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家乡那消失的土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21:26:13 体裁作文
家乡那消失的土地体裁作文

篇一:2013-2014学年度地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土地资源及答案

2013-2014学年度地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土地资源及答案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1.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

A.面积不变 B.面积不断扩大 C.减少速度加快 D.减少速度由快变慢

2.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

A.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B.合理开发,使之永续利用

C.占多少,垦多少

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下图是我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图,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3.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治理图示区域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 )

A.植树种草 B.修建水库 C.开垦耕地 D.减少降水 读漫画“鲸吞农田”,回答以下小题。

5.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

A.住房占用耕地

B.水资源枯竭

C.大气污染严重

D.全球气候变暖

6.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

①控制人口增长 ②跨流域调水 ③保护耕地 ④垃圾分类处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图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7.甲处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草地

8.乙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应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9.下列地区与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连线,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耕地

B.大兴安岭——草地

C.内蒙古高原——林地

D.东北平原——荒地

10.漫画“鲸吞”揭示的最主要问题是( )

A.人口迁移 B.乱占耕地 C.生物灭绝 D.鲸吞房屋 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完成以下小题。

1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不够齐全

B.人均耕地少,宜垦荒地资源数量充足

C.耕地、林地比重相对偏小

D.土地资源构成比较合理

12.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是( )

A.提高土地利用率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C.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3.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14.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林地比重大

B.荒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C.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D.大力植树种草,土地沙漠化消失

15.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沙漠和荒漠化”主题的漫画是:( )

16.下列地区与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连线,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草地

B.大兴安岭──林地

C.内蒙古高原──耕地

D.东北平原──林地

17.下列地区与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连接正确的是( )

A.黄河下游地区----水田

B.长江中下游地区----林地

C.内蒙古高原----草地

D.横断山区----旱地

18.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正确的是( )

A.在陡坡上开垦梯田

B.洞庭湖大面积围湖造田

C.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可能增加放牲畜数量

D.农村新住宅,尽可能选择荒坡地

19.导致我国南北耕地类型不同的是: (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20.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少水少

D.北方地少水多

2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单一

B.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

C.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D.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矛盾突出

22.从全国范围看,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丘陵

B.非季风区的盆地、丘陵

C.北方地区的高原、山地

D.西北地区有水源的河谷、绿洲

23.下列四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我家在东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一年可种植三季作物。

B.我家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茂,以盛产三河马、三河牛闻名。

C.我家在福建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不宜耕种,却有利于林业的发展。

D.我家在新疆,这里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仅发展有一些绿洲农业。

24.下列漫画是资源利用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①《恨别鸟惊心》反映了滥伐森林,使小鸟失去了生活的家园的现象

②《小草的哀求》反映了过度放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

③《飞来的山峰》反映了乱占林地,使林地面积越来越少的现象

④《背景离乡》反映了水污染严重,应该处理污水,达标排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5.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的特点是( )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26.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②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

③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④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矛盾突出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7.关于我国耕地、水资源分布,正确的是( )

A.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多

B.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

C.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D.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28.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季风区、山地

B.非季风区、平原

C.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平原

篇二:故乡的沉沦阅读理解及答案

故乡的沉沦

2011北京文学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取材于耿立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2、请简要分析“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这句话的表达效果。(3分)

3、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4、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3分)

答案:

1.(2分)

故乡的土承载着老兵对故乡深刻的记忆、深切的怀念和与亲人的真挚情感,所以是无可替代的。这句话表达了老兵与故土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或:故乡的土是他心灵的归宿)。

2、(3分)这里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要点:手法),揭示了农村庄稼被毁,树木被砍伐,田园风光被破坏的现象(要点: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悲愤之情(要点:主旨)。形象生动,层层推进,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要点:表达效果)。

3、(4分)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突出了对中国广大农村的田园风貌(或:乡土特色)正在被毁坏的悲愤之情,引人深思。答题中注意联系全文,意思对即可,只写作用而没有联系文章的分析要适当扣

4、(3分)“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在本文中指的是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支柱或“心灵的归宿”等,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意思对即可。(3分)

