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论死及死亡的超越[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20:29:59 哲学论文
论死及死亡的超越[1]哲学论文
【毕业论文网 - 哲学论文】
本文主要探讨有关死亡的恐惧、意义和超越的问题,认为:(1)解决死亡的
恐惧问题是提升人之生活品质的重要一环,这需要人们从明白死亡之本质入手。(
2)死亡不仅有意义,而且意义十分重大。死亡的存在及其必至性能使我们珍惜生
命,去积极地建构健康与合理的人生观及人生态度,并注重自我生命的保护。(3)
死亡的超越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人类只能从精神的层面去超越死亡,通过建构关
系,通过贯注了自我精神意识的创造物来使自我的生命永恒。一个现代人,只有解
决了死亡的恐惧问题、死亡的意义问题和死亡的超越问题,才能够真正获得生命的
安顿、生活的充实,以及人生的幸福。

关键词:死亡恐惧;死亡意义;死亡超越

死亡是每个人逃不脱的人生宿命,人人恐惧之、害怕之。但我们若转换一个视
角,则会发现死亡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人之人生的最后成长的阶段,一直到临终前的
那个瞬间,我们的生命、生活与人生都在成长着。所以,对"死"我们不应也不能
去害怕,而是要去探究,去求得死亡所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我们所应该要做的
只在于:由思想意识上的"先行到死"和直面死亡的途径,来深刻地体察死亡、咀
嚼死亡,由对死的思考来为自我的"生"确定方向,确定意义,也确定价值。一个
现代人在其人生中达到了这一境界,他的生存与生活才是完整的,他的生命才可能
发出耀眼的光芒,他的人生才可能获得极大的成功。


一、关于死亡的恐惧


一般而言,世上的人皆喜生厌死,根本原因是将两者截然两分。但实质上,"
生"与"死"犹如连体婴儿,无法将它们分开。因为人在刚刚出生之后就在走向死
亡,死是蕴含在生命之内的,而宇宙间的有生之物无不都如此。大凡有生命者,都
会经过孕育期,然后则出生、成长,再进入衰老期,最后便会死去。生与死虽然截
然不同,判然有别,但生的瞬间就含蕴着死的因素,两者是互渗而混然一体的。
可是,世人一般都体认不到"生死互渗"的道理,谁都只愿永远地活下去,谁
都害怕死亡的降临。因为,在人们的眼中,"生"是盈满着生机,充溢着温暖、活
力、光明、拥有;而死则是生机顿失,是冰冷、枯竭、黑暗、丧失,人们怎不求生
畏死呢?但是,人是一种生物,必然逃不脱死亡的命运,无论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死亡都会在某时某刻来临。既然如此,人们就必须正视死亡,活着时不要回避死亡
的问题,因为即使你想回避也是回避不了的。

实际上,人们必须理解一个道理:若是没有死而只有生,那人也好其它生物也
好,又怎能在这个世界上挤得下?从生命之本源来说,每个生者都不应该太自私,
正如《庄子》书中所讲的:天地为"父母"生我养我,那就好好地活;天地"父母"
招我们复返,我们也就要安心死亡的降临。这实际上是留下位置让新的生命成长,
岂非也是我们一份无量的功德?

可是,即便人们从生命之根理解了死亡的必至性,仍然会在情感上万分恐惧与
害怕死亡。这一点必须从死亡本质的角度来加以化解。古希腊的圣哲指出:死是人
无法体验的对象,当人还活着时,死非常遥远;当死来临时,人们已经毫无感觉和
思虑了。人们对死的害怕、焦虑、恐惧,等等,无不都是一种活着时才有的感受,
而死亡一降临,人所有的知觉、心理的反映等等都不存在了,人们又怎能害怕呢?
既然不能够去害怕,我们活着时就没有必要去恐惧死亡。也就是说,当人存在的时
候,死亡是不可能存在的;而当我们不存在死去时,我们根本就无法害怕。因此,
活着的人又何苦要怕死呢?

可见,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根本不是起于死亡本身,而是人们从棺材、死尸等死
亡的现象中获得的一些恐怖的观念。仅仅是观念而已,并不是一种实在的对象。所
以,人类的确可以从主观上努力,改变以至取消这些观念,以消除对死的焦虑、恐
惧、害怕和担心。这些有关死亡本质及如何免于对死亡恐惧的方法实际上是相当有
效的,我们每个现代人都应该经常沉思一下,去倾听古代贤哲的声音,积极地思考
生与死的问题,以获得某种生死的智慧,从对死的恐惧中解脱出来。这样,也只有
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获得幸福。

但是,人们又会提出另一个问题:既然生而必死,自己生前拥有的一切都必然
地要完全丧失掉,那"生"又有何意义呢?我们生前的奋斗、获得、悲欢离合等等,
又有什么价值呢?一句话,人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这样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既然
凡"有"都必归于"无",那又何必要"有"呢?实际上,应该延伸一下再深入地
思考思考:"无"之后又是什么呢?那必是"有"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