忆更添几分哀思,思失去的韶光,思逝去的灵魂伴侣。我们常常这么教学生,要想读懂一篇作品,必不可少的是了解作者这个人,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废话不多说,请大家和我一起去认识梁实秋这个人及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吧!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笔名秋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 他是20世纪华语世界一代文学宗师,为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沉甸甸的著译。 他用他的生命垒起了一座座了不起的文化丰碑—— 独力译成四百多万字的莎士比亚全部剧作和三卷诗歌; 著成一百万字的《英国文学史》,并选择了一百二十万字的《英国文学选》; 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及三十多种英文词典和教科书。 他更以《雅舍小品》等十余部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雅舍忆旧》一书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梁实秋晚年最为重要的作品。其中《槐园梦忆》深情叙述了他与妻子程季淑五十三年相濡以沫的传奇爱恋;《忆冰心》展现了他与冰心老人五十年的相知相惜;《忆老舍》记载了抗战时期老舍等人与他在重庆“雅舍”的交往和友情;更多的则是他在远离故乡的三十八里对故土的怀念??

很久没有用这样的笔触写自己的感怀了。以往是倾心于余光中繁丽诡谲的文翰,或是林清玄细腻多情的妙笔,于平实含蓄只付之一笑。

只是我忽略了,那样波澜的文笔,对于余、林只是年轻时的耀跃;当他们经历了人生起伏,被岁月铭上了印记,文辞却不约而同地走向了简洁、深默、洞彻。

两睫交瞬之顷,我已有些许明晰:平实的文字亦有一番韵味,这是经岁月

淘洗后的精华,持续得、也更久。

《雅舍忆旧》便是如此的动人心弦:梁实秋的文字如泉般清冽,就这样叩开你的心扉,蜿蜒流转间,让心灵重返安稳、宁静,回首过往如烟。

却也不是细腻能摸到纹理的叙事方式,只是琐碎纷纭的生活记载。忆事、怀人,简单的两辑,放弃了绚丽的文字,能写出澎湃充沛的情感,精准深刻的哲思,实属不易。

或许是梁实秋个人经历的丰富:清华八年、赴外留学、抗战烽火,还有——辗转艰难的爱情。这些如何不能让一个人成长成熟?

翻到书中他青年时代的照片时,看到了圆框的眼镜,微抿的嘴唇,就是一介清瘦书生的形象,却能在抗日时期四处奔走,编纂教材、动员宣传??奋斗的笔尖,是不输于硝烟弥漫的机枪炮火的!但在文章《回忆抗战时期》的结尾,他仍写道:“抗战八年之中我究竟做了些什么事。就记忆所及,略如本文所述。惭愧惭愧。”实在令人动容。

有人这样评价《雅舍忆旧》:“‘散文大师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最珍贵的回忆。’

★ 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

★ 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

虽然我也有类似的体会,然我更喜欢文中写道的冰心对徐志摩的评价:“志摩死了,利用了聪明,在一场不入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班人的欢迎的人,得到了一个归宿了!我仍是这么一句话,上天生一个天才,真是万难,而聪明人自己的糟蹋,看了使我心痛。志摩的诗,魄力甚好,而情调则处处趋向一个毁灭的结局。看他《自剖》里的散文、《飞》等等,放佛就是他将死未绝时的情感,诗中尤其看得出,我不是信预兆,是说他十年来心理的酝酿,与无形中心灵的绝望与寂寥,所形成的必然的结果!人死了什么话都太晚,他生前我对着他没有说过一句好话,最后一句话,他对我说:‘我的心肝五脏都坏了,要到你那里圣洁的地方去忏悔!’我没说什么,我和他从来就不是朋友,如今倒怜惜他了,他真辜负了他的一股子劲!谈到女人,究竟是‘女人无他?’‘他误女人?’

