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诸葛亮和三个小皮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9:22:08 字数作文
诸葛亮和三个小皮匠字数作文

篇一:32诸葛亮和三个小皮匠

32、诸葛亮和小皮匠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诸葛亮吗?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大臣,一位军事家,在他身上有很多的故事,比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他非常善于用兵,足智多谋,被后人看做智慧的化身。

2、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有关他的一则小故事。——出示课题:31、诸葛亮和小皮匠

3、学习生字:匠——学习部首:匠字框 书空(注意笔顺)

4、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诸葛亮和小皮匠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交流

3、指名读课文,正音纠错。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师:三国时,诸葛亮带领士兵去打仗,来到乌江边,遇到了什么困难?再读课文第一节,

用“——”划出有关句子。

2、指名交流。(媒体出示句子)

(1)学习句中生字:挡(形声字) (查字典,理解字义)

(2)理解“水深流急、礁石”,指名读句(自由读,男女生读,齐读)

3、学习第一节中另外三个生字(媒体出示第一节)

士兵(正音)开火车读 击(找朋友)

4、朗读句子:诸葛亮带领士兵追击敌人。(指名读,齐读)(媒体出示)

5、齐读第一节。(媒体出示) (二)学习课文二、三节

过渡:遇到这样的困难,诸葛亮想了哪些办法去解决呢?

1、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节,边读边思考:诸葛亮想了哪些过江的办法?

2、交流,完成填空练习。(媒体出示)

3、诸葛亮想了三个过江的办法,结果分别怎样呢?(媒体出示)

4、分组读第二、三节。 (三)学习课文第四、五节

1、三个小皮匠揭了布告来见诸葛亮,他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过江呢?指名读第四节。 交流

2、学习生字:备、支、军

3、联系课文内容想象三个小皮匠会对诸葛亮说什么呢?出示——

4、出示木筏和牛皮筏子的图片,分别介绍它们的作用,归纳牛皮筏子的好处。

5、齐读第四节。(媒体出示)

诸葛亮和三个小皮匠

6、师:按照三个小皮匠的方法,军队坐着牛皮筏子顺利过了江,这真是——

出示: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齐读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出示:人多智慧多 齐读

师小结:现在人们常用“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来说明人多智慧多,再聪明的人也

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才能把事情做好。

7、齐读课文。

*军队顺利地过了江,诸葛亮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过江吗?(媒体出示)

四、复习巩固

师: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的非常聪明的人,小皮匠能想出来的办法,他为什么想不出来?他还能算聪明人吗?——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熟悉的东西也不一样。小皮匠整天与皮制品打交道,他们知道,皮十分牢固,又不怕水,制成皮筏就不怕礁石撞。所以他们能够想出诸葛亮想不出的好办法。而诸葛亮能广泛吸取群众的智慧,博采众长,解决难题,你能说他不聪明吗?

篇二:刘燕华《诸葛亮和小皮匠》

宝山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精备课案例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一 年级 第 2 学期 执教者 刘燕华

篇三:诸葛亮和小皮匠一课之案例

《诸葛亮和小皮匠》一课之案例

教学详案: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国演义》吗?这部伟大的著作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争霸的史实传奇,书中的很多英雄人物名垂千古,他就是其中的一位。

出示:诸葛亮

读一读。

2、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有的姓张,有的姓王,这些都是单姓,只有一个字,而诸葛亮的姓却有两个字——诸葛,(线条划出),这种由两个字组成的姓,就是复姓。

出示:复姓

3、在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有关诸葛亮的资料,下面来交流一下。

4、同学们在交流中都谈到诸葛亮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出示:聪明过人

读词。

5、出示:小皮匠

谁来读词,“匠”指的是有手艺的人,“”小皮匠”是干什么的呢?

种花的呢?打铁的呢?

