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对迈向新时期的西方哲学探究(1)[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22:41:12 哲学论文
对迈向新时期的西方哲学探究(1)[1]哲学论文
【找论文网 - 哲学论文】
摘要:20世纪晚期,西方哲学最引人注目的事情是政治哲学的崛起和后现代主义的传播。本文提出:第一,政治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是对启蒙遗产的深刻反思,但它们立场是不同的 ;第二,政治哲学的主题是正义,但对于什么是正义,新自由主义内部是充满争论的, 它与社群主义之间的争论则更为激烈;第三,启蒙是一项未竟的事业,新自由主义和后 现代主义都不可能终结启蒙。我们都需要启蒙,对于中国是如此,对于世界也是如此。
关键词:启蒙,政治哲学,后现代主义

Abstract: The 20th century later period, the Western philosophy most noticeable matter was political philosophy rising with the latter modernism dissemination. This article proposed: First,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latter modernism are to the initiation inheritance profound resonsideration, but their standpoint is different; Second,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s subject is just, but regarding anything is just, the new liberalism interior is debated, between it and the social group principle’s argument is more intense; Third, the initiation is a not enterprise unexpectedly, the new liberalism and latter modernism are impossible to end the initiation. We need the initiation, regarding China is so, regarding the world is also so.
key word: Initiation, political philosophy, latter modernism

前 言
  在西方文化中,“千”是最基本的记数单位。基督教传统中更有“千禧年”(millenni um)之说,而所谓的“世界末日”也好,“幸福王国”也好,都同“千禧年”紧密相关 。千年之交对西方有一种其他文化传统难以明了的重大意义。
  在过去一千年开始的时候,西方文化在世界舞台上还算不上最耀眼的“明星”;当这 一千年行将结束的时候,它在全世界却取得了统治的地位。近百年来,西学东渐,中国 现代史表现为东西方文化冲突、碰撞、交流和融合的历史。哲学是文化的精华。位于千 年之交这种独特的历史处境,面对纷纭变化、令人眼花缭乱并对中国具有很大影响的西 方文化,许多西方哲学研究者都试图前瞻21世纪的西方哲学。“瞻前”先需“顾后”。 要想探索西方哲学的未来,首先应该准确地把握它的过去和现在。
  一、启蒙的遗产
  21世纪的哲学故事是由现在的哲学话语来定调的,而现在的哲学话语是从启蒙开始的 。
  启蒙对于现代哲学来说是一场天翻地覆的革命。一方面,启蒙用理性取代了信仰,用 批判精神取代了迷信,打破了基督教神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另一方面,启蒙使哲学取代 神学占据了“王者之尊”的位置。哲学据说能够达到外部世界的终极实在和永恒真理, 从而被用来审查其他文化部门(科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的主张。启蒙 导致了大量新思想的产生,但这些思想的性质(真或假、正确或错误)则要由哲学来裁定 。
  启蒙思想的实质是由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两个关于所要达到目标的理想,一个关于 人的神话。
  第一个理想是关于知识的,启蒙试图获得关于世界的永恒真理。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 理想,现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便应运而生了,它们的使命就是揭示外在 客观世界和内在主观世界的真相,发现关于它们的知识,最终达到关于它们的永恒真理 。哲学的任务不是发现科学知识,而是为被发现的科学知识提供证明。哲学为全部现代 科学提供合法性,而这是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为此,笛卡尔提出了心灵作为“镜子” 的隐喻,科学知识的合法性在于它们能够精确地表象(再现)世界;洛克提出了心灵作为 “白板”的隐喻,科学知识的合法性在于它们是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的摹写; 康德提出了“哥白尼革命”的隐喻,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