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梁齐齐到此一游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2:07:32 字数作文
梁齐齐到此一游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到此一游范文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人“到此一游”的印记刻到了埃及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日前,一则关于“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微博被网友大量转载,并“人肉”出这位丁锦昊是一位中学生。国人类似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在国外屡屡发生,旅游界人士也呼吁,国人应有文明旅游的共识。 网友“空游无依”本月初到埃及旅游,发现刻字的事发地点在距今约3500年左右的卢克索神庙。“空游无依”在微博中回忆说,这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让人无地自容,“我对埃及导游亚瑟王说:‘实在对不起!’没想到吃惊得嘴里叨叨‘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的亚瑟王,反过头来安慰我说:‘这不是你们的错,这一定是哪个导游的错,导游应该阻止。’”“空游无依”表示,他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多年前的文物呀。”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写诗歌。

【范文】

“到此一游”必须“到此为止”

近日,网友“空游无依”发微博称,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旅游时,在浮雕上看到“丁锦昊到此一游”,中国汉字,就这样出现在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埃及古迹上。(新华网5月26日)

消息一出,相信大多数国人的第一感受是羞愧,出国旅游,个人行为代表着中国形象,中国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等大国形象,往往通过细节之处直观传递给世界,而把5000年文明标志之一的“汉字”刻在3000文明历史古迹上,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极大的讽刺,而这种“罕见的”“突兀的”行为与埃及当地景点每天“过尽千帆”却绝少受到故意损坏相比,更是一种令人汗颜的格格不入。这似乎正应了5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贯彻实施旅游法电视电话会议上所提到的那样,“部分游客素质和修养不高,旅游景区乱刻字、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有损国人形象,影响比较恶劣。”

回看国内,各大景区景点垃圾遍地、随意刻字、随地吐痰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北京故宫大铜缸上的“梁齐齐到此一游”,安徽马鞍山德化堂古床博物馆钟乳石柱子被掰断、古镜被碰碎,承德避暑山庄《绿毯八韵》碑被泼墨等等不文明、不道德行为不胜枚举。文物古迹是前人留下的财富,是历史创造的瑰宝,破坏文物不只在违反《文物保护法》,更在亵渎历史、辱没先人。

就目前来看,要遏制这种行为,单纯的教育引导显然不够,游客的自我道德约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关键在于提高违法成本,严格执法力度,使其产生敬畏感。可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将罚款额度提高到与经济水平相当,并与其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挂钩,进一步明确破坏文物的等级,达到几级损坏需要付什么样的责任,一一明确、相应论处,对于造成无法挽回损失的行为使用刑事、民事、行政等方面的法律,用严格的法律法规营造破坏文物是“摊上大事”的严肃氛围。同时,还可探索文物保护的连带责任制,针对跟团游客,要求导游在开展工作同时要切实履行保护文物的“总责任人”职责,随时提醒、预防、制止游客的不文明的行为,杜绝游客“一时兴起”产生的破坏行为。

总之无论如何,“到时一游”必须“到此为止”!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梁齐齐到此一游作文)

“到此一游”是该跟你说再见了

新京报讯 “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昨天,网友“空游无依”发微博称,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旅游时,在浮雕上看到中文“丁锦昊到此一游”,对这个3000多年前的文物受损,他十分羞愧,并向导游道歉。此事在微博上引起热议,多位网友声讨、人肉“题名者”,对此,专家表示,应以此事为镜,自我检视、约束自己。

一石激起千层浪。最近,一则关于“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微博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当事人“丁锦昊”一下便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引发网友们的口诛笔伐。

这件事情的发生不仅体现了国民旅游文明的尴尬现状,也折射出了教育的缺失。

其实这件事并非个例。近年来,“到此一游”屡屡出现在各个旅游胜地,从八达岭长城到故宫铜缸,这次更是刻到了国外,这让无数国人感到羞愧。而且不单是“到此一游”,中国游客大声喧哗、随地吐痰、吃自助餐浪费的情况在国外已屡见不鲜,国外很多景区都有用中文写的‘禁止喧哗’、餐厅写有‘请勿浪费’等提示,这些都让人感到十分难堪。

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也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格。要想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不文明事件的发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势在必行。

一是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宣传和引导。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文明旅游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模范代表等的力量,着力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营造良好的国民旅游氛围。要充分利用道德的约束力,杜绝此类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二是要加大惩戒力度,遏制公民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有序的社会离不开制度。我国应该着力完善国民旅游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不文明现象的惩戒力度,从制度上遏制“到此一游”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三是要强化教育改革,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宓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要树立良好的人格根本在于教育。反思当今社会,我国教育仍然处于“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虚”的状态。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拒绝“到此一游”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大素质教育的推广力度,只有真正实现了全民“德智体”全面发展,我国几千年的文明才能得到最广泛的传承。

让“到此一游”成为国人的文明警示牌

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刻画着汉字“丁××到此一游”。近日,有人在微博上贴出这样一幅刺目的照片,发布者“无地自容”的心情,也成为很多网友的一致感受。(人民网)

看到这样一则新闻,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想起我们中国的伟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桥段——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如来佛手指化作的“天柱”上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的字样,可见国人的“到此一游”的心态由来已久。但大圣的行为我们只觉得有趣,这次的“到此一游”事件却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羞耻。

其实仔细想想,类似这样的“到此一游”在我们国内可以说所在皆是,几乎在任何一个旅游景点,我们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涂鸦。也许是诗兴大发,也许是跟风效仿,也许是出于炫耀,也许是纪念行迹,但结果都造成了景点环境的污染甚至文物的破坏。

然而,在国内,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往往一笑而过,最多发表几句关于素质的评论,但此次事件,却让我们感到莫大的耻辱。面对刻字,现场中国游客莫不感觉羞愧,甚至连导游也赶紧走开。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流下忏悔泪水,坦言“孩子犯错误,主要责任在大人,是我们监护不到位,平时教育做得不好”,公开道歉。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耻辱、谴责、惭愧、反省成为主调。

是的,我们确实应该感到羞愧,确实应该深刻反省。最近频频爆出国外一些旅游景点单独设立针对中国游客的文明警示牌,我们在抗议这种歧视行为的同时,其实更应该进行的是深刻的自我反思。

这次的“到此一游”事件就像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自身在文明素养方面的缺失,我们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过不讲卫生随地吐痰,有没有过不遵守交通秩序乱闯红灯,有没有过排队强行加塞,有没有过公交车上抢座??

我们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腰包鼓起来了,也有底气四处转转甚至出国旅游了,这让我们觉得很有“面子”。但“面子”重要,“里子”更重要,“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是不行的。没有国民文明素养的提升,没有过硬的“里子”做支撑,我们终会大失“面子”。这次的“到此一游”事件就让我们国人感到大失“面子”,教训深刻,我们只有深刻反省,强化“里子”,才能重新赢回“面子”。

不知道这次埃及方面会不会在卢克索神庙增加一块中文的文明警示牌,但我们国人却应该把此次“到此一游”事件当做自己心中的“文明警示牌”。只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树立起这样一块“文明警示牌”,我们的“中国梦”才会更加瑰丽多彩。

篇二:2013最新热点时事评论作文素材系列之一(中国式到此一游)

最新热点时事评论作文素材系列之一:

中国式到此一游

在3500年前的古埃及文物上,看到中文题字“丁锦昊到此一游”。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持续关注和讨论。截至发稿,网友“空游无依”的该条微博已被转载了近9万次,评论13000多条。有网友称经过搜索,在埃及浮雕上刻字的人,很可能是来自南京的一名学生。 以前常有媒体曝光中国游客不文明现象,总以为那些都是中国成年人的习惯造成的,如:骑美国华尔街铜牛“合照”,在法国卢浮宫里大声喧哗,光着膀子在伦敦大街上等等。而“丁锦昊到此一游”给公众震撼比以前更强烈,因为丁锦昊是生活在大都市里青少年。按常规思维,如此年纪的孩子们应是最懂礼貌、最守规矩。“丁锦昊到此一游”之习惯性不文明给国人带来的是尴尬,更是脸红。