无论是花匠、铁匠,还是皮匠,都是社会中普通平凡的手艺人。

出示:普通平凡

6、那么,普通平凡的小皮匠和聪明过人的诸葛亮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

补全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4节:

1、诸葛亮那么聪明,只要手中的羽毛扇一摇,妙计自然来。

出示:诸葛亮发愁图

现在的诸葛亮怎么了?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2、当他发愁的时候,他是通过什么办法解决的呢?读第4节,找答案。

出示:张贴布告,征求办法

解释“征求”、“布告”。

三、学习第1—3节:

1、这张布告的内容,课文中没有写出来,下面就让我们来写一写这张布告。

出示:布告

2、写布告要让人看明白,就要写清楚,这张布告主要写哪几方面内容,老师列了一个提纲: A,蜀军遇到的困难。

B,诸葛亮已经试过的办法和结果。

C,诸葛亮张贴布告的目的。

要了解这些内容,就必须熟读第1—4节。

学生读文,在进行讨论。

3、老师帮你们拟了一份布告,但不完整,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 布告

我军要过乌江( ),但是乌江( ),( ),我军过不去。我军已用了( ),可是( );也用了( ),可是( )。

特此张贴( ),征求( ),有办法者,( )。

四人小组完成布告。

4、布告写好了,也贴好了,可是大家都知道,诸葛亮聪明过人,连他都解决不了的难题,还有谁能想出办法呢?那么,最后这张布告是谁揭的?

四、学习第5节:

1、三个小皮匠从来没有打过仗,却敢来揭布告?他们有什么办法?这个办法好在哪? 读第5节,同桌讨论。

2、出示:牛皮筏

这就是牛皮筏,他由坚韧、耐磨的牛皮制成,中间充满空气,所以能像船那样漂浮在水面上。

五、学习第6节:

1、连聪明过人的诸葛亮都无法解决的难题,三个普通平凡的小皮匠却想出了好办法,是不是说诸葛亮没有三个小皮匠聪明?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2、小皮匠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和牛皮打交道,他们知道牛皮有坚韧、耐磨的特点,不怕撞击,不怕水浸,因此能想出牛皮做筏子过江的办法,而诸葛亮经常打仗,与牛皮接触不多,一时没有想起。

所以,不能说诸葛亮没有三个小皮匠聪明,而只能说三个小皮匠有了集体的智慧,生活的经验,才能在关键的时刻胜过小皮匠。

出示:集体的智慧,生活的经验

这真是“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

出示: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

“赛”的意思是?

出示:超过

六、课外引申:

出示:

徐文长从小就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有一天,他的爸爸给他出了个难题:把两大桶油运到河对岸,河上只有一座又窄又小的独木桥,徐文长所能用的工具只有一根绳子。这可怎么办呢?急得他直跺脚。

让我们也来运用集体的智慧,生活的经验,来帮一帮徐文长。

七、总结:

同学们,你们瞧,集体的智慧往往会胜过个人的智慧,今后,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妨也像诸葛亮那样,集合大家的智慧,就能解决一切难题。

分析反思:

语文教学就如同一个神奇而瑰丽的神秘殿堂,教师就如同领路人,负责带领孩子们打开那一扇扇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巧用心思引领他们迈进智慧的长廊。我时常在想,那打开大门的金钥匙在哪?如何能屏弃以往繁重的说教式方法,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如何能将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注入过去的课程中,让“老瓶装新酒”?又如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教育,而不是接受枯燥无味的简单说教,做到“教育无痕”呢?我在思索,也在寻找,更在实践,在《诸葛亮和小皮匠》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创新,希望可以找到那能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一、开启自主学习之门,以“布告”提纲携领:

《诸葛亮和小皮匠》一课的思路清晰明朗,按以往的常规,总是按照“遇到困难——寻

找办法——张贴布告——揭掉布告——新的办法——揭示中心”这一老套路进行教学。可如此一来,学生犹如教师手中的提线木偶一般,教师拨一拨,学生动一动,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积极性,这与如今二期课改中“大阅读”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我舍弃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一张“布告” 提纲携领,串起整篇课文的课堂教学。

这张“布告”是诸葛亮为了征求过江办法而张贴的,可是课文中对于这张布告的内容却只字未提,我想,这恰巧可以成为一把能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金钥匙。我请学生来当一当“小诸葛亮“,完成这张文中并没写具体的布告,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可我同时也告诉学生要写布告可不是一件容易地事,必须要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写清楚:1、蜀军遇到的困难。2、诸葛亮已经用过的办法和结果。3、诸葛亮张贴布告的目的。而要了解这几方面的内容就必须将课文的相关小节反复朗读直到理解。在这一前提条件的驱动下,学生自动地对课文进行了自主学习,并依据教师给予的提纲有的放矢地自学。然后,让学生对布告内容进行交流,并完成这张布告。学生在整个操练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开启积极思维之门,帮“智者”出谋划策:

