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剪不断,理还乱散文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09:24:29 体裁作文
剪不断,理还乱散文诗体裁作文

篇一:剪不断理还乱.doc

剪不断 理还乱

作者:汪朝光

来源:《历史学家茶座》2010年第02期

编者按:在《历史学家菜座》第19辑《剪不断 理还断——抗战中后期的蒋宋孔关系(一)》一文中,作者叙说了抗战中后期蒋介石与宋子文的关系,那些不为外人所知的烦恼、紧张、矛盾以至某种程度的斗争。在本篇则要叙说抗战中后期蒋介石与孔祥熙的关系。

蒋介石与孔祥熙

在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三人中,以孔祥熙最为年长,不过,他之成为国民党阵营的要角,也是在1920年代的国民革命时期。1927年以后,孔祥熙和宋子文同为蒋所信赖的当家理财之重臣,各有贡献。但是,在蒋介石当政的22年间,孔祥熙当了近两年的行政院长(1938年1月至1939年11月)和九年半的副院长(1933年11月至1937年12月、1939年11月至1945年6月),总计11年有余,占了蒋主政时间之半,而且由于蒋在抗战期间的兼职太多,无暇管事,因此,孔在战时虽为副院长,实际却当着行政院的家。反观宋子文,在战前担任行政院副院长前后计四年(1929年5月至1931年12月、1932年1月至1933年11月,其间两度代理院长近一年,1930年9月至1930年12月、1932年8月至1933年3月),再从1944年12月代理行政院长(1945年6月真除)到1947年3月免职,虽然当院长的时间较孔为长,但在行政院实际任职的时间只有孔的一半略多,而且实际权力和活动空间也没有孔那么大。解读这种差异的关键因素,在于蒋、宋、孔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人际关系。

孔祥熙与宋子文同样留学美国名校(孔先后毕业于美国欧柏林大学和耶鲁大学),受到西方文化熏陶,但孔出身山西票号商人之家,与宋出身的传教士之家显然有别。在孔家,留学更多的是镀金,不似宋家那般因虔诚信教而对西方文化有出自内心的领悟,故中国传统文化对孔祥熙所保留的影响显较宋子文为大。与宋子文常常表现的居高临下、自信自傲相比较,孔祥熙给外人留下的印象更多的是谦和敦厚、平易亲近,人际关系自较宋子文为优。兼以孔祥熙自幼浸染于晋商之家的氛围,深谙商人精明算计、注重利益之道,处理政治亦如经商,圆滑融通,不似宋子文那般固持理念、不知进退。孔祥熙曾对陈布雷说:“财政经济在书生看来甚为复杂,其实很简单,即是生意经而已。彼自称,彼从生意出身,故能领略此道。”结果被文人气息甚浓的陈布雷斥为“怪哉此论也!”然孔以生意经处理政治和人际关系,自然在国民党内复杂的政治派系和人际纷争中更易立足。尤其是当蒋介石成为国民党内说一不二的独裁领袖之后,孔祥熙认定其主政之道即惟蒋是从,对蒋依顺,更不会在钱财用度方面与蒋难堪,自然得蒋欢心。孔能长期坐稳行政院的头把和二把交椅,成为国民政府时期任职时间最长的行政院高官,自有其为官之道,而处理与蒋的关系当为首要因素。正因为孔对蒋的唯命是从,蒋对孔亦颇为放手,在蒋介石日日记载的详尽日记中,对宋子文的记叙明显多于对孔祥熙的记叙,而且对宋的负面评论也因此而远多于孔。

在1933年11月宋子文辞职、孔祥熙接任之后,孔即对蒋尽心尽力,被蒋认为在“中央散漫无主”之时,“幸庸之不避劳怨,在京主持”。故当孔祥熙“急思尝试”院长时,一向看重独断权力的蒋介