诚然,丁锦昊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我们不能将习惯性不文明现象的指责堆于孩子身上,但我们更应反思和拷问,是什么原因中国游客屡犯不文明错误?失礼于外人的个体行为,最终无疑失去的是中国人整体素质的“分量”。事实也证明了上述论断,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在英、美、日、韩及中国的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时常见诸报端,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形象。此前,在多个“全球最差游客”调查中,中国游客均榜上有名。对此,一网友在网络调查的回帖中写道,作家柏杨说出了“丑陋的中国人”,到了现在却依然如此,“国人”成了粗鲁、不文明的代名词,确实到了该反省的时候了。她写道:“中国公民文明素质不高并不是作为一名游客的时候才表现出来,要提高的不是游客素质,而是全体国民的素质。”

犹记得,“常州赵根大”五个字,被刻在台湾北海岸知名的野柳地质公园一处岩石上,“作者”是某印刷公司总经理,一时间舆论哗然。希望“丁锦昊到此一游”能给国家有关部门再次敲响警钟,加强国民素质刻不容缓。难怪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前不久呼吁到国外的中国游客注意公众场合的言谈举止,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和中国形象的展示者。其实早在2006年前后,国家和社会就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当时,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等规范性文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游客的文明程度并未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成正比,不文明的行为在景区、酒店等公共场所仍随处可见。

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但却频频失礼于外人面前,令人痛心。中国游客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爱摆阔,爱面子,还有种种陋习不胜枚举。目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已达140个,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20.4%。高速增长的出境游,更提醒我们要注意自身素质和修养。虽然,境外的旅游从业者无法拒绝中国游客,因为中国游客“很有钱”。然而有钱不代表素质,素质不提高,花钱再豪爽也赢不了别人的尊重。

面对“丁锦昊到此一游”,愚以为,该关注的绝非事件本身,而是对国人整体文明素质的思考:这个事件值得全社会反思。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已不是小事了,而是事关国民素质、国民形象了。大家都应从自己做起吧!

最新热点时事评论作文素材:坚决斩断“到此一游”的“黑手”

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写下这样几个字,他说这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

无地自容。”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别忘了,出去时,你就是中国!

读完此条新闻,笔者感到的不仅是耻辱,还有痛心。确实,当出去时,你写下的是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汉字,你所代表的也就是整个中国。也许,“丁锦昊”在伸出“黑手”时没有想到这一点,他的所作所为也并非“有意”,而造成这一不良实事的,仅仅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理,仅仅是对国内陋习一种“随行就市”。

“到此一游”现象在国内早已“司空见惯”,早已成为国人之“顽疾”,更被“誉”为“中国人十大陋习”之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的旅游资源已满足不了人们追求“高品质”的需要,“出境游”成为了时下高端人群的首选。渐渐的,埃菲尔铁塔有了“到此一游”,自由女神像有了“到此一游”??如今,埃及神庙也有了“到此一游”。国人在感受外国历史文化及先进事物的同时,也把“到此一游”的伤害带到了世界各地。

有人说,“到此一游”现象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产物。从古至今,华夏民族的名人、官员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时,都有题字留名的“传统”。表达赞美的也好,抒发情感的也罢,这些“印记”很多都被保存至今,为“到此一游”之“先驱”。也有人说,“到此一游”现象是八六版《西游记》的影响。剧中,孙悟空和如来佛祖打赌,翻越“五指山”后在如来中指上写下了“孙悟空到此一游”,《西游记》是“到此一游”现象的“始作俑者”。

我们不必纠结于“到此一游”的产生原因,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远”影响,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刻骨”伤害,才是我们要正视的关键。

回想起五一过后旅游管理部门的抱怨、广大网友的指责,中国已有太多的“瑰宝”受到了“到此一游”不同程度的伤害。“瑰宝”,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是历史文化遗留给我们的,理应全国人民共同拥有。精神文明素质低下、文物保护意识缺乏,都不能成为伸“黑手”的理由。

年初,北京故宫的“梁齐齐到此一游”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网友吐槽称:“梁齐齐,故宫喊你回家剁手”。“剁手”虽有些过分,但传达出了网友“对待此事要"重罚"”的态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早有规定: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可如此之多“到此一游”、如此之重的“肆意破坏”,却为何没有一例施用《刑法》的先例?是没有“人赃并获”?还是没有监管到位?

对于“到此一游”现象,“提高国民素质、倡导文明出游” 只能起到教育引导作用,想要做到根除,关键还在于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在于加大对行为人的处罚力度。政府要建立健全一套制度,对这类行为分门别类的制定细则,以预防、监管、追责、惩处等方面为重点,严抓规范和实施,切实做好保护珍贵旅游资源的“保护伞”。

“到此一游”的危害已不容置疑,政府还需有“杀一儆百”的决心, 坚决斩断此类现象的“黑手”!

“×××到此一游”这几个字,如果不是刻在埃及古老神庙浮雕上,如果这几个“深刻”的汉字没有引起一名中国游客“为同胞羞辱”,发微博、晒照片,大概还不会引起举国网民愤怒。

一名中国游客在埃及有3500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悍然刻下极具中国特色的“×××到此一游”几个大字。一名中国游客痛心疾首,想擦掉这“羞耻”,于是发微博,晒照片,公之于网上。网上一片哗然,口诛笔伐,并有“人肉搜索这家伙”的倡议。至于搜索之后施以何种“酷刑”,目前还不得而知。

干吗生这么大的气?略略考察一番,大概这样几个原因:一是此人亵渎了文物;二是这个人把中国人的脸丢到国外了;三是兼而有之。

不过,看网上舆情,数第二种原因最为汹汹——— 怎么能把脸丢到国外去了呢!因此,在鲜明表达对“到此一游”的谴责之时,我也在想:如果这几个字,不是不远万里地刻到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而是刻在我们神州大地的某个庙墙上,我们的网民是否也会如此群情激奋?我想,多半还是会的。不过,愤怒固然是有,但肯定没有这么山呼海啸般的气势,甚至还会带着一些玩世不恭的调侃。

一旦牵涉到国外,那就是原则问题,性质就不一样了!要知道,我泱泱文明大国之公民,最在乎的,可就是形象问题,而且是“国际形象”。至于国内形象,那就是“你知我知,大家都知”,“大家都如此,何必太较真”了。

因此,这些年国内国外旅游成风过程中,最让我们痛心的,不是国内机场车站码头那种乱哄哄的场景,而是网传“卢浮宫外特意用中文写的‘禁止随意大小便’”(是真是假我就不清楚,国人出去是否随意大小便,也不清楚);让我们感到耻辱的,不是国内哪个景点管理混乱,而是国人游客在外面引起别人的反感——— 在国内怎么样都可以,一出门就不一样。而且往往还有一种压得你喘不过气来的话,“一出国门你就是中国”———那在国内是什么呢?

每每看到这些,我总在想,有多少人在这方面的愤慨,不是因为事情本身的对和错,而是因为在外面丢了脸?不是基于是非的判断,而是因为关乎面子。这样的愤慨,并不能真正促使公民素质的提高,倒是可能促使公民出国装文明,回来便野蛮地“两面”做人。

我不是说,在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无关紧要。不,这是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为,理所当然地要谴责。我们的旅游文明要提高,要反思。只是说,当我们为此愤慨、反思之时,应该是对这个行为愤慨,而不是对“在外丢脸”痛心。是是非问题,而不是面子问题。无论国内国外,都应该如此。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把是非看得比面子更重要,那么我们的文明程度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到时我们也许觉得,有很多问题比面子更重要。

篇三:高考作文素材:“丁锦昊到此一游”引发的道德激辩

高考作文素材:丁锦昊到此一游引发的道德激辩 高考作文素材:丁锦昊到此一游引发的道德激辩饶水知音

丁锦昊到此一游:一个学生引发的道德激辩

5月24日晚上11点多,网友@空游无依发,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 丁锦昊到此一游几个字,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原本是普通网民的一张普通旅行照片,没想到却在网上瞬间掀起轩然大波:还是学生的丁锦昊被愤怒的网民人肉出来;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宋寅于2000年到敦煌考察的旧事也被重新翻出来;曾经在故宫铁缸上的梁齐齐也成了口诛笔伐的证据。

到此一游,每一年,几乎中国的每一个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都会出现,这似乎比请勿随地乱扔垃圾出现的频率还要高。然而,2013年的初夏,丁锦昊到此一游,一个普通中国孩子的题字引发了成人间的道德激辩与反思。

【事件还原】

5月24日 23:00

网友@空游无依: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写下这样几个字,他说这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别忘了,出去时,你就是中国!