学习了《诸葛亮和小皮匠》一课后,学生明白了三个小皮匠其实是靠集体的智慧和生活的经验才在关键的时候胜过诸葛亮的,这就是本堂课真正的教育目的,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育无痕”,并让学生进一步深化文章的教育主题呢?我要寻求一把能开启学生积极思维的金钥匙,那就是让学生四人组成一组来帮助徐文长、刘伯温这两位历史上的聪明人来想想办法,解决他们的难题。学生们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亲身体会到了要解决困难只有靠集体的智慧,同时也要结合生活的经验,让原本简单枯燥的道理说教寓于实践中。

三、开启语言积累之门,学“妙语”为己所用:

语文学科有其工具性,在教学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中华语言文字的精妙并掌握为己所用,本着这一教学思想,在教学设计时,我特意增加了几个积累好词的环节,如在交流诸葛亮资料时,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诸葛亮智慧非凡,于是,我抓住时机,让学生积累了描写人物聪明的词语:聪明过人,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料事如神。又如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我也请学生朗读几句贴和课文教育主题的名人名言,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一方面积累了好词好句,将来在学生作文时能有所帮助,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再一次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加深了印象。

四、不足之处:

本堂课的教学还存在着不少不足之处,如: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训练还不到位,学生集体朗读的机会不多,因此学生未能在集体诵读方面得到充分的指导和训练。又如:

在课外引申的短文中,教师误将刘伯温的生活年代搞错,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在课前考虑到任何一个细微之处,方能在实际教学中不误人子弟。此外,课外引申的短文中,有的不是很贴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个别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的孩子看到难题无从下手,找不到该从何处着手思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还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课本,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建襄小学 张 歆

篇四: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新)

38、诸葛亮和小皮匠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9个,积累词语6个,指导书写“匠”,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话的意思,知道每个人都有聪明才智,人多智慧多。

[教学过程]

一、人物介绍,导入新课。

师: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出示: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媒体出示)

1、 学习生字“匠” (笔顺指导)

2、介绍皮匠和诸葛亮。分别板书:皮匠 诸葛亮

3、板书:赛过 理解“赛过”的意思。

师:为什么说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谚语故事。板书:和 (把课题补充完整)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小皮匠在哪件事情上赛过了诸葛亮呢?

2、学生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媒体出示)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说一说:

小皮匠在哪件事情上赛过了诸葛亮?

3、指名读课文,正音纠错。

4、交流。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师:是呀,小皮匠在过江这件事上赛过了诸葛亮,那么诸葛亮是怎样过江的?小皮匠又想了什么办法过江?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诸葛亮为什么要过江,过江时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1、指名读。学生边听边划出有关句子。(自由读第一节。)

2、指名交流。(媒体出示句子)

3、指导读句。

4、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二、四节。

过渡:诸葛亮想了哪些过江的办法?结果怎样呢?

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

2、指名交流。板书:架人桥

用木筏(生字教学“筏”)(图片出示“木筏”)

句式训练:因为 ,所以他们过不了江。

3、师生合作读第二节。

4、小结板书:过不了江。

过渡:过不了江,诸葛亮发愁了,他贴出布告征求过江的办法,三个小皮匠揭了布告来见诸葛亮,小皮匠想了什么办法过江?结果又是怎样呢?

1、 指名读第四节。

2、说话练习。出示:三个小皮匠揭了布告,来见诸葛亮说:“ 。” (媒体出示)

3、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木筏和牛皮筏子的图片进行比较,分别介绍它们的作用,归纳牛皮筏子的好处。

交流板书:用皮筏

过了江

4、齐读第四节。

四、小结板书:

按照三个小皮匠的方法,军队坐着牛皮筏子顺利过了江,这真是(生答: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现在人们常用“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来说明人多智慧多,再聪明的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媒体出示) 五、字词教学。

1、读词语,学习生字宝宝。

2、复习巩固。

六、课外拓展。

*军队顺利地过了江,诸葛亮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媒体出示)

板书设计: 诸 葛 亮 和 小 皮 匠

赛过

架人桥

用皮筏

用木筏

过不了江 过了江

篇五:32、诸葛亮和小皮匠公开课

32 诸葛亮和小皮匠

蔡莉莉

[教学目标]

