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辩证思维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2:13:40 体裁作文
辩证思维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辩证思维之议论文写作

辩证思维之议论文写作

学习目标:

1、认识辩证思维在议论文写作中的作用;

2、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3、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做到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去思考,开启学生辩证思维,开拓学生思维的联想领域。

学习重点:

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培养独立、全面思考、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学习难点:

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议论文写作做到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开启辩证思维,开拓学生思维的联想领域。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都比较注重对考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但从我们同学议论文写作的现状来看,不少同学思路闭塞,无法展开议论,议论文写作往往求助于“打补钉”——抄录几段事例作论据,或者只会“贴标签”——对具体材料用一两句话作断定了事。即使展开一些分析、议论,往往也免不了以偏概全,主观臆断,绝对化,无限上纲。这当中的主要原因便是缺少辩证思维能力,不会运用“辨证的语言”。那么什么是辩证思维,如何提高这种能力呢?

二、辩证思维:

什么是辩证思维?

辨证思维简单说来就是一分为二。缺乏必要的辩证分析是议论文写作者常犯的错误之一。

看问题不能太片面,凡事要一分为二,不可走极端,要留有余地。在肯定某一事物的同时,应适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否定某一事物的时候,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对其中正面积极因素应适当加以肯定,这样才能使人心悦诚服。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凡事不能过于绝对化,要联系事物所处的历史和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思辩型作文,要求同学们用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事物具有两重性等观点来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避免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绝对地看问题,使论证显得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无懈可击。

例如: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阐述了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在此之前,他列举了几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一是不敢继承,二是全盘否定,三是全盘接受。

产生这三种错误态度的根源,就在于对中外文化遗产缺乏必要的辩证分析。 正确的态度正是源自对文化遗产的辩证分析--占有吸收其中对我们有益的(鱼翅),区别对待其中既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的(鸦片),毁弃其中有害无

益的(烟枪、烟灯、姨太太)。可以说,这篇议论文正是辩证分析这一哲学方法的活生生的应用。

归纳起来就以下两点:

(一)勿过头,勿片面,防静止,防孤立。

(二)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发展联系、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三、常用的辩证思维方法:

(1)发展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如在《吕氏春秋·察今》上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楚国想偷袭宋国,先派人测量水的深度,并设立了渡河标记。水突然暴涨,楚国人不知道,仍然按照事先设立的标记渡河。结果淹死一千多人,造成丧师失利的结局。楚国人失败的原因在于:死守教条,不按已经变化的形势来处理问题。

注意对立面的转化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这是大思想家老子的辩证法。事物对立的两极,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对立面转化。

如: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时期,美苏两大军事强国是站在一条阵线上的,两国紧密合作,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而战后,两国由于政治信仰不同,走向了冷战与对立。

再如,中苏本是国际共产主义阵营的 同志加兄弟,六十年代中后期产生了严重对立,中美建交,形成新的政治平衡。这些都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最好例证。

(2)联系的观点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具体的联系:1、事物的内部联系、外部联系;2、事物内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纵横联系。

比如,我们在谈及“成才”这一话题时,就要考虑影响成才的各种因素。总的来说,有主观和客观两大因素,而主观条件包括勤奋努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客观条件则包括环境、顺境、逆境、机遇、社会制度等因素。从以上条件不难看出,主观努力是成才的决定因素。

(3)一分为二的观点

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时只说一面,可能会引起误会,还得说说另一面。看问题要懂得全面分析,凡事要一分为二。

比如说战国后期秦统一中国是大势所趋,客观上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国防事业的发展,是进步的;但从被灭掉的六国看,则是一场国破家亡的灾难,屈原忧国忧民自沉汨罗,太子丹遣荆轲刺秦,又不能看作是逆潮流而动。这就是对秦灭六国事件的一分为二。

秦始皇灭六国是一种雄才大略,功在千秋;灭六国之后没有及时安抚六国军民,一味实行残暴统治,焚书坑儒,横征暴敛,招致人民起来反抗,他同时又是一个千古罪人。这是对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的一分为二。

四、高考作文题中辩证思维运用:

从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来看,材料作文、关系型话题作文和联合短语型命题作文往往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或对象。

立意原则:正确而全面揭示关系

接下来我们看下面的题目分析:

1、(86全国卷)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适宜,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但形成了茂密的森林之后,大片森林的出现就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只是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见解。

题目:树木·森林·气候

——谈

辨证思维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2、(90 全国卷)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

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请你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

辨证思维观点:分析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要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3、(91 全国卷)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题目: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

辨证思维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4、(93 全国卷)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

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 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

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美??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

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辨证思维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老交替的规律 此外同学们还可以看看近几年部分思辨性强的高考作文题:

2011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PK一切都不会过去

2010 全国卷I:有鱼吃还捉老鼠?

