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6:53:31 单元作文
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作文单元作文

篇一: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全册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1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2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3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4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5

篇二:2016年(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一、所在第一单元

二、授课学时3课时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难点

1、是对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掌握难解的词语。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讲读法

五、教学准备:

1.解决生字词

2.掌握写作手法,理解文意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简介作者和作品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

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2.扫除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引导学生注字音,解释课本未注释的词)

缠络chán 相互缠绕在一起 豁hu? 此处状声

觅食mì 找食渊博yuān 学识深广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an油蛉 líng攒cuán 斑蝥máo

珊瑚shān蟋蟀shuài 敛liǎn脑髓suǐ陌m?

人迹罕至hǎn竹筛Shāi 秕谷bǐ系jì 传授sh?u

书塾shǔ 宿儒rú 蝉蜕tuì 人声鼎沸dǐn 窦d?u

厥士ju? 拗ǎo 倜傥tì tǎng 金叵罗pǒ盔甲kuī

绣像xiù锡箔xī b?

3.指定学生朗读全文。

4.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

小结:课文第1至第9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第10至第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5.布置作业

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②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诸多乐趣,恋恋不会百草园的感情。

1.由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提问: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三昧书屋的生活则是枯燥乏味的。文章先后写了两种生活,第一部分(1至9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第二部分(10至24段)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中枯燥的读书生活。这就是本文的大体结构。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⑴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课文的第1段写出百草园的什么情况?这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明确:写出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点出了忆写百草园的缘由。

②理解:“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这句话是“夕拾”,是从成人的眼光看当年的百草园。“确凿只有”,断定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是对上面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这一方面表明由于“时间的流驶”,一些景致是否能够清楚的记得,不敢妄下结论;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甩出一个“线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课文的第1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⑵请学生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迸行分析。

①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明确: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②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明确:莱畦,石井栏。

③提问: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

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

那时的乐园”?

明确: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

篇三:最新人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天津专用) 第六单元检测题(90分钟100分)

一、(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污涩(sè) 逞(chěng)能 悲怆(chuàng) 剽(piāo)悍 ....

B.怅(chàng)然 肌腱(jiàn) 劝诱(yòu)遒(qiú)劲 ....

C.红绫(líng) 甜腻(nì)沟壑(hè) 妒忌(jì) ....

D.蜷(quǎn)伏 娴(xián)熟 不羁(jī) 相觑(qù) ....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驯良抽搐恍惚妄下断语 B.窥伺庇荫苍穹进退维谷

C.疮痍犷野怂恿略胜一筹 D.观瞻畸形悲楚眼花潦乱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

B.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

C.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 ....

D.高翔的男中音和刘丹的手风琴伴奏相得益彰,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B.斑羚不但有肌腱发达的四条长腿,极善跳跃,是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而且就像人跳远有极限一样,在同一水平线上,健壮的公斑羚最多只能跳出五米远。

C.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D.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

5.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猫》的作者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

B.《斑羚飞渡》写了斑羚们由于种群数量过多而面临生死抉择时的举动。

C.《马》的作者布封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他的作品还有《昆虫记》。

D.《狼》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长篇笔记体小说。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顾野有麦场 顾:顾及,顾虑 B.止有剩骨止:通“只” ..

C.屠自后断其股 股:大腿 D.一狼洞其中 洞:动词,打洞 ..

7.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与例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C.无丝竹之乱耳。 D.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

8.对“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B.路上有两只狼,紧紧在后面跟着。

C.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

D.路上遇到两只狼,跟随着走了很远。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狼》一文节选自蒲松龄的长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B.《狼》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第二部分是议论。

C.《聊斋志异》这一书名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记述的故事。

D.清朝的蒲松龄,号柳泉居士,唐朝的李白,号青莲居士,唐朝的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二、(本大题共9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

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

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

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

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

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

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

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0.阅读文段,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⒄沟墓蹋?个小标题归纳出来,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2分)

11.“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良心的针”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3分)

12.下面语句中的“似乎”“好像”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

(1)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1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殉情的岩鹰

宋伯航

①在西北边疆的草原上,以游牧为生的柯尔克孜族人家,有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凡牛

马羊牲畜较多的牧户都要豢养猎鹰。其益处一是在放牧时,猎鹰看护畜群防备狼害突袭向主人鸣叫报信或捕食草原蛇鼠之用

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作文

;二是当作闲暇时放鹰娱乐之用。尤其是牧主人把儿女们抚养长大并各自娶妻嫁夫成家后,一般在与儿子儿媳分家时,必须送上一只猎鹰。在柯尔克孜族人心中,不仅视鹰为一种家当,还视鹰如生命般珍贵。

②居玛洪老人准备给二儿子分家,让晚辈独立另过日子,可老人的心中除了父子二十多

年不离不弃的难以割舍之情外,一直闷闷不乐,至今还没有亲手捉一只鹰送给儿子。为了却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