石却并无责怪,反认为“此亦一道也”。1938年1月1日,蒋介石卸任行政院长,让孔祥熙过了把院长瘾。然孔接任后,有几件事为蒋所不满,一是孔办事庸碌,只知“有财政而不注重整个政治”;二是孔注重谋取私利,不断为舆论所批,“对外失信”,“舆情太恶”;三是孔祥熙一度主持与日本谋和,被坚主抵抗的蒋认为是“行同求和,彼犹不知误事,可叹”。更令蒋感到“可痛”的是,他本来对孔颇为放手,“一与商讨财政,彼即愤气怒色相加,凡重要事机皆秘而唯恐我知道,我亦乐得不知,一任彼之所为,而彼今以你是领袖之言相加,是全将余助他之好意误会”;甚而有如宋子文之“违忤不从,至为痛苦,因之心情躁急,时用愤怒也”。因对孔有所不满,1939年11月,蒋介石复任行政院长,孔祥熙又改任副院长,但即便如此,蒋对孔较对宋的态度仍有明显差别。对宋,蒋是严词厉色,不稍缓和;对孔,蒋则用语温和,不无自责。孔由行政院长改任副院长,是为了“减轻庸兄责任,免受冤屈”;对孔不满时则提醒自己,“对孔何时现鄙嫌之意与严厉之声,应切戒之”;感觉“庸之言行态度皆令人不满”,当“劝其改正”;即便是对孔祥熙下属贩运鸦片谋利这样明显的违法之举,蒋的态度也不过是“庸之对鸦片运输事不能遵令停止,以人言籍籍,贪小失大,更为忧闷,故终日郁郁不舒,乃休养不足之过也”。总之,在孔祥熙贪污案发前,蒋的日记中甚少记载对孔如同对宋那样过于严厉的批评与责难。

蒋介石对孔祥熙的维护,更明显地表现在对1942年1月反孔学潮的处理上。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香港,国民政府紧急派遣飞机去港,接运被困在港的若干知名人士。但当接运专机回渝时,传出只接回孔二小姐和几只洋狗的新闻,遂至引起后方多个城市的反孔学潮。蒋介石虽认识到此乃由于孔祥熙处事不当所致,起初有令孔“辞去”之想法,但又认为“因有人反对而去,则甚不宜也。国人与青年皆无辨别之智能,故任人煽惑,以致是非不彰,黑白颠倒,自古皆然,可胜浩叹哉”。随即又将此归结为“反动派鼓励昆明各大学学生游行示威,以庸之为其目标,文人政客之卑劣污陋,如张君劢之流,可谓丧心病狂极矣”,“此乃政客官僚争夺政权之阴谋,可谓丧心极矣”,提出“对各大学共党赤化分子应作肃清之整备,各大学校长对教授应彻底整顿”。对此,不仅是在一线参与处理学潮的国民党人不服,提出“党内有若干足以资人口实之事件,应由党内迅谋适当之处置,以免敌党作为煽动之工具”,而且也为蒋的亲近左右所窃窃私语。蒋的侍从室秘书陈方认为,对学潮“直接压抑,不会有何效果,因为孔之为人莫不痛恨,为孔辩护者,均将遭受责难”。侍从室六组组长唐纵认为:“报载孔副院长病愈视事,这无异激励青年学生,增加委座之困难。也许孔故意为此,使委座不得不为之解脱,而彼得以一劳永逸也。然天下人无不叹息委座为之受过也。闻为此事,委座与夫人闹意气者多日。自古姻戚无不影响政治,委座不能例外,难矣哉!”他认为“有效之方法,莫若孔氏表示辞职”。蒋的首席秘书陈布雷愤然曰:“孔不但不辞职,而且要登报,表示病愈视事。旋即叹曰,孔氏对朋友对领袖对亲戚,均不宜有如此忍心害理之举。”

虽然蒋介石对孔祥熙可谓维护备至,但孔在国民党内外的形象却在持续下跌,国民党内不少人也期待“总裁能将孔罢免以大快人心否”?事实上,此时再由孔祥熙主政,非但不能为蒋分忧,反而成为蒋的拖累。1944年6月,孔祥熙受命赴美,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立会议,蒋介石已有意借此让孔逐步淡出国内政治舞台。孔亦知蒋的用意,一面主动作态请辞,一面又与陈布雷“谈其不能不请辞之苦衷”,希望通过陈得蒋之“书面慰留”。引来陈大发感慨:“其实何必!”陈告孔,“退回辞呈较批答慰留更为亲切之意”。据唐纵记载,蒋介石在退回孔之辞呈前,曾询问陈布雷:究外间对孔之舆论如何?布云,普遍的批评,孔做生意。……党内的批评,孔不了解党的政策,违背政府政策行事。委座云,现在没有适当的人接替。……布公云,委座没有彻底改革决心!”其后,国民党军队在