北京卷: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2008 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

江苏卷: 好奇心

湖北卷: 举手投足之间

2007 四川卷:一步与一生

宁夏卷: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浙江题:行走在消逝中

2006重庆卷:“走与停”

浙江卷:生有所息 生无所息

解析二元关系作文话题的审题操作程序

第一步 搞清两个概念各自的内涵。如2005年全国卷Ⅲ的“忘记与铭记”中的“铭记”就是“牢牢记住”的意思,话题之前的材料引子就告诉了你内涵。

第二步 分析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两个概念中哪个是要重点写的。

1.有的是顺承关系。如去年广东卷的“语言与沟通”,“语言”是“沟通”的前提,重点要写语言之于沟通的重要性。又如2004年全国卷Ⅱ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遭遇挫折” 是“放大痛苦”的前提,前者是情境,后者是态度,重点应写“遭遇挫折”后,不应“放大痛苦”,重在写积极态度。

2.有的是种属关系。如去年浙江卷的“人文素养与发展”,“人文素养”小至个人,大到国家都是了“发展”的重要方面,前者是后者这个属概念的种对象,重点应阐述“人文素养”之于“发展”的重要性。

3.有的是提升关系。如去年辽宁卷的“平凡与自豪”,今年全国卷Ⅱ的“位置与价值”。要从“平凡”“位置”中提升出“自豪”感、“价值”感,重点就应挖掘出平凡中的不平凡,位置中的含金量。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辩证思维作文)

4.比较多见的是对立统一关系。如。天津卷的“材与非材”,重庆卷的“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江苏卷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全国卷的“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全国卷的“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忘记与铭记”。这些看似对立的概念都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都是相互联系、甚至有些是相互制约的,这就更需要灵动的辩证思维

能力。

第三步 必须明晰并确定一个有关道德价值判断的主旨或是标准。

如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中的两个概念是相辅相成的,主旨应定位在“真理是评判相信与听取的标准”或“完善自己的最好途径是缺一不可”等。“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往往有距离,但二者是螺旋式向上发展的,应认识到必须处理好这一关系才可以发挥自己最大的生价值的内蕴。“材与非材”须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定位主旨。今年的“忘记与铭记”的两个概念是不相容的,但又是互相照应的,同样需有一个评判标准,可以是在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下的“谅解、大度、宽容、相助、正义、感恩、责任、报效”等尺度。而特别要小心的是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评判标准,否则就乱套了。

五、例文借鉴:

玩物丧志

“玩物丧志”这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沉迷于所喜好的事物而丧失志向。 我认为其实不然,玩物不一定会丧志,相反,还有可能“得志”。(反弹琵琶,提出观点)

“玩物丧志”,这个词经常被家长们拿来当作教训孩子的话,老师有时也拿来告诫学生。我看,“玩物”究竟是“丧志”还是“得志”,首先要看“玩物者”的自制力和目的。其次,还要看所玩为何物,并非玩任何物都会“丧志”或者“得志”。再次,还要看“玩”的程度。(分析全面准确) “玩物者”的玩,带着什么目的,带着什么心情去玩,对“志”的“丧”或“得”,有密切联系。大家也许都知道,美国的头号巨富,拥有资产四百多亿美元的比尔〃盖茨,他是靠开发软件成功的,但殊不知,他小时却并非一个乖巧的孩子。他从小沉迷于电脑,每天不上学,却去玩电脑。到了70年代以后,电脑工业渐渐崛起了,他靠他的技术与头脑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向了成功的巅峰。 所玩之物有好也有坏,比如前面讲的电脑自然是好的。但一些人不懂得“玩物”会“丧志”。在《世界历史》上,我们了解到一位外国的国王——法王路易十六,他被称为“锁匠国王”,因沉迷于制造精美的锁而不理朝政,最后法国人民将他流放在一个孤岛上。而他的妻子——人称“亏空夫人”的安东尼王后,因沉迷于金钱而被人民推上了断头台。这两个例子都是因沉迷于不该沉迷的东西而“丧志”的。所以我们不能不注意自己的“玩物”的性质。 说到沉迷的程度,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自控力较弱,容易深陷。我自己就是其中一例,我上学期沉迷于打电子游戏,自以为打电子游戏不会影响学习,但到后来越陷越深,甚至旷课去玩,期末时,我的学习成绩进了倒数几名。