耿立,原名:石耿立,1965年生,山东鄄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委员,菏泽市拔尖人才,菏泽市青年作家协会会长,菏泽市散文学会副会长,1986年毕业于菏泽师专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93年至1994年进修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8年自学考试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菏泽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出版过诗集、散文集和学术著作,尤钟爱于散文创作,散文作品多次入选国内权威的排行榜和各种权威的文学选本,是国内较有影响的青年散文家。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中国许多乡村建起了成片的高楼,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中国转换如此之快的感叹。

B.作者回忆童年在故乡背诵课文时常常仰望星空,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

C.作者有意曲解成语“背井离乡”的含义,是强调故乡在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D.研究生通过造假的方式欺骗台湾老兵,虽然是好意,但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

E.本文的语言饱含深情,深切的回忆交织着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思考,富有批判精神。

1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13.阅读本文,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1)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

(2)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回答。(4分)

14.文中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8分)

11.C、E

(A.表达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深切忧虑。B.“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曲解文意;D.“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与文意不符)

12.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揭示了农村庄稼被毁,树木被砍伐,田园风格破坏的现象,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悲愤之情;(2分)句式整齐,层层推进,感情强烈,富有艺术感染力。(2分)

13.(1)故乡的土承载着老兵对故乡深刻的记忆、深切的怀念和于亲人的真挚感情,所以是无可替代的;(2分)这句话表达了老兵与故乡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1分)

(2)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2分)突出了中国广大农村的田园风貌正在被毁坏,并表达了作者的强烈的悲愤之情,引人深思。(2分)

14.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在本文中是指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支柱,不能没有心灵的归宿。(2分)

台湾老兵把故乡的泥土放在玻璃瓶子里,带着它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了台湾海峡,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泥土就是老兵与故乡维系的血脉,就是他漂泊在外的灵魂的故乡。(2分)

生活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要心中有血地,都要念着自己的故乡,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赖以寄托的故乡,故乡的沉沦让人心痛,“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而故乡的沉沦让灵魂无处安身。(4分)

篇三:家乡,我回来了!

家乡,我回来了!

离开久了,才明白思念的味道,漂泊远了,才想起最初的航道,没有什么酒比思乡的酒更烈,没有什么愁比乡愁更浓,在漂泊的日子里,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常在梦中浮现,时光飞逝,将记忆的风帆扬起······

那年夏天,母亲含泪为我整理行囊,子夜临行时,母亲拉着我的手哭着说“儿子,出去只要能填饱肚子就不要回来了”那年我十五岁。我读懂母亲的心思,那时,能走出去就是“脱离苦海”,出门打工或是做个小生意算是有能耐的人,母亲在乡里托人找关系,才让我踏上打工路,未曾想,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还记得村口那一条羊肠小道,晴时一身土,雨时一身泥,而这条路却是通往外面的唯一途径!虽然叫竹镇,却不见以竹子为豪的任何产业特色,金磁村的名字听起来颇有内涵,可掘地千尺也找不到一块矿石,尽管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各地,而这里毫无发展的(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家乡那消失的土地)势头!这,就是我的家乡。自南宋时起我的祖先就移居于此,历经千年沧桑饱受贫瘠之困却未曾改变对这片土地的眷恋!或许是习惯了平凡中的安宁,或许是迷恋于这里的山水风情······门前的小龙山是乡亲们心中的宝山,以山顶一条小道为界,一半属于江苏,另一半属于邻省安徽,山上松林茂密,村民们在农闲时,会去山上捡柴拾草贴补家用。小龙山也是我童年的游乐场,三五小伙伴常在林间躲猫猫、做游戏,夏天疯够了,便跑下山,跳入山脚下的红阳湖尽情地洗一澡,好不痛快!红阳湖由山泉汇集而成,水质清澈、甘甜,是方圆几十里最好的饮用水源,遭逢旱灾年,连安徽人都不辞劳苦翻山过来取水。

小龙山是一座神奇的山,相传,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曾于此阻击金兵,至今,小龙山及周边还残留许多古迹。小龙山顶有一汪泉水深不可测,说来神奇,这汪泉水位于小龙山的最高处,自古至今从未干枯过,当地人称作“仙人池”,旁边有一长石,叫“仙人床”据说,韩世忠伏击金兵隐于林间,正逢口渴,偶然发现此泉,痛饮一番小憩于长石上,醒来后说到“刚刚仙人托梦,此地为仙人所居,此泉为仙人所饮,此石为仙人所寝”。仙人池、仙人床因此得名。仙人池和仙人床名字只是一个传说,事实上这是地质变化的结果,仙人池其实是很早前的一个火山口,仙人床是火山喷发的产物,无论怎样,不得不承认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历经千百万年将这一切雕琢的如此精湛,这一汪泉、一块石富于人们无限想象!