剪不断 理还乱散文诗

日军发起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作战中又一次大规模败退,引致国内民怨沸腾,蒋为缓和外界批评,借此机会改组政府,于11月任命俞鸿钧代孔祥熙为财政部长,12月任宋子文代理行政院长,但仍保留了孔祥熙的行政院副院长职,可见对孔仍留有余地,而孔在事前特电蒋,“意以为如在美任委座专使,则副院长名义须保留云云”。恋栈之态真是跃然纸上。军委会参事室主任王世杰认为“此甚不妥。予于午饭后面告蒋先生”。但王的意见并未被蒋接纳,孔仍照旧留任,招致“舆论仍有所不满耳”。直至其后孔之重大贪污案发,引起各方严重关切,蒋亦再无理由任孔自为,继续败坏国民党的形象,方才不得不下决心最终撤孔。

1942年,国民政府曾以美元借款为担保,发行一亿美元公债,但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其后由于通货膨胀,法币币值急跌,美元公债的票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距越来越大,未发行的债券遂有厚利可图,引来发行方中央银行的贪官谋利,而作为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对此不仅不闻不问,而且收取好处,成为共谋。自1945年初起,即有知情人举报超过一千万美元的公债贪污案,其案值之大,情节之劣,使蒋不能不重视。5月间,蒋电召在美国的孔祥熙“速回”,以图查明事实,再作处理。正值此时,孔祥熙在国民党六大中执委选举中以最低票勉强当选,原规划之中常委则落选,使蒋惊讶于“其信望堕落至此,犹不知余往日维持之艰难也,可叹”。至此,蒋已无法再为孔“维持”,引致外界集中攻击国民党的“贪腐”,遂于6月1日决定自己不再兼行政院长,免去孔祥熙的副院长,推出宋子文任行政院长,翁文灏任副院长。为此,蒋“亦甚烦恼,但为党国计,不能不以公忘私也”,认为孔“不能为党国与革命前途着想,而徒为本身毁誉与名位是图”,故撤孔是为正当。

但令蒋“烦恼”的还在其后。孔回重庆后,蒋介石在7月中旬连续约见孔祥熙,谈央行贪污案。蒋先“告以此案调查经过与事实及人证物证,嘱其好自为之。彼犹不肯全部承认也”;继“审阅中央银行舞弊案全文,为之痛愤不已。研究处置办法,必须将其全数追缴,全归国库,然后再由余负责解决”。12日晚,蒋约孔谈时,“直将人证物证与各种实据交彼自阅。彼始犹指誓强辩,令人痛心,殊愧为基督徒矣。余再以严正申戒,彼始默认,余仍嘱其设法自全,乃辞去”。但次日上午,孔在见蒋时,仍“总想口辩,掩饰为事,而不知此事之证据与事实俱在,决难逃避其责任也。余以如此精诚待彼,为其负责补救,而彼仍一意狡赖,可耻之至”。直到14日上午,蒋再约孔谈话时,“彼承认余之证据,并愿追缴其无收据之美金公债全归国库也”。惟虽如此,孔祥熙仍不愿痛快承认此事,21日又派其女孔令仪携其函见蒋,“图赖如前”,并通过陈布雷告蒋,“恐此美金公债或落于外人手中”,令蒋感觉“此人无可理喻”,“贪劣不可救药”,“为庸之事不胜苦痛忧惶,未得安睡”,又“因之未能午睡,痛愤极矣”。

事已至此,蒋介石认为“庸人不可与之再共国事矣”,在7月25日下令免去孔祥熙的最后一个实权官职——中央银行总裁,由俞鸿钧接任。蒋在日记中自记,“撤孔之举犹嫌太晚矣”,然此“实为公私兼全与政治经济之成败最大关键也”,“惟庸之之不法失德令人不能想象也”。不过,格于一损俱损之关系,蒋介石最终对孔祥熙的处理也就是撤职了事,而对如此贪污大案,“即令速了,以免夜长梦多,授人口实”。没有人为如此贪腐大案下狱坐牢。作为孔的顶头上司,信用孔、放任孔当政长达十余年的蒋,似乎也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甚而在他那本骂人无数的日记中,仍然是过在别人,功在自己。也难怪跟蒋多年、谙熟蒋之心理、时任军委会政治部部长兼三青团书记长的张治中,“对于蒋先生之作风,曾面致批评,大意以为自负过重,不肯轻易让人”。(待续)