篇二:议论文写作辩证思维(整理精校版)

议论文写作辩证思维

作文辅导

0311 2111 ::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联系观的运用

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是一种真正的“聪明术”。历史上许多被称为天才的卓越人物,往往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不管他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卢那察尔斯基在分析诗人海涅的聪明机智时说,他能够“从现象上、表面上只有矛盾的地方看到统一,又从仿佛基本上统一的地方看到差异。”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卢梭,他的平等学说,贯穿着矛盾的辩证法,为恩格斯所赞赏。雨果在谈到莎士比亚的天才时说:“天才与凡人不同的一点,便是一切天才都具有双重的返光。”所谓“双重返光”,从实质上来说,正是指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马克思说,莎士比亚的作品特点之一就是“崇高与卑下、可怕与可笑、英雄与丑角的奇妙的混合”。这里所说的“奇妙的混合”,正是指对立的统一。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先生的杂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杂文,尤其是后期杂文表现出对事物的深刻的洞察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力于辩证思维的能力。辩证思维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要在科学研究中避免具体方法运用上的片面性,掌握辩证思维是非常必要的。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家、管理理论家都认识到辩证思维的作用。美国的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谈到,管理者的良好决策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来,而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所以听取相反的意见,是正确决策的第一原则。彼德斯和沃特曼在《美国62家优秀工商企业的最佳管理经验》一书中在第四章开头就这样写道:“第一流的智慧,是把相反的事物保持在同一个功能体内的能力。”当代科学之林迅速崛起的方法论学科——系统论,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系统论的创立者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明确承认,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他的理论先驱。

根据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的研究,“辩证思维可以使人全面地、动态地看问题,使人能越出日常经验的狭隘界限,因此它在思维品质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我们同学议论文写作的现状来看,不少同学思路闭塞,无法展开议论,议论文写作往往求助于“打补钉”——抄录几段事例作论据,或者只会“贴标签”——对具体材料用一两句话作断定了事。即使展开一些分析、议论,往往也免不了以偏概全,无限上纲。这当中的主要原因便是缺少辩证思维能力。而在事实上,从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看,高中学生处于思维活动的初步成熟期,思维的批判性、独立性逐渐增强。从客观条件上看,高中学生的生活面更为广阔,学习的内容更为深刻系统,为思维发展提供了知识基

础。利用这些条件,进行辩证思维训练,是完全可能的。

进行辩证思维训练,首先要学习、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具体概念、矛盾判断和辩证推理。

联系观的运用

[训练讲话]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所谓联系,指的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其中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根据联系的观点,在观察思考问题时,我们必须坚持“整体论”、“系统论”的观点。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不了解整体,就不能清晰地把握整体。把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单独加以研究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不能像形而上学那样,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如,评价一个同学,应当从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考虑,而不能只考虑其中的某些方面。

根据联系的观点,在观察思考问题时,我们还必须坚持“条件论”。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发展、以至消亡。斯大林说过:“一切以条件、地点、时间为转移。”比如,一个企业要发展生产,同时还必须考虑所处的具体环境、外界条件、市场供求等等。