也很难说。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是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我觉得冰心的评价真是大块人心,她把别人不敢说,不会说的话大胆地说出来了,虽然是在给梁实秋的信中说的。这样的话,无疑非常给力!徐志摩虽然有才但是却空有才,没像梁实秋一样给祖国给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甚至还误了一个女人一生,或许他也是封建包办婚姻的受害者,但是身为女人的我,仍不免为他的原配妻子抱不平。不过,时也命也。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冰心

这如花般的男人,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和他妻子的爱情,他写的那些情诗,诸如《梦后》,就像作者说的,诗很幼稚,但是情感是真的。现节选一段“吾爱啊!你怎又推荐那孤单的枕儿,伴着我眠,偎着我的脸?醒后的悲哀啊!梦里的甜蜜啊!”

不但是白话,而且是白描。季淑赠给梁实秋一个枕套,是她亲手缝制的,在雪白的绸子上她用抽丝的方法在一边挖一朵一朵的小花。梁实秋如获至宝,套在枕头上,伏枕一梦香甜,有感而作。如玫瑰般热情的诗,多纯洁,多热情啊!

喜欢他译的《One Word More》,“感谢上帝,他的最卑微的主人 也有两面的灵魂,一面对着世人,一面给他所爱的女人看。”陷入爱情的男人最美,最像一朵花!

观一滴眼泪瓣两瓣有感

他与结发妻子季淑的爱情,也是在这抗战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日结深厚,终成生死相约的。几万字的《槐园梦忆》是这本书的第三辑,成稿在季淑逝后不久。文中记录的一点一滴,无不承载着梁老的思、梁老的痛,言出肺腑。那往日的欢笑与泪水如槐园中纷扬的花瓣,铺就一地的洁白,再没有两人的足迹共同覆上。 往事纷繁如柳。这样一个学者,有儿女情长的心思,也有与友结伴而行的豪迈。是啊,人生再多的不如意,也应有苦中作乐、乐观开阔的心境。他在《酒中八仙》中记叙了与闻一多、赵畸、方令孺、刘康甫等七位好友以酒欢聚。最有趣的是一处醒酒的描写“我们一行带着不同的酒意,浩浩荡荡的于深更半夜去敲店

门??先是以功夫茶飨客,红泥小火炉,炭火煮水沸,浇灌茶具,以小盅奉茶,三巡始罢。然后主人肃客登榻,一灯如豆,有兴趣者可以短笛无腔信口吹,亦可突突突突有板有眼。俄而酒意已消,乃称谢而去”。这竟是如此随意洒脱! “往事如烟如柳絮,相思便是春常驻”,梁实秋在一阙词中这样填到。雅舍忆旧,于他,是对人生温情脉脉的梳理;于我们,是借梁翁的陈酿,来品味自己人生的路。

篇三:观《百年情书》有感——百年情书,情撼百年

观《百年情书》有感

百年情书,情撼百年

百年情书—为何情?我曾庸俗的认为它不过是关乎爱情。然而看完电影后,才发现,这封令人潸然泪下的情书,不仅仅在“情”字上作文章,而且情中见理,情为小理,理为大情,阐述的是个人幸福服从全民幸福,个人的“亲人之爱”服从革命需要之理,表现的是烈士不惜牺牲个人一切争取自由幸福之大情。林觉民,一个“少年不忘万户侯” ,留给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书,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对妻子的绵绵深情,也是留给后人的一封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部电影把我的记忆拉回高中,那时我不解为何老师读完《与妻书》后眼睛泛红。由于缺乏对时代背景的了解,我甚至一度感到可笑。笑那个年代的人,为何都玩命的去闹革命,全然不顾家人感受。如今我为我的肤浅深感惭愧。以当时中国的形式,必定是要革命,而革命必然付出鲜血。古语有曰:“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以林觉民为代表的革命人士,明知“事必败,身必死”,但是“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以自己的鲜血来唤醒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了群众基础。既已知起事必败,身必死,却毅然奔赴革命,这需要何等勇气与爱国情怀。 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怀着难以割舍的亲情,林觉民拭去眼角的泪水,英勇地冲在攻打总督府的路上。在受伤被捕后,面对清朝地方官吏的审讯,慷慨陈词,宣讲革命,最后从容就义。面对坚贞不屈的年轻革命党人,两广总督也不禁叹曰:“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个奇男子也。” 什么能比情书更缠绵?又有什么能比烈士的血更悲怆?百年前的闽侯庭院里,那对相敬如宾、恩爱的才子佳人本可以携手到老;奈何觉民坚定为国牺牲,意映却也通情达理,妇随夫志,终致凄美结局。谁能不感于“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依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阴间一鬼?”谁又能不被“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以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这种慷慨赴义中带有的侠骨柔肠所震撼?谁说的只有诗人写的情书才动人?“百年情书”不但句句动人,而且字字铿锵。又是谁说的夫妻