篇二:伤感散文诗

伤感散文诗

《彼岸花开》

你轮回的终点,是我不变的执念。 未成夙愿,回忆深陷, 剪不断缠绕彼此的三生缘线; 我在尘世间,走过了多少个五百年。 沧海桑田,容颜不变, 彼岸花开时谁还记得从前。 那一年,西子湖畔,春风扑面, 你一袭白衣站在湖边的柳岸。 相视的瞬间,谁的目光点燃了内心的火焰。 执手相看,心间已铭刻你此生的容颜。 有多少爱恋,可以在几经离别后也不曾微减? 不绝的思念,今生都环绕在你身边; 有多少时间,可以在沧海桑田中不止的流转? 怎愿你孤单,对人世还有不舍的留恋。 是前世的炊烟,还是今生的情缘; 是命运的纠缠,还是彻悟的再见? 十年的风烟,能不能磨去曾经的红颜。 沧桑沉淀,往事浮现。 是不是只有深陷,才可以画下句点;

是不是只有沉湎,才可以忘记时间?

西湖畔,堤道短,

若与你再是初见,尘世又还有什么值得留恋;

杨柳岸,东风叹,

你孤单这么多年,是否对我有曾埋怨。

白衣飘飘的你可还伫留于奈何桥边,

是否在等我给你来生的誓言。

永远,永远到底有多远?

不愿你再一个人守着孤单,

谁的身影在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涟,

向着远方蔓延?

《在那纯真的年华里》

六月,青春的色彩渲染了夏日的芳华。披着晨曦的温婉,踏着晨露的芳醇,在这个梦想之花悄悄绽放的时节,我静坐在光阴的一角,感受着蓝天的广袤无边。它目睹了多少沧海桑田,人来人往,世事变迁。

阳光透过树梢洒落一地光圈,捡拾起点点细碎的光阴敲开心底记忆的大门。时光流逝了年华,沉淀了记忆,任韶华渐渐暗淡,青春在岁月的光影里依然是最闪耀的那束光。

在记忆里追朔那远去的青春,在那充满梦想的校园里,点点金黄的蔷薇花从教学楼的每一层走廊的花圃里,一条一条的垂下来,整栋教学楼宛如一个高挑美丽的女孩,秀发披肩。

男生女生是校园里的一道流动风景,朝气蓬勃的为校园点燃了无限光彩。七楼的教室里淡淡的墨香袭来,那是我们在上书法课。书法老师的眼镜里反射着一张张青春稚气的脸,我们正手持善琏湖毛笔,充满新奇的写着各种字体,我喜欢写魏碑,因为魏碑的字体比较柔和婉约美,还记得那天写了一副字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款是:“丁丑年秋,XΧΧ书”。豪情优美的诗句,跃然于宣纸的墨韵里,恰如一个柔婉端庄的素雅女子在水天一色的湖边,把心寄予孤鹜的羽翼之上,与霞光同辉。

靠右边的教室是放石膏,那里有各种惟妙惟肖的石膏人相,有女神维纳斯,有高尔

基,大卫,鲁迅等。那些都是给我们画肖像画的时候临摩用的。我最喜欢画维纳斯了,常常想象如果她有手臂的话是不是更美,于是,有时候我常常会在画好的维纳斯肖像画上帮她画上各种姿势的手臂。久而久之才发觉维纳斯的断臂其实也是一种留白的美,可以让人尽情的发挥想象力,把它想象或画成各种姿势。

隔壁的画室里无规则的摆放着许多画架,画架上放着我们的画板,画板后面写着各自的名字。把画纸的四个角,用胶布贴在画板上就可以作画了,上色彩课时,每个人旁边地上放一个装着清水的小桶,左手捧着调色板,右手拿着排笔,看着前面老师摆放好的静物,慢慢画着。有一次上色彩课,老师不在,同学们就散漫了。有的聊天,有的唱起歌,有的吹着口哨。这时,一个男生来到我身边,说调色板借他用下,我没有问缘由就借他用了。等他还我调色板时,我递过来只见写着:lloveyou,我的脸立刻潮红起来,是羞涩,是恼怒,是悸动,大概什么感觉都有。