联系的观点作为一般的哲学原理,可以构成演绎推理的前提,帮助我们形成论点、论证论点。《从伐树种菇所想到的》一文中指出这样一个事实:福建省尤溪县香菇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香菇的生产给农民打开了一扇“致富”之门。与此相关联的是,随着香菇生产的扩大,碎木屑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大片的阔叶林被砍伐了,甚至被砍伐殆尽。如何看待这一事实?写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香菇的生产也不例外,最起码必须具备生产香菇的原料。这样,作为香菇生产基本原料之一的阔叶林,自然就与香菇生产结下了不解之缘:要大量生产香菇,就必须要采伐大片阔叶林,从而影响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于是分析了单方面扩大香菇生产的严重后果,并且指出:“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香菇的生产也好,阔叶林的生产也好,都是这个产业结构中的一部分,作为这个产业结构的领导者,就必须认真调查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措施作出统一的规划。”

一些看法、做法之所以是错误的,从根本上说,往往是由于用片面的、孤立的眼光看问题,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可以有助于揭示那些错误的看法、做法的思想根源。一篇文章《也谈末代皇帝和胡适》,其中提到有人因为梁启超曾“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张”而称之为“封建余孽”,指出,这种提法欠公允。虽说梁启超曾经追随过袁世凯,甚至做过一些错事,但是当他看穿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险恶用心,在对袁进行劝阻遭到拒绝之后,他一反拥袁的立场,积极投身反袁运动中。最后他又帮助蔡锷潜回云南,举起讨袁义旗,终于使袁世凯倒台。而有人所以犯“将以前和全人一笔抹煞”这种毛病,正是由于陈腐的形而上学观念“像幽灵一样在人们的头脑里转悠”。

联系的观点还要求我们联系具体的环境、条件评价人物或某种言论。比如对历史人物及其言论,就应当用历史的眼光进行分析、评价。邓拓在《不要秘诀的秘诀》一文中,引用了南宋陈善《扪心新话》中的一段文字,接着便具体分析:“用现在的眼光读这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12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

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多方面的探求、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此之前我们所介绍的概念分析、特征分析、数量分析、因果分析以及比较的方法,实际上都是探求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这些方法对于我们打开思路,丰富对事物的认识,有着极大的作用。

[例文评析]

“温柔”小议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观后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放之后,我曾作了一些粗浅的调查,发现许多人都喜欢薛宝钗,而认为林黛玉是“小鸡肚肠”不可捉摸。翻开《红楼梦》,我们也可以看到:刚进贾府时的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就是宝玉、黛玉对她的宽容忍让和俨然似长辈般的关怀也不得不颔首叹服。历来的红评中,厚薛薄林的更是不少,不说别的,脂砚斋的评论中就有这样明显的倾向。

薛宝钗作为封建淑女的典型形象,得到这么多人的赞扬,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就当今来说,很可能是被她温柔的性格所迷惑,而不能认识其思想本质。于是乎,薛宝钗似乎深得男士们的青睐,成为女士模仿的对象。那么,我们到底当如何看待这温柔的性格呢?

请允许我们对此作一番历史的考察。在《红楼梦》中,与宝钗相类似那位“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的秦可卿被贾母视为“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再有那“枉自温柔和顺”的袭人,远不如晴雯之高洁傲气,却能换得“宝二姨娘”的地位;美誉著于史册的努尔哈赤的妻子孝慈高皇后,《清史稿》对她的评价是“庄敬聪慧,同气婉顺,端庄贤淑”。

看来,在我国,“温柔”似乎被人们视为理想性格。但是在西方,那些热情奔放、坦率外露的吉普赛姑娘如银幕上的叶塞尼亚、梅里美笔下的嘉尔曼,不都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吗?

即使在我国,比如魏晋南北朝,战乱频仍,人们往往推崇骁勇刚建的性格,巾帼英雄花木兰不就是家喻户晓、众口皆碑的吗?

所以,我觉得喜爱某种性格,往往与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时代风尚有着密切的联系。“温柔”决不是唯一的方世不变的“理想性格”。以温柔这种性格的评价,不仅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而且还应因人而异。人们的社会实践、思想操守不同,温柔的性格被抹上不同色彩,也应当得到不同的评价。 中国历史上虽然都崇尚喜爱温、敦厚的性格,而在实际上有是区别的。统治阶级历来提倡“中庸之道”,侈谈“仁者爱人”,崇尚温柔敦厚,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虚伪性。贾政对儿子宝玉大打出手,可见其并不敦厚。宝钗在黛玉面前向妈妈撒娇,硬是触动她内心的隐痛;当黛玉向她诉说寄人篱下之苦