1.在课文语境中学习8个生字:匠、士、兵、击、挡、备、支、军,认识部首“匠字框”,在老师的指导下会写“匠、皮、击、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诸葛亮和小皮匠的过江方法,知道成败的原因。

3.初步懂得再聪明的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人多智慧多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通过不同的识记方法识记8个生字。

2.理解诸葛亮的两个过江方法,并能知道其失败的原因;了解小皮匠用皮筏过江的方法,通过介绍牛皮筏子的特点,理解其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板书:诸葛亮),请你们借助拼音读读他的名字。

(1)出示:诸葛亮

①指名拼读。 ②生拼读。 师:我们一起来拼一拼。

③师:诸葛是复姓,亮是名,诸葛后面稍微停顿,诸葛亮,一起读。 齐读

(2)介绍诸葛亮,出示图片。师:你们看这就是诸葛亮,他是三国时期一位有名的军师,(专门给将军主帅出谋划策,他聪慧过人,足智多谋)。听完介绍,你们能说说是怎样的诸葛亮嘛?

生:聪慧过人或足智多谋。

师:你听得可真认真,送他小红花。

2.师:我们再认识一些人,出示:皮匠。

(1) 学习词语:皮匠

②?? :谁认识他们?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拼读这个词。

②师:再和老师一起写写皮这个字。板书:皮。

③学习生字匠:这个字里藏了今天要学的一个新的部首,谁来读?和

老师一起写匠字框。示范板书匠,注意最后一笔是竖折。

(2) 理解“小”。师:同学们,皮匠就是指那些专门用皮革制作东西的工

人,他们十分平凡普通,所以被叫做(小皮匠)。你们真聪明,这里

的“小”不是说他们年纪小,身材小,而是说他们(出示:普普通通)。

板书:小

3.补充课题 32 诸葛亮和小皮匠

师:那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和普普通通的小皮匠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

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揭示课题:

①补充课题:和 ②指名读。 ③齐读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现在就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自己轻声读读他们的故事,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再和同桌一起完成填空。开始。

2.出示要求:根据拼音,自由读课文,思考:

诸葛亮带领士兵过乌江时遇到了困难,他想了( ) 个办法都( )。后来,三个小皮匠想了( )办法,结果( )。

3.交流填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指名交流。表扬:你课文读得可真认真,要表扬。

三、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节。

师:那诸葛亮带兵打仗,在乌江边,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们带着问题轻声读读第一节。

(1) 出示第一节,指名读。你读得不错,把每个生字字音都读准了,就请你

做小老师,带着大家拼读这些生字。 (逐一出示生字)

(2) 出示词语“士兵”:这两个字是对好朋友,我们开排双轨火车读一读。

生读。

师:看,这个字还有个双胞胎妹妹,你们会区分嘛?(出示:土和士 )

我们一起去认一认。

学习生字击:我们再看看这个字,先看老师写,注意它的第三笔。齐书

空。

学习生字挡: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生:加一加的办法。提手

旁加上当。 师:请你们做做挡的动作。

(3) 齐读第一节:挡就是阻挡的意思,那课文里是什么阻挡了诸葛亮追击敌

人的去路?我们再读读第一节,读完以后请你们再划划相关的句子。

(4) 谁交流一下你找到的句子。交流,出示第二句。

找到这句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真会读书,送自己小红花。

(5) 出示图片理解:水深流急,礁石

看,这就是乌江,水很(深)流的速度也很(快),江中还有无坚不摧的

(礁石),这些都是诸葛亮追击敌人时遇到的(困难),真让人着急!

(6) 指导读句。谁再来读?

评价:读得不错,从你的朗读中让我们感受到你也在为诸葛亮的军队

着急。 师:感受到水流得很快。

或者 你读得有点慢,我们感受不到你的急切。 谁再来读?