青春的懵懂恋曲,偶尔会在校园的树荫下,草地上悄悄的弹起。记得班上一个男同学喜欢上隔壁的小师妹,叫我帮他写情书。我饶有兴趣的写了一篇深情优美又略含蓄的情书,同学看过可高兴了。我同桌喜欢上一个风度翩翩的师兄,认他做大哥,几年后听同桌信里说她两在一起了。

晚上,我们常常会去教学楼的天台上看星星。感觉那时候的星星离我们很近,就如同那时候我们对梦想的憧憬一样,仿佛触手可及。好想摘下一颗星星,挂在自己的床头,让心在黑夜里也璀璨。

下自习后,我们几个好友常常会一起去学校门口的小吃店里吃夜宵,大家都很喜欢吃粉丝,放醋放辣椒,又酸又辣,辣得好刺激,吃得好开心。

校园里到处都有我们白天写生的影。夜晚校园的草地上有我们篝火晚会围起的圈,青春的激情唱起那欢乐和梦想的歌曲,冲破夜空,划过天际。多年以后那些青春的音符还依然回荡在耳边。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十几年如一日,那些校园时光终究成为历史,却深深的铭刻在我的记忆里。就连同梦想也一并埋藏于心底。因为梦想与现实脱离了轨迹,真的如天上的星星一样可望而不可及。

曾经也失落过,彷徨过。最终也无济于事,渐渐明白人生的主题是生活,生活应该以快乐为本,梦想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光环,能够实现固然美好,如果通往梦想的道路上脱离了轨迹,实现不了梦想,生活的路还得继续前行,那就朝着另一条路前进,相信每一条道路都有其独特的优美风景。最终也能收获另一道光环。

走过纯真的年华,路过梦想的道口,那成长的过程,有忧伤也有快乐,若干年后回头张望,才发现那些没有被世俗污染的纯真友情,和单纯的喜忧都是青春最美的绽放。

篇三:散文诗词鉴赏

教学内容概要

教学内容

意象梧桐的解读+文言文游记散文阅读

知识精要 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集释

一、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如: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 、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后序》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

二、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三、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 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 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四、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放: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五、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

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 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 如: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六、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 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 如: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热身练习

梧桐诗歌

芳草渡 冯延巳

梧桐落,蓼花秋。

烟初冷,雨才收,

萧条风物正堪愁。

人去后,多少恨,在心头。

燕鸿远,羌笛怨,

渺渺澄江一片。

山如黛,月如钩,

笙歌散,魂梦断,倚高楼。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阅读感受:

精讲阅读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处,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

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扣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 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眼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如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扣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

篇四:剪不断理还乱.doc

剪不断 理还乱

作者:汪朝光

来源:《历史学家茶座》2010年第03期

编者按:在《历史学家茶座》第19、20辑中,汪朝光先生在查阅近几年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等公开的日记和档案等资料后,在《剪不断 理还乱——抗战中后期的宋孔关系(一)(二)》中重新解读了蒋介石与宋子文、蒋介石与孔祥熙在抗战中后期的关系。本文则要叙说此时期宋子文与孔祥熙的关系。