时,她竟用“嫁妆”一事来讽刺她,可见她对付“敌手”并不“温柔”。许多反动政客如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之流,看上去温文尔雅,道貌岸然,其实都是包藏祸心、无所不为的伪君子。被统治阶级一方面受“中庸之道”,“仁、义、孝、悌”之类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在劳动斗争中,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团结互助,这些都有助于形成“温柔敦厚”的性格。但是由于各人的思想感情、生活道路不同,他们的“温柔”性格又不尽相同:有的表现为逆来顺受,甘于忍受剥削和压迫;有的则表现为刚柔并济,对友谦和体贴,对敌则毫不心慈手软。《家》中,觉新的妻子梅珏温柔善良,但她甘心忍受一切压迫,从而导致了她最终的悲剧下场。而我们的名誉主席宋庆龄同样也是一位温柔可亲的东方女性,她却不是一味的温柔,她是一位也敢于向黑暗势力勇猛战斗的女杰。 可见,我们不能孤立地评价一个人的性格,而要将它放在具体的环境中,与这个人的思想情感、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加以评价。正如我们可以批判地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我们同样可以喜爱中国人历来崇尚的温柔性格。但重要的是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搞四化的新时期,我们应当在其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另外,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我们决不可能也不应当强求所有的人都像机械产品那样养成同一种模式的性格。因此我们应当投身到当前火热的生活、斗争中去,用人类的知识,思想的精华丰富滋润自己,使自己的性格在“四有”的基础上日臻完美。

至于那些模拟薛宝钗的“珍重芳姿昼掩门”的闺秀性格的人,我们在此进一忠告:切勿学东施效颦。新一代青年最时髦的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广博深沉的思索。否则他们就像那些盲目追求衣着奇特而自以为是美的人一样,到头来都只会落得“画虎不成反类犬”。

对于温柔的性格应该如何评价?指出,应当具体分析,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这当中便渗透了“联系的观点”。

[思考和练习]

1.不少同学可能或多或少还存在着轻视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思想。请以《不要轻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写作中注意应用联系的观点。

2.历史上有许多民族英雄,如岳飞、天文祥等人,他们的爱国和忠君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有人因而认为对他们评价不宜过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3.《“开卷有益”小议》、《“三个臭皮匠”一定胜过“诸葛亮”吗?》《“三分钟演讲”就是好》。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矛盾观的运用

[训练讲话]

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的观点,被列宁称为是“辩证法的实质”。前面介绍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双方的联系,而发展的源泉、动力都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什么是矛盾呢?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之间相互依赖又互相

排斥的关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假,善恶,美丑,劳逸,进攻,防守,人们之间各方面的差异,不同意见都是矛盾。矛盾的对立面,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矛盾的双方互相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比如战争中的攻和守,没有攻就没有守;没有守也就没有攻。它们是互相联系、互为前提的,如果失掉和它对立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的相反的方向转化。例如化合和分解,氧化和还原,生物界中的同化和异化,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矛盾的转化是有条件的。比如落后转化为先进,其条件是外界的帮助和自身认识的提高、不懈的努力。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性质。这种相互对立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自然界现象中的排斥和吸引、遗传和变异的对立,社会现象中敌对阶级之间的对抗,人民内部不同意见的争论,社会各经济部门之间以及各地区之间不平衡等,都是矛盾斗争的不同的表现。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从横的方面看,也就是从广度和空间上看,矛盾无所不在。世界万物大至宏观世界的天体和星系,小至微观世界中的粒子,没有什么事物不是包含着矛盾的。

从“纵”的方面,也就是从深度或时间上看,矛盾无时不在。事物从产生、发展、壮大和灭亡,始终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处处时时都存在,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既然如此,在观察思考问题时,就要坚持这样一条总原则: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一切。有人认为有了矛盾是坏事,总希望自己周围的环境没有矛盾,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有人虽然口头上承认矛盾,但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往往只爱听与自己相同的意见,听不进与自己不同的意见。顺利时忽略了困难,遇到困难时又看不到有利条件。这种思想方法,都是只看到矛盾的这一方面而忽略了矛盾的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否认矛盾普遍性的存在。