小时候常随母亲上小龙山打柴,每到仙人池旁,母亲总会提起“三年自然灾害”的事,由于饥荒,好多地方饿死了人,我们江苏这边还好点儿,好歹能勉强度日,可是山那边的情况就不同了,那时“浮夸风”盛行,有的地方饿死了人都不敢向上级汇报。大伯家就住在上那边,属于安徽管辖。五九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大伯拖着骨瘦如柴的身子,翻过小龙山来到我们家,有气无力地对我父亲说“兄弟啊,快想办法救救我们一家吧,你十岁的侄子已经五天一粒米没下肚了,这几天光靠吃点儿野菜,浑身都浮肿了······”当时,某些地方政府对饥荒灾情实行瞒报、虚报,还不许灾民上访也不准居家搬离······不能眼看着大伯一家饿死啊,父亲与二叔经过仔细斟酌,决定夜里偷偷地将大伯一家三口接过来······深夜父亲、母亲还有二叔带着村里五六个人悄悄来到小龙山顶,静静地等着大伯一家。母亲在仙人池旁,用石头临时支起土灶,将事先准备好的米和青菜放入硕大的铁锅里煮熟。鸡叫三更,大伯一家才姗姗来到,送行的七个人都是与大伯相处较好的邻居,大家七嘴八言地说“没办法,有人盯着呢,早不了啊,大家饿的实在是走不动啊······”母亲赶紧指了指大铁锅说“赶紧吃吧”。母亲回忆说,那口大铁锅里至少有四十斤青菜粥,竟然被吃的一粒米都没剩。大伯一家得救了,说起来也是因为小龙山,这一座山连接了两地情,时间不

会将历史遗忘,只会令那段情更加醇厚。

这些年走过了许多地方,也看过很多明山秀水,心中最牵挂的还是家乡的小龙山、红阳湖。虽说曾经饱尝了家乡的贫困之苦,可是那种魂牵梦萦的思乡情愫却时刻呼唤着我!母亲已去世多年,临行时的叮咛却不曾忘怀“儿子,出去只要能填饱肚子就不要回来了”!这句话饱含母亲对我全部的爱,也折射母亲太多的无奈!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家乡,你还好吗?小龙山,你还是那样俊秀吗?红阳湖,你还是那般灵动吗?······

这个初夏,我收拾好行李,整理好心情,向着故乡出发·······

越靠近故乡心情越激荡,一步一惊喜,一眼一震撼!记忆中那条羊肠小道已变成平坦宽敞的环城高速,昔日平庸不毛之地,已变成梦幻般桃源圣境!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只听闻家乡有变化,却不知如此变化之大。陪同的亲戚介绍,我们村现在被一家叫“永鸿”的企业整体打造成“巴布洛生态谷”,由于地理条件独特,生态环境好,目前。好多都市人都来我们村度假。我不禁感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一个事物的命运往往不会按照重规叠矩的模式演绎,过去无人问津的穷乡僻壤,时逢国家大力推行“建设美丽乡村”过去闭塞落后的老山村,恰逢如今“原生态”旅游这一新格局!

小龙山风采依然,儿时的一切瞬间浮现脑海,我不禁潸然泪下!仿佛离家的孩子重归阔别已经的家,见到了朝思暮想的亲人!阵阵清风吹来泥土的芬芳,这是家乡的味道,这味道是童年的欢愉、是记忆的引索、是母亲的叮咛、是眷恋、是情思······沿着熟悉的古道,缓缓前行,那记忆中的小松树已变成参天劲松,不觉已入林海深处,此时,听不见风的声音,却能嗅到远古的气息!阳光透过茂密的松针,丝丝点点洒落于林间,苍劲的松干更显古朴、沧桑,我微闭双目,张开双臂尽享这难得的一片宁静!耳边传来阵阵天籁,似惊涛拍岸又若百鸟争鸣,似万马奔腾又若清泉流韵······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松涛之声,这是松针之间碰撞发出的声音,每一次碰撞都撞击人的心灵,将一切烦恼与疲惫撞击的无影无踪!这是一次洗礼,将粘在心头的尘埃涤净······