(7)带着你们自己的感受读好这句话。齐读。

2.学习第2节,了解诸葛亮办法失败的原因。

(1) 那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想了些什么办法?结果又怎样?自己轻声读读第二

节。 生读。

(2) 交流,归纳并板书:①架人桥,架不成。

(3) ②木筏过江,撞坏了。我们找几个同学来表演一下

架人桥吧。

若学生没有说出原因。师:那为什么失败呢,我们替诸葛亮找找原因吧,

男女生读。交流,板书:水深急流,礁石

若直接回答出。师:我们再来读读第二节,去体会一下诸葛亮遇到的困

难之大。

(4)想象说话:那两个办法都不行,站在乌江边的诸葛亮会怎样想?请你们和同桌讨论一下。

出示填空:诸葛亮站在水深流急的乌江边,想:_____________

生1:想:我该怎么办啊?(我怎么才能过去啊?) 师:看来诸葛亮的心情

十分着急,可为什么着急啊,谁能再详细的说说诸葛亮想了什么嘛?

生2:我得找个办法过江,不如去贴个公告征求过江的办法吧。

师:说的真好,诸葛亮确实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3、出示第四节,补充布告内容。

过渡:碰到的困难让诸葛亮发愁了,(叫人贴出布告小皮匠看......)布告就是张贴在大家都看得见的地方的通告,你们好奇这布告上写了什么吗?可是年代太久,有些字模糊了,请你们补充完整。

布 告

我军为了追击敌军要过乌江,先后用了(架人桥)和( 木筏过河)的办法,

可是乌江(水深流急),( 江中还有礁石 ),所以这两个办法都失败了。

特此张贴布告,征求( 过江的办法 )。如有妙计者,悬赏五百银两。

蜀军

生交流。

师:那布告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去读读。 生读。 和他说的一样,表扬他。

引读:三个小皮匠看见后就(揭了布告,来见诸葛亮。) 请你们做做揭的动

作。(生做动作)揭就是撕的意思,可你们知道吗?那时布告可不是随便乱撕的,如果揭了布告又想不出好主意,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丢了性命。看来这三个小皮匠已经胸有成竹。

4、学习第4节,了解小皮匠的办法。

(1) 出示第四节。

过渡:那小皮匠想出了什么办法让他们成功过江?请你们自己读第4节。 生读。

(2) 指名读第四节。

(3) 学习生字:备 支 军

结合练习,比赛查生字:备、军 瞧,这里有三个生字,请你们用新学

的本领查查他们在字典第几页,读什么?比比谁最快,先查第一个开始。

谁先查到谁带着大家领读。

重点:支是量词,你们还能用它来数哪些东西呢?生:一支(钢笔)(毛

笔)(军队)(圆珠笔)这么东西都有什么共同点啊?(长的)你们真会

观察,大多细长的东西我们可以用上支这个量词来表示。

(4) 学习完生字,齐读第4节,交流方法:牛皮筏子

(5) 这就是牛皮筏子,中国的很多地方还在用它过黄河呢,人们将一整张牛

皮缝合起来,往里面充气就像救生圈一样有(浮力),而且牛皮还有很大

的(弹性)和(韧性)。

(6) 瞧,这就是牛皮,谁来感受一下牛皮是怎样的? 生回答:有弹性(结

实)(韧性)

(7) 小结:因为小皮匠天天和皮革打交道,才知道牛皮充气后有很大(浮力),

而且牛皮还有较大的( )和( ),所以(牛皮筏子不怕礁石撞,这支军队就坐着牛皮筏子过了江。)

(8) 出示第四节。师:三个小皮匠真是厉害,我们再去感受一下牛皮筏子过

江的秘诀。我请属鸡的学生读。 生读。 师:你们读得真整齐,请属狗的小朋友挑战一下。

5、学习最后一节。 1、同学们,学习完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普普通通的三个小皮匠竟然想出诸葛亮都不知道的办法,这真是(生: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师释:因为小皮匠经常和牛皮打交道,熟悉牛皮的特性,因而在渡江这一问题上想出了比诸葛亮更好的办法,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真的能事事赛过诸葛亮。这也说明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有着其特有的智慧与能力,这正应了一句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出示)

4 此外,诸葛亮在自己想不出办法的时候能够及时想到求助他人,正所谓“人多智慧大” 这也正是“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谚语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个环节通过追问一句:三个小皮匠真的能赛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吗?学生对文章的含义有了深一层的感悟,也对“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话有了全面的理解。 )

2、出示最后一节

3、小结:是啊,三个普普通通的小皮匠集中起来的智慧比诸葛亮还要大, 看来人多智慧就大。但同学们也请你们记住,即使再聪明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可不要自以为是啊。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1、 气球游戏,复习词语。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棒,老师要送给你们气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