矛盾的特殊性,就是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不同事物中的矛盾各不相同。在我国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其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相对抗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则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在学校生活中,每个同学的性格是不同的,学习和思想上存在着矛盾,也有各自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正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个阶段。这五种社会都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在每一个社会形态中,又有不同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奴隶社会中,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不同于封建社会中地主和农民的矛盾,而封建社会农民和地主的矛盾,又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无产阶级的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同一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及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也各有其特点。例如,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这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中日双方力量强弱都在发生变化。我方是正义的战争,得道多助,军事、经济力量由弱变强;日方是侵略战争,失道寡助,军事、经济力量则由强转弱。正是由于双方的不同特点,才显示出发展的阶段性来。

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必须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它为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离开了具体分析,就无

篇三:辩证思维与高考作文

辩证思维与高考作文

辩证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是一种真正的“聪明术”。历史上许多被称为天才的卓越人物,往往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不管他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雨果在谈到莎士比亚的天才时说:“天才与凡人不同的一点,便是一切天才都具有双重的返光。”所谓“双重返光”,从实质上来说,正是指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家、管理理论家都认识到辩证思维的作用。美国的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谈到,管理者的良好决策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来,而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所以听取相反的意见,是正确决策的第一原则。当代科学之林迅速崛起的方法论学科——系统论,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系统论的创立者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明确承认,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他的理论先驱。

根据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的研究,“辩证思维可以使人全面地、动态地看问题,使人能越出日常经验的狭隘界限,因此它在思维品质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进行辩证思维训练,首先要学习、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具体概念、矛盾判断和辩证推理。

辩证思维与高考作文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

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

辩证思维可用于高考作文全程,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分析论证。下面我们就来细谈细谈。

一、审题立意中辩证思维的运用

首先可运用辩证思维认识材料和标题中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1)彼此依存。(2)主要与次要。(3)取与舍。(4)条件与结果(5)整体与部分(6)原因与结果(7)量变与质变(8)现象与本质(9)共性与个性等关系。

如2011年北京卷作文中涉及到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就是彼此依存关系,单有硬实力还不行,还得有软实力。还涉及到主要与次要关系;“竟争与活力”属于条件关系,也就是说竟争是带来活力的条件。

又如全国卷作文中涉及到的“德与利”“理与情”就是取舍关系,只能舍利取德,或弃情就理;又涉及到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垫资购买”是现象,诚信才是本质。

再如上海卷材料中“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是对立统一关系;

又再如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是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不能离开世界而存在;还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无数多个个性不同的人,产生了社会的一些共性,形成了世界的力量。

还再如福建卷所涉及到的两大立意,一是“人因梦想而伟大”,二是“因务实而精彩”则涉及因果关系。

弄清材料和标题中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为我们进行辩证分析奠定基础。

其次我们可借助联系观,由此及彼,由实到虚,发现试题材料与现实人生的联系,从而走出材料,走向题外,避免“一叶障目”或仅“就事论事”的毛病。

如2011年广东卷高考作文就可用联系观进行如下审题立意: 从社会方面看,“回到原点”可以是:

1、自然环境回到原生态

2、社会回到以人为本

3、社会由对立状态回到互帮互助状态等

从人生方面看,“回到原点”可以是

1、迷途后返回原位置,如浪子回头,又如陶渊明归隐,李白走出官场,苏东坡在贬谪之路的回到内心等

2、人生进取策略的调整,如策略、方法错了,重新改变

3、成长是种慢的过程,欲速则不达,请回到自然节奏等

从心灵方面看,“回到原点”可以是

1、人的精神和道德应该回到本真的状态

2、人要进行文化补钙,回到读书原点

3、让精神快餐回到经典的慢吞细嚼等

二、分析论证中辩证思维的运用

(一)在分析论证中常要用到辩证思维中的如下观点:

1、一分为二的观点:

“一分为二”,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

如2009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品味时尚》中的一部分:

清减了绣花鞋、罥烟眉的精致与秀气,香消了胭脂粉的淡雅古典,时尚携着一股气势汹汹的激流奔涌而来,势不可当。

品味时尚,我们感受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了一个新事物的清新之气。君不见,当曼妙古典的长裙退出历史,简便轻捷的衣物随之成为时尚,这不仅仅反映了衣着的变迁,更象征着旧的陈腐气息