不舍离开这让人淡忘一切纷扰的圣境,怎奈,小龙山那幕幕往事在招手,寻着记忆来到山顶,放眼家的方向,老宅已难寻其踪,一个现代而和谐的生态之园尽收眼底。三千多亩葡萄连绵不断,一座座欧式风格的皇家别墅镶嵌其中,颇具异域情调。与之相邻的是一望无垠的草原牧场,错落有致的蒙古包在一片绿海中彰显蒙古风情,牛羊惬意的吃草,不时有马儿嘶鸣、奔跑,真不敢相信,记忆中的这片土地,而今以此面貌展现在我的眼前!曾经也去过好多以生态闻名的地方,还没有哪个地方能将异域文化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融合的如此之巧妙!小龙山脚下那一片土地原本连庄家都种不出来,尽是乱石和杂草,而现被满目的薰衣草将这片土地装扮的犹如紫色的花海·······

不觉中天近黄昏,尽管意犹未尽,可只能作罢,下山的路被修整的很平坦,依然保留了古道风貌,我忽然想起,这条路一直通向红阳湖,此时正值傍晚,也是红阳湖的最美时刻······红阳湖面被一层薄雾笼罩,似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在晚霞的映衬下更显羞涩,我不禁伸手轻触湖面,瞬间薄雾滚滚而退,水面泛起丝丝涟漪,湖水清澈见底,水草轻轻地摇曳,不时有小鱼小虾悠然的穿行,一片落叶从湖边的树枝上凋零,和着晚风慢慢地飘向湖面,一只水鸟贴着“嗖”地一下掠过,还未等我反应过来,水鸟已衔起落叶消失在视野中·······望着水鸟消失的方向,感慨

万千,是啊,连水鸟都呵护自己的家园,难怪红阳湖的生态如此迷人呢!晚霞的余晖愈来愈浓,成群的白鹭从小龙山幽谷飞出盘旋于湖面,鸣叫声回荡于龙山幽谷,像是对端庄的红阳湖倾诉一日的思念,都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此时此刻夕阳与黄昏却以几乎完美的形式诠释美丽的无限、美好的永恒!

夜色中的这片故土,不断地从熟悉的记忆中迸发出惊喜!那一片低洼的低产田已变成千亩荷塘,风吹碧荷千重浪,花开绿海一点白,在皎洁的月光下这星星点点的荷花显得更加素雅、圣洁、含蓄,晚风吹过,清香袭人,此起彼伏的蛙鸣声回荡在耳畔,这样的夜色,这样的意境加上此时的心情,怎不让人感动,是啊,除了感动还能说什么呢!曾经的轮廓依稀,而眼下的变化却让人难以置信,常年于繁华喧嚣之中,忽入这梦幻般的境地,这比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童话更有感染力更能打动人!

手机的铃声响起,亲戚说要请我吃一顿特殊的晚饭,如果换作以前,我绝对不以为然,而现在经历了今天的这一切,对这顿晚饭是充满期待······

按照约定来到村头,这里原先是一处荒地,而现在却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杨树林,亲戚说:这片杨树林可非同寻常呦,这可是年轻人最喜欢的“森林动漫村”现在天晚了,要是白天啊,这里头很热闹的······与之毗邻的是一幢充满现代气息的玻璃房,亲戚说“这就是国际顶级生态餐厅”我半信半疑地说到“国际顶尖?是不是有点夸大其词啊?”不信啊,进去你就知道了,亲戚自豪地说!步入餐厅,像是走入植物王国,足有三千平米的空间里,头顶、地上、四周长满各种植物花卉,木质桌椅与环境非常协调,各种瓜果从空中垂下唾手可得,一道齐腰高的水渠舒缓地贯穿循环于整个餐厅,里面的流水似山泉潺潺,鱼儿畅游其中,不时发出“啪嗒、啪嗒”的嬉水声。透过玻璃,外面的一切尽览无余,柔和的月光洒在里面,仿佛置身于夜色撩人的原野里、山泉边、花海中······此时,吃什么已不重要了!这些年去过不少豪华酒店、生态餐厅、品尝过无数明宴佳肴,却从未见过如此令人心悦诚服的生态餐厅,我敢说,在全世界有如此特色的餐厅也难寻几家!

