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及其启示[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0:31:31 哲学论文
马克思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及其启示[1]哲学论文
【网络综合 - 哲学论文】
马克思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及其启示
叶险明
【专题名称】马克思哲学原理 马克思研究论文 马克思专题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
【专 题 号】B1
【复印期号】2010年10期
【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京)2010年3期第4~16页
【英文标题】The Inner Logic and Implications of Marxist Philosophical and Economic Revolution
【作者简介】叶险明,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特聘教授(金华 321004)、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 100089)
【内容提要】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关于马克思学说整体性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在马克思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即:在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中构建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系统,同时在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丰富和发展初步完成的哲学革命的成果,最后在这两种“互动”的批判中基本完成经济学革命并使哲学革命的内容和形式趋于完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启示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其学说的整体性实际上包含着对后人研究和发展其哲学的一个最为根本的方法论要求——从其学说的整体性出发来研究和发展其哲学。为此,就必须形成由批判理念、问题理念和时代理念构筑而成的跨学科意识。
【关 键 词】哲学革命/政治经济学批判/跨学科意识EE2UU1680303
当代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凸显的解决“全球问题”的复杂性、当代人类知识结构越来越凸显的高度“离散化”和高度“综合化”并存的趋势,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越来越凸显的系统性,迫使我们再一次反思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不是抽象的整体性,而是具体的整体性。离开对作为整体的马克思学说各个构成要素间关系的深入系统的探讨,对马克思学说整体性的认识只能是抽象的、模糊的甚至是非科学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经济学革命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里程碑。这两次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方法论上涉及马克思学说整体性的方方面面。本文拟通过历史考察,动态地揭示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并据此阐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所蕴含的重要方法论启示。
一
基于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文化逻辑的考察,我曾论证了马克思哲学与以往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是在独立的传统哲学框架内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在历史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① 历史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赋予了马克思哲学批判全新的意义,所以才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虽然,在《哲学的贫困》以前,在马克思那里,只有初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初步完成的哲学革命,还没有实现经济学革命,但马克思的经济学革命必然是其哲学变革逻辑的延伸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系统展开过程的结果。进一步说,马克思初步完成的哲学革命必然在方法论上引发其经济学革命,而马克思的经济学革命必然使其哲学革命的内容和形式趋于完善。这就是马克思的经济学革命和哲学革命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应该指出,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这一内在逻辑联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在马克思哲学乃至马克思整个学说的研究方面出现了种种误区。
(一)《哲学的贫困》既是马克思哲学革命逻辑延伸的起点,② 也是马克思经济学革命的逻辑起点
在《哲学的贫困》以前,马克思虽然初步完成了哲学革命,但此时仍有两个局限。一个是形式上的局限性,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尚未用更精准的语言把他(和恩格斯)所构建的“新的世界观”公布于世。二是内容上的局限性,即:马克思尚未展开对经济学领域中的思辨唯心主义的哲学批判。这两方面的局限既限制了马克思初步完成的哲学革命成果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也限制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进一步深入。在《哲学的贫困》以前,马克思主要是通过对古典经济学家及与他同时代的一些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一般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和阶级局限性的批判,以及有批判性选择地借用古典经济学的成果和某些“语言”来初步完成哲学革命的。不过,此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主要还是哲学领域内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主要是限于哲学范围内的,故他还没有也不可能形成自己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学理论(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否定上)。从逻辑上看,马克思要形成自己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学理论,其基于初步完成的哲学革命的哲学批判就必须全面地哲学论文
马克思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及其启示
叶险明
【专题名称】马克思哲学原理 马克思研究论文 马克思专题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
【专 题 号】B1
【复印期号】2010年10期
【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京)2010年3期第4~16页
【英文标题】The Inner Logic and Implications of Marxist Philosophical and Economic Revolution
【作者简介】叶险明,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特聘教授(金华 321004)、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 100089)
【内容提要】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关于马克思学说整体性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在马克思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即:在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中构建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系统,同时在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丰富和发展初步完成的哲学革命的成果,最后在这两种“互动”的批判中基本完成经济学革命并使哲学革命的内容和形式趋于完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启示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其学说的整体性实际上包含着对后人研究和发展其哲学的一个最为根本的方法论要求——从其学说的整体性出发来研究和发展其哲学。为此,就必须形成由批判理念、问题理念和时代理念构筑而成的跨学科意识。
【关 键 词】哲学革命/政治经济学批判/跨学科意识EE2UU1680303
当代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凸显的解决“全球问题”的复杂性、当代人类知识结构越来越凸显的高度“离散化”和高度“综合化”并存的趋势,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越来越凸显的系统性,迫使我们再一次反思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不是抽象的整体性,而是具体的整体性。离开对作为整体的马克思学说各个构成要素间关系的深入系统的探讨,对马克思学说整体性的认识只能是抽象的、模糊的甚至是非科学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经济学革命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里程碑。这两次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方法论上涉及马克思学说整体性的方方面面。本文拟通过历史考察,动态地揭示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并据此阐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所蕴含的重要方法论启示。
一
基于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文化逻辑的考察,我曾论证了马克思哲学与以往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是在独立的传统哲学框架内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在历史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① 历史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赋予了马克思哲学批判全新的意义,所以才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虽然,在《哲学的贫困》以前,在马克思那里,只有初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初步完成的哲学革命,还没有实现经济学革命,但马克思的经济学革命必然是其哲学变革逻辑的延伸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系统展开过程的结果。进一步说,马克思初步完成的哲学革命必然在方法论上引发其经济学革命,而马克思的经济学革命必然使其哲学革命的内容和形式趋于完善。这就是马克思的经济学革命和哲学革命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应该指出,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这一内在逻辑联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在马克思哲学乃至马克思整个学说的研究方面出现了种种误区。
(一)《哲学的贫困》既是马克思哲学革命逻辑延伸的起点,② 也是马克思经济学革命的逻辑起点
在《哲学的贫困》以前,马克思虽然初步完成了哲学革命,但此时仍有两个局限。一个是形式上的局限性,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尚未用更精准的语言把他(和恩格斯)所构建的“新的世界观”公布于世。二是内容上的局限性,即:马克思尚未展开对经济学领域中的思辨唯心主义的哲学批判。这两方面的局限既限制了马克思初步完成的哲学革命成果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也限制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进一步深入。在《哲学的贫困》以前,马克思主要是通过对古典经济学家及与他同时代的一些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一般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和阶级局限性的批判,以及有批判性选择地借用古典经济学的成果和某些“语言”来初步完成哲学革命的。不过,此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主要还是哲学领域内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主要是限于哲学范围内的,故他还没有也不可能形成自己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学理论(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否定上)。从逻辑上看,马克思要形成自己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学理论,其基于初步完成的哲学革命的哲学批判就必须全面地哲学论文