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此句在此二人面前甚是荒谬。电影中,觉民的每次行动几乎都没让妻子知道,知书达理的意映,她深深懂得自己的感情,更懂得丈夫的理想追求和抱负。所以很多时候,她都要自已一个人承受,一个人哭泣。辛酸凄美的革命爱情,一个细节,一滴眼泪,都能牵动观众的每根神经。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林觉民和陈意映的爱情是伟大的,可也是无奈和悲凉的。那是整个时代的悲哀,再伟大的爱情,只要关乎到利益和前途,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成为一种牺牲品,即使她是才女,他是奇男。 当然让人动容的还有影片中所表现的父子情。自古忠孝两难全,林觉民身上有太多责任,唯有舍家卫国。当林父预感儿子将发生不幸时,父子饮酒作别,彼此心照不宣却已真情流露。觉民打算作最后告白时,望着儿子伯新与父亲,心里充满尽是歉意;躺在床上的他,背对已有身孕的妻子,眼里流溢这全是对妻子不舍的眼泪。好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只是未到伤心时。

广州起义前夕,林觉民、林伊民、林文、方声洞等好男儿彻夜未眠,写下诀别书。没有对革命而死的决心,就不要参加选锋队。这群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青年们,用他们的热血,只为唤醒国民觉醒,坠作自由花。可以说中国的希望全在少年!梁启超曾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他们不过20岁出头,却有如此为国捐躯的壮志。影片用战斗的刚与爱情的柔结合,用革命与爱情相互衬托,将青年独立、自由、民主深入灵魂。它所要追求的是对青年为理想付出的行为的尊重和景仰。

壮哉!那些为了理想的青年人们;可敬!动乱时代的他们。孙中山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之变色”。辛亥英烈浩气长存,忠魂与山河同在。

反观我们,生活在和平而又舒适的年代,我们任性,我们懒散,我们还少担担。少年不言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终日迷念网络虚拟。等到父母老去的那天,才惊觉,现实多么可怕。从来没有哪片天空碧空万里,我只是想说,趁我们还是少年的时候,我们让我们传承该有的精神。《百年情书》没有千军万马的大场面,也没有光彩夺目的大明星,只是凭着一腔赤诚对一百年前的革命者致以最单纯的敬意和怀念,这份真情

实感,在时下娱乐至上的环境中,弥足珍贵。

篇四:观《暖春》有感

观《暖春》有感

寒假里,我和同学一同看了暖春。它讲述了一个逃离了养父养母家的孤儿,一位好心的老人收养了她。可是,老人的儿子与他的儿媳都不喜欢她,经过坎坷,老人和孩子终于用真情感动了儿子与儿媳,一家人终于其乐融融…… 我在看时,眼眶里充满了泪水,泪水在打转。心里为这个可怜的女孩打抱不平,心想:为什么别的孩子都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而可怜的小花却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庭?一位老人,用自己的一生去养着一个和自己既没有关系,又是个捡来的孩子。试问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这样的人,能用自己短短的一生做这样伟大的事,好人总是会有好报的。小花的那双让人怜惜的眼睛、那颗疼惜爷爷的心、是不是只有在那种困境下我们才能真正发现亲情就在身旁?是不是我们这些衣食不愁的孩子忽略了太多太多微小的生活细节?忘记了父母为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当我们后悔当初没有珍惜这一切时,已经太晚,太晚了。 我揉了揉眼睛,一滴一滴晶莹的泪珠从我眼睛里滚了下来,我喜欢这部电影,虽然是在冬天但我却没有感到一丝凉意,只是一股暖流涌进了我的心里。走出电影院,我的心久久没有平静,我懂得了父母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我们好,他们每流的一滴眼泪都像一把刀刺入他们心中!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部电影的。

上海闸北区永和小学五年级:汪赢赢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