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中国思想文化的特点[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8:24:20 哲学论文
中国思想文化的特点[1]哲学论文
【毕业论文网 - 哲学论文】
学术思想的特点是在与其他文明的比较中凸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不妨以西方乃至印度 的学术思想为背景探讨这个。
一、文字、思维、文化
对中西文化系统上的差异,近代以来,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反复讨论。笔者试图从 文字对思维、思维对文化的方面作一尝试性探索。
脑证实,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分工是不同的。右半球主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形象 ,左半球主要处理形形色色的语言符号。这表明左右两半球的思维工具不同,右半球的主要思 维工具是形象,我们可以称这种思维为形象思维;左半球的主要思维工具是语言,我们可以称 这种思维为语言思维。语言是形象的象征性符号,形象是语言代表的意义。在大脑中,形象和 语言、形象思维和语言思维之间并不是漠不关心的。相反,连接大脑两半球的胼胝体以难以想 象的速度传递左右脑的信息。
人们常说,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它们到底是如何不 同呢?这种不同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中西书写文字的差异,是造成两者思维方式不同的根本原 因。固然,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它不同于语言,不等于思维的工具。但是作为人们最经常 使用的交流工具,文字对思维无疑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西方语言的书写形式是字母文字,这 种文字既不表形,也不表意,而仅仅表音;也就是说,它完全割断了与形象的直接联系,是一 种纯粹的记录语言的符号。这种纯粹记录语言的字母文字频繁地、广泛地刺激人们的大脑,就 逐渐地形成了西方人长于语言思维的特点,使之语言思维特别发达。而汉语书写符号是方块汉 字,它不仅表音,而且还能表形、表意。这种音、形、意互相联系的文字,为形象思维提供了 方便的工具,使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
文字影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影响文化的特点。中西文字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中 西文化表现出各自的独特风貌。西方学者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的。如黑格尔就声称:“思维形式首先表现和记载在人们的语言里。” 杜威也指出:“吾谓思维无语言则不能自 存 。” 而我们的语言学教科书则反复强调,语言和思维是外壳和内核的关系。与此相反, 许多中国学者却认为自己思想的最高境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今本《老子》一章)、“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庄子·秋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周易·系辞上》)、“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诗品·含蓄》)等等。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和语言关系上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语言学的兴趣。为了更好 地发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西方人很早就很重视对语言的研究。从古希腊时期以来,语言 学就“变成‘人文科学’和‘科学’之间的一枚独立学科”, 一直到近现代,西方的语 言学一直是遥遥领先的。而中国人的思对语言的依赖性小,此相应,中国对语言研究就不那么重视。在中国古代语言学一直没有得到独立发展。孔子早就提倡:“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的音韵学就是文学和经学的附庸,人们只是为了写好诗赋和第才去研究它。学者们 甚至把文字、音韵、训诂贬称为“小学”。直到十九世纪末,马建忠才照搬西方的语言, 写 成中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此后,中国的语言学才逐渐独立发展起来。
中西思维的这种不同特点,还深刻地影响了中西文化的不同气质。中国史上的三大流 派儒道佛都强调内心的反省、体验与觉悟。儒家先贤曾参早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同上 书《论语·述而》),以反省为必不可少的修身手段。道家则更进了一步。王弼认为:“忘象 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略例·明象》 )语言,甚至图象都成了束缚思想的桎梏,思想修养达到了一定程度,图象和语言都不存在了 。这个传统在佛教徒那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慧能虽然不识文字,却能以力主“顿悟”成 为禅宗南宗的鼻祖。后来,禅宗干脆主张“不立文字”,彻底抛弃语言文字,而完全用纯粹的 直觉传递那些被认为不可表达的奥妙,“棒喝”就是其主要形式之一。因此,佛教之所以在中 国发展起来,禅宗之所以在中国产生,中国形象思维的土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与此相应 的是,在中国学术史上形成了一系列玄而又玄的概念,如阴阳、元气、意境、神韵、风骨、虚 实……举不胜举。
在语言思维影响下的西方文化和西方哲学,表现出了另一种风格。西方哲学家们总是以语 言的严密性和思辩性见长。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如此,近现代西方哲学家们也如此。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讲,西方哲学是一种语言思辩的哲学。当然,西方学术史上的概念也是相当明确的。
专家认为,形象思维具有模糊性,这大概是中国人思维的特点;相对地讲,语言思维具有 精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