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浅论近代西方“本体论”的发展(2)[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0:36:57 哲学论文
浅论近代西方“本体论”的发展(2)[1]哲学论文
【找论文网 - 哲学论文】
“唯物”与“唯心”之争
柏拉图是古代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深受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及其老师苏格拉底的影响,他认为,有一个本来就存在的思想实体,即“理型世界”,它是真理之域,里面都是理性的知识。这个理型世界是一个非物质的存在,但不是人的主观意识,它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是本质。我们所感受到的现实世界是一个感官世界,它是非本质的,是现象,它是对理型世界的模仿,即先有理型世界,然后才有了感官世界。它沿用了巴门尼德的观点,只有存在于理型世界的才是“真理”,感官世界只能给我们“意见”。对此,罗素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这是一只猫”。那么这里的“猫”是分享了一切猫所共有的特性,显然有别于某一只具体的猫。这个“猫”代表的是所有猫所共有的普遍的“猫性”,这种“猫性”既不随某一具体的猫的出生而出生,也不随某一具体的猫的死去而消失。这是一种永恒的“猫性”,不存在于时空内,它只存在于理型的世界。那么,感性世界中的每一只猫,都是对这种“猫性”的模仿,作为语言的“猫”则来自理型世界,是对理型世界的“猫性”的描述。作为理型世界的“猫”是先天存在的,人们在现象世界中之所以能认识到某一具体的猫,正是由于看到某一感性杂多以后,勾起了对理型世界的回忆,于是通过客观思维判断“这是一只猫”。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靠人的灵魂对本来就存在的理念世界的回忆过程。因为感性世界正是对理型世界的模仿,而灵魂之所以能够回忆是因为灵魂曾居住在“理型”的世界里,所以它是人所分得的理性。换句话说,人们生活在感性世界之中,即生活在理型世界的影子之中,人们与感官世界接触,通过回忆对灵魂中固有的理型世界的唤醒,达到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所以说,人的知识是先天所具有的,人们的学习只是通过回忆祛除心灵的遮蔽。

柏拉图的理论取消了一切创造。感性世界没有创造,感性的一切都来自理型。人工造物更是模仿的模仿(是对感性世界的模仿)。这样就很明白了,真理只能为客观思维所有,即真理只能来自于理型,我们发现真理的过程就是思想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回忆说)。但是,我们凭什么相信真理可以自己认识自己,而且必须是自己认识自己呢?从另一个角度说,思想所要探寻和证明的那个真理本来就已经存在于前提里面了,而我们凭什么相信思想所揭示的真理本来就存在于思想之中而非其它地方呢?这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他们在继承巴门尼德的时候,一并回避了客观纯粹思维的来源问题。

真理是通过思维而且必须通过思维来揭示,但是揭示的真理真的来自于理型吗?第一个对柏拉图提出质疑的是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他说真理并不来自于理型世界。相反,这个理型的世界是虚构的,是不存在的,真理是感性实在自身的真理。

他认为,感性世界的每个事物都是其“质料”和“形式”的和谐组合。“质料”就是该事物的组成材料,而“形式”则是“质料”的本质,也就是说“形式”决定了这个事物之所以成为这个事物的根本原因。仍然借用上面的例子,之所以说这只动物是一只猫,是因为,这只动物具有了猫的本质或者说是共相,而这个本质不来自于其它地方,就包含在这只具体的猫本身之中。也就是说所谓的猫的共相,是所有的猫的共同特征,它存在于每一只猫的自身之中。共相来自于实体猫本身,而非其它。即事物的“形式”是存在于该事物自身之中,而非独立的自在自为。也就是说,客观思维是真理不得不采取的形式,但真理本身并不来自客观思维,而是来自感性事物本身。所以,真理并非来自于那个并不存在的理型世界,也不是来自于客观思维本身,而是来自于“物质”。“物质”第一,而非“理型”,存在的只是“物质”。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思想。

这种唯心与唯物的争辩说到底就是真理的来源之辩,唯心主义认为真理来自于自在自为的理型世界,而唯物主义则认为它来自于物质本身。这种分歧,也可以认为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的分歧,即究竟是精神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精神。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代唯物主义者把感性世界的客观性作为“本体论”的最高原则,从而取代了柏拉图的理型世界。并且进一步阐述道“形式”注定了“质料”的潜力、方向和极限。自然界的事物必有“质料”和“形式”(上帝是纯形式,但他不属于自然),而一件事物的“形式”可能是另一件事物的“质料”,比如:作为“质料”的种子的“形式”可以是一颗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则可以是一张桌子的“质料”。自然界的每一种变化都是事物的潜质转变为现实的结果,而潜质则是事物变化的“目的因”。这样就带来了自然的层级。

但是我们再来探究他所谓的物质概念,就可以发现,这里的物质绝非感性事物本身,因为如果这样,那么亚里士多德就回到了自然派哲学家那里去了。所以,这个“物质”必须是抽象掉了感性实在的具体性和杂多性的,用他自己的理论,则可以说这个“物质”是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