的结束,宣告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时尚,往往是时代向前发展的产物,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其特有的时代精神。譬如,透过网络文学,我们感知着体会着网络在这个时代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时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新时代的大门。品味时尚,就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

然而,时尚并非十全十美,它如同一枝娇艳的玫瑰,美丽却有刺。 这部分文字先肯定了时尚的意义与地位,指出品味时尚应有开放心态,然后指出,时尚并非十全十美。既谈到优长,也谈到不足,显得客观辩证。这就是“一分为二”。

又如2011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把自己看淡》中的一部分: 把自己看淡,是睿智。请君拨开历史的风烟,你可听见战马嘶嘶西风长啸。在这声响之中,我看见了汉高祖,“吾将军未若韩信,运筹未若张良,抚军未若萧何,微三人,吾不知其可也。”你看你看,那在大风起兮云飞扬之际威加四海的刘邦此刻竟有如孩童,认为天下之事皆须因人之力。事实真是如此么?答案是否定的,韩张萧三人实能将军,但刘邦能将此三人,他把自己看得很轻很轻,换来三位忠臣把他捧得更高。

“总把自己当珍珠,便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不如安心地做泥土,任众人把你踩成坦途。”诗人鲁藜如是说。

把自己看得重极高极者,亦有之。心理学上有一种疾病,名曰“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有极强的优越心,与之相伴的是极重的妨忌与脆弱的自尊。他们自以为是宇宙的中心,几乎可称之为“唯心者”

篇四:历年高考作文试题辩证思维立意一览表

辩证法――写作议论文的法宝

“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有相当多的中学生对这一顺口溜抱有同感。这表明,作文,对

广大同学尤其是众多考生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件可怕的事。

但怕归怕,写还得写。我们说,应试教育固然应该摈弃,可只要招生考试没有取消,应试就不会废除。二作文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半壁河山,分数大户,它关系到考生的成绩高低,录取与否。因此,如何写好考场作文,历来是众多师长、家长,特别是考生十分关心,担心,乃至费心的大事情。

纵观1980-2004这20多年间的作文试题,除1993年针对父亲和儿女对新老梧桐树皮的感慨和1994年“以‘尝试’为题”,规定要写记叙文,1985年和1989年是以书信形式考查外,其它21年大多是考查议论文或可以写成议论文。即使1985年和1989年,除了形式是书信,其内容也是可以写成议论文的。由此可见,议论文是高考作文的主要考查形式。 那么,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写好议论文呢?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好方法――辩证法。这里所讲的辩证法,亦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完整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它的联系、发展和内因外因这三大基本观点,以及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这三个基本规律,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审题立意,构思作文,那么,所写的文章内容深刻全面,结构严密匀称。

下面,试将1980年以来,全国高考语文作文考查议论文或可以写成议论文的作文试题,以表格的形式,从辩证思维立意的多种角度,逐一简要分析,以资参考和借鉴――

历年高考作文试题辩证思维立意一览表

1

2

篇五:辨证思维与高中话题作文

辨证思维与高中话题作文写作【转载】

2007年03月02日 星期五 06:40 P.M.

宁波市李惠利中学 钱洲军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作文考试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多种思维方式来展示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思维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定然要综合运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相似思维、创造性思维等众多的思维方式。在这些思维方式中,我以为辩证思维是写作中极为重要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在话题作文的写作中,辩证思维更是作用显著。因此,在这里,我就话题作文的写作和辩证思维作一点研究和阐述。

一、话题作文的需要突显辩证思维的价值

高考对高中各科教学有一种导向引领和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事。综观恢复高考以来的作文考题,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截然不同,命题作文限制很死,学生几乎无自由空间;而话题作文给了学生无限的思想驰骋的空间。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也有质的区别,材料作文由两部分构成,提供的材料和写作要求,学生要从材料中寻找写作方向;话题作文由三部分组成,话引、话题和写作要求,它提供给学生以话题引出的材料,又提供了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话题,学生的写作不一定