5月25日 08:00

一夜过后传出消息,埃及涂鸦者被网民人肉搜索。有网友发称,在埃及浮雕上刻画的人,很可能是来自南京的一名学生。同时,还公布了这名孩子的出生年月和曾经就读学校等个人信息。

刻字学生曾就读小学网站被黑 显示丁锦昊到此一游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网站被黑。打开校网,最先显示的是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弹窗。据称,丁锦昊曾在该小学就学。

5月25日 15:00

一位中年男子打进现代快报24小时新闻热线96060,称要为到此一游事件道歉。孩子的父亲称,这事在网络上传开后,他们心里很内疚,希望通过快报为此事道歉。并希望大家宽容孩子,不要打扰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给他一个宽松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5月26日 01:00

孩子已经知道题字行为引起的风波,整整哭了一夜。虽然在丁锦昊父母站出来道歉后,仍有很多人不买账,并提出质疑。但李绍富透露,从丁锦昊家所住的老旧小区来看,他应就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同时,根据其父母联系《现代快报》新闻热线的时间上看,在孩子的具体信息被人肉出来前,其家人就已经有了公开道歉的意愿。

【国家形象】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游客素质不高损国人形象

新颁布的《旅游法》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要记住,出去,你就是中国!

【法律问责】

埃及一直对蓄意破坏古迹者实施最高判处5年监禁的严厉惩罚。鉴于在经济罚款上没有到位,埃及正在弥补这一环节上的漏洞,并拟进一步延长监禁的期限。新的古迹保护法案规定,对破坏神庙、古雕像等古迹以及在古迹周围建造房屋者,可根据情节轻重,施以不同额度的罚款,最高可达10万美元,并判处无期徒刑等。

另外,有律师称,通过各种网络搜索和信息收集后,发布孩子的个人身份信息,明显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别人犯了错误或是违法违纪,我们不能采取侵权或是违法的方式,来指出别人的不当行为。

【媒体声音】

《新华日报》:到此一游令谁蒙羞?

有的富起来的国人,不差钱,但差的是文明,缺的是素质,而素质不提高,花钱再豪爽也赢不了别人的尊重。这一点,又何止是出国旅游呢。真的希望丁锦昊以及随他而行、陪他成长的大人们能够反思自省。

《半岛都市报》:到此一游是没有底线的炫丑

到此一游既是个人文明的暗疮,也是毫无底线的炫丑。在一定程度上,到此一游其实是国民文明的试纸。在令人叹为观止的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 那几个蹩脚的手刻汉字,正嗤笑着某些人的丑陋不堪。无疑,在世界奇观上随意涂抹的奇观,已超越了国度,只能让一种古老文明替另一种古老文明汗颜。

《南方都市报》:公民出国装文明,回来便野蛮地两面做人

如果这几个字,不是不远万里地刻到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而是刻在我们 神州大地的某个庙墙上,我们的网民是否也会如此群情激奋?我想,多半还是会的。不过,愤怒固然是有,但肯定没有这么山呼海啸般的气势,甚至还会带着一些玩 世不恭的调侃。

每每看到这些,我总在想,有多少人在这方面的愤慨,不是因为事情本身的对和错,而是因为在外面丢了脸?不是基于是非的判断,而是因为关乎面子。这样的愤慨,并不能真正促使公民素质的提高,倒是可能促使公民出国装文明,回来便野蛮地两面做人。 《南海网》:丁锦昊到此一游是造祖先的孽

这些年,我们已经见识了国人在国外随地吐痰,网民嘲弄这些人丢人丢到国外去了;我们也见识了国人在外国飞往中国的飞机上群殴,有网民因而嘲 笑他们丢人丢到天上去了;如今,我们又见识了国人把到此一游题到了几千年前的珍贵历史文物上,可以说是丢人丢到祖先那里去了,是造祖先的孽的 错误做法。

【相关事件】

港媒记者2000年敦煌壁画刻字曝光:到此参观考察

日前,埃及千年神庙浮雕惊现到此一游后,网友@BWV988哥德堡发现,在敦煌东千佛洞西夏时期壁画上刻有二000年立夏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宋寅到此参观考察。觉得真够刺眼。

帕劳潜水扔烟盒

今年2月,影星黄渤发布:那日帕劳潜水,正为上帝的奇作美景唏嘘不以,突看见水面漂浮一烟盒,心中暗骂哪来的无德之人。突然看见烟盒上两个大字!臊得我上去一把捏在手里,像做贼一样生怕被别人看见。朋友啊,这俩字的脸丢不起啊!

到马尔代夫偷珊瑚

今年5月1日,1名中国女游客在展示刚刚从海里捞出来的珊瑚时,被马尔代夫当地的潜水教练谴责。

有媒体称,外国人对中国人也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中国人有钱乱花,恨的是中国人素质实在给当地造成困扰。

赵根大在台湾刻字

2009年3月27日,江苏常州一名游客参加台湾旅游时,在岛内北海岸知名的野柳地质公园的岩壁上刻下中国常州赵根大字样。

台湾媒体将此事报道后,消息不胫而走。最后,赵根大通过媒体公开道歉才为此事画上句号。

故宫喊梁齐齐剁手

今年2月份,故宫工作人员颜先生发现太和门附近的一口大铜缸,被人偷偷刻上了一行字。

随后,颜先生告诉来采访的记者,他将此事发到上,一名叫梁齐齐的游客,在故宫大铜缸上刻下了到此一游,逮到你得剁你的手。

【评论精选】

丁锦昊,你中学老师喊你回校补课

在国内,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是人多的地方(主要是景点),这些地方只要有树木、砖石等方便刻字、写字的地方,你总能看到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这几乎成了大陆游客的标志。

内地游客为什么喜欢刻某某到此一游呢?我想,这很可能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多少有些关系。想当年,大闹天空的齐天大圣和如来佛祖斗法,孙猴子以为自己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能逃得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腾云驾雾一番后看到了五指山,误以为已经到了天边,于是在上面刻了齐天大圣到此一游以作证明,还撒了一泡骚臭的猴尿。

——动画片《孙悟空大闹天空》、电视剧《西游记》曾经风靡全国,随便刻字和随地撒尿的习惯,难道是从孙猴子那儿继承来的?当然不是,但模仿孙猴子到此一游,大概是真的。刻字,本来是自控能力差、心智不成熟的顽童的游戏,但不少成年人也这么做,就不能把责任都往孙猴子身上推,一些成年人的修养不够、行为习惯差、公德意识低、自由散漫,才是本质;成人的行为如同顽童,管不住自己的手脚、嗓门、舌头、便溺、体液,不能不令人叹息,难道中国人心智缺失,始终难以成熟?