宋子文与孔祥熙

宋子文与孔祥熙同为蒋介石治国所倚重的左膀右臂,在理财、治政方面各有其路数,也各有其功绩,然宋孔关系却始终不冷不热。据云,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宋蔼龄极力促成,而宋子文坚决反对,兄妹几乎决裂,因此蒋对宋子文“永留一不愉快印象,造成蒋孔接近、蒋宋龃龉的根苗”。更关键的是,宋、孔之长同在理财与外交,蒋介石亦因此而注重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使宋、孔在客观上形成竞争关系;兼以两人的个性差异与处事有别,宋、孔关系不仅远谈不上和谐,反存在不少矛盾,甚而一度发展到颇为严重的地步。据吴国桢的观察,宋孔关系“从来不密切”,宋“对孔祥熙的智力评价很低”。而宋孔之间的矛盾关系又影响到他们各自对蒋的报告与观感,也因此而影响到蒋对宋、孔的观察与不同态度,从而最终影响到国民党的施政成效。由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的宋孔关系,即可略知一二。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军事战线基本稳定,主政的国民党得以稍加喘息,但政治班底如何改组、经济形势如何稳定、如何争取外援等等一系列问题,亦因此而浮出水面。身在美国的宋子文,与上述问题的解决均有或多或少之关系,故颇为关注国内政局的发展变化,尤其关注人事变动问题,亟思以更具实际权力的名义“复出”政坛。但在宋看来,孔祥熙利用蒋之信任,把持政务,垄断资源,而自己远离国内政治,并无有效的破解之方,心中难免郁闷。据与宋关系颇为密切的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钱昌照在重庆向其报告,孔祥熙及接近孔的陈光甫、张嘉璈等,“对先生在外接洽随意批评”,“谓先生气量狭小,又谓在外接洽碎屑零星。光甫谓上两次桐锡借款成功,全靠彼与摩根索私人关系。此次先生在外接洽,希望极小云”。张嘉璈“谓先生出国,乃以时局严重,有意逃避”。1940年10月,宋子文在美谈成2,500万美元的“钨砂借款”,钱昌照又告宋,“孔因先生借款成功而恐慌,中央政局颇露不安之象”。宋则叮嘱其在中国银行的老下属、中行副总稽核霍宝树,“此后孔及渝各方对借款等事如有意见,请即密告”。

在1941年3月国民党召开五届八中全会前后,传出将进行人事调整的消息,宋子文即为其是否回国参会,与关系人有密集的讨论。宋认为:“介公仍被孔等愚弄,回国亦无意义,即平衡委员会弟亦不拟参加一切,听委座及孔等决定,弟或仍在美努力。”钱昌照同意宋的观察,认为:“最近国际政治中心在华盛顿,有暂时留美之必要。……国内政局尚未到明朗化,除非介公电催速回,届时加以考虑外,似不必遽作归计。”但当其后蒋介石有电促宋回国参会时,宋子文又认为:“在外稍能效力,回国恐于事无补”,“再三考虑,痛快办法为目前政治环境所不许”,担心蒋“对恶劣环境仍不觉悟,

不如留美”。钱昌照亦认为,“介公尚未彻底觉悟,诚为恨事”,“观察政治益无改善倾向,先生暂不回国亦好”。但又提醒宋,“万一太平洋有剧烈变化,先生回国或将发生困难,此点似应注意”,“政局近日无彻底改善希望,但先生留美似亦不宜太久”。宋则认为:“弟本身在恶劣环境中,无能为力。太平洋如战事发生,留美回国均无关系。”

1941年2月,宋子文在蒋介石侍从室的关系人、秘书古达程在其致宋电中透露:“委座近对钧座态度极佳,……大会时各方及委座均盼钧座回国出席,盖政治方面似非钧座回国无办法。”古达程复电所示之意,自为宋子文所盼者。其实,无论怎样自认潇洒,作为曾经掌握过权柄、领略过权力滋味的宋子文,内心还是很盼望回国任职的。故当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召开前夕,蒋介石有电令驻英大使郭泰祺回国,“谓大会后各部将加调整,嘱其返国供职中枢”,宋子文立即注意到此举背后隐含的意义。他一方面致电钱昌照,请其了解“究竟政府是否将有彻底改组,请密探详示为感”,另一方面又不避嫌疑,直接致电郭泰祺称:“现弟密电渝方亲信探询底细,在弟未有复电前,请兄暂缓电复介公。”宋子文还致电正在欧洲从事国民外交的国民党元老李石曾,告以“政治上国共内争甚烈,经济上通货膨胀,将影响全盘抗战,弟在美与总统前派赴华代表居里等商量种种补救办法,惟非兄回国与介公及党政诸人洽商,内外一致,不能挽回危局”。并告如其回国,可在葡萄牙代订机位,真可谓煞费苦心。