与材料发生关系,只要切中提供的话题即可,并体现三自原则,即“自定立意、自择文体、自拟题目”。这样,学生偏题、跑题的机会少了,思考的余地大了,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自由的张扬,才情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想象联想得到了尽情的驰骋,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因此,从99年高考开始,话题作文以其开放性、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多向性、客观性等特点成为一种公认的有效命题形式。 高考话题作文已连续七个年头,考察高考作文题(无论是全国卷中的作文题,还是近年各省的自主卷中的作文题),都能看出辩证思维在话题作文写作中的突出地位。

首先,从高考作文题的分类来看。2004年全国共有15套高考语文题,其中10份试卷作文的话题是联合式短语,即关系性话题。话题类型有很多种,除关系型话题外,还有观点型话题、范围型话题、对比型话题、观点型话题等,这些话题中,关系型话题最能体现辩证的色彩。关系型话题的提示性文字中往往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或对象,而这些事物或对象间都存在着某种关系,有对立统一关系,有是非取舍关系,有并非绝对关系,有并列共存关系等。无论哪一种关系,都是矛盾关系,学生在审题时一定要将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正确全面地揭示出来,否则就有可能离题。如非借助辩证法原理,运用辩证思维方式,运用“两点论”或“重点论”的辩证法哲学方法论,是很难搞清它们之间的客

观关系的。这样,审题就会受挫,更谈不上写好文章了。高考试题如此热衷于关系型话题,给学生的辨证思维方式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从高考题的内容来看。19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必须借助辩证思维的全面性的特点,即要去肯定“记忆移植”的积极意义,也要去设想“记忆移植”的负面影响或后果。2000年高考话题作文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充分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事物的运动与发展、事物的多层次性等哲学命题,虽然此题是近年高考命题作文中开放性最大的题目,但如果不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哲学的思考,是很明确把握中心,难写得心应手的。 2001年高考作文的话题“诚信”和2002年高考的话题“心灵的选择”,都是人生哲理的问题。2003年的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体现了情感与理智的辩证关系,理智是客观性的,情感是主观性的。情感应服从于理智,理智决定着情感;情感又影响着理智,对理智有反作用。只有在全面考察这两者的关系的基础上,写作才有可能深入。2004年全国卷四套作文题话题分别为:“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这些话题无一不是以矛盾对立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05年全国卷(三)的作文话题为:“忘记与铭记”,其出题构思方式如出一辙。

再次,从高考作文评判要求来看,也对辩证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考作文的评判除了六项基础等级要求外,要取得高要还得看四项发展等级要求,即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很显然,把“深刻”放在了首位。所谓深刻,首先是具有深透的见解,作文的观点能给人以思想启迪。其次是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怎样才能做到说理深刻?一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居高临下审察事物,辩证地剖析问题;二要摆现象、揭本质、挖根源、说危害、讲办法,逐层分析说清所以然;三要抓住规律、理清关系、对比曲直、驳斥谬论,多方阐发,切中要害。这些要求,只有通过辩证思维才能实现。

正是话题作文的自身特点,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才能真正做到在落笔时游刃有余。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辩证思维作为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就成了话题作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思维方式。

二、辩证思维为写好话题作文的写作提供可能和保障 辩证法思想象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每个角落,话题作文的写作是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思考的产物,辩证思维自然成为开启生活真谛的金钥匙。这就使得辩证思维成为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了。

这里,我们要对辩证思维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所谓辩证思维,就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辩证法,自觉或不自觉地按

照辩证法去进行思维。”(朱智贤、林崇德著:《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版,第562页。)恩格斯说:“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34页)很显然,辩证思维要求在思维过程中,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事物,承认矛盾的存在,承认矛盾对立统一性,全面、历史地看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摆脱和避免只是孤立静止地看待某一社会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全面及本质,造成态度上的偏差的现象。

进行辩证思维,是需要一定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基础,作为中学生,从初三起,议论文就成为了教学重点,初中的许多课文哲理性强,饱含辩证思想,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接触了一些零碎的辩证思维方法,同时初步接受了辩证思维的训练,为高中的系统地进行辩证思想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高中,特别是高二年级,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哲学”,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性理论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进行了学习,在诸多的学习内容中,“辩证法”是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通过哲学课的学习,使学生有了以“矛盾的对立统一”为核心的辩证法的系统知识,对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主客观的一致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外因与内因的关系、事物的主要矛盾和?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堋⑹挛?/p>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