内地人的这种陋习,连长城上的砖石都不能幸免,到处都被刻上了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至于一般的景区,只要景区树木的树皮比较软、树皮颜色比较醒目,都容易被刻字,工具也很方便——有时候,游客在地上找一块尖锐的石头;有时候,使用随身携带的刀具;有些人则喜欢在新竹上刻字,盖因新竹挺直,表面光滑,且质地比较软,方便刻字。我曾经在杭州旅游,在某景区的一丛竹子上,发现几乎每一根竹子都被刻了字,最多的还是某某到此一游。还有些人热衷勒石刻字,刀锋深入砖石,这种刻字方式,大概更能保持长久,能让刻字的人流芳百世。

如今,随着出境游的增多,大陆的游客把这种恶习带到了国外。

去年举办伦敦奥运会的时候,白岩松曾经登上伦敦塔直播节目,也发现了一处某某到此一游的中文字样。

日前,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居然出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字样:

据网友空游无依描述,5月6日,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最里面一个圣殿,往右边通道、左手的石壁上发现刻字。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的字迹),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而知名博主蜡笔小球今天通过披露了其查询得到的丁锦昊的身份资料,称其是来自南京的一名中学生。

早前,有内地游客在荷兰花展上摘花,有游客骑在美国华尔街的铜牛上拍照,等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面对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外国人是怕了中国人了,国外一些景区、餐馆都设立了针对中国游客的中文警示牌:卢浮宫外会有中文标示写着禁止随意大小便;国外的餐馆有中文标示牌禁止喧哗;国外的宾馆设置了禁止随地吐痰,等等。

中国游客在国外的这些陋习,令外国人厌恶和反感,也增加了对中国的负面印象,以至于在不少外国人眼里,中国人只是缺少教养的暴发户。从前,我们很强调并注重维护国家的形象,那时以公务人员和公费出国的人占绝大多数;现在,私人游人数增多,良莠不齐、素质不一,少数人的行为,经过媒体和网络的放大,很容易给

中国人的整体形象抹黑,很不利于中国打造自身的软实力。

对于丁锦昊的到此一游,正如网友所言,希望孩子和家长能就此道歉;

我觉得还不够,学校也有责任,以后应该强化学生、尤其是丁锦昊的行为规范教育,给丁锦昊补上行为规范一课;

把在国外旅游时行为不文明的游客列入游客黑名单,在其行为没有显著改善前,限制其出境游;当然,在国内旅游也一样,要把行为不文明的游客列入景区不受欢迎的人;

涉外旅游公司,应该把对游客的行为规范教育当作一个重要内容,至少应该起到告知和提醒义务;尤其是,像在埃及卢克索神庙刻字的行为,属于破坏文物的行为,很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不但要坐牢,还是赔偿,性质相当严重,涉外旅游公司不能只想着赚钱,而忽视对游客境外旅游的行为规范和常识教育,以提高内地游客出境游的正面形象。

丁锦昊到此一游,比孙悟空题在如来佛祖手指上的齐天大圣到此一游还要牛,因为丁锦昊从神像的胸部,一直刻到神像的裆部,相当后现代;字体风格和神像风格也比较搭。

【杨建文的/yjw19690222 】

到此一游 不仅为炫耀?

殷国安

丁锦昊到此一游。南京一中学生把名字刻上了3000多年历史的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许多网友对此表示气愤。丁锦昊的父母主动联系媒体表示,此事是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发生的,孩子也意识到了错误,恳请大家原谅。(现代快报《5月26日》)无论如何,丁锦昊此举对国家声誉、历史文物都造成了恶劣影响,但在对到此一游恶习深恶痛绝的同时,我们不妨多角度审视这一新闻事件。

反对

宽容不能变成纵容

我们应该体会作为父母的心情,也应该宽容一个犯错误的孩子。但是,我想说的是,宽容并不能变成纵容,真理越过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

宽容需要向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知道这种在文物上涂鸦的做法为什么错误,有什么危害,包括这次涂鸦已经产生了多么严重的影响,他惹下了多大的祸,全部告诉孩子;如果深入一点,还可以说到人如何才能在历史上留名,不是靠到处签名题字,而是靠对人民的贡献,甚至有了重大贡献也应淡泊名利。总之,宽容需要知错能改。

但是,现在孩子父母所说的宽容,却有纵容的嫌疑。他们的意思是,不要把现在的情况告诉孩子,让他不知道这事引起了这么多人的关注,防止他承受过大的压力——似乎就是让家长道歉并承担一切,对孩子则隐瞒一切,让他觉得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切都还和过去,什么事也没发生。这种过度保护的态度是不对的。至于担心对他未来的成长都会受到影响,这并不是坏事,经过这一次事情,他应该懂得更多道理,变得更加理智和坚强,企图通过封锁信息,让这件事对孩子毫无影响,这样的思维就是错误的。

家长为何提出这样的宽容措施?原因在于,他们觉得,孩子成绩一直都很好,平时也很听话,但性格有些内向。这或者正暴露了家长教育孩子的指导思想,甚至也暴露了涂鸦事件发生的原因。一是,和许多家长一样,好孩子的标准就是成绩好+听话,至于对孩子品德和人格的修养则不那么重视;二是,即使在涂鸦事件发生后,家长担心的也不是孩子品德教育问题,而是担心打扰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或许主要的还是成绩好+听话吧?

所以,我们赞同对犯错误的孩子宽容,但不是无原则的纵容。一个目光远点的家长,不妨试着和孩子一起勇敢面对已犯的错误,对于孩子的成长可能更有好处,甚至可以受用一生呢。

人肉搜索是道德伪善

不得不感叹网络的神奇:想知道你是谁,只要人肉一下,立即可以将一个人脱得个精光示众!当知名博主蜡笔小球洋洋自得地公布到此一游的主人,我和很多人一样感到高兴:终

于揪出了丢国人脸的家伙!但随即就感到了后怕。

其一,能保证人肉结果真实吗?其二,为何要选择性地人肉呢?此前有游客在长城和故宫文物上刻下到此一游,为何大家那么平淡一笑而过?家丑可以从轻发落,到国际上丢人了就大动肝火,这到底是爱国呢还是一种民族不自信?第三,曝光的目的是什么?15岁孩子涂鸦到此一游,绝非自己一时冲动,这难道不是大人行为的投射和示范的结果?何以罪孩子不罪己?公布细致到中学小学,丝毫不留情面,这不仅涉嫌侵犯孩子隐私,对孩子更是一种精神摧残。到底是治病救人还是寻找虐人的快感?

任何时候,道德谴责总是最容易最简单。坐而论道谁不会?贪官被揪出之前往往喜欢大谈廉洁自律,但却改变不了其伪君子的本来面目。有道德优越感的人并不见得自己洁白无瑕。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你可以将人肉结果作为证据有限呈现,但不该随意发布,僭越程序正义。

人肉的本意应在激浊扬清,在提升国民素质方面释放正能量,但是,当人肉沦为一种软暴力,并且无所顾忌地侵入私人领域并直接构成实质性威胁时,就已经变味到反面。作为利益平衡器和社会秩序调解器的法律必须迅速到场。然而,现阶段诸如人肉搜索仍处于网络规范与现实社会法律监管的空白地带,近年网络暴力事件的频发也表明,网络言论的过于自由亟须紧缩。技术的进步铸就了这个扒粪时代,但要防止先进技术被滥用,唯靠法律来规范。任由没有笼头的人肉让人人自危,冲击这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最基本价值观,不是进步,而是倒退。

疏堵结合治理乱留言

部分国人的个人不文明行为,伤害的是中国人的整体形象。但另一方面,把国人在外的形象说成一团糟,也是不客观的。《新京报》记者25日连线埃及导游艾曼。从事多年导游,主要接待中国旅游团的艾曼认为,中国游客大多素质不错,他们挺好说话,也比较注意景区卫生,很少见他们乱丢东西,也不吵闹。因此,不要以点概面,过于上纲上线。

在旅游景点写下到此一游,不只和文明有关,也和法律法规相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在文物上乱涂乱画,罚款数额为200元以下。实际上,在景区留言者,绝大多数没有受到任何追责。如果没有有效的处罚措施,仅靠道德自律,显然无法完全解决文明旅游的问题。

当然,惩罚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应该是事前监督。搜狐旅游在2010年做过一个专题《老外在长城上做的那些不堪入目的事儿》:老外在长城上的留言到处可见。英文版《中国日报》2010年6月17日刊登Engaging Minds咨询公司总裁David Chard来信,爬慕田峪长城,却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两位荷兰女士正兴高采烈地将自己名字刻到城墙上。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上前制止。在David的视角中,城墙上密密麻麻都是游客刻的名字,大多数是外国游客所为。除了景区工作人员应有的监督之外,如果中国也多一些如David这样爱管闲事的游客,那么,就会形成一个有效的相互监督机制。