亲戚很懂我的心思,安排我在离老宅附近的木质别墅里住了下来。房子空间很大,显得紧凑明洁,虽没有高档酒店那样奢华,但不失现代居所的优雅,有一种家的味道,又让人感觉别具一格。这一天注定是终身难忘的一天,这一夜注定是一个不眠的夜!轻轻地推开窗,蛐蛐还有一些说不出来名的叫声,伴着凉爽的晚风冲释着烂漫的夜色,这晚风、这夜色、还有这声音如此的撩人、如此的熟悉!而这一切不就是久违的乡情嘛,不就是童年的记忆嘛,不就是梦中的情愫嘛······“儿子,出去只要能填饱肚子就不要回来了”心头再一次云现母亲的嘱托,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最深情的叮咛、最博大的关怀、最痛苦的抉择······而今,我回来了,母亲却无法看见家乡的变化,不能感受儿子的心情,如果母亲能多活几年该有多好啊!当初离开家乡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打拼了这么多年,每一次成功之后,从未想过停下追逐的脚步,如果拥有整个世界还不能快乐,那么这个世界就不属于你,如果追逐到的一切都不及故乡的一次邂逅,那么我的青春、我的年华只是在欲望的海洋里遗憾地流逝、悲哀地沉没!看似不断的拥有,其实不经意间却在无声地丢失!

时光,不能回头,但机遇随时都有,历经这些年的风雨沧桑,我终于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该做些什么······家乡的变化是赶上了好时机,而我却错过了“头班车”,直觉告诉我,我离不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树高千尺叶落归根,人行万里心系故土!虽然错过了家乡建设的头班车,虽然家乡这趟高速列车正以惊人的

速度前行,但我坚信在到达终点站之前,我一定会登上这趟梦寐以求的班车!竹镇,我回来了,金磁村,我回来了········

篇四:2013-2014学年度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卷及答案--土地资源

2013-2014学年度地理中考复习专题卷及答案--土地资源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1.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

A.面积不变 B.面积不断扩大 C.减少速度加快 D.减少速度由快变慢

2.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

A.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B.合理开发,使之永续利用

C.占多少,垦多少

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下图是我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图,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3.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治理图示区域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 )

A.植树种草 B.修建水库 C.开垦耕地 D.减少降水 读漫画“鲸吞农田”,回答以下小题。

1

5.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

A.住房占用耕地 B.水资源枯竭

C.大气污染严重 D.全球气候变暖

6.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

①控制人口增长 ②跨流域调水 ③保护耕地 ④垃圾分类处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图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7.甲处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草地

8.乙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应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9.下列地区与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连线,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耕地 B.大兴安岭——草地

C.内蒙古高原——林地 D.东北平原——荒地

10.漫画“鲸吞”揭示的最主要问题是( )

A.人口迁移 B.乱占耕地

C.生物灭绝 D.鲸吞房屋

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完成以下小题。 2

1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不够齐全

B.人均耕地少,宜垦荒地资源数量充足

C.耕地、林地比重相对偏小

D.土地资源构成比较合理

12.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是( )

A.提高土地利用率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C.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3.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14.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林地比重大 B.荒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C.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D.大力植树种草,土地沙漠化消失

15.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沙漠和荒漠化”主题的漫画是( ):

3

16.下列地区与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连线,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草地 B.大兴安岭──林地

C.内蒙古高原──耕地 D.东北平原──林地

17.下列地区与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连接正确的是( )

A.黄河下游地区----水田 B.长江中下游地区----林地

C.内蒙古高原----草地 D.横断山区----旱地

18.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正确的是( )

A.在陡坡上开垦梯田

B.洞庭湖大面积围湖造田

C.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可能增加放牲畜数量

D.农村新住宅,尽可能选择荒坡地

19.导致我国南北耕地类型不同的是: (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20.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少水少 D.北方地少水多

2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单一

B.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

C.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D.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矛盾突出