不过,宋子文的活动并无成果,蒋介石请其回国的表示似亦为虚应故事。4月2日闭幕的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进行了人事调整,由吴铁城接替叶楚伧任国民党秘书长,王宠惠接替张群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郭泰祺接替王宠惠任外交部长,仍然没有宋子文的份儿。不仅如此,据知情人告,孔祥熙夫妇还在活动,以胡适不胜任为由,提议由宋接胡任驻美大使,以堵塞其回国任职之路。此举令宋子文颇为恼怒,与孔祥熙的关系更加恶化。宋子文在致钱昌照电中,认为:“孔夫人又拟支配政治,甚为明显,委座对弟究竟如何,应否回国,以免被迫为大使。”钱昌照复电称:“就弟所知,孔无放弃财部意,各方对孔不满由来已久,但介公迄无决心根本改组政府耳。孔夫人建议任先生为美大使,显有作用,其目的当在巩固孔之地位也。”古达程亦告宋子文:“孔在参政员及全会各中委前竭力攻击钧座,幸各人咸知孔之为人,多不直其所为。八中全会钧座未回国,在美任务若未终了,此时似不宜回。”“孔趁开会时机,轮流宴请参政员及中委,席间每以钧座为攻击对象,诬蔑棉麦借款及平准基金之办理不善,又谓钧座未尽量利用国际局势,致美援我不能彻底云云。”其后,据钱昌照向宋子文传达的信息,江西省主席熊式辉曾“向委座建议,目前各方对国内政治,特别对经济现状极表不满,应请先生回国主持一切。委座似在考虑”。但随后又告,“蒋商孔,孔不但反对,且中伤,弟早已料及。重庆乌烟瘴气,前途可虑”。因此,所谓蒋将起用宋的传闻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而且似乎又都是孔在上下其手,居间阻挠。正因为有此过节,宋子文在致李石曾电中,严厉责难孔祥熙,称:“最近孔在重庆爪牙密布,几为清一色之势。今春大会,有人建议改组政府,谓君等以某某贪婪,故有此举,然代之者,其为争夺政权,亦可想而知云云。意似指弟而言,领袖之不谅如此,益增悚愧。”“介公左右告弟,孔肆意攻讦,介公对弟感情未必能好。”随之意态消极,表示自己“素性激直,不能与俗俯仰,处兹环境,艰难阻挠,亦意料中事。此后惟有谨守时势许可之范围而已”。他还多次向亲信抱怨,“孔对弟嫉视有增无减”,“饱尝此味,今则道远,懵无闻见,较少刺激耳”。

为了阻止宋子文的复出,在宋驻美期间,孔祥熙还曾命中国银行将“账目及盈余数、外汇存数等开列细账寄阅,并称委座极注意此事,中央已先办”。其时宋子文正担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而据中国银行副总经理贝祖诒告宋,蒋介石“对政府平价无效深致不满,因此彻查经济部所属平价处、农本局等账目,并将重要职员拘询,不免引起物议。现闻平价事已由孔负责主办”。在此背景下,孔祥熙调阅中国银行的账目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尤其注意中国银行在沪处理伪钞及买卖外汇情形,以图利用其间之漏洞发难。孔“对中国银行态度不佳”的底蕴,宋子文亦深知其然,故令贝祖诒:可根据孔以前致委座报告酌报,惟可稍缓送阅。在宋的太极功夫之下,孔亦不能做事太过,最后仍不了了之。宋子文知晓其中三昧,故告宋汉章(中国银行总经理)和贝祖诒:“孔对行及本人蓄意摧残,已非一朝一夕之故,其人虎头蛇尾,两兄不必过虑。”反之亦然,宋当政时对孔也没有什么好脸色。据吴国桢回忆,宋担任外交部长后,从不参加孔主持的行政院会,对外交涉也不让孔与闻。 到了抗战后期,因为种种因素的作用,宋的地位渐升,而孔则渐失势,已不成为宋的对手,两人关系的交集度下降,互相攻讦也少了许多。不过,宋孔心结仍存,两人都以自己的施政为正当,而视对方之施政为“误国”。直到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孔祥熙仍有函致蒋,认为战后“政府措施错误甚巨,因一误而再误,以致士无斗志,民有二心,功败垂成”。至于“政府措施错误”何在,孔列举的三点——滥用国库外汇、恢复生产不力、签订中苏条约,条条与宋有关。故孔在函中虽未点名,然其“群小干政,蒙蔽元首,结党营私,嫉贤妒能,争权夺利,失德丧良”的指责矛头所向已是呼之欲出了。宋子文与孔祥熙之间这种矛盾关系与彼此心结,几乎贯穿了他们为国民党政权服务之一生,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国民党的施政效率,惟后人论此,也只能叹曰: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篇五:阅读下面古诗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4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

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答: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 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的憧憬。

16.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