在道德自律、法律约束、监督之外,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涂鸦墙来满足到此一游的愿望?这样,既有堵,又有疏,恐怕更能让国人学会文明旅游。

不只是简单的炫耀

泛滥的到此一游,实质是中国社会个体社会存在危机的一种表现。

人是个体的人,更是社会的人。如何证明自己是社会公认的人,证明自己的社会存在价值,这是人在解决生存需求之后必然探寻的高级需求。然而,由于社会的高度组织化,以及相关领域改革的滞后,社会几乎成了完全的物质社会。证明个体自我存在的社会存在,有形的物质展示,似乎成了唯一的途径。由此,我们也就知道到此一游,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炫耀心理。

除了到此一游,那些靠搔首弄姿写丑闻晒照片的网络红人,难道真的不知道背后人们的

篇四:丁锦昊到此一游

高考作文素材:“丁锦昊到此一游”引发的道德激辩

5月24日晚上11点多,网友“@

空游无依”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

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 “丁锦昊到

此一游”几个字,“我们试图用纸巾

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这是三

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原本是普通网民的一张普通旅

行照片,没想到却在网上瞬间掀起轩

然大波:还是学生的“丁锦昊”被愤

怒的网民人肉出来;香港文汇报高级

记者宋寅于2000年到敦煌“考察”

的旧事也被重新翻出来;曾经在故宫

铁缸上的“梁齐齐”也成了口诛笔

伐的证据。

“到此一游”,每一年,几乎中国的每一个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都会出现,这似乎比“请勿随地乱扔垃圾”出现的频率还要高。然而,2013年的初夏,“丁锦昊到此一游”,一个普通中国孩子的“题字”引发了成人间的道德激辩与反思。

【事件还原】

5月24日 23:00

网友@空游无依: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写下这样几个字,他说这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别忘了,出去时,你就是中国!

5月25日 08:00

一夜过后传出消息,埃及涂鸦者被网民人肉搜索。有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浮雕上刻画的人,很可能是来自南京的一名学生。同时,还公布了这名孩子的出生年月和曾经就读学校等个人信息。

刻字学生曾就读小学网站被黑 显示“丁锦昊到此一游”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网站被黑。打开校网,最先显示的是“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弹窗。据称,丁锦昊曾在该小学就学。

5月25日 15:00

一位中年男子打进现代快报24小时新闻热线96060,称要为“到此一游”事件道歉。孩子的父亲称,这事在网络上传开后,他们心里很内疚,希望通过快报为此事道歉。并希望大家宽容孩子,不要打扰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给他一个宽松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5月26日 01:00

孩子已经知道“题字”行为引起的风波,整整哭了一夜。虽然在丁锦昊父母站出来道歉后,仍有很多人“不买账”,并提出质疑。但李绍富透露,从丁锦昊家所住的老旧小区来看,他应就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同时,根据其父母联系《现代快报》新闻热线的时间上看,在孩子的具体信息被人肉出来前,其家人就已经有了公开道歉的意愿。

【国家形象】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游客素质不高损国人形象

新颁布的《旅游法》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要记住,出去,你就是中国!”

【法律问责】

埃及一直对蓄意破坏古迹者实施最高判处5年监禁的严厉惩罚。鉴于在经济罚款上没有“到位”,埃及正在弥补这一环节上的“漏洞”,并拟进一步延长监禁的期限。新的古迹保护法案规定,对破坏神庙、古雕像等古迹以及在古迹周围建造房屋者,可根据情节轻重,施以不同额度的罚款,最高可达10万美元,并判处无期徒刑等。

另外,有律师称,通过各种网络搜索和信息收集后,发布孩子的个人身份信息,明显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别人犯了错误或是违法违纪,我们不能采取侵权或是违法的方式,来指出别人的不当行为。”

【媒体声音】

《新华日报》:“到此一游”令谁蒙羞?

有的富起来的国人,不差钱,但差的是文明,缺的是素质,而素质不提高,花钱再豪爽也赢不了别人的尊重。这一点,又何止是出国旅游呢。真的希望“丁锦昊”以及随他而行、陪他成长的大人们能够反思自省。

《半岛都市报》:“到此一游”是没有底线的炫丑

“到此一游”既是个人文明的暗疮,也是毫无底线的炫丑。在一定程度上,“到此一游”其实是国民文明的试纸。在令人叹为观止的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 那几个蹩脚的手刻汉字,正嗤笑着某些人的丑陋不堪。无疑,在世界奇观上随意涂抹的“奇观”,已超越了国度,只能让一种古老文明替另一种古老文明汗颜。

《南方都市报》:公民出国装文明,回来便野蛮地“两面”做人

如果这几个字,不是不远万里地刻到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而是刻在我们 神州大地的某个庙墙上,我们的网民是否也会如此群情激奋?我想,多半还是会的。不过,愤怒固然是有,但肯定没有这么山呼海啸般的气势,甚至还会带着一些玩 世不恭的调侃。

每每看到这些,我总在想,有多少人在这方面的愤慨,不是因为事情本身的对和错,而是因为在外面丢了脸?不是基于是非的判断,而是因为关乎面子。这样的愤慨,并不能真正促使公民素质的提高,倒是可能促使公民出国装文明,回来便野蛮地“两面”做人。

《南海网》:“丁锦昊到此一游”是造祖先的孽

这些年,我们已经见识了国人在国外随地吐痰,网民嘲弄这些人“丢人丢到国外去了”;我们也见识了国人在外国飞往中国的飞机上群殴,有网民因而嘲 笑他们“丢人丢到天上去了”;如今,我们又见识了国人把“到此一游”题到了几千年前的珍贵历史文物上,可以说是“丢人丢到祖先那里去了”,是造祖先的孽的 错误做法。

【相关事件】

港媒记者2000年敦煌壁画刻字曝光:到此参观考察

日前,埃及千年神庙浮雕惊现“到此一游”后,网友@BWV988哥德堡发现,在敦煌东千佛洞西夏时期壁画上刻有“二000年立夏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宋寅到此参观考察”。觉得“真够刺眼”。

帕劳潜水扔烟盒

今年2月,影星黄渤发布微博:那日帕劳潜水,正为上帝的奇作美景唏嘘不以,突看见水面漂浮一烟盒,心中暗骂哪来的无德之人。突然看见烟盒上两个大字!臊得我上去一把捏在手里,像做贼一样生怕被别人看见。朋友啊,这俩字的脸丢不起啊!

到马尔代夫偷珊瑚

今年5月1日,1名中国女游客在展示刚刚从海里捞出来的珊瑚时,被马尔代夫当地的潜水教练谴责。

有媒体称,外国人对中国人也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中国人有钱乱花,恨的是中国人素质实在给当地造成困扰。

赵根大在台湾刻字

2009年3月27日,江苏常州一名游客参加台湾旅游时,在岛内北海岸知名的野柳地质公园的岩壁上刻下“中国常州赵根大”字样。

台湾媒体将此事报道后,消息不胫而走。最后,赵根大通过媒体公开道歉才为此事画上句号。

故宫喊梁齐齐剁手

今年2月份,故宫工作人员颜先生发现太和门附近的一口大铜缸,被人偷偷刻上了一行字。 随后,颜先生告诉来采访的记者,他将此事发到微博上,“一名叫梁齐齐的游客,在故宫大铜缸上刻下了到此一游,逮到你得剁你的手”。

【评论精选】

丁锦昊,你中学老师喊你回校补课

在国内,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是人多的地方(主要是景点),这些地方只要有树木、砖石等方便刻字、写字的地方,你总能看到“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这几乎成了大陆游客的标志。

内地游客为什么喜欢刻“某某到此一游”呢?我想,这很可能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多少有些关系。想当年,大闹天空的齐天大圣和如来佛祖斗法,孙猴子以为自己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能逃得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腾云驾雾一番后看到了五指山,误以为已经到了天边,于是在上面刻了“齐天大圣到此一游”以作证明,还撒了一泡骚臭的猴尿。

——动画片《孙悟空大闹天空》、电视剧《西游记》曾经风靡全国,随便刻字和随地撒尿的习惯,难道是从孙猴子那儿继承来的?当然不是,但模仿孙猴子“到此一游”,大概是真的。刻字,本来是自控能力差、心智不成熟的顽童的游戏,但不少成年人也这么做,就不能把责任都往孙猴子身上推,一些成年人的修养不够、行为习惯差、公德意识低、自由散漫,才是本质;成人的行为如同顽童,管不住自己的手脚、嗓门、舌头、便溺、体液,不能不令人叹息,难道中国人心智缺失,始终难以成熟?