22.从全国范围看,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丘陵

B.非季风区的盆地、丘陵

C.北方地区的高原、山地

D.西北地区有水源的河谷、绿洲

23.下列四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我家在东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一年可种植三季作物。

B.我家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茂,以盛产三河马、三河牛闻名。

C.我家在福建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不宜耕种,却有利于林业的发展。

D.我家在新疆,这里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仅发展有一些绿洲农业。

24.下列漫画是资源利用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恨别鸟惊心》反映了滥伐森林,使小鸟失去了生活的家园的现象

②《小草的哀求》反映了过度放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

③《飞来的山峰》反映了乱占林地,使林地面积越来越少的现象

4

④《背景离乡》反映了水污染严重,应该处理污水,达标排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5.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的特点是( )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26.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②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

③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④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矛盾突出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7.关于我国耕地、水资源分布,正确的是( )

A.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多

B.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

C.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D.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28.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季风区、山地

B.非季风区、平原

C.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平原

D.干旱地区、高原

三、综合题

31.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回答问题。

5

篇五:家乡的变化

家乡的变化

人文历史

昆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 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区拥有3000年的文明史。约3万年前,即有人类生活在滇池地区。战国至东汉初,滇池周围的“滇人”建立滇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滇文化”。公元前109年,西汉设益州郡,将滇池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公元765 年,南诏国筑拓东城,为昆明建城之始。大理国时称鄯阐城。拓东城、鄯阐城分别为南诏国、大理国的东京。1276年,昆明设中庆城,首次成为省会。明代,大量移民进入云南,昆明汉族人口首次超过本地土著居民。明末清初,李定国等农民起义军、永历帝、吴三桂先后在昆明或建立政权、或建立皇宫。1911年的“重九起义” ,推翻了清朝在云南的统治。1905年,昆明自辟为商埠及1910年滇越铁路的修通,使昆明成为一个开放城市。1915年,昆明爆发“护国首义” ,全国响应。1919年,设云南市政公所,为昆明设市的发端。1922 年改设昆明市政公所。1928年8月1日,成立昆明市政府。抗战时期,昆明成为支撑中国抗战的经济、文化、军事重镇之一,成为著名的“民主堡垒”。1949年12月9日,昆明和平解放。

昆明是云南省省会。位于滇东高原中部,东西最大横距15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18公里,总面积15561平方公里。现辖4区7县,总人口380万人。居民以汉族为主,占87.4%,还有彝、白、回、苗、傣、哈尼等25个少数民族,占12.6%。境内地形以高原陷落盆地与陷落河谷相交错,中部高,四周低,境内河流分属金沙江、珠江、红河三

大水系,形成高山大河与盆地共生、地面高差悬殊、水系复杂的地形特点,其中昆明坝子为全市最大的盆地。著名的高原湖泊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湖泊,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境内85%左右为山地。昆明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干湿季节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四季如春,被人誉为“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昆明因此又有“春城”之称。自元代起为中庆路,至元十三年设“云南行中书省”于昆明,从此成为云南政治文化中心。明洪武十五年改中庆路为云南府,清沿袭。1928年设昆明市,1950年3月成立昆明市人民政府。 就

近些年变化

欧洲人介绍还铺着石板、鹅卵石的街市说:“你看,一百年都没变!” 昆明人则指着街市介绍说:“你看,挖了又填,拆了又建,一天一个样,天天都在变!”

昆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着1240年悠久的建城历史,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然而,随着当今城市建设发展,名城的魅力已经在时光中渐渐褪色。

古城景象已成浮云

时光流淌到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支法国探险队远涉重洋后,在东南亚登陆,当他们来到昆明后,马上被这美丽的高原古都所陶醉。那时的昆明城以五华山为中心,周围几平方公里内建有城墙,护城河如条白带绕在南面城墙外,城内、城外簇拥着一座座“一颗印”民居建筑,滇池、南盘江上帆影点点??