内地人的这种陋习,连长城上的砖石都不能幸免,到处都被刻上了“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至于一般的景区,只要景区树木的树皮比较软、树皮颜色比较醒目,都容易被刻字,工具也很方便——有时候,游客在地上找一块尖锐的石头;有时候,使用随身携带的刀具;有些人则喜欢在新竹上刻字,盖因新竹挺直,表面光滑,且质地比较软,方便刻字。我曾经在杭州旅游,在某景区的一丛竹子上,发现几乎每一根竹子都被刻了字,最多的还是“某某到此一游”。还有些人热衷勒石刻字,刀锋深入砖石,这种刻字方式,大概更能保持长久,能让刻字的人“流芳百世”。

如今,随着出境游的增多,大陆的游客把这种恶习带到了国外。

去年举办伦敦奥运会的时候,白岩松曾经登上伦敦塔直播节目,也发现了一处“某某到此一游”的中文字样。

日前,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居然出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字样:

据网友“空游无依”描述,5月6日,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最里面一个圣殿,往右边通道、左手的石壁上发现刻字。“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的字迹),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而知名博主“蜡笔小球”今天通过微博披露了其查询得到的“丁锦昊”的身份资料,称其是来自南京的一名中学生。

早前,有内地游客在荷兰花展上摘花,有游客骑在美国华尔街的铜牛上拍照,等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面对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外国人是怕了中国人了,国外一些景区、餐

馆都设立了针对中国游客的中文警示牌:卢浮宫外会有中文标示写着禁止随意大小便;国外的餐馆有中文标示牌“禁止喧哗”;国外的宾馆设臵了“禁止随地吐痰”,等等。

中国游客在国外的这些陋习,令外国人厌恶和反感,也增加了对中国的负面印象,以至于在不少外国人眼里,中国人只是缺少教养的暴发户。从前,我们很强调并注重维护国家的形象,那时以公务人员和公费出国的人占绝大多数;现在,私人游人数增多,良莠不齐、素质不一,少数人的行为,经过媒体和网络的放大,很容易给中国人的整体形象抹黑,很不利于中国打造自身的软实力。

对于丁锦昊的“到此一游”,正如网友所言,希望孩子和家长能就此道歉;

我觉得还不够,学校也有责任,以后应该强化学生、尤其是丁锦昊的行为规范教育,给丁锦昊补上行为规范一课;

把在国外旅游时行为不文明的游客列入游客黑名单,在其行为没有显著改善前,限制其出境游;当然,在国内旅游也一样,要把行为不文明的游客列入景区“不受欢迎的人”; 涉外旅游公司,应该把对游客的行为规范教育当作一个重要内容,至少应该起到告知和提醒义务;尤其是,像在埃及卢克索神庙刻字的行为,属于破坏文物的行为,很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不但要坐牢,还是赔偿,性质相当严重,涉外旅游公司不能只想着赚钱,而忽视对游客境外旅游的行为规范和常识教育,以提高内地游客出境游的正面形象。

“丁锦昊到此一游”,比孙悟空题在如来佛祖手指上的“齐天大圣到此一游”还要牛,因为丁锦昊从神像的胸部,一直刻到神像的裆部,相当后现代;字体风格和神像风格也比较搭。

到此一游 不仅为炫耀?

“丁锦昊到此一游”。南京一中学生把名字刻上了3000多年历史的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许多网友对此表示气愤。丁锦昊的父母主动联系媒体表示,此事是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发生的,孩子也意识到了错误,恳请大家原谅。(现代快报《5月26日》)无论如何,“丁锦昊”此举对国家声誉、历史文物都造成了恶劣影响,但在对“到此一游”恶习深恶痛绝的同时,我们不妨多角度审视这一新闻事件。

反对

宽容不能变成纵容

我们应该体会作为父母的心情,也应该宽容一个犯错误的孩子。但是,我想说的是,“宽容”并不能变成“纵容”,“真理越过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

“宽容”需要向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知道这种在文物上涂鸦的做法为什么错误,有什么危害,包括这次涂鸦已经产生了多么严重的影响,他惹下了多大的祸,全部告诉孩子;如果深入一点,还可以说到人如何才能在历史上留名,不是靠到处签名题字,而是靠对人民的贡献,甚至有了重大贡献也应淡泊名利。总之,“宽容”需要知错能改。

但是,现在孩子父母所说的“宽容”,却有“纵容”的嫌疑。他们的意思是,不要把现在的情况告诉孩子,让他不知道这事引起了这么多人的关注,防止他承受过大的压力——似乎就是让家长道歉并承担一切,对孩子则隐瞒一切,让他觉得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切都还和过去,什么事也没发生。这种过度保护的态度是不对的。至于担心“对他未来的成长都会受到影响”,这并不是坏事,经过这一次事情,他应该懂得更多道理,变得更加理智和坚强,企图通过封锁信息,让这件事对孩子毫无影响,这样的思维就是错误的。

家长为何提出这样的“宽容”措施?原因在于,他们觉得,“孩子成绩一直都很好,平时也很听话,但性格有些内向”。这或者正暴露了家长教育孩子的指导思想,甚至也暴露了涂鸦事件发生的原因。一是,和许多家长一样,好孩子的标准就是“成绩好+听话”,至于对孩子品德和人格的修养则不那么重视;二是,即使在涂鸦事件发生后,家长担心的也不是孩子品德教育问题,而是担心“打扰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或许主要的还是“成绩好+听话”吧?

所以,我们赞同对犯错误的孩子“宽容”,但不是无原则的“纵容”。一个目光远点的家长,不妨试着和孩子一起勇敢面对已犯的错误,对于孩子的成长可能更有好处,甚至可以受用一生呢。

人肉搜索是道德伪善

不得不感叹网络的神奇:想知道你是谁,只要“人肉”一下,立即可以将一个人脱得个精光示众!当知名博主“蜡笔小球”洋洋自得地公布“到此一游”的主人,我和很多人一样感到高兴:终于揪出了“丢国人脸”的家伙!但随即就感到了后怕。

其一,能保证人肉结果真实吗?其二,为何要选择性地“人肉”呢?此前有游客在长城和故宫文物上刻下“到此一游”,为何大家那么平淡一笑而过?家丑可以从轻发落,到国际上丢人了就大动肝火,这到底是爱国呢还是一种民族不自信?第三,曝光的目的是什么?15岁孩子涂鸦“到此一游”,绝非自己一时冲动,这难道不是大人行为的投射和“示范”的结果?何以罪孩子不罪己?公布细致到中学小学,丝毫不留情面,这不仅涉嫌侵犯孩子隐私,对孩子更是一种精神摧残。到底是治病救人还是寻找虐人的快感?

任何时候,道德谴责总是最容易最简单。坐而论道谁不会?贪官被揪出之前往往喜欢大谈廉洁自律,但却改变不了其伪君子的本来面目。有道德优越感的人并不见得自己洁白无瑕。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你可以将人肉结果作为证据有限呈现,但不该随意发布,僭越程序正义。

“人肉”的本意应在激浊扬清,在提升国民素质方面释放正能量,但是,当人肉沦为一种软暴力,并且无所顾忌地侵入私人领域并直接构成实质性威胁时,就已经变味到反面。作为利益平衡器和社会秩序调解器的法律必须迅速到场。然而,现阶段诸如“人肉搜索”仍处于网络规范与现实社会法律监管的空白地带,近年网络暴力事件的频发也表明,网络言论的过于自由亟须紧缩。技术的进步铸就了这个扒粪时代,但要防止先进技术被滥用,唯靠法律来规范。任由没有笼头的“人肉”让人人自危,冲击这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最基本价值观,不是进步,而是倒退。

疏堵结合治理乱留言

部分国人的个人不文明行为,伤害的是中国人的整体形象。但另一方面,把国人在外的形象说成一团糟,也是不客观的。《新京报》记者25日连线埃及导游艾曼。从事多年导游,主要接待中国旅游团的艾曼认为,中国游客大多素质不错,“他们挺好说话,也比较注意景区卫生,很少见他们乱丢东西,也不吵闹。”因此,不要以点概面,过于上纲上线。

在旅游景点写下“到此一游”,不只和文明有关,也和法律法规相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在文物上乱涂乱画,罚款数额为200元以下。实际上,在景区留言者,绝大多数没有受到任何追责。如果没有有效的处罚措施,仅靠道德自律,显然无法完全解决文明旅游的问题。

当然,惩罚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应该是事前监督。“搜狐旅游”在2010年做过一个专题《老外在长城上做的那些不堪入目的事儿》:老外在长城上的留言到处可见。英文版《中国日报》2010年6月17日刊登Engaging Minds咨询公司总裁David Chard来信,“爬慕田峪长城,却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两位荷兰女士正兴高采烈地将自己名字刻到城墙上。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上前制止。”在David的视角中,“城墙上密密麻麻都是游客刻的名字,大多数是外国游客所为。”除了景区工作人员应有的监督之外,如果中国也多一些如David这样爱管“闲事”的游客,那么,就会形成一个有效的相互监督机制。

在道德自律、法律约束、监督之外,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涂鸦墙来满足“到此一游”的愿望?这样,既有堵,又有疏,恐怕更能让国人学会文明旅游。

篇五:2014年最新高考作文材料

2014年最新高考作文材料——时事评论

三个响头,磕碎了廉耻孝道

杨教授是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一个走出国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副教授,他的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育成人,但在老母亲病重瘫痪之际,他却向母亲索要存折和退休工资卡,准备把母亲送去福利院,仅仅是因为他觉得每个月1500元的治疗费和赡养费太高了。母亲不肯,他竟跪在地上给母亲磕了三个响头,声称以此还她的生养之恩,从此和母亲断绝母子关系!(12月19日《国际旅游岛商报》)

这则新闻本质无甚新意,无非是子女不孝的家长里短,自古有之,只是似乎现在特别多,电视、报纸、网络上随处可见,简直可以编出一本《不孝事迹大全》的大部头来。原本该是亲密温馨的至亲,到头来撕破脸皮互相指责声嘶力竭,甚至对簿公堂,多少有点让人唏嘘,不过这次杨教授的三个响头,着实让笔者见识到“不孝”的更高一个境界:舍不得银子赡养老母也就罢了,“磕三个响头还生养之恩”这种无节操的混账话居然顺顺溜溜地说出了口!

佛家有因果一说,也不知杨教授的母亲李阿婆种了什么因,得了这么一个苦果。新闻里报道的是,李阿婆本是一名护士,家徒四壁,以微薄的工资含辛茹苦拉扯儿女长大,供他们读大学直至成家立业,老伴逝世后又一人照顾几个孙子孙女??这怎么看都不像“恶因”,偏生得了个苦果!李阿婆是中国典型的母亲形象,为了子女操劳一辈子,按说当是儿孙绕膝享清福的时候,却落得个老无所依的下场,几十年的辛劳,换来三个冷漠的响头。

如果磕几个头就能还了生养之恩,这“恩”也未免太廉价。杨教授贵为医学院教授,也许术业有专攻,数学没学好,笔者来告诉您,这“恩”该怎么算。不谈十月怀胎,那是母性本能,从杨教授能走路的年纪算起,吃饭喝水,穿衣戴帽,这是生活开支;寻医看病,社交娱乐,这是额外开支;学费书费,这是教育开支;既然杨教授不愿母亲住自己家,那您还得把那几十年的房租给算上。大概就是这么几项,再对比当年物价和现在的通货膨胀,这笔钱想必能让李阿婆过个舒服的晚年了。要还生养之恩以断母子关系,所谓“亲情”已不复存在,变成一场交易,那就得这么算,简单地说,我养你多少年,你还我多少年。

杨教授触地有声的三个响头,不仅侮辱了“生养之恩”,也磕碎了廉耻孝道。没了诚意和孝心,三个响头一文不值,算您几个创口贴的钱已经很大度了。虽然道德已然无法约束,好在法律的“手”够长,管得了这帮不孝子女,《婚姻法》早有“赡养老人”的规定,《刑法》也有“遗弃罪”的条款,莫以为磕几个头便能让良心掩耳盗铃,终究是躲不过法律的制裁。 文/丁文高

“最美现象”就是社会向善现象

最近一个时期,“最美妈妈”、“最美护士”、“最美司机”在各类媒体上不断涌现。赞美,没有号召。它来自百姓的由衷感叹。“最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不妨就把它叫做“最美现象”。

如何看待好人不断出现的现象?任何一位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人,都会发自内心地叫好、喝彩。这些平民英雄从被发现的那一刻起,就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哪怕是最挑剔的网民,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和语言赞扬这些好人。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一个又一个“最美人物”被连续推出。如此高的重复频率,自然而然。只要网上出现这样的人物,有声有色的传播便再次展开,由网络而电视而电台而报纸,由媒体传播而政府参与而社会团体响应,共同把一个又一个“最美”人物推向全社会。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首先是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坚守。当前,社会五光十色,究竟哪一种价值观应该弘扬?“最美现象”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其次,“最美”人物是时代需要。“最美”都是群众命名的,发现最美人物的过程,就是一次全社会的道德确认的过程。其三,说明我们的社会正气在上升,道德力量在不断增长。“最美现象”的广泛群众基础是不容否认的。

“最美现象”也提醒我们,在抨击丑恶现象时,不要忽视了我们身边无数美好的事物。社会需要“抑恶”,更需要“扬善”。全社会都来弘扬善良美好的行为,就是对丑恶现象最有力的鞭挞。社会什么时候都有丑恶,关键是不能让丑恶大行其道而人们默不作声。同时,社会什么时候都不乏“真善美”,关键是要让“真善美”及时彰显,影响时代。不必担心“最美”说多了会让人们对道德状况失去正确判断。须知,所谓道德状况从来就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态,正气上升,邪气才能下降。此消彼长,才是道德建设的规律。

全社会都来发现和传播“最美”,也是一种文化自觉。道德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核心价值的发扬光大要靠培养、靠觉悟、靠信念,靠相互影响和代际传承;道德规范需要全社会共同认可,共同遵守;道德建设需要社会成员互相激发,互相认同,共同提高。只有全社会的主动参与和实践,道德建设目标才是可望可及的。

更多“最美人物”的涌现,是家庭之福、国家之福、社会之福。也许,新的表达方式还会被创造出来,“最美”之后还有“更美”。“最美”不一定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但“最美现象”的实质不会改变,那就是大众舆论从来善恶分明。当社会出现向上、向善、向美的舆论潮流之时,我们要促进而非相反。(邱石)

我们需要多些这样的《温暖style》

这个冬天比较冷。很多地方已经下雪了。

但是在这样一个冷冬中,发生在青岛的一珠宝品牌老总低调助人,给街头流浪汉派送棉大衣的事情,却让我们感觉到了一种温馨。有网友称赞说这是现实版的《温暖style》。(12月13日《半岛都市报》)