如今,站在圆通山上放眼望去,整个昆明城到处高楼林立,古都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湮没在了城市的一次次改造之中:护城河被填平,城墙拆得只剩下圆通山东面20余米的一段,民居古建筑也被钢筋混凝土的楼房所取代。

“一颗印”民居是云南汉、彝先民吸收了中原地区建筑风格,再结合本土民居建筑特点而创造出的“特色建筑”,是滇池地区建筑文化的载体。明、清时期,这种“三间两耳倒八尺”, 整体方形如印章的小四合院建筑,广泛分布在昆明地区,甚至全省多个地州都大量兴建。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西南联大搬迁到昆明办学,不少教授都租住在昆明城郊的“一颗印”民居里,如闻一多和朱自清。昆明北郊麦地村一带的“一颗印”建筑曾引起了建筑学家梁思成和“营造学社”的关注和研究。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大规模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始,“一颗印”建筑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一幢幢钢筋混凝土的小洋楼所取代。近年来,随着昆明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开始,一个个村庄被夷为平地,小洋楼又被一幢幢高楼所取代。

在拆迁改造中,一些遗留下的“一颗印”建筑也不能幸免,如滇池东岸宏仁村,至今还保存着十几幢“一颗印”建筑及“一颗印”变体,一同被列入了拆迁改造范围。

昆明文物保护工作者杨安宁、钱俊历时一年多野外调查,现今昆明地区只保存有70余座“一颗印”民居。他们认为,如果不加以保

护,可能再过20年,想要找到典型的昆明“一颗印”式民居建筑,就只能通过图片、博物馆等其他途径来观其真实面貌了。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福泉说,建筑的繁荣本是好事,只是如今看着昆明无数高楼拔地而起,而有特色和地方区域特点的建筑却寥寥无几,千篇一律的建筑太多,显不出昆明这个边地城市的个性美。 道路改造记忆难现

如果说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载体,那么,街道就是载体上的管道。昆明的今天,道路挖了又填,填了又扩,一片忙碌的景象。然而,一次次“美容”之后,交通拥堵却成为了人们诟病的一个重要话题。在一次次道路改造中,许多古老的街道消失了,而最为典型的莫过于金碧路。

金碧路东起盘龙江得胜桥,西至西昌路,为昆明市内东西向主干道,全长1.7公里。自古就是商业繁荣,人来车往的中心街道。元代为谷物、盐、水产、铁制农具交易市场,明代东段成为粮食、农具、布匹、烟茶交易为主的新城铺市场,有著名的云津夜市。清代因两广商人多在此经营五金、药材,又称广聚街。滇越铁路通车后,金碧路上集中了哥胪士洋行、玛地亚多士洋行等8家洋行,洋货一时充斥于此,金碧路最火热的时候,外省人的商店像雨后春笋般的在这里开张营业,成为有名的“商埠第五区”。

云南解放后,昆明市首任市长潘朔端在金碧路种植了大量的法国梧桐。诗人于坚小时候常常到住在金碧路的舅舅家玩,那时的金碧路是一条种满梧桐树的大街,街道不宽,两边的梧桐树上部的枝叶已经

合拢,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绿荫顶盖,遮蔽着整条街道,大街两旁是法式建筑,阳台一个接着一个。

于坚说,在上世纪70年代,金碧路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一条街,满街的梧桐树和法式建筑,而长春路有许多非常古老的明清时代建筑,老房子上还有房头草,非常美的东西,那时的昆明内涵丰富,是一座具有人文情调的城市。

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期金碧路拆迁改造,道路被扩宽,梧桐树被移走,法式建筑、洋行几乎不复存在,如今在金碧路两旁的梧桐树,也是后来补栽上去的。

金碧路与书林街交接口,在宋、元时期,这里曾有一条河,河属盘龙江的一条支流,河上建有一桥,叫通济桥。元朝末年,梁王格杀大理总管段功于此,梁王之女阿盖公主(段功之妻)闻夫被父杀害,便投河以身殉情。这一历史故事被郭沫若编写成著名历史剧《孔雀胆》后,这座名不经传的小桥便声名远扬了。

如今,通济桥已经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金碧路上的金马、碧鸡两坊,始建于明代,也是几经毁坏得以恢复重建的。

“实际上,昆明的旧城改造,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逐渐开始,武成路、长春路等老街,就是在我们眼皮底下逐渐消失的,很多古建筑、法式建筑也是在漫长的旧城改造、新建等过程中逐渐消失的,更早可以追溯到昆明的古城墙等是如何消失的,我觉得这和北京古城墙和众多四合院的逐渐消失,都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对待建筑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历史性的大错误,一个误区,是需要冷静而理性地思考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