和员工一起给流浪汉送棉大衣的男士叫贾明伟。他本身是一个成功的珠宝商,新加坡海归,归国后在青岛创建了自己的钻石品牌。看到温度降了,就想着献点爱心给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希望一个简单的举动可以帮他们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没有事先通知任何媒体,最先发现这件事情的也是一个网友,记者也是辗转反侧,根据目击人的线索,先找到出售棉大衣的商铺老板,最后才找到了贾明伟,核实了这件事情。所以,这里边并没有多少炒作或者作秀的痕迹。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是作秀,我们也希望可以有更多有能力的人能够在这个日渐寒冷的冬天里站出来,去帮帮那些还在街头无奈流浪的群体。

我们这个社会总需要那些勇于献出爱心的人。当很多很多的原因,让有些弱势群体偏离于社会保障之外,或者社会保障的能力和触角还不能完全把这些人包裹进去,很现实地说,我们的确需要有这样一部分社会的、民间的力量,可以弥补掉这个缺陷,让这些弱势群体也可以像是普通大众一样在阳光下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没有特意请媒体高调宣传,这位钻石大亨却赢得了大家最真诚的赞美。看着有人“偷拍”,贾明伟赶紧用手遮挡住镜头,这样淳朴的善举,也许才是行善的根本之义。而这件事情更重要的意义是通过这样一种善举,也许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对流浪人员的关注之中,并最终形成一种社会制度上的硬性保障。 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温暖style》。

文/张军瑜

坚决斩断“到此一游”的“黑手”

央视新闻:【埃及神庙上的"丁锦昊到此一游",可耻!】网友@空游无依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写下这样几个字,他说这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别忘了,出去时,你就是中国!(5月25日网易新闻) 读完此条新闻,笔者感到的不仅是耻辱,还有痛心。确实,当出去时,你写下的是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汉字,你所代表的也就是整个中国。也许,“丁锦昊”在伸出“黑手”时没有想到这一点,他的所作所为也并非“有意”,而造成这一不良实事的,仅仅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理,仅仅是对国内陋习一种“随行就市”。

“到此一游”现象在国内早已“司空见惯”,早已成为国人之“顽疾”,更被“誉”为“中国人十大陋习”之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的旅游资源已满足不了人们追求“高品质”的需要,“出境游”成为了时下高端人群的首选。渐渐的,埃菲尔铁塔有了“到此一游”,自由女神像有了“到此一游”??如今,埃及神庙也有了“到此一游”。国人在感受外国历史文化及先进事物的同时,也把“到此一游”的伤害带到了世界各地。

有人说,“到此一游”现象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产物。从古至今,华夏民族的名人、官员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时,都有题字留名的“传统”。表达赞美的也好,抒发情感的也罢,这些“印记”很多都被保存至今,为“到此一游”之“先驱”。也有人说,“到此一游”现象是八六版《西游记》的影响。剧中,孙悟空和如来佛祖打赌,翻越“五指山”后在如来中指上写下了“孙悟空到此一游”,《西游记》是“到此一游”现象的“始作俑者”。

我们不必纠结于“到此一游”的产生原因,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远”影响,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刻骨”伤害,才是我们要正视的关键。

回想起五一过后旅游管理部门的抱怨、广大网友的指责,中国已有太多的“瑰宝”受到了“到此一游”不同程度的伤害。“瑰宝”,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是历史文化遗留给我们的,理应全国人民共同拥有。精神文明素质低下、文物保护意识缺乏,都不能成为伸“黑手”的理由。

年初,北京故宫的“梁齐齐到此一游”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网友吐槽称:“梁齐齐,故宫喊你回家剁手”。“剁手”虽有些过分,但传达出了网友“对待此事要'重罚'”的态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早有规定: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可如此之多“到此一游”、如此之重的“肆意破坏”,却为何没有一例施用《刑法》的先例?是没有“人赃并获”?还是没有监管到位?

对于“到此一游”现象,“提高国民素质、倡导文明出游” 只能起到教育引导作用,想要做到根除,关键还在于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在于加大对行为人的处罚力度。政府要建立健全一套制度,对这类行为分门别类的制定细则,以预防、监管、追责、惩处等方面为重点,严抓规范和实施,切实做好保护珍贵旅游资源的“保护伞”。

“到此一游”的危害已不容置疑,政府还需有“杀一儆百”的决心, 坚决斩断此类现象的“黑手”!(长江网 郝东明)

“拉着老妈看风光”的浓情背后更是无奈

在风和日丽的玄武湖翠洲湖畔,记者看见一溜排人力车。车夫们大都是花甲老人,其中5辆车里都有一位白发母亲。 60多岁的领队王锐告诉记者,6年前,他和哥哥用自制“房车”带着81岁老母,行走4500多公里,帮助母亲完成周游中国的心愿。时隔6年后,6个从河南、安徽、徐州等地赶来的家庭自愿报名组团,拉着老母亲以“徒步旅行”的方式游览中国。 (5月5日《扬子晚报》) 带着妈妈去旅行的这支人力车队来到南京玄武湖。

看完这条新闻,有两个感觉,一是感动,二是无奈。我想,这些孝子贤孙们也许会有同感。用自己改造的“房车”拉着爹妈去畅游美丽中国的山山水水,去领略千古华夏的迷人风光,是何等惬意。但是,在欣赏美景的时候,仅仅有惬意吗?我想,还不尽然。

爹妈已然白发苍苍,我们也终将霜染双鬓。在人生暮年,在忙碌了一生一世后,有了更多属于自我的时间后,把祖国母亲的胜景尽收眼底,会是每一个人的中国梦。然而,这样的理想却难以编织出动人的花环。因为,每一个人肩头都有着沉重的责任。为了一家人的衣食住行,要去迎接生活的风风雨雨。在厂矿企业,在田间地头,在街头巷尾,去编织一家人幸福的梦想。是这种不懈的奋斗,是这种忘我的投入,成就了一家人遮挡风雨的伞,也为祖国的前行助了一把力。但是,在忙碌中,却少了游山玩水的时光,别说没有闲钱,就是有了闲钱的时候,你也不见得就有时间。

这些老人们在人生暮年,带着更暮年的爹妈去游山玩水,的确是大爱,是大孝,更是比金子还珍贵的人间真情。然而,骑着三轮车去尽孝里的无奈又有谁能懂得?在凤凰古城霸王条款的景点打包面前,在三峡景区 “喊妈”的哗众取宠面前,在1000多家景点明升暗降面前,在更多的景点玩花招面前,在交通运输都还有诟病面前,这些草根们也只能“潇洒”开着“三轮房车”去自驾游了。 我们不能为老人们在人生暮年“畅游祖国大好河山”给予多大帮助,惟愿遇到他们的每一个人都能伸出善意的手掌,露出一下“微微笑”。老人们的畅游祖国也许仅仅是个概念,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贴满高端的景点,只会是他们遥望的风景,他们能够看到的兴许仅仅会是高大的景区门头和各地的大街小巷。也许他们已然满足了,因为他们已经来过。

写到这里,我想提一点点建议,也许有点奢侈,但也有可行之处。一是能否有个共享成果的机会,定一个全国的福利标准,80岁以上老人都由公共资金支持“走遍中国”;二是,所有的景点能否做到80岁以上老人看风景全部免费。景点是地方的,也是国家的,更是全民的,让操劳了一生的老人畅游一下,我看可以有,也能做得到。

我深深地知道,对于很多评论员来说,在撰写这条评论的时候,一定会写的情意浓浓,盛赞孝心和大爱。也许是我太过尖刻,竟然写下了这样的一篇。但,我想,爹妈不是一个人的,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我们这个社会也要尽尽孝,在他们的人生暮年,让我们看到他们皱纹里的笑......(郭元鹏)

别用伤害质疑“最美爷爷”的爱心

近日,沈阳百岁老人关英汉因为芦山地震灾区捐出全部存款一时成为网络与媒体的焦点人物。一些网友赞其为“最美爷爷”,而也有网友质疑老人曾多次捐出“毕生积蓄”可能涉嫌慈善造假,甚至有网民怀疑老人是给红十字会“当托”“当枪使”。(5月1日《新华网》)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